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书阅览室初探

样书阅览室初探

一、样本图书阅览室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郭睿坤[1](2021)在《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邯郸地区为例》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迅速,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承担着书籍的收藏、借阅和为广大市民提供阅览空间的功能,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当下,在我国部分图书馆建筑的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对于读者阅读行为和心理的因素考虑较少,对公共图书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关注不足等方面还有所欠缺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针对这一现象,对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进行研究:调查比对了三个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实例,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总结,找出了其中对环境心理学考虑不足的部分;通过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与室内设计相融合,分析出图书馆室内设计对读者使用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空间行为和场景与场所的相关理论,总结出室内环境中对学习行为有促进作用的设计元素;通过对各个设计元素的综合讨论,得出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的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最后根据以上的理论,以邯郸图书馆为例,对公共图书馆的室内公共空间提出相关设计策略,并对未来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相结合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

梁炜莹[2](2020)在《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国内普通中学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体系”。自此,地方和学校选修课逐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各中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当中。这类具备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及具有一定活动课程性质的中学选修课程,俗称为中学特色课程。然而,传统中学对于校园教育空间的设计,仍停留在以国家课程授受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体系层面内。随着近年来中学特色课程受重视程度的提升和开展规模的逐步扩大,传统的中学教学用房空间愈发无法适应中学特色课程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和不断改良的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传统中学校园纷纷针对新开设的特色课程,调整和改造原有的教学用房空间。新建的中学校园,也纷纷针对未来可能开展的特色课程内容,采用更具创新适应性的教育空间设计。针对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教育空间设计,逐渐成为近年来各中学校园教育空间设计的热点。论文在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当前中学特色课程的主流开课类型和授课模式,并提出对应类型课程所需要的空间功能和环境氛围。在问题导向下,论文由整体到局部,从校园总体空间组织、平面功能组织、教学空间单元具体布局和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等多个层面,逐层分析针对特色课程开展需求,未来中学校园需要准备怎样的教学空间和教育环境,并通过建筑学的设计手段,去满足功能的需求、营造合适的氛围。论文最后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作为理论的践行和检验,将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并总结设计要点和设计趋势,供未来更多相似的项目参考。

邵畅畅[3](2020)在《河南省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文中提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强调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平等化,规定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从法律上对弱势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实施保障。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承担者,弱势群体是人民群众中的特殊群体,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提供知识援助,从根本上关怀和帮助弱势群体,承担起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服务的社会责任。基于上述背景和认识,为了解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现状,本文选取河南省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使用实地调查、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规章制度、硬件设施以及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用户调查三个方面,对河南省16个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工作进行调查,并对调查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目前河南省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公共图书馆和弱势群体两个层面分析河南省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公共图书馆要提高对弱势群体服务意识、制定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建设满足弱势群体需要的服务设施、提供多元化服务,以及弱势群体自身应积极利用公共图书馆服务等方面,提出提升河南省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刘伟[4](2020)在《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设计研究 ——基于合肥市与南京市的案例调研》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养老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作为我国大力推行的主流养老模式迅猛发展,而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作为这一模式的主要建筑载体之一,其在实际建设及使用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要求,对其进行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性访谈、测绘实录、对比分析等方法,结合使用老人和管理人员的视角,分析总结当前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设计优化措施及策略。首先,对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国内学者研究现状和以美日新英为代表的国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我国现行国家及地方规范中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的配建规模和功能配置的要求进行总结,为调研案例配置评价提供依据;其次,选取了合肥市和南京市共6个代表性案例进行现状调研,做了较为详实的记录与整理;再次,调研时对每个案例采用问卷和个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使用者评价调研,初步发现现有的空间设施及服务不能很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继次,根据调研掌握信息从整体配置和各功能空间实际使用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发现当前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普遍存在配置与需求错位、平面组织混乱、空间利用率低、空间缺乏情感化设计及可变性设计等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设计优化措施及策略,包括功能种类配置建议、面积配比建议、空间模式图、主要功能空间的设计优化措施、关于其他重要问题的7条优化策略,希望这些为今后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一点设计依据。

