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梁高速顺层岩高边坡失稳破坏机理及稳定性评价

重庆万梁高速顺层岩高边坡失稳破坏机理及稳定性评价

一、重庆市万梁高速公路顺层岩石高边坡失稳破坏机制与稳定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白天[1](2020)在《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文中认为拟建乐(山)西(昌)高速公路S1标段起于马边县永红乡,止于雷波县大谷堆村,路线全长40km。公路沿线地质构造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对公路的施工及运行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本文在对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基础上,对公路沿线不同类型斜坡变形破坏特征及机制分析,结合典型地质灾害分析,掌握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进行危险性评价,通过Arc GIS平台,得到研究区危险性分区图,并且采用ROC曲线进行检验,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的危险性情况。最后根据公路线路布设,对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为乐西高速公路线路的规划、设计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公路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论文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收集研究区相关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并根据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将研究区岩土体类型划分为4个岩类,分别为坚硬岩类、半坚硬岩类、软岩类、松散岩类。(2)研究区斜坡类型分为岩质斜坡和土质斜坡两类,根据岩层走向与公路走向角度相交关系,将研究区斜坡分为顺向坡、逆向坡、横向坡、斜向坡。分析了各类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状况,掌握了研究区斜坡变形破坏的一般规律,斜坡主要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型和滑移-弯曲型。土质斜坡以滑坡、泥石流堆积体为主,崩塌堆积体次之,冲洪积斜坡较少,其主要的破坏模式为界面滑动和圆弧滑动。在分析了斜坡类型和破坏模式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区斜坡工程地质分段,并对不同斜坡提出了稳定性初步评价。(3)公路沿线调查地质灾害共34个,其中滑坡12个,崩塌8个,泥石流14条,对不同灾害类型及基本特征进行统计,并选取典型灾害点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基本影响因素,结合研究区斜坡的破坏模式,选取坡度、高程、工程岩组、坡体结构、水系距离、降雨量6个评价因子,得到每个评级因子的栅格图。建立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量化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权重。(4)将研究区按19m×19m的大小进行正方形网格划分,共划分为463286个栅格单元,利用Arc GIS软件绘制出各评价因子栅格图,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危险等级划分,对不同的评价因子采用隶属度函数,并在Arc GIS中计算出每个评价因子的低、中、高隶属度图,最后运用Arc GIS加权叠加得出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并用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根据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沿线灾害发育特点、斜坡工程地质分段等,将公路线路分为八个不同的区段,并对每个区段进行危险性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工程布置以及沿线灾害特点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孙瑞梁[2](2020)在《姜眉公路(汉中段)运营期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岩土体是一种复杂的结构材料,具有非均质性、各向异性、流变性及受外界环境(水、温度、风等)影响显着的特点,特别是省级干道公路路堑边坡受载重车辆振动影响尤为敏感。随着公路建成服役时间的推移,运营期公路边坡的稳定性不断下降,从而出现各种类型的变形破坏现象,影响公路安全。本文以姜眉公路(汉中段)沿线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现场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姜眉公路(汉中段)运营期沿线路堑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研究得到姜眉公路(汉中段)运营期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现场调研,姜眉公路(汉中段)路堑边坡变形破坏类型主要有崩塌、落石、顺层滑动、楔形体滑动,影响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坡高、坡度、基岩岩性、降雨量、运营时间、车辆振动。通过分析统计得到了影响姜眉公路(汉中段)沿线坡体稳定性的两个主要因素为运营时间和车辆振动。(2)研究得到载重车辆振动引起坡体振动加速度衰减规律。通过现场试验,得到车辆动荷载作用下姜眉公路(汉中段)沿线路堑边坡车辆振动加速度空间衰减规律;并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出了车辆振动引起姜眉公路(汉中段)沿线坡体的频谱变化规律。(3)研究得到基于动载条件的边坡损伤衰减规律和稳定性计算方法。以振动加速度作为损伤变量,提出平均损伤度的概念,建立了加速度衰减空间模型,得到了平均损伤度随坡体空间距离的衰减规律。考虑车辆动载作用下岩体结构损伤演化规律,建立了考虑车辆振动损伤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结合LB14案例得到了不同振动次数时的边坡稳定性系数。(4)研究得到了姜眉公路(汉中段)运营期路堑边坡的蠕变规律。考虑边坡的时间效应,借助FLAC 3D有限元软件,得到不同坡高、坡角、蠕变时间下坡体的最大位移量和坡体最大剪应变增量。在此基础上,借助MATLAB中的ones函数自建脚本建立了最大位移量和最大剪应变增量与坡高、坡角、蠕变时间的一元三次表达式。该研究有利于姜眉公路(汉中段)沿线坡体的失稳评价,也可以为汉中地区类似坡体运营期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缪海宾[3](2020)在《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抚顺西露天矿百年开采过程中,在其南帮形成了高陡蠕变-大变形边坡,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成为了影响露天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为研究软岩蠕变-大变形机理,对弱层软岩进行了压缩蠕变实验,结果显示软岩常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弹脆塑性向弹塑性转化的趋势,且对围压的敏感度较高;根据蠕变损伤原理,将M-C模型中的应变软化(S-S)特性引入到蠕变损伤方程中,建立软岩蠕变大变形BNSS损伤模型,得到蠕变软岩粘聚力和摩擦角随着蠕应变的扩展而衰减的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验证;采用In SAR干涉雷达测量、SSR边坡稳定雷达监测、IMS微震监测、钻孔影像、D-In SAR、MAI矿区滑坡遥感监测等技术综合确定了大变形体后缘(裂缝)、左右、深部和前缘(底鼓)边界;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和SSR边坡稳定雷达对西露天矿大变形边坡进行监测,推断高陡边坡可能存在的断层和破碎带及滑坡变形所处阶段;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RFPA软件,对西露天矿不同工况条件下(现状、设计和压脚回填三种工况)边坡破坏模式进行了模拟验证,得出西露天矿大变形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呈现为“拉裂-滑移-剪断”三段式特征;采用了“分区域、分区段”治理、“有效防水”、“调整采矿布局”等综合防治措施,分别对坑口油厂装置区采用抗滑桩工程、对裂缝带采用了注浆工程、对地下水采用了防汛系统建设、对主变形区域实施回填压脚工程,在此基础上对露天矿整体采矿布局进行了调整。