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上诉”改为“下访”

将“上诉”改为“下访”

一、变“上访”为“下访”好(论文文献综述)

周志山[1](2020)在《“领导下访制度”的独特价值、创新特征与长效机制——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的重要论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访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是习近平同志关于信访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创举。领导下访制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关系到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并具有浙江的样本学意义;领导下访制度的创新特征,体现为思想观念的创新、工作思路(方式方法)的创新、治理机制的创新和平台渠道的创新;建构领导下访制度的长效机制,需要建设一支可靠的信访队伍,制定一套健全和规范的制度,形成不断创新的工作机制。

夏豪[2](2020)在《基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SC县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理理念、意识形态领域以及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显现,西方价值观的逐渐渗透,群众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不稳定的因素和群体性矛盾隐患日益增多。信访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也越来越复杂。笔者在基层工作,经常与信访群众打交道,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SC县信访工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层信访工作的基本现状、作用、以及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信访制度的设计,以及对信访人的心理和信访问题真实性等问题的分析,结合我国基层信访工作的现状及其成因,从依法治理的角度,坚持情、理、法并用的方式处理信访问题,进而为基层信访工作的不断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全文共六个部分:一是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等;二是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三是选取具体案例调查基层信访问题基本情况;四是研究分析基层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特点;五是对基层信访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六是结合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提出基层信访工作的应对策略。

李舫[3](2020)在《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原有的社会结构被大幅度改变,社会矛盾也逐步凸显,不仅存在“三农”问题,同时还出现了诸多新的诉求与矛盾。对于基层信访部门而言,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维稳压力大、工作方法落后、重复信访率高、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一些相关改革措施。基层信访工作的开展,在社会矛盾处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为了这一目的我们努力研究、探索,寻求更完美的信访工作模式。本文以S市S县为例,并结合作者工作经历针对该地区信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以后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制度不够细化、信访办理流程精准化程度低、信访服务质量精益化有待改进、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不够精干化、信访目标考评标准不细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信访工作制度缺乏规范性、信访业务流程“粗放化”、信访服务不细致、信访干部队伍未科学优化和信访考评标准不规范细致。基于此,选择了精细化的管理手段进行研究,同时针对规则进行细化量化,进而给工作人员在高效处理信访问题中提供精确的指导,争取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在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中,笔者通过比较研究法、归纳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论证,认为在S市S县信访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提升信访工作开展质量。本文研究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从流程、制度、服务、干部队伍优化、考评标准细化等方面入手,对提升S市S县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进行设计和构建。将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以后,信访业务指标所对应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由此可知,在信访工作中使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使得信访工作效率显着提升,并获得了民众的认可,给当地信访工作模式创新发展给予了相应指导。

柯继光[4](2019)在《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信访制度设计大方向是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基层政府是化解矛盾的最前哨,也是整个信访工作的源头。根据当前全国的信访工作形势来看,信访总量依然在高位徘徊,特别是发生在农村的信访问题占比达到近90%,因此必须将乡镇政府的信访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同时《信访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综合来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乡镇信访工作的绩效考核。而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乡镇政府能否很好地为群众解决所反映的诉求、保护广大人民权益以及密切联系党和群众。基于此,本文选取福州市各县(区)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加以研究,通过分析找出现行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出路,希望为完善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外关于信访问题和政府绩效评估两方面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第二部分分别对乡镇信访工作和绩效的相关概念以及本文所运用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4E理论进行解释说明。第三部分介绍了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结构体系、职能和信访事项办理流程,并从评估主体、评估指标和评估结果运用三个方面分析现行的福州市7个县(区)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现状、问题及成因。第四部分分析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案,包括构建指标体系所遵循的相关原则、构建的流程,并以此分析构建的指标体系对解决现存问题的可行性。第五部分具体构建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首先,根据相关理论和原则进行评估指标的初步选择;然后,运用隶属度分析法对初步选取的指标进行筛选,并对构建的指标体系做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设定各指标的权重;第六部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证分析。

