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虎杖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一、虎杖及其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杰明[1](2021)在《加味消疹洗剂治疗热毒炽盛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加味消疹洗剂对热毒炽盛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分泌物量、肛周瘙痒、创面疼痛感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加味消疹洗剂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二科住院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开始治疗,治疗组采用加味消疹洗剂熏洗坐浴,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分别记录两组在术后第1天、3天、7天、14天、21天的创面分泌物量、肛周瘙痒情况、创面疼痛情况、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术后21天总疗效评分。将获取的症状积分如实记录在观察表格中,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初始创面面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的临床观察指标、21天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总结如下:(1)创面分泌物量: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第1d未用药时,两组创面分泌物量无明显差异,P=0.79>0.05,具可比性。术后第3d、7d、14d、21d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表明加味消疹洗剂在减少术后创面分泌物量的作用比高锰酸钾更明显(P<0.05)。(2)肛周瘙痒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第1d、3d肛周瘙痒程度无显着区别,P均大于0.05。术后第7d,14d,2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加味消疹洗剂止痒效果优于高锰酸钾组(P<0.05)。(3)创面疼痛感: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第1d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3>0.05,具有可比性。在术后第7d、14d两组创面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消疹洗剂在减轻术后创面疼痛的效果比高锰酸钾溶液好;术后第3d、21d两组创面疼痛程度无明显区别(P>0.05)。(4)创面面积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第7d、14d、21d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消疹洗剂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比高锰酸钾溶液有优势。(5)创面愈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第7d、14d、21d创面愈合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消疹洗剂可以提高术后创面愈合率。(6)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创面愈合天数对比,治疗组平均为24天,对照组平均为28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消疹洗剂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7)创面愈合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术后第21d总有效率比较,加味消疹洗剂总有效率为93.3%,高锰酸钾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0.05)。表明加味消疹洗剂的疗效优于高锰酸钾溶液。(8)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及出院后定期随访记录完整,两组患者全部按照医嘱治疗,均已全部治愈,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1.加味消疹洗剂能明显减少热毒炽盛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分泌物量、改善肛周瘙痒程度,减轻创面疼痛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提升整体疗效。2.加味消疹洗剂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的临床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唐婕[2](2020)在《自拟痛风方联合三黄散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自拟痛风方联合三黄散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患者共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A、B、C组)和对照组(D组),各20例,D组采用口服秋水仙碱片治疗,治疗组A组采用自拟痛风方+秋水仙碱片、B组采用三黄散外敷+秋水仙碱片、C组采用自拟痛风方联合三黄散外敷+秋水仙碱片治疗。治疗7天后对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评估,NRS疼痛评分,病情相关指标如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等及安全相关指标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评估自拟痛风方联合三黄散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结果:(1)四组患者疾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痛风方组有效率是84.21%,三黄散组是78.94%,痛风方联合三黄散组是95.00%,对照组总疗效7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四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经治疗后,四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水平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差异显着(P<0.05);四组间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四组患者NRS疼痛评分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NR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着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疗效为:C组>B组>A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患者关节疼痛及关节肿胀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下降的更快,与对照组比差异显着(P<0.05)。(5)实验室指标比较:四组治疗均可以使血白细胞计数、ESR、CR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四组间白WBC、ESR、CRP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疗效为:C组>B组>A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组和C组UA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对照组SUA无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组间SUA比较,A组和C组疗效优于B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间无差异(P>0.05),B组和D组间无差异(P>0.05)。(6)安全性指标比较:经治疗后各组安全指标(ALT、AST、BUN、Cr)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痛风方联合三黄散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与单纯服用西药相比,临床疗效更佳,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降低疾病相关指标。

