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油桃设施阶段管理技术

保护区油桃设施阶段管理技术

一、保护地油桃设施阶段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吴鑫泉[1](2021)在《戈壁日光温室限根栽培对油桃生长、光合特性及根域环境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河西走廊气候生态条件下,为了解决戈壁建造日光温室需要“客土”回填而对原耕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一问题,保障当地日光温室桃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一年生的油桃品种‘中农金辉’为试验材料,株行距为0.9 m×2 m,设计135 L、225 L、360 L和576 L限根体积(root restriction volume,RV)处理(RV135、RV225、RV360和RV576)和1440 L对照(CK),在限根处理第4年的果实成熟期(4~5月)测定日光温室油桃树体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果实品质和产量;在限根处理第5年的花芽形成期(7~8月)测定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同时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等参数;探讨戈壁日光温室油桃限根栽培生长机理,研究根域环境的变化;以期筛选最优的限根栽培体积,既能保证油桃的正常生长结果,又能减少客土用量,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如下:1.与CK相比,RV135和RV225处理的树体干径和新梢长度均显着减小;RV360处理的树体干径显着减小,新梢长度差异不显着;RV576处理树体干径和新梢长度均差异不显着。2.与CK相比,RV360和RV576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均无显着差异;而RV135和RV225处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了32.34%和25.52%。中午(14:00)RV135和RV225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显着降低,胞间CO2浓度(Ci)显着升高。光合日变化曲线中,RV360和RV576处理下Pn、Tr和Ci与CK无明显变化,而RV135和RV225处理的日平均光合速率分别比CK降低了17.3%和13.2%,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比CK降低了18.6%和10.7%。3.与CK相比,限根处理油桃叶片的OJIP曲线J-I相荧光值大幅降低;中午相对可变荧光差值(ΔVt)在K相小于0,且RV135和RV225的相对可变荧光差值(ΔVt)均显着降低。RV360和RV576的荧光参数与CK差异不显着;而RV135和RV225处理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0)显着下降,综合性能参数PItotal分别比CK降低34.9%和27.1%。4.与CK相比,RV360和RV576处理的单果重、产量和品质均无显着差异,产量在55.7 t·ha-1以上;而RV135和RV225处理的单果重分别降低了31.24%、18.23%,产量降低了23.14%、14.89%。5.与CK相比,RV360处理对根系分泌物影响较小,根系活力和土壤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而在低于360 L的限根处理下,苯甲酸、香草酸、对香豆酸等化感物质显着增加,根系活力和土壤酶活性下降。6.与CK相比,限根处理下细菌数量减少,虽然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但土壤微生物的总数量下降,有益微生物的比例下降,开始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7.与CK相比,RV360处理下土壤p H和土壤养分无明显变化;而在小于360 L的限根处理下,全氮、全磷、全钾均显着增加,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显着下降,分别比CK下降了4.26%~7.70%、15.19%~21.52%和29.61%~38.74%。综上所述,360 L是适宜的限根栽培体积,在保证戈壁日光温室油桃正常生长和稳产的前提下,可使客土量减少75.0%,从而达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

付博[2](2020)在《油桃产业化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以G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以来,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来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素质全方位提升,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仅只是常规意义上的农业发展,还包括发展各式各样的新产业形态以及促进农业第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转化等等,因此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当前,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水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未来农产品的竞争不仅是农产品本身的竞争,而且是农产品产业化的竞争。当前G镇油桃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产品质量低、农业科技含量低、产业链不完整、信息化发展水平低等。面对不足和挑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探索产业化经营之路,努力推动油桃产业化发展。发展农产品产业化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更能够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发展。乡镇政府在推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G镇油桃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中积极发挥职能,并注意其职能行为的有效性,对促进油桃产业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雪[3](2020)在《基于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的陕北黄土高原区农业产业布局优化研究 ——以子长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的发展逐渐由传统粗放型农业向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土地细碎化、分散化经营和产业布局单一等问题日益严峻。农地流转成为实现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布局的前提条件之一。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和区域生态环境深刻影响着区域土地利用和配置的方式,但目前鲜有探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评价及其对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子长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的概念,并从农用地综合质量和景观连片性两个方面建立了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四象限法划分农地规模适宜性类型;其次,分析了农地规模流转与农业产业布局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建立了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影响下的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方法;第三,以子长市为例,结合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基于区域农地流转适宜性分区结果、农业产业布局现状和农业产业发展相关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对区域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下的农业产业进行布局优化,归纳建立了子长市农业产业布局优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规模流转是区域土地资源再配置最基本和最活跃的方式,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状况通过影响农地规模经营过程中土地适宜利用类型及其空间配置格局,以引导组织区域农业生产经营类型,对区域农业产业布局中资源要素的集聚程度、产业布局形式和产业组织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2)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类型可分为适宜耕地流转类、适宜园地流转类和适宜林草地流转类三种类型。