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2)

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2)

一、蛋白质学(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mics)(2)(论文文献综述)

肖凯[1](2021)在《水牛精浆外泌体蛋白质组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牛(Bubalus bubalis)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一种优良的乳肉兼用型大家畜,具有广泛的产业开发价值,但相比地处中温带的牛属物种,水牛的繁殖率较低,精子活力低下是其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极大的限制了奶水牛业的发展和本地水牛品种改良的步伐。精子是一种高度特化和浓聚的已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胞,基因组的转录和翻译功能几乎处于沉默状态,主要依赖于精浆发育内环境调节其成熟过程。正常的受精不仅取决于精子发育的内在因素,还受到精浆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精子的功能。精浆外泌体是来源于雄性生殖道内众多附属性腺分泌的胞外囊泡,在精子成熟和受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哺乳动物精子成熟与发育的重要手段,可以高通量寻找影响精子受精的功能蛋白质,有助于筛选关键基因或生物标志物,目前,精浆外泌体的蛋白质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水牛精浆外泌体与精子功能的关系,发现外泌体调节精子功能的关键因子并进行分析,有助于解释水牛活力低下的成因,阐明水牛雄性生殖机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水牛精浆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使用改良后的差速离心+蔗糖垫法分离提取精浆外泌体,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验证外泌体蛋白标志物CD81、TSG101和ALIX,结果均阳性表达。通过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TA)分析外泌体粒径大小,结果显示粒径集中于119.4 nm附近,占比99.2%;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外泌体形态,结果显示其具有明显的茶托状结构。二、水牛精子、精浆及精浆外泌体蛋白质表达谱的构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蛋白质组学策略在精子、精浆和精浆外泌体中分别鉴定到1894种、1247种和1343种蛋白质。对蛋白质表达谱进行GO分析,结果显示精子、精浆和外泌体蛋白质主要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和蛋白质转运过程,具有ATP、GTP结合能力,定位于胞外外泌体、细胞质、线粒体上。KEGG分析显示,精子、精浆和精浆外泌体蛋白质富集最丰富的均为代谢通路;精子在能量代谢相关的通路上参与的蛋白质数量最多;精浆通过补体系统和蛋白酶体通路起到稳定内环境的作用;外泌体中蛋白质参与了蛋白酶体通路,说明蛋白酶体通路可能是外泌体发挥保护功能的主要方式。三、水牛高低活力精浆外泌体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利用i TRAQ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蛋白质组学策略对高低活力精浆外泌体进行定量分析。以高活力水牛精浆外泌体表达蛋白质作为对照组,筛选到差异表达蛋白质160个(差异倍数>1.2),包括下调表达蛋白质119个,上调表达蛋白质41个,低活力精浆外泌体中差异蛋白质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对差异蛋白质进行GO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差异蛋白质定位于精子和囊泡,具有水解酶、金属蛋白酶活性,参与精卵识别、受精、单受精、精子与透明带的结合、单生物生殖、细胞识别等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PPAR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 AMP信号通路等,其中IZUMO1等10种蛋白质表达量在低活力精浆外泌体显着下调。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分离并鉴定水牛精浆外泌体,构建了水牛精子、精浆和精浆外泌体蛋白质表达谱,获得水牛高低活力精浆外泌体差异蛋白质表达谱,通过比较水牛高低活力精浆外泌体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出了一批可能与精子功能相关的外泌体蛋白质,分析外泌体与水牛精子活力维持的关系,为水牛雄性生殖机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范成成[2](2009)在《文蛤多肽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癌症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名副其实的“头号杀手”。从天然生物中筛选出能与癌症发生、发展、形成等过程中各调节靶点特异结合的活性成分,已成为寻找抗癌药物的新热点。目前各国学者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技术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和鉴定出了多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物质,为研制开发抗肿瘤新药奠定了基础,显示出诱人的研究开发前景,从海洋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筛选和提取具有特异化学结构的天然活性物质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要来源。文蛤(Meretrixmeretrix Linnaeus)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海洋软体动物,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更是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古往今来,文蛤的药用价值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它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种生理功能。