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09/7空压机振动原因分析

Z-09/7空压机振动原因分析

一、Z-09/7型空压机振动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熊磊晋[1](2020)在《考虑渗滤效应的富水砂层渗透注浆机理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地铁隧道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以及地铁网络的逐渐完善,如何针对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不良地质问题进行科学控制成为了重要研究课题。目前许多地铁隧道的修建需要穿越富水砂层区,该地层的特点是富含地下水、砂粒间胶结强度较低、围岩自稳能力较差,隧道在受到施工扰动与地下水作用时容易发生隧道塌方、涌水溃砂等事故。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工程上广泛采用注浆手段对富水砂层进行预处理。然而,富水砂层与常规地层注浆存在较大差异,若使用现有常规注浆技术很难获得理想的注浆效果。本文以城市富水砂性地层为研究对象,以富水砂层渗透注浆过程中的渗滤效应为核心,综合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及室内试验等多种研究手段,揭示了考虑渗滤效应的水泥浆液在砂性地层中的渗透机理与扩散机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富水砂层渗透注浆的可注性新标准;揭示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多孔介质渗流动边界移动规律;研制了富水砂层隧道可控注浆新材料。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多孔介质悬浊液流动模型,自主研发了富水砂层渗滤试验装置,开展了水泥浆液深层渗透注浆试验并探讨了砂柱孔隙率、水泥浆初始颗粒体积分数与注浆压力对渗滤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柱孔隙率越低,渗滤效应越显着;浆液初始颗粒浓度越高,渗滤效应越显着;渗滤效应的强弱与注浆压力变化之间没有明显规律。(2)对现有砂层可注性指标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分析了这些指标预测低效的原因。自主研发了一套可视化室内注浆试验装置,基于一种新的砂样级配配制法开展了富水砂层渗透注浆可注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浆液在富水砂层中的可注性不仅受到水泥颗粒与砂土粒径关系的影响,同时与浆液水灰比以及砂层细颗粒含量有关。根据可注性试验结果提出了基于“修正不均匀系数”Cu5与“修正可注比”Nm的新型可注性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新型可注性指标的可注性预测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可注性预测模型的准确率接近80%,比目前现有可注性标准至少高出10%。(3)基于渗流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宾汉流体多孔介质渗流的无量纲渗流数学模型,揭示了水泥浆液富水砂层渗透注浆扩散范围动边界的移动规律。通过相似变量变换法,求得了内边界恒定注浆压力下宾汉流体多孔介质渗流模型的精确解析解。基于空间坐标变换法,求得了内边界恒定注浆速率条件下宾汉流体多孔介质渗流模型的数值解。这部分研究为定量确定水泥浆液在砂性地层中的扩散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4)基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离散相方程,通过欧拉法建立水泥浆液的固-液两相流模型,采用CFD软件FLUENT实现了对富水砂层隧道小导管注浆扩散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注浆过程中,浆液以“纺锤形”向四周扩散,水泥浆液在富水砂层中的扩散形态受到注浆压力、浆液水灰比、注浆时间、渗滤系数等参数的影响,最终趋于稳定。另外基于富水砂层渗透注浆的特殊要求,确定了以超细水泥、超细粉煤灰、膨润土为注浆材料主材,辅以焦磷酸钠与柠檬酸钠作为添加剂的高流性高稳态(HFSG)新型浆液配方。对新型浆液的宏观流动性能、粘度流变性能、析水稳定性能、初凝终凝性能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原材料成分、不同外加剂加入量、不同水灰比等影响因素对浆液性能的影响,以此作为基础进行HFSG浆液性能的优化,确定材料的最优配比为粉煤灰与水泥质量比ma/mc 0.15,浆液液固比1:1,焦磷酸钠含量2%,柠檬酸钠含量0.6%。开展了HFSG浆液与普通水泥浆液的渗透注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HFSG浆液的流动性与稳定性较普通水泥浆均有显着提升,SEM电镜下HFSG浆液结石体的微观形貌也表现出更高的致密性。

方泽华[2](2018)在《基于智能拟合算法的超声波形起振点判定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气是一种高热值、低排放的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俄气南下”、“海气登陆”等重大工程,建设了长约七万公里的天然气主干管网,所传输气体种类则包括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LNG等。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因其高精度、宽量程、低压损等优势,被认为是天然气计量的首选仪表。然而,面对复杂管道环境和天然气组分变化,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信号幅值波动、波形扭曲以及相频特性变化等导致的超声波渡越时间判定困难,严重影响其计量精度与测量可靠性。因此,通过技术与方法创新,提高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在复杂管道环境和复杂气源组分现场的测量精度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波渡越时间值的准确测量是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进行流量计量的基础。然而,现有的超声波渡越时间测量方法在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的复杂应用工况下会表现出测量不可靠、结果精度低以及测量性能受换能器特性影响等缺点。为此,本论文开展了基于智能算法和信号模型的超声波渡越时间测量方法研究,并分别在渡越时间测量可靠性、精确性和快速性三方面进行了相关工作,具体包括:(1)基于超声波信号指数模型,利用人工鱼群和粒子群联合算法进行了模型特征参数求解,并提出了可行解提取策略,解决了传统超声波形起始振动点检测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避免了起振点检测中的跳波问题,提高了算法在强噪声以及复杂工况下的起振点检测可靠性;(2)通过对超声波接收信号的频率特性分析,建立了含时变频率函数的超声波接收信号改进模型,将起振点检测误差降低为基于传统模型检测结果的1/3;(3)利用编码激发方法以保障接收信号具有相似的归一化幅值特征,利用波形之间的相似性比较以检测信号中的固定过零点,进而实现了超声波形起振点的快速定位,将算法运行时间降低为原来的1/3。最后,实现了各类工况下超声波渡越时间值的准确测量,为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在复杂天然气管网和多组分气源情况下的计量性能提供了基础保障。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人工鱼群和粒子群联合算法的超声波形特征参数判定对基于模型拟合的超声波形起振点检测方法进行了原理阐述,指出了现有的起振点检测算法在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中应用的不足之处,继而提出了基于人工鱼群和粒子群联合算法的超声波形起振点检测方法。该方法中,通过对人工鱼群迭代过程中输出结果的分布规律分析,提出了可行解提取策略。基于该策略,粒子群算法实现了起振点局部极值域的反复精细搜索,避免了由全局最优域被错误丢弃而引起的跳波问题。最终,从仿真对比和实验验证两方面对本论文提出的起振点检测算法进行了测量可靠性验证。2.含时变频率的超声波接收信号改进模型通过对流量计发射与接收电路的建模分析,揭示了超声波信号中的复杂瞬变频率特性,指出了基于传统超声波信号模型进行起振点检测时出现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为了实现起振点的精确测量,提出了含时变频率函数的超声波接收信号改进模型,并利用TEO算子实现了超声波信号的瞬时频率求取。分别基于传统模型和改进模型,开展了不同瞬变频率曲线下的起振点检测,对提出的改进模型在起振点测量精确性提升上的意义进行了验证。3.基于增强型相似性判定的快速起振点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的归一化超声波信号幅值特征,指出了温度是引起信号归一化幅值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相似性判定的快速起振点定位方法。通过对连续测量过程中接收信号之间的归一化幅值特征比较,实现了固定过零点的可靠检测和起振点的快速定位。通过对流量计发射与接收电路的建模分析,提出了基于编码激发的接收信号幅值特征控制方法,确保了接收信号在不同工况下都具有相似的归一化波形幅值特征,增强了上述快速起振点定位法的可靠性。通过仿真与实验,分别对基于相似性判定的快速起振点定位方法、编码激发方法和基于增强型相似性判定的快速起振点定位方法进行了可行性验证。4.智能起振点检测算法在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中的应用与验证将三部分研究内容综合应用到课题组开发的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上,并在实验平台上对基于智能拟合算法的超声波形起振点判定方法进行了综合验证。

