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款担保初探

消费贷款担保初探

一、消费贷款担保问题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宋深海,丁一[1](2021)在《金融监管视角下车贷担保业务法律分析》文中认为汽车消费贷款担保属于车辆消费市场的一种常见业态,由于现有监管规范对于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的合同条款效力以及结清方式未直接作出指引,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同类型案件的裁判观点与尺度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旨在对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合法合规性作一定程度的探讨。

李鲜[2](2021)在《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消费信贷虽然包括房贷,然而传统意义上人们更愿意把较小金额的分期付款视为消费贷款。由于其贷款金额小,贷款人员多且资质参差不齐,贷后管理繁琐,不良率较其他贷款又高,在国内一直不为主流商业银行“待见”。甚至国内的很多年轻人是通过京东的白条、淘宝的花呗、美团的月付等金融产品开始接触消费贷款,这和消费贷款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惊人的相似。1878年,美国人弗兰克·麦基成立了世界范围内第一家家庭金融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被汇丰银行收购),作为商业银行与个人借款之间的中介,是美国消费信贷的鼻祖。而我国在商业银行和个人中间,也活跃着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充当介于银行与个人的中间业务者。通过各类营销文案,宣传提前消费的理念,分期付款的实惠,让消费信贷成为很多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扩大内需、刺激内需的政策鼓励,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投入到消费贷款业务中,并将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支撑点,将传统的信贷业务向新型的零售贷款业务转型。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地方政府甚至直接发出了各类现金代用券,其目的就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而装修、购车等较大金额的消费则需要依托银行或各类财务公司、小贷公司。良性有序的消费信贷市场,不仅需要消费者培养理性消费、适度借贷的理念消费,更需要贷款机构从源头对风险进行把控,避免部分消费者超出能力的提前消费,甚至以贷养贷、多头借贷,最终因财务不支使自己在金融机构的贷款产生不良,自己的征信也产生逾期记录。本文从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以S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消费信贷的相关概念及重要理论进行阐述及梳理,再介绍S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包括其发展历史、信贷基本情况及消费贷款的发展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内外部风险因素的分析,详细分析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再借鉴国内外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S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从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风险管理两个方面详细叙述风险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并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完善数据库及参考信息、提高员工风险意识与专业技能、落实贷前贷后的实地调查以及确保对策得以执行的保障措施,希望能对S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做出一定参考。

刘志峰[3](2020)在《基于客户群特征的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长,消费者对消费信贷产品的需求也持续增长,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信贷需求促进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消费信贷的违约率不断增高,对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管理是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建立科学系统的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关于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其次本文以农行滨州分行为研究对象,基于客户群及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介绍了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客户的分类管理情况和不同客户群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识别机制及贷前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最后以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贷款存量客户为样本,选取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供养人口数、家庭月收入、户籍和收入还贷比九个因素作为自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个人消费贷款违约的因素,然后基于分析结果,针对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武文超[4](2020)在《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受到年轻人的广泛青睐,并且极大的改变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提前消费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常态。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迅速崛起,凭借着快捷、方便等优点,互联网小额信贷等互联网个人消费贷款产品对传统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形成了广泛的冲击和影响,极大的抢占的传统个消贷款业务的市场空间,对银行个消贷款业务的利润收益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和市场威胁,近年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开展并积极推出各种功能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而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也是现阶段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背景下业务改革优化创新,提升自身市场竞争核心力的必然选择。故此,在结合新冠疫情对金融市场及市场经济等歌多方面影响冲击的市场背景下,结合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商业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推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立足于工作实践积累的同时,以TA银行为例,综合选取TA银行2015-2019年这五年间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相关数据资料,同时立足于对TA银行经营管理的实际调研了解,深入客观的剖析了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原因;并且利用PEST等分析工具,就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宏观环境。内在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了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战略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TP分析,确定了银行个消贷款业务发展的市场定位、及市场战略的确定,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产品价格优化、风险管理优化、营销推广、队伍建设、技术保障这几方面进行具体发展战略措施的选择实施。