其有效成分及生理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采用破碎、硫酸铵沉淀、乙醇抽提、Sephadex G-25分子筛层析等方法从文蛤中提取得到四个峰的物质,利用MTT法分别检测各峰体外对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发现第二峰的物质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将此活性物质命名为Mer2;发现第一个峰的物质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素的形成,命名Mer1。将Mer2处理肝癌HePG2细胞、胆管癌QBC939、宫颈癌Hela细胞、肺腺癌细胞SPC-A-1、LTEP-a-2,观察研究Mer2对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并进一步探索其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er2对五种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正常的人肝chang-liver细胞抑制作用很小。当浓度大于10μg/mL时,作用时间为72 h时,对肝癌HePG2细胞和胆管癌QBC939的抑制率便超过了50%,其中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一些。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研究了文蛤多肽对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和胆管癌QBC939的细胞形态、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Mer2处理后的细胞外形变化明显,贴壁细胞数量减少,出现了单个细胞的悬浮生长,细胞的集落化程度降低,细胞群体数量显着降低,出现了凋亡小体。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说明,经Mer2处理的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出现明显的凋亡峰,但细胞周期未出现明显阻滞现象。表明文蛤多肽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有关。进一步研究文蛤抗癌多肽抑制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我们利用蛋白组学双向电泳技术初步探讨了在经Mer2作用前后肝癌HePG2细胞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图谱分析找到89个差异蛋白,其中66个表达下调,23个表达上调。对其中部分差异较明显的点进行了鉴定,最终鉴定出9种差异蛋白。其中7个蛋白表达下调,2个蛋白表达上调。肝癌细胞HePG2表达的差异蛋白种类涵盖了从细胞结构到细胞生理调控的各个方面。对差异点进行鉴定后发现,差异蛋白有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 624),膜联蛋白(Annexin A2),细胞骨架蛋白(keratin 1,typeⅡ,cytoskeletal),分子伴侣蛋白(TCP-1-beta),线粒体核糖体蛋白(mitochondrial ribosomal protein L27),DNA修复蛋白,肿瘤抑抑制蛋白以及其他的蛋白等,并对部分差异点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动力学研究方法,体外研究了Mer1对蘑菇酪氨酸酶(Tyrosin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er1对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过程呈浓度的关系,抑制作用是一种可逆过程,为反竞争性抑制,使酶活力丧失50%的抑制剂浓度(IC50)为95μg/mL,抑制常数(KIS)为60.98μg/mL。我们还研究了Mer1对小鼠黑素瘤B16生长的影响,发现Mer1不会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能降低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和黑色素的含量,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美白添加剂,具有潜在的防止褐斑、美白肌肤的作用。

张海娜[3](2009)在《Lactacystin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lactacystin建立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模拟人类PD的Lewy小体和细胞凋亡两种病理特征;深入研究lactacystin处理后PC12细胞的蛋白质组的变化,筛选出与PD相关的未知蛋白,为PD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方法:建立lactacystin诱导的PC12细胞PD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H&E染色观察胞浆内包涵体聚集及其演变过程,免疫组化观察α-synuclein胞内聚集,丫啶澄和溴化乙啶(AO/EB)双染及电镜检测细胞凋亡;提取10μM lactacystin作用24h细胞总蛋白,荧光染料标记和差异双向电泳分离蛋白,DeCyder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表达信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随着lactacystin浓度增大,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呈浓度依赖性变化;H&E染色显示胞浆核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嗜伊红的包涵体,且α-synucle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随着时间延长及浓度加大,包涵体经历从无到有、逐渐增多并游走于细胞外的演变过程;10μM lactacystin作用细胞24h后AO/EB双染提示细胞早期凋亡,电镜显示细胞核变小偏位,部分胞核固缩、趋边、凝聚。提取细胞总蛋白行荧光差异双向电泳,分离出1821±47个蛋白点,DeCyder软件分析出46个蛋白点表达发生显着变化,其中26个蛋白表达上调,20个蛋白表达下调;质谱鉴定出其中6个蛋白,分别是外周蛋白(Peripherin)、酪氨酸羟化酶(TH)、热休克蛋白5(Hspa5)、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b6(Serpinb6)、醛还原酶(AS)和热休克蛋白8(Hspa8)。