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工程数据库中图形图像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大型工程数据库中图形图像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一、大型工程数据库中图形图像信息的管理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学凯[1](2020)在《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在很多企业中,车辆的称重是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益等各个方面。但如今仍有不少企业在车辆的称重环节上没有采用自动化称重的方式,并且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车辆称重管理系统。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在车辆称重环节上投入人力、物力资源,给企业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此外还造成了人工记录称重数据易出错、查询统计不方便的问题。本课题以青岛某再生能源公司的实际需求为背景,设计了一套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系统,以达到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的。本课题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通过分析行业背景与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括对系统硬件架构、软件架构、车辆自动化称重业务流程的设计以及系统功能划分。(2)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完成了系统硬件的选型与配置。这些硬件包括PLC控制器、称重仪表、RFID读卡器、语音控制器、监控设备等,对这些设备进行选型与配置使它们达到了系统的使用要求。(3)开发一套在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软件。软件通过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以C#作为开发语言,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了系统用户登录、用户管理、系统设置、数据查询统计等功能。上位机也可以与PLC、称重仪表、RFID读卡器等各类硬件通信。上位机通过与PLC的通信,操控PLC对挡杆、信号灯、语音控制器等的动作控制,完成车辆自动化称重过程。(4)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基于Modbus_RTU协议开发了向DCS远传数据的程序。可将数据库中的称重数据通过RS485通信远传到DCS中,以便DCS实时监视称重数据。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系统经过安装调试,已经应用于青岛某再生能源公司并平稳运行,在一年多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张泓[2](2020)在《军用装备若干参数计量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军事计量是判定武器装备技术指标是否可信、准确的重要技术依据,军事计量技术在武器装备的全寿命保障过程中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军事装备发展迅猛,但军事计量保障技术发展相对迟缓,诸多武器装备缺乏专用的计量校准方法和计量校准装置,例如空军军械系统中的校靶镜和天线模拟器等。另外,部分军用装备零部件的机械参数与电子学参数计量仍然采用落后的人工测量和手动填报方式,计量自动化程度较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专用的计量系统来完成计量保障工作,能够填补我国军事计量领域的空白,促进军事计量的发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军用装备多参数计量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针对校靶镜图形图像信号、天线模拟器输出的矢量信号以及军用装备基本技术指标等三类参数,设计计量方法的研究方案,硬件平台的搭建方案和软件系统的开发方案,为论文后续具体计量系统的研发奠定基础。(2)搭建校靶镜计量系统硬件平台,以承载不同型号的校靶镜;基于可调焦平行光管设计光学系统,实现校靶镜图像信号的获取;研究校靶镜自动判读计量算法,实现对校靶镜目标图像的自动化处理与计量结果判读;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校靶镜计量软件,实现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及显示等功能。系统测试过程展示了目标图像的采集、图像具体处理过程及结果,完成了校靶镜的计量工作。(3)构建天线模拟器矢量信号计量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信号技术指标,选择NI板卡作为数据采集硬件平台;针对天线模拟器输出的高频调幅矢量信号,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数字解调方法实现矢量信号的解调,得出方位角信息;开发计量软件,实现矢量信号采集、信号解调、方位角信息显示等功能。在系统测试中,搭建了计量系统测试平台,完成了天线模拟器的计量工作。(4)开发军事装备基本技术指标计量系统,包括机械参数计量子系统、物理参数计量子系统和数据管理与存储子系统。机械参数计量子系统通过更换传统测具,采用数显测具作为采集工具,设计自动化计量软件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显示及生成计量报表等功能。物理参数计量子系统采用移动机柜的方式,承载众多传感器进行计量,设计计量软件实现数据处理、数据显示及生成计量报表等功能。数据管理与存储子系统基于MySQL平台搭建数据库,实现基本技术指标数据的存储及查询功能。本论文通过研究计量校准方法,搭建计量校准装置,开发计量校准软件等方式,实现了针对校靶镜图形图像信号和天线模拟器输出的矢量信号的计量校准工作,同时完成了军工厂设备基本技术指标的自动化测量。测试结果表明本论文设计的军事装备多参数计量系统较好地完成了计量任务,推动了军事计量的发展,解决了一部分武器装备缺乏专用计量校准方法和计量校准装置的问题,同时为军事计量的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奠定了基础。

