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叶提取物诱导小鼠结肠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番泻叶提取物诱导小鼠结肠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一、番泻叶提取物诱导小鼠结肠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王沁玥[1](2021)在《低聚木糖对慢性腹泻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当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周或反复发作时即为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病因一般为胃肠道功能紊乱、细菌感染、炎症等。患者每日排便量和排便次数增加、粪便性质稀薄、病程迁延不愈,还会存在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临床常用药如蒙脱石散、抗生素和营养液在短期内见效快,但对胃肠功能的缓解和疗效欠佳。研究显示,益生元对一些胃肠疾病有干预作用,而低聚木糖(XOS)作为一种新兴的益生元,能够促进双歧杆菌增殖,且对于慢性腹泻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尝试探讨XOS对慢性腹泻的预防和改善作用。首先,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实验原则,将临床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安慰剂组(每天3 g麦芽糊精)、低剂量XOS组(每天3 g XOS)和高剂量XOS组(每天6g XOS),干预周期为4周。结果显示XOS干预组患者腹泻症状和脂代谢水平有改善趋势,粪便中丁酸含量提高,Blautia、Megamonas、Bifidobacterium、Romboutsia和Lachnospiraceae等菌属水平增加(P>0.05),其中Bifidobacterium增加108.76%,Bacteroides、Prevotella下降(P>0.05),说明XOS可以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随后,将三组干预后患者粪菌液连续24天灌胃至三组SPF级小鼠。发现灌胃XOS干预组患者粪菌液的小鼠肠道屏障趋于稳定状态,结肠炎症显着缓解,肠道通透性相关指标D-乳酸(D-LA)水平显着降低(P<0.01),紧密连接蛋白ZO-1(P<0.05)和Occludin含量上升,乙酸和丁酸含量上升趋势较明显(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Alloprevotella、Ruminococcus和Lachnospiraceae_UCG-001有增加趋势(P>0.05),Prevotellaceae-UCG-001的丰度显着性增加(P<0.05),Bacteroides、Parabacteroides和Akkermansia的含量下降(P>0.05),KEGG差异通路主要集中在代谢通路,说明XOS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调节某些代谢通路。最后,为探究XOS对慢性腹泻的预防作用,开展了XOS预防番泻叶联合CRS诱导慢性腹泻模型的动物实验。经过XOS预防灌胃的小鼠在慢性腹泻造模处理后腹泻指数显着性下降(P<0.05),肠道推进水平方面显着下降(P<0.05),炎症因子水平、结肠长度和病理切片结果均有所改善,肠道通透性相关指标D-LA水平显着下降(P<0.05),免疫组化与细胞因子测量结果结果共同表征紧密连接改善。短链脂肪酸水平有上升趋势(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Bifidobacterium、Alloprevotella、Blautia、Lachnospiraceae_Uncultured、Ruminococcus和Prevotellaceae_unclassified有增加趋势(P>0.05),Bacteroides(P<0.05)、Parabacteroides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P>0.05)等菌属减少。KEGG差异通路集中在代谢通路,通过LEf Se分析得出差异代谢通路为辅因子维生素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综上结果表明XOS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屏障稳态,降低炎症水平,对慢性腹泻症状有较好的改善和预防作用。人体摄入XOS的量为3 g/天时,效果相对更好。

赵文杰[2](2021)在《基于细胞中药学方法的大黄寒热成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经过大量探索,认为是其含有的化学成分。对于单一成分为主的中药,其化学成分的药性也应该是该中药的药性。单一成分中药的寒热药性是由其化学成分的结构所决定的。对于矿物药,化学成分的结构包括元素组成、价态、结晶状态等。对于有机成分,其化学结构包括化合物的骨架结构和官能团。对于含有多种成分的单味中药,其中所含的每一个成分都有其特定的结构,也都应该有其特定的寒热药性。方剂其组成之中药及比例是固定的,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及相互比例也是固定的。改变方剂的组成或比例,其所含成分必然会发生变化,方剂的药性也会随之而变化。也就是说方剂的寒热药性可以由组成复方药味的药性及相互比例来调节。基于此,我们推测中药的寒热药性是由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寒热药性共同决定的,中药化学成分的寒热药性具有矢量加和性。那么对于寒性中药,除了有显寒性的成分,是否有热性成分?热性中药中是否也有寒性成分?每个成分寒热程度是否有差异?中药中的寒热成分需要通过实验评价来确定。本文选择寒热药性确切的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中药学方法评价大黄中的主要寒热成分,以确定大黄显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即在寒热药性测定指引下揭示大黄显寒性的主要成分,以丰富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科学内涵,为进一步研究大黄显寒性的作用靶点、作用机制及其“性–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为进一步证明中药的寒热药性是由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寒热药性共同决定的,中药化学成分的寒热药性具有矢量加和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系统溶剂法分离大黄水煎液,得到石油醚部位、三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通过HPLC法与质谱法分析及测定了大黄不同分离部位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结果石油醚部位主要含有大黄素(0.16±0.05μg/g)、大黄素甲醚(1.20±0.02μg/g);三氯甲烷部位主要含有肉桂酸(7.79±0.15μg/g)、大黄酚(1.63±0.02μg/g)、大黄素甲醚(0.10±0.01μg/g)、大黄素(3.69±0.27μg/g)、芦荟大黄素(2.97±0.33μg/g)、大黄酸(2.80±0.30μg/g);乙酸乙酯部位含有没食子酸(86.46±0.56μg/g)、(+)-儿茶素(89.97±1.10μg/g)、(-)-表儿茶素(22.53±0.37μg/g)、肉桂酸(0.80±0.30μg/g)、芦荟大黄素(0.11±0.10μg/g)、大黄素(0.23±0.03μg/g)、大黄素甲醚(0.06±0.03μg/g);正丁醇部位含有没食子酸(67.73±1.41μg/g)、(+)-儿茶素(30.36±0.50μg/g)、(-)-表儿茶素(8.14±0.05μg/g)、大黄酸-8-O-D-β-葡萄糖苷(19.04±0.13μg/g)、大黄酸(0.40±0.03μg/g)、大黄素甲醚(0.07±0.02μg/g);水部位含有没食子酸(24.15±0.18μg/g)、(+)-儿茶素(3.61±1.20μg/g)、大黄酸-8-O-D-β-葡萄糖苷(33.16±0.11μg/g)、大黄酸(1.13±0.01μg/g)、大黄素甲醚(0.05±0.01μg/g)。采用细胞中药学方法评价大黄水煎液、石油醚部位、三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寒热药性。结果大黄水煎液性寒,与中医传统认识一致;大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为热性;三氯甲烷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为寒性。表明大黄显寒性是由其热性部位与寒性部位的综合作用,初步说明了大黄中不仅可能有寒性成分,也可能有热性成分。采用细胞中药学方法评价大黄中12种化合物的寒热属性。结果大黄素、大黄酚、肉桂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为热性;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酸-8-O-D-β-葡萄糖苷、番泻苷A、番泻苷B为寒性。进一步表明大黄中不仅有寒性成分,也有热性成分。通过对5个部位各寒热成分分析,初步表明大黄显寒性的主要成分可能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酸-8-O-D-β-葡萄糖苷;各寒热成分的寒热程度不同,对大黄整体寒性的贡献有差异。三氯甲烷部位显示寒性,但其中热性肉桂酸的含量最高。为了研究三氯甲烷部位所含各成分对其整体寒性的影响,依据三氯甲烷部位各成分含量的比例,用细胞中药学方法考察肉桂酸与芦荟大黄素(3:1)、肉桂酸与大黄酸(3:1)、肉桂酸与大黄酚(5:1),肉桂酸与大黄素(2:1),肉桂酸与大黄素甲醚(7:1)的寒热属性。结果肉桂酸与芦荟大黄素(3:1)、肉桂酸与大黄酸(3:1)显寒性,肉桂酸与大黄酚(5:1)、肉桂酸与大黄素(2:1)、肉桂酸与大黄素甲醚(7:1)显热性。结果表明大黄三氯甲烷部位显寒性的主要成分为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各寒热成分的寒热程度不同,对大黄三氯甲烷部位整体寒性的贡献有差异,表现出矢量加和性。采用细胞中药学方法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则下对10个化合物的寒热进行反证。选用肉桂、白胡椒、仙茅造细胞热证模型,分别用寒性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酸-8-O-D-β-葡萄糖苷进行逆转;选用黄连、黄柏造细胞寒证模型,分别用热性(-)-表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肉桂酸、大黄素、大黄酚进行逆转;结果显示造模后均实现了逆转。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酸-8-O-D-β-葡萄糖苷、番泻叶苷A、番泻叶苷,可以在细胞水平上实现“热者寒之”;大黄素、大黄酚、肉桂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以在细胞水平上实现“寒者热之”。

