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护士长管理素质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护士长管理素质的思考与实践

一、提高护士长管理素质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岳燕[1](2021)在《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提升和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问题已然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命题。城市老年人不但有物质养老保障的诉求,还有精神文化的渴求,老年教育机构“一座难求”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年团队学习作为一种老年人自我教育与学习、自主组织与管理、灵活弹性的老年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教育机构的这一困境。老年学习团队的核心人物——“带领人”不仅是老年学习者一员,更担负着组建与管理团队、帮教团员等重要使命。为此,从社会学的视角,理解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是如何构建角色认同的,其角色认同的特征是什么,进而探究优秀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成为”团队领袖历程中的角色认同机制,探究其在退休后角色再造中所体现的人的终身发展的主体性,以及从中升华的退休精神,是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斯特赖克(Stryker)的角色认同理论被用来解释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据的象征符号及与之相关的意义诠释。角色认同显着性(Identity Salience)也是Stryker的关注焦点。本文以Stryker角色认同理论为视野,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收集所甄选的六位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个案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编码,从身份承诺、他人支持、内外奖赏、角色投入四个维度叙事带领人建构“老年教育者”角色认同显着性的图景,再结合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分析框架即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互动三个层面跨个例诠释不同带领人角色认同的特征,形塑老年教育者、终身学习者、组织活动者、团队管理者、志愿服务者、智慧长者等多重角色身份,形成带领人自我标定内在化即自我角色认同与社会角色认同的一致,回应了带领人通过角色认同占据某一社会位置的角色认知、角色扮演、角色执行过程。由此进一步揭示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与本质。基于个案叙事和跨个案分析,本论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和特征。主要概括为个体角色认知、“工作”角色情感、角色行为与互动三个层面。带领人从中形成了共通的角色认同特征:即协调团队成员,注重情感交汇;乐于奉献,具有志愿精神;上情下达,成为沟通桥梁;技艺见长,成长为老年教育者;处事见强,形成智慧积淀;各异的角色认同风格:强技艺专业特色型、强兴趣共同爱好型、强运营重视制度安排型三种。形成角色认同社会化的角色集合。主要表现为带领人价值观社会化构建社会认同,带领人组建团队学习活动强化社区(机构)认同,带领人终身学习促动自我角色认同三方面。带领人角色社会化体现为(PSPCLM)角色集合,它是带领人构建社会认同的依据;带领人的人际关系社会化表现为其自身与个体、团队、团队管理方、指导教师、赞助者、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形成的多元互动体,它是带领人强化社区(机构)认同的依据;带领人作为团队发展的“粘合剂”,争取外援的“主心骨”是其促动自我角色认同的依据。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互动三者的互动整合。其中角色认知是角色认同的基础,角色情感是角色认同的依据,角色互动是角色认同的动力。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个体主体性和社会结构性。角色认同的个体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人本主义:角色认同促进老年人终身学习、彰显人的全面发展、体现退休精神的伦理价值;角色认同的社会结构性主要表现为对老年教育的启示:角色认同昭示老年教育的外因内化作用、弥合老年教育的价值冲突、挖掘老年教育的智慧价值。在带领人实现角色认同,体现退休精神的过程中则酝酿、沉淀、生成了智慧,它外显于为人处事、对待得失的超然态度,内修于涵泳道德,润泽文明的内心平静。由此重新诠释了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定义和退休精神的内涵。本研究拓展了角色认同理论跨学科应用的场域,展示了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的退休精神,对老年教育的理论内涵有了进一步探究,提出了培育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的建议。

董晓萌[2](2021)在《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特征的叙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在人民群众日益凸显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下,目前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的素质、质量和才能难以应对此高速发展的健康需求的挑战,普遍存在着人格素质不高和负面的职业状态,诸如高职业倦怠、高离职率和同情心疲乏、焦虑、抑郁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方法探究我国护理队伍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职业人格特征,以构建其职业人格特征的骨架结构,挖掘其职业人格形成的内外因素,并原汁原味地再现其工作情景下职业人格的典型故事,并诠释背后的真实意义,为护理人员深刻理解与学习、感染与激励提供样板,同时也为护理教育优质职业人格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打下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叙事研究方法。(1)通过目的抽样法确定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作为研究对象;(2)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观察、实物收集获得有关三位获奖者的职业人格方面的资料;(3)按照三维叙事探究空间分析法对现场文本资料进行叙事编码和相关分析;(4)采用三角互证法、原始资料佐证法、反馈法和参与者检验法进行资料校对,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可信性”;(5)基于叙事学、现象学、解释学的理论视角,采用“先叙事,后解释”的方式重新描述三位获奖者的职业人格故事,并赋予阐释性理解与意义诠释;(6)采用逻辑分析与综合归纳法构建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骨架结构,及其形成的内外因素。研究结果:1.重构了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的骨架结构,重描了其典型故事:(1)第35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瑞芳老师的职业人格骨架结构归纳为:3个主题,10个类属;重描了4个典型故事。对待患者方面,共有2个主题、7个类属。即主题Ⅰ“患者至上,全心全爱”,其下类属Ⅰ-1感同身受、Ⅰ-2一视同仁、Ⅰ-3尽职尽责;主题Ⅱ“解患之难,爱加知识”,其下类属Ⅱ-1“循症施膳、解惑释疑”、Ⅱ-2“细察深思、准确判断”、Ⅱ-3“敢当能为、冒险缝合”、Ⅱ-4“改革床刷、阻断感染”;对待行业方面,有1个主题,即主题Ⅲ“引领行业,严而有爱”,其下3个类属为:Ⅲ-1以身示范、Ⅲ-2严格管理、Ⅲ-3爱人如己。(2)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老师的职业人格骨架结构归纳为:4个主题,4个类属;重描了3个典型故事。对待患者方面,共有3个主题,2个类属。即主题Ⅰ“维护尊严,料理尸体”;主题Ⅱ“科学抚触,减轻癌痛”;主题Ⅲ“主动请缨,甘愿冒险”,其下2个类属为:Ⅲ-1“主动请缨,抗击疟疾”、Ⅲ-2“甘愿冒险,服务艾滋;对待社会方面,有1个主题,即主题Ⅳ“志愿坚守,捐体献血”,其下有2个类属为:Ⅳ-1“超级义工,众人跟随”、Ⅳ-2“捐体献血,留爱人间”。(3)第42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潘美儿老师的职业人格骨架结构归纳为:4个主题,4个类属;重描了5个典型故事。对待患者方面,共有3个主题,4个类属。即主题Ⅰ“吞吃饺子,维护尊严”;主题Ⅱ“同理沟通,耐心待患”,其下2个类属为:Ⅱ-1“换位思考,消除误解”、Ⅱ-2“耐心哄患,消除恐惧”;主题Ⅲ“感同身受,敢于冒险”,其下2个类属为:Ⅲ-1“感受绝望,冒险清创”、Ⅲ-2“感受痛苦,勇敢夹便”;对待社会方面,有1个主题Ⅳ“建言人大,关爱麻风”。2.综合汇总了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的整合框架,包含3个主题,11个类属。(1)对待患者方面,主题Ⅰ“患者至上,无私奉献”。其下3个类属为:(1)普通临床情境下的类属Ⅰ-1“视患如亲,全心全爱”,其下3个分类属,即Ⅰ-1-1“同情同理、耐心照料”;Ⅰ-1-2“一视同尊,施以仁爱”;Ⅰ-1-3“尽职尽责,仔细操作”;(2)患者难题情境下的类属Ⅰ-2“解患之难,科思而创”;(3)特殊患者情境下的类属Ⅰ-3“主动请缨,敢当能为”。(2)对待行业方面,主题Ⅱ“引领行业,严而有爱”。其下3个类属为:Ⅱ-1“严格管理,紧抓实效”;Ⅱ-2“以身示范,以爱育教”;Ⅱ-3“爱人如己,任人唯贤”。(3)对待社会方面,主题Ⅲ“感召社会,向上向善”。其下3个类属为:Ⅲ-1“关爱麻风,建言人大”;Ⅲ-2“超级义工,众人跟随”;Ⅲ-3“捐体献血,留爱人间”。3.分析得出了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成因:(1)内因为自我调控:表现为3种情境下的3个主题:面对枯燥生活时,表现为“不厌其烦,非常努力”;面对矛盾冲突时,表现为“公大于私,迎难而上”;面对逆境艰难时,表现为“坚定信仰,坚韧不拔”。(2)外因为教育文化:表现为5种状况下的14个因素:(1)家庭教育:有3个因素是,“母亲教育,信与仁爱”;“父辈熏陶,从小善良”;“家风浸润,义卖捐助”;(2)学校教育有3个因素,即“校训教育,爱加知识”;“严承师爱,潜移默化”;“师德为先,立志助人”;(3)临床教育:有3个因素,即“榜样传承,救困扶危”;“前辈感染,走上麻风”;“病员触动,留任坚守”;(4)医院文化:有2个因素,即“部队倡导,服从命令”;“领导信任,合力夺魁”;(5)社会文化:有3个因素,即“学习毛主席,勤俭节约”;“学习雷锋,全心全意”;“学习模范,毫不利己”。研究结论:1.归纳得出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的总体特征,有三大主题:(1)对待患者方面的“患者至上,无私奉献”;(2)对待行业方面的“引领行业,严而有爱”;(3)对待社会方面的“感召社会,向上向善”。其中,“患者至上,无私奉献”是获奖者的基础人格,“引领行业,严而有爱”是管理人格,“感召社会,向上向善”是最高人格。2.分析得出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的总体成因。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即三种特殊情景下的自我调控:面对枯燥生活时的“不厌其烦,非常努力”;面对矛盾冲突时的“公大于私,迎难而上”;面对逆境冲突时的“坚定信仰,坚忍不拔”。外因是教育文化,包括家庭、学校与临床教育、医院与社会文化,是职业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必要且充分条件。

