谢谢你伤害我

谢谢你伤害我

一、谢谢你对我的伤害(论文文献综述)

陈琼英[1](2021)在《学科教学助成长,润物无声防未然——漫谈学科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日前,我受年级邀请给部分高三学困生做一次关于生涯规划的主题讲座。讲座结束后,我预留了半小时供学生提问,做一些个性化的指导和咨询。有一个女孩一直一言不发,直到其他学生都离开教室后,她才怯生生地问道:"老师,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聊一些与生涯规划无关的问题……"我迅速意识到这个孩子一定遇到了过不去的坎,甚至影响到了她对未来的期许和抉择,而我今天简短的分享恰好触动了她的情结,并给了她表达的勇气。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回应道:"当然没有问题,老师还要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呢!

马婷[2](2021)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居民对社会生态转型适应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协调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展是生态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具有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使命。为此,探明这个典型国家公园内居民对社会生态转型政策的适应性反馈机制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在保护地类型和国家生态保护转变过程中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农牧民的反应(家庭单元的生计状况、对保护政策的反应、形成的结果和态度),在分析中引入了社会生态系统框架层和计划行为理论作为家庭/地方层面的适应策略;使用焦点小组方法来评估国家公园内外共同管理方法的公平性;采用条件价值法评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资产以及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因素;从居民对自然保护的意愿和看法角度分析影响居民对于自然保护和生计权衡方案的倾向性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生态补偿计划已经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多年,由于其被指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增加了其他法规和补偿形式。自然保护区比国家公园的管理更为严格,对人类福祉的价值(或利益)并不总是明确考虑,最近其向国家公园模式转变的过程包括共同管理,而不是严格的命令与控制,这与国家生态补偿政策、更全面的生态文明概念以及国家公园的发展相一致。2.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取决于他们利用自然产品(特别是冬虫夏草和牲畜)产生的收入,以增加政府支出的能力;妇女和老年居民往往对政府态度不明确,经济和健康状况较低。3.来自政府收入的因素使居民更倾向于相信地方政府;丰富的财富使居民更加开放,觉得接受“变化”是值得的;大多数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无法理解专业术语,概念性规定可能不容易在当地采用,这并不妨碍最近的社会和生态转型趋势;居民对政策法规的比较支持通常与他们的利益相关,由于地域的异质性,不同县之间的支持水平有所不同;对政府政策表现出更大信心的居民更有可能对未来的政府计划充满信心。4.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居民的支付意愿和接受补偿的意愿有重要影响,而其他社会特征(如性别和年龄)则没有显着效应;社会信任(对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是居民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尽管受过有限的教育,居民不理解有些专业术语并不妨碍其支付意愿;与政府资助相关的因素导致居民倾向于支付和接受补偿,但是由于地理和社会异质性,不同县之间的支持水平有所不同;居民认为他们的支付产出应用于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植被、土壤和水资源。5.居住在公园外但与公园相邻的人们被认为是不公平的,他们承担了许多费用,但与国家公园相关的收益却很少;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生态管护员无法有效执行其监视、保护和社区联络角色;生态旅游、垃圾处理和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以及对人兽冲突赔偿也是重要的问题。本研究揭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居民与社会生态转型政策适应性反馈机制,建立了社会生态转型政策适应性感知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证实了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的观点;一户一岗(共同管理)的理念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方式的核心,即像“生态文明”范式所设想的那样,成功的社会生态转型需要平衡政府监管、补偿以及受影响人口继续获得环境资源的机会;决策者应该在优化社会生态转型政策时平衡居民对生计、自然保护以及对地方政府的信心、并在补偿和预期收益之间取得平衡;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利益,决策者应采取基于当地资源开发的措施并且依据具体地点的特性而制定补偿计划;并充分利用牧民的传统生态知识,这对于共同管理模式的成功和发展至关重要。

蔡会琼[3](2021)在《全纳教育视野下小学生残健平等意识的养成研究 ——以成都市X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纳教育是当今世界十分流行的教育思潮,全纳教育的目标是建立全纳社会。全纳教育理念让大众重新审视残障群体与普通群体的关系——残健关系不平等。在全纳社会中,残障群体和普通群体是平等的。意识决定态度和行为,社会成员只有具备残健平等意识,才能实现残健平等。意识养成十分漫长且形成之后难以改变,因此,个体应从幼年开始养成相关意识。全纳教育为可塑性极强的小学生提供了融合的教育环境——普通学生与特殊需要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生活,这为普特学生养成残健平等意识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与访谈法,了解成都市两所普通学校中普特学生的交往现状,通过交往现状了解普特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普特学生残健平等意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改善现状的途径。通过调研,本研究发现普特学生残健平等意识不足,表现为:普通学生残健平等意识淡薄、特殊需要学生缺乏自信。小学生残健平等意识不足主要有实践层面和观念层面的原因——实践层面,学校缺乏残健融合氛围、教师家长忽视特殊需要学生主体性;观念层面,成人群体深受旧残疾观影响、成人群体缺乏多元文化意识。因此,本研究从观念层面、原则层面、具体操作层面提出改善策略。观念层面:树立新残障人观,树立多元文化意识;原则层面:尊重差异、共同融合,平等参与、共同发展;具体操作层面:学校应积极接收、管理特殊需要学生,以校为本吸纳外源支持,创设融合班级教师激励评价机制;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并践行全纳教育理念,营造平等融合的班级氛围;家长应该积极了解并践行全纳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群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社区应积极开展残健共享活动,优化无障碍设施。在具体操作层面,笔者强调学校、教师、家庭、社区各尽其责、相互配合,为幼年群体营造全纳融合的社会氛围,为其提供养成残健平等意识的有机土壤。

