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

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

一、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于翔[1](2021)在《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华北平原是我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冀枣衡、沧州及宁柏隆等七大地下水漏斗区,尤其是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占全国的1/3,由此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国家高度重视,自2014年起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显着改善。通过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落实,高质量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各项工作。本文采用大数据、组件和综合集成等技术,建立了集空间数据水网、逻辑拓扑水网和业务流程水网为一体的数字水网,研发数字水网集成平台,基于平台提供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应用,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河北省一体化数字水网。面向河流水系、地表水地下水等实体水网,将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数据数字化、可视化,构建空间数据水网;将管理单元的对象实体逻辑和用水对象进行拓扑化、可视化,构建逻辑拓扑水网;采用知识图将业务的相关关系、逻辑关联进行流程化、可视化,构建业务流程水网。研发数字水网综合集成平台,搭建可视化操作的业务集成环境,通过三种可视化水网的集成应用构建一体化的数字水网,为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和水位考核评估提供技术支撑。(2)提出了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地下水数据资源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将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的数据、方法和模型等进行组件开发提供组件化服务,实现模型方法的融合。采用知识可视化技术描述应用主题、业务流程、关联组件和信息,实现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过程融合;将数据、技术及业务进行融合,基于平台、主题、组件、知识图工具组织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实现基于数字水网的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融合。(3)提供主题化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基于数字水网集成平台,按照业务融合应用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搭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的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和计算服务。针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目标,采用组件及知识可视化技术将评价方法组件化、过程可视化,搭建过程化评价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在线评价和决策服务。根据地下水采补水量平衡原理,研究河北省超采区的地下水位考核指标制定的方法,基于数字水网搭建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考核和决策服务。

季建万[2](2021)在《基于多源时空数据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国家在新时代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以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建设。在此背景下,构建科学全面的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框架,定量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对于及时刻画区域协调发展状况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为选题,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缺少从差异化角度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框架、缺少结合多源时空数据构建指标体系以及缺少从空间角度测度区域内部不同要素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等不足,从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利用、生态与环境六个要素选取25项指标,通过对指标进行处理与分析,分别从发展度、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三方面对京津冀各要素进行分析。基于本文所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指数,能够对京津冀区域不同时期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与刻画。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建立了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进一步界定为: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其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利用、生态与环境等各要素内部发展水平趋于提高、内部差异趋于缩小,从而整体向前发展的过程。基于此,本文首先利用克朗巴哈系数法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得到其四期平均值为0.8977,达到“较好”等级;其次,计算各要素的组合权重值,得到经济要素权重值最高(0.3466),其次分别是社会、资源利用、人口、生态与环境。(2)构建了基于遥感的京津冀生态质量评价框架。结合MODIS遥感产品与谷歌地球引擎云处理平台,计算得到京津冀城市群四期遥感生态指数,结果表明四期第一主成分平均集成了70.09%的信息;其次,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生态质量表现为倒“N”型的变化趋势,其值从2001年的0.43波动提升到2015年的0.46,年均变化率为0.47%;最后,提出的归一化生态质量时间差异指数(NETDI)计算结果表明坝上高原和冀西北山区生态质量提升明显(26.19%),而冀东南平原区生态质量表现为小幅下降趋势(-5.41%)。(3)评价了京津冀在城市和城市群尺度上的发展度。结果表明:在城市尺度上,北京市与天津市综合发展度一直位于前两名,其四期均值分别为0.69和0.55,而邢台市综合发展度一直最低,其四期均值为0.30;从发展度等级来看,在2015年,除北京市和天津市等级位于“好”和“较好”外,其余城市均位于“中等”。在城市群尺度上,京津冀综合发展度表现为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四期均值为0.40,年均变化率为4.23%,其发展度等级从“较差”提升到“中等”。(4)建立了一种区域协调指数(CI),在城市群尺度上对京津冀不同时期的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不同要素来看,人口、社会、资源利用与环境要素的协调度表现为上升趋势,四期均值分别为0.84、0.61、0.70和0.89,年均变化率分别为0.49%、2.29%、1.34%和0.35%;经济和生态要素的协调度表现为下降趋势,四期均值分别为0.69和0.83,年均变化率分别为-0.98%和-0.23%。从京津冀综合协调度来看,其表现为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四期协调度分别为0.76、0.74、0.76和0.77,年均变化率为0.0005%,其协调度等级均位于“较好”。(5)建立了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指数(NCDI),在城市群尺度上对京津冀不同时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不同要素来看,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利用、生态与环境要素的协调发展度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四期均值分别为0.60、0.45、0.43、0.50、0.56和0.67,年均变化率分别为0.70%、5.89%、3.21%4.08%、0.30%和2.49%。从京津冀综合协调发展度来看,其表现为上升趋势,四期协调发展度分别为0.40、0.45、0.53和0.59,年均变化率为3.15%,其协调发展度等级均位于“中等”。