高翔[3](2021)在《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旨在探讨临床护士应具备的人文关怀能力。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初步构建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他评问卷,调查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初步拟定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根据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2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1访谈提炼出四个主题:护士需在关怀关系中树立榜样作用;护患双方表达出各自的心声可以更好地促进关怀关系的发展;护士需练习关心的技巧,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护患双方都被充分认可的关怀关系有利于人文关怀的进一步实施。2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6.67%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和0.87;第一轮专家函询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282,第二轮为0.276;各指标赋值均数为4.69~4.93;变异系数为0.052~0.169,分值均符合要求。3构建基于诺丁斯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92个,分为护士长、临床医生、住院患者三个模块。4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问卷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03、0.832、0.750;分半相关系数分别为0.755、0.702、0.610;Spearman-Brown系数分别为0.757、0.712、0.610。I-CVI在0.8~1之间,S-CVI在84.4%~87.9%之间。KMO值分别为0.792、0.750、0.739,Barlett球形检验值分别为1513.450、1163.144、1134.201(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公因子旋转法,前4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2.629%、79.616%、64.973%,4个公因子与问卷中一级指标对应。5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得分率>80%),所在科室、性别、民族、第一学历、是否有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婚姻状况、人事状况对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不产生影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生育、是否参加过人文关怀方面培训对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产生影响(P<0.05)。结论:1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构建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92项。2编制《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问卷信效度较好。3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得分率>80%),职称、工作年限、是否接受人文关怀知识培训是影响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

吴宏涛[4](2020)在《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2.了解护士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和改进需求。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本阶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信息系统使用行为问卷》、《护士信息能力调查问卷》、《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中国职业紧张调查问卷》、《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量表》对符合条件的郑州市三家医院的430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了解护士NIS使用行为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二部分: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研究以“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体验和改进需求”为主题制作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符合访谈条件的一线护理人员14人,医院信息科人员3人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了解护士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进一步掌握护士对改进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切实需求,以弥补单一研究方法的不足。结果本研究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采用频数、率、百分比对样本的一般资料的构成进行统计描述,均数、标准差、多元回归分析对样本的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平α=0.05,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MOS24.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多个中介效应的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护士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得分为(26.832±3.69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探索型使用行为得分为(3.38±0.74)分,处于中等水平;2.在个体特质的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使用系统时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3.护士信息能力、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护士职业紧张反应、护士组织创新氛围感知各维度均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1)、护士信息能力中的“护理信息意识”(P=0.01)、“护理信息管理能力”(P=0.05)、“护理信息操作能力”(P<0.01),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中的“自我动机信念”(P=0.018),护士职业紧张反应量表里的“认知行为紧张反应”(P<0.01)、“心理紧张反应”(P=0.008)、“身体紧张反应”(P=0.044),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里的“创新激励”(P<0.01),9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护士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紧张度、组织创新氛围与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关系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显示: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显着,护士信息能力(76.8%)和职业紧张度(12.0%)的间接效应显着,自主学习能力(-23.9%)的间接效应不显着;结合以上直接效应检验的结果可知,护士信息能力和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更为主要。6.本此访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的心理期待和改进需求,通过对访谈资料深入分析、总结,本研究提炼出4个主题,13个亚主题:(1)护士对NIS的有用性、易用性感知不佳;(2)护士对NIS创新的知识不足;(3)护士对NIS组织支持不足;(4)对相关培训的期待。结论1.接受调查的两家医院护士的NIS使用行为较好,但探索型使用行为有待提升;2.个体因素中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使用系统时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有显着影响,其中性别影响更为突出;3.护士信息能力、护士职业紧张度、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护士组织创新氛围均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护士信息能力中的“护理信息意识”、“护理信息管理能力”、“护理信息操作能力”,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中的“自我动机信念”,护士职业紧张反应量表里的“认知行为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里的“创新激励”8个因素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4.组织创新氛围对创新性使用行为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显着,护士信息能力和职业紧张度的间接效应显着,护士信息能力和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最为突出。5.护士需要开展改进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培训,并需要多部门的支持。