李聪聪[5](2019)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村信访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占人口比重较大的农村矛盾日益凸显,农民群体的利益得不到有效表达和保护,农村信访问题层出不穷、复杂多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信访之路。因为农村信访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社会了解比较片面,导致该群体“易进不易出”,信访人极易走进信访误区,成为信访老户,给农村经济乃至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农村信访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解决好农村信访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因此,解决好农村矛盾纠纷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以至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切入点,采取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分析归纳、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牡丹江市农村信访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出牡丹江农村信访量大、越级访多、抱团信访严重、违纪违法与政策相互交织等多重特点,其中以土地承包经营、村务公开、资源发包以及村委会换届选举问题比较集中。针对牡丹江农村信访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社会冲突、安全阀等相关理论,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剖析了牡丹江市农村信访存在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观念驱动、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必要监督等导致。本文列举了国内其他地区农村信访工作的典型案例,吸取其他地区处理农村信访问题、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成功经验,运用分析、对比等方法,提出了解决当前牡丹江市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基层是产生信访问题的源头,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坚持问题导向,瞄准薄弱环节,建立联合调处机制,加强源头预防,推进“连心桥”建设,从源头上解决农村信访问题,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保障。农村信访的首要任务是综合运用行政、法律、调解、疏导等办法,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为信访问题。我国农村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段,妥善处理好农村矛盾纠纷是发展经济的保障,发展与稳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稳定就很难发展和改革。不改革发展,也难以持续稳定。

王明波[6](2019)在《习近平下访工作研究——基于福建、浙江、上海的领导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为顺应人民群众民主程度提高的客观要求,缓解干群矛盾,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上访问题,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习近平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提倡、实践并完善了领导下访的工作制度。形成了直面矛盾、精心选点,安民告示、广而告之,组织协调、合力办公,落实责任、追求实效,积极宣传、做通思想,以身示范、指导基层,创新方法、多措并举等一系列有效范式。习近平对下访工作的探索,发展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寻找到有效解决上访问题的管用方法,丰富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途径,展现出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和赤子之心,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敢于担当的光辉榜样。

陈子庚[7](2019)在《江苏“大走访”治理模式的生成机理及优化路径》文中指出大走访,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调查,或者说与上访相对的概念。大走访化“向上”为“向下”,实则为一种自上而下的主动性特质。从实际活动的层面,主动性意味着对于现实存在的非制度化表达方向的防控,即在问题发生之前,以反方向的形式化解可能存在的基层矛盾。大走访的基础性,包含着两个层面。其一是指大走访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基层,属于面向基层调研、了解具体问题的群众工作。二在于大走访解决问题的基础性,大走访面向的是基层群众,解决的是基层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如若从现实层面观之,“大走访”提出,可2010年以后地方党委和政府在群众工作的政策文本中找到依据。相比照缘起于革命政权建构时期的群众工作理念、奠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信访工作,“大走访”并未有漫长的历史阶段。正因此原因,关于“大走访”的诠释,尚未形成成熟化的叙事体系,然而无论是现实层面“大走访”的善治价值,亦或是学理层面观察“大走访”与群众工作的内在联系,围绕“大走访”的研究具有自身独到的意义。基于此,研究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导论。第二部分是学理诠释,即对于“大走访”进行围绕群众工作传统和工作向度的概念辨析和治理理论、政治参与、话语理论的范式借鉴。第三部分是基于对历史的回顾,其中既包括直接层面的“大走访”语词的政策文本考究,又包括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群众工作、乃至“申诉”的历史,并演绎出权力、技术和话语三重维度诠释大走访治理模式的生成。第四部分是对于江苏的实证阐释,通过访谈、调研等方式,总结归纳影响大走访治理模式实施的主要因素。第五部分是对于大走访治理模式现阶段问题的分析,主要包括技术层面的风险、权力层面的静态化科层规范和话语层面的内在张力。第六部分是对从权力、技术、话语三个层面的瓶颈,诠释大走访治理模式完善的路径。第七章是总结部分,对于大走访治理模式研究思路进行归纳的同时,试图探讨可能的深化方向。