结论:成功地建立了lactacystin诱导的PC12细胞的PD模型,证实lactacystin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并出现胞浆内包涵体和细胞凋亡;通过先进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6个差异蛋白,其中首次在PD相关模型中发现Peripherin和Serpinb6蛋白,研究结果为PD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白晶[4](2009)在《神经保护肽重组慢病毒对实验性痴呆大鼠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验证经鼻—脑通路给予神经保护肽(NAP)对实验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为老年性痴呆治疗提供新的途径;进而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NAP对实验性痴呆大鼠海马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筛选出NAP对实验性痴呆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差异蛋白,为阐明NAP对实验性痴呆大鼠治疗作用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经鼻-脑通路给予神经保护肽(NAP)验证对实验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将凝聚态的Aβ1-40联合应用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注入实验大鼠左侧海马区制备实验性痴呆动物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大鼠记忆能力;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的形态学改变;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实验各组大鼠海马区NF-κBmRNA,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蛋白组学方法筛选出NAP对实验性痴呆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差异蛋白。本研究得到如下结果:痴呆组大鼠的记忆能力明显下降,rLent/NT4-NAP组大鼠较痴呆组大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HE染色发现痴呆组大鼠左侧海马区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而rLent/NT4-NAP组细胞损伤情况较痴呆组大鼠明显减轻;检测痴呆组大鼠左侧海马区神经细胞胞浆内NF-kBmRNA, caspase3mRNA强阳性表达,而rLent/NT4-NAP组左侧海马区神经细胞胞浆内NF-kBmRNA, caspase3mRNA表达较痴呆组显着减少。通过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有5种蛋白质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分别为膜联蛋白A5、谷氨酸、蛋白激酶C、白细胞粘附分子、基底细胞粘附分子。本研究证明了NAP对实验性痴呆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首次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了NAP对实验性痴呆大鼠脑内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发现膜联蛋白A5、谷氨酸、蛋白激酶C三种蛋白均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为研究NAP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孙强玲[5](2007)在《人肝脏相关ConA和DSA结合型糖蛋白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蛋白组学研究领域的急剧扩展,糖蛋白糖链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当前蛋白质组学发展后的重要延伸领域。在此我们选用可以识别二天线型和高甘露糖型结构的刀豆凝集素Con A通过固相亲和层析的富集糖蛋白,通过双向电泳、质谱技术来建立相对稳定、标准的高通量糖蛋白质组学共性技术平台,建立和分析人健康肝组织刀豆凝集素Con 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质数据库,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方法:从人健康肝组织中提取总蛋白,通过刀豆凝集素(Con A)亲和柱层析分离和浓集Con A结合型蛋白质,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双向电泳(2-DE)分离,建立人健康肝组织Con A结合型蛋白表达谱,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MS)和数据库搜索鉴定该图谱中所有蛋白点。利用NetNGlyc和NetOGlyc软件对鉴定的蛋白进行糖基化位点预测,应用生物信息学对这些蛋白进行QuickGO搜索,依据三个主要的GeneOntology种类,即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内定位对它们分类分析。结果:人健康肝组织中提取的总蛋白通过Con A亲和层析柱分离为两组份,柱不结合组分由非Con 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构成;柱结合组份由Con 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组成。两组份与总蛋白进行SDS-PAGE,发现通过亲和层析使得ConA结合的低丰度糖蛋白得到富集,在60KD处有一明显浓集的条带。对它们进行2-DE分离,并结合SYPRO-Ruby荧光染色技术,获得人健康肝组织Con A结合型蛋白表达谱,PDQuest7.0软件探测到蛋白质点301±15个,分析图谱发现较偏酸性端和碱性端,PI 3-5,MW 25-47KD区域处有多个高丰度蛋白,低分子量糖蛋白亦较多;切取130个蛋白点,应用MALDI-TOF-MS/MS进行鉴定,通过数据库搜索及去冗余后,共鉴定85种蛋白。将这些蛋白进行糖基化位点预测,除5个蛋白仅具有O-连接糖基化位点外,其他蛋白均含有潜在N-连接糖基化位点。应用生物信息学对这些蛋白进行分类,发现参与代谢通路及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分别占35%和22%,Con A结合型总糖蛋白以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为最多。