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水库防洪调度初探

峡江水库防洪调度初探

一、峡江水库防洪调度初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雨宁[1](2021)在《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交换研究》文中指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水沙交换过程是河湖动力地貌演变的关键环节。长江中下游湖泊密布,水沙资源丰富,近年来,受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影响,水文情势发生很大变化。研究江湖水沙交换,包括湖泊对长江干流水沙调蓄作用,是认识流域水库工程影响,保障水资源与航运资源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长历时实测水文数据,首先,系统分析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格局的年际和季节变化,通过引入水沙交换系数、两湖分流分沙比、水沙贡献比等指标定量揭示洞庭湖和鄱阳湖与长江水沙交换关系的不同步变化过程;其次,从量化和机理层面研究长江上游水库群和江湖局地工程(包括湖泊支流水库群、采砂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对江湖水沙交换的影响;最后,分析长江和两湖出入湖悬沙粒度的时空变化,探讨江湖水沙交换变化引起的环境效应。主要认识如下:(1)1960~2019年,洞庭湖和鄱阳湖与长江水沙交换的年际变化不同步,两湖对长江贡献径流和泥沙的季节规律相似,但变化趋势相反。年际变化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洞庭湖和鄱阳湖先后呈现径流出湖作用显着增强态势,洞庭湖净出湖径流量从1960~1986年的189亿方/年增至1987~2019年的205亿方/年,鄱阳湖净出湖径流量从1960~1991年的140亿方/年增至1992~2019年的162亿方/年;九十年代末,鄱阳湖泥沙出湖作用显着增强,净出湖沙量从1960~1996年的926万吨/年增至1997~2019年的1075万吨/年,洞庭湖则从1960~2004年的净入湖7000万吨/年转变为2005~2019年的净出湖1100万吨/年。两湖泥沙出湖作用达到高值后,不是持续增强,而是均有所回落。季节变化上,洞庭湖和鄱阳湖对长江水量贡献在1~6月较大,期间两湖出湖径流量分别为199和145亿方/月,约占同期大通径流量的31%和23%;两湖对长江沙量贡献在1~4月和11~12月较大,期间两湖出湖输沙量分别为144和116万吨/月,约占同期大通径流量的31%和25%。2003~2019年,10~12月,两湖水量贡献呈增大趋势;1~4月和11~12月,洞庭湖沙量贡献呈增大趋势而鄱阳湖沙量贡献呈减小趋势。(2)长江上游干流水库群是两湖能维持较强水沙出湖作用的主要因素;河道治理、采砂等江湖局地工程,是江湖水沙关系变化的推动因素;过度采砂和湖泊支流水库群拦沙限制水沙出湖作用的持续增强。2003年后,荆江三口入洞庭湖的沙量与宜昌输沙量的相关性明显比1960~2002年更强。上游干流水库群一方面通过改变下泄水沙通量进而影响入湖通量大小和季节分布,另一方面通过引起河床侵蚀加剧,改变出入湖通道水面比降。2000年前,荆江裁弯短期内改变了江湖通道与河道的角度,长期则缩短河道加大干流流量,叠加河道采砂活动,促使干流河床下切,改变出入湖通道水面比降。2000年后,采砂转移到湖泊,导致更多泥沙悬扬且随水流出湖,推动洞庭湖沙量从“净入湖”向“净出湖”的转变和鄱阳湖出湖沙量的增加。近十年,两湖支流来水来沙占入湖总量的比例逐渐增大,目前已成为主要水沙来源,但由于湖泊支流水库群的建设,洞庭湖和鄱阳湖支流入湖沙量相较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别减少了71%和50%,两湖出湖泥沙因此会相应减少。(3)长江中下游干流悬沙的粗化主要体现在砂含量的增大;枯季两湖对干流的细颗粒泥沙补充能适度缓解干流悬沙粗化;目前,两湖出湖悬沙逐渐粗化。1987~2019年,长江干流悬沙呈现上游细化、中下游粗化的变化趋势。中下游的宜昌、九江和徐六泾悬沙中,砂的含量均从2012年的几乎为0逐渐增至2018年的10%。由于洞庭湖和鄱阳湖对长江供沙比例增加,且沙量贡献在枯季较大,九江和徐六泾的悬沙在洪季(5~10月)10~100μm的悬沙体积百分含量相比枯季增加更显着,粒度的季节差异增大。但是,城陵矶悬沙中值粒径从2003年的3μm逐渐增至2019年的11μm,湖口悬沙中值粒径从2006年的2μm逐渐增至2019年的11μm。两湖对长江干流细颗粒泥沙的补充能力有所下降。