张国鹏[3](2020)在《基于JAK1/STAT3通路探讨瑶医清疹方对慢性荨麻疹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瑶医清疹方对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慢性荨麻疹小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瑶医清疹方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盐酸苯海拉明组)、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用于建立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慢性荨麻疹小鼠模型。于腹侧皮下注射0.3m L/kg利血平生理盐水溶液和2%乙酰苯肼配合尾静脉注射0.025%右旋糖酐以创建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慢性荨麻疹小鼠模型。适应性饲养7天后,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给药,每天一次,共造模10天后取材检测。实验观测指标包括:(1)尾静脉注射右旋糖酐后各组小鼠瘙痒程度(小鼠搔抓潜伏期、搔抓次数和瘙痒持续时间);(2)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22、TNF-α水平;(3)RT-PCR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JAK1m RNA、STAT3m RNA的基因表达情况;(4)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总JAK1、STAT3蛋白表达。结果:(1)除空白组以外,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以及阳性组、模型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反应;与模型组比较,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各剂量组以及阳性组均可延长小鼠搔抓潜伏期(P<0.05);减少小鼠搔抓次数(P<0.05);缩短搔抓持续时间(P<0.05);与阳性组比较,瑶医清疹方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少搔抓次数(P<0.05)、缩短搔抓持续时间(P<0.05),虽也能延长小鼠搔抓潜伏期,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抗瘙痒效果递减,且三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显着性(P<0.05)(2)与空白组相比,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以及阳性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22、TNF-α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以及阳性组、空白组小鼠血清中IL-22、TNF-α表达水平均较低(P<0.05);且清疹方低剂量组、清疹方中剂量组、阳性组、清疹方高剂量组、空白组IL-22及TNF-α表达水平均依次降低。其中,除清疹方中剂量组与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显着性(P<0.05)。(3)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小鼠脾脏中的JAK1 m RNA、STAT3 m RNA、JAK1蛋白、STAT3蛋白的表达有较为显着的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小鼠脾脏中的JAK1 m RNA、STAT3 m RNA、JAK1蛋白、STAT3蛋白的表达较低(P<0.05);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JAK1 m RNA、STAT3 m RNA、JAK1蛋白、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瑶医清疹方的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结论:(1)瑶医清疹方能改善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慢性荨麻疹小鼠的一般情况,减轻其瘙痒反应。(2)瑶医清疹方治疗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慢性荨麻疹的机理可能为:(1)降低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22、TNF-α的水平(2)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脾脏组织中JAK1 m RNA、STAT3 m RNA、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改善炎症症状。

吕慧芳[4](2020)在《基于质量常数的十五种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实践及中成药生产投料的主要用药形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临床疗效的稳定及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开展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制定科学的适合当前中药饮片生产及交易的等级标准,对规范市场行为,引导优质优价,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积极作用。目的:随着中药野生资源减少及种植方式和主产地的变迁,中药在形态特征和质量上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加之加工方式的多样化,旧的饮片评价方法逐渐失去了权威性和可靠性。本研究按饮片形态类别在切制饮片中选取顶刀片防风、白芷、乌药,斜切片桂枝、青风藤,顺刀片黑顺片、白附片,不规则片川射干、虎杖、川木香,条形片青皮丝;在原型饮片中选取类球形乌梅、蔓荆子,其他类四花青皮;在无形态饮片中选取薄荷共计15种中药饮片,首次应用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法对其开展等级评价研究,制定15种饮片的等级评价标准。并基于质量常数评价方法的思路和内涵,对饮片桂枝建立适用的质量常数公式,并以有毒饮片黑顺片、白附片为例探索有毒饮片的个性化评价方案。方法:基于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思路,首先筛选饮片传统评价中等级划分所依据的代表性形态指标和现代质量控制所依据的药效指标,将两者有机结合并参照饮片形态和切制方式确立适用的质量常数公式。然后对收集的15种饮片的多批样品分别进行形态指标及内在指标的测定并通过质量常数或相对质量常数的计算实现饮片质量的评价,最后依照中药质量常数等级划分标准将所收集饮片进行分级,建立分级标准。结果:基于中药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内涵建立了桂枝饮片的质量常数公式为:;附片的相对质量常数公式为:。并对15种中药饮片样品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建立了分级标准,其合格品结果如下。结论:15种饮片的等级评价研究表明,该评价模式下白芷、桂枝、川射干、四花青皮、青皮丝、乌梅、蔓荆子、薄荷8种饮片的分级结果即符合传统经验,又与现代化学分析理念相一致,提示饮片形态与指标成分有一定关联性。防风、川木香、乌药、虎杖等级划分结果表明饮片形态是其等级划分的主导因素,而青风藤、黑顺片、白附片等级划分的关键是化学指标成分的含量。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法是综合性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是每项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科学、全面、客观的对饮片进行评价。望本研究所建立的15种中药饮片的分级标准能为其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提供新思路、新参考。

叶鏸鸿[5](2020)在《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总结近20年来中医药从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文献报道,对中医从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药对关联分析,从中找出从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常用药物,进而对主要治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常用药物的治疗机理和现代药理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对近20年中医临床使用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研究其临床有效治法、用药基本规律和组方原则,为临床中医认识和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有效的线索和客观的循证医学参考依据。通过传统文献检索方式,进行理论研究,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五个具体疾病,对符合标准的现代临床观察类文献进行分类,分别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上述五种疾病的常用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同时对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总体用药情况进行频数分析,对常用药物进行分类,对各类别药物、药对关联进行分析。结论:在纳入的433篇文献中共出现药物味246味,共5354味次,出现频率较高的前20味药物依次是黄芪372次,占6.59%,白术284次,占5.30%,山药237次,占4.43%,茯苓235次,占4.39%,丹参189次,占3.53%,党参184次,占3.44%,山茱萸135次,占2.52%,当归133次,占2.48%,川芎131次,占2.45%,甘草118次,占2.2%,泽泻113次,占2.11%,菟丝子111次,占2.07%,制大黄106次,占1.98%,牛膝105次,占1.96%,益母草96次,占1.79%,杜仲88次,占1.64%,石韦87次,占1.62%,熟地黄85次,占1.59%,白花蛇舌草82次,占1.53%。薏苡仁78次,占1.46%。将所收集的药物按照其作用来进行分门别类,分为21种类,以“味次”作为单位,统计所收集的文献的药物作用使用频次,按频次由多到少排列,则前十五位依次是补虚药(2153味次)、活血化瘀药(762味次)、利水渗湿药(663味次)、清热药(629味次)、解表药(143味次)、止血药(140味次)、收涩药(266味次)、泻下药(125味次)、化湿药(122味次)、理气药(79味次)、温里药(65味次)、化痰止咳平喘药(64味次)、祛风湿药(55味次)、平肝息风药(50味次)、消食药(27味次)。从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共纳入文献135篇,共出现药物110味,累积出现769味次,出现频率较高的前十味药物依次是黄芪(60味次,占7.80%)、党参(42味次,占5.46%)、白术(39味次,占5.07%)、山药(30味次,占3.90%)、制大黄(29味次,占3.77%)、当归(29味次,占3.77%)、川芎(27味次,占3.51%)、莵丝子(25味次,占3.25%)、茯苓(24味次,占3.12%)、丹参(24味次,占3.12%)。