西露天矿区高陡边坡安全问题的解决,对于保护矿区周边建(构)筑物、公共设施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促进矿-城协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时,随着全国各类型露天矿逐渐向深部延伸,高陡边坡的安全问题也将成为各露天矿的共性问题,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综合预警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可为该类型矿山的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及工程示范作用。论文有图146幅,表8个,参考文献148篇。

李钰[4](2020)在《基于指标体系的复杂高陡边坡风险评估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战略的实施,为建设完善的公路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在众多拟建和在建的公路网中很多公路属于山区公路,面临较为复杂的地理环境,建设期间在道路沿线形成了大量的路堑高陡边坡,对公路建设造成了极大的风险。因此,研究高陡边坡风险源的识别方法,建立合理的高陡边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于降低山区公路的建设风险尤为重要。本文对比分析了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适用于高陡边坡工程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整理。建议采用以AHP法为框架的等概率连续型数据离散方法、粗糙集理论以及正交设计分析方法的综合性高陡边坡风险评估方法。论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大型复杂隧道、高陡边坡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2016YFC0802201-2)为依托,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调研搜集山区公路边坡工点资料,岩质边坡131个、土质边坡64个并对资料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边坡风险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实地考察以及查找相关文献,初步建立了岩质高陡边坡与土质高陡边坡风险评估体系的三级指标体系,为边坡风险评估主控因素的筛选提供依据。2)提出等概率连续型数据离散方法,并与等宽离散法做对比。运用MATLAB语言编写k NN分类程序得到两种离散方法的预测精度,前者预测精度较高。并将此方法确定为样本数据的主要处理方法,提高了粗糙集理论属性约简算法的精度。3)采用粗糙集理论属性约简算法中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属性约简算法,对岩质高陡边坡与土质高陡边坡初步风险评估指标中的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了岩质高陡边坡风险评估的主控因素为坡高、坡度、粘聚力、内摩擦角、坡体结构以及日最大降雨量;土质高陡边坡风险评估的主控因素为坡高、坡度、粘聚力、内摩擦角以及日最大降雨量。为建立完善的高陡边坡指标体系打下基础。4)根据正交设计方法,结合Midas GTS NX软件建立边坡模型。使用极差分析方法与贡献率分析方法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各个主控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并通过改进贡献率法得出各个主控因素的权重,建立了完整的岩质高陡边坡与土质高陡边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5)基于Visual Studio 2013平台并结合C#进行开发了适用于本指标体系的名为“HASSRASS 1.0”高陡边坡风险评估软件系统,并将本软件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边坡风险评估的效率。以重庆市云阳县某高陡边坡工程为案例,完整的将高陡边坡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应用,同时对该工程提出风险源防范措施。

叶高铭[5](2020)在《成宜高速公路DK0+100~EK0+420段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常发生由于开挖而引发的边坡失稳破坏现象,导致施工停滞,甚至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目前,对边坡开挖工程已有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较为丰富和完善的理论知识,但影响边坡的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并且十分复杂,不同条件作用下产生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如何准确分析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以及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然后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治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以成宜高速公路DK0+100~EK0+420段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边坡实际的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情况,分析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稳定性影响因素以及开挖过程中稳定性的变化,最后根据稳定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为类似边坡开挖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区域地质资料的收集和实地调研,发现该边坡具有缓倾顺层岩质边坡的特征,上部覆盖层主要为含碎石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强风化页岩和中分化砂岩,其中页岩在构造及风化作用的影响下,岩体破碎,再加上长期降雨的影响页岩和砂岩接触面间形成软弱层面,由于开挖导致软弱层面出露,在持续降雨和失去侧向支撑力作用下,边坡沿该层面发生滑移—拉裂破坏。(2)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不同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安全系数和剪应变增量图,判断各因素变化下边坡稳定性的发展趋势,并且利用MATLAB拟合安全系数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黏聚力(8(8、内摩擦角以及开挖平台的敏感程度最大,其余次之,说明该影响该边坡稳定性的主控因素为岩体自身的抗剪强度以及开挖平台的宽度。