李树玲[8](2019)在《非正常上访现象及其依法治理研究 ——以赣西F镇调研经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信访是指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统称,其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表现,长期发挥着倾听群众呼声、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早期在基层因为税费繁重引发了大量的上访事件,伴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行,此种现象减少,但基层信访总量仍居高不下。为了便于有效治理,基层政府创造了“非正常上访概念”,以便灵活多变的将诸多形态的上访行为装入其中,一揽子地成为信访治理对象。但对概念本身却缺乏准确、清晰的界定。笔者选择从内外因两方面对概念进行界定,并基于信访治理实践,主要分析了非正常上访的三种常见现实样态,如集体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以及总结出了上访者惯用的行动策略,如巧用政策和法律、情景共建和身份认同、借助社会资源表达需求。随着社会的加速转型,社会矛盾集聚和治理资源缺乏之间的冲突加剧。一方面,以税费改革为导火索的乡村治理转型打破了乡村固有的利益格局,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引发的上访开始增多。此时群众的上访行为,无论诉求合理与否,开始增添更多的主动性和策略性。突破信访秩序正是这种主动性和策略性的表现。另一方面,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多元利益纠纷,国家缺乏解决冲突的权威渠道。不仅表现在司法本身遭遇信任危机,还表现在法律法规的滞后,信访制度承担着国家治理转型的代价而积重难返。在上述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群众的上访行为也开始出现异化。从最初的利益受损到最后的效仿效应,行为异化的背后不仅源于城镇化背景下,群众个体化衍生的逐利思想、边缘化背后的阶层压迫;还包括群众心中的无讼观念和青天情结根深蒂固、权利意识增强的同时法治思维却缺乏;以及由于上访过程的漫长低效导致的上访心理的异化,这些导致“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多不信少”的上访思维在群众中蔓延。为了实现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的诉求,突破信访秩序,实行各种非正常上访行为成为大家争相效仿的捷径。回归到信访体制而言,信访制度面临着在承担社会剩余事务的兜底功能的同时体制运行却相对滞后的问题。一方面信访较诉讼更具有灵活性、广泛性,门槛较低,导致许多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的诉求涌进信访渠道,另一方面信访虽勇于承担许多社会剩余事务,但无奈自身体制受限,有责无权、依法分类交办困难的弊端导致信访机关并不能有效疏导、化解问题,群众诉求被积压、拖延,直至被迫通过对抗性的方式表演出来。正常上访是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但非正常上访却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实践中,基层政府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都消耗在应对非正常上访的过程中。面对复杂多样的非正常上访现象,基层政府的治理思路主要是切实做好党委、政府各部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具体表现在领导个人的接访、下访和督办,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接访、具体职能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包案等,目的是将基层政府主要干部及其能动员的资源纳入到解决信访难题的议程之中,推动对非正常上访的高效治理。但从治理实践来看,过分强调“属地管理”和信访考评机制,只会导致信访形式的治理越来越被强调和倚重,这种只迷信数字考核的“事本性”治理,虽能强化地方的信访工作责任,但却从根本上偏离了权利保障的法治理念,以致出现激励机制和目标替代的悖论。新时代对信访制度进行改革,要坚持法治化和群众路线并行。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来对信访通道进行扩容、清淤,对信访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相对于大的制度调整是一种低成本的路径选择。具体可从事前预防和事后治理两方面考虑。事前预防强调疏通信访渠道。通过网上信访及时接收群众诉求;通过依法分类,推动诉访分离和职能对接;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加入信访治理;有效疏导信访渠道,将群众诉求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到相应职能部门进行解决,预防因诉求传递不畅引发的重复访、越级访。事后治理强调对诉求本身的依法有效解决。通过规范信访运行程序、完善信访终结机制、确定明晰的违法上访惩处机制、建立有区别的信访问责机制等来提高信访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削弱非正常上访现象带来的“引诱效应”,让群众自觉回归正常上访渠道。

王小江,王晓斌[9](2016)在《上访与下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的信访工作取向比较》文中认为信访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老百姓对信访的青睐也是基于自身的生活状况和客观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理性选择。针对当前的信访工作现状,通过对上访与下访两种取向的比较后发现,当前信访工作中的效率低下、过度信访严重、工作方式僵化等问题的存在与近年来依赖上访路径有着必然的联系。尤其在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强化下访取向,使信访工作的两条路径并行发挥作用,就成为回归信访工作初衷、实现政治民主与社会平等、重构政府信任、解决信访问题于萌芽的有益尝试。