前十位依次是补虚药(639味次)、清热药(231味次)、利水渗湿药(226味次)、活血化瘀药(220味次)、收涩药(116味次)、止血药(71味次)、解表药(49味次)、化湿药(28味次)、祛风湿药(22味次)、化痰止咳平喘药(16味次)。从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共纳入文献89篇,共出现药物122味,累积出现1130味次,出现频率较高的前十味药物依次是黄芪(78味次,占6.90%)、茯苓(64味次,占5.66%)、白术(62味次,占5.49%)、山药(62味次,占5.49%)、丹参(57味次,占5.04%)、山茱萸(42味次,占3.72%)、党参(36味次,占3.19%)、熟地(34味次,占3.01%)、川芎(31味次,占2.74%)、泽泻(30味次,占2.65%)。前十位依次是补虚药(493味次)、活血化瘀药(202味次)、利水渗湿药(135味次)、清热药(89味次)、收涩药(64味次)、泻下药(33味次)、化湿药(33味次)、解表药(24味次)、理气药(16味次)、平肝息风药(10味次)。从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共纳入文献68篇,共出现药物126味,累积出现790味次,出现频率较高的前十味药物依次是黄芪(57味次,占7.22%)、白术(53味次,占6.71%)、茯苓(42味次,占5.32%)、山药(31味次,占3.92%)、甘草(28味次,占3.54%)、泽泻(25味次,占3.16%)、党参(21味次,占2.66%)、丹参(21味次,占2.66%)、益母草(21味次,占2.66%)、当归(20味次,占2.53%)。前十位依次是补虚药(334味次)、利水渗湿药(123味次)、活血化瘀药(95味次)、清热药(79味次)、收涩药(35味次)、温里药(28味次)、解表药(23味次)、理气药(14味次)、化湿药(13味次)、止血药(13味次)。从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共纳入文献56篇,共出现药物121味,累积出现728味次,出现频率较高的前十味药物依次是黄芪(48味次,占6.59%)、白术(44味次,占6.04%)、制大黄(33味次,占4.53%)、茯苓(31味次,占4.26%)、丹参(30味次,占4.12%)、山药(30味次,占4.12%)、党参(27味次,占3.71%)、当归(21味次,占2.88%)、甘草(21味次,占2.88%)、川芎(19味次,占2.61%)。前十位依次是补虚药(283味次)、活血化瘀药(110味次)、清热药(85味次)、利水渗湿药(73味次)、泻下药(44味次、)化湿药(28味次)、化痰止咳平喘药(27味次)、理气药(20味次)、收涩药(15味次)、解表药(14味次)。从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IGA肾病共纳入文献22篇,共出现药物121味,累积出现728味次,出现频率较高的前十味药物依次是黄芪(13味次,占5.00%)、生地(11味次,占4.23%)、山药(10味次,占3.85%)、白茅根(9味次,占3.46%)、旱莲草(8味次,占3.08%)、山茱萸(8味次,占3.08%)、茯苓(8味次,占3.08%)、白术(8味次,占3.08%)、女贞子(7味次,占2.69%)、白花蛇舌草(6味次,占2.31%)。前十位依次是补虚药(87味次)、清热药(50味次)、止血药(41味次)、活血化瘀药(23味次)、利水渗湿药(20味次、)收涩药(17味次)、解表药(9味次)、消食药(3味次)、化痰止咳平喘药(2味次)、祛风湿药(2味次)。从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CKD纳入文献63篇文献,共出现药物110味,累积出现769味次,出现频率较高的前十味药物依次是黄芪(60味次,占7.80%)、党参(42味次,占5.46%)、白术(39味次,占5.07%)、山药(30味次,占3.90%)、制大黄(23味次,占3.77%)、当归(29味次,占3.77%)、川芎(27味次,占3.51%)、菟丝子(25味次,占3.25%)、茯苓(24味次,占3.12%),丹参(24味次,占3.12%)则前十位依次是补虚药(317味次)、活血化瘀药(112味次)、清热药(95味次)、利水渗湿药(86味次)、泻下药(30味次、)解表药(24味次)、收涩药(19味次)、化湿药(19味次)、理气药(14味次)、消食药(14味次)。药对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益气药黄芪常与白术、山药、丹参、党参、山茱萸配伍,体现了补脾益肾的治疗思想。其次,益气药黄芪还常与当归,川芎,菟丝子,制大黄等药物配伍,体现了补脾益肾,活血清利的治疗观点。

苏莎[6](2020)在《舒心降脂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是保障药品安全有效的根本基础,由于中成药生产是各处方药味通过不同溶剂使复杂成分溶出和相互影响的复杂体系,其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是多指标、多方式的。舒心降脂片中由11味药组成,原有标准仅通过简单的显色鉴别和常规片重检查等项目控制产品质量。在各项检查技术和设备不断更迭的现在,原有控制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有药品安全保障的需求。本课题通过建立同时检测舒心降脂片中虎杖苷、葛根素薄层鉴别法,建立芍药苷和丹酚酸B薄层鉴别法,建立舒心降脂片中三成分同测的HPLC方法,制定了舒心降脂片标准草案;同时初步探索舒心降脂片HPLC和TLC指纹图谱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TLC技术鉴别舒心降脂片中虎杖苷、葛根素、芍药苷和丹酚酸B四个成分的方法,Rf值合理,分离度好,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品色谱中则无相应斑点。几个鉴别方法分离好,斑点清晰,能稳定鉴别舒心降脂片中的四个成分。2使用HPLC对舒心降脂片中三成分同时测定,采用C18液相色谱柱(直径5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06nm,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葛根素在19.0380.0μg/mL,虎杖苷在4.5490.80μg/mL,丹酚酸B在60.581211.6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8%102.32%、RSD为0.807%0.926%(n=6)。通过对同一条件下多次进样的虎杖苷、葛根素、丹酚酸B对照品的峰面积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可看出不同进样次数之间样品差异细微。该方法专属性强、分离度好,稳定。3通过对不同批次舒心降脂片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然后进行相似度评价,市售舒心降脂片相似度高于0.9,说明舒心降脂片三成分同测的方法可以建立HPLC指纹图谱模型,因检测批次较少,还需进一步收集多批次的图谱进行对比,健全指纹图谱数据。4通过舒心降脂片薄层鉴别研究、多成分HPLC测定方法研究,修订原有舒心降脂片质量标准,起草了新质量标准草案。5通过Image J技术摸索不同薄层展开条件的TLC指纹图谱模型建立方式。结果以虎杖苷、葛根素为代表的成分TLC指纹图谱模型相似度较好,共有峰清晰,初步说明以目前的试验条件可建立以虎杖苷、葛根素为代表的成分TLC指纹图谱模型;因收集批次较少,还需进一步收集样品开展检测,健全指纹图谱数据。

李雪梅[7](2020)在《基于古今文献研究利水渗湿药功效的认识发展》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筛选并整理《中华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与利水渗湿功效相关的中药记载,研究近现代以来对利水渗湿类中药功效术语的认识和发展,探讨功效术语规范化及标准化的影响因素,为中药功效术语的规范化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方法:以“利水”、“利尿”、“利湿”、“渗湿”、“利窍”、“利小便”为关键词在《中华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2010年版及2015年版)以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数据库中筛选数据,以药名、出处、异名、来源、基源、化学、药理、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制剂、现代临床应用和药论及其参考文献为类别整理《中华本草》中的文献资料;以药名、来源、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为类别整理《中国药典》的文献资料;以利水渗湿类中药名为关键词于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其近现代以来的研究进展。整合搜集的资料,建立相关数据库,并挖掘利水渗湿功效与其药性的关联性,对利水渗湿类中药的功效表述进行梳理考证、分析提炼和总结。结果:(1)具有利湿功效药物的数据挖掘结果:①其五味之“苦、甘、辛、淡”与其功效关联度较高;其性气之“寒、凉、平”与其功效关联度较高;其归经之“膀胱经、肾经、脾经和胃经”与其功效关联度较高,其次是“大肠经、心经、小肠经、胆经”;②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糖类、氨基酸、挥发油、甾醇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微量元素等;③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免疫作用、保肝利胆作用、降血糖作用、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神经系统作用、对血管及血液系统的作用、杀虫止痒作用、降尿酸及保护高尿酸血症作用等。(2)影响中药功效的认定及记述的因素:①同类药材的不同品种和同种药材的不同部位,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影响中药功效的认识。②现代研究与中医药理论发展同时影响中药功效术语内容。(3)利水渗湿功效术语的认识发展特点:①调整功效术语的表达顺序,重视功效术语表述的搭配关系。②精炼功效术语的表述内容,提高功效术语表述的严谨性。③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中药功效术语取长纳新。结论:利水渗湿药的规范化建议:①对于教材“利水渗湿药”章节,建议将“利水渗湿药”改为“利湿药”。②总结现代研究成果、临床经验并结合古今文献记载,补充相关药物的功效,尤其重视归纳近现代以来中药单味使用的功效。③重视药物的剂量、品种、用法等与功效的关联性,如茯苓、薏苡仁、茵陈、积雪草。