许世超[2](2020)在《梯级水库作用下南昌外洲站设计洪水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上游有水库建成后,下游河流洪水的特性和地区组成发生了变化。在推求下游断面设计洪水时,有必要考虑上游水库调蓄的影响。本文以赣江流域为例,开展了受万安-峡江梯级水库和泉港分蓄洪区影响下南昌外洲站设计洪水分析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整理水文测站的相关数据资料并进行三性审查,将研究区域划分成4段,分别推求天然情况下赣江各段水文站点及区间的设计洪水。(2)基于Copula函数进行两变量洪水研究。建立了各研究段上游断面、区间与下游断面最大7日洪量的联合分布及条件分布,推求了上游断面和区间最大7日洪量的联合重现期和同重现期。同时,上游断面与下游断面洪水同频率的可能性比区间流域大,并且随着下游段面洪水量级的增大,上游断面、区间与其同频率的可能性均逐渐减小。(3)根据实测资料对各研究段洪水地区组成规律进行分析。下游断面的洪水主要由上游断面所致,区间所占比例均相对较小。各分区峰量关系较好,且为线性关系。此外,各研究段上游断面与区间洪峰间隔时间均较为分散,洪峰遭遇的可能性较小。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四种有代表性的7日洪水地区组成方案,各方案的计算结果符合规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采用多种地区组成方案推求南昌外洲站受万安-峡江梯级水库及泉港分蓄洪区调蓄影响后的设计洪水。各方案推求的设计洪水均比天然情况要小,削减幅度最大是同频率地区组成方案I,削减幅度最小的是同频率地区组成方案Ⅱ,其典型年地区组成方案和最可能地区组成方案削减效果大致都在两同频率地区组成方案之间。符合一般规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梁艳红[3](2019)在《吉水桃花岛景观改造提升工程防洪评价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吉水桃花岛景观改造提升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工程及河道概况,并进行防洪评价,得出工程建设对河道行洪及河势影响极小,同时提出工程建成后河道防洪安全的相关建议。

朱迪,梅亚东,许新发,吴贞晖,兰岚[4](2020)在《赣江中下游防洪系统调度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由水库群、航电枢纽、分蓄洪区等组成的赣江中下游复杂防洪系统,以防洪控制断面洪峰削减率最大为目标,建立了赣江中下游防洪系统联合防洪调度模型。以"1961"典型洪水及50年一遇、100年一遇和500年一遇设计洪水为研究实例,采用离散邻域的动态规划—逐步优化算法(DP-POA)进行防洪优化调度,并与常规防洪调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梯级水库和分蓄洪区对于赣江中下游削峰起主要作用,而航电枢纽的削峰作用较为有限;对于"1961"典型洪水,航电枢纽的运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峡江水库调度期内最高水位,有利于水库防洪安全;采用离散邻域的DP-POA算法的防洪优化调度可以较为显着地削减防洪控制断面洪峰流量,保障下游防洪安全。

刘晓声[5](2016)在《赣抚大堤防洪保护区避洪转移安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洪水灾害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一旦洪水来临,人们必须立即转移,只有提高应急转移工作效率才能够将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在避洪转移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安置区的选择和转移路径的优化。本文主要针对赣抚大堤防洪保护区进行了避洪转移安置问题的研究。根据赣抚大堤防洪保护区的现状,选取赣东大堤新干段、樟树段、万州段和东新段等4个溃口在赣江发生200年一遇超标洪水且泉港不采取分洪措施,以及抚西大堤沙溪段和王家洲段等2个溃口在抚河发生200年一遇超标洪水作为最不利条件下,划分了危险区,确定了安置区及转移路线。在选择安置区时,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高程、坡度、土地覆盖、居民点分布、道路交通等。安置区确定后,采用动态优化模型制定转移路线。具体研究内容为:(1)收集和处理研究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辅助资料,统计分析其相关因素的空间特征;(2)编制洪水风险图,构建水力学模型,研究洪水分析组合方案及洪水影响分析;(3)分析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人口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特征及最佳避洪转移路径,研究避洪转移方案;(4)对比分析研究制定避洪转移安置方案。本文在理论和技术上对安置区的选择及转移路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和研究,其成果可为避洪转移安置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性的支持,为水利相关管理部门在实际避洪转移安置工作中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作用。