孙汉康[5](2020)在《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文中认为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始于住房抵押贷款领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迅速开展起来。90年代初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被引入中国。2005年,中国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后,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在借鉴美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适用性方面,比较了住房抵押贷款等12种主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展动因、制约发展的因素。通过中外资产证券化的比较,分析了各种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运用分值评定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程度。适用性方面侧重于定性研究。在安全性方面,以“违约率”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三类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的安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的年化违约率”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风险程度)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化早偿、资产利率、证券利率、次级占比、评级下调、证券年限”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并将安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流动性方面,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度增长值、证券发行金额、进入二级市场交易额”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并将流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盈利性方面,以“证券产品利差”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盈利性进行了量化比较。与前两节不一样的是,并没有将“证券产品利差”作为因变量,而是将“证券利润”作为因变量,以“证券产品利差、发行金额、各种费用”为自变量,根据会计准则建立了度量中国资产证券化盈利性的模型。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为引领,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支撑的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综合评价体系(ASLP),提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对需大力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提出了发展路径,包括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的资产证券化。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通过对资产证券化产品之间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衡量资产证券产品的标准――“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并率先进行了探索。(2)在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程度,并提出了衡量产品“适用性”的主要依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风险程度),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产品的流动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标准和模型。(3)本文综合对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评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四性”体系(ASLP)。

陈光耀[6](2020)在《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设计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文中指出近年,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满足了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各种选择,这在解决他们消费需求的同时滋生了许多违法违规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陆续在各地试点推出大学生贷款业务,这为商业银行打开大学生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本文旨在结合大学生金融产品所面临的问题,以商业银行的角度为大学生设计一款消费贷款产品。同时借助该类产品的推行,更好地让大学生重视及培养正确的金融、消费意识。全文依照金融产品设计的要求进行展开,首先从研究的背景、意义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根据理论知识以及国内外产品的经验,给出具体的产品设计方案,接着进行产品的可行性分析,并给出了推广策略。本文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其中调查问卷法主要以回收的1007份问卷数据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对信贷产品的使用意愿,并根据实际调查结果确定产品设计思路,其中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支付能力、对借贷产品以及未来新推出产品的相关问题等。本文主要贡献在于,在结合以往学者研究和实际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其中:(1)提供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担保方式;(2)引入学校作为产品主要参与机构;(3)根据担保方式与消费模式的不同,设定了四种产品使用流程;(4)结合大学生的现金流特点,设定了新的还款方式。