许亚楠[10](2010)在《聚焦干部“大下访”》文中指出群众上访问题是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一大难题,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影响了领导干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变民众"上访"为干部"大下访"成为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新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避免"大下访"活动的形式化,要通过提高"下访"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开发干群的"信任——维持"关系、建立"大下访"活动的长效机制等举措来确保"大下访"活动的常态化。

二、变“上访”为“下访”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上访”为“下访”好(论文提纲范文)

(1)“领导下访制度”的独特价值、创新特征与长效机制——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的重要论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刻领会“领导下访制度”的独特价值
二、积极探索“领导下访制度”的创新特征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
    (二)方式方法的创新
    (三)治理机制的创新
    (四)渠道平台的创新
三、着力建构“领导下访制度”的长效机制
    (一)打造一支忠诚守职的信访工作队伍
    (二)制定一套健全和规范的制度
    (三)形成不断创新的工作机制

(2)基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SC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文献评述
    (三)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2.可行性分析
        3.研究的难点及创新之处
二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基层的含义
        2.信访的含义
    (二)理论基础
        1.信访制度的基本理论概述
        2.信访制度的演进及特点
三 基层信访工作情况的调查:以SC县为例
    (一)SC县基本情况介绍
        1.SC县情简介
        2.SC县信访工作简介
        3.选取SC县为案例调研点的原因
    (二)个案分析
        1.案件基本情况
        2.案件原因分析
        3.案件带来的启示
四 基层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特点
    (一)基层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
        1.“越级上访”频频发生
        2.“推诿扯皮”依然存在
        3.“盲目上访”问题明显
        4.“法治观念”比较淡薄
    (二)基层信访问题的特点
        1.复杂性
        2.多发性
        3.群体性
        4.突发性
        5.特殊性
        6.历史性
        7.缠闹性
五 基层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有影响
        1.网络媒体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影响信访
        2.国际敌对势力渗透介入信访
    (二)干部素质有短板
        1.干部作风飘浮和管理弱化产生信访
        2.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力发生信访
    (三)社会发展有不足
        1.体制机制转型和利益关系调整诱发信访
        2.思想观念多元和社会教育缺失助推信访
        3.发展失衡及收入差距拉大引发信访
    (四)工作导向有偏差
        1.信访导向偏差和处置打击不力助推信访
        2.用人导向和绩效评价偏差推动信访
六 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以高站位落实责任
        1.敢于面对不回避
        2.经常研判不放松
        3.主动下访不被动
    (二)以践初心服务群众
        1.坚持群众至上
        2.完善便民体系
        3.配强信访干部
    (三)以强约束建章立制
        1.建立信访风险评估听证制度
        2.建立信访问题排查交办制度
        3.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5.建立科学有效信访评价制度
    (四)以法治化规范信访
        1.依法推行逐级走访
        2.推进司法制度改革
        3.坚决打击非法上访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3)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信访
        2.1.2 基层信访
        2.1.3 精细化管理
    2.2 理论依据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科学管理理论
        2.2.3 精益管理理论
3 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目前采取的举措和成效
        3.1.1 所采取的举措
        3.1.2 已取得的成效
    3.2 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信访工作制度分解细化不到位
        3.2.2 信访办理流程精准化程度低
        3.2.3 信访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3.2.4 干部队伍建设不够精干
        3.2.5 信访目标考评标准不细化
    3.3 当前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3.1 信访工作制度缺乏规范性
        3.3.2 信访业务流程“粗放化”
        3.3.3 信访服务不够细致
        3.3.4 信访干部队未科学配备
        3.3.5 信访考评标准不规范细致
4 其他地区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其他地区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概况
        4.1.1 北京:信访工作责任精细化
        4.1.2 江苏省泗阳县:信访工作服务精细化
        4.1.3 南京仙林街道仙鹤社区:信访网格精细化
    4.2 经验借鉴
        4.2.1 信访优质服务精细化
        4.2.2 信访工作精细化评价体系
        4.2.3 完善信访网格化管理
        4.2.4 信访大数据精准研判
5 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改进对策
    5.1 细化信访工作制度
        5.1.1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5.1.2 信访接待制度
        5.1.3 领导包案制度
        5.1.4 应急处置预案制度
        5.1.5 领导接访、下访制度
        5.1.6 风险研判制度
    5.2 优化信访业务流程
        5.2.1 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
        5.2.2 “整体”细化分析提高工作精准性
        5.2.3 档案精细化管理提高处置能力
    5.3 精益信访服务
        5.3.1 精简信访机构
        5.3.2 开设网络信访平台
        5.3.3 实行“网格化”管理
        5.3.4 多方联动做好服务
        5.3.5 加强人民建议征集
    5.4 信访工作人员精干化
        5.4.1 教育培训具有针对性