孟静一[3](2021)在《基于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党参多糖补脾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对脾虚动物模型进行摸索,建立脾虚动物模型,探讨脾虚动物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在建立模型基础上,研究党参多糖的补脾作用及其机制,为党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制备以番泻叶组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大黄组灌胃0.4 g/d剂量的大黄,造模5周,摸索苦寒药物的选择;以单因素造模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复合因素模型组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加力竭游泳,造模5周,探索造模方法;以高、低番泻叶剂量(0.8 g/d、0.4 g/d)灌胃,探索成模的最佳剂量;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复制脾虚动物模型,分别在灌胃的4、5、6周后进行取材,探索成模最佳的灌胃周期。观察小鼠皮毛、腹泻、活动和体重等宏观体征。测定小鼠血清D-木糖、胃泌素(Gastrin,GAS),共同评价动物模型。第二部分苦寒泻下脾虚模型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变化ICR雄性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组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宏观体征。5周后,摘眼球取血并处死动物,取结肠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测定血清中D-木糖、GAS、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Ig G和Immunoglobulin M,Ig M)、白蛋白(Albumin,A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水平。HE染色观察结肠的病理学改变。第三部分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小鼠的补脾作用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四君子汤对照组。除空白组外,其他组用番泻叶提取液构建脾虚小鼠模型,分组给药6周观察小鼠一般体征,检测红细胞数和血清中D-木糖、GAS、MTL、SS、VIP、AMS、Ig G、Ig M、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含量;q RT-PCR法测定结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 m RNA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claudin、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探索及建立在苦寒药物的选择中,造模后,大黄组与番泻叶组均出现脾虚体征,血清D-木糖相比空白组均明显降低。番泻叶组体重显着低于空白组(P<0.05),大黄组体重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番泻叶造模更符合脾虚临床症状。在造模方法选择上,单因素造模与复合因素造模均出现脾虚体征,造模5周,单因素造模组体重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复合因素造模组与空白无明显差异。复合因素造模组小鼠血清D-木糖与空白组无显着性差异,单因素造模组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复合因素造模法相较于单因素造模,操作复杂且出现脾虚症状较慢,因此选择单因素造模法。经灌胃剂量的摸索,高、低剂量组均出现脾虚体征,高剂量组造模后期出现小鼠明显死亡,胃出血和肠道组织粘连现象。低剂量组更为安全、有效,因此选择低剂量作为造模剂量。灌胃周期的摸索中,比较番泻叶灌胃4周,5周和6周血清D-木糖含量,模型组小鼠血木糖含量随造模时间逐渐下降且第5、6周模型组小鼠血清D-木糖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比较番泻叶灌胃4周,5周和6周血清胃泌素含量,第5周模型组小鼠血清胃泌素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故复制脾虚模型灌胃周期确定为5周。综合以上结果,采用番泻叶(0.4 g/d)灌胃5周为制备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方法。第二部分苦寒泻下脾虚模型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变化造模后,模型组小鼠出现稀便、扎堆、弓背、懒动、肛污,背毛稀疏,无光泽等脾虚症状。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体重降低,血清D-木糖、VIP、SS、AMS、Ig G、Ig M含量显着降低(P<0.05),GAS、MTL含量显着增高(P<0.05),结肠组织粘膜出现明显损伤。血清TP、AL和Hb浓度明显升高可能是番泻叶灌胃引起腹泻脱水导致的,与中医中的脾的功能无相关性,不认为是脾虚引起的机体变化。第三部分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小鼠的补脾作用相对于模型组,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及四君子汤组小鼠体重升高,血清D-木糖、VIP、SS、AMS、Ig G、Ig M、红细胞数显着提高(P<0.05),GAS、MTL、LPS明显降低,结肠中claudin和occludin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结论:1.采用番泻叶(0.4 g/d)灌胃5周是较为合适复制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方法,症状评价、血清D-木糖及血清胃泌素是判断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制备成功的重要依据。2.苦寒泻下脾虚小鼠出现畏寒、扎堆、体重增长缓慢的宏观变化,机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结肠粘膜损伤、免疫功能下降的客观指标变化,即可判定苦寒泻下脾虚动物模型造模成功。3.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证小鼠具有显着治疗作用,党参多糖是党参补脾作用的重要活性物质之一,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增强免疫及保护肠粘膜屏障有关。

苏永霞[4](2021)在《苦豆子种子成分分析与毒性评价及生物碱抗小鼠结肠炎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是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干旱、耐盐碱和抗风蚀等植物学特性,是我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及保护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苦豆子最早记录在《新疆中草药手册》,具有清热燥湿和止痛杀虫的功效,可以治疗痢疾、顽癣和溃疡等病症。苦豆子药理作用广泛,在我国资源储量巨大,但是资源利用率较低。为了促进苦豆子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本研究以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的苦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薄层色谱和GC-MS联用技术确定苦豆子种子所含化学物质种类;采用国家标准法检测苦豆子种子营养成分,明确其营养价值;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明确苦豆子种子毒性大小,并进行毒性分级;最后经小鼠在体试验,检测苦豆子生物碱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为苦豆子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如下:1.苦豆子豆籽油与生物碱成分分析:通过植物化学系统预试,初步确定苦豆子种子中含有甾体或三萜类、挥发油和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生物碱、醌类、黄酮类、香豆素和萜类内酯等物质。采用环己烷静置法提取苦豆子豆籽油,随后进行薄层色谱和GC-MS检测,结果显示:薄层色谱检测出现5个棕色斑点,GC-MS法检测出60种化合物,与数据库对比鉴定出已知化合物50种,主要包含萜类化合物、烷类、醛类、有机酸和酯类、γ-生育酚、维生素E、甾体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等物质。采用95%乙醇热回流和有机溶剂系统萃取,对苦豆子种子中生物碱进行提取和分离,薄层色谱检测显示,碱性二氯甲烷部分出现3个橘色斑点、碱性正丁醇部分出现2个橘色斑点;随后将碱性二氯甲烷部分进行GC-MS检测,检测出金雀花碱、N-甲基金雀花碱、羽扇豆碱、槐定碱、槐果碱和槐胺碱等几种主要的生物碱。2.苦豆子种子营养成分分析:按照国家标准法对苦豆子种子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常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干物质含量分别是25.29%、4.46%、20.22%、2.47%和92.76%;矿物质元素中钙、磷、钾、镁、铁、锰、锌、铜、铬和硒的含量依次为2587.50 mg/kg、2353.50 mg/kg、7002.25 mg/kg、1416.00mg/kg、110.67 mg/kg、25.04 mg/kg、27.48 mg/kg、5.80 mg/kg、0.89 mg/kg和0.05 mg/kg;此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含量为17.67%,必需氨基酸9种,非必需氨基酸8种。以上结果显示,苦豆子种子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3.苦豆子种子急性毒性试验:参考毒理学试验方法与技术以及LD50计算原则,检测苦豆子种子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苦豆子种子醇浸膏和生物碱分别染毒后,高剂量组小鼠均出现明显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而低剂量组小鼠部分出现神经症状,但停止染毒后存活小鼠愈后良好。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出小鼠单次灌胃苦豆子种子醇浸膏LD50为1406.05 mg/kg,95%可信限为1221.80~1621.81 mg/kg;苦豆子种子生物碱LD50为416.87 mg/kg,95%可信限为346.74~501.19 mg/kg。4.苦豆子种子生物碱抗小鼠结肠炎作用研究:探讨苦豆子生物碱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治疗作用。试验分为对照组、DSS模型组、苦豆子种子生物碱治疗组(60 mg/kg、30mg/kg和15 mg/kg)。小鼠自由饮用4%DSS溶液7 d造成UC模型,在造模同时采用苦豆子种子生物碱进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采用DSS造模之后,小鼠体质量减轻,肛门出血以及结肠充血水肿严重,表示结肠炎造模成功;采用苦豆子种子生物碱治疗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降低,结肠长度缩短和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减轻,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降低。因此,苦豆子生物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较好。以上试验说明苦豆子种子化学物质种类丰富,营养价值极高。此外,苦豆子种子生物碱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因此,苦豆子在农业和医用方面有较高的利用潜力。