汪洋[7](2020)在《N银行房产抵押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

程雪军[8](2020)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消费金融由于科技突破、经济深化、社会发展以及法律支持而获得创新发展,但是这种小额、分散、无抵押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主要面对中低净值的“长尾”用户,类似于中国版“次贷”,倘若缺乏有效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制与风险防范,则有可能诱发中国版“次贷风险”。目前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问题,引发了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但是由于该问题横跨法律、金融与互联网三大学科,所以众学科讨论者甚多,但是深入研究者甚少。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其逻辑起点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与法律结构。通过对“消费金融”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有效明晰消费金融的概念与主要模式。然后通过对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分析,厘定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并进一步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网络借贷进行比较研究,明确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边界。对比传统金融理论,作为新型金融科技业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虽起源于域外但却在中国迅猛发展,这有其发展的应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本文采用Citespace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并结合1000余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与风险调研问卷(2019)》,基于传统金融基础理论框架,本文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理论支柱主要包括发展动因、发展模式、风险规制以及法律规制等,并具有逻辑推进关系。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动因与模式,参照互联网技术成熟度曲线,可以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演进分为萌芽发展、新兴成长、快速成长以及主流市场阶段。并基于数据分析测算出我国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为23062.10亿元左右。此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特征,以及法律、经济、社会、科技视角下的发展动因。而在这些快速发展背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相较于域外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发展模式,形成一种两分法发展模式:消费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机构的消费金融化,然后对其进行运作机理与法律关系分析。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我国也存在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的问题与风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以及司法裁判现状,分别选择“两分法”发展模式下消费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案)与互联网机构的消费金融化(分期乐公司案、腾讯公司案)三起典型案件,对其进行案例剖析与法律问题探究。并基于这些微观法律现象问题,将其上升到宏观法律风险层面。然而,传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非法学分类方法,更多的是构建于行业内部特点之上,而非基于法学视野。通过借鉴“主客体关系”分析方法,本文将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解构为主体风险(经营者主体风险与消费者主体风险)以及行为风险(经营者行为风险与消费者行为风险)。从法学视野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重构之后,本文进一步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风险与域外经验考察。通过对国内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经营者适格性风险与消费者适格性风险比较研究,深度剖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体风险;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为风险方面,本文对综合利率上限、经营者不正当竞争、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的违约信用以及消费者权益侵害风险方面比较研究,并且充分借鉴域外风险规制经验。通过对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动因、模式以及风险研究,构建与完善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则具有重要意义。其一,需要明晰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制的逻辑以及目标,其主要目标在于促进行业稳健发展、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以及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其二,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体系,构建一种“多位一体”的法律规制体系。其三,从互联网消费金融主体风险与行为风险两方面加强法律规制,前者包括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经营者与消费者适格性规制;后者包括积极推进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引入“监管沙盒”以加强对金融创新与风险的动态平衡,加快信用体系等互联网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规制以构建公平化、法治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构建金融科技监管以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姜敬水[9](2020)在《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居民财富的增加,以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居民消费理念开始由“储蓄消费”向“贷款消费”转变,这种超前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另一种选择。近几年,商业银行消费贷款营销力度增加,已让消费贷款规模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19末,我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达43万亿元。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经济结构升级中的消费金融2019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创新与规范》预计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未来五年保持高速增长,预计表内总信贷规模的四分之一以上会是消费金融。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贷款需求,以及经营理念的转变,农村商业银行已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开始推出个人消费贷款服务。然而,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的营销力度增加,贷款规模增长迅速,伴随而生的问题和风险逐渐显现,甚至可能给金融生态环境带来重大金融风险。因此,研究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建议是十分重要的,对指导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消费贷款业务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学习和研究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其次,综合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案例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结合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发现其在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最后,基于A农商银行视角,探讨加强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出A农商银行应注重提升风险管理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改善人力资源环境,提高员工风险的管理能力;优化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夯实风险评估管理;强化贷款各环节风险识别与控制,杜绝风险事件发生;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实行系统风险预警等一系列措施,以解决A农商银行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研究所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对地方银行监管部门监管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参考,具有一定的监管意义。

郭晓萌[10](2020)在《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以Z银行X支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逐渐增加,互联网的发展应用以及快递行业在生活中的渗透,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逐渐发生改变。人们在追求更多样更深层次的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使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商业银行在揽储成本增加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资产质量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Z银行X支行作为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二级机构,在个人贷款业务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风险管理的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好Z银行X支行的个人贷款业务风险能使Z银行X支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提升Z银行X支行的盈利能力。本文通过对Z银行X支行个人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及风险控制流程的分析,按照战略-人员-流程的逻辑顺序总结出X支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贷款投放战略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销售队伍人员综合素质不尽人意、业务操作流程不完善问题。在对贷款投放战略和绩效考核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时提出:Z银行X支行的业务发展倾向高收益贷款产品,并在部分产品品种设计机制不合理、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在分析销售人员销售队伍人员综合素质时,立足一线工作实际概括出一线销售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银行工作人员违规问题屡禁不止,以及强行搭售产品可能引起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在对业务操作流程问题分析时,结合一线工作的经验又从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一一展开阐述,主要包括贷前信息的核实不全面、贷查审批环节担保的落实不到位、贷后问题的反馈和管理不主动。针对Z银行X支行个人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六大建议:首先,银行应该加强个人贷款产品的创新,满足差异化需求;同时通过改革客户经理考核制度,在激励客户经理提升业绩的同时约束客户经理的不良作为,降低资产的不良率;再次,重视营销环节乱收费和搭售产品等问题,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体验感,避免对银行造成声誉风险等不良影响;另外借鉴他行的先进经验,改进我行个人贷款审批流程;同时由于个人住房贷款在个人贷款业务中所占比例较重,在日常工作中着力于房地产开发商的风险规避;最后,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定要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本文通过对大量关于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相关着作的研究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对Z银行X支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对于其他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二、消费贷款担保问题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费贷款担保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金融监管视角下车贷担保业务法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汽车消费贷款担保行业背景
二、汽车消费贷款担保金融监管制度
    (一)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监管制度沿革
    (二)关于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的现行规定
三、汽车消费贷款担保纠纷司法实践
    (一)《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银保监发[2019]37号)实施以前
        1.关于担保服务费是否应当扣减的问题。
        2.违约金的计算标准。
    (二)《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银保监发[2019]37号)实施以后
        1.汽车消费贷款担保服务合同的效力
        2.车贷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担保法律关系的效力