(3)运用FLAC3D软件模拟边坡在天然状态、分步开挖以及降雨作用下应力、应变、位移等分布特征,分析实际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性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开挖导致边坡应力场进行重新调整,位移量明显增大,剪应变增量逐渐出现贯通的趋势,在降雨作用下边坡的位移量急剧增大,塑性区和剪应变增量已经完全贯通,剪出口位移软硬岩层接触面,说明边坡受开挖和降雨的影响沿软弱层面发生失稳破坏,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4)从最大不平衡力监测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坡体开挖量的不断增加,坡体的不平衡力也逐渐增大,第六步开挖后不平衡力达到最大。然而当第五步开挖完成后,由于软硬岩层接触面出露,导致最大不平衡力并未衰减至零,说明此时边坡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分析监测点位移变化曲线,发现最大位移主要集中在第三、四、五级边坡,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根据每一步开挖后的安全系数可以看出,边坡的稳定性并非一直降低,而是呈先上升后减小的趋势,开挖后在降雨的影响下,安全系数达到最低。(5)通过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可知,边坡目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了阻止边坡进一步发生变形破坏,采取了回填反压的应急治理方案。为确保公路在正常运营期间的安全,提出了清方+抗滑桩+坡面防护+截排水沟+后缘裂缝回填的综合治理方案,并且利用FLAC3D对治理后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满足公路边坡稳定性的要求,说明治理方案合理有效,达到了本次研究的目的。

李斌[6](2019)在《陡倾顺层软岩边坡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陡倾顺层软岩边坡失稳破坏是层状岩体滑移、弯曲变形不断发展直至岩层折断或发生倾倒或碎裂溃层破坏的过程。本文从这类失稳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入手,基于边坡层状岩体的三点弯试验、平推弯曲试验及数值模拟,探讨了层状岩体的断裂力学特性以及在弯曲荷载条件下的变形-断裂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而开展了陡倾顺层软岩边坡的破坏演化机制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建立了其稳定性计算理论,并给出了防治措施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为了明确陡倾顺层软岩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及变形失稳机制,开展了该类边坡工程实例的地质调查及文献搜集工作,获得了该类边坡具有滑移-压碎-剪断型、滑移-弯曲折断型及滑移-弯曲倾倒型三种主要破坏模式。(2)鉴于层状岩体弯曲折断力学性能是其稳定性的核心控制因素,为揭示边坡岩体的断裂力学特性,开展了边坡岩体三点弯试验及数值模拟工作,研究了层理面方向、层理面强度及间距对层理发育岩体的断裂韧度、断裂模式及强度的影响规律,形成了层状岩体断裂力学行为的岩层结构控制机制。(3)为了揭示陡倾顺层软岩边坡“滑移-弯曲折断”破坏的地质力学机制,设计了可真实反映岩层滑移弯曲断裂受力机制的岩板平推试验及数值模拟,探讨了层状岩体层厚、层间粘结强度、层间裂隙等关键参数对边坡岩体滑移弯曲断裂强度、变形及破坏演化的影响机制,明确了岩层产生滑移-弯曲断裂的力学和地质条件,并基于能量原理,建立了单层和多层岩层的滑移弯曲断裂失稳力学模型。(4)开展了陡倾顺层软岩边坡的变形演化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从坡体地质结构等内因和开挖及降雨等外因两方面,探讨了陡倾顺层软岩边坡变形破坏的控制因素及变形破坏演化的过程机制,提出了三类主要破坏模式发生的坡体结构条件,为此类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灾减灾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5)针对陡倾顺层软岩边坡滑移-压碎-剪断和滑移-弯曲两类主要破坏模式,分别基于等K法和弹性板梁理论,推导了边坡发生破坏时极限坡高与临界坡长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该类边坡的稳定性计算理论。基于边坡的失稳机制的认识,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建议。

郑琪[7](2019)在《江西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文中研究表明在公路建设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容易出现施工问题的路段多集中在山地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修建中,高速公路高边坡的稳定性是决定公路施工顺利的重要条件。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理论研究和时间积累,但是我国丘陵地貌的变化多样,导致很难找到完全合适的维护高速公路高边坡稳定性方法。根据资料记载和实践发现可知,各种不同的高边坡支护可以互相形成合理的组合以达到长期稳定支护和短期防护结合更好的效果,本文研究内容是在美观、经济及适用的情况下找到高速公路合理的高边坡的防护支护形式,主要以昌奉高速公路施工工程为依托,开展以下相关研究:1、对昌奉公路沿线的地质边坡类型进行收集和分类,重点调查高边坡的地质地貌,分析归纳该类型高边坡的特征情况、类型以及分布。2、根据前期调查和已知的模型资料,确认渗水压对边坡的影响并计算渗透压对边坡能够造成破坏的滑动力,建立了合理的力学模型并进行公式推导,尝试找出边坡参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其内在规律。3、根据实验室数据,对实际工程进行现场试验,以总结出不同的边坡如何进行不同的支护和保护措施,对边坡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跟踪并检测。

梁贤伟[8](2019)在《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边坡作为土木工程行业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实体工程中。公路边坡失稳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灾害,边坡失稳带来的灾难性过于猛烈,对国家的财产及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边坡又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结构形式。本文以某高速公路分离式立交桥北不良地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首先介绍了该工程背景,并对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震参数展开分析。研究路线依据Hoek-Brown准则选取计算剖面与计算参数,计算出相应安全系数,准确分析出此段边坡现状的稳定性。治理措施的研究以岩体反演参数和模型作为基础,以相关规范构造要求的设计参数作为最低设计要求,通过不断调整增强支护参数,并反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应力、位移、塑性应变和安全系数分析,直至达到规范的整体安全性要求。选取相应防护措施方案后,在正常工况、暴雨工况及地震工况三种工况下分别进行位移云图及安全系数的计算,验算该防治措施是否使边坡达到稳定性要求。