晏梓洋[3](2017)在《泡排井采气管道携泡量监测与消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在气田开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然而,采出天然气携带大量泡沫进入管道后,会引发管道内积泡严重、分离器工作效率下降、堵塞汇管、调压阀失效等现象,这是由于泡沫自身性质复杂,管道内混合流体流型不稳定,泡沫监测技术缺乏,消泡剂加注量难确定,分离器工作效率不佳引起的。因此,为了保证生产的高效稳定,开展管道携泡量监测与消泡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通过搭建泡排井采气管道可视化实验装置,模拟气携泡沫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观察并分析了不同气液比下不同因素对管道流体流动特征影响以及对泡沫量与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基于红外激光监测原理,设计了管道携泡量监测装置,并针对不同流型提出了泡沫流量计算模型,编写泡沫流量计算程序;通过模拟实验确定了消泡剂加注量影响因素,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消泡剂最优加注量进行了成功预测;基于旋流剪切、冲击作用以及离心、重力作用设计了具有消泡功能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了装置的可行性和最佳使用流量。研究结果显示:在气、液、泡沫混合流动的管道中,伴随气液比在0.63~143.62范围内增大,混合流体会依次出现满管流、段塞流、环状流、分层流四种典型流型;起泡基液浓度、温度、管径、管长均对管中泡沫流量以及泡沫稳定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监测装置具有良好的工作效果,可通过采集卡显示图像以及电压值对管中流体流型进行识别,流量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实验数据表明,泡沫流量计算误差范围在8.2%~15.1%;以气流量、起泡基液浓度、温度、管径、管长、管中泡沫量、压力作为输入变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展示了良好的收敛速度和精确性,模型训练结果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2.53%,预测结果与实测值之间平均相对误差为7.58%;分离装置模型表现出了较好的破泡效果与分离效果,在入口流量为6.5~9.5 L/min范围时,其破泡效率和分离效率均较高,可分别达到65%和90%以上,在实验条件下,装置的最佳使用流量为8 L/min,在管道中加注消泡剂时,该装置表现出了更好的分离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泡排采气现场管道中泡沫监测、消泡剂加注量优化以及现场分离装置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钟元[4](2017)在《重载铁路用钢轨气压焊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载铁路承担着运输大宗货物和煤等物质的重任,随着货运量不断增大,对钢轨承载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强度高、耐磨性好的钢轨运用前景广阔。为获得优质焊接接头,最大限度地保障线路安全和长寿命,依赖于钢轨焊接方法、工艺选择和设备控制水平高低。因此使用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YHGQ-1200气压焊轨车,系统开展重载铁路钢轨气压焊接技术研究,对于提高重载铁路焊接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实用价值。本文首次采用GPW-1200(75)气压焊机,开展了 75kg/m U78CrV钢轨焊接工艺试验研究。采用YHGQ-1200气压焊轨车和相同焊轨工艺,完成了 60kg/m U78CrV和U75V钢轨焊接质量研究。同时,对PG5、贝氏体新型钢轨焊接工艺进行了初探,为今后PG5和贝氏体钢轨上重载线路的焊接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结果表明:(1)75kg/mU78CrV热轧钢轨+热处理态钢轨的混焊试验成功,获得了接头冲击功15.8J、抗拉强度1005MPa、断后延伸率9.0%、轨顶面硬度HJ/Hp值在[1.06,1.09]区间,接头硬度相当于母材硬度,晶粒度在7级以上的接头质量,完全满足标准TB/T1632-2014《钢轨焊接》对接头质量的要求。(2)60kg/m U78CrV和U75V钢轨气压焊接发现:U78CrV(热处理态)钢轨焊接接头落锤、静弯、疲劳性能稳定,但焊后正火若不采用强制喷风冷却工艺,其接头硬度偏低,不满足标准要求;U75V(热轧态)钢轨接头质量完全符合TB/T1632标准,其接头轨顶面硬度HJ/HP值大于1.0,与母材硬度相当,表明可以从源头上减少重载线路焊接接头马鞍型磨耗病害。获得的气压焊工艺是一套既能够焊接60kg/mU78CrV(热轧态和热处理态)钢轨,又能焊接60kg/m U75V(热轧态)钢轨的相对宽泛、适用性强的成套焊轨工艺。

阳舟[5](2014)在《大型压缩机曲轴的疲劳寿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压缩机是一种提高气体压力或输送气体的机械,它压缩的高压空气,是仅次于电力的第二大动力能源,在生活、生产的各个环节均被广泛应用。曲轴是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它的受损或破坏可能引起其它零部件的破坏,导致压缩机不能正常工作,其尺寸的设计和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和寿命。因此,对曲轴的动态特性、疲劳强度以及疲劳寿命进行准确的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本文以6M25-180/314型压缩机曲轴为研究对象,根据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应用Pro/E软件建立了曲轴系三维模型,运用ADAMS软件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了多刚体动力学分析。随后用ANSYS建立了曲轴的有限元模型,生成了用于曲轴系多柔体动力学分析的模态中性文件,替换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刚体曲轴,建立了曲轴系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多柔体动力学分析,得到了曲轴运动时的动态特性和载荷谱。根据有限元静力分析结果、载荷谱和材料参数,建立了曲轴的疲劳分析模型,用ANSYS nCode DesignLife软件对曲轴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获得了曲轴的疲劳寿命和疲劳破坏的危险点,为曲轴和压缩机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依据。