李晓群[5](2020)在《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制度与生活”视角的分析》文中提出文章构建了"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日常生活"的分析框架,利用2017年农户层面的全国性农村调查数据,对农村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公共阅读服务的满意度得分为67分,处于中等水平;正式制度在村庄中的良好运作能够有效提升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而作为村庄非正式制度的宗族网络和宗教网络可显着降低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正面的主观生活感受显着提升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基于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是:保障公共阅读服务制度的有效运作;促进宗族和宗教文化的公共化现代转型;培育村庄公共阅读氛围和农户公共阅读习惯;提升农户日常主观生活感受。

黄文頔[6](2019)在《基于CSI的社区图书馆服务供需满意度分析及质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现代技术在相应发展,人民物质的生活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精神文化方面需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因用户而存在,服务是图书馆永久的工作重心。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用户满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意味着进入了全民阅读时代。如何推动社区图书馆稳妥发展并保障用户的信息需求,显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命题。这需要选择科学手段来评价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继而切实提高其服务供需满意度。论文基于社区图书馆服务评价理论,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层次分析6种研究方法,借鉴瑞典最早应用的CSI模型,创建出社区图书馆(阅览室)新的用户满意度模型,并以社区图书馆及其用户群为调查对象来测评供需满意度。本研究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分析社区图书馆服务的研究现状,并阐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其次介绍社区图书馆服务评价模型选取,借鉴国外社区图书馆服务的评价模型,得出适合评价我国社区图书馆(阅览室)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然后重点阐述构建的社区图书馆服务CSI模型并探讨社区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的供给保障,从环境建设、馆员配置、文献资源、读者服务这四方面来分析社区图书馆(阅览室)读者(用户)的需求满意度。最后依据社区图书馆(阅览室)读者(用户)满意度,提出优化其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改进社区图书馆(阅览室)服务质量的价值与意义是不容小觑的,虽然社区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文化图书馆的基层,如果基层的图书馆建设不到位让群众的获得感达不到满足程度,那国家的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离成功的距离就遥不可及了。我国的基层图书馆应该密切的关注世界的进度,向西方国家多加学习,继续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管理模式和评估模型,力图将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做好,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让读者(用户)更加满意。

王国强[7](2019)在《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截止2016年杨陵区大多数村庄的公共中心建设已经基本结束,且已投入使用,但是各村公共中心的使用效率不高,出现了大量的闲置空间,作为村庄核心的公共空间,不能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因此,为了保证村庄公共中心建设的品质和效果,同时为后期美丽乡村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需要对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研究以杨陵区王上村、姜嫄村为例,基于村庄公共空间研究、建成环境使用情况评价方法的系统梳理,构建评价体系逻辑;结合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建设特征和使用情况,初步确定评价应该考虑的因素,从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四个方面界定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评价理论范式;在了解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现状布点、设施配置及布局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理论、空间分析理论、村民使用频率,构建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村庄公共中心空间布局分析、村民满意度评价、环境行为与使用频次分析、村民需求调查分析四个方面。将整个杨陵区的行政村按村组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为集中型、分散型两大类,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姜嫄村、王上村展开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评价实证研究。王上村满意度评分结果为一般满意;村庄公共中心在500m的服务半径内(村民可接受的出行距离),公共服务覆盖不到全村;设施配置较为完整,但在配置规模方面却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满足村民公共生活的多样性需求;村庄公共中心使用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复合性,但整体复合利用率较低。姜嫄村村庄公共中心满意度评分结果为一般满意;村庄公共中心在500m的服务半径内(村民可接受的出行距离),公共服务可以覆盖到全村,但出现部分服务重叠较为严重的现象;设施配置相对完整,但配置规模过剩,致使出现很多闲置空间;村庄公共中心使用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复合性,但是整体复合利用率较低。根据两个案例村庄公共中心评价结论,探索王上村与姜嫄村村庄公共中心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总结出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空间使用存在以下问题:分散型村庄公共中心较为单一,服务覆盖率不足;设施配置不健全,空间复合利用率低;空间对乡村生活的适宜性差;后期管理运营缺失等。通过对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现状村庄公共中心既存在着设施配置不健全无法支撑公共活动的多样性的问题,也存在着设施虽已配置健全,但又带来大量闲置空间的问题,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矛盾”。研究发现村庄公共中心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村庄实际人口和发展需求,提升村庄的经济活力和生态环境建设,使公共服务配置能够良性循环,本着既要方便村民使用,又要集约节约空间的目的,主要提出了村庄公共中心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复合利用的策略。

王烟[8](2019)在《面向小学儿童群体的建筑使用后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收集使用者对建成环境的使用及评价信息,通过科学分析以了解他们对目标环境的价值判断及心理需求,为将来设计类似环境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从而更大限度促进环境正效应的实现。作为一种设计反馈机制,建筑POE是设计师了解环境设计得失的主要渠道,也是公众表达生活愿景的重要途径,它在推动设计民主化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针对一些使用主体为儿童的建筑POE研究中(如小学、儿童医院、青少年科技馆等),由于研究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这导致传统建筑POE方法在数据收集及分析中存在诸多适用性方面的局限,阻碍了这一类型的建筑POE研究的发展。为解决面向儿童群体的建筑POE研究中存在的基础性问题,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建筑POE方法,促进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如何认识、使用和评价建成环境,本文以小学阶段的儿童(612周岁,后文简称小学儿童)及小学校园环境为研究对象,以源自小学儿童的建筑POE信息为切入点,围绕儿童结构化问卷、儿童行为观察、儿童画及儿童自由报告等四个主要POE信息源,较系统地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有效、充分利用这些POE信息源。论文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有关小学儿童群体的建筑POE方法理论作基础性研究。通过回顾相关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确定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向、内容及目标。