杨靖[3](2020)在《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 ——以宝鸡峡灌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农田水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水利部更是做出重要批示要深化农田水利改革,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因此,持续、健康的推进农田水利向更智能化、更精准化方向发展,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设施与现代化改造,从水源到田间整体实现水利设施的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为具有地理空间属性的事物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上的革新,本次研究通过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完美结合,再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实现灌区渠系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使得灌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更科学的技术支持。我国的灌区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要实现灌区的精细化管理,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对灌区内地地理空间要素实现系统、精准化管理,因此建立灌区空间数据库是非常有必要,以数据库为支撑,来制定灌区用水计划。本次研究基于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数据采集手段移动GIS、无人机、GPS等开展数据采集工作。本文主要以研究与开发宝鸡峡灌区扶风段用水计划系统为目标,通过构建灌区空间数据库为重点展开如下工作,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首先对灌区用水管理系统进行概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对灌区用水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了解系统所需基础数据,通过结合“3S”技术开展了灌区基础数据采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用比较先进的采集手段—无人机测量和移动GIS,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2)将采集完成的灌区基础数据如渠系资料、田块信息、农作物信息、灌溉制度等进行入库前的预处理,实现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3)通过GIS系统构建灌区空间数据库,以Geo Database数据库模型,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对灌区内的地理要素分类编码,实现分层管理,构建的灌区动态数据库为后期设计灌区用水系统提供数据支撑。(4)以典型灌区——宝鸡峡灌区渠扶风段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来解决实际问题。利用Arc GIS Engine技术和C#为开发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12为开发工具包、.Net Frame Work4.0框架,对GIS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将整个系统开发设计为用户管理模块、渠系数据管理模块、属性数据管理模块、优化配水模块、数据导出模块、帮助等几个方面。整个系统界面优化、操作简单、系统数据管理完整、性能突出,有较好的移植性和推广性。

邵航[4](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发现与情报提取》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是现代人类最重要的聚居空间,也是人类文明的数据洪流交汇集中的枢纽。城市中的食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源于食品领域的安全隐患可能通过我们未知的发生机理,演化为各类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不明形态突发事件。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及时防范化解潜在的食品安全及其衍生危机,依托数据挖掘技术的食品安全事件预警防控体系,应该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防控的前哨阵地。本文的研究从海量的食品安全数据中开展深度数据挖掘,以数据科学发展前沿的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方法,以面向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的情报科学为手段,以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食品科学的经典知识为背景,发现隐性知识,并最终提取为食品安全情报,直接作用于食品安全事件乃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管防控,从而防范化解重大社会公共安全隐患。本文的研究将主要围绕如下五大重点任务展开:(1)探索和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新型社会公共安全情报分析提取体系模型。在总结“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和“情报提取与情报分析”两大板块前人研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研究流程和基本范式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了数据驱动的PMDA-DIKI公共安全情报分析提取体系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多源数据变为安全情报的过程中,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存在形态的基本演进路径,同时也定义了从数据出发进行公共安全情报提取的操作步骤,即:采取“加工处理→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算法激活”的手段,使数据按照“数据→信息→知识→情报”的级次逐步被提取为所需要的公共安全情报。