最后利用ANSYS对曲轴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了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有限元法和多体动力学分析技术可以准确的分析曲轴的动态特性和载荷谱,进而对曲轴进行疲劳分析,分析结果对曲轴的优化设计和压缩机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严汉刚[6](2012)在《云浮市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能源、环境的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国家实行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约用电,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提高电力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对促进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制环境下,地区供电局对外部环境的改变能力仍是极其有限的,在此环境下,更为迫切的是要结合我国电力管理的现状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练好内功,健全和完善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提高电力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论文结合云浮地区用电需求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作者多年的电力企业管理经验,从电力和管理理论分析出发,通过云浮电力需求侧市场运营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和战略定位,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对提高云浮地区的电能利用水平、减少能量损耗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提出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研究成果对于提升电网公司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益提供理性分析的参考。总之,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将更有助于电网公司在维护电能的稳定运行、可持续供电、节能减排工作中承担重大的作用,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郭志萍[7](2012)在《不同半径掺气泡对空泡动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高坝泄洪建筑物日益增多,高速水流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掺气、空化空蚀、脉动振动、消能防冲等。尤其在溢流坝、泄洪洞、溢洪道等泄洪建筑物中,当水流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流压强低于相应的饱和蒸汽压强,产生空化现象。空化水流由低压区流到较高压力区便会产生空蚀破坏。为了减免高速水流空化产生的空蚀破坏,经济且有效的措施是在低压空化区或在易发生空蚀部位上游设置掺气设施强迫掺气。迄今为止,人们只对空泡与空泡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过研究,而对空化区、空蚀区水流掺气后形成的掺气泡与空泡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有文献报导。因此,开展掺气泡与空泡相互作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理论、数值模拟和试验方面研究了掺气条件下水流空化区、空蚀区的空化特性及粘性可压缩液体中空泡与掺气泡相互作用的控制方程,系统讨论了不同空泡初始半径和不同掺气泡初始半径对空泡泡壁脉动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空泡与空泡运动方程的研究,建立水流空化区能量守恒方程,数值分析了不同流速下圆柱突体诱导的空化区中的空化特性。研究表明:同一流速下空泡半径随着掺气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流速越高,掺气浓度越大,空泡半径越小。同一流速下空化数随掺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低流速下空化数最大值远大于高流速下空化数最大值。然后通过对水流空泡动力学的研究,建立了掺气条件下空泡溃灭时所诱导的泡周围水体压力脉冲方程,考虑了不同流速不同掺气浓度对空泡溃灭的影响,揭示了空泡在水体中的溃灭特性,数值模拟了空化数对空泡溃灭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空化数随着掺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减弱了空泡溃灭时的空蚀破坏能力;低流速下空化数随掺气浓度增加较大,高流速下空化数增加较小;流速越高,掺气浓度越低,空化数越小。其次,考虑含有一定量蒸汽的空泡和掺入一个大气压空气的掺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球形和偏离球形的空泡与掺气泡相互作用的运动方程组模型。利用PLK摄动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可压缩性粘性液体中掺气泡对空泡运动的影响,求得了球形空泡与掺气泡速度势的一阶和二阶渐近解,进而推导出空泡与掺气泡相互作用的一阶和二阶耦合方程组,方程组体现了空泡与掺气泡相互作用对空泡生长和溃灭的影响,不仅依赖于空泡与掺气泡的初始半径,各自的泡壁速度以及空泡的含气量,还依赖于空泡与掺气泡之间的距离。最后,根据所建立的粘性可压缩液体中球形空泡与掺气泡相互作用的耦合方程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半径掺气泡对空泡溃灭半径及空泡泡壁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掺气泡的作用使空泡溃灭的最小半径减小,溃灭时间延长,延缓了空泡的溃灭。随掺气泡初始半径的变化,空泡泡壁的最大压力先增大后减小,空泡泡壁的最大压力出现极值,此极值使空泡在压力升高区溃灭时能阻止空泡被过度压缩,减少了空蚀破坏能力,表明在掺气泡与空泡相互作用的掺气减蚀研究中掺气泡有最佳半径值,进而利用掺气泡的最佳半径值求得了掺气泡与空泡之间的最佳间距。

闾振华[8](2011)在《高低压电器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高压电器制造企业的高压开关柜生产线项目建设工程为例,考虑到地区环境特征及环境保护对象,在调查和收集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现状和有效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对建设中存在的污染工序、施工期、运行期等污染源进行研究,预测分析了工程项目对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等方面的潜在影响,提出了保护区域环境的一些建议。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果:(1)对建设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经现场监测,TSP、SO2、NO2、PM10浓度日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项目区周边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沙河下游2000米处,除总磷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建址区域环境噪声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临太白路一侧满足4a类区标准。(2)对于空气环境影响的分析显示,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喷漆作业废气、车间焊接烟尘、食堂燃煤烟气及油烟废气等。采用封闭式喷漆室、过滤+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喷漆废气,经处理后的废气排放浓度可达到甲苯≤60mg/m3,二甲苯≤90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处理后的焊接烟尘的浓度会大大降低,烟尘排放浓度约为0.01mg/m3,排放量为2.6×10﹣4t/a,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食堂设有烟道将燃煤烟气引出,烟道高约12m。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均经过油烟净化器脱油烟处理后,油烟废气排放量为1.728kg/a,排放浓度为0.48mg/m3,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的标准限值要求,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很小。