尤荻[4](2021)在《电刺激联合Cs-Au/GelMA水凝胶对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ies,BPI)后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其中神经节前颈根撕脱伤后会产生严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涉及多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神经炎症、胶质细胞活化等,常规的镇痛药物治疗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目前临床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和类阿片药物,尽管有多种药物可以选择,甚至是联合应用,但临床满意率仍不足一半,而且还要受到不同程度副作用的影响。近年,很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希望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水凝胶是由一种可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注入受损部位的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可塑性,并通过搭载药物、细胞、纳米粒子等进行局部释放,强化治疗作用,在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见光交联的可注射性甲基丙稀酸明胶(methylacrylic acid gelatin,Gel MA)水凝胶,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序列,对细胞粘附、分化、增殖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已广泛用于心脏、皮肤、骨骼等多领域的研究中,也被证明可以在脊髓损伤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为此,我们拟构建一种基于Gel MA水凝胶的生物支架体系,通过加入壳聚糖(chitosan,Cs)改性的金纳米粒子(Cs-Au NPs),利用金纳米独特生物学性能,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通过抑制神经炎症的水平减轻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而且金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神经损伤后主要是神经电传导的破坏,而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ES)治疗被报告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可以干预神经传导的“闸门变化”,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综合考虑神经炎症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拟构建一种含有Cs-Au NPs的Gel MA水凝胶,并联合电刺激共同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本研究将在4章构建Cs-Au/Gel MA水凝胶,并对其表征进行检测,在第5章通过动物模型检测Cs-Au/Gel MA水凝胶和电刺激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研究目的:研究BP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这一过程中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水平的变化规律。应用组织工程学手段结合物理治疗——电刺激,治疗BPI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构建一种具有潜在导电性能、生物学安全性良好、具有可降解性、亲水性的Cs-Au/Gel MA,选取合适的电刺激频率。分析神经电刺激、Cs-Au/Gel MA水凝胶及其联合应用,对大鼠BP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行为学变化、生化改变、细胞学变化的影响,评价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推断其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神经炎症有关。研究方法:1.选定初始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为4g的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神经节前颈根撕脱伤(preganglionic cervical root avulsion,PCRA)模型(钝性撕脱C6-C8颈神经后根),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的行为学、细胞学、生化指标变化。2.通过与假手术组进行对比,在损伤后的第1、2、3、5和7天分别测量两组大鼠的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每次进行行为学检测后,将大鼠处死切取大鼠脊髓组织进行免疫印迹检查,检查指标包括离子钙结合受体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3.制备Cs-Au/Gel MA水凝胶并进行表征检测,先合成Cs包裹的Cs-Au NPs,再通过细胞实验筛选最适的浓度用于合成Cs-Au/Gel MA水凝胶。4.使用明胶为原材料合成Gel MA水凝胶,并检测其固液转化性能,合成Cs-Au/Gel MA水凝胶检测其亲水性、降解性。5.通过细胞实验筛选最适合的电刺激频率后,应用于动物实验中。6.实验动物随机分为PCRA组(不给予治疗)、ES组(200 Hz电刺激治疗)、Cs-Au/Gel MA水凝胶组(损伤局部注射Cs-Au/Gel MA水凝胶)、联合治疗组(电刺激治疗+水凝胶局部注射);治疗3日后,处死大鼠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Iba-1、GFAP、IL-1β、IL-6和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受累节段脊髓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2,SOD2)、氮氧化物-2(nitrous oxides-2,NOX2)、氮氧化物-4(nitrous oxides-4,NOX4)等氧化损伤指标;7.连续监测PCRA组、ES组、Cs-Au/Gel MA水凝胶组、联合治疗组大鼠造模后3周的行为学变化——MWT和TWL。研究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PCRA模型大鼠术后的MWT和TWL明显降低,过程中可见假手术组虽然术后早期也会出现疼痛敏感,但很快可以自行恢复;而PCRA组术后早期疼痛敏感水平略有改善,但之后一直维持在一个疼痛敏感状态。2.与假手术组相比,PCRA模型鼠的脊髓组织中Iba-1和GFAP的表达均增加,即胶质细胞含量增加;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也均有升高,即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增加,并会在损伤后的第2、3日达到高峰,所以后续研究中我们选取术后前3日作为干预治疗的时间窗。3.Cs-Au NPs形态均匀,呈分散分布,浓度为0.05 mg/ml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最佳,并按此浓度制备Cs-Au/Gel MA水凝胶。4.0.05 mg/ml的Cs-Au/Gel MA水凝胶接触角约为81.2°,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在大鼠皮下植入Cs-Au/Gel MA水凝胶后,术后1-5周进行取样发现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且水凝胶体积逐渐减小,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可降解性。5.电刺激和Cs-Au/Gel MA水凝胶均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胶质细胞的增生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但电刺激的作用更为明显,疗效更为显着。损伤后3日,相较于PCRA组,Cs-Au/Gel MA组、ES组、联合治疗组Iba-1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相较于PCRA组,ES组、联合治疗组GFAP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6.相较于PCRA组,三个治疗组中的IL-1β、IL-6和TNF-α均明显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电刺激还可以有效抑制BDNF的产生,而Cs-Au/Gel MA水凝胶对氧化损伤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二者的联合治疗,较单独任何一种都更为有效。研究结论:1.PCRA后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且在早期不会自行好转。2.PCRA后大鼠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会发生增殖与活化,其中小胶质细胞在疼痛维持的过程中可能更为重要。3.PCRA后大鼠脊髓内IL-1β、IL-6、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会增加,其峰值出现在损伤后的48-72 h。4.Cs-Au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过高浓度反而可能抑制细胞的增殖。5.Cs-Au/Gel MA水凝胶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塑性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6.ES和Cs-Au/Gel MA水凝胶均可抑制PCRA后的胶质细胞增殖与活化、减少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且二者联合应用疗效可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马培珏[5](2021)在《益生菌发酵枣汁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鲜枣产量很大,但是由于贮藏时间短,导致销售情况非常严峻,而且针对于枣的其他产品非常单一,深加工的产品非常少。所以本课题以鲜枣汁和浓缩红枣汁为原料,以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西藏灵菇、酵母菌4种发酵菌种进行单种发酵及组配来实施发酵,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新鲜枣汁和浓缩枣汁的风味变化以及营养成分等的动态变化从而探究发酵对枣汁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发酵菌种及发酵时间,从而为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枣汁保健饮品提供参考。在本篇论文中,研究结果如下:我们通过对发酵工艺的情况对比,确定单菌种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西藏灵菇、酵母菌的发酵条件分别为37℃、37℃、37℃及30℃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而针对单菌种与复合菌种的情况对比得到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西藏灵菇:酵母菌=1:1:1:1为发酵菌种。在此条件下进行新鲜枣汁和浓缩枣汁的评定,可以得到新鲜枣汁在单菌种的益生菌发酵中干酪乳杆菌发酵24 h的活菌数对值达到8.71CFU·m L-1,总糖的含量为171.608 mg/100 g,总酸度为1.823 g/100 g,维生素C的含量也高达236 m L/100 g,感官评价达到82分;浓缩枣汁在单菌种的益生菌发酵中稀释5倍发酵24 h的干酪乳杆菌,总糖的含量为293.791 mg/100 g,总酸度为2.187 g/100g,维生素C的含量为65 m L/100 g,感官评价高达86分。在新鲜枣汁的复合菌发酵中干酪乳杆菌、西藏灵菇混合菌种1:1发酵24 h的枣汁中,活菌对数值在24 h达到7.54 CFU·m L-1,总糖的含量为178.731 mg/100 g,总酸度为2.268 g/100 g,维生素C含量达到245 m L/100 g,感官评价达到73分;浓缩枣汁中的复合菌发酵则得出稀释度为5倍发酵24 h的干酪乳杆菌与短乳杆菌的枣汁中,总糖的含量为259.555 mg/100 g,总酸度为2.538 g/100 g,维生素C含量达到67m L/100 g,感官评价达到74分。这些益生菌发酵枣汁不仅感官评价较高,其他理化性质的保留能力也强。综上所述,得到针对新鲜枣汁益生菌发酵,选用干酪乳杆菌发酵24 h和干酪乳杆菌、西藏灵菇混合菌种1:1发酵24 h;针对浓缩枣汁益生菌发酵,在稀释度5倍发酵24 h的干酪乳杆菌和稀释度5倍发酵24 h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混合菌种1:1发酵枣汁均可以使枣汁的各种理化性质达到最好。