王丽娟[8](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虎杖防治DKD肾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ESRD的首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炎症、氧化应激、RAAS系统的激活、纤维化均相关。目前以RAAS阻滞剂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DKD患者的病情,却并不能完全阻止DKD进展至ESRD。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新药物以预防或延迟DKD的启动和进展至关重要。DKD症状属于祖国医学“消渴”“水肿”“关格”“虚劳”等范畴,目前比较公认的DKD中医病名当属“消渴肾病”,其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脏腑亏损、劳欲伤肾相关。病机为脾肾亏虚,气阴两虚,久则夹痰湿、浊毒、瘀血,而致病势加重、病程缠绵。可归纳为:虚、瘀、浊,虚是基本条件,瘀为核心病机,浊乃最终结局。中药虎杖是治疗糖尿病的传统中草药,如唐朝甄权所着《药性论》所云:虎杖能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虎杖,性味微苦微寒,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止咳化痰、散瘀止痛的功效,契合DKD“瘀”之核心病机。同时中医理论认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往往具有比较明显的抗炎作用。许多研究均已证实DKD与高血糖和肾缺氧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并且在DKD的进展中,炎症途径最为核心,是导致肾小球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IL-1β和MCP-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DKD的发生和进展相关。虎杖苷是虎杖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白藜芦醇的糖苷形式,两者药理作用相类似,但虎杖苷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抗氧化作用。同时,虎杖苷还是根皮苷的结构类似物,被推测可能同样具有SGLT抑制作用。因此,虎杖苷可能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降糖保肾双获益,有望成为防治DKD的潜在药物。目的1.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思路,探讨虎杖多组分协同治疗DKD的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2.从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两方面,研究虎杖苷对于SGLT1/2、GLUT1/4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及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调节和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1.网络药理学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并筛选虎杖活性及优效化学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多个疾病数据库检索糖尿病肾脏病相关靶点,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虎杖活性成分-糖尿病肾脏病”靶点网络图,采用ClueGO分析工具,GO、KEGG基因富集分析虎杖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靶点的生物进程、作用通路等。2.细胞实验,观察虎杖苷对HEK293细胞和3T3-L1脂肪细胞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稳定表达SGLT1或SGLT2的人类胚胎肾HEK293细胞作为载体,以14C-AMG为底物来评价体外抑制SGLTs的活性,使用顶部计数微孔板闪烁计数器计算每个孔的放射活性和相应的IC50值,评价不同浓度的虎杖苷的干预作用。采用3T3-L1脂肪细胞,有或没有胰岛素的情况下,不同浓度虎杖苷对于2-脱氧-D-葡萄糖摄入量的影响,使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放射性信号,计算2-DG抑制百分比,评价不同浓度虎杖苷GLUT1/4的抑制活性。3.2型糖尿病肾脏病大鼠模型的建立,虎杖苷对DKD模型大鼠的干预及相关指标检测高糖高脂饲养大鼠8周以诱导胰岛素抵抗,然后单次腹膜内注射STZ(35mg/kg bwt)建立DKD大鼠模型,连续2次空腹血糖(FBG)>16.7mmol/L,24小时尿蛋白>20mg为建模成功标准。将大鼠随机分组至代谢笼,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DKD模型组(STZ),阳性对照组(根皮苷)和治疗组(虎杖苷)。各组大鼠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虎杖苷(20-120mg/kg bwt)、根皮苷(120mg/kg bwt)及对照溶剂(0.2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6周。定期检测大鼠饲料和水的摄入量,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前后血糖、HbA1c、尿素氮、肌酐、24h尿糖、24h尿蛋白,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MCP-1和CRP的水平,并探讨时效与量效关系。取1/2左侧肾组织,组织切片予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结构的形态学改变。结果1.网络药理学通过OB、DL筛选及文献检索补充,获得虎杖15种优效活性成分,并预测了290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韦恩分析得到37个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靶点,并进一步筛选出17个关键靶点。利用ClueGO富集分析治疗靶点被富集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粘附连接、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VEGF信号通路等47条显着通路和活性氧代谢过程、小分子代谢过程的正调控、血管系统发育的正调控、活性氧生物合成过程等87个显着生物过程。2.体外细胞实验虎杖苷体外抑制SGLT1、SGLT2活性评估,选取根皮苷作为阳性对照药。研究结果表明,虎杖苷对SGLT1、SGLT2均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968nM和878.5nM,与根皮苷组相比,虎杖苷具有中等程度的SGLT2抑制活性,表明虎杖苷可能是潜在的SGLT1/2双重抑制剂。虎杖苷对GLUT1、GLUT4的表达作用评估,以细胞松弛素B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存在胰岛素的情况下,1μM虎杖苷仅轻微抑制2-DG的摄取,而10μM、100μM虎杖苷对2-DG摄取分别产生32%、78%的抑制,说明虎杖苷呈剂量依赖性抑制GLUT4的活性;另一方面,在存在胰岛素的情况下,细胞松弛素B对GLUT4的活性抑制显着增加了 96%。但是,如果没有胰岛素,虎杖苷对GLUT1的抑制同样呈剂量依赖性,但是10μM虎杖苷对对2-DG摄取仅产生27%的抑制作用,10μM细胞松弛素B对GLUT1的活性抑制增加到90%。说明虎杖苷可能作为潜在的SGLT1/SGLT2双重抑制剂,对GLUT1和GLUT4具有高选择性。3.在体动物实验本研究时效与量效关系研究显示,虎杖苷显着且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促进尿液葡萄糖的排泄,虎杖苷在120mg/kg bwt的剂量产生最佳的降血糖作用。长期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虎杖苷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显示持续的降血糖作用,可显着降低DKD模型组大鼠的HbA1c。虎杖苷治疗可减轻DKD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改善多尿,多饮和多食等症状。DKD模型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MCP-1和CRP水平显着升高,虎杖苷治疗后,可明显降低DKD大鼠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同时,本实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对照组,DKD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管和肾小球结构明显恶化,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但虎杖苷治疗后,肾组织细胞排列规则,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相对完整,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1.虎杖主要活性成分可调控糖尿病肾脏病发病重要通路中的多个靶点。2.虎杖苷体外对SGLT1/2、GLUT1/4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中等程度的SGLT2抑制活性,虎杖苷可能是潜在的SGLT1/2双重抑制剂。3.虎杖苷体内显着且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促进尿糖排泄,降低HbA1c、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MCP-1和CRP的水平。表明虎杖苷可能是新型的SGLT1/SGLT2双靶点抑制剂,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其肾保护机制可能通过降糖、抗炎、抗氧化等多种途径。

石小培,胡秋红,黄柏学,陈四清[9](2019)在《中药单药有效成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药单药有效成分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在治疗脂肪肝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优势。