子长市适宜耕地流转类面积为14211.18 ha,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6.86%,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杨家园则镇、马家砭镇和西部的安定镇。适宜园地流转类面积为10261.61 ha,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6.61%,主要分布于西北部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部的余家坪镇。适宜林草地流转类面积为14086.64 ha,占比36.53%,主要分布于西北部涧峪岔镇、东南部杨家园则镇和余家坪镇。(3)从子长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子长市的优势农业产业,在空间上形成了中部秀延河流域重点粮食和蔬菜的规模化生产区域、西北部生态果林和中南部畜牧养殖的农业布局形态。但仍存在区域空间发展不平衡、中心区域农业产业的辐射作用不强和缺乏统一的地域分工体系等问题。(4)可依据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评价结果建立高效果蔬发展区、特色粮食园艺发展区、生态种养发展、绿色林牧发展区的农业布局优化方案,以协调子长市农地规模流转和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的关系。其中,高效果蔬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东南部,包括杨家园则镇、马家砭镇和玉家湾镇三个乡镇,生产区农用地总面积为13778.33 ha,应重点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及红枣、苹果等特色果业;特色粮食园艺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西北部,生产区农用地总面积为9673.03 ha,可以发展具备区域优势的粮食生产与特色园艺结合的规模化农业产业;生态种养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东北部的涧域岔镇和南沟镇,生产区农用地面积为8497.02 ha,可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的果林业和生态养殖;绿色林牧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中南部的瓦窑堡镇和余家坪镇,可打造以畜牧养殖为主,特色果品生产为辅的农业产业。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从农地规模流转和农业产业布局两个方面对子长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在农地规模流转方面应引导区域农地资源的集中成片流转,设置农地规模流转专项补贴,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协调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在农业产业布局方面,从农业产业的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布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经营主体管理能力和技术采纳的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升区域农业发展水平。

徐红[4](2020)在《农旅融合主题农园规划设计 ——以东蔡桃花源休闲观光农园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农业农村政策的发布与实施,三农问题愈发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休闲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的形式之一,有力地结合了农业一二三产,将传统生产拓展,衔接旅游开发等,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主题休闲农园借助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和田园风光,将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养生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融为一体,满足了当今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群休闲需求,同时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因此,研究农旅融合背景下的主题农园规划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桃作为我国传统果树,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桃主题休闲农园的开发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桃产业链的延长,增强了农园的吸引力。本文在研究现有政策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旅融合及主题农园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其发展现状,发现了当前社会背景下主题农园的发展面临着主题特色不突出、发展同质化、活动吸引力低、产品销售困难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选取无锡田园东方、南京六合桃花岛景区及成都龙泉驿桃花故里景区三处案例进行了研究,从区位优势、总体布局、细部设计、基础设施规划、专项规划、活动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优势经验,即深度挖掘桃文化产业资源,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价值,加强经营管理,转变合作方式。同时分析桃主题休闲农园的共性问题,即旅游产品功能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链未得到有效延伸,区域管理体制陈旧,配套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桃主题休闲农园规划设计框架,着重讨论了桃主题表达应用及桃产业链打造问题,同时结合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构建体系。选取苏州东蔡村桃花源休闲农园作为实证研究案例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对桃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桃产业的科学研究,从项目定位、总体规划、专项设计、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打造,为周边地区相关主题农园的营造提供了经验借鉴。

江莉[5](2020)在《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葡萄果实发育和成熟,但由于春夏季节高温高湿,此时正是葡萄的开花坐果时期,易导致园内病害滋生流行。福建省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设施避雨栽培葡萄。近年来闽东、北地区葡萄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福建省葡萄主产区之一,80%采用连栋的避雨栽培模式,此模式下容易出现高温高湿、弱光和CO2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在对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栽培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对连栋设施葡萄园微环境进行了分析,针对棚内光照强度减弱、高温高湿和CO2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改造树形、开窗降温、补充CO2气肥等研究,具体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对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8445 hm2,产量达15.75万t,占全省葡萄种植的80.4%、产量的92.1%,主要栽培品种为‘巨峰’;其中主要分布在宁德、南平、三明、福州地区,占全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的97.6%。(2)对主产区宁德市福安市,平地葡萄避雨栽培的主要设施类型为连栋栽培,连栋面积约200 hm2;单跨宽度6.0 m,棚顶距地面3.4 m,肩高2.0 m。设施内形成了高温高湿的小气候,棚内年平均温度比露地温度高2℃,特别是夏季,葡萄果实转色和成熟期,棚内最高温达45℃,比露地温度高10℃,显着高于葡萄生长上限温度(35℃),导致了叶片严重日灼后果;7月份平均湿度显着高于露地温度;CO2浓度在白天持续下降,棚内的CO2浓度远低于葡萄的CO2饱和点,补充外源CO2可以提高光合效率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2.