刘广利[6](2021)在《黑土地上的歌吟 ——新时期以来东北散文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结合东北地域文化精神,考察了东北地区散文的发展历程,对东北文化“场域”与新时期以来东北散文的关系作了揭示,并从多个角度对新时期以来的东北散文进行了研究。东北散文的生发演变有迹可循:1919至1931年是东北现代散文的产生和发展期;随后,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产生的、伪满时期的沦陷区散文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面影,东北作家群散文和东北光复后散文则从多个方面丰富了东北现代散文的面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大荒散文和马犁、赵赴的作品为东北文坛增添了风景;新时期以来散文观念的更新又带来东北散文创作面貌的变化。本文在对以上各阶段散文创作的题材内容和审美风格进行考察的同时,阐述了东北地域风光、民俗风情和东北民族文化精神,东北移民文化和被殖民的历史遭遇,当代体制文化,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的理论倡导和栏目设置等文化“场域”为新时期以来东北散文带来的地域文化色彩。在这一基础上,本文从乡土书写的多向性、知识分子散文的文化守望意识、生态关怀、民族情怀等角度对新时期以来东北散文的思想艺术面貌进行了分析,包括原乡记忆的多维表达、乡土体验的个性化和纵深化,知识分子散文对自我主体性的寻求和独特的精神品位,现代生态伦理的诗意表达,民族文化情结的倾心抒写等。还分别从作家对东北风物习俗的书写和作品中的“生活美学”气息、现代眼光主导的文化思考和建构精神家园的意识、重建生态文明的强烈愿望、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眷恋与寻求等方面,对迟子建、王充闾、胡冬林、鲍尔吉·原野、格致等有代表性的作家的散文创作作了较为详尽深入的分析。此外,本文对东北散文创作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创作多元化趋势将长期保持,艺术手法的探索将影响创作的面貌,过分强调思想、概念而忽视散文的文学性和美感的状况将得到改变,不迎合、不造作、真实率性地表达自我、抒写性情的写作姿态将普遍形成。同时也指出新时期以来东北散文创作存在的问题,如东北地区文化创造意识相对薄弱给散文创作与传播带来消极影响,作家成长发展的环境有待于优化等。