李明全[9](2019)在《宣汉县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依托川东州河流域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在对宣汉县城及外围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研基础上,通过县城不同类型斜坡变形破坏特征及机制分析,结合典型地质灾害分析,研究了县城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基准,结合县城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影响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熵变权两种方法,基于ArcGIS平台,分别得到研究区危险性分区图。再通过不同评价模型的结果对比,综合评价宣汉县城地质灾害危险性情况,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收集宣汉县城及外围的相关地质资料及现场野外调查,分析宣汉县的地质环境条件。并根据地形地貌、斜坡地质结构类型、地层岩性组合和实际工程建设的不同,将县城分为6个工程地质分区,初步判断斜坡的破坏模式及其稳定性。(2)对宣汉县城及周边外围调查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组合和斜坡结构的调查基础上,根据斜坡结构类型,将斜坡体分为顺向坡、逆向坡、横-斜向坡,并根据岩性组合的不同进一步划分斜坡结构类型,分析了各类斜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变形破坏模式。并结合40处典型灾害点进行调查,分析了城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3)通过分析宣汉县城及外围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基本影响因素,总结一般规律,并结合宣汉县城斜坡破坏模式及未来城镇的拓展方向,选取坡度、高程、地层岩组、距水系距离、距公路距离、坡体结构6个评价因子,建立宣汉县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量化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权重。(4)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熵变权法对宣汉县城进行危险性评价,得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两种不同的模型都将研究区分为三种危险区,评价方法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的低危险区面积16.47km2,占县城总面积的37.4%;中危险区面积25.24km2,占总面积的57.4%;高危险区面积2.29km2,占总面积的5.2%。层次熵变权法得到的地质灾害低危险区面积24.51km2,占总面积的55.7%;地质灾害中危险区面积17.38km2,占总面积的39.6%;高危险区面积2.11km2,占总面积的4.8%。两种不同的危险性评价模型均能反映县城区的危险性分区,所得结果中对于地质灾害高危险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主要低危险、中危险差别较大。层次熵变权法能综合专家的意见,也能结合实际情况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获得的危险性分区结果更加准确,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章涛[10](2019)在《顺层岩质边坡滑移-拉裂破坏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顺层岩质边坡在我国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分布极为广泛。滑移-拉裂破坏作为顺层岩质边坡的一种破坏模式,在顺层边坡破坏中占比高、危害大。因此,对滑移-拉裂式顺层岩质边坡进行破坏机理和稳定性分析研究,可以为边坡稳定性的综合评价及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利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滑移-拉裂型顺层岩质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顺层边坡工程地质分类的基础上,从几何形态和破坏力学机制两个方面总结了顺层边坡几种常见的失稳破坏模式。特别是针对滑移-拉裂型顺层岩质边坡,探讨其地质特征和力学特征,阐述了其变形演化过程和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其破坏机理进行了初步评价。(2)根据开挖坡角与岩层倾角的大小关系对顺层岩质边坡进行分类。针对开挖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情况,利用极限平衡法建立力学模型,考虑层间抗剪强度参数的劣化作用,推导了边坡岩层横向失稳长度计算公式,并进行该公式各影响因素的参数敏感性分析,进而利用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某里程段挖方工点的算例验证本文公式计算的可行性。(3)针对开挖坡角小于或等于岩层倾角的情况,利用弹塑性板理论建立力学模型,推导了顺层岩质边坡岩层发生滑移-弯曲拉裂时的弯曲段长度计算公式,分析了岩层厚度、地震力系数以及塑性参数对弯曲段长度的影响,并将该公式应用于某顺层岩质边坡工点,结果表明良好。(4)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对顺层岩质边坡破坏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13组二维顺层岩质边坡数值模型关于岩层厚度、岩层倾角、软硬互层组合、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5个方面因素的破坏机理分析,结果得到顺层岩质边坡失稳表现为显着的岩层厚度、岩层倾角、软硬互层、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效应。(5)以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某挖方路段的顺层岩质边坡为例,结合边坡工程地质资料,计算该边坡横向失稳长度,继而对其稳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随后建立该边坡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该边坡变形破坏全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理论计算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2007年该边坡开挖破坏时的实际现场调查数据相吻合。

二、重庆市万梁高速公路顺层岩石高边坡失稳破坏机制与稳定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庆市万梁高速公路顺层岩石高边坡失稳破坏机制与稳定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崩塌灾害研究现状
        1.2.2 滑坡灾害研究现状
        1.2.3 泥石流灾害研究现状
        1.2.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气象水文
    2.2 地质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2.6 人类工程活动
    2.3 工程岩组划分
第3章 斜坡结构类型及变形破坏特征
    3.1 斜坡地质结构类型
        3.1.1 层状结构类型斜坡
        3.1.2 土质斜坡
        3.1.3 斜坡结构发育分布状况
    3.2 斜坡变形破坏特征
        3.2.1 斜坡变形主要机制类型
        3.2.2 斜坡变形破坏的一般规律
    3.3 斜坡工程地质分段
第4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4.1.1 灾害类型与基本特征
        4.1.2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4.2 典型灾害分析
        4.2.1 雷马坪滑坡
        4.2.2 银厂沟滑坡
        4.2.3 五彝湾崩塌
        4.2.4 罗彻泥石流
    4.3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4.3.1 地形地貌
        4.3.2 地层岩性
        4.3.3 坡体结构
        4.3.4 水文气象
        4.3.5 人类工程活动
第5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模糊综合评判法
    5.2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5.2.1 确定评价指标与评价单元
        5.2.2 评价因子的选取及栅格化处理