        5.4.2 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
        5.4.3 细化岗位职责及准入制度
        5.4.4 提升信访工作人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5.4.5 健全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5.5 信访目标考核标准化
        5.5.1 细化量化信访工作考评考核
        5.5.2 健全统筹督查督办信访事项工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1.5 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乡镇信访工作
        2.1.2 政府绩效
        2.1.3 绩效评估指标
        2.1.4 信访工作绩效评估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4E理论
3 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及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现状分析
    3.1 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简介
        3.1.1 福州市乡镇政府信访工作结构体系
        3.1.2 福州市乡镇政府信访事项办理流程
        3.1.3 福州市乡镇政府信访工作职能
    3.2 指标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1 主体方面
        3.2.2 指标方面
        3.2.3 结果运用方面
    3.3 指标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官本位”思想残留
        3.3.2 设计理念滞后
        3.3.3 考评目标偏离
        3.3.4 缺乏理论指导
4 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案分析
    4.1 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流程
    4.3 构建的指标体系对解决目前评估体系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4.3.1 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4.3.2 先进的设计理念
        4.3.3 摆正绩效考评目标
        4.3.4 科学的理论指导
5 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评估指标设置
        5.1.1 设置一级评估指标
        5.1.2 设置二级评估指标
        5.1.3 设置三级评估指标
    5.2 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筛选
    5.3 指标阐释
    5.4 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验证
        5.4.1 信度检测
        5.4.2 效度检测
    5.5 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6 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6.1 2018年G县M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情况
    6.2 构建的指标体系应用分析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村信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信访
        2.1.2 农村信访
        2.1.3 农村信访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安全阀理论
        2.2.2 冲突理论
        2.2.3 冰山理论
第3章 牡丹江市农村信访现状
    3.1 牡丹江农村社会信访的局势
    3.2 牡丹江农村信访情况
    3.3 牡丹江农村信访的工作流程
    3.4 牡丹江农村信访的主要特点
        3.4.1 越级访现象频发
        3.4.2 抱团信访突出
        3.4.3 信访动机复杂
        3.4.4 土地征收问题突出
第4章 牡丹江农村信访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牡丹江农村信访的主要问题
        4.1.1 农村土地问题
        4.1.2 村务公开问题
        4.1.3 资源发包问题
        4.1.4 两委换届问题
    4.2 牡丹江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传统观念驱动
        4.2.2 政策落实不到位
        4.2.3 缺乏必要监督
        4.2.4 土地权属不清
        4.2.5 村官腐败
        4.2.6 干部工作方法不当
        4.2.7 重视程度不高
第5章 国内其他地区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经验借鉴
    5.1 国内其他地区的经验
        5.1.1 黑龙江桦川县的“三大平台”模式
        5.1.2 江苏泗阳的“专职队伍+专项制度”模式
        5.1.3 黑龙江大庆的“1234X”模式
    5.2 国内其他地区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经验对牡丹江的启示
第6章 牡丹江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
    6.1 推动实体解决,化解信访矛盾
        6.1.1 强化措施,推进土地问题解决
        6.1.2 政策法律并举,化解信访问题
    6.2 完善工作机制,化解突出矛盾
        6.2.1 建立调处机制,强化责任信访
        6.2.2 完善乡贤机制,建设“美丽”乡村
        6.2.3 建立下访机制,解决群众困难
        6.2.4 建立“三公”机制,打造公开透明
    6.3 细化工作方法,推动事要解决
        6.3.1 网上信访,便民利民
        6.3.2 成立专班,化解涉诉信访
        6.3.3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6.3.4 加大力度,化解矛盾
        6.3.5 架连心桥,打“心理仗”
        6.3.6 源头预防,夯实路基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习近平下访工作研究——基于福建、浙江、上海的领导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下访工作探索的实践背景
    (一)顺应民主程度提高的客观要求
    (二)缓解干群矛盾尖锐的时代呼唤
    (三)解决上访数量激增的实践需要
    (四)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必然选择
二、探索下访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流程
    (一)直面矛盾,精心选点
    (二)安民告示,广而告之
    (三)组织协调,合力办公
    (四)落实责任,追求实效
    (五)积极宣传,做通思想
    (六)以身示范,指导基层
    (七)创新方法,多措并举
三、下访工作探索的重大意义
    (一)发展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二)寻找到有效解决上访问题的管用方法
    (三)丰富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途径
    (四)展现出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和赤子之心
    (五)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敢于担当的光辉榜样