王琲[6](2016)在《基于河流鱼类适宜生境控制的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库作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工程,其调度方式与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水库在发挥其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下游河段生态缺水,电站厂房低温水下泄等生态问题,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恢复河流适宜生境是目前水库运行管理的发展方向。赣江是长江流域八大支流之一,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现已建成万安水利枢纽、石虎塘航电枢纽及峡江水利枢纽。2012年,经农业部批准,赣江峡江江段被选定为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本文研究了考虑生态需水及水温因素的梯级水库生态调度,以期能够缓解水利建设对四大家鱼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实现赣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生态保护的双赢。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以赣江大型水利工程对河流天然水文情势的影响为切入点,应用M-K趋势检验、M-K突变检验及水文变化指标法(IHA)等多种方法,分析了赣江中游河段流量特征及变化趋势。从计算结果看,1957-2013年赣江中游流量变化趋势较平稳,年均流量呈增加趋势,但赣江鱼类产卵期(4-7月)流量呈下降趋势,且80年代后期产卵期流量变化趋势明显减弱,从一定程度上证实水利工程建设对赣江鱼类资源的影响;人为干扰前后IHA指标中涨落次数、降幅率发生高度改变,整体改变度为27.6%,说明人类活动己使水文情势偏离天然情况,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2)在充分调查家鱼各生命周期习性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水力学指标体系与生态指标的动态响应关系,提出了基于鱼类适宜水力学指标的河道生态流量定值方法。经研究发现对赣江流域四大家鱼产量影响最大的水力学指标分别为越冬期的流速指标(对产量起负影响)、产卵期的水位指标(正影响)及肥育期的湿周指标(正影响)。并通过对水力学指标进行设置模拟河流的自然节律,推求生态流量过程。经计算,越冬期保证鱼类感应流速,维持生态流量336m3/s;产卵期维持流量1070m3/s以上,以保证漂流性鱼卵在水体中足够的漂距,在5、6月通过人工放流分别创造一次大于10d的持续涨水过程,涨水水位2-3m,以模拟天然径流过程中流量脉冲;肥育期为保证亲鱼产卵后获得充分的饵料及幼鱼摄入足够营养物质,满足鱼类适宜湿周,其对应生态流量为625m3/s。(3)对于底层取水的水库,水库分层造成的低温水下泄对下游河道生态造成影响。针对此问题,提出生态适宜库水位概念。即通过降低特定时段水库运行水位的方法,提高太阳辐射和风力等对底层水体的扰动,并增大上游河道天然来水对库区底部水体的掺混强度,最终使得电站取水口处水体温度变化过程接近天然河道,缓解低温水下泄对鱼类产卵造成的不利影响。为确定峡江水利枢纽生态适宜库水位,在保持其他干扰项不变的情况下,对五种坝前水位情境进行试算。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当坝前水位44.5m时,取水口处水温升至鱼类产卵适宜水温所需历时仅滞后于天然河道2d,水温沿水流方向均基本保持稳定,垂向水温也与天然河道水温分布大致相同,对下游鱼类造成影响较小。(4)利用“拐点”理论定量分析了生态与发电效益的竞争关系,并基于差分进化算法高维搜索能力较强以及粒子群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性能的优点,针对人工蜂群算法中雇佣蜂高维搜索能力以及侦察蜂全局搜索性能较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差分进化和粒子群结合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利用该算法对不同生态约束等级的调度策略进行计算,建立了均衡河流生境约束与发电效益“拐点”的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模型。认为“拐点”对于均衡生态约束与发电效益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协调均衡生态友好与发电效益的竞争关系。

杨罗女,万迪文[7](2014)在《浅析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现代水利理念》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现代水利理念进行了探析,阐释了在工程实践中以科技水利促生产、以民生水利润民心、以生态水利促和谐、以资源水利保发展的各种举措,表述了该工程以人为本、引领创新的精神.

卿逸男[8](2013)在《非汛期赣江流域水量优化调度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水资源污染与环境变化等都使得可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赣江流域虽然地处我国丰水区,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在非汛期同样存在水量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水量调度是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而水库群科学管理对解决非汛期赣江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非汛期赣江流域水量优化调度的模型建立、智能算法研究、应用平台搭建等三大部分的内容。首先结合赣江流域具体情况,提炼了4个矩阵将流域抽象成纯矩阵表达,建立了非汛期赣江流域水量调度的优化模型,并通过引入惩罚函数来处理复杂约束。最终构建了以关系矩阵与标志矩阵为基础的通用的、标准化的水量优化调度模型。然后针对水量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差分进化的双层多种群粒子群算法(DE-TMPSO),通过试验证实该算法与基本粒子群算法相比,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不易陷入局部极值等优势,并将算法应用在水量调度优化模型中,取各水库各时段的下泄流量为决策变量,得到了较好的调度结果。最后使用了C#开发语言和SQL2005数据库,开发了B/S架构的非汛期水量调度辅助决策平台,该平台实现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水资源数据的共享,为实际的水量调度提供了参考与指导。非汛期赣江流域水量优化调度矩阵式的通用模型的建立,双层多种群粒子群算法的提出都丰富了水量调度问题的研究成果。辅助决策平台实现了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与水库群调度的智能化,使水量调度更加科学合理。