(3)对于水环境影响的分析表明,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在厂区设置隔油池,生活污水经隔油池沉淀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通过对环境噪声影响的分析显示,建设项目的1#、2#、4#、5#、6#点位环境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3#、7#点位交通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区标准。(4)对于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分析表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部固体废物不外排,通过妥善处理处置或综合利用,并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下,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5)对生产过程的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环境污染是废气污染。喷漆产生的废气若采用封闭式喷漆室、过滤+活性炭吸附工艺,设计排气筒高度(H=15m,D=0.5m)等措施,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针对车间焊接烟气污染的防治,可在车间安装机械排风扇,增加车间通风,并采用移动式吸尘罩收集焊接烟尘,收集除尘处理后由车间顶部排气筒排放。处理后的焊接烟尘的浓度会大大降低,烟尘排放浓度约为0.01mg/m3,排放量为2.6×10﹣4t/a,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

陶云奇[9](2009)在《含瓦斯煤THM耦合模型及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是一种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瓦斯在煤层中的流动是流固耦合作用下的瓦斯流动,煤与瓦斯突出亦是流固耦合作用下的煤体失稳破坏现象,而渗透率作为标志瓦斯在煤层中流动难易程度的指标和煤层瓦斯热-流-固耦合模型一起成为煤层瓦斯运移规律研究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问题,而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又是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研究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因此,选择重庆能源投资集团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8#煤层、石壕矿8#煤层以及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戊8煤层和己15煤层所制煤样作为研究对象,以打通一矿8#煤层和石壕矿8#煤层为主,利用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的MTS815岩石力学试验机、VEGAⅡ型自带能谱扫描电镜、自主研发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台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的HCA型高压容量法瓦斯吸附实验系统及含瓦斯煤三轴渗透实验系统等设备对煤层瓦斯运移规律及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岩石力学和渗流理论从理论层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讨,通过以上系统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些结论或进展:1)根据渗透率实验和煤样扫描电镜及其表面孔隙分形特征研究,发现煤渗透率与其分形维数和孔隙发育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与其密度成反相关关系。2)提出了含瓦斯煤在外应力和内应力共同作用下存在结构变形和本体变形两种变形机制,建立了压缩条件下(扩容前)的含瓦斯煤孔隙率动态演化模型和吸附热力学参数表达的有效应力方程,经现场和已有实验资料验证,运用该模型预测未采区域含瓦斯煤孔隙发育程度和应力状态的误差相对较小。3)基于含瓦斯煤三轴渗透率实验,分析了有效应力、温度和瓦斯压力对其渗透率的作用规律,系统探讨了有效应力、温度和瓦斯压力分别对渗透率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压缩条件下(扩容前)煤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经渗透率实验验证,该模型预测煤渗透率精度较高,对提高瓦斯抽放效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4)自主研发了“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台”,该试验台弥补了国内现有突出实验装置存在的不足,在结合相似理论探讨该试验台的模拟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瓦斯压力、不同突出口径及不同煤粉粒径配比等条件下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依据所开展的11次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结果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温度、突出强度、孔洞形态和突出煤样粉碎性以及煤粉粒级分布的变化规律。5)在起纽带作用的物性参数耦合方程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体现热流固三场完全耦合的含瓦斯煤THM耦合模型,经二次开发将耦合模型嵌入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进行数值计算,经已有解析解的一维瓦斯渗流算例和煤与瓦斯突出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印证表明,本文建立的含瓦斯煤THM耦合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并以重庆能源投资集团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矿S1824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采煤工作面在一次采全高且刚掘出开切眼时煤层瓦斯渗流过程中各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套进行煤层瓦斯渗流规律分析和数值计算的研究方法。

苏敏[10](2000)在《Z-09/7型空压机振动原因分析》文中认为从理论上分析了Z - 0 9/7(原B - 0 9/8)水冷活塞式空压机振动的原因 ,提出了改进办法 ,从根本上解决了振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Z - 1 2 /7水冷活塞式空压机。

二、Z-09/7型空压机振动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Z-09/7型空压机振动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渗滤效应的富水砂层渗透注浆机理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铁穿越富水砂层典型案例分析
        1.2.2 渗透注浆扩散理论研究
        1.2.3 考虑渗滤效应的渗透注浆机理研究
        1.2.4 渗透注浆可注性研究
        1.2.5 新型浆液的研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富水砂层渗透注浆渗滤效应机理研究
    2.1 渗滤效应概述
        2.1.1 渗滤效应基本模式
        2.1.2 深层渗滤颗粒捕获机理
    2.2 考虑渗滤效应的多孔介质水泥浆液流动模型
        2.2.1 模型基本假设
        2.2.2 宏观控制方程
        2.2.3 表观滤速研究
        2.2.4 压力梯度研究
        2.2.5 宏观方程的解
    2.3 富水砂层深层渗滤试验研究
        2.3.1 试验装置
        2.3.2 试验材料与试验步骤
        2.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富水砂层渗透注浆可注性研究
    3.1 砂层可注性概述
        3.1.1 砂层可注性
        3.1.2 砂层可注性评价指标
    3.2 富水砂层可注性注浆试验
        3.2.1 试验目的
        3.2.2 材料组分与制备
        3.2.3 试验装置与步骤
        3.2.4 试验方案设计