蒋鋆[7](2021)在《面向癫痫预警任务的脑电信号分析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癫痫是一种伴有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的慢性非传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生通过视觉检出患者24小时包含丰富生理病理信息的脑电图完成对癫痫的检测诊断。由于视觉检测耗时耗力、主观因素强等缺点及脑电图能总体反映脑神经细胞电生理活动的特点,联合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的癫痫分析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降低癫痫发作造成的伤害,在癫痫发作后利用脑电信号对癫痫事件分类检测的前提和基础上,通过癫痫患者的长期脑电记录识别检测出视觉无法观察到的癫痫发作先兆特征可以完成对癫痫的预警任务。癫痫的突发性和高危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以及加大社会风险指标,癫痫发作的早期预测是癫痫疾病治疗的瓶颈。已有研究表明,在癫痫发作前患者的大脑模式已经发生变化,通过在发作前特定时间区间内完成对神经活动异常变化的检测可以有效实现癫痫预警。因此,在癫痫发作之前完成对发作事件的预测,医护人员发现警报信号后及时进行给药或电刺激等介入控制,可以减少发作次数并提高生活质量,这对于癫痫疾病的早期干预治疗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和临床价值。基于脑电信号的癫痫预警算法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面向实际临床应用时存在虚警率高、普适性差等问题,此外复杂多样的脑电信号也为癫痫研究带来了挑战。本文在完成不同时期癫痫脑电信号的检测基础上,在特定时间区间完成对癫痫发作先兆特征的识别从而实现癫痫的预警分析研究。分别针对现有面向临床诊断的癫痫脑电信号检测算法稳定性、复杂度以及普适性问题展开研究,建立相应的模型并探索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针对算法对癫痫信号表征能力不足导致面向多种分类任务时识别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散射变换的癫痫脑电信号检测算法。散射变换融合小波域和复数域的分析特性,通过复小波分解的级联和局部加权平均方法得到具有时移不变性和局部稳定性的信号特征,在多个散射路径不同方向、尺度的迭代分解为提高表征能力的稳定性做出贡献。利用散射变换域的模糊熵和对数能量熵特征得到对多个不同时期癫痫脑电信号的互补表征,充分挖掘了能够区分癫痫发作期信号与其他时期信号的有效动力学特征。在德国波恩大学癫痫脑电数据集上,利用极限学习机分类器完成八种不同“癫痫发作-其他”任务的分类,均取得了不低于99.56%敏感性、99.50%特异性、99.50%准确率和0.99Matthews相关系数的评价指标。稳定的识别结果表明了所提算法对不同时期癫痫脑电信号的有效表征能力,癫痫发作信号的可区分度得到有效提高。(2)针对检测模型复杂度高且需要人为经验选择特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辛几何的癫痫脑电信号检测算法。直接在辛空间中通过辛相似变换完成对不同类型癫痫脑电信号的自适应特征提取,避免了人工设计特征的缺陷。作为哈密顿体系中的一种正则变换,辛相似变换能够保持原始脑电信号的可测性和基本特性。得到的特征向量之间不仅具有相互正交性,非线性变换的本质也更适合于癫痫脑电信号的动态分析,在提高表征能力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将辛特征送入K近邻分类器中,在波恩大学癫痫脑电数据集的十种临床多分类任务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和Matthews相关系数分别不低于为99.17%、99.17%、99%和0.96;在波士顿儿童医院23名受试者的多导联头皮脑电数据库的“癫痫发作-非癫痫发作”任务中,上述评价指标的平均性能分别为97.17%、99.72%、99.62%和0.92。分别在长、短程数据集中得到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检测模型的较高分类精度和较低复杂度,为癫痫发作辅助诊断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3)为了在癫痫发作发生前完成对病人的警告,在前期实现不同时期癫痫脑电信号检测算法稳定性和低复杂度研究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继续对基于癫痫发作先兆特征的预警任务展开研究。针对在多个受试者上普适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同步提取线性调频小波变换的癫痫脑电信号预警算法。通过结合短时傅里叶变换可逆性和理想时频表示稀疏性的优势获得一种相对理想且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癫痫脑电信号时频表征。引入线性调频率参数得到高能量集中度的时频脊线。通过舍弃扩散模糊区域的时频能量后仅保留与信号时变特性最相关的时频信息。最后利用辛几何分解得到发作先兆状态的有效特征并通过支持向量机完成对癫痫发作的预警分析。1min癫痫发作预测期和30min癫痫发作发生期的条件下,在波士顿儿童医院17名受试者的头皮癫痫脑电数据集中,对共计83次的癫痫发作事件取得了90.92%的平均灵敏度和0.14/h的虚警率;在Kaggle癫痫预测竞赛数据集所有受试者的颅内脑电数据上,所提算法的平均灵敏度和虚警率分别为91.5%和0.16/h。在不同癫痫预测数据集中多名受试者的不同类型脑电信号上验证了所提预警算法的普适性,为面向临床的癫痫预警分析算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综上,本文在完成多种不同时期癫痫脑电信号的后验性癫痫发作检测的研究基础上,立足于基于癫痫脑电信号研究的实际临床应用需求,提出了面向预警任务的癫痫脑电信号分析算法模型,实现了在癫痫发作前对病人准确可靠的警告。本文的工作为基于脑电信号的癫痫预警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下一步癫痫的临床预警治疗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刘宝洁[8](2021)在《土壤水分胁迫对杜梨苗木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杜梨(Pyrusbetulifolia Bunge)是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在中国北方盐碱地区应用较广,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南部,其具有喜光、耐寒、耐旱、耐涝、耐瘠薄、适生性强等特点,是梨树植物中重要的抗性种质资源。在中性土及盐碱土均能正常生长,可用作水土保持林,树形优美,具有良好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是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瘠薄山地造林先锋树种、园林绿化树种、药用和用材树种、北方栽培梨的砧木树种等。为探索杜梨光合作用效率与土壤水分的变化关系问题,以盆栽2年生杜梨实生苗木为材料,基于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方法,通过测定杜梨苗木叶片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下光合作用光响应、CO2响应过程以及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征参数的变化,分析土壤水分胁迫对杜梨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目的:1)探究杜梨光合作用效率特征参数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2)揭示杜梨光合作用效率响应土壤水分胁迫的特征与机理。研究结果可望为深入认识杜梨的抗旱生理特征与机制提供试验证据,为指导杜梨引种栽培和土壤水分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1)不同土壤水分对杜梨光合参数的影响。随着干旱胁迫的不断加剧,当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低于56.1%时,杜梨光合作用开始受到明显抑制,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光量子效率(Φ)、暗呼吸速率(Rd)、羧化效率(CE)、光呼吸速率(Rp)、光能利用率(L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光合参数均显着降低,并且在高光强下表现出光抑制现象。(2)随着土壤干旱的不断加重,杜梨的Fv/Fm、最大荧光(Fm)、光化学淬灭(q P)、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先上升后下降,然而Fo显着升高,非光化学淬灭(NPQ)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RWC在39.6%~72.7%的范围内时,光保护机制是减少光捕获、以荧光和热耗散形式释放能量;而当RWC低于39.6%时,导致Pn下降的原因已经发生了由气孔限制向非气孔因素限制的转变,发生了光抑制现象,PSⅡ系统遭受损坏或不可逆失活,光合电子传递受阻,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大幅度降低,热耗散增强。(3)杜梨的膜脂过氧化反应及抗氧化酶系统是对干旱胁迫作出的生理策略。随干旱胁迫加重,杜梨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当RWC大于56.1%时,活性氧大量积累,SOD与POD活性上升,能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水(H2O)和氧气(O2),能够保护光合机构减轻活性氧的伤害,维持杜梨正常的光合作用;在RWC在23.3%~56.1%范围内时,细胞内生物自由基代谢平衡被破坏,造成活性氧自由基大量积累,SOD与POD活性急剧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也迅速增加,这表明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剧并且保护酶系遭受损害,使得细胞膜也受到了损害。(4)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等的积累有利于植物抵抗逆境胁迫。在干旱胁迫下,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杜梨的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达到严重干旱胁迫(RWC<39.6%)时,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这是杜梨为了适应干旱胁迫主动进行的调节。综上所述:当发生轻度干旱胁迫时,土壤水分减少对杜梨光合作用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当RWC低于56.1%时,随着RWC的降低,杜梨光合作用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RWC在23.3%~39.6%这个范围内,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是发生了气孔限制向非气孔限制转变,此时PSⅡ系统遭受损坏或不可逆失活,抗氧化酶系统被破坏,细胞膜也受到了损害,光化学反应和保护酶活性均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杜梨对土壤干旱胁迫有一定的生理生态适应策略,干旱胁迫加剧,可通过Gs、Ci降低来减缓光合速率,也可以通过增加热耗散的方式来保护光合机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来保护细胞膜。