詹寿根,汤志贤[9](2012)在《现代水利要求下防洪库容的设置与调度研究──以峡江水库防洪调度为例》文中认为现代水利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峡江水库防洪库容设置研究时,拟定了"水库和分蓄洪区同时承担防洪任务"和"水库为主、分蓄洪区仅分蓄坝址以下洪水"两种洪水调度方案。经分析比较,选择前者作为设置峡江水库防洪库容的运用方案,并且采用"依据坝前水位结合上游来水流量指示调度"的洪水调度运行方式。此方案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分蓄洪工程,又能尽量保护土地资源、减小库区淹没损失,在不增加工程投资前提下可减少新增的淹没区域,且能满足工程下游的防洪要求。

邹淑珍[10](2011)在《赣江中游大型水利工程对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水利工程建设在发挥具大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河流生态环境问题,其对水生生物尤其是对鱼类的影响是世界环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当前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学术界就水利设施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有过许多报道,比较典型的是围绕三峡工程对长江鱼类的影响研究,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随着部分河流梯级水利工程的建设,人们也开始重视水利枢纽群对鱼类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等。赣江作为长江八大支流之一,是鄱阳湖水系第一大河流,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目前正在加大水能开发利用程度。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较系统地就赣江中游已建成运用的万安水利枢纽以及正在建设之中的石虎塘航电枢纽、峡江水利枢纽等三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赣江鱼类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本文尝试建立了水利枢纽群生态优化调度模型,并就有效保护鱼类资源,弥补或减缓工程建设对鱼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以期实现赣江清洁能源的开发与水生生物保护的双赢。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2009年~2010年对受万安水利枢纽影响的赣江赣洲段进行了鱼类资源采样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8972尾,记录鱼类79种,隶属7目17科68属,结果显示当地主要鱼类有黄颡鱼、鮈类、鳜、银鲴、鳊、鳖、飘鱼、乌鳢、鲇类等。渔获物重量组成中,黄颡鱼(19.66%)、鲴(17.08%)最多,其次为鳜类(14.89%)、乌鳢和鲇类(11.59%)等。就个体数量百分比来说,黄颡鱼类(32.20%)和鳖、飘鱼类(14.57%)占优势,其次为鲴(13.69%)和鮈类(10.19%)。万安水利枢纽建成运行,使赣江赣洲至万安江段由自然流动水体转为相对静止的库区,导致四大家鱼等江河洄游性鱼类减少,鳊、鮊、鲴类等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饵的鱼类数量增加,坝下江段食底栖生物的鱼类如黄颡鱼、乌鳢、鲇类增多,鱼类区系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调查研究,证实坝上赣州江段仍然存在四大家鱼产卵场,其位于万安水利枢纽坝上80km左右的赣县储潭镇老虎角;坝下游的百嘉下、泰和、沿溪等三处鱼类产卵场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2009年~2010年对在建的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影响的赣江泰和段进行了鱼类资源采样调查,调查中共采集鱼类标本5763尾,记录鱼类48种,隶属于3目6科39属,其中以鲤科鱼类最多,共35种,占总种数的72.92%,鳅科2种,占4.17%;鲇科1种,占2.08%;鲿科5种,占10.42%;鮨科4种,占8.33%;鳢科1种,占2.08%。工程影响范围内常见的重要经济鱼类有:银鲴、花鳃鲤、鲫、鳊、鱤鱼、乌鳢、青鱼、草鱼、赤眼鳟、鲇、鳜、鲢、鳙等。其中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鳊,赤眼鳟和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的鲤、青鱼、鲇、银鲴,及凶猛性鱼类鮊、鳜等为优势种群。渔获物统计结果表明,银鲴、黄颡鱼、银鮈、赤眼鳟、鳊、鲶分别占渔获物总量的58.69%、6.65%、4.08%、1.52%、2.18%、2.09%,本文认为受万安水利枢纽影响,处在万安坝下江段的泰和段,由于河水含沙量的降低,使得底栖生物滋生,食底栖生物的鱼类增多。预测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运行后的一段时间内,随着河流生境向水库生境转变,此种格局将更加明显。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将引起大坝上、下江段水位、流速等水文因子的改变,使得泰和县澄江、沿溪产卵场的原有生态条件发生变化,将会给这二处产卵场造成较大的生态影响,从而影响鱼类在此产卵繁殖、栖息。工程建成后,产卵场的位置和规模将继续发生变化,甚至可能导致消失。3、2009年~2010年为研究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本文对峡江至新于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采样调查,调查中共采集鱼类标本5567尾,记录鱼类71种,隶属7目16科58属,结果显示当地主要鱼类有鳊、银鲴、赤眼鳟、半鳖、鲤、黄颡鱼、鳜、翘嘴鮊、草鱼。渔获物重量组成中,赤眼鳟(21.77%)、鳊(15.17%)最多,其次为银鲴(11.81%)、鲤(11.52%)、翘嘴鮊(7.60%)、半鳖(6.57%)等。就个体数量百分比来说,半鳖(19.25%)和银鲴(13.89%)占优势,其次为鳊(11.09%)和赤眼鳟(8.46%)。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将使坝下江段沿岸带生境层次简化,水位自然变幅趋小,对产飘浮性卵鱼类的繁殖以及产黏性卵鱼类的正常发育不利;大坝阻隔鱼类洄游进入库区;工程建成后,随着水深、水温、水流速的改变,坝上库区四大家鱼产卵所需的水文条件丧失,促使坝上库区吉水、金滩、槎滩、小江、巴邱等5个鱼类产卵场消失,坝下江段的巴邱、仁和、新干3处鱼类产卵场因水位在繁殖季节无大幅度涨落,两岸的淹没区大为减少,鱼卵黏附基质相应减少,产卵场功能将丧失。但工程将有利于坝上的2处鱼类越冬场和6处鱼类索饵场,而位于坝下的邓家索饵场,由于水量减少,水位降低,饵料生物将减少。4、本文尝试建立水利枢纽群生态优化调度模型并在赣江中游梯级水库上进行了模拟应用研究,采用了POA算法,分析了生态目标的加入对水库原有功能产生的影响。模拟调度结果表明,考虑生态因素后对水库经济效益即发电量的总体影响不大,建议在石虎塘航电枢纽和峡江水利枢纽运行后,与上游万安水利枢纽共同进行考虑生态适宜需水量的联合调度,以缓解工程建设对河流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的影响。5、鉴于赣江中游水利工程对鱼类已经产生和即将产生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根据三座水利枢纽特性及赣江水生态特征,提出了水资源生态调度、修建鱼道,增殖放流,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自然保护区,加强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借鉴鄱阳湖及长江流域禁渔期的成功经验,于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在赣江设立禁渔期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二、峡江水库防洪调度初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峡江水库防洪调度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交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意见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江湖水沙交换量化研究