针对福建省平地连栋设施葡萄园中存在的弱光、高温高湿、CO2不足问题,进行了改造树形、开窗降温、补充CO2气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葡萄冬剪将传统高干倒伞形(CK)改造为“一”字形树形,结果表明:“一”字形树形较CK物候期明显提前,成熟时间提前6 d左右;果实成熟期(花后105 d)“一”字形树形叶幕底层光照强度平均比CK提高了80%,“一”字形叶幕层平均温度高出4.3℃。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成熟期(花后105 d),“一”字形叶绿素总量显着高于CK(P<0.05);PSII实际光合效率Y(II)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与改造树形差异显着。“一”字形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9:00和11:00显着高于对照,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光保护能力综合来看“一”字树形优于对照。“一”字树形2年的果实品质总体得到了改善,表现为可滴定酸含量持续降低;改造后第二年(2018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显着高于CK,分别提高了13.29%、9.88%和23.8%,说明改造树形可提高葡萄果实品质,改善果实风味。改造后第二年(2018年)葡萄单株产量和亩产显着低于对照,传统树形亩产比CK显着提高了126.7%;第三年(2019年)葡萄单株产量基本与对照持平,但亩产仍比CK低47.2%。“一”字形由于果实品质的改善,出园单价提高了4元/kg,改造树形后第三年亩产值显着提高。(2)通过自制简易拉杆在温度高于35℃的天气开窗,结果表明:9:00~15:00开窗效果最好,显着降低棚内温度6.1℃,开窗对湿度有间断性影响,白天显着降低棚内湿度,晚上开窗棚内湿度高于棚外;同时设施大棚通风情况改善,棚内风速显着提高。开窗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与CK无显着影响(P<0.05),开窗处理的PSII实际光合效率Y(II)在9:00和13:00均显着高于CK;13:00与CK相比提高了12.4%,可能是开窗处理的降温效果降低了PSII系统胁迫。CK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持续增至13:00后下降,变化幅度比开窗处理小,在9:00显着高于CK,光合活性较好。开窗处理的单果重比对照显着提高了9.9%、可滴定酸含量显着降低、糖酸比显着提高,开窗后果实风味更佳。开窗处理病害等级为5级的最多,其次是4级,叶片受轻微日灼的数量较少,其中1级病害数量显着低于CK,开窗处理植株抗病性较强;(3)晴天将CO2气肥缓释颗粒均匀悬挂在叶幕下方10 cm,结果表明:在13:00后增施气肥处理的CO2浓度达到517 mg/L,显着高于对照。棚内补充CO2浓度后的叶片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总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叶绿素总含量提高了6.4%。不同处理的PSII实际光合效率Y(II)在一天中先升后降再升,两者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1:00后变化趋势一致,在11:00和15:00均显着高于对照,较CK均提高了1倍左右,光保护能力显着提高。增施气肥后显着提高了单果重、糖酸比及花色苷含量,单果重较CK提高了13.0%,说明补充CO2有助于果实生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糖含量略高于CK,但无显着差异,糖酸比较CK显着提高了39.2%;花色苷含量也显着增加,说明果实发育良好,有助于果皮转色。3.综上,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有效调控了设施环境,有利于葡萄生长,果实品质改善,有助于福建省设施葡萄产业稳健发展。

崔亚欣[6](2019)在《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果树设施栽培作为果树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果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明显效果。本文通过数据收集、实地走访等形式对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对策。长治县设施果树栽培总面积为17.32 hm2,主要分布在韩店、苏店、郝家庄、八义、东和、北呈和振兴新区7个乡镇(区),栽培方式主要有促成栽培和延迟栽培两种。设施类型有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现代温室3种,其中日光温室面积占比较大,发展也最快。设施栽培的树种有油桃、葡萄、草莓、枣和樱桃,其中,油桃种植面积最大,樱桃种植面积最小。樱桃的设施栽培平均售价最高,为80元/kg,平均售价最低的是油桃,为12元/kg。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存在分布过于零散、规模化程度低、设施结构不合理、栽培技术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针对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推进设施果树区域化发展、优化果树设施栽培结构、推广果树设施栽培新技术等发展建议,为今后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俞明亮,王力荣,王志强,彭福田,张帆,叶正文[7](2019)在《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桃》文中提出我国是桃及其多个近缘种的起源中心。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过科技工作者广泛的资源考察,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种质资源,培育了623个桃品种。依托有关单位建成了郑州、南京、北京3个国家桃种质资源圃。科研人员在栽培模式、整形修剪、科学施肥、花果管理、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采后贮藏加工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显着成果,为延长鲜果供应期、丰富果实类型、提升桃果品质提供了保障,支撑了我国桃产业的发展。今后的工作重点将围绕关键基因的挖掘定位、育种技术的创新、以及抗性、低需冷量、省工省力、适应机械操作品种等方面展开。通过优质、安全、高效的现代栽培技术以及采后技术的研发,为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马红玲[8](2019)在《莒县油桃产业品牌建设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油桃入口甘甜、口感清脆,含有多种维生素,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油桃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的油桃竞争不再只是油桃本身品质、口味等各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品牌之间的竞争。油桃是莒县的特色产业之一,但与国内外其他区域的油桃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实施产业品牌战略是提高油桃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开拓国内外果品市场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立足莒县油桃产业的品牌建设基础,实施莒县油桃产业品牌战略,在国内外果品市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在研究农产品产业发展、农产品品牌营销、农产品品牌定位、农产品品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莒县油桃产业品牌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品牌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借鉴国内外果品品牌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对莒县油桃产业的实地考察,构建了以品牌基础力、品牌市场力和品牌潜力为一级指标,产品品质、区域支持、市场定位能力、品牌营销能力、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等9要素为二级指标的油桃品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莒县油桃品牌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油桃品牌评价指标体系中,对品牌竞争力影响最大的依次是产品品质、品牌知名度、市场定位能力;二是莒县油桃产业品牌的竞争力评分为88.4,竞争力水平较高,但也有很大提升空间;三是消费者对于莒县油桃的品质、口感比较认同,但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有所欠缺,油桃的市场定位、包装标识、营销模式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提升。最后,提出莒县油桃产业品牌建设建议:一是提升油桃品质,建立统一的品牌标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政府、协会加强扶持与监管;二是实施差异化市场定位,创新营销方式;三是依托特色提升知名度,深挖品牌地域文化内涵。