(7)江苏“大走访”治理模式的生成机理及优化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
    2.1 研究概念界定
        2.1.1 走访历史梳理
        2.1.2 历史政策回顾
        2.1.3 N大走访”概念提出
        2.1.4 N大走访”与信访概念辨析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适应性治理
        2.2.2 治理理论
第3章 P大走访”治理模式的多维度思考与生成逻辑
    3.1 政府治理与社会表达的互动结构
    3.2 内生动力: 大走访治理模式生成的三重维度
    3.3 权力纬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工作
        3.3.1 坚持人民群众的基本路线
        3.3.2 确保实事求是的唯物思想
        3.3.3 倡导深入基层的工作准则
    3.4 技术维度: 从维稳到发展的性质转变
        3.4.1 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
        3.4.2 政社互动的模式探索
    3.5 话语维度: 创新治理与利益表达的有效结合
        3.5.1 社会转型期的现实压力
        3.5.2 自上而下的工作转变
第4章 大走访治理模式的实践之路
    4.1 调查方式和数据来源
    4.2 被调查区的基本情况
    4.3 受访者基本情况描述
    4.4 受访者个人基本问题认知描述
    4.5 大走访治理模式实施现状描述
    4.6 民众对大走访治理模式满意度分析
        4.6.1 九种因素差异性检验
        4.6.2 回归模型的构建分析
    4.7 其他影响因素探讨
第5章 大走访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
    5.1 权力因素:治理目标与科层规范的张力
        5.1.1 科层规范的稳定性逻辑难以满足“大走访”的价值倡导
        5.1.2 科层规范的滞后性阻碍“大走访”的矛盾化解
    5.2 技术因素:信息系统建构与技术风险并存
        5.2.1 政务信息系统建构的偏差性价值理念阻碍“大走访”落实
        5.2.2 N大走访”在社会成员复杂化表达中缺乏全面信息掌控
    5.3 话语因素: 分化表达与服务理念的偏离
        5.3.1 植根于社会场景中的分化表达
        5.3.2 N大走访”服务理念传递失效
第6章 P大走访”治理模式的完善路径与价值思考
    6.1 权力路径: 机制化的灵活性探索与多元合作
        6.1.1 探索灵活化的走访方式
        6.1.2 通过多元合作分担政权组织的走访责任
    6.2 技术路径: 整体化的信息系统建构与网络治理
        6.2.1 完善行之有效的网络治理法规
        6.2.2 构建承载“大走访”信息的政务信息系统
    6.3 话语路径: 群众工作与公平价值的理念契合
        6.3.1 重塑群众工作的基本价值
        6.3.2 以公平价值的维度传递群众工作传统
第7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8)非正常上访现象及其依法治理研究 ——以赣西F镇调研经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缘起和中心思想
    二、研究综述与研究方法
    三、田野工作与研究对象
第一章 非正常上访现象的概述
    第一节 关于信访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信访、上访、涉诉信访
        二、违法上访和非正常上访
        三、本文对非正常上访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非正常上访的现实样态及特征
        一、集体上访:群体性和组织化明显
        二、越级上访:无序性突出
        三、重复上访:持续性和职业性增强
    第三节 非正常上访中的行动策略
        一、巧用政策和法律
        二、情景共建和身份认同
        三、借助社会资源表达需求
第二章 非正常上访现象的衍生机理
    第一节 社会矛盾集聚和治理资源缺乏
        一、税费改革引发基层利益冲突
        二、缺乏解决社会冲突的权威渠道
    第二节 群众上访行为的异化
        一、初始上访动因:物质或精神利益受损
        二、上访行为的异化:效仿效应
    第三节 信访诉求多样与信访体制滞后
        一、信访渠道门槛较低
        二、信访机构的权责不对等且效率低下
        三、依法分类模糊和部门对接困难
第三章 政府应对非正常上访的治理实践及不足
    第一节 政府应对非正常上访的治理实践
        一、发挥领导的权力推动作用
        二、推行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三、实行工作人员包案制
    第二节 政府治理实践背后的行动逻辑
        一、压力型体制下的维稳逻辑
        二、治理规则缺失下的“权宜性治理”逻辑
    第三节 政府治理实践的不足
        一、信访治理成本居高不下
        二、维稳策略下的“治标不治本”
第四章 对非正常上访现象的依法治理建议
    第一节 构建对非正常上访的预防机制
        一、疏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二、依法分类治理:诉访分离和职能对接
        三、健全多主体矛盾化解机制
    第二节 构建对非正常上访的依法治理机制
        一、规范信访运行秩序
        二、完善信访终结机制
        三、确定明晰的违法上访惩处机制
        四、建立有区别的信访问责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上访与下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的信访工作取向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量上访引发的信访工作问题及影响
    (一) 大量上访造成信访工作效率低下
    (二) 大量上访促使过度信访
    (三) 大量上访使得信访制度死板、工作方式僵化
二、信访制度的两种取向———上访与下访
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当前信访工作中的下访取向
    (一)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强化下访取向是实现信访工作宗旨和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强化下访取向是变被动为主动, 借助信访工作重构政府信任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10)聚焦干部“大下访”(论文提纲范文)