根据建筑POE类型及特点的论述,结合与建筑POE有关的小学儿童特征的分析,概要性阐明面向小学儿童群体的建筑POE研究的一般模式,明确建筑POE主要研究儿童的什么方面,以及如何研究等基本问题,为本文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若干所小学的广泛调查,发现并总结常规建筑POE方法在针对小学儿童群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开展专项研究予以探讨。根据调查结果,这些具体问题主要包括:1)面向儿童的建筑POE操作问题;2)儿童的环境评价尺度问题;3)儿童点赋值评价结果的解读问题;4)儿童行为观察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通过问题成因剖析,结合长期POE实践经验直接提出针对性方法改进建议;对于第二至第三个问题,采用问卷试验方法,尝试建立适用于儿童使用主体的建成环境评价尺度,并对儿童点赋值与区间赋值评价结果进行匹配,进一步采用该尺度及点赋值评价方法开展应用实践研究,以此改进、优化相应评价方法,从而初步解决儿童结构化问卷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对于最后一个问题,通过有关行为观察法的理论研究,指出小学儿童行为观察的基本原则及与之相适应的主要研究方法,并综合采用这些方法对小学校园中的儿童环境行为开展多角度应用案例研究,进而提出有关小学儿童行为观察法的具体操作建议。对上述四个基础议题的专项研究,初步解决了面向小学儿童群体的建筑POE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相应方法的应用案例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践参考,所提出的建议为今后针对类似群体的建筑POE研究提供了方法操作上的指引。最后,利用建筑POE作为交叉学科的优势,积极尝试借鉴其它学术领域的新兴研究成果,对儿童心理画方法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建筑POE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初步发展出一种有关儿童画的POE研究方式及一种NLP用于分析儿童文本评价信息的POE研究方式,并结合实证,通过较细致的应用案例研究,指出该两种方式的主要研究途径、分析方法及一般操作流程。对跨学科方法的探索,促进了儿童画及儿童自由报告这两种POE信息源的有效利用,拓展了面向小学儿童群体的建筑POE研究的视野,弥补了传统方法在针对儿童群体时存在的不足。本文选题属于建筑POE方法针对特殊人群专门化的研究课题。论文不仅从有关小学儿童群体的建筑POE方法上作了较全面、系统的探讨,更侧重于通过大量实证案例研究,对相应方法的实际应用作了进一步演绎与说明。有关方法及应用的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强化了建筑POE方法在面向特殊人群时的针对性应用,进一步优化了相关方法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一定程度弥补了传统研究方式的不足,积极拓展、充实了建筑POE方法的研究视野与途径,为今后针对类似群体的建筑POE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

孔强强[9](2019)在《某高校图书馆真菌气溶胶分布特征分析及通风控制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微生物气溶胶是室内空气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包含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当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真菌气溶胶环境中时,患肺炎、支气管炎、损害皮肤的风险大幅增加。当北方地区如西安,进入秋、冬季,室外空气质量由于气候等多种因素而变得较差,建筑室内空气往往也会受到影响。高校图书馆人员流动频繁,且储藏大量珍贵的图书文献,为真菌气溶胶提供了合适的生存条件,易导致其浓度过大形成真菌气溶胶污染。不仅增加了人体患哮喘和呼吸道疾病的风险,还会加速纸张发霉减少图书的储藏年限。因此,针对高校图书馆真菌气溶胶分布特征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对师生健康及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择秋冬季西安某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密集书库、中文书库、中文现刊阅览室、自习室、楼梯间及室外设置采样点。为了更加全面的分析秋冬季真菌气溶胶分布特征,通过固体撞击法与液体采样法采集真菌,并结合ITS高通量测序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通过空气质量检测仪监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冬季图书馆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大于秋季,其浓度分别是秋季的2.6倍与2.3倍;室外颗粒物浓度在所有采样点中最大,为121.3μg/m3;可吸入颗粒物中细颗粒物相对含量较大,占61.8%。采样期间记录采样点周围的温度、相对湿度与风速,室内温度范围为17.329.0℃,相对湿度范围为23.6%67.3%,风速为00.04 m/s。通过固体撞击法采集真菌分析可知,所有采样点秋季真菌平均浓度高于冬季,密集书库为671.8 CFU/m3、466.1 CFU/m3,中文书库为658.1 CFU/m3、433.2CFU/m3,室外为887.8 CFU/m3、604.8 CFU/m3,楼梯间为734.1 CFU/m3、537.1CFU/m3,中文现刊阅览室为895.8 CFU/m3、486.7 CFU/m3,自习室为786.1 CFU/m3、467.3 CFU/m3;所有采样点中室外与中文现刊阅览室真菌浓度最大,分别为718CFU/m3、650.4 CFU/m3,楼梯间与自习室次之,分别为615.9 CFU/m3、594.8 CFU/m3,密集书库与中文书库最小,分别为548.4 CFU/m3、523.1 CFU/m3;真菌气溶胶粒径分布为从第一级到第四级逐渐增加,然后减小,在第四级最大,在第六级最小;通过观察真菌菌落形态特征发现优势菌属为曲霉菌属、枝孢霉菌属和链格孢菌属;真菌浓度与颗粒物浓度、温度与相对湿度、人员数量、书籍年代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通过液体采样法采集真菌,并结合ITS高通量测序进行检测分析得到,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与担子菌门占比最多,在属水平上轮枝菌属(Verticillium)与膝节霉属(Gonatophragmium)为优势菌属,分别占总序列的15.9%、4.7%。曲霉菌属、隐球菌属、篮状菌属和赭霉菌属为致病真菌属,其中曲霉菌属占比相对较多为2.1%;测试馆室中中文书库真菌群落丰富度最高,中文现刊阅览室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根据真菌气溶胶与PM2.5的室内外浓度分布特征,在自然通风控制策略方面,建议在秋季上午开窗通风稀释污染物,冬季全天室外污染物浓度高于室内不建议开窗通风。通过相关文献参考,推荐换气次数为3-4次/h。

刘丽娟[10](2019)在《JG学院图书馆学生满意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十分迅速,众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当中重视教学设备的投入,但是对于图书馆的建设投入往往略显不足。图书馆可以说是学校的灵魂,它不仅是学生开拓视野、求知解惑的地方,更是教师查找科研和教学资料、探寻学术的关键之地,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学校的精神财富。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当中往往不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尤其对学生的满意度置之度外,这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在新的发展时期促进学生的满意度的提升,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特别是作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及各项院校建设评估中都不可缺少的。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的研究方法,以JG学院图书馆作为研究案例,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图书馆满意度的相关文献,对JG学院图书馆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JG学院图书馆学生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且利用了因子提取的分析方法,对影响JG学院图书馆学生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了影响JG学院图书馆学生满意度的具体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优化学生满意度的措施。本文研究发现:第一,无论是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包括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还是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情况以及环境设施的情况,大部分调查者都对目前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有不满意的态度和趋势,说明目前该图书馆很多业务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二,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建数理模型,经过因子的分析与提取,“馆藏资源维度”、“读者特色服务维度”、“数字服务维度”、“整体环境和基础设施维度”、“馆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维度”五个维度是影响JG学院图书馆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第三,需要进一步完善馆藏资源建设,包括纸质资源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对馆内环境和设施进行改进;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移动终端服务;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注重服务质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调整学生借阅权限,增加借还渠道,增设检索设备等方式提高学生借阅满意度;要积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强化服务考核促进服务效率的提升。