姚思博[9](2021)在《穴盘苗振动松脱机理及装置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上涨,使得蔬菜种植成本也随之增长,但对蔬菜需求量仍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方案来保障蔬菜的稳定供给。蔬菜种植作为农业蔬菜生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考虑到机械化育苗移栽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实现机械化蔬菜育苗种植是未来农业种植的必然发展趋势。但迄今为止,低效、耗时、费力的不规范传统手工移植作业仍然是我国蔬菜种植的主要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适合于中国农业国情的机械化蔬菜育苗种植技术及装备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育苗过程中,苗的自然生长使其根系、基质与穴盘紧密粘结,机械装置取苗时,执行机构难免对苗体造成伤害、对已定形的含根基质构形产生破坏,致使缓苗期延长、成活率降低、产量下降,更为困难的是与基质分离的裸苗难以保质保量下种,从而导致蔬菜的全自动机械化种植无法实施。为确保蔬菜种植绿色生态、环境友好、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确保机械化自动取投苗能够顺利实施,研究含根基质与穴盘间的振动松脱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含根基质与穴盘间振动松脱机理的研究:首先,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对相关理论及装置进行综述;其次,提出了一种含根基质与穴盘间的新型振动松脱理论,并设计出手动穴盘苗振动松脱装置。根据穴盘苗的松脱要求,建立了整个系统在冲击激励作用下的振动学模型,研究了穴盘苗的振动松脱机理,利用冲击激励,使夹持含苗穴盘机架产生所需振动,实现含根基质与穴盘间的振动松脱;再次,通过ADAMS仿真出冲击激励系统和常闭式夹紧装置中各部分的运动和力学变化曲线,明确两个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性能;然后,应用ANSYS进行振动松脱装置机架的模态、谐响应及瞬态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得出,机架前二十阶固有频率值,以及前六阶模态振型;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出,当振动频率为390Hz、在Z方向时,机架的位移最大,并通过计算得出在该固有频率下机架的动刚度;通过瞬态分析得出,机架在前0.5s时的变形云图及应力云图;最后,利用ANSYS Explicit Dynamics进行冲击过程的仿真分析。通过对不同冲击头形状、材料及不同机架材料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得出圆头冲击头、冲击头和机架的材料分别为Q235和08F时为较优选择,且最大变形量、最大应变值和最大应力值最小,分别为0.8894mm、1.9089×10-3和357.24MPa。

讴阳北方[10](2020)在《谁比我们更需要爱情(中篇小说)》文中研究说明一在与王子安相识之前,林若水没想到命运会有如此大的改变。林若水和王子安相识纯属偶然。那是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B大校园里高大的法国梧桐在晚风中散发着清香,叶片上闪动着斑斑点点的光影。中文系和音乐系的一群学生正在校园里的一个空场上举办音乐舞会,已经有不少人在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林若水穿着一袭蓝色的长裙,独自坐在舞会的一个角落里想心事。天上一轮将满未满的月亮因为舞会的灯光显得黯淡而朦胧,仿佛林若水此刻的心情。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了,

二、谢谢你对我的伤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谢谢你对我的伤害(论文提纲范文)

(1)学科教学助成长,润物无声防未然——漫谈学科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赋能学科知识载体,改善个体的认知与情感体验
二、迁移学科学习能力,拓展个体思想的深度与维度
三、创设心灵对话契机,提升个体生命品质