田野[10](2019)在《“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生长的影响及其对靶动物安全性的评价》文中指出“虎诃紫”颗粒剂是通过体外抑菌试验以及联合抑菌试验,筛选得到的由虎杖、诃子、紫花地丁这三味药组成的方剂,通过最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最佳颗粒剂制作工艺以及质量控制,并根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最终得到的符合标准、并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抗菌作用的一种中草药颗粒剂。本研究将“虎诃紫”颗粒剂应用于肉鸡饲养生长上,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作用的影响以及对靶动物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将其开发为抗病营养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1日龄雏鸡基础饲一周后分组,将0.5%、1%、2%的“虎诃紫”颗粒剂分别添加到各组基础饲粮中饲喂四周,且每隔一周计算并比较各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等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虎诃紫”中剂量组全期平均日增重明显增加(P<0.01),且与黄芪多糖阳性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接近。在22-35d日龄段,中剂量组平均日采食量明显降低(P<0.01),且料重比相较空白组下降了10%。2“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每隔一周且连续四周,记录各组免疫器官指数,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等的水平。结果显示:“虎诃紫”颗粒剂各剂量组的免疫器官指数均高于空白组;明显提高肉鸡血清中CD3+、CD4+、CD8+的含量;显着增加肉鸡血清中IgA、IgM、IgG抗体水平以及白介素IL-2、IL-4、IL-6和IFN-γ、TNF-α的浓度。3“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每隔一周且连续四周,检测了各时间段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以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虎诃紫”颗粒剂能增强肉鸡血清中的T-SOD、CAT以及GSH-Px抗氧化酶的活性,能增加T-AOC的含量,降低MDA含量。4“虎诃紫”颗粒剂对靶动物安全性的评价在评价“虎诃紫”颗粒剂对靶动物的安全性方面,观察了试验期的临床体征,检测了肉鸡血液学和血生化个指标,以及检查各组织器官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当添加剂量在3%范围内,“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的安全性无影响。综上,在肉鸡基础饲粮中添加“虎诃紫”颗粒剂,可促进肉鸡的生长发育,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且添加剂量在3%范围内,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二、虎杖及其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虎杖及其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消疹洗剂治疗热毒炽盛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麻醉及手术方式
        2.3 术后处理
        2.4 药物制备
        2.5 术后治疗
    3 观察指标
        3.1 临床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估标准
        3.3 不良反应事件
    4 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情况比较
        1.1 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比较
        1.2 治疗组和对照组性别比较
        1.3 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程比较
        1.4 治疗组和对照组原始创面面积比较
    2 观察指标结果与分析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创面分泌物量评分比较与分析
        2.2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创面瘙痒情况评分比较与分析
        2.3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创面疼痛评分比较与分析
        2.4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率比较与分析
        2.5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与分析
        2.6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疗效比较与分析
    3 病例脱落及剔除情况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病因病机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治疗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治疗的认识
    3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术后的认识
    4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5 中药熏洗疗法
    6 加味消疹洗剂治法与组方
    7 研究结果分析
    8 小结
    9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自拟痛风方联合三黄散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四组患者治疗前病例资料均衡性比较与分析
        1.1 四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对比
        1.2 四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均衡性对比
    2 临床疗效比较
        2.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
        2.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NRS疼痛评分的比较
        2.3 四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及关节肿胀缓解时间的比较
        2.4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2.5 四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3 安全性分析
    4 不良事件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与治疗
    2 传统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与治疗
    3 三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机制探讨
    4 自拟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立方依据
    5 痛风方联合三黄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基于JAK1/STAT3通路探讨瑶医清疹方对慢性荨麻疹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慢性荨麻疹的研究现状
        1.1 西医对慢性荨麻疹的相关研究
        1.2 中医对CU的认识
        1.2.1 瘾疹的病因病机
        1.2.2 基于《中华医典》探究古代医家治疗瘾疹的用药规律
        1.3 瑶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1.3.1 瑶医理论背景
        1.3.2 瑶医对CU的治疗总法
        1.3.3 瑶医对CU的治疗方法
    2 慢性荨麻疹实验模型的造模方法
        2.1 接触性荨麻疹动物模型
        2.2 非接触性荨麻疹动物模型
        2.3 中医证候复合CU动物模型
        2.4 造模方法的选择
    3 瑶医清疹方的组方研究
        3.1 方药组成
        3.2 方药中主要药物的功效主治
        3.3 瑶医清疹方的功效理论及特点
        3.4 方中主要药物相关药理学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实验环境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1.3.1 主要实验试剂
        1.3.2 主要实验仪器
        1.3.3 主要实验器械及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2.2 用药方法
        2.3 标本采集及贮存方法
        2.4 观测指标和方法
        2.4.1 小鼠血清IL-22、TNF-α的含量测定
        2.4.2 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JAK1、STAT3的m RNA表达
        2.4.3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中JAK1、STAT3 的蛋白表达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小鼠一般状态变化
        3.2 对各组小鼠全身皮肤瘙痒的影响
        3.3 各组小鼠血清IL-22、TNF-α的含量测定结果
        3.4 各组小鼠脾脏JAK1、STAT3 m RNA表达结果
        3.4.1 RNA质量测定
        3.4.2 各组小鼠脾脏组织JAK1 m RNA表达情况