袁斌[9](2018)在《劳动成本上升背景下桃农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鲜桃等果品的农药施用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作为我国未来劳动力变化的主要特征及趋势,劳动力价格上涨已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所必须面对的现实约束。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园艺作物而言,由于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最佳方式,不仅在于缓解劳动力的约束瓶颈,更在于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市场价格。然而,实际中由于农产品具有典型的经验品属性,因此购买者很难对产品质量水平进行准确地判断,进而影响其对农产品,尤其是高质量农产品的支付价格,致使农户难以获得应有的“质量溢价”。那么,作为鲜桃等果品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用工环节,在要素与产品替代性相对较弱的背景下,劳动力价格上涨将对果品栽培农户的精细管理技术投入产生何种影响?是低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即生产低质量水平产品的农户逐步退出?抑或高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即生产高质量水平产品的农户逐步退出?为何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不同农户的影响呈现异质性?与此同时,以修剪等技术为构成的果园精细管理技术对果品生产,尤其是对果品的质量究竟又有何种影响?围绕这些问题本文以桃产业为例,对劳动力价格上涨背景下,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变化及其对果品生产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研究内容一: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影响:整体趋势与差异分化。该部分的研究目标是分析果树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主要构成及特点,梳理与明确在当前劳动力价格冲击下,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变化及趋势,并从农户交易特征的视角出发,力求分析与明确劳动力价格对不同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影响呈现异质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来果树的机械投入量呈逐步增长趋势,但劳动投入数量并未明显下降,且受作物属性、起始禀赋的制约,对于多数种植农户而言,在整形修剪等精细管理技术环节,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存在较大难度,因而劳动力价格上涨将对其精细管理技术投入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局部性。相比于粗放管理的农户而言,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精细管理农户的影响更大。从具体环节技术来看,劳动力价格上涨将导致农户减少整形修剪、疏花(果)环节以及套袋环节劳动投入,且影响程度因农户投入水平的差异而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农户交易对象质量识别能力与重复交易次数的提高,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与购买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将果品质量信息传递给购买者,使农户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进而在有效提高农户精细管理技术的投入水平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弱化劳动力价格对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农户鲜桃销售时长、农户是否拥有品牌以及农户销售对象集中度对提高农户重复交易程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相比之下,鲜桃质量水平的改善则并不能显着提高购买者重复购买农户鲜桃行为的发生。研究内容二:不同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下的桃农农药施用行为分析。该部分的研究目标是基于当前桃树栽培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演变特点,从农户农药每亩施用总量与单次施用量两方面,评估与分析其对果品生产的影响。首先,从每亩单次农药施用量来看,农户通过增加精细管理技术投入,能够有效改善树体的通风与操作环境,进而降低单次农药的施用量;其次,从每亩农药施用总量来看,虽然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的提高能够显着降低农户每亩农药的单次施用量,但伴随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提高,农户农药施用的次数亦明显提高,因而其对农户每亩农药的施药总量并未呈现出显着影响。研究内容三:不同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下的桃农产出分析。该部分的研究目标是基于当前桃树栽培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演变特点,从果品结构调整与农户栽培收益效应两方面,梳理、明确其对果品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现有鲜桃等级标准条件下,农户精细管理技术环节的劳动投入能够显着提高果园优质果产出比重,进而改善果品的产出结构。而从总体上看。虽然精细管理技术的劳动投入的增加能够提高农户单位面积的产值水平,但这种产值的增加必须依靠化肥、农药等相关要素的配套投入,即农户总产值的增加则更多的是源于高成本的推动。值得注意的是,农户难以从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的增加中,获取更高的栽培收益,即随着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的增加,其鲜桃栽培的净收益呈现下降趋势。基于以上研究内容,从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趋势,提高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的角度来看,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应优化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第二,加强企业农产品品牌的扶持、监管与保护工作;第三,搭建“互联网+”综合政策与基础设施平台;第四,鼓励与培育社会综合管理服务体系;第五,增强生物农药等新兴农药的推广与试点工作。

尤超,沈虹,张营营,程芳梅,郭世荣,孙锦[10](2017)在《设施油桃新品种引进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为优化设施油桃快繁技术,以油桃新品种及快繁技术集成与示范为切入点,论述了设施油桃新品种引进与组培快繁技术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该领域研究在国内外的竞争情况及产业化前景,并对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对如何开展设施油桃新品种优质种苗组培快繁等技术进行了展望。

二、保护地油桃设施阶段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护地油桃设施阶段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戈壁日光温室限根栽培对油桃生长、光合特性及根域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背景与意义
    1.2 果树限根栽培研究进展
        1.2.1 限根栽培对果树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2.2 限根栽培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1.2.3 限根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2.4 限根栽培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树体生长
        2.4.2 光合特性
        2.4.3 果实产量和品质
        2.4.4 根系活力
        2.4.5 根系分泌物
        2.4.6 根域土壤环境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限根体积栽培对油桃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3.1.1 限根处理对油桃树体生长的影响