王丽川[3](2021)在《水-能源-粮食耦合指标体系构建及基于水足迹理论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决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扩张等带来的粮食安全、能源危机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水-能源-粮食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管理概念被提出,受到了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拟在科学解析水资源、能源、粮食之间的关系,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定量分析京津冀水-能源-粮食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和竞争关系,旨在为决策者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提供决策依据与科学支撑,以期实现城市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管理利用与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1)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水-能源-粮食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从京津冀水-能源-粮食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可知,京津冀综合评价指数在2003-2005年呈增长阶段,在2005-2014年呈不稳定阶段,在2014-2017年。由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各城市发展趋于稳定,使各子系统和水-能源-粮食系统出现良好发展态势,并逐渐稳定。京津冀城市群在2003-2017年水-能源-粮食系统及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度均大于0.8,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且呈良好发展态势,标志着各子系统间的关联程度较好。各城市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持续增长趋势,发展态势较好,仅天津市耦合协调度呈降低趋势,大部分城市达到中级协调,但未发展至优质协调。通过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规律说明城市水-能源-粮食系统协调发展空间、增长速度较大。(2)定量分析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竞争关系。从水足迹计算结果来看,京津冀地区2003-2017年粮食生产水足迹从309.84亿m3减少至212.36亿m3,其中蓝水足迹从130.32亿m3减少至98.54亿m3,能源生产水足迹从5.78亿m3增长至11.75亿m3,谷类粮食生产水足迹占比最大,蓝水足迹和绿水足迹占比均超过80%。各城市粮食消费水足迹持续增长,京津冀地区竞争关系从北部至南部逐渐增加。根据城市群的发展趋势,京津冀地区城市水资源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自2014年区域一体化实施以来,竞争关系有所减缓,由此可见城市单独发展不足以应对未来水危机(3)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和竞争关系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为了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粮食安全和能源可持续等问题,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本文对其城市群进行划分,形成有机统一的区域体系。第一类为水-能源-粮食消费主导城市,为北京、天津、张家口。第二类为粮食和能源生产主导城市,为邯郸、邢台、保定、衡水、沧州。第三类城市为水资源优势城市,秦皇岛、承德、廊坊。针对不同区域类型城市,应采取不同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措施。

吕萌[4](2021)在《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同时随着体育中考改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篮球项目作为考试项目,篮球在体育中考改革后变的炙手可热,学校体育由于种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锻炼,所以营利性篮球培训机构也就应运而生并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SWOT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中所存在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威胁,为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开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也为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的顺利开展提供实践指导,通过SWOT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1、石家庄市营利性篮球培训机构场馆分布在石家庄市区各个区域内,大部分采取自营的模式达到盈利的效果,公司性质多为工商部门注册的公司,但其内部组织结构并不是很完整,学员多为6-7岁、8-10岁两个年龄段;2、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内部优势(S)包括石家庄市人口增多、经济稳步上升、充足的生源保障、家长评价满意度高、篮球培训定价较低、德育的不断渗透、完善的客户追踪系统;3、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内部劣势(W)有缺乏高层次专业管理人才、培训机构场地分布不均、课程模式不够完整;教练员管理与培养仍需加强;存在安全问题隐患;4、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外部机遇(O)包括国家政策持续出台,经济稳步上涨、石家庄市篮球特长生招生学员众多、原创网络体育综艺节目及短视频的影响、石家庄市小篮球比赛的推广、培训机构推广媒介增多;5、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外部威胁(T)有政府对培训机构监管缺位,市场准入门槛低、受其他体育项目影响较大、季节因素影响,学员流动性大。通过对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进行SWOT分析,研究并根据SWOT矩阵分析进而提出发展策略:1、机构转变营销策略,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品牌效应;将服务做到有形化,标准化,提升品牌效应,开展多样的授课模式,与其他培训机构合作经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2、政府加大对篮球培训机构的监管与扶持,政府在税收方面对于篮球培训机构进行适当的减免或出台相关的政策促进更多的人投入到青少年篮球培训当中来,加大对营利性篮球培训机构的安全问题的监管,将医务室的建设作为培训机构开设的必要条件,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3、建立政府+培训机构联合培养模式,与营利性篮球培训机构联合培养运动员并最终能够代表石家庄市参加河北省乃至全国比赛获取国家二级、国际一级、国家级等运动员证书,这不仅能够使石家庄市建立更多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促进石家庄市营利性篮球培训机构的发展,也能够为石家庄市培养更多的篮球专业人才。4、加强教练员管理,提高教练员训练水平,制定相应的教练员考核标准,吸收具有教练员或运动员等级证书的人才,防止教练员水平的降低,并建立选聘制度,真正选拔出适合培训机构发展的人才。5、建立相关平台,增加“校企合作”“体教结合”,合理利用石家庄市的资源,整合石家庄市各个区学校资源,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相结合,学校通过选拔建立高水平运动队,与营利性培训机构的教练员进行合作,在校内外共同培养,做到义务共尽、资源共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6、建立特色青少年篮球联赛;通过实战来不断的找到不足并改进训练方法,利用不同培训机构球馆进行主客场模式的比赛,通过联赛选拔优秀运动员,颁发运动员等级证书,输送更多的篮球运动后备人才,而且也推动了石家庄市篮球培训市场的发展。

古正印[5](2021)在《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足球运动国际影响力巨大,但是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与世界足球强国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并且这种差距有日渐拉大的趋势,提升中国足球整体水平、发展中国足球后备力量迫在眉睫。青少年是中国足球振兴的希望,我国青少年基本上都在校园里,为了振兴中国足球,这就必须要让足球走进校园,在校园内普及足球运动。鉴于以上情况,2009年“校园足球”应运而生。在2014年,为了促进校园足球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教育部开始进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遴选,树立校园足球教学工作先进典型,希望通过设立此类学校来以点带面地促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初中这个学段是小学和高中的衔接环节,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城市,发展石家庄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活动,对推动全省校园足球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SWOT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对学校领导、足球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调查,深入了解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状况,研判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校园足球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而提出促进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校园足球开展的相应对策。通过对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SWOT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优势:学校领导重视与支持、学生的喜爱程度较高、家长的支持程度较高、足球俱乐部走进校园、足球运动自身的优势。(2)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劣势:足球场地器材情况不佳、足球师资队伍情况不佳、校园足球专项资金匮乏、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落后、校园安全保障不够到位。