        3.4.3 各组小鼠脾脏组织STAT3 m RNA表达情况
        3.5 各组小鼠脾脏JAK1、STAT3 的蛋白表达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瑶医清疹方对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CU小鼠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
        1.1 瑶医清疹方对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CU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1.2 瑶医清疹方对CU小鼠IL-22、TNF-α水平的影响
        1.3 瑶医清疹方对CU小鼠脾脏组织中总JAK1、STAT3 蛋白表达及对JAK1m RNA、STAT3m 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2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炎症细胞因子在慢性荨麻疹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质量常数的十五种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第一节 防风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防风饮片质量常数公式的建立
        3.1 防风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防风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防风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防风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防风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二节 白芷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白芷饮片质量常数公式的建立
        3.1 白芷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白芷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白芷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白芷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白芷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三节 乌药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乌药饮片质量常数公式的建立
        3.1 乌药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乌药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乌药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乌药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乌药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四节 桂枝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桂枝饮片质量常数的建立
        3.1 桂枝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桂枝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桂枝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桂枝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桂枝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五节 青风藤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青风藤饮片质量常数公式的建立
        3.1 青风藤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青风藤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青风藤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青风藤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青风藤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六节 黑顺片、白附片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黑顺片、白附片饮片质量常数公式的建立
        3.1 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黑顺片、白附片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双脂型生物碱的检查、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七节 川射干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川射干饮片质量常数公式的建立
        3.1 川射干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川射干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川射干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川射干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川射干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八节 虎杖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虎杖饮片质量常数的建立
        3.1 虎杖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虎杖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虎杖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虎杖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虎杖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九节 川木香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川木香饮片质量常数的建立
        3.1 川木香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川木香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川木香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川木香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川木香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十节 四花青皮、青皮丝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四花青皮、青皮丝饮片质量常数公式的建立
        3.1 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四花青皮、青皮丝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四花青皮、青皮丝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四花青皮、青皮丝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十一节 乌梅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乌梅饮片质量常数公式的建立
        3.1 乌梅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乌梅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乌梅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乌梅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乌梅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十二节 蔓荆子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蔓荆子饮片质量常数公式的建立
        3.1 蔓荆子外在形态指标的确立
        3.2 蔓荆子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蔓荆子形态指标和含量指标的测定
        4.1 蔓荆子形态指标的测定
        4.2 蔓荆子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第十三节 薄荷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薄荷饮片质量常数公式的建立
        3.1 薄荷传统规格分级
        3.2 薄荷内在含量指标的确立
        4 薄荷含量指标的测定
        5 结果
        6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病名
        1.1.1 肾风
        1.1.2 水肿
        1.1.3 腰痛
        1.1.4 癃闭
        1.1.5 关格
        1.1.6 肾劳
    1.2 病因病机
        1.2.1 脾肾亏虚为本
        1.2.2 湿热、血瘀为标
    1.3 辨证治疗