        5.2.3 计算评价因子权重
    5.3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5.3.1 计算隶属度函数
        5.3.2 基于Arc GIS的隶属度操作
        5.3.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3.4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段综合评价
第6章 沿线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6.1 滑坡防治建议
    6.2 崩塌防治建议
    6.3 泥石流防治建议
    6.4 路基段斜坡稳定性控制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姜眉公路(汉中段)运营期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车辆振动测试研究现状
        1.2.3 岩石蠕变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本文技术路线
2 姜眉公路(汉中段)运营期路堑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2.1 姜眉公路(汉中段)地质背景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象水文条件
        2.1.3 主要地层岩性
    2.2 姜眉公路(汉中段)现场调研
    2.3 姜眉公路(汉中段)变形破坏类型
        2.3.1 崩塌
        2.3.2 落石
        2.3.3 顺层滑动
        2.3.4 楔形体滑动破坏
    2.4 姜眉公路路堑边坡运营期稳定性性层次综合分析
        2.4.1 层次分析理论概述
        2.4.2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2.4.3 运营期安全稳定性评价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车辆振动现场测试研究
    3.1 车辆振动测试原理与仪器
        3.1.1 车辆振动测试原理
        3.1.2 振动测试仪器
    3.2 姜眉公路(汉中段)车辆振动现场测试
        3.2.1 车辆振动测试场地选取
        3.2.2 测试量的选择及测试方案
    3.3 车辆振动测试数据分析与处理
        3.3.1 车辆振动引起的加速度时程
        3.3.2 振动衰减规律
        3.3.3 车辆振动频谱特性傅立叶变换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车辆振动引起沿线坡体的损伤分析及稳定性计算
    4.1 车辆振动引起的坡体损伤理论
        4.1.1 损伤变量的选取
        4.1.2 车辆振动波传播波动方程
        4.1.3 坡体损伤度及基于损伤的边坡稳定性计算
    4.2 姜眉公路(汉中段)沿线坡体损伤度计算
        4.2.1 两个测点间振动波传播时间T计算
        4.2.2 各测点间的振动加速度a计算
        4.2.3 各测点间的初始速度v0的计算
        4.2.4 各测点间的单次重型车辆振动的平均损伤度
    4.3 姜眉公路(汉中段)沿线坡体稳定性计算
    4.4 姜眉公路(汉中段)沿线坡体防护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姜眉公路(汉中段)典型坡体蠕变数值模拟
    5.1 FLAC3D介绍
        5.1.1 软件介绍
        5.1.2 软件特点
    5.2 模型的建立
        5.2.1 确定几何模型的尺寸
        5.2.2 选择本构模型
        5.2.3 选取计算模型参数
    5.3 坡体蠕变模拟
        5.3.1 蠕变模型的步骤
        5.3.2 变形特征分析
        5.3.3 剪应变增量分析
    5.4 蠕变模拟结果统计分析
        5.4.1 坡高对坡体的变形破坏分析
        5.4.2 坡角对坡体的变形破坏分析
        5.4.3 蠕变时间对坡体的变形破坏分析
        5.4.4 坡体最大位移量与坡高、坡度、蠕变时间的关系
        5.4.5 坡体最大剪应变增量与坡高、坡度、蠕变时间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软岩蠕变-大变形实验及模型研究
    2.1 实验方案
    2.2 软岩常规应力-应变曲线
    2.3 软岩蠕变-大变形曲线
    2.4 软岩蠕变-大变形模型
    2.5 软岩蠕变-大变形模型参数识别
    2.6 数值模型验证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蠕变-大变形高陡边坡破坏机理研究
    3.1 蠕变-大变形边坡岩性及过往滑坡灾害调研
    3.2 蠕变-大变形边坡破坏失稳模式
    3.3 蠕变-大变形边坡破坏机理模拟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蠕变-大变形高陡边坡滑体边界多元判定关键技术
    4.1 边界判定方法的选取
    4.2 滑体地表裂缝形态的确定
    4.3 滑体深部形态的确定
    4.4 滑体前缘位置的确定
    4.5 基于边界判定的安全保障
    4.6 本章小结
5 隐患体综合监测及短临危险性预报关键技术
    5.1 露天矿边坡变形阶段的判定
    5.2 隐患体监测技术概况
    5.3 西露天矿边坡综合监测技术
    5.4 基于监测数据的安全保障
    5.5 本章小结
6 蠕变-大变形高陡边坡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6.1 坑口油厂装置区抗滑桩加固工程
    6.2 地下水防治
    6.3 内排回填压脚工程
    6.4 南帮滑体综合治理效果及最新进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查新结论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指标体系的复杂高陡边坡风险评估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方法研究现状
        1.2.2 边坡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发展趋势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论文结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高边坡风险数据库及风险因素分析
    2.1 基于数据库和行业规范的“高陡”边坡的特征厘定
        2.1.1 数据库建立
        2.1.2 基于数据库和行业规范的高陡边坡特征的确定
    2.2 基于数据库资料的高边坡破坏类型
        2.2.1 崩塌破坏
        2.2.2 滑坡
        2.2.3 错落
        2.2.4 坍塌
    2.3 基于数据库的高边坡风险因素分析
        2.3.1 边坡几何特征
        2.3.2 边坡地质条件
        2.3.3 气象水文条件
        2.3.4 地震
        2.3.5 人类活动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据库的改进AHP法的指标初步建立
    3.1 基于粗糙集与正交设计的AHP法的改进
        3.1.1 AHP法简述
        3.1.2 改进AHP法
    3.2 基于数据库的高陡边坡风险指标的初选
        3.2.1 指标筛选的原则
        3.2.2 基于数据库的高陡边坡风险因素指标选取
    3.3 基于等概率法的连续型数据的离散
        3.3.1 各专家学者对评价指标的量化
        3.3.2 连续型数据离散方法简介
        3.3.3 等概率法的连续型数据离散理论
        3.3.4 基于等概率法的连续型数据的离散
    3.4 离散型数据的离散
    3.5 运用k NN算法检验等概率数据离散方法的可行性
        3.5.1 k NN算法简介
        3.5.2 编写k NN算法检验等概率离散方法的可行性