(3)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机会: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足球特招力度的加强、石家庄经济迅速发展、宣传推广方式多样化、社会关注程度比较高。(4)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威胁:功利主义下的政绩足球、应试教育下的学业压力、传统思想观念下的束缚、非足球运动项目的分流、中国足球整体印象不佳。通过对石家庄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SWOT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四种建议:(1)扭转型对策(WO对策):加强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拓宽校园足球经费来源渠道,扩充校园足球专项资金;适时改善校园足球场地状况;购买运动保险,加强安全管理;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2)增强型对策(SO对策):加大对政策的支持力度,扩大足球特长生招生力度;加强与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合作;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的支持,广纳社会资源。(3)多元型对策(ST对策):通过多种多样宣传途径,强化校园足球宣传推广力度,改变家长的传统思想观念;校领导负起责任,切实开展各项校园足球活动,推动校园足球良性发展;发挥足球运动自身的价值,创新校园足球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加入。(4)防御型对策(WT对策):加强足球特色学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借鉴示范性足球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提高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质量。

马春旺[6](2021)在《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要高,工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进入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绿色工业也成为新时代工业发展的主题。但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工业亟需转型升级仍是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河北省是工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全国各地通向北京必须要经过河北省,地理位置决定了河北省的重要性。对河北省工业绿色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准确测度其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1)扩充工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内涵效益,突出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从多方面分析工业发展水平,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众学者对工业发展的研究,结合新时代要求,创新了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经济、资源、环境、科技和社会五方面内涵,共22个相关指标。(2)综合评价现阶段工业绿色发展。首先,基于构建的工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采用了客观赋权中的熵值法,进而揭示了工业发展各个内涵效益的具体权重;然后,本文根据真实数据,运用Topsis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最后,依据各区域Topsis评价结果,分区域、分系统地对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3)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测度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工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充分考虑其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能够更准确地计算绿色发展效率。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投入-产出理论,选取超效率SBM模型对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了测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演变情况,时间上分析得知,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稳步上升,但发展效率依旧偏低;空间上分析得知,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较大,区域协调性较弱。(4)分析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空间聚集性。根据详实的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数据,依据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计算了河北省各地区工业产值和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莫兰指数,分析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并进一步依据LISA聚类图分析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局部空间聚集程度。分析得知,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空间聚集性弱,工业产值方面,河北省各地区不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各地区缺乏产业协调性;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方面,全局莫兰指数为正且通过显着性检验,说明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各地区应加强区域协调,带动整个行业发展。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LISA聚类图分析得知,河北省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较高,南北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

王一冰[7](2021)在《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在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后,城市环境明显改善,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依旧突出,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极大地制约着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提升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迫在眉睫,关系着京津冀城市群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测度研究,厘清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对于把握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演变趋势,寻找各城市承载力优势与短板,进而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承载力相关文献,结合相关城市群理论、资源稀缺理论、复杂系统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定量分析评价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优势与短板。进一步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不同层面选取影响因素指标,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9-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各城市之间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均衡,且各城市在承载子系统方面存在不同的短板,如大气环境承载力为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中的短板,环境净化是限制天津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提升的短板等;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是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其余变量为正相关。基于实证分析,本文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科学技术进步、优化人口结构、构建现代化城镇化体系等方面对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杨雪梅[8](2020)在《基于PSR模型的河北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由集聚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采等环境问题,以及住房和交通资源紧张、绿地不足、科教文卫发展滞后等经济社会问题。如何提升河北省城市生态安全水平,成为了河北省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空间安全格局的要求。