        3.2.5 试验现象
    3.3 新型可注性评价指标研究
        3.3.1 试验结果分析
        3.3.2 新型可注性评价指标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富水砂层渗透注浆径向渗流规律研究
    4.1 多孔介质概述
        4.1.1 多孔介质的定义
        4.1.2 多孔介质的描述
        4.1.3 多孔介质的孔隙率
        4.1.4 多孔介质基本特性参数
    4.2 宾汉流体多孔介质渗透注浆动边界渗流微分方程
        4.2.1 宾汉流体渗透注浆的运动学方程
        4.2.2 宾汉流体渗流微分方程
    4.3 恒定注浆压力下多孔介质渗流动边界模型精确解析解
    4.4 恒定注浆速率下多孔介质渗流动边界模型数值解
        4.4.1 数学模型
        4.4.2 数值计算方法
        4.4.3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考虑渗滤效应的富水砂层浆液扩散规律及新型注浆材料研究
    5.1 多孔介质两相流数值计算方法
        5.1.1 控制方程
        5.1.2 数值计算方法
        5.1.3 两相流模型概述
        5.1.4 阻力系数概述
    5.2 考虑渗滤效应的富水砂层浆液扩散规律
        5.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5.2.2 结果分析
    5.3 高流性高稳态(HFSG)注浆新型材料研发
        5.3.1 高流性高稳态注浆材料设计原则
        5.3.2 HFSG新型注浆材料组成与制备
        5.3.3 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结果
        5.3.4 试验结果分析
        5.3.5 HFSG浆液优化机理与最优配合比确定
        5.3.6 HFSG新型浆液渗透注浆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智能拟合算法的超声波形起振点判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概述
        1.1.2 时差式超声波流量计概述
        1.1.3 影响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计量精度的因素
    1.2 超声波渡越时间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阈值法
        1.2.2 相关法
        1.2.3 数值分析法
        1.2.4 编码激发法
        1.2.5 拟合法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基于人工鱼群和粒子群联合算法的超声波形特征参数判定
    2.1 基于智能算法的超声波形特征参数检测原理
    2.2 人工鱼群和粒子群联合算法
        2.2.1 人工鱼群和粒子群原理
        2.2.2 最佳拟合周期数
        2.2.3 可行解提取策略
    2.3 AFSA-PSO数值验证
        2.3.1 算法评判标准
        2.3.2 算法参数设置
        2.3.3 数值验证结果
    2.4 AFSA-PSO实验验证
        2.4.1 实验系统
        2.4.2 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含时变频率的超声波接收信号改进模型
    3.1 接收信号频率特征分析
        3.1.1 换能器的阻抗特性
        3.1.2 超声波接收信号的瞬态频率特性分析
    3.2 含时变频率的超声波接收信号改进模型
        3.2.1 瞬时频率求取方法
        3.2.2 含时变频率的信号模型
    3.3 数值仿真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增强型相似性判定的快速起振点定位方法
    4.1 SD-FUSO法
        4.1.1 双阈值法问题研究
        4.1.2 超声波形幅值特征研究
        4.1.3 SD-FUSO法原理分析
        4.1.4 难点分析与解决
        4.1.5 数值仿真
    4.2 ESD-FUSO中的编码激发方案
        4.2.1 编码激发方案原理
        4.2.2 系统建模分析
        4.2.3 实验验证
    4.3 ESD-FUSO的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智能起振点检测算法在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中的应用与验证
    5.1 智能算法验证方案
        5.1.1 实验方案设计
        5.1.2 实验流程
    5.2 实验系统搭建
        5.2.1 流量实验系统
        5.2.2 温压实验系统
    5.3 实验结果
        5.3.1 流量实验结果
        5.3.2 温压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泡排井采气管道携泡量监测与消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泡沫特性
        1.2.2 单井泡排采气工艺
        1.2.3 泡沫监测技术
        1.2.4 消泡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气体携泡管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实验装置及流程
    2.2 实验设备及型号
    2.3 实验方案
    2.4 实验步骤
    2.5 实验结论及分析
        2.5.1 起泡基液浓度对管流中泡沫的影响
        2.5.2 起泡基液酸碱度对管流中泡沫的影响
        2.5.3 温度对管流中泡沫的影响
        2.5.4 管径对管流中泡沫的影响
        2.5.5 管长对管流中泡沫的影响
        2.5.6 管壁粗糙度对管流中泡沫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泡排采气管道携泡量监测方法研究
    3.1 技术理论依据
    3.2 实验装置设计
        3.2.1 红外激光光源
        3.2.2 硅光电池板
        3.2.3 数据采集卡
        3.2.4 颜色示踪剂加注器
    3.3 监测原理与计算方法
        3.3.1 分层流监测原理及计算方法
        3.3.2 环状流监测原理及计算方法
        3.3.3 段塞流监测原理及计算方法
        3.3.4 满管流监测原理及计算方法
    3.4 监测图像分析及流量计算程序设计
        3.4.1 运行界面图像分析
        3.4.2 数据筛选及处理
        3.4.3 泡沫流量计算程序设计
    3.5 验证实验
        3.5.1 实验方案
        3.5.2 装置与方法可靠性分析
    3.6 误差来源分析
        3.6.1 实验模型
        3.6.2 实验仪器
        3.6.3 数据处理
        3.6.4 人为因素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泡排采气管道消泡模拟实验与消泡剂量预测
    4.1 实验装置及流程
    4.2 实验设备及型号
    4.3 实验方案
    4.4 实验步骤
    4.5 实验数据
    4.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消泡剂加注量预测
        4.6.1 数据选取与预处理
        4.6.2 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4.6.3 运算结果及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采气管末端消泡-分离装置研究
    5.1 技术理论依据
        5.1.1 传统立式气液分离器技术原理
        5.1.2 新型柱状旋流分离器技术原理
    5.2 装置设计
        5.2.1 设计思路
        5.2.2 结构设计
        5.2.3 尺寸设计
        5.2.4 工作原理
    5.3 验证实验
        5.3.1 实验方案
        5.3.2 实验特征参数
        5.3.3 实验装置及流程
        5.3.4 实验步骤及说明
    5.4 装置可靠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重载铁路用钢轨气压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无缝铁路及重载铁路发展