        1.2.2 江湖水沙变化影响因素
        1.2.3 泥沙粒度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长江流域
        2.1.2 洞庭湖水系
        2.1.3 鄱阳湖水系
    2.2 数据来源概况
        2.2.1 样品采集
        2.2.2 资料收集
    2.3 分析方法概况
        2.3.1 泥沙概算法
        2.3.2 水沙交换量化方法
        2.3.3 变异系数计算
        2.3.4 累积距平法
        2.3.5 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法
        2.3.6 相关性检验法
        2.3.7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第三章 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通量变化
    3.1 本章引言
    3.2 江湖径流量变化
        3.2.1 长江干流径流量变化
        3.2.2 出入湖径流量变化
        3.2.3 江湖水交换量化分析
    3.3 江湖输沙量变化
        3.3.1 长江干流输沙变化
        3.3.2 出入湖输沙量变化
        3.3.3 江湖泥沙交换量化分析
    3.4 江湖水沙格局探讨
        3.4.1 江湖水沙格局的不同步变化特征
        3.4.2 江湖水沙格局分析对时间尺度的敏感性
        3.4.3 洞庭湖、鄱阳湖调蓄能力异同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江湖水沙交换过程的影响因素
    4.1 本章引言
    4.2 自然因素影响
    4.3 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影响
        4.3.1 水库群建设与运行概况
        4.3.2 直接影响
        4.3.3 间接影响
    4.4 江湖局地工程的影响
        4.4.1 河道整治工程的影响
        4.4.2 采砂活动的影响
        4.4.3 支流水库群的影响
    4.5 其它影响因素
        4.5.1 汉江入汇的影响
        4.5.2 拟建湖泊闸门的影响
        4.5.3 土地利用相关措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江湖悬沙粒度变化与环境效应初探
    5.1 本章引言
    5.2 干流泥沙粒度变化
        5.2.1 悬沙中值粒径变化
        5.2.2 悬沙三组分变化
        5.2.3 悬沙粒度季节变化
    5.3 湖泊泥沙粒度变化
        5.3.1 入湖泥沙粒度变化
        5.3.2 出湖泥沙粒度变化
    5.4 粒度变化原因分析
    5.5 江湖交换的环境效应探讨
        5.5.1 江湖格局变化的环境响应
        5.5.2 江湖关系变化对入海通量的影响
        5.5.3 江湖连通性变化及未来趋势思考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及研讨会
    附录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2)梯级水库作用下南昌外洲站设计洪水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区组成法
        1.2.2 频率组合法
        1.2.3 随机模拟法
        1.2.4 JC法
        1.2.5 其他新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
    2.1 赣江流域概况
        2.1.1 地理状况
        2.1.2 气象水文特征
        2.1.3 洪水特征
    2.2 赣江干流防洪系统工程
        2.2.1 万安水库
        2.2.2 峡江水库
        2.2.3 泉港分蓄洪区
    2.3 代表站天然设计洪水计算
        2.3.1 洪水序列
        2.3.2 经验频率公式
        2.3.3 洪水频率曲线线型
        2.3.4 参数估计方法
        2.3.5 天然设计洪水计算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opula函数的两变量洪水研究
    3.1 基于Copula函数的两变量水文分析模型
        3.1.1 Copula函数理论
        3.1.2 水文领域常用的几种Copula函数
        3.1.3 边缘分布、联合分布及条件分布
        3.1.4 两变量的重现期
        3.1.5 Kendall相关系数
    3.2 相关性分析
    3.3 上游各站与区间最大7日洪量联合分布
        3.3.1 边缘分布的确定
        3.3.2 联合分布的建立
        3.3.3 各分区与下游断面洪水同频率可能性分析
        3.3.4 两变量重现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昌外洲站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研究
    4.1 洪水地区组成的数学描述
    4.2 洪水地区组成规律分析
        4.2.1 赣江流域暴雨洪水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4.2.2 不同量级洪水的地区组成及变化规律
        4.2.3 各分区洪水的峰量关系分析
        4.2.4 各研究段上游断面与区间洪峰遭遇分析
    4.3 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方案拟定
        4.3.1 典型年法
        4.3.2 同频率地区组成法
        4.3.3 基于Copula函数的最可能地区组成
    4.4 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南昌外洲站受梯级水库调蓄影响的设计洪水
    5.1 各分区设计洪水过程线
    5.2 同倍比放大
    5.3 梯级水库调蓄影响下的设计洪水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吉水桃花岛景观改造提升工程防洪评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况
    1.1 工程概况
    1.2 河道概况
2 防洪评价计算
    2.1 防洪标准
        2.1.1 人口规模预测
        2.1.2 防洪标准的确定
    2.2 防洪评价计算
        2.2.1 设计洪水
        2.2.2 壅水分析计算
        (1)峡江水库洪水调度运行方式
        (2)工程壅水计算
        2.2.3 冲刷分析计算
3 结论