(2)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学术价值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消费信贷
        2.1.2 信贷风险
        2.1.3 消费信贷风险
    2.2 基本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信贷配给理论
        2.2.3 家庭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2.2.4 融资担保理论
第三章 S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3.1 S商业银行贷款及消费贷款现状
        3.1.1 S商业银行各类贷款情况简介
        3.1.2 S银行及各家银行的消费信贷现状
        3.1.3 各银行消费信贷现状原因分析
    3.2 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3.2.1 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风险识别、评估及预警
        3.2.2 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外部风险
        3.2.3 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内部风险
第四章 S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4.1 国内外其他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借鉴
    4.2 S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对策
        4.2.1 内部风险管理对策
        4.2.2 外部风险管理对策
第五章 对策建议
    5.1 强化风险意识
    5.2 完善内部制度
    5.3 健全和完善短期消费信贷的法律及制度
    5.4 提高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容忍度
第六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客户群特征的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客户群与客户群特征
    2.2 个人信用与信用风险
    2.3 个人消费信贷及其风险
    2.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2.5 商业银行贷前风险控制的内容
3 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及风险管理现状
    3.1 农行滨州分行简介
    3.2 农行滨州分行分行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介绍
    3.3 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客户群及其风险现状
    3.4 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客户群分类管理
4 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识别机制及存在问题
    4.1 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识别机制
    4.2 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5 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实证分析
    5.1 数据处理
    5.2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6 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管理建议
    6.1 加强个人消费信贷贷前管理团队建设
    6.2 完善个人消费信贷贷前管理的内部环境
    6.3 优化个人消费信贷贷前管理的手段
    6.4 建立基于客户群特征的个人消费信贷自动审批机制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个人贷款业务的内涵
        2.1.2 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概念及特征
    2.2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2.2.1 波特竞争理论
        2.2.2 核心能力理论
        2.2.3 战略联盟理论
        2.2.4 PEST分析模型
    2.3 SWOT分析及相关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3.1 TA银行概况
        3.1.1 银行简介及组织架构
        3.1.2 TA银行主要经营指标
    3.2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
        3.2.1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规模和效益
        3.2.2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产品种类
        3.2.3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处理流程
    3.3 本章小结
4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与政策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4.2.1 供应商议价能力
        4.2.2 购买者议价能力
        4.2.3 新进入者威胁
        4.2.4 替代品威胁
        4.2.5 同行业竞争者竞争
    4.3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SWOT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威胁
        4.3.4 机会
    4.4 本章小结
5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5.1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5.1.1 层次分析法的相关介绍
        5.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5.2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市场定位分析
        5.2.1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市场细分
        5.2.2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市场选择
        5.2.3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市场定位
    5.3 本章小结
6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6.1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思路的确定
    6.2 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战略实施具体建议
        6.2.1 产品价格优化
        6.2.2 风险管理优化
        6.2.3 营销推广
        6.2.4 队伍建设
        6.2.5 技术保障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境外研究文献
        1.3.2 国内研究文献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4 理论基础
        1.4.1 适用性分析
        1.4.2 “三性”原则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7.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产品综述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结构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2.1.2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方
        2.1.3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原因
        2.1.4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
    2.2 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分类