    2.2 重载铁路钢轨类型及焊接方法
        2.2.1 重载铁路钢轨类型
        2.2.2 重载铁路钢轨焊接方法
        2.2.3 焊后正火处理
    2.3 重载铁路钢轨常见伤损
        2.3.1 焊接接头常见缺陷
        2.3.2 重载钢轨常见伤损
    2.4 YHGQ-1200 (75)型气压焊轨车
        2.4.1 焊轨车结构
        2.4.2 质量控制技术
第3章 重载铁路下行线75轨气压焊研究
    3.1 试验条件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
        3.1.3 性能试验方法
    3.2 75kg/m钢轨加热器调试
    3.3 75kg/m U78CrV钢轨气压焊工艺试验
        3.3.1 焊接工艺
        3.3.2 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4 顶锻过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载铁路上行线60轨气压焊研究
    4.1 60kg/m U78CrV钢轨气压焊
        4.1.1 焊接设备与工艺
        4.1.2 焊接接头性能
    4.2 60kg/m U75V钢轨气压焊工艺
        4.2.1 焊接设备与工艺
        4.2.2 焊接接头性能
    4.3 U78CrV和U75V气压焊施工及工艺对比分析
        4.3.1 重载铁路钢轨焊接现场施工
        4.3.2 U78CrV和U75V气压焊工艺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载铁路新型钢轨焊接初探
    5.1 PG5钢轨焊接
        5.1.1 钢轨材料性能
        5.1.2 PG5闪光焊初探
        5.1.3 PG5气压焊初探
    5.2 贝氏体钢轨焊接
        5.2.1 钢轨材料性能
        5.2.2 贝氏体闪光焊初探
        5.2.3 贝氏体气压焊初探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大型压缩机曲轴的疲劳寿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压缩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曲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软件和方法介绍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
第2章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力学分析
    2.1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2.3 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
        2.3.1 气体力
        2.3.2 曲轴系统的惯性力
        2.3.3 相对运动中的摩擦力
        2.3.4 活塞和曲柄销上的作用力
    2.4 小结
第3章 压缩机曲轴系多刚体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3.1 动力学分析理论
        3.1.1 ADAMS运动学分析
        3.1.2 ADAMS动力学分析
    3.2 压缩机曲轴系统三维模型的建立
    3.3 曲轴系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3.4 曲轴系多刚体动力学仿真
        3.4.1 曲轴系运动仿真分析
        3.4.2 曲轴系动力学仿真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压缩机曲轴系多柔体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4.1 曲轴模态分析
        4.1.1 模态分析的意义
        4.1.2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4.1.3 建立曲轴有限元模型
        4.1.4 曲轴模态分析计算
    4.2 曲轴系多柔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2.1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
        4.2.2 柔性体曲轴的生成
        4.2.3 建立曲轴系多柔体模型
    4.3 曲轴系多柔体模型动力学仿真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压缩机曲轴的疲劳分析
    5.1 疲劳的基本理论
        5.1.1 疲劳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5.1.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5.1.3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5.1.4 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寿命的因素
    5.2 曲轴的疲劳分析
        5.2.1 DesignLife疲劳分析软件介绍
        5.2.2 疲劳分析的基本步骤
        5.2.3 曲轴疲劳分析的参数设置
        5.2.4 疲劳结果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压缩机曲轴的优化
    6.1 优化模型的建立
    6.2 优化设计方法
        6.2.1 ANSYS优化设计
        6.2.2 建立优化的数学模型
    6.3 优化结果分析
    6.4 最优方案的验证
    6.5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云浮市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电力需求侧管理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1.2.1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理论框架
        1.2.2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我国的引入及发展
        1.2.3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节能减排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云浮地区电力需求侧实施现状分析
    2.1 云浮地区的总体供电水平
        2.1.1 云浮市主网运行情况
        2.1.2 云浮市配网运行情况
        2.1.3 云浮市供电能力分析
        2.1.4 云浮地区的能耗水平
    2.2 云浮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根源
        2.2.1 对节能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2.2.2 节能法规不完善
        2.2.3 有效的节能激励措施不健全
        2.2.4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新机制未广泛推行
        2.2.5 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2.2.6 节能监管和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滞后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浮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潜力分析、愿景及定位
    3.1 云浮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潜力分析
        3.1.1 云浮市主要用电行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节电潜力分析
        3.1.2 云浮市实施电力需求侧负荷优化潜力分析
        3.1.3 云浮市实施电力需求侧环境优化潜力分析
    3.2 云浮地区需求侧管理的发展愿景
    3.3 云浮地区需求侧管理的发展定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面提升云浮地区需求侧管理水平的策略