(5)赣抚大堤防洪保护区避洪转移安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赣抚大堤防洪保护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水文气象
    2.4 河湖水系
    2.5 社会经济
    2.6 道路交通
    2.7 防洪工程
        2.7.1 圩堤
        2.7.2 穿堤建筑物
        2.7.3 防洪工程存在问题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关键技术及模型
    3.1 空间分析技术
    3.2 路径优化技术
    3.3 洪水分析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收集和整理
    4.1 数据收集
    4.2 数据整理
        4.2.1 基础资料
        4.2.2 工程资料
第5章 洪水分析
    5.1 洪水风险分析
        5.1.1 计算方案制定
        5.1.2 洪水分析计算
        5.1.3 洪水分析结果
    5.2 洪水影响分析
        5.2.1 洪水影响分析指标
        5.2.2 洪水影响分析
        5.2.3 灾情统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避洪转移分析
    6.1 危险区与转移单元确定
        6.1.1 避洪转移洪水分析方案
        6.1.2 危险区的划分
        6.1.3 避洪转移单元确定
    6.2 避洪转移人口分析和避洪方式选择
        6.2.1 避洪转移人员确定
        6.2.2 避洪方式选择
    6.3 安置场所确定
        6.3.1 选择原则
        6.3.2 避洪转移安置匹配
    6.4 转移路线确定
    6.5 避洪转移方案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河流鱼类适宜生境控制的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生态流量研究进展
        1.2.2 水库水温研究进展
        1.2.3 水库调度研究进展
        1.2.4 研究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梯级水库对鱼类生境影响及其调控框架
    2.1 梯级水库建设运行对河流生境的影响
        2.1.1 单一水库对河流生境的影响
        2.1.2 梯级水库对河流生境的影响
    2.2 河流生态因子对鱼类习性的影响
    2.3 梯级水库生态调度的内涵
    2.4 梯级水库生态调度的原则和思路
        2.4.1 梯级水库生态调度原则
        2.4.2 梯级水库生态调度思路
    2.5 考虑鱼类适宜生境的梯级水库生态调度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赣江河流开发生态水文过程变化分析
    3.1 赣江流域概况
        3.1.1 赣江流域基本情况
        3.1.2 工程概况
    3.2 渔业资源现状
        3.2.1 渔业概况
        3.2.2 鱼类区系
        3.2.3 赣江渔业资源存在问题
    3.3 指示物种选取及习性特征
        3.3.1 指示物种选取
        3.3.2 四大家鱼习性
        3.3.3 赣江四大家鱼产卵场调查
    3.4 赣江生态水文变化特性分析
        3.4.1 赣江中游河段流量年际变化
        3.4.2 赣江中游河段流量变化趋势检验
        3.4.3 赣江中游生态影响评价的RVA变动范围法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鱼类适宜水力指标的生态流量定值方法
    4.1 河道生态水力学指标的选取方法
        4.1.1 河道生态水力学指标体系概念与构建
        4.1.2 数据资料与来源
        4.1.3 生态水力学指标的选取方法
        4.1.4 百嘉下产卵场(万安至石虎塘)生态水力学指标选取
        4.1.5 吉水产卵场(石虎塘至峡江)生态水力学指标选取
        4.1.6 峡江产卵场(峡江下游)生态水力学指标选取
    4.2 赣江梯级水库群下游河段生态流量定值
        4.2.1 产卵场涨水时间的确定
        4.2.2 鱼类适宜水力学指标法生态流量定值结果
        4.2.3 最小生态流量定值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水库生态适宜库水位定值方法
    5.1 生态适宜库水位概念与定值方法
        5.1.1 水库生态适宜库水位定义
        5.1.2 峡江水库生态适宜库水位定值方法
    5.2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概述
    5.3 数值计算方法简介
        5.3.1 基本控制方程
        5.3.2 数学方法简介
        5.3.3 参数介绍
    5.4 峡江水库库区水温模型率定
        5.4.1 水库计算范围及地形概况
        5.4.2 边界条件与数据来源
        5.4.3 率定结果
    5.5 峡江水库库区水温三维模拟
        5.5.1 边界条件设置
        5.5.2 情境设置
        5.5.3 生态适宜库水位定值
    5.6 本章小结
6 赣江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及策略研究
    6.1 梯级水库优化调度优化模型
        6.1.1 目标函数
        6.1.2 约束条件
        6.1.3 数据资料与来源
    6.2 梯级水库生态调度策略研究方法
    6.3 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
    6.4 生态调度策略分析
        6.4.1 不同生态调度策略计算结果
        6.4.2 发电-生态效益均衡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浅析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现代水利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水利促生产
2 民生水利润民心
3 生态水利促和谐
4 资源水利保发展
5 结语