杨艳[5](2020)在《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文中指出背景医学回归人文是时代发展趋势,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是时代所迫,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方式难以解决医护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的内化,难以激发真正从心底滋生对患者爱与关怀的职业精神,也难以让医护人员有具体举措真正进入患者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医学和护理的叙事转向为解决医学人文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让护患双方在互动中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在故事中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寻找生活的意义,获得心理成长,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改善了患者结局指标。近年来,叙事护理渐渐成为关注热点,但属于起步阶段,尤其临床叙事护理开展较少,尚在探索之中,缺乏科学、规范、系统及具有指导性的实践框架。目的从护士和患者角度了解和分析临床人文关怀实践的现状以及对叙事护理的认知和需求;分析国内叙事护理临床实践的问题;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与实施方案;实施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并不断修正;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研究共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评价结果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医学人文从理论到实践落地的困难,而叙事护理作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新方法在临床应用却缺乏科学、规范、系统的指导而质量效果不佳。第二阶段,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了解临床的人文护理实践现象以及对叙事护理的认知和需求;分析国内叙事护理临床实践的问题;第三阶段,研究者应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专家会议构建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并通过小组头脑风暴构建实践方案;第四阶段,研究选择医院的肿瘤科与乳腺肿瘤外科实施叙事护理方案,运行中通过观察法、质性访谈法收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的反思共同进行模式与方案的修正;第五阶段,研究通过对叙事护理实践者、护理管理者、患者多角度的访谈,评价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对她们的作用和影响,并为今后更为广泛、深入的实践提出参考建议。在该行动中,采用院校结合方式,学校专家团队将前期研究成果(叙事护理课程)应用于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理论培训,为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行动的参与者包含了临床护士、护士长、护理管理专家和研究者本人。采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议法。结果研究一,在临床人文关怀现状的调查中发现肿瘤患者饱受身心的折磨,亟待护士关怀。护士观察到的患者叙事行为和患者自认为的叙事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表明患者潜意识有需求,并且在叙事之后有情绪释放后的一种轻松的体验,但从主观上认为,疾病之外许多内心的想法,家庭困扰等叙事是一件相对私密的事情,不适合告诉其他人,或者认为这些并非是护理人员职责范畴内的工作,因此往往压抑在心中。从护士的角度发现护士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缺乏能走进患者心灵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受限于人力资源、工作负荷等问题带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的问题。在对国内文献研究中可见,叙事护理临床实施主要为叙事医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且实施零散、缺乏科学、系统、规范的理论依据,可供他人借鉴的具体内容较少,而“叙事护理”作为从叙事医学理论中派生而来的新概念尚未应用于临床。研究二,通过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法,构建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通过理论研究,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分为哲学基础层、方法层、操作层、技术层。该模式的哲学基础层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社会建构论和医学人类学理论。在该哲学思想支撑下,叙事护理注重的是“关系”;护患双方运用“语言”、“故事”来认知、理解、建构外部世界以及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护士与患者在共同面对疾苦时通过见证、解构、理解、共情、尊重、重构等方式与患者构建生命的意义。方法层的理论基础为叙事医学理论,其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提供了叙事能力培养、叙事活动类型设计的依据。操作层是基于叙事护理学理论下的叙事护理实践流程,为护士实施叙事护理提供了操作的步骤。技术层是在叙事治疗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外化、解构、技术文件、重构等。这些技术的理念和思想可为护理人员借鉴,但要具体实施叙事治疗则需经过心理学专业培训或认证。通过文献研究,借鉴了爱尔兰学者Buckley针对老年护理院叙事实践研究形成的叙事实践框架,纳入了“故事”、“先决条件”、“照护环境”、“照护过程”、“护理的叙事方面”等元素,经过整合、摒弃和调整形成了本研究的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框架。最后通过专家会议论证,对叙事护理过程进一步修订,将叙事护理过程中的要点归类与分层,形成态度方面、基本技术和专业技术三个类别。研究三,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实施成果:本行动研究经过两轮行动循环,开展了33学时叙事护理培训,举办了17次叙事护理能力培养的活动,改善了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匮乏,叙事能力不足,人文关怀流于形式的问题,营造了叙事护理环境与氛围,设计了“阅读人生”、“书写人生”、“故事分享”等叙事活动、建设了“心灵病房”叙事平台等,在此过程中,138名患者参与到自由写作和疾病故事写作。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丰富了临床人文护理实践的形式,让护士更自觉自愿、更有自信地走进患者世界,为其提供充满温情的护理,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度和满意度。与此同时,叙事护理改变了护士的态度与行为,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结论: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能有效地为护士践行人文关怀开辟了新的路径和方法。倾听患者故事丰富了护士对疾病、生命世界的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理解,从而尊重患者,给予安慰与鼓励,信心与支持,提供了直击患者心灵、有温度、有灵性的护理。患者在接受叙事护理后尊重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乃至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内心充满感激和信任,护患关系的良好互动使护士的职业成就感也得到了满足,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精神,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创新了人文护理实践方法,解决了医学人文“空壳化”“漂浮化”困境,丰富了护理学知识体系,临床人文护理的方法与技术。

张淑[6](2020)在《基于ADDIE模式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路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信行水平及对叙事护理培训需求的现状;2.构建并实施基于ADDIE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方案,探讨该方案提高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能力和人文关怀品质的应用效果,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类实验性研究,分为基线调查和干预研究两个阶段。1.基线调查:采用黄辉等编制的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2.干预研究:(1)依据前期现状调查结果和相关理论依据初拟基于ADDIE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方案,通过专家咨询法对叙事护理培训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确定叙事护理培训方案终稿。(2)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空间距离较远、叙事护理知信行水平相近的两临床科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院内培训,干预组在常规院内培训的基础上实施基于ADDIE教学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方案。(3)培训前、培训后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和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测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能力和人文关怀品质。(4)培训结束后,请干预组护士填写反馈调查表,了解其参与培训的感受以及对培训的评价和建议。结果:1.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65.65%的临床护士从未听过叙事护理,30.91%的临床护士听过叙事护理但不熟悉,仅1.91%和1.53%临床护士较熟悉或非常熟悉叙事护理,其了解叙事护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和书籍、刊物。