    3.6 指标体系因素量化表的建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等概率离散法-粗糙集理论的主控因素分析
    4.1 粗糙集理论
        4.1.1 粗糙集理论概述
        4.1.2 粗糙集理论基本原理简介
    4.2 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研究及应用
        4.2.1 粗糙集属性一般约简算法
        4.2.2 基于遗传算法的属性约简算法
        4.2.3 基于等概率离散法-遗传算法的属性约简算法
        4.2.4 ROSETTA软件系统简介
    4.3 基于样本数据库建立决策表
    4.4 高陡边坡主控风险因素筛选
        4.4.1 基于等概率离散法-遗传算法的属性约简流程
        4.4.2 岩质边坡稳定性主控因素的确定
        4.4.3 土质边坡稳定性主控因素的确定
    4.5 优化后层次结构的建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正交设计的高陡边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立
    5.1 正交试验规划与设计
        5.1.1 正交设计理论
        5.1.2 基于正交设计的主控因素分析实施步骤
    5.2 试验计算
        5.2.1 Midas GTS NX软件概述
        5.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 数据分析及主控因素权重确定
        5.3.1 直观分析法
        5.3.2 贡献率分析
        5.3.3 基于改进贡献率法的主控因素权重确定
    5.4 评估体系的建立
        5.4.1 岩质边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5.4.2 土质边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5.4.3 初步评估体系计算方法与风险等级分级标准
        5.4.4 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以及适用性
    5.5 专项风险评估体系与计算方法
    5.6 高陡边坡风险评估软件系统HASSRASS 1.0 的开发
    5.7 高陡边坡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重庆市云阳县某高陡边坡工程施工风险评估
    6.1 工程概况
        6.1.1 地形地貌
        6.1.2 气象水文条件
        6.1.3 地质条件
        6.1.4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6.2 K4+940~K5+270 段(左侧)路段风险评估
        6.2.1 岩质边坡指标体系数据调查
        6.2.2 边坡风险评估
    6.3 K4+940~K5+270 段(左侧)路段专项风险评估
        6.3.1 风险源辨识
        6.3.2 开挖事故可能性估测
    6.4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成果和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成绩与学术成果

(5)成宜高速公路DK0+100~EK0+420段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现状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3 边坡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2 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3 人类工程活动
第3章 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3.1 概述
    3.2 边坡的基本特征
    3.3 边坡的岩土体性质
        3.3.1 松散堆积土
        3.3.2 基岩
        3.3.3 软弱层面
    3.4 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
    3.5 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3.5.1 典型的变形破坏模式
        3.5.2 研究区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
    3.6 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3.6.1 边坡的变形破坏演化过程
        3.6.2 边坡的破坏机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4.1 概述
    4.2 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
        4.2.1 内在因素
        4.2.2 外在因素
    4.3 稳定性分析原理及过程
        4.3.1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4.3.2 边坡概化模型
        4.3.3 岩土参数的选取
        4.3.4 研究方案设计
    4.4 计算结果分析
        4.4.1 开挖高度
        4.4.2 开挖坡度
        4.4.3 开挖速率
        4.4.4 开挖平台
        4.4.5 黏聚力
        4.4.6 内摩擦角
        4.4.7 容重
    4.5 灰色关联分析
        4.5.1 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4.5.2 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边坡实际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
    5.1 概述
    5.2 FLAC3D基本原理
        5.2.1 本构模型的选取
        5.2.2 参数的确定
        5.2.3 边坡破坏的判断标准
        5.2.4 求解流程
    5.3 边坡开挖过程的模拟流程
        5.3.1 模型建立
        5.3.2 监测点布置
        5.3.3 边界条件
        5.3.4 参数选取
        5.3.5 分析方案
    5.4 边坡开挖过程及其结果分析
        5.4.1 天然边坡状态
        5.4.2 分步开挖
        5.4.3 降雨作用
    5.5 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总结
        5.5.1 最大不平衡力分析
        5.5.2 监测点位移分析
        5.5.3 锚杆的受力分析
        5.5.4 边坡稳定性系数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边坡的防治措施研究
    6.1 概述
    6.2 治理原则
    6.3 常用防治措施
        6.3.1 间接措施
        6.3.2 直接措施
    6.4 边坡治理措施研究
        6.4.1 应急治理
        6.4.2 防治工程
    6.5 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
        6.5.1 模拟结果分析
        6.5.2 治理后稳定性分析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陡倾顺层软岩边坡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层状岩体的力学特性
        1.2.2 陡倾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特征
        1.2.3 陡倾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陡倾顺层软岩边坡破坏特征及地质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调查区工程地质条件