(8)非汛期赣江流域水量优化调度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水量调度的研究现状
        1.2.1 水量调度模型研究现状
        1.2.2 水量调度方法研究现状
        1.2.3 水量调度研究应用成果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提纲
第二章 非汛期赣江流域水量优化调度模型
    2.1 引言
    2.2 赣江流域河流概况及其基本资料
        2.2.1 赣江流域介绍
        2.2.2 赣江流域河段与控制断面划分
        2.2.3 赣江流域水库资料
    2.3 赣江流域的矩阵表达
        2.3.1 赣江流域概化图
        2.3.2 赣江流域河段编号方式
        2.3.3 赣江流域的矩阵表达
    2.4 非汛期赣江流域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建立
        2.4.1 赣江流域水量优化调度的模型结构
        2.4.2 目标函数
        2.4.3 约束条件
        2.4.4 带惩罚函数的优化调度目标函数
        2.4.5 优化调度模型的矩阵表达
    2.5 小结
第三章 非汛期赣江流域水量优化调度的粒子群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水量调度的粒子群算法研究
        3.2.1 粒子群优化算法
        3.2.2 带差分进化的双层多种群粒子群优化算法(DE-TMPSO)
    3.3 DE-TMPSO算法在水量调度中应用
    3.4 实例应用
        3.4.1 算法参数设计
        3.4.2 实例计算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非汛期赣江水量调度辅助决策平台
    4.1 引言
    4.2 程序设计流程
        4.2.1 项目架构设计
        4.2.2 数据库设计
        4.2.3 数据信息流控制
    4.3 非汛期赣江水量调度辅助决策平台
        4.3.1 基本信息模块
        4.3.2 最小需水模块
        4.3.3 水量预警模块
        4.3.4 调度计算模块
        4.3.5 调度方案模块
        4.3.6 专家决策模块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9)现代水利要求下防洪库容的设置与调度研究──以峡江水库防洪调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要求
2 峡江枢纽防洪保护对象及设计标准
3 防洪库容设置
4 洪水调度原则及运行方式
5 防洪目标及措施
6 降低坝前水位的动态控制调度
    6.1 水位升降控制条件
    6.2 预泄时最大下泄流量控制条件
    6.3 水库回蓄时最小下泄流量控制条件
7 防洪调度设计效果
8 结 语