王亚文[5](2021)在《桑叶提取物对豚鼠离体肠肌及洛哌丁胺所致便秘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桑叶提取物对豚鼠离体回肠结肠肠肌张力变化的影响便秘常常伴有肠肌张力下降、大便干燥变硬等特点。研究显示桑叶具有降糖降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并具有整肠作用。探究春季蛋白桑水提物(Extracts of Spring Mulberry Leaves,ESML)和药典用霜桑叶提取物(Extract of Frosted Mulberry Leaves,EFML)的成分分布并观察对豚鼠离体肠段的作用,观察其对肠肌张力的影响,为桑叶资源充分利用及改善便秘作用产品研发提供依据。目的:探究ESML和EFML成分分布并观察其对豚鼠肠肌张力的影响,为蛋白桑叶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制备ESML和EFML,通过高效液相法初步观察两者成分及含量,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二者总黄酮的含量。2.健康清洁级雄性豚鼠10只,取结肠、回肠部位各0.8cm置于连接张力换能器的恒温水浴槽中,分别记录给药前后其肌张力变化,观察不同桑叶提取物对豚鼠离体肠肌自发活动及对卡巴胆碱收缩反应的影响。结果: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得ESML总黄酮含量为7.67%,EFML总黄酮含量为14.31%。2.离体实验结果:2.1对肠肌自发活动收缩幅度的影响:ESML对结肠低剂量给药抑制(P<0.05)而高剂量给药促进(P<0.05),对回肠低剂量给药促进(P<0.01),高剂量给药有促进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EFML总体呈现抑制作用,其中结肠低剂量给药(P<0.01)和回肠高剂量给药(P<0.05)作用最明显。2.2对肠肌自发活动平均值的影响:ESML不同剂量对结肠均抑制(P<0.01),对回肠均促进(P<0.05);EFML不同剂量对回肠结肠均明显抑制(P<0.01)。2.3对卡巴胆碱所致肠肌张力变化值的影响:ESML对回肠结肠均表现为低剂量促进(P<0.05)、高剂量抑制(P<0.05),EFML不同剂量对回肠结肠均表现为抑制作用(P<0.01),且剂量越高抑制效应越强。结论:ESML对离体豚鼠肠肌运动主要为促进作用,EFML对肠肌运动主要为抑制作用。第二部分桑叶水提物对便秘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索根据上部分结果可知,春季蛋白桑叶含有的成分有促进肠肌收缩的作用,有可能适合研发预防或改善便秘的产品。用洛哌丁胺灌胃大鼠建立长期便秘模型和初期便秘模型,观察桑叶水提物改善便秘的作用。目的:探究桑叶水提物对洛哌丁胺所致便秘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1.治疗给药方案:雌性清洁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7只,桑叶组7只,模型组和桑叶组给予洛哌丁胺(10mg/kg/d)灌胃,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14天后,桑叶组大鼠给予桑叶水提物(5g/kg/d)灌胃7天,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预防给药方案:雌性清洁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3天组5只、桑叶3天组5只、模型7天组8只和桑叶7天组8只,桑叶组上午给予桑叶水提物、下午给予洛哌丁胺灌胃,模型组上午给予生理盐水、下午给予洛哌丁胺灌胃,空白组上下午各给予生理盐水,每日总剂量同上。3.记录各组期间粪便含水率和体重变化,试验周期结束后,测小肠炭末推进率,取大鼠横结肠部位,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理结构变化及黏液量的变化和AQP3、e NOS、VIP的表达情况。结果:1.大鼠粪便含水率的变化:桑叶治疗给药方案中,造模后模型组显着低于空白组(P<0.01),桑叶治疗后含水率显着增高(P<0.05);桑叶预防给药方案中,模型组粪便含水率低于空白组,且7天时差异显着(P<0.05),桑叶干预第三天粪便含水率明显升高甚至高于空白组(P<0.05),桑叶干预7天时与空白组同水平。2.大鼠小肠推进率的变化:造模不同时间,模型组小肠推进率均低于空白组,桑叶治疗和预防给药后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且差异显着(P<0.05)。3.结肠组织形态的变化:肌层厚度模型组较空白组随造模时间的延长有变薄趋势,黏膜层厚度模型组较空白组有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对应桑叶组较模型组均表现出相反变化趋势。4.结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造模后模型组AQP3、e NOS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1,P<0.05),桑叶治疗或预防给药后降低表达,甚至低于空白组(P<0.01,P<0.05),其中桑叶预防给药3天时效果最显着。5.结肠组织黏液的变化:AB-PAS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结肠组织切片中不同造模时间均出现紫红色中性黏蛋白,且黏液面积减少,桑叶组对这一变化有纠正作用且给予桑叶3天时黏液面积增加最多。结论:桑叶水提物治疗给药对长期便秘模型有显着的改善作用,桑叶预防给药给药对慢性便秘模型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肠肌厚度、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道黏液分泌、抑制AQP3、e NOS的表达有关。

陈影[6](2020)在《蒙药苏龙嘎-4颗粒的药效学与抗腹泻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蒙药苏龙嘎-4颗粒(Sulongga-4 Granules,SG)是从苏龙嘎-4汤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创新药;与汤剂相比,该颗粒剂体积小,易携带、储藏及运输,不易变质且口感好,患者依从性高,比汤剂更受欢迎。该方由连翘、拳参、木通和麦冬四味药配伍组成,性凉,具有清腑热的功效,主治肠热、痢疾、腹痛、腹泻等,为临床经验方。对其药理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SG的止泻、涩肠、抗炎、镇痛及解热的药效作用,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SG抗腹泻的作用机制进行全面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开展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究SG抗腹泻的作用机制,从整体上评价SG作用的同时,也对其抗腹泻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结果:1.药效实验结果(1)止泻实验结果显示SG对刺激性泻药番泻叶与蓖麻油所致腹泻的止泻效果较为明显并且能够显着延迟腹泻的发生,减轻小鼠腹泻的症状;对容积性泻药硫酸镁所致腹泻的止泻效果不具有显着性,但能够延迟腹泻的发生。(2)小鼠小肠推进实验结果显示SG对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和蓖麻油所致腹泻小鼠的小肠推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效果与阳性药洛哌丁胺较接近。(3)抗炎实验结果显示SG能显着降低二甲苯所致的耳肿胀率、提高肿胀抑制率。(4)镇痛实验结果显示SG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提高扭体抑制率。(5)解热实验结果显示1.5g·kg-1浓度干酵母组大鼠体温升高最快,且在7 h时体温达到最大值;给药后发热大鼠体温明显降低。2.网络药理学实验结果(1)SG共有34个活性成分和110个作用靶点,腹泻共有3500个已知治疗靶点,SG抗腹泻潜在靶点有74个,其中28个为核心靶点。(2)GO生物学功能分析得出87个条目,KEGG通路分析得出117条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TNF、p53、凋亡等多条信号通路。3.机制探究实验结果(1)SG可以显着增加小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升高V/C值。(2)炎症相关因子的检测结果显示SG可下调番泻叶所致腹泻小鼠小肠上皮细胞TNF-α、IL-6、RELA和ICAM-1的表达。(3)凋亡相关因子的检测结果显示SG可下调番泻叶所致腹泻小鼠小肠上皮细胞CASP-8和CASP-3的表达。结论:本研究的药效实验结果表明SG具有一定的止泻、涩肠、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网络药理学预测SG抗腹泻作用机制的实验表明SG抗腹泻呈现出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全面提示SG抗腹泻作用的可能性;其结果显示SG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阻断炎症反应、影响细胞凋亡的同时对肠粘膜损伤进行修复,最终发挥抗腹泻的作用。分子机制探究实验表明SG通过对炎症因子IL-6、TNF-α、RELA和ICAM-1进行调控减轻炎症反应、对凋亡因子CASP-8和CASP-3进行调控抑制细胞凋亡,以保护绒毛、隐窝的损伤,从而改善腹泻症状。该发现为SG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参考,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为现代民族药及其复方的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发现也为阐述SG治疗腹泻提供了科学依据。