结论:(1)凝集素层析、2-DE联合MALDI-TOF-MS/MS分析是相对稳定的高通量糖蛋白质组学共性技术平台,可用于大量样本的疾病蛋白质组学中蛋白质糖基化修饰谱的研究,对发现与疾病发生、发展中相关的异常糖基化蛋白质有重要价值。(2)本研究建立了人健康肝组织Con A结合型蛋白蛋白数据库,共鉴定出85种蛋白质。它们在胞浆、胞核及胞膜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参于体内代谢和细胞生理过程,发挥催化和结合反应的作用。目的:本部分我们利用已建立的凝集素亲和层析技术平台富集DSA结合型糖蛋白,通过双向电泳和多维色谱两种途径进行分离,利用质谱鉴定获得的糖蛋白数据来建立人健康肝组织及肝癌组织DS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质数据库,为正常状态下,机体内糖蛋白的全面阐述提供基本生物学信息,为蛋白质多天线型糖链结构在体内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检测DSA结合型糖蛋白在人正常肝细胞chang’s liver中的表达和定位,从人健康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中提取总蛋白,通过蔓陀萝凝集素(DSA)亲和柱层析分离和浓集DS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质,分别通过双向电泳、糖蛋白染色复合总蛋白染色、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MS)技术及通过二维色谱(2D-LC)、纳升级电喷雾质谱(nESI-MS)技术对于亲和层析所获得的DSA结合型糖蛋白进一步的分离和鉴定,建立人健康肝组织及肝癌组织DS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数据库,并对2-DE和2D-LC两种分离方法进行比较。利用NetNGlyc软件对鉴定的蛋白进行糖基化位点预测,应用生物信息学对这些蛋白进行QuickGO搜索并分类分析。结果:免疫荧光发现DSA结合型糖蛋白定位于细胞膜、胞质及胞核内。通过10%N-乙酰葡萄糖胺寡聚体(Chintin)成功的从人健康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中总蛋白中分离并富集了DSA结合型糖蛋白,层析得率为4%。比较研究发现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呈现不同的SDS-PAGE和DSA凝集素亲和层析图谱,2-DE电泳结合糖蛋白染色获得人健康肝组织DS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表达谱,ImageMaster软件探测到蛋白质点60±3个,分析图谱发现DSA结合型糖蛋白较偏酸性端,PI 4-7,MW 35-85 KD区域处有许多高丰度蛋白;切取糖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去冗余共鉴定出43种糖蛋白;通过2D-LC结合ESI-MS鉴定出人健康肝组织93种蛋白,其中有25种与2DE-MALDI-MS鉴定蛋白相同,且鉴定的分子量范围较后者为广,但仍以偏酸性端的蛋白为多。此外ESI—MS鉴定出肝癌组织DSA结合型糖蛋白98种,与相同条件下鉴定的人健康肝组织蛋白有73种完全匹配,不匹配的点为45种。将这些蛋白进行糖基化位点预测,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对这些蛋白进行分类,发现它们大部分都具有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在胞浆、胞膜及胞核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参与体内代谢和细胞粘附及细胞运动过程。与Con A结合型糖蛋白相比较,定位在内质网指导蛋白质折叠的分子伴侣类蛋白质较多。结论:(1)亲和层析、2-DE、MP技术、MALDI-TOF-MS/MS四者结合及亲和层析—二维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是相对稳定的高通量、糖蛋白质组学共性技术平台。二维色谱可用于小样本的蛋白质糖基化修饰谱研究。(2)本研究建立了人健康肝及肝癌组织DS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数据库,用两种方法共鉴定出人健康肝组织DSA结合型糖蛋白118种,通过2D-LC-ESI-MS共鉴定人肝癌组织DSA结合型糖蛋白98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DSA结合型的多天线结构的糖蛋白对于细胞的识别黏附、蛋白质的折叠转运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通过差异荧光凝胶电泳(DIGE)技术比较研究健康肝和人肝癌细胞组织中DS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在肝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DS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质分子,验证其表达水平及推断糖链结构改变,为肝癌癌变机制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疾病相关分子的糖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从人健康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中提取总蛋白,通过蔓陀萝凝集素(DSA)亲和柱层析分离和浓集DS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质,分别以cy3和cy5荧光标记,以cy2做内标,通过差异荧光凝胶电泳技术在同一块胶上进行分离,利用荧光扫描仪473、532、635三个通道进行扫描获得的糖蛋白表达谱图像经Decyder 2D 6.5软件凝胶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点识别、背景消除、点匹配及差异蛋白质分析,后续跑胶进行糖蛋白染色并挖点MALDI-TOF-MS质谱鉴定。结合第二部分利用2D-LC-ESI-MS鉴定出的差异蛋白按照功能及参与通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一种差异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异常DSA糖基化进行再验证;应用免疫印迹分析其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沉淀结合多种凝集素亲和印迹检测这些蛋白与肝癌发生相关的其他糖链结构改变。结果:双向电泳结束后,473、532、635三个通道进行扫描获得的内标图谱、人健康肝组织DSA结合型糖蛋白表达谱、肝癌组织DSA结合型糖蛋白表达谱用分析软件(Decyder 2D 6.5)进行批量分析,人健康肝组织中被检测到的蛋白质点308±15个,肝癌组织中检测到的有353±26个点。其中相匹配(所有图谱共有的)有266个,不能相匹配的检测点有41个,被认为是杂质微粒或者由实验所带来的随机误差。