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职务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职称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职务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行为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职务是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学历是临床护士叙事护理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职务、学历是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3.临床护士对叙事护理的建议与想法调查结果显示:42.98%的临床护士认为叙事护理能够缓解护患矛盾,促进护患沟通;54.11%的临床护士建议开展系统的叙事护理培训。4.培训后两组组间比较:干预组医学叙事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人文关怀能力维度外,干预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培训后两组组内比较:(1)干预组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医学叙事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和人文关怀能力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关怀知识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关注倾听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叙事能力总分及理解回应、反思再现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关怀理念和人文关怀感知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培训方案评估结果及反馈调查表结果显示:参与培训的临床护士对基于ADDIE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路径评价较高,其提出的问题与建议有助于叙事护理培训方案后续的完善和改进。结论:1.临床护士对叙事护理知晓程度较低,了解叙事护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和书籍、刊物。2.临床护士叙事护理态度较积极,但其叙事护理知识和叙事护理行为水平较低。职务、学历、职称可影响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水平。3.依据基线调查结果确定培训干预“靶点”,构建基于ADDIE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方案:以提高护士叙事护理能力为目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培训组织形式,强调对各个环节的反馈评估,从而达到提升叙事护理水平的培训目标。4.本研究8次叙事护理培训有效提升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能力总体水平,其关注倾听、理解回应、反思再现维度得分均较培训前显着提高,且理解回应维度提高幅度最大。5.本次培训有利于培养临床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对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及人文关怀能力提升水平较大。6.基于ADDIE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方案,为提高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能力及培养临床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提供了新途径,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宋涛[7](2020)在《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在院期间负性情绪明显,对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需求强烈,但现阶段我国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不足,呈现出与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的多样化人文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故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教学方式进行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人文需求;叙事教学作为一种良好的人文关怀护理教学策略,在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教学中少有实践,需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应用评价。目的构建一个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并在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教学中进行应用评价,以期为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教育探寻新的途径。方法1.建立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本网站基于谢幼如教授提出的专题学习网站的组成设置及设计策略指导下进行建立,其过程包括“素材库的建立”、“网站网页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参考编写”4个部分。在素材库的建立中,使用人文事件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文献检索法收集精神科人文关怀相关事件、视频、图片及文学作品,经精神科护理专家基于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结构模型进行素材内容审议后,进行素材筛选和素材库主题框架设置;在网站网页设计中,基于“凡科在线建站平台”的基础模块选择和交互逻辑设计,实现网站的网页展示;在教学程序设计中,基于学者郭瑜洁提出的叙事教学程序基础上进行配套教学程序设计;在教学参考编写中,结合教学程序,进行“引导问题推荐”、“学习任务”、“相关知识链接”3部分内容的编写。2.网站的教学应用效果评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全体N1层级护士为教学对象,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获得该院N1层级护士68名为教学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名,试验组护士在院内N1层级护士继续教育培养外,加入基于本网站的教学实践(2020年1月-2020年4月),对照组护士仅接受院内N1层级护士继续教育培养。教学实践前后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关怀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调查。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差异,通过t检验比较教学实践前后两组间护士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通过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分析试验组护士反思内容,评价本网站教学应用效果。结果1.构建完成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https://jd17695496.icoc.bz),包含人文故事分享、视频图片鉴赏、文学作品推荐、相关知识链接4种教学素材类型,共计53例;设计和编写与本网站配套的教学程序及教学参考各1项。2.经两组间护士一般资料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护士在性别、学历、职称、护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教学实践前,试验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80±10.918)分、认知维度得分为(79.00±8.428)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0.38±8.835)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0.74±6.047)分;对照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81.56±9.513)分、认知维度得分为(81.03±7.822)分、勇气维度得分为(48.29±7.469)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2.24±6.010)分。经两组间护士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护士在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基于网站的教学实践后,试验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93.29±4.622)分、认知维度得分为(85.12±5.487)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3.32±4.835)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4.85±3.751)分;对照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83.97±5.859)分、认知维度得分为(81.09±6.703)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0.74±5.765)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2.15±4.439)分。经两组间护士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护士在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护士的教学反思内容经现象学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获得“对素材中患者产生共情体验”、“发现自身同理心不足”2个主题,提示通过本网站的教学应用,可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并促进其发现自身同理心的不足。结论1.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适用于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教育,具有一定的教学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2.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经教学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关怀能力,促进其共情能力提升,增强同理心。