本文在研究角度和选题上有一定的创新性。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分析总结后,发现对本科及以上院校图书馆读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读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甚少。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及问卷调查构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为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的改进提出了确切的要点,并根据需改进的方向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使本文得出的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满意度的因素可为相关图书馆满意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

二、样本图书阅览室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样本图书阅览室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邯郸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环境心理学相关概念
        1.3.2 层次分析法(AHP)
    1.4 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5.2 调研对象的选取
        1.5.3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1.7 论文框架
    1.8 未尽事宜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发展概况
    2.1 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的研究
        2.1.1 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及发展
        2.1.2 适用于室内设计的环境心理学主要理论
    2.2 历史上图书馆室内设计的发展
        2.2.1 国外图书馆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
        2.2.2 国内图书馆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调查问卷设计
    3.1 问卷的内容设计
        3.1.1 问卷设计的原则
        3.1.2 问卷内容的设计
        3.1.3 问卷指标分析
    3.2 问卷处理与分析
        3.2.1 调查问卷
        3.2.2 问卷样本量确定
        3.2.3 问卷效度分析
        3.2.4 问卷信度检验
    3.3 权重的确定
        3.3.1 权重确定方法选择
        3.3.2 层次分析法
        3.3.3 计算指标权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4.1 首都图书馆
        4.1.1 问卷数据分析
        4.1.2 现场调研及观察
        4.1.3 亟待改进指标
    4.2 天津市图书馆文化中心分馆
        4.2.1 问卷数据分析
        4.2.2 现场调研及观察
        4.2.3 亟待改进指标
    4.3 河北省图书馆
        4.3.1 问卷数据分析
        4.3.2 现场调研及观察
        4.3.3 亟待改进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要点
    5.1 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1.1 环境知觉角度的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1.2 空间行为角度的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1.3 环境认知角度的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2 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2.1 环境认知角度的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2.2 空间行为角度的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2.3 场景和场所角度的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3 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1 环境知觉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2 环境认知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3 空间行为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4 场景场所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4 室内设计原则及设计理念
        5.4.1 设计原则
        5.4.2 设计理念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邯郸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再设计策略
    6.1 邯郸图书馆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现状分析
        6.1.1 入口大厅(含展览及商业空间)现状分析
        6.1.2 阅览空间现状分析
        6.1.3 交通空间现状分析
    6.2 邯郸图书馆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改造构思
        6.2.1 入口大厅(含展览及商业空间)改造构思
        6.2.2 阅览空间改造构思
        6.2.3 交通空间改造构思
    6.3 邯郸图书馆的室内公共空间改造策略
        6.3.1 入口大厅(含展览及商业空间)改造策略
        6.3.2 阅览空间改造策略
        6.3.3 公共共享空间改造策略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2)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2.1 研究的对象
        1.2.2 研究的范围和边界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的方法
        1.5.2 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国内中学特色课程开展需求及对教育空间的适应性要求
    2.1 特色课程的开展趋势与用房需求
        2.1.1 特色课程的开展趋势
        2.1.2 特色课程的用房需求
        2.1.3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相关教学用房的配比要求
        2.1.4 特色课程专用用房设计要求的空白
    2.2 中学特色化教育对教育空间的设计需求
        2.2.1 满足课程授课形式的多元化需求
        2.2.2 教育空间的开放化、灵活性需求
        2.2.3 教育空间组织的高效化需求
        2.2.4 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的设计趋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中学特色课程授课空间的实地调研与分析
    3.1 调研工作内容
    3.2 实地调研对象的选取
    3.3 调研对象的特色课程设置情况
        3.3.1 调研对象的特色课程开课情况
        3.3.2 调研对象的访谈情况总结
    3.4 特色课程教育空间需求的问卷调研
        3.4.1 问卷调研的内容和对象
        3.4.2 调研问卷的设计
        3.4.3 问卷调研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3.5 调研对象的教育空间使用现状
        3.5.1 实地调研的基本情况
        3.5.2 实地调研现场情况总结
    3.6 调研总体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校园建筑布局
    4.1 常见的中学校园总体布局
        4.1.1 离散型布局
        4.1.2 串联型布局
        4.1.3 集聚型布局
        4.1.4 垂直复合型布局
    4.2 中学校园常见的单体平面布局及其创新设计
        4.2.1 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2 折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3 中庭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4 合院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5 锯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3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校园建筑布局