    2.3 典型边坡破坏特征
        2.3.1 滑移-压碎-剪断型溃屈
        2.3.2 滑移-弯曲型溃屈
        2.3.3 滑移-弯曲-倾倒型溃屈
    2.4 边坡岩体结构及地质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三点弯试验的边坡岩体断裂力学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法
        3.2.1 试样制备
        3.2.2 试验设备及试验过程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破坏模式及强度特征
        3.3.2 破裂过程
        3.3.3 断裂韧度
        3.3.4 起裂角及断裂路径
    3.4 基于粘聚单元的数值模型
        3.4.1 粘聚单元及其本构
        3.4.2 数值模型建立与微观参数校核
        3.4.3 数值模型的验证
    3.5 断裂扩展过程
    3.6 层理面强度的影响
        3.6.1 断裂韧度
        3.6.2 断裂模式
    3.7 层理面间距的影响
        3.7.1 断裂韧度
        3.7.2 断裂模式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平推试验的边坡岩层滑移-弯曲断裂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方法
        4.2.1 试样制备
        4.2.2 试验设备及控制参数
    4.3 试样尺寸效应
    4.4 破坏模式及演化过程
        4.4.1 上部弯折-下部剪切型
        4.4.2 整体弯折型
        4.4.3 端部压溃型
    4.5 断裂强度特征
    4.6 边坡岩体滑移-弯曲断裂的因素敏感性
        4.6.1 数值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4.6.2 弯曲-断裂演化过程
        4.6.3 层厚的影响
        4.6.4 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
        4.6.5 层间裂隙的影响
        4.6.6 竖向荷载形式的影响
    4.7 弯曲失稳力学模型
        4.7.1 单一岩层弯曲
        4.7.2 多岩层弯曲
    4.8 本章小结
5 陡倾顺层软岩边坡破坏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边坡数值模型
        5.2.1 模型的建立
        5.2.2 计算参数的选取
    5.3 边坡变形演化过程及监测分析
    5.4 边坡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5.4.1 岩层倾角与边坡坡角
        5.4.2 岩层厚度
        5.4.3 边坡坡高
        5.4.4 层面强度
        5.4.5 开挖卸荷效应
        5.4.6 降雨作用
    5.5 陡倾顺层软岩边坡坡体结构与破坏模式
    5.6 本章小结
6 陡倾顺层软岩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6.1 引言
    6.2 滑移-压碎-剪断型失稳边坡稳定性计算
        6.2.1 力学模型
        6.2.2 公式推导
        6.2.3 算例及参数分析
    6.3 滑移-弯曲型失稳边坡稳定性分析
        6.3.1 单岩层弯曲失稳
        6.3.2 多岩层弯曲失稳
        6.3.4 算例及参数分析
    6.4 防治措施
        6.4.1 顺层边坡常见防治措施
        6.4.2 防治措施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6.4.3 防治措施建议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发明专利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D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江西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江西昌奉高速公路地质特征
    2.1 工程概况及地理位置
    2.2 区域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水文
        2.2.3 地层岩性
        2.2.4 地质构造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2.6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2.2.7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2.3 高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分类
        2.3.1 昌奉高速公路沿线岩质高边坡概况
        2.3.2 高边坡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昌奉高速公路高边坡稳定性的分析
    3.1 岩质边坡滑动简化模型
    3.2 公式推导
    3.3 典型工点计算
    3.4 分析计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昌奉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技术现场处治研究
    4.1 SNS网主动防护+喷混植生防护岩质边坡研究
        4.1.1 概况
        4.1.2 防护设计
        4.1.3 结果分析
    4.2 拱形骨架+植生袋防护岩质边坡研究
        4.2.1 概况
        4.2.2 防护设计
        4.2.3 结果分析
    4.3 锚杆框架梁+植生袋防护岩质边坡研究
        4.3.1 概况
        4.3.2 防护设计
        4.3.3 结果分析
    4.4 抗滑桩防护岩质边坡滑坡研究
        4.4.1 概况
        4.4.2 防护设计
        4.4.3 结果分析
    4.5 全坡面防护技术试验观测
    4.6 抗滑桩优化设计后的效益分析
    4.7 高边坡稳定性处治中的排水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8)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背景及评估依据概述
    2.1 项目概况
    2.2 自然地理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水文地质条件
        2.2.3 地震参数
    2.3 评估依据与内容
        2.3.1 参考资料
        2.3.2 评估内容
第三章 不良地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措施
    3.1 Hoek-Brown破坏准则
    3.2 计算剖面与计算参数
        3.2.1 计算剖面的选取
        3.2.2 计算参数的获取
    3.3 治理措施研究
        3.3.1 治理思路
        3.3.2 正常工况
        3.3.3 暴雨工况
        3.3.4 地震工况
    3.4 本章小结
        3.4.1 研究结果
        3.4.2 应对措施建议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宣汉县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层地区边坡破坏类型的研究现状
        1.2.2 红层地区边坡破坏机理研究现状
        1.2.3 崩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2 地质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3 社会环境及人类工程活动