李佳霖[8](2020)在《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医疗体制和文化背景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为我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入提供科学的指导,尽快规范我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职业准入、专科能力培训及考核制度等,推进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快速发展。方法:本研究为混合性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文献回顾:通过查阅国内外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相关文献,提炼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形成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词典。2.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从事安宁疗护相关工作的医生、护士及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结合参与式、半结构式观察法收集资料,利用持续比较法和内容分析法初步构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3.德尔菲法:采用发放电子邮件的方式对满足专家遴选标准的1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利用Excel2010和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根据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检验两轮专家咨询的科学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条目的权重,最终形成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4.信效度检验:根据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发放电子问卷,采用Excel2010软件进行录入,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信度采用内部一致性检验,计算Cronbach’α系数,效度采用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表示,通过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确定该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结果:1.通过文献回顾法,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对所提取出的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级和分类编码并建立胜任力词表,最终形成了包含6个维度、19个一级指标及93个二级指标的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词典,为下一步的质性研究提供基础。2.本研究共完成21份观察日志,3组半结构式面对面小组访谈和9组半结构式面对面个人访谈,初步形成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及55个三级指标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专家咨询法提供基础。3.本研究共纳入16名专家,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整体的权威系数为1,专家个体权威系数范围为0.75~1.4,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好;专家协调系数为0.451,P<0.001。根据两轮专家咨询中提出的意见及建议修改指标体系内容,形成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及61个三级指标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指标体系的权重且一致性检验结果较满意。4.本研究共调查了某三甲医院65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结果显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8,条目内容效度集中在0.8~1.0,量表内容效度为0.954,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0.4,且P<0.001,结果显示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结论:本研究最终形成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知识、技能、人格特质、动机、自我概念、社会角色)、29个二级指标及61个三级指标且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岗位设置、专科认证、教育培训及考核标准提供基础支持。

白舸[9](2019)在《基于GROW教练模型构建内蒙古某三甲医院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Goal-运用GROW教练模型设计护士分层培训的研究路线;了解三甲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分层培训需求;制定三甲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的内容;为规范护士分层培训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1)Reality-采用《护士培训现状和培训内容需求调查问卷》对研究医院各层级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士目前的培训现状和对培训内容的需求;(2)Option-充分查阅现有的文献,并结合现状和需求的调查结果,拟定《护士分层培训体系》初稿。并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条目的重要性程度进行定量评分。结合筛选指标和专家意见,对各级内容进行梳理,初步形成《护士分层培训体系》;(3)Way forward-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级指标权重,从而进行层次单排序、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确定分层体系是否有逻辑混乱,最终形成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结果(1)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N0、N1层级的护士,最高培训需求为专业知识;N2、N3层级的护士,最高培训需求为专业技术;N4层级的护士,最高培训需求为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护士长最高培训需求为行政管理能力。护士分层等级、胜任工作情况、是否希望接受更多的培训和接受培训时间对护士的培训需求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护士对培训内容的总体为4.09±0.55。培训内容需求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专业技术、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2)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专家函询:两轮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和100%。专家权威程度为0.91±0.04,两轮函询的总体协调系数分别为0.566和0.607,经过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01;(3)护士培训体系的指标权重设置: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比例为专业知识(0.3488)、专业技术(0.3488)、人文素质与自我发展(0.1163)、教学科研(0.1163)、护理管理能力(0.0698)。对培训体系进行一致性检验,各级指标的一致性比例均等于0。结论(1)通过护士培训现状和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护理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培训需求,护士的培训需求受护士分层等级、胜任工作情况、接受培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从这些影响因素中可以看出护理人员越来越注重对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护士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更倾向于专业技能、人文素质等方面。不同层级护士的最高培训需求符合各层级护士的能力要求;(2)通过Delphi法和AHP法结合,建立的护士分层培训体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人文素质与自我发展、教学科研、护理管理5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149个三级指标。培训体系的设置符合逻辑,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3)本研究建立的护士分层培训体系具有层次鲜明的结构特点,各层级护士的分层培训重点与护士的分层培训需求一致,并符合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体现了护士成长与发展的需求。