        3.1.2 限根处理对油桃叶片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3.1.3 限根处理对树体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3.1.4 限根处理对树体叶绿素a快相荧光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3.1.5 限根处理对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
    3.2 不同限根体积栽培对油桃根际环境的影响
        3.2.1 限根处理对油桃根系活力的影响
        3.2.2 限根处理对油桃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3.2.3 限根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4 限根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2.5 限根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3 不同限根处理对油桃生长、光合特性及根际环境的综合评价
        3.3.1 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3.3.2 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限根体积栽培对油桃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4.1.1 限根处理油桃的树体生长特性
        4.1.2 限根处理油桃的光合特性
        4.1.3 限根处理油桃的荧光特性
        4.1.4 限根处理油桃的果实产量和品质
    4.2 不同限根体积栽培对油桃根域环境的影响
        4.2.1 限根处理对油桃根系活力的影响
        4.2.2 限根处理对油桃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4.2.3 限根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2.4 限根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2.5 限根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3 不同限根处理对油桃生长、光合特性及根际环境的综合评价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油桃产业化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以G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选题的创新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农业产业化
        2.政府职能
    (二)理论基础——整体性治理理论
    (三)油桃产业化中政府职能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内在契合性
        1.发展目标的契合性
        2.协调整合的契合性
        3.公共服务的契合性
三、G镇政府在油桃产业化发展中的职能现状
    (一)G镇政府在油桃产业化发展中的职能
    (二)G镇政府在油桃产业化发展中的职能现状
        1.规划引导职能
        2.培育市场职能
        3.组织协调职能
        4.科技引导职能
        5.管理服务职能
四、G镇政府在推进油桃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G镇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土地使用缺乏引导
        2.统筹协调能力不足
        3.公共服务不健全
        4.监管力度不足
    (二)原因分析
        1.主体部门没有建立紧密联系的协同合作关系
        2.职能分散导致发展的无序状态
        3.油桃产业项目发展的单一性
        4.油桃产业化过程中不注重过程的连贯性
五、油桃产业化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职能优化路径
    (一)多部门联动形成建设合力
        1.加强政府内部协调
        2.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调
    (二)建立油桃产业化发展“一站式”服务
        1.科学安排各职能部门工作
        2.优化产业结构
        3.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4.强化对油桃产业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5.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三)健全多方参与机制
        1.增强培育农业人员参与到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
        2 制定并完善油桃产业化发展政策体系
        3.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1.做好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
        2.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3.培育主导产业
        4.加强农产品宣发推广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3)基于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的陕北黄土高原区农业产业布局优化研究 ——以子长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
        1.3.1 农地规模流转影响因素
        1.3.2 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评价指标与方法
        1.3.3 农业产业布局影响因素与优化方法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资料来源
        1.5.3 数据处理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
        2.1.2 农用地空间连片性
        2.1.3 农业产业布局
    2.2 基础理论
        2.2.1 资源禀赋理论
        2.2.2 景观生态理论
        2.2.3 产业布局理论
第三章 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评价方法
    3.1 农用地综合质量评价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2 权重确定与指标量化
        3.1.3 综合质量指数测算
    3.2 农用地空间连片性评价
        3.2.1 空间连片性含义
        3.2.2 指标选取与连片性测度
    3.3 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类型划分
第四章 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影响下的农业产业布局特点与布局优化方法
    4.1 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与农业产业布局内在逻辑
        4.1.1 农地规模流转发展历程与农业产业布局
        4.1.2 农地规模流转影响下农业产业发展特点
        4.1.3 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与农业产业布局的内在联系
    4.2 基于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的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方法
        4.2.1 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思路
        4.2.2 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原则
        4.2.3 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方法
第五章 子长市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与农业产业布局优化
    5.1 研究区概况
        5.1.1 地理区位
        5.1.2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
        5.1.3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5.1.4 农用地利用和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5.2 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评价
        5.2.1 农用地综合质量评价