        4.3.1 公共空间串联布局缩短走班距离
        4.3.2 营造纵向多元空间提高利用效率
        4.3.3 学习组团平面提供共享空间
        4.3.4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未来校园空间规划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的教学空间布局
    5.1 从行政班教室到走班教室
        5.1.1 传统普通教室的设计要求
        5.1.2 适应走班功能的教室设计
    5.2 科学技术类教学用房的特色化设计
        5.2.1 传统科学类专用教室的设计要求
        5.2.2 实验教室、辅助用房与办公用房的混合布局
        5.2.3 实验教室的多元化布局
        5.2.4 地理教室的独立设置和特色化设计
        5.2.5 科技教室和科技活动室的功能创新
    5.3 艺术文化类特色课程教学空间设计
        5.3.1 传统艺术文化类专用教室的设计要求
        5.3.2 国学特色课程的教学空间设计
        5.3.3 绘画美术空间和工艺美术空间的分区设计
        5.3.4 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的多功能复合
        5.3.5 根据办学条件补充设置乐器教室
    5.4 生活健康类特色课程空间
        5.4.1 传统生活健康类公共教学用房的设计要求
        5.4.2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空间
        5.4.3 生命教育组团空间概念的引入
        5.4.4 阅读特色课的开展空间
    5.5 多功能教学用房的创新设计
        5.5.1 传统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空间的设计要求
        5.5.2 微格教室概念的引入和应用
        5.5.3 调整阶梯教室的起坡位置
        5.5.4 风雨操场的特色设计和多功能运用
        5.5.5 多功能教学用房的开放化设计
    5.6 中学特色课程教学用房的设计要点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模式的教育公共空间氛围营造
    6.1 教育公共空间的特色化设计策略
        6.1.1 门厅、架空层的混合功能利用
        6.1.2 结合公共阶梯的开放空间设计
        6.1.3 学习组团式布局的公共空间设计利用
        6.1.4 模糊教室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边界
        6.1.5 交通空间的装饰设计和扩大利用
        6.1.6 半地下空间、下沉庭院、屋顶平台的利用
        6.1.7 边角空间的利用
    6.2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教育空间氛围营造手法
        6.2.1 校园风格及色彩系统的设计
        6.2.2 校园特色文化空间的打造
        6.2.3 校园特色课程成果的展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未来教育空间设计实践
    7.1 DW学校概念性方案设计
        7.1.1 项目概况及设计需求
        7.1.2 平面布局设计分析
    7.2 SM实验中学“未来学校”教学空间改造设计
        7.2.1 项目概况及设计需求
        7.2.2 特色空间改造设计
    7.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实地调研访谈内容
    附录二 教师问卷内容
    附录三 学生问卷内容
    附录四 实地调研案例现场情况记录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3)河南省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基础
    2.1 公共图图书馆
        2.1.1 公共图书馆的含义
        2.1.2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2.2 弱势群体
    2.3 公共图书馆提供弱势群体服务的必要性
3 河南省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对象与方法
        3.1.1 调查对象说明
        3.1.2 调查实施方法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弱势群体规章制度
        3.2.2 弱势群体服务设施
        3.2.3 弱势群体用户调查
4 河南省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服务意识不高
    4.2 规章制度保障不全
    4.3 硬件设施简单
    4.4 弱势群体对图书馆利用率低
5 河南省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提升对策
    5.1 提高对弱势群体服务意识
    5.2 制定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特殊规章制度
    5.3 建设满足弱势群体需求的服务设施
    5.4 弱势群体应积极使用公共图书馆服务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设计研究 ——基于合肥市与南京市的案例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老龄化现状
        1.1.2 中国老龄化特点
        1.1.3 中国老龄化背景下面临的养老问题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社区级
        1.4.2 养老服务中心
        1.4.3 自理、半自理、失能老人
        1.4.4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1.5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理论研究综述及规范整理
    2.1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1.3 老年人特征研究
    2.2 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的配建规模和功能配置规范整理
        2.2.1 国家规范整理
        2.2.2 合肥市与南京市规范整理
        2.2.3 配建规模要求整理
        2.2.4 功能配置要求整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养老服务中心现状调研
    3.1 合肥市经开区芙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3.1.1 项目概况
        3.1.2 服务对象
        3.1.3 运营方式
        3.1.4 场地外环境
        3.1.5 平面布局
        3.1.6 功能配置及现状
        3.1.7 使用者问卷调研
        3.1.8 老人及社工访谈
    3.2 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养老服务中心
        3.2.1 项目概况
        3.2.2 服务对象
        3.2.3 运营方式
        3.2.4 场地外环境
        3.2.5 平面布局
        3.2.6 功能配置及现状
        3.2.7 使用者问卷调研
        3.2.8 老人及社工访谈
    3.3 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养老服务中心
        3.3.1 项目概况
        3.3.2 服务对象
        3.3.3 运营方式
        3.3.4 场地外环境
        3.3.5 平面布局
        3.3.6 功能配置及现状
        3.3.7 使用者问卷调研
        3.3.8 老人及社工访谈
    3.4 南京市秦淮区淮海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3.4.1 项目概况
        3.4.2 服务对象
        3.4.3 运营方式
        3.4.4 场地外环境
        3.4.5 平面布局
        3.4.6 功能配置及现状
        3.4.7 使用者问卷调研
        3.4.8 老人及社工访谈
    3.5 南京市秦淮区悦华洪武养老服务中心
        3.5.1 项目概况
        3.5.2 服务对象
        3.5.3 运营方式
        3.5.4 场地外环境
        3.5.5 平面布局
        3.5.6 功能配置及现状
        3.5.7 使用者问卷调研
        3.5.8 老人及社工访谈
    3.6 南京市雨花台区古遗井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3.6.1 项目概况
        3.6.2 服务对象
        3.6.3 运营方式
        3.6.4 场地外环境
        3.6.5 平面布局
        3.6.6 功能配置及现状
        3.6.7 使用者问卷调研
        3.6.8 老人及社工访谈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养老服务中心现状问题分析
    4.1 使用者评价
    4.2 整体配置情况分析
        4.2.1 规模配置
        4.2.2 功能配置
        4.2.3 运营配置
    4.3 功能空间实际情况分析
        4.3.1 功能组织及流线
        4.3.2 空间特征
        4.3.3 实际使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设计优化措施及策略