冯璨[7](2020)在《核桃青果皮的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的止泻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核桃(Juglans regia L.)青皮又称青龙衣,是核桃的外部绿色果皮部分,是核桃初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据已有研究报道,核桃青果皮提取物中含有胡桃醌,β-谷甾醇,槲皮素,香草酸,山萘酚,胡桃素等多种生物活性化学物质,具有解毒,清热,抗菌,镇痛等功效。此外,核桃青果皮提取物还能在体外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其挥发油成分具有平喘,抗肿瘤的作用等。核桃青果皮的功效甚多,因为缺少方便有效的提取工艺,每年造成的核桃青果皮浪费量极大,且污染环境。因此,本研究拟以核桃青果皮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选用不同溶剂如水,乙醇,乙酸乙酯,正己烷分别提取核桃青果皮的化学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对比分析不同溶剂对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影响;通过利用灌胃番泻叶煎煮溶液建立的试验小鼠腹泻模型,对比研究不同溶剂的核桃青果皮提取物的止泻效果,并同时观察记录腹泻指数,毛细管通透性,细胞炎症因子IL-6,IL-12,TNF-α的表达,以及疏水性相关基因AQP3,AQP4mRNA的表达。探究以不同溶剂作为提取剂获得的核桃青果皮提取物成分差异,以及核桃青果皮提取物对急性腹泻模型试验小鼠的止泻效果,旨在为天然止泻产品开发提供实验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核桃青果皮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制备及其化学成分组成的研究以阴干,粉碎处理,过40目筛后获得的核桃青果皮粉末为原料,采用不同溶剂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上清液旋转蒸发浓缩后冷冻真空干燥,得到不同溶剂的核桃青果皮提取物,再经HPLC-MS分析不同溶剂的核桃青果皮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核桃青果皮的提取物中,经HPLC-MS/MS鉴定出新绿原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槲皮素、迷迭香酸、山奈苷、异槲皮素、子云隐苷、黄芩素、根皮素、胡桃醌、肉桂酸等13种化合物,核桃青果皮正己烷提取物和核桃青果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提取率,分别为224.08mg/g、224.18mg/g;核桃青果皮水提取物为113.39mg/g,核桃青果皮乙醇提取物为158.00mg/g;核桃青果皮中主要的有效功能成分胡桃醌在核桃青果皮正己烷提取物中含量最高,可达到103.53mg/g。说明,核桃青果皮有效成分提取的溶剂效果顺序为: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2、核桃青果皮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试验小鼠急性腹泻的止泻效果研究以番泻叶提取物溶液灌胃昆明小鼠,诱导小鼠急性腹泻。再将核桃青果皮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己烷提取物按100 mg/kg body weight干预腹泻小鼠。实验结果显示,核桃青果皮正己烷提取物比核桃青果皮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更好的降低腹泻指数效果;核桃青果皮正己烷提取物也能够更好的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对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结果也显示核桃青果皮正己烷提取物能够更好的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IL-12、TNF-α水平;进一步的qPCR结果也显示腹泻将导致小鼠空肠AQP3和回肠AQP4的mRNA表达下降,核桃青果皮正己烷提取物能够更强烈的抑制这两种表达的下降。由此可见,核桃青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止泻效果,且正己烷提取物比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更好的效果,正己烷提取物具有更好效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正己烷能提取到更多的具有止泻效果的活性物质。因此,核桃青果皮是一种具有止泻效果的天然潜在原料。

徐旭[8](2020)在《中药复方制剂对番泻叶致泻模型犬的止泻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腹泻是犬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包括胃肠道的机能失调、病毒或者细菌的感染等。本方剂的治疗以涩肠止泻和补气补虚为主,诃子和肉豆蔻具有涩肠止泻的作用,可用于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二便失禁等症状。补气药常用于犬腹泻的治疗。甘草和白术是主要的补气药,归脾胃经,对于脾虚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利用番泻叶致犬腹泻模型,研究复方中药对番泻叶致泻犬的止泻作用及其水通道蛋白调节的机理,旨在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对腹泻的治疗作用,为复方中药进一步应用于小动物临床提供实验数据。1.番泻叶饲喂建立犬的腹泻模型研究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腹泻模型组,腹泻模型组用2 g/kg体重番泻叶饲喂建模犬,通过临床体征、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腹泻率和腹泻指数评价对番泻叶致犬腹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泻叶致腹泻犬试验中,腹泻模型组犬的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明显高于对照组,腹泻率和腹泻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番泻叶致泻犬的腹泻模型建立成功。2.中药复方制剂对腹泻犬治疗效果的观察研究健康的16只受试犬经过7天适应性试验后随机分为4组:A、B、C、D组,每组4只。2 g/kg体重饲喂番泻叶建立犬的腹泻模型,A组不作处理;C组为中药治疗组;D组为西药治疗组;B组为不治疗组。整个试验过程观察各组犬只的临床表现及症状、粪便性质和形态并按照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进行数据记录。在第7天通过手术截取A、B、C组犬只的结肠前段,分别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组织结构的变化和AQP3和AQP4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产物的分布和表达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临床表现结果:饲喂中药后第2天,腹泻次数明显减少,食欲增加,精神好转;第3天,精神和食欲均恢复,治愈率为100%。硫酸庆大霉素治疗后第3天,腹泻次数有所减少,治愈率为75%。粪便性状评分:试验第3天B、C、D组粪便性状均发生明显改变,与A组相比,其余3组布里斯托粪便评分均显着升高(p<0.05);第4-6天,与A组相比,B组犬布里斯托粪便评分显着升高(p<0.05),C、D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2)病理解剖学变化:腹泻模型未治疗B组结肠结构疏松,肠绒毛破损,完整性降低,绒毛间质增宽,淋巴滤泡形成空洞,可见含铁血红素沉着;中药治疗C组结肠组织肠绒毛完整,绒毛间间质紧密,结构清晰,淋巴滤泡结构紧密,未见空洞。(3)结肠中AQP3和AQP4的蛋白质表达变化:腹泻模型未治疗B组与A组相比结肠中AQP3免疫阳性产物明显降低,经过中药治疗后,结肠中AQP3的蛋白质表达显着升高。AQP4表达不具有统计意义。试验证明,本研究复方中药对于番泻叶致泻的犬只具有明显的止泻作用,治疗效果优于单独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本研究研制的复方中药通过抑制AQP3表达的降低起到止泻作用。

高启霞[9](2020)在《辣木叶对慢性便秘的治疗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辣木叶为辣木科辣木属植物辣木的叶子,属于域外药材,具有治疗便秘的传统应用。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辣木叶治疗便秘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利用正常小鼠、洛哌丁胺诱导的慢性便秘小鼠、低膳食纤维饮食诱导的慢性便秘大鼠,观察辣木叶促排便作用,利用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辣木叶改善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1.辣木叶水提物对正常小鼠的促排便作用:观察辣木叶给药1次和7次对正常小鼠排便数量、含水量的影响;观察给药7次后,对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及肝、肾、结肠组织形态的影响。2.辣木叶水提物对洛哌丁胺所致便秘小鼠的促排便作用:正常小鼠灌服15mg/kg盐酸洛哌丁胺3天,建立慢性便秘小鼠模型,以粪便数量评价模型成功与否。观察辣木叶水提物低(1.75g/kg)、中(3.5g/kg)、高(7 g/kg)剂量给药1次和7次对便秘小鼠排便数量、含水量的影响;给药7次后,进行小肠炭末推进率实验。3.辣木叶水提物对低膳食纤维饮食诱导的便秘大鼠的影响:饲喂低膳食纤维饲料建立便秘大鼠模型。辣木叶水提物低(0.625g/kg)、中(1.25 g/kg)、高剂量(2.5 g/kg)给药第7天收集大鼠粪便,记录大鼠体重、摄食量及粪便重量、数量和含水量;给药结束后取大鼠结肠及胃窦组织,HE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观察辣木叶对大鼠结肠组织的影响;ELISA检测胃窦中Gas、MTL含量及结肠中VIP、SP、NPY的含量。4.Lable-free蛋白质组学研究:大鼠结肠组织经裂解制备受试样本,采用LC-MS/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检测。在Proteome Discovery version2.2.0.388蛋白质组学处理平台,使用Mascot搜索引擎在UniProt大鼠蛋白质数据库上搜索碎片,对蛋白质进行鉴定;通过峰面积法对蛋白进行定量。将定量后的蛋白质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表达蛋白。利用Gene Ontology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学过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注释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Uniprot及String数据库用于解释差异蛋白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5.Western blot验证候选差异蛋白的表达:对“5-HT1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和“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2和-4信号传导途径”中的Vamp2、Gnai3、Prkacb蛋白进行验证。结果:1.给药1次后,辣木叶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所排黑色粪便数及粪便含水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剂量显着增加小鼠排便总数(P<0.05)。