    2.4 城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
第3章 斜坡类型及变形破坏特征
    3.1 缓倾角顺向坡
    3.2 缓倾角逆向坡
    3.3 缓倾角横-斜向坡
第4章 地质灾害基本特征
    4.1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4.1.1 灾害类型与基本特征
        4.1.2 灾害分布特征
    4.2 典型灾害分析
        4.2.1 插旗山滑坡
        4.2.2 兴浪坡滑坡
    4.3 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分析
        4.3.1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
        4.3.2 地质灾害成因机制
第5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5.1 评价因子的选取
    5.2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5.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步骤
        5.2.2 权重的计算
    5.3 空间分析
        5.3.1 评价单元划分
        5.3.2 空间叠加分析
第6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区划
    6.1 基于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危险性评价
        6.1.1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
        6.1.2 构建隶属函数
        6.1.3 基于ARCGIS的隶属度计算操作
        6.1.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6.2 基于层次熵变权法的危险性评价
        6.2.1 熵权法简介
        6.2.2 层次熵变权法
        6.2.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6.3 两种评价方法危险性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10)顺层岩质边坡滑移-拉裂破坏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移-拉裂型顺层岩质边坡破坏机理研究现状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2.1 概述
    2.2 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2.2.1 基于几何形态的分类
        2.2.2 基于破坏力学机制的分类
    2.3 顺层岩质边坡滑移-拉裂破坏的主要特征
        2.3.1 顺层岩质边坡滑移-拉裂破坏的应力特征
        2.3.2 顺层岩质边坡滑移-拉裂破坏的地质特征
        2.3.3 岩坡应力分布的影响因素
    2.4 顺层岩质边坡滑移-拉裂破坏演化过程
    2.5 滑移-拉裂型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影响因素
        2.5.1 边坡岩性
        2.5.2 地形地貌
        2.5.3 结构面特征
        2.5.4 水的作用
        2.5.5 地震力作用
        2.5.6 人工开挖等工程活动
    2.6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流程
第三章 滑移-拉裂型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3.1 概述
    3.2 开挖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岩坡稳定性分析
        3.2.1 基本假定
        3.2.2 计算模型的建立
        3.2.3 岩层失稳横向长度计算
        3.2.4 横向失稳长度影响因素分析
    3.3 开挖坡角小于或等于岩层倾角的岩坡稳定性分析
        3.3.1 基本假定
        3.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3.3.3 顺层岩质边坡破坏力学模型推导
        3.3.4 顺层岩质边坡破坏力学模型求解
        3.3.5 挠度段长度α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滑移-拉裂型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数值分析
    4.1 概述
    4.2 MIDAS GTS NX简介
    4.3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4.4 计算模型结果分析
        4.4.1 岩层厚度对顺层岩质边坡破坏影响效应分析
        4.4.2 岩层倾角对顺层岩质边坡破坏影响效应分析
        4.4.3 软硬互层对顺层岩质边坡破坏影响效应分析
        4.4.4 岩性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破坏影响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
    5.1 概述
    5.2 工程概况
        5.2.1 项目概况
        5.2.2 工程地质条件
    5.3 边坡破坏情况及破坏机理
        5.3.1 破坏情况
        5.3.2 破坏机理及破坏模式
        5.3.3 横向失稳长度计算
    5.4 数值模拟验证
        5.4.1 模型建立
        5.4.2 计算模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重庆市万梁高速公路顺层岩石高边坡失稳破坏机制与稳定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 白天.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2]姜眉公路(汉中段)运营期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D]. 孙瑞梁.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D]. 缪海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1)
  • [4]基于指标体系的复杂高陡边坡风险评估及应用研究[D]. 李钰.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5]成宜高速公路DK0+100~EK0+420段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D]. 叶高铭.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陡倾顺层软岩边坡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 李斌. 重庆大学, 2019(01)
  • [7]江西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D]. 郑琪. 南昌大学, 2019(01)
  • [8]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D]. 梁贤伟.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9]宣汉县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D]. 李明全.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10]顺层岩质边坡滑移-拉裂破坏机理研究[D]. 章涛.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重庆万梁高速顺层岩高边坡失稳破坏机理及稳定性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