(2)三江源国家公园居民对社会生态转型适应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社会生态转型适应性反馈机制研究
    2.2 自然保护与生计发展权衡的研究
    2.3 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2.4 保护地内生态资产研究
第三章 研究区域
    3.1 研究区域
第四章 居民与社会生态转型适应性反馈机制构建
    4.1 三江源国家公园近年相关政策和事件
    4.2 三江源国家公园社会生态转型政策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章 社会生态转型政策适应性感知影响因子研究
    5.1 研究方法
    5.2 研究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国家公园内外共同管理方法的公平性评估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居民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
    7.1 研究方法
    7.2 研究结果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居民对国家公园内生计策略和保护区优化方案的倾向性研究及建议
    8.1 研究方法
    8.2 研究结果
    8.3 讨论与建议
    8.4 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创新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3)全纳教育视野下小学生残健平等意识的养成研究 ——以成都市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全纳教育发展的要求
        1.1.2 残障群体遭受不平等待遇的事实
        1.1.3 研究者的社会实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观察法
        1.3.3 访谈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文献综述
        1.4.2 国外文献综述
        1.4.3 评论
    1.5 小学生残健平等意识维度划分
        1.5.1 划分依据
        1.5.2 维度及内容
    1.6 数据收集与分析
        1.6.1 样本情况
        1.6.2 调研过程
        1.6.3 数据分析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全纳教育
        2.1.2 小学生
        2.1.3 残健平等意识
        2.1.4 养成
    2.2 理论基础
        2.2.1 全纳教育
        2.2.2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2.2.3 个体社会化发展相关理论
3 小学生养成残健平等意识的意义
    3.1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1.1 普通学生形成包容品质与关怀意识
        3.1.2 特殊需要学生形成积极自信心理
    3.2 促进全纳融合社会构建
        3.2.1 全纳融合是文明社会的衡量指标
        3.2.2 残健平等意识促进全纳融合
4 小学生残健平等意识现状
    4.1 小学生残健平等意识的具体表现
        4.1.1 普通学生认为特殊需要学生应该就读普校
        4.1.2 普通学生认为特殊需要学生班务劳动量力而行
        4.1.3 普通学生认为特殊需要学生有权参加艺体活动
        4.1.4 普通学生与特殊需要学生课堂合作意愿高但缺乏平等性
        4.1.5 普通学生与特殊需要学生课后互动较少且关系不平等
        4.1.6 特殊需要学生与普通同学课后互动积极性较低
    4.2 小学生残健平等意识的不足
        4.2.1 普通学生残健平等意识较为淡薄
        4.2.2 特殊需要学生缺乏自信
5 小学生残健平等意识引导力量现状
    5.1 学校层面
        5.1.1 学校特教资源教师无特教专业背景且身兼数职
        5.1.2 学校未充分使用校内特教资源
    5.2 教师层面
        5.2.1 教师对特殊需要学生的认识和态度较消极
        5.2.2 教师对随班就读态度矛盾
        5.2.3 教师对普特学生交往引导充足但引导用语缺乏平等性
    5.3 家长层面
        5.3.1 普通学生家长对特殊需要学生态度较积极
        5.3.2 特殊需要学生家长对特殊需要学生态度差异大
        5.3.3 普通学生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较积极
        5.3.4 特殊需要学生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态度差异大
        5.3.5 普通学生家长对普特学生交往引导较为欠缺
        5.3.6 特殊需要学生家长对特普学生交往引导充足
6 小学生残健平等意识不足的原因
    6.1 实践层面
        6.1.1 教师家长忽视特殊需要学生的主体性
        6.1.2 学校缺乏残健融合氛围
    6.2 观念层面
        6.2.1 成人群体深受旧残疾观影响
        6.2.2 成人群体缺乏多元文化意识
7 小学生残健平等意识养成的途径
    7.1 观念层面
        7.1.1 树立新残障人观
        7.1.2 树立多元文化意识
    7.2 原则层面
        7.2.1 尊重差异,共同融合
        7.2.2 平等参与,共同发展
    7.3 具体操作层面
        7.3.1 学校层面
        7.3.2 教师层面
        7.3.3 家庭方面
        7.3.4 社区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电刺激联合Cs-Au/GelMA水凝胶对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概述
    2.2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机制
        2.2.1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调节机制
        2.2.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调节机制
        2.2.3 促炎症细胞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调节机制
        2.2.4 趋化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调节机制
    2.3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2.4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
        2.4.1 脊神经选择性结扎模型
        2.4.2 脊神经根切断模型
        2.4.3 坐骨神经轴索切断模型
        2.4.4 坐骨神经慢性压缩性损伤
        2.4.5 坐骨神经半结扎模型
        2.4.6 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模型
        2.4.7 臂丛神经损伤模型
    2.5 总结
第3章 臂丛神经损伤后病理性神经痛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材料
        3.2.1 仪器耗材
        3.2.2 药品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动物
        3.3.2 手术造模
        3.3.3 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MWT)检测
        3.3.4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检测
        3.3.5 免疫印迹实验
        3.3.6 统计分析
    3.4 研究结果
        3.4.1 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MWT)行为学改变
        3.4.2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行为学改变
        3.4.3 PCRA术后大鼠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变化
        3.4.4 PCRA术后大鼠脊髓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3.4.5 PCRA术后大鼠小脊髓组织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CS-Au/GelMA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动物
        4.2.2 仪器耗材
        4.2.3 药品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神经干细胞的提取和培养
        4.3.2 神经干细胞滴片培养