差异大于1.4倍以上的蛋白点有30个,经质谱鉴定出的差异蛋白点有26个,16个是在肿瘤中上调。综合前面通过2D-LC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差异蛋白中以定位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具有分子伴侣功能,并指导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及翻译后修饰或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蛋白为最多。选择Vimentin进行异常DSA结合型糖基化再验证,它们在肝癌组织提取的DS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中表达水平较正常肝组织要高。凝集素亲和印迹法对Vimentir进行糖链结梅推断,发现Vimentin对Con A、DSA、LCA都具有亲和力。且在肝癌组织中对DSA和Con A的亲和力要增强。结论:(1)凝集素亲和层析结合DIGE技术联合MALDI-TOF-MS/MS分析是相对稳定的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比较糖蛋白质组学共性技术平台。(2)16种DS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质的异常与肝癌发生呈正相关。(3)Vimentin含有高甘露糖型、多天线型及核心岩藻糖型糖链结构形式,在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Vimentin的天线数增多。潜在应用价值1人健康肝组织Con A和DSA结合型糖基化蛋白质数据库的建立,为机体正常状态下糖蛋白的全面阐述及Con A和DSA糖基化功能作用探讨提供了基本的生物学信息。2筛检出的异常DSA糖基化的蛋白质有望可能成为肝癌发生的诊断标志物及预后判断指标,以丰富肝癌诊疗指标的选择与组合。创新性1.建立基于2D-LC和2D-DIGE的两种相对稳定、标准的高通量糖蛋白质组学共性技术平台,为与疾病发生、发展中相关的糖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2.本研究首次建立正常人健康肝组织Con A和DSA糖基化蛋白质数据库,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展示其功能。3.波形蛋白Vimentin的糖基化修饰形式及与肿瘤的关系均为首次报道。中图分类号:R735.7;Q51:Q71

宫萍[6](2006)在《6-OHDA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深入探索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病理机制,本研究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6-OHDA诱导的Wistar大鼠PD动物模型。本研究首次利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和质谱(MS)技术,对6-OHDA模型纹状体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分离、比对和鉴定。结果发现表达显着上调的蛋白4个,分别为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PeroxiredoxinⅡ(PrxⅡ)、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显着下调的蛋白2个,分别为线粒体顺乌头酸酶(ACO2)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6-OHDA毒性诱导下的纹状体,UCH-L1表达水平增高,有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对异常蛋白质的清除。PrxⅡ是氧化应激反应中不可缺少的酶,其表达水平显着升高,标志着氧化应激反应的存在。GS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脑损伤后代偿性反应的重要标志。HSP90?水平升高,既是毒性损害的标志,也是脑组织神经元抗凋亡调节的体现。ACO2表达下调是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标志,提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D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GAPDH这一诱导凋亡蛋白的下调,有利于阻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综合检测这六种蛋白的改变,可能为利用6-OHDA模型筛选和评价抗PD药物提供新的客观指标体系。

蒋业贵,李兆申[7](2003)在《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蛋白质学(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mics)(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蛋白质学(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mics)(2)(论文提纲范文)

(1)水牛精浆外泌体蛋白质组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精子发生与成熟
        1.1.1 精子结构
        1.1.2 精子的发生
        1.1.3 精子的成熟
    1.2 外泌体的研究背景
        1.2.1 外泌体的发现、定义和组成
        1.2.2 外泌体的生物发生
        1.2.3 外泌体的功能
        1.2.4 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
    1.3 外泌体与精子活力
        1.3.1 精浆外泌体
        1.3.2 精浆外泌体在精子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1.4 蛋白质组学概况
        1.4.1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
        1.4.2 蛋白质组学在精浆外泌体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牛精浆外泌体的分离鉴定与蛋白质表达谱的构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精液的处理
        2.1.3 精子和精浆总蛋白的提取
        2.1.4 基于超高速差速离心结合蔗糖垫纯化方法对精浆外泌体的分离和提取
        2.1.5 精浆外泌体蛋白的提取