李玉[10](2019)在《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下高职护生的临床胜任力,比较其对临床胜任力的影响,从而为护理院校选择培养方式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苏医药职业学院2015级三年制护理专业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院校协同教育模式的2个合作班100名护生为协同教育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2个在校班100名护生为传统组。于2018年5月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所在科室的导师使用《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评价护生临床胜任力情况;最终完成有效问卷197份。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研究结果1.本研究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为98.5%。2.两组护生在一般人口学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总分比较:协同教育组护生在导师评价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个维度得分比较:协同教育组均高于传统组,除“护理基础知识”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维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每个维度的子条目进行比较:两组护生在临床护理技能维度中的“能规范地进行专科常用护理操作”、临床判断性思维维度中的“能及时观察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临床处置维度中的“主动对新入院病人进行接诊、介绍各种制度、病区环境”、护生健康教育维度中的“能了解不同疾病健康教育内容”、“能主动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应变处理维度中的“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冷静应对,及时上报”、综合管理维度中的“参与科室设备、药品管理,能保持物品放置有序、急救物品备用状态”和职业品质维度中的“能够正确评价、认识和摆放自己”、“有慎独精神,能坚持护理道德信念”条目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数据分析结果初步说明了院校合作教学模式总体上有利于提高高职护生临床护理能力、临床思维判断能力、评估与干预能力、临床处置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职业品质的胜任力。为院校合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2.院校合作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中护理基础知识的能力提高效果不明显。3.院校合作教学模式为培养和提高高职护生的临床胜任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教学提供一定实践经验。但全面提高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院校合作教学培养方案。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素质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护士长管理素质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现实背景:我国已呈现快速老龄化趋势
        二、个人感情:老年阶段是必经的人生历程
        三、工作实践:老年群体是主要的服务对象
        四、专业使命: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的组成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角色认同研究的基础
        二、角色认同研究的三种取向
        三、角色认同应用的相关研究
        四、基于文献综述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问题、思路与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核心概念
        一、老年学习团队
        二、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
        三、角色认同
        四、社会认同
        五、退休精神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多元化视角的角色认同研究
        一、结构功能论与角色认同
        二、批判论与角色认同
        三、符号互动论与角色认同
    第二节 斯特赖克(Stryker)角色认同理论
        一、个体与社会
        二、相关理论统合
    第三节 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分析框架
        一、带领人的老年学习团队认同
        二、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第四节 多个案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个案选定依据
        二、个案情况概览
        三、资料收集方法
        四、研究调研实况
        五、调研资料编码
第三章 个案一:瓷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禀赋和爱好滋生终身学习瓷刻的土壤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毕生精研瓷刻技艺
        二、身份承诺——组团学习:组建团队传承非遗文化
        三、内外奖赏——团队成员互助,肯定学习价值
    第二节 瓷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工作层面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社区学校互动
第四章 个案二:形体舞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学习是福命的根源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心灵舞者的乐园
        三、他人支持——交口称赞,情感融洽
    第二节 形体舞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自尊与幸福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家庭、社区互动
第五章 个案三:推进员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做老年学习的宣传者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自我学习带动他人学习
        二、身份承诺——组团学习:组织运行虚拟网上学习团队
        三、内外奖赏——内外力驱动团队持续发展
    第二节 推进员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工作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机构互动
第六章 个案四:编织团队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编织退休的学习生活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团员拥戴,担任领头雁
        三、他人支持——组团得法,调和矛盾
    第二节 编织团队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归属感与自信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员、家庭、机构互动
第七章 个案五:山水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丹青挥墨述人生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自我坚持学习书画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无私奉献,服务团队
        三、他人支持——分组学习,书画协调共进步
    第二节 山水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归属感与自尊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员、家庭、社区互动
第八章 个案六:老年男声合唱团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合唱团的起伏全记录
        一、角色投入——一波三折,坚持学习
        二、身份承诺——教学齐鸣
        三、他人支持与内外奖赏——合唱业绩推动团队持续发展
    第二节 老年男声合唱团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使命与责任感
        三、角色互动:与机构互动及意义协商
第九章 跨个案分析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
    第一节 带领人角色认知
        一、带领人学习力分析
        二、带领人性别分析
        三、带领人退休前职业分析
    第二节 带领人“工作”角色情感
        一、带领人“工作领导力”分析
        二、带领人领导力管理风格分析
        三、带领人团队管理力分析
    第三节 带领人角色互动
        一、夫妻关系更趋于和睦
        二、代际关系更趋于互补
        三、增进社区参与的黏合力
        四、增加个体对社区的认同度
第十章 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本质
    第一节 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
        一、角色认知是角色认同的基础
        二、角色情感是角色认同的依据
        三、角色互动是角色认同的动力
    第二节 角色认同的个体主体性
        一、角色认同促进老年人的终身学习
        二、角色认同彰显人的全面发展
        三、角色认同体现退休精神的伦理价值
    第三节 角色认同的社会结构性
        一、角色认同昭示老年教育的外因内化作用
        二、角色认同弥合老年教育的价值冲突
        三、角色认同挖掘老年教育的智慧价值
结语
    第一节 研究基本结论
        一、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
        二、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共通性特征与各异性特色风格
        三、形成带领人角色认同社会化的角色集合
        四、挖掘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
        五、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个体主体性和社会结构性
        六、诠释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定义
        七、重释退休精神的内涵
    第二节 实践启示
        一、政府推动与老年学习团队自我发展相协同
        二、培育老年学习团队与培训带领人相同步
        三、知识技能与老年学习者资源化主张相互补
        四、老年学习团队与全年龄段学习团队相融合
    第三节 论文突破与反思
        一、论文突破点
        二、论文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受访对象的研究事项说明
    访谈提纲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特征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护理人员的消极职业状态不容忽视
    1.2 我国护理人员与南丁格尔及其获奖者的高尚人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3 职业人格具有正向预测效应
2 概论
    2.1 职业人格的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现状
        2.2.1 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职业人格理论的研究