        1.3.1 中医外治法
第二章 慢性肾脏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CKD诊断标准
    2.3 目前慢性肾脏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2.3.1 原发病治疗
        2.3.2 控制蛋白尿
        2.3.3 严格控制血压
        2.3.4 ARB对慢性肾脏病的作用
        2.3.5 严格控制血糖
        2.3.6 控制血脂
        2.3.7 控制尿酸水平
        2.3.8 饮食疗法
        2.3.9 贫血的治疗
        2.3.10 替代疗法
    2.4 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及机制
        2.4.1 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第三章 文献数据挖掘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来源
        3.2.2 纳入标准
        3.2.3 排除标准
        3.2.4 药名规范
        3.2.5 统计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纳入文献
        3.3.2 常用药物
        3.3.3 用药规律总结
        3.3.4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3.3.5 糖尿病肾病
        3.3.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3.3.7 慢性肾功能衰竭
        3.3.8 IGA肾病
        3.3.9 慢性肾脏病
    3.4 药对关联分析
        3.4.1 黄芪与其他药物药对关联分析
        3.4.2 白术与其他药物药对关联分析
    3.5 讨论
        3.5.1 总体用药分析
        3.5.2 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用药分析
        3.5.3 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分析
        3.5.4 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药分析
        3.5.5 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分析
        3.5.6 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IGA肾病用药分析
        3.5.7 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肾病用药分析
    3.6 治法讨论
        3.6.1 总体治法讨论
        3.6.2 补虚药治法分析
        3.6.3 活血化瘀药治法分析
        3.6.4 利水渗湿药治法分析
        3.6.5 清热药治法分析
        3.6.6 解表药治法分析
        3.6.7 止血药治法分析
        3.6.8 收涩药治法分析
        3.6.9 泻下药治法分析
        3.6.10 化湿药治法分析
        3.6.11 理气药治法分析
    3.7 药对关联分析
        3.7.1 黄芪、白术
        3.7.2 黄芪、山药
        3.7.3 黄芪、丹参
        3.7.4 黄芪、党参
        3.7.5 黄芪、山茱萸
    3.8 国医大师治疗CKD验案
        3.8.1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治疗IgA肾病经验
        3.8.2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
        3.8.3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
        3.8.4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3.9 刘旭生教授对慢性肾脏病辩证论治经验
        3.9.1 刘旭生教授肾病综合征验案
        3.9.2 刘旭生教授慢性肾衰竭验案
        3.9.3 刘旭生教授慢性肾脏病验案
    3.10 结语
    3.11 不足与展望
        3.11.1 不足
        3.11.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舒心降脂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舒心降脂片有效成分鉴别控制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药
        1.2 实验样品和阴性样品的制备
        1.3 舒心降脂片中葛根素、虎杖苷薄层鉴别方法
        1.4 舒心降脂片中芍药苷薄层鉴别方法
        1.5 舒心降脂片中丹酚酸B薄层鉴别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舒心降脂片中葛根素、虎杖苷薄层鉴别
        2.2 舒心降脂片中芍药苷薄层鉴别
        2.3 舒心降脂片中丹酚酸B薄层鉴别
    3 结论
第二章 舒心降脂片葛根素、虎杖苷、丹酚酸B定量分析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药
        1.2 葛根素、虎杖苷、丹酚酸B三成分同测方法
        1.3 葛根素、虎杖苷、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确认
    2 基于数学模型的HPLC检测方法学确认模型探索
        2.1 聚类分析(CA)
        2.2 主成分分析(PCA)
    3 HPLC指纹图谱模型的建立、相似度评价及分析
        3.1 指纹图谱模型建立
        3.2 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对比
        3.3 相似度评估
    4 结果与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质量标准草案及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1 质量标准草案
    2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第四章 基于不同薄层展开条件的TLC指纹图谱模型建立方式摸索
    1 实验部分
        1.1 以虎杖苷、葛根素为代表的成分TLC指纹图谱模型构建、共有峰确认及相似度评价
        1.2 以芍药苷为代表的单萜类成分TLC指纹图谱模型构建、共有峰确认及相似度评价
        1.3 以丹酚酸B为代表的酚酸类成分TLC指纹图谱模型构建、共有峰确认及相似度评价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降脂类中成药及部分药材文献综述研究
    第一节 降脂类中药组方研究进展
        1 降低内源性脂的合成和堆积
        2 抑制外源性脂类成分的吸收
        3 改善血液含脂量,调整血液流动状态
        4 抗氧化和调节胰岛素灵敏度
    第二节 舒心降脂片质量控制方法及药理研究进展
        1、治疗冠心病并血脂异常
        2、治疗高血压伴血脂证
        3、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第三节 舒心降脂片组方中君药、臣药研究进展
        1 紫丹参研究进展
        2 山楂研究进展
        3 虎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古今文献研究利水渗湿药功效的认识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近现代中药功效认识发展研究现状
    1. 本草文献及相关中医药着作方面
    2. 期刊中有关中药功效的研究现状
        2.1 针对中药功效发展史方面的探讨
        2.2 从中药功效术语规范化方面进行论述
        2.3 认识中药功效新途径的研究
        2.4 中药理论方面的探讨
    3. 利水渗湿药、水湿内停证及利水渗湿药功效术语的相关概念
        3.1 利水渗湿药、水湿内停证的定义
        3.2 利水渗湿药部分功效术语的涵义
第二部分 利水渗湿药的数据来源与数据挖掘
    1. 利水渗湿药的功效研究
        1.1 研究思路
        1.2 数据来源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药物的整理以及数据库的建立
    2. 数据挖掘结果及分析
        2.1 《中华本草》中关于具有利湿功效的药物数据挖掘结果
        2.1.1 功效术语的使用概况
        2.1.2 具有利湿功效药物的药性
        2.1.3 现代临床研究及应用
        2.2 《中国药典》(2005年版、2010年版及2015年版)具有利湿功效的药物数据挖掘结果
        2.2.1 具有利湿功效的药物及其功效
        2.2.2 具有利湿功效的药物的药性
        2.3 利湿功效药物的药性
        2.3.1 五味与利湿功效的关联分析
        2.3.2 性气与利湿功效的关联分析
        2.3.3 归经与利湿功效的关联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利水渗湿功效术语的认识发展特点
        1.1 调整功效术语的表达顺序,重视功效术语表述的搭配
        1.2 精炼功效术语的表述内容,提高功效术语表述的严谨性
        1.3 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中药功效术语取长纳新
    2. 中药功效的认定及记述的复杂性
        2.1 影响功效认定因素的多样性
        2.2 单味中药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
        2.3 中药功效与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密不可分
    3. 利水渗湿药功效术语的规范化研究
        3.1 利湿功效术语的含义
        3.2 具有利湿功效药物的性效关系