        2.1.6 BCA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1.7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精浆外泌体的蛋白标志物
        2.1.8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精浆外泌体形态
        2.1.9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TA)分析外泌体颗粒尺寸
        2.1.10 蛋白质的还原烷基化和酶切
        2.1.1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预分离
        2.1.12 肽段脱盐
        2.1.13 LC-MS/MS分析
        2.1.14 数据检索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实验结果
        2.2.1 基于超高速差速离心结合蔗糖垫提取水牛精浆外泌体的鉴定
        2.2.2 水牛精子活力的检测
        2.2.3 精子、精浆和精浆外泌体蛋白质的质谱鉴定结果及Venn分析
        2.2.4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统计
        2.2.5 高丰度蛋白质分析
        2.2.6 精子、精浆和精浆外泌体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
        2.2.7 精浆外泌体中生殖相关蛋白质的挖掘
        2.2.8 精子、精浆和精浆外泌体的信号通路分析
        2.2.9 精浆外泌体蛋白质互作网络(PPI)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水牛高低活力精浆外泌体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精液的采集及处理
        3.1.3 水牛精浆外泌体的分离和提取
        3.1.4 水牛精浆外泌体蛋白质的提取与浓度测定
        3.1.5 水牛精浆外泌体的鉴定
        3.1.6 蛋白质的还原烷基化和酶切
        3.1.7 iTRAQ标记
        3.1.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预分离
        3.1.9 肽段脱盐
        3.1.10 LC-MS/MS分析
        3.1.11 数据检索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高低活力水牛精液的检测
        3.2.2 质谱鉴定结果及质量控制
        3.2.3 差异表达蛋白质(DEPs)分析
        3.2.4 基因本体论分析
        3.2.5 KEGG通路分析
        3.2.6 差异表达蛋白质的互作网络(PPI)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文蛤多肽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癌症的发生情况、危害及防治
    1.2 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
        1.2.1 肽类
        1.2.2 生物碱
        1.2.3 萜类
        1.2.4 酮类
        1.2.5 多糖及其衍生物
    1.3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肿瘤的机理
        1.3.1 干扰肿瘤细胞微丝微管活性
        1.3.2 引起肿瘤细胞的周期阻滞
        1.3.3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1.3.4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1.3.5 其他
    1.4 文蛤药用价值研究概况
        1.4.1 免疫调节功能
        1.4.2 抗癌功能
        1.4.3 降糖、降血脂功能
        1.4.4 其他功能
    1.5 酪氨酸酶的特征与应用
    1.6 蛋白质学与肝癌
        1.6.1 蛋白质组学的简介
        1.6.2 蛋白质组学在肝癌研究中的应用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2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2 试剂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4 方法
        2.4.1 文蛤活性多肽的分离纯化
        2.4.2 蛋白浓度测定
        2.4.3 肿瘤细胞培养及细胞生物学效应的测定
        2.4.3.1 细胞复苏
        2.4.3.2 传代
        2.4.3.3 文蛤活性多肽对几种体外培养癌细胞的浓度效应
        2.4.3.4 Mer2的抗癌瘤谱筛选
        2.4.3.5 Mer2对肝癌HePG2细胞和胆管癌QBC939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2.4.3.6 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2.4.3.7 Mer2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2.4.4 Mer2对肝癌HePG2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2.4.4.1 样品处理
        2.4.4.2 第一向等电聚焦胶电泳(IEF)
        2.4.4.3 第二向SDS-PAGE电泳
        2.4.4.4 银染色
        2.4.4.5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
        2.4.4.6 扫描和图象处理
        2.4.4.7 蛋白质胶内酶切
        2.4.4.8 质谱结果检索
        2.4.5 Mer1对酪氨酸酶(Tyrosinase)活力的影响
        2.4.6 Mer1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产黑色素相关指标的影响
        2.4.6.1 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率的测定方法
        2.4.6.2 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2.4.6.3 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2.4.7 Mer1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