给药7次后,辣木叶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所排黑色粪便数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的粪便含水量显着增加(P<0.05)。在小肠炭末推进率实验中,高剂量小鼠的小肠炭末推进率显着增加(P<0.05)。HE结果显示,辣木叶水提物低、中、高剂量对正常小鼠的肝、肾、结肠组织影响较小。2.正常小鼠洛哌丁胺造模3天后,粪便总数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证明便秘模型已建立。便秘小鼠灌服辣木叶水提物1次后,小鼠所排黑色粪便数及黑色粪便含水量较模型组显着增加(P<0.05)。给药7次后,辣木叶对小鼠的排便没有明显改善作用。小肠炭末推进率实验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辣木叶高、中剂量显着增加便秘小鼠的小肠炭末推进率(P<0.05)。3.低膳食纤维饮食饲喂大鼠21天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粪便数量、重量、含水量均显着降低(P<0.05)。造模成功后,大鼠灌胃给予辣木叶水提物7天,与模型组相比,辣木叶水提物中、高剂量可显着增加粪便含水量(P<0.01)。HE和阿尔新蓝染色显示,辣木叶给药组大鼠结肠部位肌层厚度和黏蛋白的分泌有所增加,但不具有显着性。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辣木叶的中、高剂量显着增加大鼠胃窦中的Gas、MTL和结肠中的VIP、SP的含量(P<0.01)。4.结肠部位的蛋白质鉴定和定量后,共有3575个蛋白被识别和定量化,其中1731个蛋白表达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Gene Ontology分析后,1731个差异表达蛋白共涉及116个生物过程、78个细胞成分、75个分子功能和15条信号通路。所鉴定的蛋白质多为胞浆蛋白,涉及细胞代谢、蛋白质合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催化活性、水解酶活性、核酸结合活性等功能。在15条信号通路中,多巴胺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P05912)、尼古丁药效学途径(P06587)、Beta2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导途径(P04378)、Beta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P04377)、泛素蛋白酶体途径(P00060)、5-HT1型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P04373)、帕金森综合症(P00049)、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2和4信号通路(P00043)、亨廷顿病(P00029)这9条信号通与胃肠道运动和肠液分泌相关,为辣木叶治疗便秘的相关作用信号通路。由于5-HT和Ach是肠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对便秘的发生与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对5-HT受体和Ach受体所介导的信号通路深入分析,发现5-HT和Ach通过GPCR-cAMP-PKA途径作用于K+与Ca2+通道,与肠液的分泌和肠道运动相关,可能为辣木叶治疗便秘的信号通路。5.Western blot法对“5-HT1型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和“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2和4信号通路”中的差异表达蛋白Vamp2、Gnai3、Prkacb的进行验证,结果发现Vamp2、Gnai3、Prkacb在模型组中表达均下降,在辣木叶低剂量组中均增加,与蛋白质组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辣木叶水提物可改善便秘引起的结肠组织变化,增加结肠肌层厚度和黏蛋白分泌;同时影响便秘大鼠胃窦及结肠组织内胃肠激素的含量,通过促进结肠运动与分泌,发挥促排便作用。2.蛋白质组学结果表明,辣木叶可通过5-HT1型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2和4信号通路、多巴胺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尼古丁药效学途径、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导途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帕金森综合症途径和亨廷顿病途径发挥治疗作用。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5-HT和乙酰胆碱受体所介导的GPCR-cAMP-PKA途径中的差异表达蛋白Vamp2、Gnai3、Prkacb,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辣木叶可通过这两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便秘的作用。

曹奕欣[10](2019)在《基于水通道蛋白研究番泻叶导泻的分子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番泻叶为临床常用非处方泻下药物,但长期应用可能造成一些毒副作用,而泻下作用与毒副作用是否有关联,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应用SD大鼠及细胞实验,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免疫化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观察大鼠行为、临床体征、脏器指数、病理学检查、水通道蛋白家族(Aqp1、Aqp2、Aqp3、Aqp4、Aqp5、Aqp6、Aqp7、Aqp8、Aqp9和Aqp11)基因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研究了番泻叶提取物(SE)、其主成分群番泻叶总蒽醌(SS)及其主要泻下成分番泻苷A(SA)的泻下作用及其潜在的毒性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当对大鼠连续7天灌胃SE后,大鼠体重显着下降(p<0.001),肾脏指数和肝脏指数显着增加(p<0.001),且肾脏和肝脏中Aqps的表达有明显的上调。而经SS干预后,大鼠体重变化无显着性差异,结肠指数显着增加(p<0.01),且对结肠Aqps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下调作用。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空白对照组,SE组对肝脏和肾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SS组对结肠和脾脏影响有明显差异,表明SE及SS干预后,可明显调控Aqps在相应器官中的表达,提示SE对肾脏和肝脏的影响/毒性更强,SS对结肠的作用更大,由此,我们认为Aqp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脏器受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药物毒性的潜在指标。细胞实验中,我们利用体外菌液孵育系统,制备了番泻叶提取物代谢混合物及番泻叶总蒽醌代谢混合物,发现它们可以抑制NCM460及LoVo细胞的存活,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及自噬,我们推测是导致组织细胞受损,发生副作用的原因之一。该方法为中药在细胞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番泻叶提取物诱导小鼠结肠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番泻叶提取物诱导小鼠结肠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低聚木糖对慢性腹泻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1 绪论
    1.1 慢性腹泻概述
        1.1.1 慢性腹泻的分类和病因
        1.1.2 慢性腹泻的形成机制
        1.1.3 慢性腹泻的缓解与治疗
    1.2 益生元与慢性腹泻
        1.2.1 益生元简介
        1.2.2 益生元缓解慢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1.2.3 益生元低聚木糖的生理功能与应用
    1.3 益生元缓解慢性腹泻的机制研究
        1.3.1 肠道菌群与代谢
        1.3.2 益生元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1.3.3 益生元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1.3.4 益生元对肠道屏障稳态的调节作用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1.1 主要试剂
        2.1.2 实验动物及饲料
        2.1.3 主要设备
    2.2 临床研究方法
        2.2.1 伦理审查
        2.2.2 研究对象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研究对象剔除
        2.2.6 研究对象脱落
        2.2.7 问卷调查评分
        2.2.8 临床实施流程
        2.2.9 临床分组情况
        2.2.10 XOS的来源、包装、规格
        2.2.11 生物样品收集与处理
        2.2.12 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检测
    2.3 粪菌移植小鼠研究方法
        2.3.1 粪菌液灌胃小鼠
        2.3.2 组织样本及粪便的收集
        2.3.3 结肠炎症细胞因子测定
        2.3.4 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检测
    2.4 番泻叶联合CRS诱导的慢性腹泻模型小鼠研究方法
        2.4.1 番泻叶灌胃煎剂的制备
        2.4.2 不同剂量XOS溶液的制备
        2.4.3 番泻叶联合CRS诱导的慢性腹泻小鼠模型建立
        2.4.4 腹泻指数的测定
        2.4.5 小鼠体重的测定
        2.4.6 组织样本及粪便的收集
        2.4.7 肠道推进率的测定
        2.4.8 结肠炎症细胞因子的测定
        2.4.9 结肠组织病理切片及HE染色
        2.4.10 免疫组化
        2.4.11 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2.5.1 粪便中DNA的提取、扩增、建库及测序
        2.5.2 KEGG功能注释
        2.5.3 多样性分析
        2.5.4 LEfSe分析
        2.5.5 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与其他指标的关联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XOS对慢性腹泻患者干预作用的探究