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生态安全评价和河北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成果的梳理,对生态安全、城市生态安全进行了概念界定,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学理论、资源禀赋理论论述了城市生态安全的内涵;其次,从大气环境、水环境、人居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城市的自然系统状况,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经济社会系统状况,并且分析了11市自然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环境状况的地域差异;第三,根据PSR模型构建了由1个目标层、3个项目层、10个要素层、21个基础指标四个层次构成的河北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综合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计算了评价结果及关联度;第四,对河北省城市生态安全计算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了2011-2018年河北省及11市各项指数的变化趋势及生态安全等级变化情况,提炼出了影响河北省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关键因子;最后,综合状况分析和评价结果的研究结论,结合河北省的现实状况,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河北省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梁雪淼[9](2020)在《河北省11个市公共服务承载力实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来河北省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共服务在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公共服务的缺口也在不断加大,城市问题也在不断增多,比如人口教育问题、环境恶化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给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隐患。现阶段,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侧重于综合承载力的内容上,对公共服务承载力的研究,还在探索的初期。本文构建了包括施压力、承压力和调控力在内的三大子系统的河北省公共服务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分析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的公共服务承载力进行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分析。根据河北省实际,选择7个能够全面反映河北省公共服务施压力状况的二级指标,6个反映河北省公共服务供给情况的指标作为承压力的二级指标,2个指标作为河北省公共服务调控力的二级指标,设计符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公共服务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搜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实证研究中分析出改善和提升河北省公共服务承载力的政策建议。得到:(1)河北省公共服务承载力与承压力和调控力的相关性要远高于施压力。如何快速高效的提升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关键在于对承压力和调控力的调节上。(2)河北省公共服务承载力处于下降趋势,公共服务供给尚未满足需求。(3)河北省公共服务供给在医疗和教育方面表现不足,整体承压力不足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外流,经济发展困难,承载力低下。(4)河北省11个市之间,公共服务承载力存在差异性。在医疗卫生、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表现各异,有各自的短板需要弥补。针对提高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对策建议有:(1)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公共服务平台。(2)合理城市规划,优化城市规模。(3)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协同发力提高公共服务承载力。(4)优化人口布局和经济布局,调整公共服务承载压力。(5)因地制宜,提高公共服务承载力。

王锐杰[10](2019)在《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性评价、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居住环境及生活状态也越来越重视。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谐的社会环境及持续繁荣的经济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难免会出现一系列“不宜人”的问题,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逐渐发现,提升城市宜居性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宜居城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政府部门也开始加快推动宜居城市的建设,市民也对宜居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呼声。本文以华北地区26个地级市和京津2个直辖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富裕度、社会和谐度、生活舒适度、环境优美度、文化丰富度5个方面选取了33个指标,运用熵值TOPSIS评价法进行测度,最终得出各个城市在2007-2016年间的城市宜居水平综合得分,发现城市间宜居水平差异较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此基础上,选取2007年、2010年、2013年、2016年四个时间截面对城市宜居水平和分维度宜居水平进行空间演变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将研究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接下来对影响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性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对策和建议。(1)时间方面:总体来看,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性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城市宜居性发展存在着非均衡化现象,城市宜居水平亟需提高。在2007-2016年间,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指数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上升的速度有快有慢。随着时间的发展城市间宜居水平差异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其中宜居水平高的城市和宜居水平低的城市的排名情况相对稳定,变化幅度较小。(2)空间方面:整体上,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水平在空间分布格局上非均衡性和空间极化现象显着,在空间上自东北到西南方向上形成“两翼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以北京市、天津市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宜居水平最高,以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为核心的呼包鄂城市群宜居水平次之。在空间分布上,京津2市和内蒙中部4市成为宜居水平高值的分布区,河北省宜居水平次之,山西省宜居水平最低;河北省的宜居水平高值区呈现出由省会城市石家庄向东北方向延伸的趋势,山西省的宜居水平高值区则主要分布于晋中和晋东南地区,呈现出太原以南的城市宜居性要明显高于太原以北的城市的分布格局。在空间集聚特上,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环渤海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山西省。在分维度比较中,生活舒适度得分最高,文化丰富度和社会保障度得分最低,各宜居要素的地域分异与城市综合宜居水平的地域分异存在差异性,没有一个城市在所有维度内取得最优,并且各个城市在各个维度的排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造成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水平时空差异的因素众多,其宜居水平的高低和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有区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4)结合华北地区26个地级市和京津2个直辖市宜居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华北地区宜居城市的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一是重视宜居城市的先期规划和后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经济;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生活舒适度;四是注重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提升文化丰富度;五是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环境更优美;六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升社会和谐度。