    5.1 功能种类配置建议
    5.2 功能面积配比建议
    5.3 空间模式图
    5.4 主要功能空间设计优化措施
        5.4.1 日间照料室
        5.4.2 助浴室
        5.4.3 助餐室及棋牌室
        5.4.4 医疗保健室
        5.4.5 康复训练室
        5.4.6 多功能活动室
        5.4.7 舞蹈室
        5.4.8 阅览室及网络室
        5.4.9 便民服务室及上门服务
        5.4.10 慈善超市
        5.4.11 办公室及心理疏导室
    5.5 其他需要重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5.5.1 尊重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5.5.2 关注所处居民区的设施水平及居民文化水平
        5.5.3 加强功能空间的一室多用
        5.5.4 避免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不良影响
        5.5.5 增加上门服务的比重及服务类型的多元化
        5.5.6 强调对老人隐私的保护人格的尊重及体现人文关怀
        5.5.7 关注综合性的功能发展趋势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各章概括
    6.2 研究结论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养老服务中心使用情况调研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制度与生活”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2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基于“制度与生活”的分析视角
    2.1“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日常生活”框架的构建
    2.2 正式制度与公共阅读服务满意度
    2.3 非正式制度与公共阅读服务满意度
    2.4 日常生活与公共阅读服务满意度
3 数据、变量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变量设计
    3.3 研究方法
4 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供给、实施及农户满意度的描述统计
    4.1 农村公共阅读服务的供给状况
    4.2 农村公共阅读服务的实施状况
    4.3 农村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
5 农村公共阅读服务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基于Ordered Probit模型的公共阅读服务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5.2 基于OLS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6 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6)基于CSI的社区图书馆服务供需满意度分析及质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第2章 社区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模型选取
    2.1 国内社区图书馆服务的评价分析
        2.1.1 基层图书馆服务评价现状
        2.1.2 社区图书馆服务评价标准
        2.1.3 社区图书馆服务评价缺陷
    2.2 国外社区图书馆服务的评价模型
        2.2.1 SERQUAL模型
        2.2.2 Lib QUAL+模型
        2.2.3 Kano模型
        2.2.4 CSI模型
    2.3 社区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CSI模型
        2.3.1 服务评价模型的比较分析
        2.3.2 CSI评价模型的基本特点
        2.3.3 CSI模型评价的主要优势
第3章 基于CSI的社区图书馆服务测评体系
    3.1 CSI测评体系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3.1.1 CSI测评体系设计的原则
        3.1.2 CSI测评体系设计的目标
    3.2 CSI测评体系的模型构建
        3.2.1 用户预期质量
        3.2.2 用户感知质量
        3.2.3 用户感知价值
        3.2.4 用户满意度
        3.2.5 用户抱怨
        3.2.6 用户忠诚
    3.3 CSI测评体系的供需维度
        3.3.1 CSI测评体系的供给维度
        3.3.2 CSI测评体系的需求维度
第4章 基于CSI的社区图书馆服务供给满意度分析
    4.1 环境设施供给满意度分析
        4.1.1 环境设施的基本状况
        4.1.2 环境设施的用户期望
        4.1.3 环境设施的满意程度
    4.2 馆员配置供给满意度分析
        4.2.1 馆员配置的基本状况
        4.2.2 馆员配置的用户期望
        4.2.3 馆员配置的满意程度
    4.3 文献资源供给满意度分析
        4.3.1 文献资源的基本状况
        4.3.2 文献资源的用户期望
        4.3.3 文献资源的满意程度
    4.4 读者服务供给满意度分析
        4.4.1 读者服务的基本状况
        4.4.2 读者服务的用户期望
        4.4.3 读者服务的满意程度
第5章 基于CSI社区图书馆服务需求满意度分析
    5.1 CSI测评的基本策略
        5.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5.1.2 问卷设计的主体内容
        5.1.3 测评分析的主要步骤
    5.2 CSI测评的数据处理
        5.2.1 抽样数据获取
        5.2.2 样本数据分析
        5.2.3 数据效度分析
    5.3 CSI测评的模型检验
        5.3.1 指标权重计算
        5.3.2 模糊综合评价
    5.4 CSI需求满意度测评的结果分析
        5.4.1 环境设施分析
        5.4.2 馆藏资源分析
        5.4.3 服务能力分析
        5.4.4 交互建设分析
第6章 社区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的优化措施
    6.1 推动便捷方便的环境设施建设
        6.1.1 统筹规划环境建设
        6.1.2 优化馆舍空间布局
        6.1.3 增加先进设施配置
    6.2 配置爱岗敬业的专业馆员队伍
        6.2.1 提高馆员专业素养
        6.2.2 树立人本服务意识
        6.2.3 加大义工服务力度
    6.3 构建共建共享的资源保障体系
        6.3.1 丰富馆内馆藏数量
        6.3.2 整合社区文献资源
        6.3.3 建立网络资源体系
    6.4 打造虚实结合的用户体验平台
        6.4.1 重视传统阵地服务
        6.4.2 重视社交媒体应用
        6.4.3 提供平台个性服务
    6.5 形成动态协调的服务控制机制
        6.5.1 规范信息服务机制
        6.5.2 加强考核测评机制
        6.5.3 重视读者反馈机制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社区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2 社区图书馆基础调查问卷

(7)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研究现状
        1.1.2 研究范围..陕西省杨陵区
        1.1.3 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评价的必要性
    1.2 相关概念及释义
        1.2.1 村庄公共中心
        1.2.2 使用后评价(POE)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评价体系构建
        1.4.2 案例村村庄公共中心使用评价研究
        1.4.3 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问题
        1.4.4 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优化对策及建议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5.1 村庄公共空间研究
        1.5.2 评价方法研究
        1.5.3 总结与借鉴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评价体系构建
    2.1 评价前期准备
        2.1.1 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现状特征
        2.1.2 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
        2.1.3 评价内容
        2.1.4 评价标准
    2.2 评价研究总体方案
        2.2.1 评价技术和方法
        2.2.2 评价体系构建
    2.3 村庄公共中心空间布局评价方案
        2.3.1 区位及服务半径分析
        2.3.2 设施配置类型及规模
    2.4 使用行为及频次评价方案
        2.4.1 行为测量法
        2.4.2 观察方案预设
    2.5 满意度及需求评价方案
        2.5.1 构建评价因素集
        2.5.2 评价因素的权重、定级和赋值
        2.5.3 问卷调查预设
    2.6 本章小结
3 案例村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评价
    3.1 村庄公共中心布局调查分析