        3.1.1 XOS对慢性腹泻患者腹泻症状的影响
        3.1.2 XOS对慢性腹泻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1.3 XOS对慢性腹泻患者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3.1.4 XOS对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3.2 粪菌移植小鼠结果探究
        3.2.1 炎症因子水平分析
        3.2.2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
        3.2.3 短链脂肪酸分析
        3.2.4 肠道菌群分析
    3.3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的作用探究
        3.3.1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腹泻症状的影响
        3.3.2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肠道推进水平的影响
        3.3.3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结肠组织炎症的影响
        3.3.4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结肠切片病理情况的影响
        3.3.5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3.3.6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3.3.7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基于细胞中药学方法的大黄寒热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研究
        1.1.1 初生物质
        1.1.2 次生物质
        1.1.3 无机元素
        1.1.4 其他
    1.2 寒热评价方法
        1.2.1 实验动物法与生理生化指标法
        1.2.2 冷热板示差法与温度趋向法
        1.2.3 微量热法
        1.2.4 红外热扫描成像法
        1.2.5 细胞中药学评价法
    1.3 大黄的研究进展
        1.3.1 大黄的寒热研究进展
        1.3.2 大黄的化学成分
        1.3.3 大黄的药理作用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大黄提取分离及成分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药材
    2.3 实验方法
        2.3.1 唐古特大黄的提取与分离
        2.3.2 色谱条件
        2.3.3 质谱检测条件
        2.3.4 标准溶液的配制
        2.3.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6 线性关系、检出限与定量限
        2.3.7 精密度试验
        2.3.8 重复性试验
        2.3.9 稳定性试验
        2.3.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制备供试品溶液方法的优化
        2.4.2 色谱条件优化
        2.4.3 唐古特大黄成分分析
        2.4.4 含量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细胞中药学方法评价大黄水煎液分离部位及所含单体化合物的寒热药性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药材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药品配制与保存
        3.3.3 大黄水煎液通过溶剂系统分离所得部位寒热评价
        3.3.4 大黄单体化合物寒热评价
        3.3.5 大黄三氯甲烷部位单体化合物配比寒热评价
        3.3.6 台盼蓝染色实验
        3.3.7 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大黄不同分离部位寒热评价
        3.4.2 台盼蓝染色结果
        3.4.3 大黄单体化合物寒热评价实验
        3.4.4 大黄三氯甲烷部位单体化合物配比寒热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黄单体化合物在细胞水平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药材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药品配制与保存
        4.3.3 造模中药实验
        4.3.4 大黄单体化合物“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细胞学评价
        4.3.5 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寒药与热药造模浓度的确定
        4.4.2 大黄寒性成分“热者寒之”
        4.4.3 大黄热性成分“寒者热之”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党参多糖补脾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验仪器
        1.5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苦寒药物的选择
        2.2 造模方法的选择
        2.3 灌胃剂量的确定
        2.4 灌胃周期的确定
    3 讨论
        3.1 脾虚动物模型评价
        3.2 脾虚动物模型优化
    4 结论
第二部分 苦寒泻下脾虚模型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验仪器
        1.5 方法
    2 结果
        2.1 小鼠宏观表征
        2.2 脾虚小鼠生化指标的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小鼠的补脾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验仪器
        1.5 方法
    2 结果
        2.1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体重和行为的影响
        2.2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血清D-木糖的影响
        2.3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红细胞数的影响
        2.4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2.5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血清AMS的影响
        2.6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Ig G、Ig M的影响
        2.7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m RNA表达量的影响
        2.8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肠道紧密连接claudin、occludin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9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血清LPS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苦豆子种子成分分析与毒性评价及生物碱抗小鼠结肠炎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苦豆子资源分布、药理活性、毒性及资源利用研究现状
        1.1 苦豆子在我国的资源分布
        1.2 苦豆子化学成分研究
        1.2.1 生物碱类化合物
        1.2.2 黄酮类化合物
        1.2.3 挥发油化合物
        1.2.4 氨基酸类
        1.2.5 其他成分
        1.3 苦豆子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
        1.3.1 传统溶剂提取
        1.3.2 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
        1.3.3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
        1.3.4 离子交换法
        1.3.5 大孔树脂吸附法
        1.4 苦豆子生物碱的药理活性研究
        1.4.1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1.4.2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1.4.3 抗肿瘤作用
        1.4.4 抑菌和抗炎作用
        1.4.5 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
        1.5 苦豆子生物碱的毒性作用研究
        1.6 苦豆子在农业及医药方面的应用
        1.6.1 抑菌和杀虫作用
        1.6.2 植物源农药
        1.6.3 绿肥植物
        1.6.4 饲用
        1.6.5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试验研究
    第二章 苦豆子豆籽油与生物碱成分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苦豆子种子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2.2.2 苦豆子豆籽油的提取
        2.2.3 苦豆子种子浸膏和生物碱的提取
        2.2.4 薄层色谱分析
        2.2.5 GC-MS检测
        2.3 试验结果
        2.3.1 苦豆子种子化学成分系统预试结果
        2.3.2 苦豆子豆籽油与浸膏的提取结果
        2.3.3 苦豆子豆籽油和生物碱的薄层色谱分析结果
        2.3.4 苦豆子豆籽油GC-MS检测结果
        2.3.5 苦豆子种子碱性二氯甲烷部分GC-MS检测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苦豆子种子营养成分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3.2.2 矿物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测定方法