二、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下水超采研究现状
        1.3.2 地下水变化特征研究现状
        1.3.3 治理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3.4 数字水网研究现状
        1.3.5 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论文创新点
2 地下水超采形势与治理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地质
        2.1.4 河流水系
        2.1.5 社会经济
    2.2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2.2.1 地下水资源量
        2.2.2 地下水开采量
        2.2.3 地下水供水量
    2.3 地下水超采造成影响
        2.3.1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形成
        2.3.2 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2.3.3 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产生
        2.3.4 海水入侵及其危害程度
    2.4 地下水超采治理现状
        2.4.1 地下水超采形势
        2.4.2 治理任务及范围
        2.4.3 治理的相关措施
        2.4.4 治理措施实施情况
        2.4.5 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数字水网的构建及关键技术
    3.1 数字水网关键技术
        3.1.1 大数据技术
        3.1.2 5S集成技术
        3.1.3 可视化技术
        3.1.4 综合集成研讨厅技术
    3.2 空间数据水网构建
        3.2.1 空间数据处理
        3.2.2 地形地物可视化
        3.2.3 数字水网提取
        3.2.4 空间水网可视化
    3.3 逻辑拓扑水网构建
        3.3.1 拓扑元素概化
        3.3.2 拓扑关系描述
        3.3.3 拓扑关系存储
        3.3.4 拓扑水网可视化
    3.4 业务流程水网构建
        3.4.1 业务主题划分
        3.4.2 业务流程概化
        3.4.3 流程可视化描述
        3.4.4 业务水网可视化
    3.5 一体化数字水网构建
        3.5.1 业务集成环境
        3.5.2 三网集成合一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及实现
    4.1 数字水网与业务融合
        4.1.1 多源数据融合
        4.1.2 模型方法融合
        4.1.3 业务过程融合
    4.2 面向主题的业务应用
        4.2.1 主题服务模式
        4.2.2 主题服务特点
        4.2.3 业务应用过程
    4.3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实现
        4.3.1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
        4.3.2 基于水网的过程化评价
        4.3.3 基于水网的水位考核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大数据的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5.1 业务应用实例及数据来源
        5.1.1 业务应用系统
        5.1.2 多源数据来源
        5.1.3 应用分析方法
    5.2 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5.2.1 地下水位时间变化
        5.2.2 地下水位空间变化
    5.3 地下水储量变化特征分析
        5.3.1 地下水储量反演方法
        5.3.2 地下水储量时间变化
        5.3.3 地下水储量空间变化
    5.4 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5.4.1 自然因素变化
        5.4.2 人为因素变化
        5.4.3 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
    6.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1 主题化指标库
        6.1.2 评价指标优选
        6.1.3 评价等级划分
    6.2 评价方法选取调用
        6.2.1 评价方法选取
        6.2.2 方法的组件化
        6.2.3 方法组件调用
    6.3 评价结果及应用实例
        6.3.1 指标数据来源
        6.3.2 评价结果分析
        6.3.3 结果的反馈优化
        6.3.4 过程化评价实例
    6.4 本章小结
7 地下水治理效果水位考核评估服务
    7.1 水位考核指标制定方法
        7.1.1 考核基本原理
        7.1.2 指标计算方法
        7.1.3 水位考核评分
    7.2 水位考核评估计算示例
        7.2.1 监测数据处理
        7.2.2 水位指标确定
        7.2.3 地下水位考核
    7.3 水位考核业应用务系统
        7.3.1 数据管理服务
        7.3.2 基础信息服务
        7.3.3 考核管理服务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数字水网开发程序代码
附录B 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多源时空数据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协调发展概念内涵研究现状
        1.2.2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1.2.3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4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尺度研究现状
        1.2.5 区域协调发展数据来源研究现状
        1.2.6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框架与组织结构
第2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介绍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社会现状
        2.1.2 经济现状
        2.1.3 环境现状
    2.2 数据来源
        2.2.1 统计数据
        2.2.2 矢量数据
        2.2.3 栅格数据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计算
    3.1 指标构建的原则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介绍
        3.2.1 人口指标
        3.2.2 社会指标
        3.2.3 经济指标
        3.2.4 资源利用指标
        3.2.5 生态指标
        3.2.6 环境指标
    3.3 指标结果分析
        3.3.1 人口指标结果
        3.3.2 社会指标结果
        3.3.3 经济指标结果
        3.3.4 资源利用指标结果
        3.3.5 生态指标结果
        3.3.6 环境指标结果
    3.4 指标归一化及权重的确定
        3.4.1 指标理想值的确定及归一化处理
        3.4.2 权重的确定
    3.5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度分析
    4.1 人口发展度分析
        4.1.1 各城市人口发展度分析
        4.1.2 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发展度分析
    4.2 社会发展度分析
        4.2.1 各城市社会发展度分析
        4.2.2 京津冀城市群社会发展度分析
    4.3 经济发展度分析
        4.3.1 各城市经济发展度分析
        4.3.2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度分析
    4.4 资源利用发展度分析
        4.4.1 各城市资源利用发展度分析
        4.4.2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利用发展度分析
    4.5 生态发展度分析
        4.5.1 各城市生态发展度分析
        4.5.2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发展度分析
    4.6 环境发展度分析
        4.6.1 各城市环境发展度分析
        4.6.2 京津冀城市群环境发展度分析
    4.7 综合发展度分析
        4.7.1 各城市综合发展度分析
        4.7.2 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发展度分析
    4.8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度分析
    5.1 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协调度分析
    5.2 京津冀城市群社会协调度分析
    5.3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协调度分析
    5.4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利用协调度分析
    5.5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协调度分析
    5.6 京津冀城市群环境协调度分析
    5.7 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协调度分析
    5.8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度分析