        2.4.8 Mer1清除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文蛤活性多肽的分离纯化
    3.2 文蛤抗癌活性多肽对癌细胞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3.2.1 MTT法测定文蛤活性多肽Mer2抑制癌细胞的时效量效
        3.2.2 Mer2的抗癌瘤谱筛选
        3.2.3 Mer2对肝癌HePG_2细胞和胆管癌QBC939细胞细胞形态的影响
        3.2.3.1 Mer2对肝癌HePG_2细胞形态的影响
        3.2.3.2 Mer2对胆管癌QBC939细胞细胞形态的影响
        3.2.4 Mer2对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3.2.5 Mer2对肝癌HePG_2细胞周期的影响
    3.3 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Mer2对肝癌HePG_2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3.3.1 Mer2作用前后人肝癌细胞HePG_2表达蛋白的变化
        3.3.2 差异点质谱分析结果
    3.4 文蛤活性多肽Mer1的活性研究
        3.4.1 Mer1对蘑菇Tyrosinase活力的影响
        3.4.1.1 Mer1对蘑菇Tyrosinase的效应
        3.4.1.2 Mer1对蘑菇Tyrosinase抑制机理
        3.4.1.3 Mer1对蘑菇Tyrosinase的抑制类型
        3.4.2 Mer1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的细胞学效应的研究
        3.4.2.1 Mer1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3.4.2.2 Mer1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产黑色素相关指标的影响
    3.5 文蛤活性多肽的抗氧化活性
        3.5.1 Mer1对DPPH的清除作用
        3.5.2 Mer1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 讨论
    4.1 文蛤活性多肽的分离纯化
    4.2 Met2细胞生物学效应分析
    4.3 Mer2作用肝癌HePG_2细胞后蛋白点差异表达分析
    4.4 Mer1美白功能的评价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已发表论文
8 致谢
附录1

(3)Lactacystin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综 述
    综述1 帕金森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1 在体动物模型
        2 体外细胞模型
    综述2 蛋白酶体抑制剂制备帕金森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1 蛋白酶体
        2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帕金森病
        3 常用蛋白酶体抑制剂
        4 体内动物模型
        5 体外细胞模型
        6 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可能神经保护作用
        7 帕金森病的其他模型
        8 总结
    综述3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1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2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及意义
        3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
        4 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技术
        5 帕金森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第2章 Lactacystin 诱导的PC12 细胞帕金森病模型的建立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主要药品和试剂及细胞株
        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3 主要试剂的配制
        4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 lactacystin 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2 H&E 染色
        3 α-synuclein 免疫组化
        4 AO/EB 双重染色
        5 电镜
    讨论
        1. Lactacystin 作用下PC12 细胞帕金森病模型的建立
        2. Lactacystin 诱导PC12 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的动态变化
    小结
第3章 Lactacystin 诱导的PC12 细胞帕金森病模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主要药品和试剂
        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3 主要试剂的配制
        4 分析胶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
        5 凝胶图像扫描
        6 DeCyder 软件全自动分析
        7 制备胶电泳及蛋白质鉴定
    结果
        1 对照组和lactacystin 处理组PC12 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
        2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讨论
        1 外周蛋白(Peripherin)
        2 酪氨酸羟化酶(TH)
        3 热休克蛋白(Hspa5、Hspa8)
        4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b6 (Serpinb6)
        5 醛还原酶(AR)
        6 未鉴定出α-synuclein 蛋白的原因