        2.2.1 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2.2.2 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分析
        2.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2.3.1 发展现状
        2.3.2 外部环境
        2.3.3 存在的问题
        2.3.4 特点分析
第三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比较
    3.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3.1.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发行量分析
        3.1.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3.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比较
        3.2.1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的评分依据
        3.2.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得分
    3.3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结论
        3.3.1 高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3.3.2 中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3.3.3 低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第四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
    4.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比较
        4.1.1 历史数据比较
        4.1.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4.1.3 验证模型
    4.2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比较
        4.2.1 历史数据比较
        4.2.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4.2.3 验证模型
    4.3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比较
        4.3.1 历史数据比较
        4.3.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第五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5.1 “四性”综合评价体系(ASLP)的建立及运用
    5.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
        5.2.1 大力发展适用性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2.2 适度发展适用性居中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2.3 谨慎发展适用性较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策略
        5.3.1 不同类别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策略
        5.3.2 根据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特点确定发展策略
第六章 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路径
    6.1 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1.1 组建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6.1.2 评级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6.1.3 规范汽车贷款证券的后期管理
    6.2 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的发展路径
        6.2.1 规范REITs的流程
        6.2.2 完善REITs的信用增级分析
        6.2.3 分析REITs评级的影响因素
        6.2.4 明确REITs的发展方向
    6.3 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3.1 建立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6.3.2 确定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原则
        6.3.3 合理设计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方案
        6.3.4 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
        6.3.5 规范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框架和流程
    6.4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4.1 明确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程序
        6.4.2 稳妥有序地发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6.4.3 严格筛选PPP项目资产
        6.4.4 采用主信托方式进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6.4.5 完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章 结论
    7.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四性”的比较
    7.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7.3 衡量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标准、指标、依据、模型及评价体系
    7.4 中国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设计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梳理
        1.3.2 国内文献梳理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案
        1.4.1 设计路线和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阐述
    2.1 消费贷款概念
    2.2 贷款定价理论
第三章 大学生借贷意愿调查
    3.1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3.2 大学生支付能力分析
    3.3 大学生对超前消费的认知分析
    3.4 大学生对借贷产品使用意愿分析
    3.5 调查结果对产品设计的启示
第四章 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4.1 产品设计理念、定位与功能
        4.1.1 产品设计理念
        4.1.2 产品定位
        4.1.3 产品功能
    4.2 产品基本结构与操作流程
        4.2.1 担保方式及申请人资料
        4.2.2 额度设定及贷款期限
        4.2.3 产品流程及还款方式
    4.3 产品定价分析
第五章 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可行性分析
    5.1 宏观环境分析
        5.1.1 政策环境
        5.1.2 经济环境
        5.1.3 社会环境
    5.2 产品分析
        5.2.1 机会与风险
        5.2.2 成本与收益
    5.3 产品对比分析
        5.3.1 国外同类产品
        5.3.2 国内产品现况
        5.3.3 对比分析
第六章 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推广策略
    6.1 产品推广战略
        6.1.1 紧跟互联网时代特色
        6.1.2 共享优势联合推广
        6.1.3 定向目标市场发力
        6.1.4 增强产品形象推广
    6.2 产品推广方式
        6.2.1 政府积极引导
        6.2.2 银行主动参与
        6.2.3 学校参与配合
        6.2.4 灵活运用公共媒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附录 大学生借贷意愿情况调查