        5.2.2 农用地空间连片性评价
        5.2.3 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空间分布
    5.3 农业产业布局现状与问题
        5.3.1 农业产业发展和布局现状分析
        5.3.2 农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5.3.3 农业产业布局特点及问题
    5.4 基于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的农业产业布局优化
        5.4.1 布局优化依据
        5.4.2 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方案
    5.5 农地规模流转与农业产业布局优化的建议
        5.5.1 土地规模流转角度的对策建议
        5.5.2 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角度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农旅融合主题农园规划设计 ——以东蔡桃花源休闲观光农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农旅融合主题农园发展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农旅融合国内外发展研究概况
        1.2.3 主题农园国内外发展研究概况
        1.2.4 我国农旅融合发展现存问题与对策
        1.2.5 我国主题农园开发现存问题与对策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桃主题休闲农园案例分析
    2.1 案例分析一——无锡田园东方
        2.1.1 项目概况
        2.1.2 项目特色
        2.1.3 项目启示
    2.2 案例分析二——南京六合桃花岛
        2.2.1 项目概况
        2.2.2 项目特色
        2.2.3 项目启示
    2.3 案例分析三——成都龙泉驿桃花故里景区
        2.3.1 项目概况
        2.3.2 项目特色
        2.3.3 项目启示
    2.4 案例综合比较分析
        2.4.1 桃主题休闲农园开发建设问题
        2.4.2 桃主题休闲农园开发建设经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桃主题休闲农园规划设计研究
    3.1 规划原则与开发定位
        3.1.1 规划原则
        3.1.2 开发定位
    3.2 桃主题农园特色表达与体系构建
        3.2.1 桃主题应用表达
        3.2.2 桃产业体系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案例—东蔡桃花源休闲观光农园规划设计
    4.1 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4.1.1 项目概况
        4.1.2 现状分析
    4.2 规划原则与开发定位
        4.2.1 规划原则
        4.2.2 开发定位
    4.3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4.3.1 总体布局
        4.3.2 分区规划
        4.3.3 专项规划
    4.4 旅游策划
    4.5 案例对比
    4.6 农园规划一期建设效益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略缩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我国南方设施葡萄生产现状
        2.1 南方避雨栽培生产现状
        2.2 南方避雨栽培发展成就
        2.3 南方避雨栽培存在的问题
    3 设施葡萄微环境研究进展
        3.1 设施葡萄温湿度的变化
        3.2 设施葡萄光照的变化
        3.3 设施CO_2浓度的变化
    4 环境因子对葡萄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4.1 光照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4.2 温度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4.3 CO_2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2 研究内容
        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福建省设施葡萄栽培现状调查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内容
    2 调查结果
        2.1 福建省气候情况
        2.2 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产量调查
        2.3 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区分布
        2.4 福建省设施葡萄主栽品种
        2.5 福建省气温分布情况
        2.6 棚内外温湿度调查
        2.7 棚内CO_2浓度调查
        2.8 福建省设施葡萄栽培模式
        2.9 福建省设施葡萄批发平均售价比较
    3 调查总结
        3.1 调查结果
        3.2 存在的问题
        3.3 拟解决的措施
第三章 树形改造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观测指标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树形对设施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2.2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微环境的影响
        2.2.1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温度的影响
        2.2.2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湿度的影响
        2.2.3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光照强度的影响
        2.3 树形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2.3.1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2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含水率的影响
        2.3.3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实际光合效率 Y(Ⅱ)的影响
        2.3.4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的影响
        2.3.5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影响
        2.3.6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
        2.4 树形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2.5 树形对设施葡萄产量效益的影响
    3 讨论
        3.1 树形对设施葡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2 树形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树形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开窗降温对葡萄植株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环境因子观察
        1.3.3 叶幕微环境测定
        1.3.4 叶片生理指标测定
        1.3.5 叶片日灼数量统计
        1.3.6 果实品质测定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棚内外环境因子观察
        2.1.1 棚内外温度比较
        2.1.2 棚内外湿度比较
        2.2 开窗对叶幕微环境的影响
        2.3 开窗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2.3.1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2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片含水率的影响
        2.3.3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4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片日灼数量的影响
        2.5 开窗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幕微环境的影响