        3.1.1 区位及服务半径分析
        3.1.2 公共服务配置分析
    3.2 村民满意度评价分析
        3.2.1 权重计算
        3.2.2 满意度评分结果
        3.2.3 满意度评分分析
        3.2.4 满意度评价分析总结
    3.3 环境行为和使用频次调查分析
        3.3.1 人群活动的时空变化规律
        3.3.2 行为地图分析
        3.3.3 村民使用频次调查分析
        3.3.4 村民环境行为及使用频次总结
    3.4 村民需求调查分析
        3.4.1 产业、科教发展需求
        3.4.2 文化娱乐需求
        3.4.3 休闲活动需求
        3.4.4 社会福利需求
        3.4.5 医疗卫生需求
        3.4.6 商业服务需求
    3.5 本章小结
4 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使用问题及优化对策
    4.1 案例村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问题分析
        4.1.1 王上村
        4.1.2 姜嫄村
        4.1.3 问题总结
    4.2 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使用问题分析
        4.2.1 公共中心较为单一、空间覆盖率不足
        4.2.2 空间复合利用率低
        4.2.3 空间对乡村生活的适宜性差
        4.2.4 后期管理运营缺失
    4.3 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优化对策及建议
        4.3.1 村庄公共中心布局优化策略
        4.3.2 空间复合利用优化策略
        4.3.3 管理运营、社会环境优化建议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创新与讨论
        5.2.1 创新点
        5.2.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
    附录二 调查问卷及图表

(8)面向小学儿童群体的建筑使用后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传统建筑POE方法的局限性
        1.1.2 现代观念对建筑POE的新期待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建筑POE方法的发展简述
        1.3.2 针对儿童的主观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3 儿童环境认知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概况
        1.3.4 儿童环境行为及其研究方法的现状
        1.3.5 与小学及小学儿童有关的建筑POE研究现状
        1.3.6 小结与评价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过程、方法及技术支撑
        1.4.3 论文架构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面向小学儿童的建筑POE方法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建筑POE的类型及特点
        2.2.1 建筑POE类型的划分
        2.2.2 各建筑POE类型之间的关系
    2.3 与建筑POE有关的小学儿童特征
        2.3.1 小学儿童表达POE信息的主要载体及形式
        2.3.2 小学儿童建筑POE反馈信息的特征及可靠性
    2.4 小学儿童建筑POE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一般模式
        2.4.1 面向儿童的建筑POE研究什么——三种建筑POE反馈范式
        2.4.2 反馈的任务及地位
        2.4.3 反馈模式的结构组成
        2.4.4 一般研究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小学儿童的建筑POE方法前期调查
    3.1 引言
    3.2 针对小学儿童的建筑POE前期调查简介
        3.2.1 调查内容与目的
        3.2.2 调查对象
        3.2.3 调查过程及方法
    3.3 基于实地调查的小学儿童建筑POE问题及优势总结
        3.3.1 建筑POE问卷的操作性及可靠性问题
        3.3.2 建成环境的评价尺度问题
        3.3.3 点赋值评价结果的解读问题
        3.3.4 行为观察法的操作问题
        3.3.5 建筑POE数据源的优势
    3.4 小学儿童建筑POE问卷可靠性初步调查与分析
        3.4.1 问题的提出
        3.4.2 调查分析方法
        3.4.3 数据处理过程及结果
        3.4.4 调查结论与讨论
    3.5 基于前期调查的小学儿童建筑POE方法建议
        3.5.1 访谈的操作建议
        3.5.2 问卷的简化及“翻译”建议
        3.5.3 自主填写问卷的建议
        3.5.4 关于问卷可靠性的建议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小学儿童的建成环境评价尺度建立及应用
    4.1 引言
    4.2 研究策略
    4.3 基于小学儿童的建成环境评价尺度建立
        4.3.1 研究设计
        4.3.2 评价语义量词初选
        4.3.3 双侧中间等级语义量词确定
        4.3.4 问卷设置
        4.3.5 分析方法
        4.3.6 数据处理
        4.3.7 结果及讨论
    4.4 尺度的应用——儿童对小学建成环境的主观综合评价
        4.4.1 研究设计
        4.4.2 综合评价指标集的建立
        4.4.3 指标权重确定——单侧5 级尺度的AHP赋权与排序赋权的比较
        4.4.3.1 采用单侧5 级尺度的AHP赋权结果
        4.4.3.2 采用排序法的赋权结果
        4.4.3.3 单侧5 级尺度的AHP赋权与排序赋权的效果对比
        4.4.4 三所小学的综合评价——双侧5 级尺度的应用
    4.5 有关评价尺度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4.5.1 主要结论
        4.5.2 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学儿童点赋值评价方法及应用
    5.1 引言
    5.2 研究概述
        5.2.1 问题的提出
        5.2.2 研究内容与目的
    5.3 小学儿童点赋值评价方法研究
        5.3.1 研究过程与方法
        5.3.2 统计结果与分析
        5.3.3 结论与讨论
    5.4 点赋值方法的应用——儿童对小学校园空间场所的喜爱度评价
        5.4.1 研究过程与方法
        5.4.2 点赋值评价结果及均值分析
        5.4.3 基于点赋值评价结果的现场调研与分析
        5.4.4 点赋值评价方法的应用状况讨论
    5.5 小学儿童点赋值评价方法研究的主要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对小学儿童的行为观察法及综合应用
    6.1 引言
    6.2 行为观察法简述
        6.2.1 概念与发展
        6.2.2 行为观察法的种类及适用场景
    6.3 小学儿童行为观察的原则及主要方式
        6.3.1 小学儿童行为观察的基本原则
        6.3.2 适用于小学儿童的行为观察方式
    6.4 行为观察法的综合应用案例——小学校园中的儿童环境行为研究
        6.4.1 档案调查法的应用——儿童行为活动的时间性
        6.4.1.1 调研简介
        6.4.1.2 校园行为活动及活动时间分类
        6.4.1.3 各活动类型的时间分布
        6.4.2 活动类型观察法的应用——课外活动组成及儿童的偏好
        6.4.2.1 调研简介
        6.4.2.2 课外活动的组成及特征
        6.4.2.3 低年级儿童课外活动的偏好及特点
        6.4.2.4 高年级儿童课外活动的偏好及特点
        6.4.3 节点通过观察法的应用——楼层对儿童活动范围的影响
        6.4.3.1 调查对象概况
        6.4.3.2 调查目的及方法
        6.4.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6.4.4 动态分布观察法的应用——儿童对典型室外场所的使用状况
        6.4.4.1 调查内容与方法
        6.4.4.2 调查对象概况
        6.4.4.3 行为核查记录结果与分析
    6.5 有关小学儿童行为观察的总结及建议
        6.5.1 小学儿童在行为观察中的特征总结
        6.5.2 有关小学儿童行为观察的建议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儿童心理画方法在小学建筑POE中的应用
    7.1 引言
    7.2 儿童心理画方法简介
        7.2.1 心理画的概念
        7.2.2 心理画方法的应用概况
    7.3 儿童心理画方法在建筑POE中的应用可行性
        7.3.1 儿童画特征及其可获取的建筑POE信息
        7.3.2 建筑POE解读儿童画时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对策
    7.4 建筑POE如何利用儿童主题画
        7.4.1 主要解读途径
        7.4.2 分析方法
        7.4.3 一般操作流程
    7.5 儿童认知地图的心理画方法拓展
        7.5.1 认知地图及其对建筑POE的意义
        7.5.2 认知地图与心理画方法的结合
    7.6 儿童心理画方法在建筑 POE 中的应用实践
        7.6.1 研究设计
        7.6.1.1 研究内容及目标
        7.6.1.2 研究对象概况
        7.6.1.3 研究过程与方法
        7.6.2 儿童主题画的结果与分析