    6.1 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协调发展度分析
    6.2 京津冀城市群社会协调发展度分析
    6.3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度分析
    6.4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利用协调发展度分析
    6.5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协调发展度分析
    6.6 京津冀城市群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
    6.7 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协调发展度分析
    6.8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水-能源-粮食耦合指标体系构建及基于水足迹理论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能源-粮食研究内容
        1.2.2 水-能源-粮食研究方法
    1.3 存在的不足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
    2.1 水-能源-粮食关系作用机理
    2.2 水-能源-粮食关系解析
        2.2.1 水-能源-粮食因果反馈关系
        2.2.2 水-能源-粮食关系属性
    2.3 评价原则及依据
        2.3.1 水资源安全
        2.3.2 能源安全
        2.3.3 粮食安全
        2.3.4 可持续发展
        2.3.5 良性竞争
    2.4 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2.5 水-能源-粮食竞争关系构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自然地理
    3.2 经济社会
    3.3 水资源子系统
    3.4 能源子系统
    3.5 粮食子系统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定量分析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水平
    4.1 权重确定结果
    4.2 综合评价指数时序分析
        4.2.1 水-能源-粮食综合评价指数
        4.2.2 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数
        4.2.3 能源综合评价指数
        4.2.4 粮食综合评价指数
    4.3 耦合度时序分析
        4.3.1 水-能源-粮食耦合度
        4.3.2 水-能源-粮食各子系统间耦合度
    4.4 耦合协调度时序分析
        4.4.1 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
        4.4.2 水-能源-粮食各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水足迹定量分析水-能源-粮食竞争关系
    5.1 粮食与能源水足迹时序分析
        5.1.1 粮食水足迹时序分析
        5.1.2 能源水足迹时序分析
    5.2 能源与粮食对水的竞争指数
        5.2.1 能源和粮食对水资源的贡献率时序分析
        5.2.2 水-能源-粮食系统竞争指数时序分析
    5.3 京津冀发展建议
        5.3.1 主消费城市分析
        5.3.2 粮食和能源主导区分析
        5.3.3 水资源优势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营利性
        1.1.2 体育产业
        1.1.3 篮球培训市场
        1.1.4 SWOT分析法的概念
    1.2 国内相关研究
        1.2.1 关于篮球产业的研究
        1.2.2 关于篮球培训市场现状的研究
        1.2.3 关于SWOT与篮球相结合方面的研究
    1.3 国外关于体育产业研究
        1.3.1 国外关于篮球后备人才发展的相关研究
        1.3.2 国外关于篮球产业的发展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地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SWOT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
        3.1.1 培训机构场地及设施统计情况
        3.1.2 培训机构规模与盈利情况
        3.1.3 培训机构学员基本情况
        3.1.4 培训机构公司性质
        3.1.5 培训机构每年主要支出费用
        3.1.6 培训机构组织内部结构
    3.2 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优势(S)分析
        3.2.1 石家庄市人口增多、经济稳步上涨
        3.2.2 充足的生源保障
        3.2.3 家长评价满意度高
        3.2.4 篮球培训定价较低
        3.2.5 德育教育的不断渗透
        3.2.6 完善的客户追踪系统
    3.3 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劣势(W)分析
        3.3.1 缺乏高层次专业管理人才
        3.3.2 场地分布不均
        3.3.3 课程模式不够完整
        3.3.4 机构对教练员的管理与培养仍需加强
        3.3.5 存在安全问题隐患
    3.4 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机遇(O)分析
        3.4.1 国家政策持续出台
        3.4.2 石家庄市区内篮球特长生招生学校众多
        3.4.3 原创网络体育综艺节目及短视频的影响
        3.4.4 石家庄市小篮球比赛的推广
        3.4.5 篮球培训机构推广媒介增加
    3.5 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威胁(W)分析
        3.5.1 政府对培训机构监管缺位、市场准时门槛低
        3.5.2 受其他体育项目培训的影响
        3.5.3 季节因素影响、学员流动性大
    3.6 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SWOT矩阵分析
        3.6.1 SWOT矩阵分析汇总
        3.6.2 增长型(SO)分析
        3.6.3 扭转型(WO)分析
        3.6.4 防御型(WT)分析
        3.6.5 多种经营战略并存(ST)分析
    3.7 SWOT视角下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发展策略
        3.7.1 机构转变营销策略,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品牌效应
        3.7.2 政府加大对篮球培训机构的监管与扶持
        3.7.3 建立政府+培训机构联合培养模式
        3.7.4 加强教练员管理,提高教练员训练水平
        3.7.5 建立相关平台,增加“校企合作”“体教结合”
        3.7.6 建立特色青少年篮球联赛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3.4 SWOT分析法应用于校园足球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SWOT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调查分析
        3.1.1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足球课程情况
        3.1.2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课外足球活动开展情况
        3.1.3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训练竞赛情况
        3.1.4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资源配置情况
        3.1.5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文化建设情况
        3.1.6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宣传推广情况
        3.1.7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相关影响因素
    3.2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SWOT分析
        3.2.1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优势分析
        3.2.2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劣势分析
        3.2.3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机会分析
        3.2.4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威胁分析
    3.3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SWOT矩阵
    3.4 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SWOT对策
        3.4.1 增强型对策(SO对策)
        3.4.2 多元型对策(ST对策)
        3.4.3 扭转型对策(WO对策)
        3.4.4 防御型对策(WT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论文结构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相关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工业绿色发展理论
    2.3 协调发展理论