    4.1 经济策略
        4.1.1 各种电价结构
        4.1.2 直接激励措施
        4.1.3 需求侧竞价
    4.2 技术策略
        4.2.1 提高企业的电力利益效率
        4.2.2 改变用户的用电方式
        4.2.3 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4.3 管理策略
        4.3.1 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的建立
        4.3.2 相关法规的制定
        4.3.3 有序用电的开展
    4.4 引导手段
        4.4.1 节能知识宣传
        4.4.2 能效标准的制定及能源审计
        4.4.3 加大节能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7)不同半径掺气泡对空泡动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1.2 空化空蚀机理的研究现状
        1.2.1 空泡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
        1.2.2 空泡生长和溃灭的研究现状
        1.2.3 空化空蚀破坏机理的研究现状
    1.3 空化空蚀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3.1 空化空蚀的影响因素
        1.3.2 抗空化空蚀技术的方法
    1.4 掺气减蚀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内容
        1.5.1 选题背景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设备与量测技术
    2.1 水洞系统
    2.2 DANTEC-PIV三维粒子图像测速仪
    2.3 PHOTRON APX-RS高速摄影机
    2.4 SINOCERA-YE6263压力数据采集系统
    2.5 SCANIVALUE多点压力扫描阀系统
    2.6 UFLO 2000P超声波流量计
第三章 掺气条件下水流空化区空化特性的研究
    3.1 空泡与空泡之间的膨胀及压缩
    3.2 空化区空化特性的试验分析
        3.2.1 试验设备及空化模型
        3.2.2 试验数据分析
    3.3 掺气后空化区空化特性的理论分析
        3.3.1 不同流速下空泡半径的变化
        3.3.2 不同流速下空化数的变化
    3.4 空化现象的高速摄影分析
        3.4.1 流速U = 16.66 m/s 时的空化现象分析
        3.4.2 流速U = 30.84m/s 时的空化现象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掺气条件下水流空蚀区空化特性的研究
    4.1 掺气对空化特性的理论分析
        4.1.1 球形空泡动力学模型
        4.1.2 掺气条件下空泡的溃灭分析
    4.2 水流空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4.2.1 试验设备及分析方法
        4.2.2 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4.3 高速摄影下的空化结构分析
        4.3.1 流速U = 22.96m/s 时的空化结构分析
        4.3.2 流速U = 27.85 m/s 时的空化结构分析
        4.3.3 流速U = 38.40m/s 时的空化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泡与掺气泡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5.1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5.2 可压缩液体中球形空泡与掺气泡相互作用的控制方程
        5.2.1 速度势的一阶渐近解
        5.2.2 速度势的二阶渐近解
    5.3 不可压缩液体中球形空泡与掺气泡相互作用的控制方程
        5.3.1 无固壁影响下的空泡与掺气泡相互作用的耦合方程
        5.3.2 有固壁影响下的空泡与掺气泡相互作用的耦合方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半径掺气泡对空泡脉动特性影响的研究
    6.1 空泡脉动理论分析
        6.1.1 空泡运动理论模型
        6.1.2 空泡脉动特性的影响
    6.2 空泡与掺气泡相互作用理论模型
    6.3 不同空泡初始半径下不同半径掺气泡对空泡脉动特性的影响
        6.3.1 不同掺气泡初始半径对空泡半径的影响
        6.3.2 不同掺气泡初始半径对空泡泡壁压力的影响
        6.3.3 不同孔径掺气泡对空泡运动的试验分析
    6.4 空泡与掺气泡不同间距对空泡脉动特性的影响
        6.4.1 空泡与掺气泡不同间距对空泡半径的影响
        6.4.2 空泡与掺气泡不同间距对空泡泡壁压力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和对将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8)高低压电器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1.1.1 地质
        1.1.2 气候与气象
        1.1.3 河流水系
        1.1.4 土壤
        1.1.5 自然资源状况
        1.1.6 水土流失及强度
    1.2 社会环境简况
        1.2.1 历史沿革
        1.2.2 行政区划及人口
        1.2.3 社会经济概况
        1.2.4 交通
        1.2.5 文物、景观及自然保护区
        1.2.6 项目所在地敏感点情况
    1.3 建设项目区概况
        1.3.1 地理位置
        1.3.2 工程规模与建设内容
        1.3.3 厂区总平面布置
        1.3.4 主要生产设备
        1.3.5 项目主要原材料及消耗
        1.3.6 项目生产的主要产品
    1.4 评价指导思想与目的
        1.4.1 评价目的
        1.4.2 指导思想
    1.5 评价因子及标准
        1.5.1 评价因子
        1.5.2 评价标准
    1.6 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
        1.6.1 评价工作等级
        1.6.2 评价范围
    1.7 评价重点
    1.8 污染控制与保护目标
        1.8.1 污染控制目标
        1.8.2 环境保护目标
第二章 工程分析
    2.1 工艺流程分析
        2.1.1 项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2.1.2 磷化工艺流程分析
    2.2 能源消耗
    2.3 污染因素分析
        2.3.1 废气污染因素分析
        2.3.2 废水污染因素分析
        2.3.3 噪声污染因素分析
        2.3.4 固体废物污染因素分析
第三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3.1.1 监测布点
        3.1.2 监测项目及频率
        3.1.3 采样及监测分析方法
        3.1.4 监测结果
        3.1.5 分析评价
    3.2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3.2.1 监测项目
        3.2.2 监测布点
        3.2.3 监测方法
        3.2.4 监测时间和频率
        3.2.5 监测布点图
        3.2.6 监测结果
        3.2.7 分析评价
    3.3 地表水现状监测
        3.3.1 监测断面
        3.3.2 监测项目
        3.3.3 监测方法
        3.3.4 监测频率
        3.3.5 评价方法
        3.3.6 监测及统计结果
        3.3.7 评价结论
第四章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4.1.1 喷漆作业废气影响分析
        4.1.2 焊接烟尘影响分析
        4.1.3 食堂燃煤烟气及油烟废气
    4.2 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3.1 主要噪声源
        4.3.2 厂界噪声监测