        3.2 开窗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开窗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及叶片日灼抗病性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增施CO_2气肥对葡萄植株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棚内CO_2浓度测定
        1.2.3 物候期观察
        1.2.4 光合参数测定
        1.2.5 果实品质测定
        1.3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CO_2气肥对棚内CO_2浓度的影响
        2.2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2.3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2.3.1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2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叶片含水率的影响
        2.3.3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4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棚内CO_2浓度的影响
        3.2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国外设施果树发展历史及现状
        1.1.1 国外设施果树发展历史
        1.1.2 国外设施果树产业现状
        1.1.3 国外设施果树栽培的特点与趋势
    1.2 我国设施果树发展历史及现状
        1.2.1 我国设施果树发展历史
        1.2.2 我国设施果树产业现状
        1.2.3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集中产区
        1.2.4 我国设施果业与国外的差距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2.1 长治县概况
        2.1.1 地理环境
        2.1.2 气候特点
        2.1.3 交通状况
    2.2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现状
        2.2.1 长治县设施果树主要种植区域
        2.2.2 长治县果树设施栽培的方式
        2.2.3 长治县果树栽培的设施类型及其特点
        2.2.4 长治县果树栽培各类设施面积及发展趋势
        2.2.5 长治县设施栽培的果树树种及品种
        2.2.6 长治县设施栽培果品价格分析
        2.2.7 长治县设施栽培果品产量及效益
        2.2.8 长治县设施栽培果品流通模式
    2.3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存在的问题
        2.3.1 分布过于零散,规模化程度低
        2.3.2 果树栽培设施结构不合理
        2.3.3 果树设施栽培技术不到位
        2.3.4 设施栽培树种品种搭配不合理
        2.3.5 设施果品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3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推进设施果树区域化发展
    3.2 优化果树设施栽培结构
    3.3 推广果树设施栽培新技术
    3.4 合理搭配树种与品种
    3.5 健全设施果品流通体系
    3.6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4 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7)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桃(论文提纲范文)

1 桃种质资源研究
    1.1 证明中国是桃及野生近缘种起源中心
    1.2 开展了广泛的桃种质资源收集
    1.3 建成了3个专业型国家桃种质资源圃
    1.4 建立了桃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
    1.5 基本厘清了我国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本底
    1.6 桃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 桃新品种选育研究
    2.1 育种目标不断调整
    2.2 育种理论与技术不断提升
    2.3 育种成效
        2.3.1 第一阶段(1956—1978年)
        2.3.2 第二阶段(1979—2000年)
        2.3.3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
3 桃栽培技术研究
    3.1 栽培模式与整形修剪方式发生转变
        3.1.1 由大冠稀植向小冠密植转变
        3.1.2 树体结构由多级次向少级次转变
        3.1.3 冬季修剪由“短枝修剪为主”向“长梢修剪为主”转变
    3.2 生草覆盖培肥地力
    3.3 科学施肥提高品质
    3.4 花果管理技术研究受到重视
    3.5 设施栽培蓬勃兴起并成为我国桃产业一大特色
4 桃树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
    4.1 主要病虫害种类变迁
    4.2 防治策略、思路的变迁
    4.3 防治技术成效显着
5 桃采后技术研究
    5.1 桃果实贮藏特性
    5.2 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
    5.3 桃的加工技术
6 发展趋势与展望
    6.1 挖掘优异资源,定位关键基因
    6.2 开发分子标记,提高育种效率
    6.3 培育多样化品种,适应现代管理和消费需求
    6.4 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6.5 加强采后技术研究

(8)莒县油桃产业品牌建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品牌及品牌建设理论
        2.1.2 品牌定位理论
        2.1.3 品牌竞争力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农产品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2.2.2 农产品品牌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综述
第3章 莒县油桃产业分析及油桃品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莒县油桃产业分析
        3.1.1 莒县油桃产业发展现状
        3.1.2 莒县油桃品牌建设现状
        3.1.3 莒县油桃市场前景分析
    3.2 油桃品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油桃品牌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2 油桃品牌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3.2.3 油桃品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4章 莒县油桃产业品牌竞争力测算
    4.1 油桃品牌竞争力指标权重的设定
    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莒县油桃品牌竞争力测算
    4.3 莒县油桃品牌竞争力综合评价
第5章 莒县油桃产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5.1 品牌基础力方面
        5.1.1 油桃品质优势不明显
        5.1.2 包装档次低、缺乏统一标识
        5.1.3 缺乏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护
        5.1.4 政府、协会扶持力度欠缺
    5.2 品牌市场力方面
        5.2.1 品牌定位不清晰
        5.2.2 品牌营销模式单一
    5.3 品牌潜力方面
        5.3.1 品牌知名度不高
        5.3.2 缺乏地域文化支撑
第6章 莒县油桃产业品牌建设建议
    6.1 国内外特色果品品牌建设经验
        6.1.1 国外特色果品成功经验
        6.1.2 国内特色果品成功经验
    6.2 莒县油桃产业品牌建设建议
        6.2.1 品牌基础力方面
        6.2.1.1 提升油桃品质
        6.2.1.2 建立统一的品牌标识
        6.2.1.3 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6.2.1.4 政府、协会加强扶持与监管
        6.2.2 品牌市场力方面
        6.2.2.1 差异化市场定位
        6.2.2.2 创新营销模式
        6.2.3 品牌潜力方面
        6.2.3.1 依据特色提升知名度