        2.2.3 护士职业人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研究目的
    2.4 研究意义
    2.5 研究设计
        2.5.1 研究内容
        2.5.2 技术路线
3 研究方法
    3.1 叙事研究方法概述
    3.2 理论基础
        3.2.1 杜威经验理论
        3.2.2 现象学
        3.2.3 解释学
    3.3 三维叙事探究空间分析框架(Three Dimensional Narrative Inquiry Space)
    3.4 选择叙事研究方法的理由
4 研究过程
    4.1 进入现场前的准备
        4.1.1 研究者自身准备
        4.1.2 选择研究参与者
        4.1.3 访谈提纲的设计
    4.2 进入研究现场
        4.2.1 进入邹瑞芳老师的研究现场
        4.2.2 进入潘美儿老师的研究现场
        4.2.3 进入邹德凤老师的研究现场
    4.3 获得现场文本
        4.3.1 获得现场文本的方法
        4.3.2 获得现场文本的实施过程
        4.3.3 停止获得现场文本的说明
    4.4 整理分析经验文本
        4.4.1 资料的初步整理
        4.4.2 经验文本的整理与分析
    4.5 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4.6 质量控制
        4.6.1 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4.6.2 分析校对资料的严谨性、可信性
    4.7 研究推广度的说明
    4.8 研究伦理
5 研究结果
    5.1 邹瑞芳老师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与典型故事
        5.1.1 基本情况
        5.1.2 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
        5.1.3 职业人格典型故事
    5.2 邹德凤老师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与典型故事
        5.2.1 基本情况
        5.2.2 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
        5.2.3 职业人格特征典型故事
    5.3 潘美儿老师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与典型故事
        5.3.1 基本情况
        5.3.2 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
        5.3.3 职业人格特征典型故事
6 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整合框架与成因
    6.1 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整合框架
    6.2 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成因
        6.2.1 内因——自我调控
        6.2.2 外因——教育文化环境
7 讨论
    7.1 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整合框架的讨论
        7.1.1 “患者至上,无私奉献”的讨论
        7.1.2 “引领行业,严而有爱”的讨论
        7.1.3 “感召社会,向上向善”的讨论
    7.2 三位获奖者的职业人格特征成因的讨论
        7.2.1 自我调控的讨论
        7.2.2 教育文化环境的讨论
8 研究结论
    8.1 综合归纳了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总体特征
    8.2 深入探究了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总体成因
9 研究创新性、局限和展望
    9.1 研究创新性
        9.1.1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9.1.2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9.2 研究局限
        9.2.1 研究条件的局限
        9.2.2 研究认识的局限
    9.3 研究展望
        9.3.1 研究成果的借鉴
        9.3.2 后续研究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叙事研究方法在护理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理论基础
    3 研究概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
第三部分 结果
    1 质性研究结果
    2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3 层次分析法结果
    4 问卷预调查结果
    5 正式调查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2 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和科学性分析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4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
    5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
    1 建立了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 形成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并初步应用
    3 创新性
    4 局限性与展望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第七部分 致谢
第八部分 附录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附录 B 质性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 C 第一轮专家咨询
    附录 D 第二轮专家咨询
    附录 E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
    附录 F 综述 诺丁斯关怀理论在护理人文关怀领域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4)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立题依据
        1.2 相关概念及定义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1.4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工具
        5 资料收集
        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7 伦理原则
        8 质量控制
    结果
        1 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1.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构成
        1.2 护理信息创新性系统使用行为结果
        1.3 人口学特征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的结果
        1.4 护士信息能力得分结果分析
        1.5 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结果分析
        1.6 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统计结果
        1.7 护士组织创新氛围统计结果
        2 各量表维度得分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的比较分析
        3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4 护士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紧张度、组织创新氛围与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关系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4.1 模型假设
        4.2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访谈提纲
    4 资料收集与处理
    5 伦理原则
    6 结果
    7 讨论
总结与思考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简历
致谢

(5)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与设计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五、收集资料的方法
    六、分析资料的方法
    七、伦理问题
    八、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问题的确认
    一、文献研究
    二、临床情景调查与分析
    三、总结
第四部分 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解决问题之道
    一、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二、叙事护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三、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临床实施的策略研究
    四、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形成
第五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临床应用
    一、成立行动小组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第一轮行动过程(2016年4月~12月)
    四、第一轮行动的观察与反思
    五、第二轮行动过程(2017年1月~7月)
    六、第二轮行动观察与反思
第六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一、制定效果评价方案
    二、实施结果分析
    三、研究结论
第七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一、构建成果
    二、开展叙事护理的关键因素分析
    三、提升叙事护理效果的策略与方法
    四、厘清不同方式的区别
    五、研究的创新性
    六、研究的局限性
    七、研究成果的展望
附录
    附录一 伦理批件
    附录二 叙事护理实践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护士)
        知情同意书(患者)