        7 总结和展望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4)神经保护肽重组慢病毒对实验性痴呆大鼠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老年性痴呆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
    2、本研究的前期工作基础
    3、本研究的总体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1 老年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
        1.1 临床应用的治疗药物
        1.2 AD 治疗的研究进展
        1.3 参考文献
    2 老年性痴呆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2.1 蛋白质组学的起源与发展
        2.2 AD 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3 前景与展望
        2.4 参考文献
第3章 实验研究
    1 RLENT/NT4-NAP 对实验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RLENT/NT4-NAP 对实验性痴呆大鼠海马区NF-KBMRNA,CASEPA53 MRNA 表达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 RLENT/NT4-NAP 对实验性痴呆大鼠海马区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5)人肝脏相关ConA和DSA结合型糖蛋白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人健康肝 Con A 结合型糖蛋白组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人肝 DSA 结合型糖蛋白组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人肝癌相关 DSA 结合型比较糖蛋白组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录
致谢

(6)6-OHDA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6-OHDA诱导PD模型的建立
    一、主要仪器和试剂
    二、模型制备方法
    三、模型的验证
        1. 行为学验证
        2. 模型的组织病理学验证
        2.1 标本的留取和检测准备
        2.2 TH免疫组化检测
        3. 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二部分 6-OHDA诱导PD模型纹状体蛋白质组学检测
    一、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1.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剂
    二、实验方法
        1. 试剂配制
        2. 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2.1 纹状体蛋白质提取
        2.2 纹状体蛋白质Clean-up处理
        2.3 提取蛋白质的分组和荧光标记
        3. 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
        4. 凝胶图像采集与分析
        5. 制备胶电泳及蛋白质鉴定
        5.1 制备胶的制备
        5.2 考马斯亮兰染色
        5.3 差异表达点的质谱鉴定
第三部分 结果
    一、6-OHDA诱导PD模型
        1. 行为学检测结果
        2. 组织病理学所见
    二、DIGE图的匹配分析结果
    三、差异表达点的质谱鉴定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一、关于6-OHDA诱导的PD模型纹状体的上调性差异蛋白
        1.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2. PeroxiredoxinⅡ
        3. 谷氨酰胺合成酶
        4. 热休克蛋白90?
    二、关于6-OHDA诱导的PD模型纹状体的下调性差异蛋白
        1. 线粒体顺乌头酸酶
        2.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关于实验性帕金森病在体模型研究
文献综述二实验性帕金森病研究的新手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7)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1.样品制备:
    2.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质谱技术:
    4.蛋白质组的生物信息学:
二、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1.呼吸系统肿瘤:
    2.消化系统肿瘤:
    3.泌尿系统肿瘤:
    4.血液系统肿瘤:
三、问题与展望

四、蛋白质学(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mics)(2)(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牛精浆外泌体蛋白质组的初步研究[D]. 肖凯. 广西大学, 2021(12)
  • [2]文蛤多肽的研究与应用[D]. 范成成. 厦门大学, 2009(01)
  • [3]Lactacystin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 张海娜. 吉林大学, 2009(08)
  • [4]神经保护肽重组慢病毒对实验性痴呆大鼠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白晶. 吉林大学, 2009(08)
  • [5]人肝脏相关ConA和DSA结合型糖蛋白组学研究[D]. 孙强玲. 复旦大学, 2007(05)
  • [6]6-OHDA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宫萍. 吉林大学, 2006(10)
  • [7]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蒋业贵,李兆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11)

标签:;  ;  ;  ;  ;  

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