        3.2.3 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测定方法
        3.2.4 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3.2.5 试验数据处理
        3.3 试验结果
        3.3.1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3.3.2 矿物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测定结果
        3.3.3 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测定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苦豆子种子急性毒性试验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样品
        4.1.2 实验动物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数据处理
        4.4 试验结果
        4.4.1 苦豆子种子醇浸膏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4.4.2 苦豆子种子生物碱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苦豆子种子生物碱抗小鼠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试验药品
        5.1.2 实验动物
        5.1.3 主要试剂
        5.1.4 主要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与分组给药
        5.2.2 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
        5.2.3 小鼠结肠长度变化测定
        5.2.4 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观察
        5.2.5 小鼠结肠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的检测
        5.2.6 试验数据处理
        5.3 试验结果
        5.3.1 小鼠溃疡性结肠炎造模结果
        5.3.2 苦豆子种子生物碱对小鼠体质量和DAI的影响
        5.3.3 苦豆子种子生物碱对小鼠结肠长度的影响
        5.3.4 苦豆子种子生物碱对小鼠结肠黏膜损伤治疗情况
        5.3.5 苦豆子种子生物碱对小鼠结肠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桑叶提取物对豚鼠离体肠肌及洛哌丁胺所致便秘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桑叶粗提物对豚鼠离体回肠结肠肠肌张力变化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桑叶水提物对便秘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索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桑叶及其提取物对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蒙药苏龙嘎-4颗粒的药效学与抗腹泻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腹泻的研究进展
        1.1.1 腹泻分类及模型的建立方法
        1.1.2 腹泻的发病机制
        1.1.3 腹泻的治疗方法
    1.2 蒙药SG的研究现状
        1.2.1 单味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1.2.2 现代药理研究
    1.3 网络药理学的应用
        1.3.1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1.3.2 网络药理学在民族药研究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SG的药效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动物及饲养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止泻实验
        2.2.2 小肠推进实验
        2.2.3 抗炎镇痛解热实验
        2.2.4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SG对腹泻的影响
        2.3.2 SG对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2.3.3 SG的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
    2.4 讨论
3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SG抗腹泻的作用机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SG活性成分与靶点的获取
        3.2.2 腹泻已知治疗靶点的获取
        3.2.3 SG靶点和腹泻靶点的交集
        3.2.4 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3.2.5 关键靶点蛋白相关作用网络的构建
        3.2.6 关键靶点GO和 KEGG富集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SG活性成分的筛选
        3.3.2 SG有效成分抗腹泻的潜在作用靶点预测
        3.3.3 网络药理的可视化
        3.3.4 关键靶点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3.3.5 关键靶点基因生物功能及通路分析
    3.4 讨论
4 SG抗腹泻作用机制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动物及饲养
        4.1.2 药品与试剂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腹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给药
        4.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4.2.3 组织染色与检测方法
        4.2.4 相关因子检测
        4.2.5 统计学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SG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的影响
        4.3.2 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形态学测量
        4.3.3 指标检测结果
    4.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核桃青果皮的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的止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核桃概述
        1.1.1 核桃仁
        1.1.2 核桃叶
        1.1.3 核桃壳
        1.1.4 核桃树皮
        1.1.5 核桃青果皮
    1.2 核桃青果皮的研究进展
        1.2.1 核桃青果皮的活性成分
        1.2.2 核桃青果皮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1.2.3 核桃青果皮的利用现状
    1.3 核桃青果皮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1.3.1 核桃青果皮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1.3.2 核桃青果皮化学成分提取的溶剂
    1.4 腹泻的研究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核桃青果皮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制备及其有效成分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1.4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标准对照品及质谱条件
        2.2.2 核桃青果皮提取物的HPLC-MS/MS分析测定结果
        2.2.3 核桃青果皮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分析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核桃青果皮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试验小鼠腹泻的止泻效果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的制备
        3.2.2 实验动物分组与饲养
        3.2.3 实验小鼠模型建立[160]
        3.2.4 实验观察指标[159]
        3.2.5 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161]
        3.2.6 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
        3.2.7 QPCR法测定小鼠m RNA相关基因表达情况[162]
        3.2.8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核桃青果皮提取液对番泻叶所致的试验小鼠急性腹泻的作用效果
        3.3.2 核桃青果皮提取液对番泻叶所致的试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
        3.3.3 核桃青果皮提取物对小鼠血清IL-6、IL-12、TNF-α表达的影响
        3.3.4 小鼠空肠组织中AQP3、AQP4的m RNA表达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8)中药复方制剂对番泻叶致泻模型犬的止泻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犬腹泻及动物腹泻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1.1 犬腹泻的研究进展
        1.1.1 犬腹泻的分类
        1.1.2 犬腹泻的病因及机制
        1.1.3 犬腹泻的诊断
        1.1.4 犬腹泻的中药治疗
        1.2 动物腹泻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1.2.1 腹泻模型的评价标准
        1.2.2 用于制备动物腹泻模型的药物及方法
        1.3 AQP3和AQP4 蛋白表达与腹泻的关系