        4.3.3 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神经干细胞
        4.3.4 Gel MA水凝胶的合成
        4.3.5 Cs-Au纳米粒子的制备
        4.3.6 Cs-Au纳米粒子的表征
        4.3.7 Cs-Au纳米粒子生物安全性的检测
        4.3.8 Cs-Au/Gel MA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4.3.9 Cs-Au/Gel MA水凝胶的体内降解
    4.4 研究结果
        4.4.1 神经干细胞的提取与鉴定
        4.4.2 Gel MA水凝胶的制备
        4.4.3 Cs-Au纳米粒子的表征
        4.4.4 Cs-Au纳米粒子生物安全性的检测
        4.4.5 Cs-Au/Gel MA水凝胶的亲水性和机械性能
        4.4.6 Cs-Au/Gel MA水凝胶的体内降解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CS-Au/GelMA水凝胶联合电刺激治疗在PCRA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
    5.1 研究背景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动物
        5.2.2 仪器耗材
        5.2.3 药品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神经干细胞的提取和培养
        5.3.2 细胞实验筛选电刺激频率
        5.3.3 手术造模及分组治疗
        5.3.4 免疫印迹实验
        5.3.5 免疫荧光实验
        5.3.6 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MWT)检测
        5.3.7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检测
        5.3.8 统计分析
    5.4 研究结果
        5.4.1 电刺激对神经干细胞
        5.4.2 PCRA术后大鼠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变化
        5.4.3 PCRA术后大鼠脊髓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5.4.4 PCRA术后大鼠小脊髓组织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
        5.4.5 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MWT)行为学改变
        5.4.6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行为学改变
        5.4.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变化
        5.4.8 氧化损伤标志物变化
    5.5 讨论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益生菌发酵枣汁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枣的概述
    1.2 益生菌概述
        1.2.1 短乳杆菌
        1.2.2 干酪乳杆菌
        1.2.3 酵母菌
        1.2.4 西藏灵菇
    1.3 益生菌发酵果汁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培养基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设备
    2.5 试验方法
        2.5.1 菌种活化与确定
        2.5.2 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
        2.5.3 理化性能检测
        2.5.4 感官评价
        2.5.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的影响
        3.1.1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的影响
        3.1.2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pH的影响
        3.1.3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酸度的影响
        3.1.4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总糖的影响
        3.1.5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的影响
        3.1.6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影响
    3.2 各菌种对浓缩枣汁发酵过程中的影响
        3.2.1 发酵24h、48h各菌种对浓缩枣汁的理化性质影响
        3.2.2 各菌种对发酵浓缩枣汁的感官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黑土地上的歌吟 ——新时期以来东北散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时代风云中的心灵变奏——对东北散文的一种“史”的考察
    第一节 东北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一、1919—1931:东北现代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二、伪满时期沦陷区散文
        三、流亡者的歌哭:东北作家群的散文
        四、东北光复后的散文
    第二节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北散文
        一、“大我”语境中的多样化抒写
        二、北大荒散文和马犁、赵赴的散文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的东北散文
        一、散文观念更新下的创作态势
        二、东北各地区的散文创作群体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东北文化“场域”下散文的地域性特征
    第一节 东北地域风光与民族文化在散文中的彰显
        一、东北自然地理风光的文本呈现
        二、东北民族文化特征及精神气质的文本呈现
    第二节 移民文化和殖民文化在散文中的映现
        一、“流人”“闯关东”历史记忆的表达
        二、对被殖民遭遇的回望与凝思
    第三节 当代体制文化对东北散文的影响
        一、“共和国长子”与当代体制文化的关系
        二、对体制文化某些弊端的文学反思
    第四节 东北文学期刊对散文创作的引导
        一、“东北文学”的倡导与创作实践的自觉
        二、栏目导向与散文题材的地域性
第三章 乡土书写的多向性
    第一节 原乡记忆的多维表达
        一、东北民俗风情的文本呈现
        二、对童年生活和故乡人物的追忆
    第二节 从历史到哲思:乡土体验的个人化和纵深化
        一、对东北历史文化命脉的理性刺探
        二、以东北典型农作物意象为核心的乡土哲思
    第三节 迟子建散文:朝向故乡的深挚恋歌
        一、童年经历与创作主体思想性格、情感取向
        二、以黑土地风物习俗为载体的故乡抒情
        三、蕴含着“生活美学”的乡土书写
第四章 知识分子散文的文化守望意识
    第一节 知识者文化身份的想象与表达
        一、当代主流意识形态对东北文化的干预和形塑
        二、知识分子散文自我主体性的寻求与持守
    第二节 知识分子散文的独特精神品位
        一、渗透于知识表述的知识个性
        二、知识分子文化理想的表达
    第三节 王充闾散文:知识者对精神家园的建构
        一、现代眼光主导的文化思考
        二、交织着启蒙意识的心路历程
        三、源于浓烈书卷气的独特文调
第五章 东北散文的生态关怀
    第一节 生态散文:大工业时代的“意义化写作”
        一、生态危机与生态散文创作
        二、新时期以来东北散文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 现代生态伦理的诗意表达
        一、对自然生命的深切关爱
        二、写“物”:发掘万象的盎然生机
    第三节 胡冬林散文:长白山林中的沉潜与呼喊
        一、独异的写作姿态:把书桌搬进森林
        二、鲜明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倾向
第六章 东北散文的民族情怀
    第一节 鲍尔吉·原野散文对蒙古族文化的守望
        一、草原景色和民族生活的呈现
        二、“怨乡”情结中的文化反思
    第二节 格致散文的满族文化情结
        一、民族归属感的表达
        二、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眷恋与找寻
结语:无尽的弦歌—对东北散文创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精神魅力的丰足显现——王充闾访谈录
附录(二) 学养·情怀·语言——高海涛访谈录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后记