        6.2.3.2 挖掘品牌地域文化内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9)劳动成本上升背景下桃农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概念界定
        2.1.1 果品质量差异
        2.1.2 精细管理技术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柠檬市场理论
        2.2.3 声誉理论
    2.3 相关文献综述
        2.3.1 农村劳动力价格变化趋势及成因
        2.3.2 劳动力成本上涨对农户生产的影响
        2.3.3 果品生产的影响因素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分析框架与数据说明
    3.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3.1.1 劳动力价格对桃农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影响
        3.1.2 劳动力价格对不同交易特征桃农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3.1.3 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对果品生产的影响分析
    3.2 微观数据来源与说明
        3.2.1 试验站数据说明
        3.2.2 随机样本的选取
    3.3 调查问卷设计与说明
        3.3.1 问卷调查内容
        3.3.2 问卷设计及说明
第四章 我国桃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4.1 我国桃生产概况
        4.1.1 栽培面积与产量
        4.1.2 栽培区域与布局
        4.1.3 区域性发展差异
        4.1.4 栽培的成本收益
    4.2 农户果园精细管理技术现状
        4.2.1 果园精细管理技术的总体现状
        4.2.2 不同地区桃农精细管理技术投入
    4.3 我国桃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4.3.1 单产水平的持续增加
        4.3.2 生产成本的快速增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劳动力价格对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影响:整体趋势与差异分化
    5.1 精细管理技术的要素结构
        5.1.1 作物属性与要素替代差异
        5.1.2 起始禀赋与要素替代差异
    5.2 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影响:整体趋势
        5.2.1 模型与变量说明
        5.2.2 估计方法的选择
        5.2.3 整体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影响
        5.2.4 不同精细管理子技术投入的影响
    5.3 劳动力价格影响的异质性分析:基于交易对象差异
        5.3.1 交易主体的多样性
        5.3.2 模型与变量说明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4 中间商渠道的内部再探讨
    5.4 劳动力价格影响的异质性分析:基于重复交易差异
        5.4.1 交易次数的频繁性
        5.4.2 模型与变量说明
        5.4.3 内生性分析
        5.4.4 估计方法的选取
        5.4.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下的桃农农药施用行为分析
    6.1 桃农农药施用现状
    6.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6.2.1 内生性分析
        6.2.2 模型构建
    6.3 估计方法的选取
        1.模型识别
        2.估计方法
    6.4 模型估计与结果
        6.4.1 单次农药施用量的影响分析
        6.4.2 每亩农药施用总量的影响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不同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下的桃农产出分析
    7.1 鲜桃产品结构划分现状
        7.1.1 鲜桃产品结构划分主体
        7.1.2 鲜桃产品结构划分依据
    7.2 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对鲜桃产出的调整效应分析
        7.2.1 模型与变量设定
        7.2.2 内生性分析
        7.2.3 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对产值水平影响的实证结果
        7.2.4 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对果品结构影响的实证结果
    7.3 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对农户栽培的经济效益分析
        7.3.1 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成本收益比较
        7.3.2 不同果品结构下的成本收益比较
        7.3.3 模型与变量设定
        7.3.4 估计结果与分析
    7.4 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对化学要素边际收益的影响
        7.4.1 肥料边际效益分析
        7.4.2 农药边际效益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全文结论
    8.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10)设施油桃新品种引进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 最新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设施品种专用化
    2.2 栽培模式设施化
    2.3 管理技术集成化
    2.4 发展模式新型化
3 相关领域研究在国内外竞争情况
    3.1 国内外竞争情况
    3.2 产业化前景
4 研究展望与几点思考
    4.1 种质资源体系建设趋于完善
    4.2 生产技术科技创新不断深入
    4.3 生态与社会功能愈加突出
    4.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保护地油桃设施阶段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戈壁日光温室限根栽培对油桃生长、光合特性及根域环境的影响[D]. 吴鑫泉.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2]油桃产业化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以G镇为例[D]. 付博.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基于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的陕北黄土高原区农业产业布局优化研究 ——以子长市为例[D]. 周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4]农旅融合主题农园规划设计 ——以东蔡桃花源休闲观光农园为例[D]. 徐红.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5]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D]. 江莉.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6]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 崔亚欣.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6)
  • [7]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桃[J]. 俞明亮,王力荣,王志强,彭福田,张帆,叶正文. 果树学报, 2019(10)
  • [8]莒县油桃产业品牌建设策略研究[D]. 马红玲. 山东建筑大学, 2019(01)
  • [9]劳动成本上升背景下桃农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及其影响研究[D]. 袁斌.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4)
  • [10]设施油桃新品种引进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 尤超,沈虹,张营营,程芳梅,郭世荣,孙锦.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6)

标签:;  ;  ;  ;  ;  

保护区油桃设施阶段管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