        1.3.1 水通道蛋白概述
        1.3.2 AQP3表达与腹泻的关系
        1.3.3 AQP4表达与腹泻的关系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番泻叶致泻犬腹泻模型的建立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动物
        2.2 方法
        2.2.1 动物分组与造模方法
        2.2.2 腹泻模型的评价标准
        2.2.3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两组犬只临床体征变化
        2.3.2 两组犬只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的变化
        2.3.3 腹泻率和腹泻指数的变化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复方中药制剂对犬腹泻的影响及作用
        3.1 材料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
        3.1.3 实验动物
        3.1.4 手术器械
        3.2 方法
        3.2.1 实验动物的选择
        3.2.2 复方中药的制备
        3.2.3 动物试验设计
        3.2.4 肠道组织的采集与保存
        3.2.5 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结肠形态
        3.2.6 免疫组化法检测AQP3和AQP4 在结肠中的分布和表达
        3.2.7 显微摄影、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临床表现
        3.3.2 犬结肠病理学变化
        3.3.3 复方中药对AQP3和AQP4 产生和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辣木叶对慢性便秘的治疗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注释表
综述一 便秘的研究进展
    1.1 便秘
    1.2 便秘的发病机制
    1.3 治疗便秘的方法
综述二 辣木叶的研究
    2.1 辣木叶化学成分研究
    2.2 辣木叶的药理作用研究
        2.2.1 抗氧化
        2.2.2 抗炎
        2.2.3 抗糖尿病
        2.2.4 降脂作用
        2.2.5 抗癌作用
        2.2.6 抗菌及杀虫作用
        2.2.7 促排便作用
        2.2.8 其他
综述三 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概述
    3.1 标记定量技术(Labeling quantitation)
    3.2 无标记定量技术(Lable-free quantitation)
        3.2.1 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的优缺点
        3.2.2 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的实验流程
        3.2.3 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第一章 辣木叶水提物促排便的药效研究
    第1节 辣木叶水提物对正常小鼠排便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2节 辣木叶水提取对洛哌丁胺所致便秘小鼠排便的影响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第3节 辣木叶水提物对低膳食纤维诱导的便秘大鼠的影响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第二章 蛋白质组学研究辣木叶改善便秘的作用机制
    第1节 Lable-free蛋白质组学研究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第2节 Western-blot (WB)验证候选差异蛋白的表达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后记)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基于水通道蛋白研究番泻叶导泻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番泻叶的功效及现代药理作用
        1.1.1 化学成分
        1.1.2 药理作用
        1.1.3 副作用
    1.2 水通道蛋白的研究
        1.2.1 水通道蛋白的分类
        1.2.2 水通道蛋白的结构
        1.2.3 水通道蛋白在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及作用
        1.2.4 水通道蛋白在肾脏中的作用
        1.2.5 水通道蛋白在肝脏中的作用
    1.3 番泻叶与水通道蛋白调节效应的关系
    1.4 细胞凋亡、自噬及其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关系
        1.4.1 细胞凋亡
        1.4.2 细胞自噬
        1.4.3 细胞凋亡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关系
        1.4.4 细胞自噬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关系
第二章 番泻叶提取物对大鼠脏器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效应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番泻叶提取物及番泻叶总蒽醌的制备
        2.3.2 SE、SS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2.3.3 动物分组与给药
        2.3.4 标本采集及相关指标检测
        2.3.5 大鼠脏器总RNA的提取
        2.3.6 c DNA合成
        2.3.7 引物设计
        2.3.8 qRT-PCR检测
        2.3.9 统计学方法
    2.4 结果
        2.4.1 SE及 SS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2.4.2 通过SE、SS、SA建立大鼠腹泻模型
        2.4.3 SE、SS、SA诱导下的大鼠体重变化
        2.4.4 SE、SS、SA诱导下的大鼠脏器指数变化
        2.4.5 大鼠结肠H&E染色
        2.4.6 Hprt为最合适的大鼠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内参基因
        2.4.7 SE、SS、SA诱导下的大鼠脏器Aqp的调节作用
        2.4.8 主成分分析阐释SE、SS、SA诱导大鼠腹泻的机理
    2.5 讨论
第三章 番泻叶提取物及其代谢混合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1 材料
        3.2.2 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NCM460、LoVo细胞培养
        3.3.2 SE、SS代谢产物的制备
        3.3.3 SEM、SSM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3.4 NCM460、LoVo细胞活性实验
    3.4 结果
        3.4.1 NCM、SEM及 SSM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3.4.2 番泻叶产物及其代谢产物对NCM460、LoVo细胞活性的影响
    3.5 讨论
第四章 番泻叶提取物代谢混合物对NCM460、LoVo细胞凋亡、自噬的调控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仪器
        4.2.1 材料
        4.2.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NCM460、LoVo细胞培养
        4.3.2 吖啶橙染色法观察NCM460、LoVo细胞凋亡及自噬
        4.3.3 番泻叶代谢混合物干预NCM460、LoVo细胞蛋白样品的收集
        4.3.4 Western Blot检测
    4.4 结果
        4.4.1 吖啶橙染色观察NCM460、LoVo细胞凋亡及自噬
        4.4.2 番泻叶代谢混合物对 NCM460、Lo Vo 细胞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调节(WesternBlot 检测)
        4.4.3 番泻叶代谢混合物对NCM460、LoVo细胞AQP3 的调节(Western Blot检测)
    4.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番泻叶提取物诱导小鼠结肠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聚木糖对慢性腹泻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D]. 王沁玥. 江南大学, 2021(01)
  • [2]基于细胞中药学方法的大黄寒热成分研究[D]. 赵文杰. 西北大学, 2021(12)
  • [3]基于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党参多糖补脾作用研究[D]. 孟静一.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苦豆子种子成分分析与毒性评价及生物碱抗小鼠结肠炎的作用研究[D]. 苏永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桑叶提取物对豚鼠离体肠肌及洛哌丁胺所致便秘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D]. 王亚文.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蒙药苏龙嘎-4颗粒的药效学与抗腹泻作用机制研究[D]. 陈影.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7]核桃青果皮的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的止泻效果研究[D]. 冯璨. 西南大学, 2020(01)
  • [8]中药复方制剂对番泻叶致泻模型犬的止泻作用研究[D]. 徐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9]辣木叶对慢性便秘的治疗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 高启霞. 中央民族大学, 2020
  • [10]基于水通道蛋白研究番泻叶导泻的分子机制[D]. 曹奕欣. 西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番泻叶提取物诱导小鼠结肠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