3.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工业绿色发展的必然性
        3.1.1 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3.1.2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效益的转变
    3.2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3.2.2 评价指标体系效益内涵
        3.2.3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指标选取及构建
4.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确定
    4.1 熵值法简介
    4.2 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确定
5.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5.1 TOPSIS评价模型简介
    5.2 河北省各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
        5.2.1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效益分析
        5.2.2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分析
        5.2.3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资源效益分析
        5.2.4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环境效益分析
        5.2.5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科技效益分析
        5.2.6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社会效益分析
        5.2.7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分析结论
6.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演变
    6.1 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测度模型选择
    6.2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6.3 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分析
        6.3.1 时间角度下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动态演变特征
        6.3.2 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特征
7.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7.1 空间自相关检验模型介绍
    7.2 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空间自相关分析
        7.2.1 河北省工业产值空间自相关分析
        7.2.2 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自相关分析
8.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工业绿色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8.1.2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较低
        8.1.3 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稳步提升
        8.1.4 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空间相关程度低
    8.2 对策建议
        8.2.1 推进能源结构转换,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8.2.2 以区域为单位,推动同类产业聚集向生态工业模式的转变
        8.2.3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建设
    8.3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承载力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研究
        1.2.2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
        1.2.3 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
        1.2.4 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2.2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城市群理论
        2.2.2 资源稀缺理论
        2.2.3 复杂系统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现状
    3.1 自然资源现状
        3.1.1 土地资源状况
        3.1.2 水资源状况
        3.1.3 能源状况
    3.2 自然环境现状
        3.2.1 大气环境状况
        3.2.2 自然灾害状况
    3.3 社会发展现状
        3.3.1 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水平状况
        3.3.2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
    3.4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综合分析
第四章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与分析
    4.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4.1.1 研究区域
        4.1.2 数据来源
    4.2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选取与评价模型
        4.2.1 评价指标选取
        4.2.2 评价方法
        4.2.3 评价模型的建立
    4.3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4.3.1 指标贡献度
        4.3.2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
        4.3.3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子系统评价分析
第五章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5.1 空间相关性检验
    5.2 影响变量的选择
    5.3 面板模型的建立与选择
        5.3.1 面板模型的建立
        5.3.2 单位根检验和豪斯曼检验
        5.3.3 模型的选择
    5.4 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面板回归结果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提升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6.2.1 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6.2.2 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
        6.2.3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6.2.4 优化人口结构,构建现代化城镇体系
        6.2.5 依靠科学技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PSR模型的河北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1.2.2 河北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1.2.3 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生态安全
        2.1.2 城市生态安全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系统学理论
        2.2.3 资源禀赋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河北省城市生态系统状况分析
    3.1 河北省城市自然系统状况
        3.1.1 大气环境状况
        3.1.2 水环境状况
        3.1.3 人居环境状况
    3.2 河北省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状况
        3.2.1 经济发展状况
        3.2.2 产业结构状况
        3.2.3 社会发展状况
    3.3 河北省城市发展地域差异状况
        3.3.1 自然环境状况
        3.3.2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河北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计算
    4.1 PSR模型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4.3 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
        4.3.1 指标无量纲化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3 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