(7)面向癫痫预警任务的脑电信号分析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癫痫脑电信号
        1.1.3 研究意义
    1.2 癫痫脑电信号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癫痫预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结构安排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章节结构安排
第2章 癫痫脑电信号分析检测框架及数据来源
    2.1 癫痫脑电信号分类算法框架
        2.1.1 预处理
        2.1.2 特征提取
        2.1.3 分类识别
    2.2 癫痫脑电数据集
        2.2.1 德国波恩大学癫痫脑电数据集
        2.2.2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癫痫脑电数据库
        2.2.3 Kaggle癫痫预测竞赛数据集
    2.3 算法性能的评价指标
        2.3.1 癫痫检测算法的评价指标
        2.3.2 癫痫预测算法的评价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散射变换的癫痫脑电信号检测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散射变换理论基础
        3.2.1 小波变换
        3.2.2 散射变换
    3.3 基于散射变换的癫痫脑电信号检测算法
        3.3.1 基于模糊熵和对数能量熵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
        3.3.2 极限学习机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实验结果
        3.4.2 文献对比与分析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辛几何的癫痫脑电信号检测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辛几何基础
        4.2.1 奇异谱分析
        4.2.2 辛几何的分解与重构
    4.3 基于辛几何的癫痫脑电信号检测算法
        4.3.1 基于辛几何算法的癫痫脑电信号特征提取
        4.3.2 K近邻分类算法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波恩大学数据集实验结果
        4.4.2 波士顿儿童医院数据库实验结果
        4.4.3 文献对比与分析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同步提取线性调频小波变换的癫痫脑电信号预警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同步提取线性调频变换
        5.2.1 短时傅里叶变换
        5.2.2 同步提取变换
        5.2.3 同步提取线性调频小波变换
    5.3 基于同步提取线性调频变换的癫痫脑电信号预警算法
        5.3.1 基于同步提取线性调频小波变换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
        5.3.2 支持向量机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同步提取线性调频小波变换的性能仿真实验
        5.4.2 波士顿儿童医院数据库实验结果
        5.4.3 Kaggle癫痫预测竞赛数据集实验结果
        5.4.4 文献对比与分析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土壤水分胁迫对杜梨苗木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杜梨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研究
        1.2.2 植物光响应和CO_2响应研究
        1.2.3 植物光合作用水分生理研究
        1.2.4 植物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2.1 研究内容
        2.2.2 技术路线
    2.3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3.1 试验材料
        2.3.2 盆栽试验布设
    2.4 测试方法与数据处理
        2.4.1 土壤水分含量测定
        2.4.2 光合响应过程观测
        2.4.3 光合荧光参数测定
        2.4.4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4.5 光合响应模型模拟
        2.4.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土壤水分下杜梨光合光响应特征
        3.1.1 净光合速率(Pn)
        3.1.2 水分利用效率(WUE)
        3.1.3 光能利用率(LUE)
    3.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杜梨光合CO_2响应特征
        3.2.1 净光合速率(Pn)
        3.2.2 水分利用效率(WUE)
        3.2.3 光能利用率(LUE)
    3.3 杜梨光合作用对土壤水分胁迫响应机制
        3.3.1 气孔与非气孔限制
        3.3.2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3.3.3 抗氧化酶活性
        3.3.4 渗透调节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杜梨光合作用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
        4.1.2 杜梨光合作用对土壤缺水响应特征
        4.1.3 土壤缺水下杜梨光合作用保护机制
    4.2 讨论
        4.2.1 杜梨光合作用响应干旱胁迫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
        4.2.2 杜梨光合作用响应干旱胁迫的荧光动力学机制
        4.2.3 杜梨光合作用响应干旱胁迫的抗氧化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9)穴盘苗振动松脱机理及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蔬菜移栽机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进展方向
        1.3.1 蔬菜移栽机仍需解决的问题
        1.3.2 蔬菜移栽机未来进展方向
    1.4 穴盘苗振动松脱机理研究的目的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规划
        1.5.1 主要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穴盘苗振动松脱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手动穴盘苗振动松脱装置三维模型的建立
        2.2.1 振动松脱系统
        2.2.2 冲击激励系统
    2.3 冲击激励系统研究
        2.3.1 冲击激励系统理论分析
        2.3.2 冲击激励系统参数
    2.4 振动松脱系统研究
        2.4.1 振动松脱系统理论模型
        2.4.2 振动松脱系统动态分析
        2.4.3 振动松脱系统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穴盘苗振动松脱装置的虚拟动态仿真
    3.1 引言
    3.2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3.2.1 多刚体系统建模理论及求解
        3.2.2 多刚体系统运动学方程
        3.2.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3.3 ADAMS理论基础
        3.3.1 ADAMS运动学基础
        3.3.2 ADAMS动力学基础
    3.4 振动松脱装置的动力学分析
        3.4.1 建立振动松脱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
        3.4.2 冲击激励系统的运动仿真及分析
        3.4.3 常闭夹紧装置的运动仿真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穴盘苗振动松脱装置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法
        4.2.1 有限元法简述
        4.2.2 有限元法求解过程
        4.2.3 有限元法的优缺点
    4.3 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4.3.1 有限元法基本方程
        4.3.2 低阶四面体单元
        4.3.3 高阶四面体单元
    4.4 振动松脱系统机架的模态分析
        4.4.1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4.4.2 机架的模态分析
    4.5 振动松脱系统机架的谐响应分析
        4.5.1 谐响应分析的理论基础
        4.5.2 机架的谐响应分析
    4.6 振动松脱系统机架的瞬态分析
        4.6.1 瞬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4.6.2 机架的瞬态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冲击器冲击机架过程仿真研究
    5.1 引言
    5.2 显式动力学简述
    5.3 冲击器冲击机架有限元建模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5.4.1 冲击头形状分析
        5.4.2 冲击头材料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存在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10)谁比我们更需要爱情(中篇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四、谢谢你对我的伤害(论文参考文献)

  • [1]学科教学助成长,润物无声防未然——漫谈学科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 陈琼英. 福建教育, 2021(45)
  • [2]三江源国家公园居民对社会生态转型适应与对策研究[D]. 马婷.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3]全纳教育视野下小学生残健平等意识的养成研究 ——以成都市X小学为例[D]. 蔡会琼.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电刺激联合Cs-Au/GelMA水凝胶对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尤荻. 吉林大学, 2021(01)
  • [5]益生菌发酵枣汁工艺研究[D]. 马培珏. 山西大学, 2021(12)
  • [6]黑土地上的歌吟 ——新时期以来东北散文研究[D]. 刘广利. 吉林大学, 2021(02)
  • [7]面向癫痫预警任务的脑电信号分析算法研究[D]. 蒋鋆. 吉林大学, 2021(01)
  • [8]土壤水分胁迫对杜梨苗木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D]. 刘宝洁.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9]穴盘苗振动松脱机理及装置的研究[D]. 姚思博.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10]谁比我们更需要爱情(中篇小说)[J]. 讴阳北方. 民族文汇, 2020(04)

标签:;  

谢谢你伤害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