一、干部“大下访”活动的紧迫性
    (一) 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倒逼。
    (二) 社会公平诉求, 民生权力保障的倒逼。
    (三) 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倒逼。
二、“大下访”活动的现实意义
    (一) 密切联系群众,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二)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树立政法队伍新形象。
    (三) 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
    (四) 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三、推动干部“大下访”活动常态化的策略
    (一) 提高“下访”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二) 开发干群的“信任——维持”关系。
    (三) 建立“大下访”活动的长效机制
        1. 民意表达机制
        2. 建立基层预警机制
        3. 责任落实和追究机制
        4. 监督评议督查机制
        5. 回访息访机制
        6. 考核激励机制

四、变“上访”为“下访”好(论文参考文献)

  • [1]“领导下访制度”的独特价值、创新特征与长效机制——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的重要论述[J]. 周志山. 观察与思考, 2020(08)
  • [2]基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SC县为例[D]. 夏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3]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研究[D]. 李舫.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4]福州市乡镇信访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柯继光.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5]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村信访问题研究[D]. 李聪聪. 吉林大学, 2019(03)
  • [6]习近平下访工作研究——基于福建、浙江、上海的领导实践[J]. 王明波.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9(05)
  • [7]江苏“大走访”治理模式的生成机理及优化路径[D]. 陈子庚.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非正常上访现象及其依法治理研究 ——以赣西F镇调研经验为例[D]. 李树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9]上访与下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的信访工作取向比较[J]. 王小江,王晓斌.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 [10]聚焦干部“大下访”[J]. 许亚楠. 科技信息, 2010(36)

标签:;  ;  ;  ;  ;  

将“上诉”改为“下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