        4.3.4 关键因子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北省11市及全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5.1 11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5.1.1 综合指数结果评价
        5.1.2 项目层指数结果评价
    5.2 全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5.2.1 综合指数结果评价
        5.2.2 项目层指数结果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升河北省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6.1 加快建设健全人力资源体系
        6.1.1 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6.1.2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6.2 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6.2.1 切实加强服务性和公共性建设
        6.2.2 加大对短缺和薄弱环节的投入
    6.3 加快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进程
        6.3.1 推动产业升级
        6.3.2 坚持绿色发展
    6.4 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保事业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河北省11个市公共服务承载力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公共服务
        1.2.2 城市规模和城市承载力
        1.2.3 公共服务承载力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公共服务承载力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公共服务承载力的相关概念
        2.1.1 公共服务
        2.1.2 城市承载力
        2.1.3 公共服务承载力
    2.2 公共服务承载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3 河北省公共服务承载力现状
    3.1 人口和经济发展现状
        3.1.1 人口情况
        3.1.2 综合经济
    3.2 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3.2.1 基础教育
        3.2.2 医疗卫生
        3.2.3 社会保障
        3.2.4 基础设施
        3.2.5 生活环境
        3.2.6 信息化服务
    3.3 河北省城市公共服务提供与城市承载力的关系分析
4 河北省公共服务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模型评价指标的构建
        4.1.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1.2 指标体系的筛选与选取
    4.2 数据处理
        4.2.1 变量的标准化处理
        4.2.2 权重确定
        4.2.3 模型及计算方法
5 河北省公共服务承载力实证分析
    5.1 权重的确定
    5.2 公共服务供需状况对城市承载力的影响
    5.3 河北省公共服务承载力比较分析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提高河北省公共服务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6.2.1 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6.2.2 合理城市规划,优化城市规模
        6.2.3 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协同发力提高公共服务承载力
        6.2.4 优化人口布局和经济布局,降低公共服务承载压力
        6.2.5 因地制宜,提高公共服务承载力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10)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性评价、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述评
    1.3 宜居城市的相关理论
        1.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2 人居环境理论
        1.3.3 和谐社会理论
        1.3.4 生态城市理论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优秀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
    2.1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经验
    2.2 国内宜居城市建设经验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及范围
    3.2 自然物质环境
        3.2.1 气温条件
        3.2.2 生态环境质量
        3.2.3 污染治理情况
    3.3 人文社会环境
        3.3.1 经济发展水平
        3.3.2 社会保障水平
        3.3.3 居民生活水平
        3.3.4 交通便捷水平
        3.3.5 教育医疗水平
4 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4.1 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4.1.1 构建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的原则
        4.1.2 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4.2 评价分析指标说明
        4.2.1 熵值法
        4.2.2 TOPSIS评价法
    4.3 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
5 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性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5.1 城市宜居性时间演变特征
    5.2 城市宜居性空间演变特征
        5.2.1 城市宜居性水平分析
        5.2.2 城市宜居性水平空间演变分析
        5.2.3 城市宜居性空间冷热点分析
    5.3 城市宜居性单项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6 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性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6.1 区位因素
    6.2 自然环境因素
    6.3 经济因素
    6.4 基础设施因素
    6.5 社会历史因素
7 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性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7.1 重视宜居城市的先期规划和后期的可持续发展
    7.2 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经济
    7.3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生活舒适度
    7.4 注重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提升文化丰富度
    7.5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环境更优美
    7.6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升社会和谐度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D]. 于翔.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多源时空数据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 季建万.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2021(01)
  • [3]水-能源-粮食耦合指标体系构建及基于水足迹理论评价研究[D]. 王丽川. 广西大学, 2021(12)
  • [4]石家庄市营利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D]. 吕萌.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石家庄市区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 古正印.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D]. 马春旺.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2)
  • [7]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一冰. 河北大学, 2021(02)
  • [8]基于PSR模型的河北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 杨雪梅.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9]河北省11个市公共服务承载力实证研究[D]. 梁雪淼.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10]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性评价、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D]. 王锐杰.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