    4.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第五章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5.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5.1.1 喷漆废气建议污染防治措施
        5.1.2 车间焊接烟气污染防治措施
        5.1.3 食堂燃煤烟气及油烟废气防治措施
    5.2 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5.3 噪声防治控制措施可行性分析
        5.3.1 采取合理的厂区布局
        5.3.2 车间隔音
        5.3.3 车间噪声及其主要设备
    5.4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可行性分析
    5.5 绿化
第六章 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6.1 清洁生产
        6.1.1 清洁生产内容及评价
        6.1.2 金属表面涂覆行业清洁生产方案
        6.1.3 本项目清洁生产评价
        6.1.4 实现清洁生产的几点建议
    6.2 项目选址和厂区布局合理性分析
        6.2.1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6.2.2 厂区布局合理性分析
    6.3 总量控制
        6.3.1 总量控制原则
        6.3.2 总量控制因子
        6.3.3 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6.3.4 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建设区的环境质量现状
    7.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7.2.1 空气环境影响
        7.2.2 水环境影响
        7.2.3 噪声环境影响
        7.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7.3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
    7.4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含瓦斯煤THM耦合模型及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选择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煤的孔隙、渗透及吸附/解吸特性研究进展
        1.2.2 耦合问题及其求解方法研究进展
        1.2.3 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含瓦斯煤孔隙率及有效应力方程
    2.1 概述
    2.2 煤体孔隙特征及其孔隙率
        2.2.1 孔隙成因分类
        2.2.2 孔隙的孔径结构划分
        2.2.3 孔隙分形特征
        2.2.4 孔隙率数学模型
    2.3 有效应力方程
        2.3.1 研究现状分析
        2.3.2 含瓦斯煤变形机制
        2.3.3 有效应力方程建立
        2.3.4 方程检验
    2.4 小结
3 含瓦斯煤渗透率演化模型
    3.1 概述
    3.2 渗透率理论模型
        3.2.1 渗透率影响机制
        3.2.2 模型建立
    3.3 渗透率实验研究
        3.3.1 煤样的力学特性实验
        3.3.2 渗透率实验系统
        3.3.3 渗透率影响因素分析
        3.3.4 渗透率敏感性分析
    3.4 渗透率模型验证
    3.5 小结
4 含瓦斯煤THM 耦合模型
    4.1 概述
    4.2 基本物性参数耦合方程及假设
        4.2.1 孔隙率、渗透率方程
        4.2.2 煤层瓦斯气体状态方程
        4.2.3 修正的瓦斯含量方程
        4.2.4 基本假设
    4.3 含瓦斯煤耦合应力场方程
        4.3.1 平衡方程
        4.3.2 几何方程
        4.3.3 热流固本构方程
        4.3.4 应力场方程
    4.4 含瓦斯煤耦合渗流场方程
        4.4.1 连续性方程
        4.4.2 渗流场方程
    4.5 含瓦斯煤耦合温度场方程
        4.5.1 能量守恒方程
        4.5.2 自由能与体积内能
        4.5.3 温度场方程
    4.6 定解条件
        4.6.1 应力场定解条件
        4.6.2 渗流场定解条件
        4.6.3 温度场定解条件
    4.7 小结
5 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实验
    5.1 概述
    5.2 模拟试验台的研制
        5.2.1 研制思路及目的
        5.2.2 模拟试验台的结构方案设计
        5.2.3 模拟试验台操作系统
        5.2.4 模拟试验台千斤顶精度检测
        5.2.5 模拟试验台优点
    5.3 模拟实验相似设计及其实验方法
        5.3.1 相似设计
        5.3.2 实验方法
    5.4 模拟实验结果及分析
        5.4.1 突出煤样剪切实验
        5.4.2 模拟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小结
6 含瓦斯煤THM 耦合模型数值分析
    6.1 概述
    6.2 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与THM 耦合模型的嵌入
        6.2.1 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
        6.2.2 THM 耦合模型的嵌入
    6.3 THM 耦合模型的解析解验证
    6.4 THM 耦合模型的实验室验证
    6.5 THM 耦合模型的工程应用
        6.5.1 石壕煤矿概况
        6.5.2 数值计算模型及计算工况
        6.5.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6 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申请的专利

(10)Z-09/7型空压机振动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振动原因分析
2 改进方法
    2.1 一阶往复惯性力矩M1的平衡
    2.2 旋转惯性力矩Mr的平衡

四、Z-09/7型空压机振动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渗滤效应的富水砂层渗透注浆机理及试验研究[D]. 熊磊晋.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2]基于智能拟合算法的超声波形起振点判定方法研究[D]. 方泽华. 浙江大学, 2018(07)
  • [3]泡排井采气管道携泡量监测与消泡研究[D]. 晏梓洋. 西南石油大学, 2017(11)
  • [4]重载铁路用钢轨气压焊工艺研究[D]. 钟元.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5]大型压缩机曲轴的疲劳寿命分析[D]. 阳舟.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9)
  • [6]云浮市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研究[D]. 严汉刚.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7]不同半径掺气泡对空泡动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 郭志萍.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2)
  • [8]高低压电器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D]. 闾振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3)
  • [9]含瓦斯煤THM耦合模型及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研究[D]. 陶云奇. 重庆大学, 2009(12)
  • [10]Z-09/7型空压机振动原因分析[J]. 苏敏. 压缩机技术, 2000(06)

标签:;  ;  ;  ;  ;  

Z-09/7空压机振动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