(10)赣江中游大型水利工程对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综述
        1.1.1 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
        1.1.2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的影响
        1.1.3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中初级生物的影响
        1.1.4 水利工程对鱼类的影响
    1.2 赣江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2.1 赣江及其水资源概况
        1.2.2 赣江水利开发现状
    1.3 赣江鱼类资源状况
        1.3.1 赣江鱼类资源研究现状
        1.3.2 赣江鱼类与鄱阳湖的关系
        1.3.3 赣江鱼类资源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万安水利枢纽对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万安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2.1.1 流域概况
        2.1.2 工程性质及作用
        2.1.3 工程建设规模
        2.1.4 工程调度及运行方式
    2.2 工程影响江段水文、地质及水质现状
        2.2.1 工程影响江段水文情势分析
        2.2.2 河道地质及水质分析
    2.3 工程影响江段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4.1 万安水利枢纽工程对赣江鱼类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2.4.2 万安水利枢纽工程影响下赣州江段渔业的利用及保护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对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3.1 工程概况
        3.1.1 流域概况
        3.1.2 工程性质及作用
        3.1.3 工程建设规模
        3.1.4 工程调度及运行方式
    3.2 工程影响江段水文、地质及水质现状
        3.2.1 工程影响江段水文情势分析
        3.2.2 河道地质及水质分析
    3.3 工程影响江段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4.1 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对水文、地质及水质影响预测
        3.4.2 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对鱼类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3.4.3 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影响下鱼类资源的保护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峡江水利枢纽对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4.1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4.1.1 流域概况
        4.1.2 工程性质及作用
        4.1.3 工程建设规模
        4.1.4 工程调度及运行方式
    4.2 工程影响江段水文、地质及水质现状
        4.2.1 工程影响江段水文情势分析
        4.2.2 河道地质及水质概况
    4.3 工程影响江段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4.1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对水文、地质及水质影响预测
        4.4.2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对鱼类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4.4.3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影响下鱼类资源的保护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赣江中游水利枢纽群生态优化调度
    5.1 梯级水利枢纽对河流生态影响
    5.2 水利枢纽生态调度概述
        5.2.1 生态环境需水量
        5.2.2 水库生态调度
    5.3 梯级枢纽群联合生态优化调度模型
        5.3.1 调度目标
        5.3.2 数学模型
        5.3.3 模型求解
    5.4 赣江中游鱼类目标种特征生命史的水环境需求
    5.5 赣江中游梯级水利枢纽生态优化调度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Ⅰ
附表Ⅱ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峡江水库防洪调度初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交换研究[D]. 张雨宁.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 [2]梯级水库作用下南昌外洲站设计洪水分析研究[D]. 许世超. 南昌大学, 2020(01)
  • [3]吉水桃花岛景观改造提升工程防洪评价分析[J]. 梁艳红. 陕西水利, 2019(11)
  • [4]赣江中下游防洪系统调度研究[J]. 朱迪,梅亚东,许新发,吴贞晖,兰岚. 水力发电学报, 2020(03)
  • [5]赣抚大堤防洪保护区避洪转移安置研究[D]. 刘晓声. 南昌大学, 2016(03)
  • [6]基于河流鱼类适宜生境控制的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方法研究[D]. 王琲. 武汉大学, 2016(06)
  • [7]浅析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现代水利理念[J]. 杨罗女,万迪文. 江西水利科技, 2014(04)
  • [8]非汛期赣江流域水量优化调度系统研究与应用[D]. 卿逸男. 东华大学, 2013(06)
  • [9]现代水利要求下防洪库容的设置与调度研究──以峡江水库防洪调度为例[J]. 詹寿根,汤志贤. 人民长江, 2012(15)
  • [10]赣江中游大型水利工程对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 邹淑珍. 南昌大学, 2011(06)

标签:;  ;  ;  ;  

峡江水库防洪调度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