        3.3 利湿功效与现代药理的关系
        3.4 利水渗湿药的规范化建议
    4. 建立中药功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及方法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虎杖防治DKD肾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一、中医对糖尿病肾脏病的认识
        1. 对DKD中医病名的认识
        2. 对DKD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药治疗DKD的现状和进展
    二、中药虎杖及其提取物虎杖苷发挥肾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DKD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2. DKD治疗中的困境和争议
        3. DKD治疗中现有药物的综合探索及未来方向
        4. 虎杖及其提取物虎杖苷概述
        5. 虎杖及其提取物虎杖苷发挥肾脏保护效应的机制研究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虎杖防治DKD活性成分靶点探究
    一、概述
    二、资料与方法
        1. 虎杖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的收集和筛选
        2. 化学成分潜在靶点收集
        3. 糖尿病肾脏病疾病靶点预测
        4. 虎杖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糖尿病肾脏病靶点集韦恩分析
        5. 生物分子网络建立及富集分析
    三、结果
        1. 虎杖中候选化学活性成分的收集和筛选
        2. 化学成分潜在靶点收集
        3. 糖尿病肾脏病相关靶点的搜集
        4. 虎杖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糖尿病肾脏病疾病靶点交集
        5. 生物分子网络建立及富集分析
    四、讨论
    五、结语
第四部分 虎杖苷对于SGLT1/2、GLUT1/4活性的影响
    一、仪器设备及耗材
    二、实验方法
        1. 细胞培养
        2. 细胞分组
        3. SGLT1和SGLT2体外抑制活性评估
        4. 3T3-L1脂肪细胞2-脱氧-D-葡萄糖摄入量的评估
        5. 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1. 虎杖苷对SGLT1和SGLT2的抑制活性
        2. 虎杖苷对GLUT1和GLUT4的表达影响
    四、小结
    五、讨论
第五部分 虎杖苷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调节和肾脏损伤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及耗材
        2. 药物及试剂
        3. 抗体及试剂盒
    二、实验方法
        1. 糖尿病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2. 实验动物分组
        3. 虎杖苷、根皮苷给药量
        4.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及指标检测
        5. 肾组织学观察
        6. 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观察
        2. 虎杖苷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及24h尿糖的影响
        3. 虎杖苷对血糖、HbA1c、24h尿糖、饲料及饮水摄入量的影响
        4. 虎杖苷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5. 虎杖苷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及肾功能的影响
    四、小结
    五、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承担课题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9)中药单药有效成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黄素
2 甘草或其有效成分
3 虎杖苷
4 鸡骨草或其有效成分
5 白芍总苷
6 山楂叶总黄酮
7 姜黄素
8 绞股蓝总苷
9 丹皮酚
1 0 人参茎叶皂苷
1 1 灵芝三萜
1 2 葛根素
1 3 荷叶黄酮
1 4 其它
1 5 展望

(10)“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生长的影响及其对靶动物安全性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2 “虎诃紫”颗粒剂的研究概况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存活率的影响
        2.2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2.3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2.4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料肉比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2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2.3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
        2.4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结果
        2.5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2.6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免疫器官组织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及组织的影响
        3.2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生化的影响
        3.3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虎诃紫”颗粒剂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体重的影响结果
        2.2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各脏器指数的影响结果
        2.3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血常规指标的影响结果
        2.4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血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2.5 “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各器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虎诃紫”颗粒剂对靶动物临床体征、生长及脏器指数的影响
        3.2 “虎诃紫”颗粒剂对靶动物血液系统的影响
        3.3 “虎诃紫”颗粒剂对靶动物各器官组织病理学检查
    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性
    1 结论
    2 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虎杖及其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消疹洗剂治疗热毒炽盛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杰明.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自拟痛风方联合三黄散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唐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基于JAK1/STAT3通路探讨瑶医清疹方对慢性荨麻疹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 张国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基于质量常数的十五种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D]. 吕慧芳.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5]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文献研究[D]. 叶鏸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舒心降脂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D]. 苏莎.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基于古今文献研究利水渗湿药功效的认识发展[D]. 李雪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虎杖防治DKD肾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 王丽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中药单药有效成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石小培,胡秋红,黄柏学,陈四清. 中医药导报, 2019(15)
  • [10]“虎诃紫”颗粒剂对肉鸡生长的影响及其对靶动物安全性的评价[D]. 田野.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虎杖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