    附录三 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四 叙事护理实践入院宣传资料
    附录五 “心灵病房”叙事平台中的患者故事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一、发表论文情况
    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三、所获荣誉和奖励
致谢

(6)基于ADDIE模式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叙事护理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叙事护理实践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ADDIE模式及应用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依据
        1.4.1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
        1.4.2 故事理论
        1.4.3 成人学习理论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叙事护理
        1.5.2 叙事护理教育
        1.5.3 叙事护理能力
        1.5.4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
第2章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信行现状调查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样本量估计
    2.3 研究工具
        2.3.1 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2.4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2.5 数据整理与分析
    2.6 结果
        2.6.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6.2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晓情况
        2.6.3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2.7 讨论
        2.7.1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晓情况分析
        2.7.2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分析
        2.7.3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7.4 对叙事护理培训路径的启示
        2.7.5 小结
第3章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路径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对象
        3.2.1 纳入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2.3 剔除标准
    3.3 样本量估计
    3.4 研究方法
        3.4.1 成立研究小组
        3.4.2 叙事护理培训方案
    3.5 研究工具
        3.5.1 一般资料调查表
        3.5.2 医学叙事能力量表(NCS)
        3.5.3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NCCAT)
        3.5.4 反馈调查表
    3.6 资料收集
    3.7 质量控制
    3.8 统计学方法
    3.9 结果
        3.9.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9.2 两组护士一般资料的基线比较
        3.9.3 培训前两组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得分比较
        3.9.4 培训前两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比较
        3.9.5 培训后两组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得分比较
        3.9.6 培训后两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比较
        3.9.7 干预组培训前后医学叙事能力和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比较
        3.9.8 对照组培训前后医学叙事能力和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比较
        3.9.9 培训效果的反馈评估结果
    3.10 讨论
        3.10.1 培训效果分析
        3.10.2 培训方案修订与改善
        3.10.3 小结
第4章 全文总结
第5章 研究的创新与展望
    5.1 研究的创新点
    5.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5.2.1 研究的局限性
        5.2.2 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1.1 相关概念框架
    1.2 文献回顾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框架
2 教学网站建立与评价
    2.1 精神科人文叙事护理教学网站的建立
    2.2 网站的教学应用效果评价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研究的创新之处
7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叙事教学在精神科人文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分析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词典概念树及解读
    3.2 质性研究的结果
    3.3 德尔菲法的结果
    3.4 信效度检验的结果
4 讨论
    4.1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4.2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4.3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可靠性及科学性
    4.4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及内容分析
    4.5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GROW教练模型构建内蒙古某三甲医院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Goal-文献回顾及研究设想
    1.1 护士分层培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GROW教练模型
    1.3 研究相关概念
    1.4 研究设想
第二部分 Reality-护士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部分 Option-护士分层培训内容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对培训内容设置的启示
    3.2 对象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部分 Way forward-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权重设置和体系建立
    4.1 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部分 全文总结
    5.1 本研究总结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5.4 下一步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10)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文献回顾
    第四节 操作性定义
    每五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和启示
第三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临床护士胜任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略缩词表
附录
    附一: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二:《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
攻读研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四、提高护士长管理素质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D]. 岳燕.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2]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特征的叙事研究[D]. 董晓萌.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D]. 高翔.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4]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D]. 吴宏涛. 郑州大学, 2020(02)
  • [5]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D]. 杨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6]基于ADDIE模式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路径研究[D]. 张淑. 南昌大学, 2020(08)
  • [7]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D]. 宋涛.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李佳霖.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基于GROW教练模型构建内蒙古某三甲医院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研究[D]. 白舸.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10]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D]. 李玉.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提高护士长管理素质的思考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