(8)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与边界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与规制的理论分析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动因与模式
        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风险与规制逻辑
        五、域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与法律规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存在不足
第一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与法律结构
    第一节 消费金融概述
        一、消费金融的界定
        二、消费金融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与特征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厘定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边界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结构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基本业务模式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结构
第二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与规制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与规制的理论建构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与规制的基础理论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动因理论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理论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规制理论
        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理论
第三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动因与模式
    第一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演进与动因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演进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特征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具体发展动因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概述
        二、域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
        三、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具体发展模式
    第三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作机理与法律关系
        一、电子商务平台类消费金融的运作机理与法律关系
        二、分期购物平台类消费金融的运作机理与法律关系
        三、网络借贷平台类消费金融的运作机理与法律关系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与风险重构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现状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依据与规制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司法层面的规制现状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案例与问题剖析
        一、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与陈建民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二、崔华与分期乐网络科技公司等培训借款合同纠纷案
        三、腾讯公司与力天无限网络技术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第三节 法学视野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重构
        一、传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划分与反思
        二、法学视野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划分
第五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风险与域外考察
    第一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体风险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经营者适格性风险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消费者适格性风险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行为风险
        一、综合利率上限风险
        二、经营者不正当竞争风险
        三、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四、消费者的违约信用风险
        五、消费者权益侵害风险
第六章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逻辑及路径建构
    第一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逻辑与目标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逻辑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目标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体系重构
        一、当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体系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多位一体”的法律规制体系重构
    第三节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路径建构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主体风险的法律规制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为风险的法律规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中图示清单
附录二 文中表格清单
附录三 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制的立法情况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的基础理论
    2.1 个人消费贷款概述
    2.2 个人消费贷款风险
    2.3 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
    2.4 相关理论
        2.4.1 预期收入理论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3 有效需求理论
第三章 A农商银行概况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现状分析
    3.1 A农商银行概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外部经营环境
    3.2 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现状
        3.2.1 贷款种类
        3.2.2 贷款规模
        3.2.3 贷款结构
        3.2.4 资产质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
        4.1.1 组织架构
        4.1.2 人力资源环境方面
        4.1.3 信用等级评定方面
        4.1.4 贷款业务流程方面
        4.1.5 风险预警管理方面
    4.2 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4.2.1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主体职责落实无力
        4.2.2 人力资源环境有待改善
        4.2.3 信用等级评定模式存在缺陷
        4.2.4 贷款“三查”履职不到位时有发生
        4.2.5 风险预警系统对风险事件的预判能力不足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强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
    5.1 提升风险管理意识,落实主体责任
    5.2 改善人力资源环境,提高员工风险管理能力
    5.3 优化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夯实风险评估管理
    5.4 强化贷款各环节风险识别与控制,杜绝风险事件发生
        5.4.1 强化贷前环节风险识别与控制
        5.4.2 强化贷中环节风险识别与控制
        5.4.3 强化贷前环节风险识别与控制
    5.5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实行系统风险预警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以Z银行X支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2 个人贷款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个人贷款相关概念
        2.1.1 个人贷款的定义
        2.1.2 个人贷款的分类
    2.2 个人贷款风险相关概念
        2.2.1 个人贷款风险概念
        2.2.2 个人贷款风险种类
    2.3 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3.1 生命周期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整合风险管理理论
        2.3.4 资产风险管理理论
3 Z银行X支行风险管理现状
    3.1 我国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发展情况
        3.1.1 我国个人贷款发展状况
        3.1.2 我国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现状
    3.2 Z银行X支行个人贷款业务发展情况
        3.2.1 Z银行X支行个人贷款规模
        3.2.2 Z银行X支行个人不良贷款规模
    3.3 Z银行个人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及风险控制流程
        3.3.1 客户申请
        3.3.2 客户经理送审
        3.3.3 征信调查
        3.3.4 估价调查
        3.3.5 贷款审查
        3.3.6 贷款审批
        3.3.7 放款审核
        3.3.8 贷后管理
4 Z银行X支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问题及分析
    4.1 贷款投放战略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
        4.1.1 业务发展倾向高收益贷款产品
        4.1.2 产品品种设计机制不合理
        4.1.3 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
    4.2 销售队伍人员综合素质不尽人意
        4.2.1 一线销售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4.2.2 银行工作人员违规问题屡禁不止
        4.2.3 强行搭售产品引发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
    4.3 贷款调查环节信息核实难把控
        4.3.1 贷前调查核实不全面
        4.3.2 按揭贷款资金流向难把控
        4.3.3 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易挪用
    4.4 审查审批环节银行担保落实不到位
    4.5 贷后管理环节不主动
        4.5.1 缺乏动态风险预警机制
        4.5.2 员工流动导致追责困难
        4.5.3 主动贷后管理能力不足
        4.5.4 风险暴露不积极
        4.5.5 资产处置困难重重
5 Z银行X支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
    5.1 加强个人贷款产品的创新
    5.2 改革客户经理考核制度
        5.2.1 改革考核绩效机制和责任归属机制
        5.2.2 补充风险保证金制度
    5.3 重视营销环节乱收费和搭售产品等问题
    5.4 个人贷款审批流程改进
        5.4.1 成立零售尽职调查部门
        5.4.2 开拓信贷工厂模式
        5.4.3 强化贷后管理
    5.5 着力于房地产开发商风险规避
    5.6 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
6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消费贷款担保问题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金融监管视角下车贷担保业务法律分析[J]. 宋深海,丁一. 法制博览, 2021(15)
  • [2]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D]. 李鲜.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基于客户群特征的农行滨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贷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刘志峰.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4]TA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武文超.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5]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D]. 孙汉康. 河北大学, 2020(02)
  • [6]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设计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D]. 陈光耀. 广西大学, 2020(07)
  • [7]N银行房产抵押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汪洋. 南京农业大学, 2020
  • [8]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研究[D]. 程雪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9]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姜敬水. 广西大学, 2020(07)
  • [10]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以Z银行X支行为例[D]. 郭晓萌. 河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消费贷款担保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