        7.6.2.1 内容解读——儿童所关注的校园环境要素组成
        7.6.2.2 焦点解读——体现儿童“重要”情感的校园环境对象
        7.6.2.3 色彩解读——儿童对校园环境的色彩偏爱
        7.6.3 儿童认知地图的结果与分析
        7.6.3.1 儿童的校园认知地图要素构成
        7.6.3.2 儿童的校园公共认知地图
        7.6.3.3 儿童校园认知地图的类型及特点
        7.6.4 基于儿童心理画分析的建筑POE反馈结论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小学儿童文本评价信息的POE分析方法——NLP技术的初步应用
    8.1 引言
    8.2 文本评价信息在POE中的应用背景
    8.3 源自小学儿童的文本评价信息及其利用
        8.3.1 儿童文本评价信息的来源及其在POE中的用途
        8.3.2 儿童文本评价信息的特征
        8.3.3 儿童文本评价信息在POE分析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8.3.3.1 数据源的可靠性问题及应对措施
        8.3.3.2 噪声信息问题及处理措施
        8.3.3.3 分析过程、结论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对待
    8.4 采用NLP技术分析文本评价信息的可行性探讨
        8.4.1 NLP技术简介
        8.4.2 目前NLP可为POE分析提供的技术支持
        8.4.3 相应技术的原理及算法
        8.4.4 相应技术在POE中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论证
        8.4.4.1 NLP分词技术在POE中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
        8.4.4.2 NLP关键词提取技术在POE中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
        8.4.4.3 NLP情感分析及观点抽取技术在POE中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
        8.4.4.4 小结
    8.5 NLP技术与儿童文本评价信息的结合
        8.5.1 采用NLP技术可在儿童文本评价信息中提取的主要POE信息
        8.5.2 “儿童自由报告+NLP”的POE研究方式
    8.6 利用NLP技术分析小学儿童文本评价信息的POE研究实践
        8.6.1 研究概述
        8.6.2 数据处理过程及方法
        8.6.3 名词分词结果与分析——儿童所关注的校园环境要素
        8.6.3.1 整体趋势分析
        8.6.3.2 性别差异分析
        8.6.3.3 小结与讨论
        8.6.4 形容词分词结果与分析——儿童对校园环境的评价倾向
        8.6.5 关键词词云结果与分析——儿童对校园环境的评价焦点
        8.6.6 情感分析结果与讨论
        8.6.7 观点抽取结果与分析
    8.7 NLP 技术用于分析儿童文本评价信息的局限与前景
        8.7.1 存在的局限
        8.7.2 未来的应用前景
    8.8 本章小结
结论
    1 研究总结
    2 主要创新成果
    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某高校图书馆真菌气溶胶分布特征分析及通风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真菌气溶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真菌气溶胶采样方法
        1.2.2 真菌气溶胶分析方法
        1.2.3 真菌气溶胶研究现状
        1.2.4 图书馆微生物气溶胶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图书馆空气真菌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图书馆概况
        2.1.2 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方案
        2.2.2 现场实测
        2.2.3 真菌培养与计数
        2.2.4 利用形态学特征鉴定真菌种类的方法
    2.3 真菌气溶胶分布特征与环境参数分析讨论
        2.3.1 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分析
        2.3.2 PM_(2.5)与PM_(10)浓度分布特征
        2.3.3 真菌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2.3.4 真菌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
        2.3.5 形态学鉴定真菌种类
        2.3.6 真菌浓度相关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书馆空气真菌群落多样性和有害性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方案
        3.2.2 真菌气溶胶的采集
        3.2.3 样品DNA的提取
        3.2.4 PCR扩增
        3.2.5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3.3.2 原始数据处理
        3.3.3 OTU分类
        3.3.4 物种分类及优势物种分布特征
        3.3.5 致病真菌种类及其分布
        3.3.6 Alpha多样性分析
        3.3.7 Beta多样性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通风控制高校图书馆真菌气溶胶的建议
    4.1 开窗时间段
    4.2 通风换气次数
    4.3 通风空调系统过滤效率
    4.4 通风控制技术的局限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JG学院图书馆学生满意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
    2.1 满意度理论
    2.2 客户关系理论
    2.3 用户体验理论
第3章 JG学院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3.1 学院概况
    3.2 JG学院图书馆管理现状
        3.2.1 馆藏图书
        3.2.2 数字资源
        3.2.3 人员服务
        3.2.4 设施环境
        3.2.5 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
    3.3 JG学院图书馆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
        3.3.1 调查问卷设计
        3.3.2 问卷发放与回收
        3.3.3 问卷统计
        3.3.4 调查分析
第4章 JG学院图书馆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4.1 变量、模型与数据
        4.1.1 变量设计
        4.1.2 模型构建
        4.1.3 样本选择数据来源
    4.2 样本描述性分析
    4.3 学生满意度调查数据信度与效度分析
        4.3.1 信度分析
        4.3.2 效度分析
    4.4 学生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
        4.4.1 因子分析
        4.4.2 因子提取
        4.4.3 结论分析
第5章 JG学院图书馆学生满意度提升的优化措施
    5.1 资源建设的改进
        5.1.1 纸质资源建设
        5.1.2 数字资源建设
    5.2 环境设施的改进
    5.3 服务质量的提升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样本图书阅览室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邯郸地区为例[D]. 郭睿坤.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4)
  • [2]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D]. 梁炜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河南省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D]. 邵畅畅. 郑州大学, 2020(02)
  • [4]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设计研究 ——基于合肥市与南京市的案例调研[D]. 刘伟.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制度与生活”视角的分析[J]. 李晓群. 图书馆, 2020(02)
  • [6]基于CSI的社区图书馆服务供需满意度分析及质量优化研究[D]. 黄文頔. 湘潭大学, 2019(12)
  • [7]杨陵区村庄公共中心使用情况评价研究[D]. 王国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 [8]面向小学儿童群体的建筑使用后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 王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9]某高校图书馆真菌气溶胶分布特征分析及通风控制策略[D]. 孔强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JG学院图书馆学生满意度管理研究[D]. 刘丽娟. 南昌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样书阅览室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