在以食品安全数据为研究对象时,采取了“三分法”,将食品安全数据类型划分为准结构化食品安全数据、半结构化食品安全数据、非结构化食品安全数据,有利于根据数据结构特征的差异,有的放矢地采用更加契合的机器学习算法,开展知识发现与情报提取。该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依据。(2)针对准结构化的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数据,采用基于R语言的广度优先的Apriori算法和Quantum GIS软件,展开了食品安全情报提取。结果表明武汉地区食品安全事件在时间上表现出冬春季高发,在空间上表现出长江北岸严重于长江南岸,在地理分布上沿“鄂东走廊”呈西北-东南向递减;以“最小支持度=0.0135,最小可信度=0.1”的参数设置,在隐性规律上提炼出“{黄曲霉毒素B1→调味品→芝麻酱}”和“{糖精钠→蔬菜制品→萝卜丁}”等重要关联规则。该研究为武汉地区食品安全风险,乃至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防范化解均提供了有益参考。(3)针对半结构化的食品安全理化指标数据,以CART和Adaboost算法,结合部分依赖图,以及社会网络分析开展了食品安全情报提取。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CART和Adaboost决策树对新输入猪肉脯的理化指标识别率达到了90%以上;部分依赖图显示“蛋白质23-35g/100g,挥发性盐基氮18-28mg/100g”时猪肉脯质量安全水平最高;社会网络分析法发现了“铅-蛋白质-脂肪”等隐性关系链条,为食品生产工艺的过程控制提供了有益参考。(4)针对非结构化的食品安全图像数据,采取像素色值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展开了食品安全情报提取。首先使用RGB像素色值分析提取出“安全”和“不安全”的30个宜昌蜜橘样本的像素特征,以EMD算法进行聚类分组,并以荧光标记进行定量评估;然后使用Rprop神经网络对基于果皮成色的宜昌蜜橘的质量安全水平进行了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为基于图像的食品质量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了有益参考。(5)讨论了城市食品安全情报系统的现实构建问题,提出以“专业化城市公共安全情报工作站”的形式实现城市食品安全情报工作系统。结果表明,专业化的情报分析队伍、矩阵化的组织架构、专业智库式的工作流程和面向大数据处理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城市食品安全情报系统构建的现实需求。该系统的构建,为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甚至其他公共安全情报体系的现实层面的实现提供了可参考案例。本文使用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技术方法,从公共安全情报的角度,对城市食品安全的监管防控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同时也探索出一条具备在其他公共安全领域应用潜质的新型公共安全情报分析提取途径。

石林[5](2020)在《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内容结构特征与检索研究》文中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应用的基础条件。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作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类型之一的Flash动画是传递信息内容的重要媒体,更是一种重要的网络学习资源,其内容由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交互、动态效果等组成。因其强大的多媒体交互及表现能力,Flash动画被广泛应用于远程教学、精品课程网站、慕课平台等领域。网络上积累了海量的Flash动画资源,给动画需求者的检索带来了很多的干扰。学习者如何迅速精准地获取自己需要的Flash动画,是Flash动画搜索引擎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的网络Flash动画检索一般是基于关键词、元数据特征或者网页上下文,检索准确率不理想。于是人们展开了对Flash动画内容特征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本研究的选题正是基于SWF格式的文件组织结构,对Flash动画的内容结构特征如场景结构特征、组成元素特征和画面情感特征等进行分析。论文依据Flash动画语义提取的四层框架(即元数据、组成元素、场景、语义层)分别研究了场景特征提取、组成元素特征提取、画面情感特征提取等多项关键技术。该研究的意义主要是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和网络自学习者以及Flash动画爱好者提供快速、精准的Flash动画搜索服务,从而提高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教育应用效率,充分发挥其教育特性。论文首先给出了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定义,分析并建立了Flash动画的内容结构特征描述模型;然后构建出场景结构模型,提出场景的分割算法以及场景特征的提取过程;再后,分析并完成了组成元素特征的提取;最后建立了Flash动画的情感分类模型,利用机器学习获得低层视觉特征(主要为颜色和纹理)到高层情感语义的映射关系,从而完成Flash动画的情感分类,并分别用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情感识别,分析不同学科、学段和教学类型的Flash动画画面情感特征的区别。论文的研究结果为最终将前期提取的场景特征、组成元素特征、情感特征存入索引数据库,建立基于内容的Flash动画检索系统,用于网络用户的Flash动画检索。基于此数据库,论文最后还通过实验,利用灰色关联法验证了Flash动画包含的各内容结构特征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的关联度。结果表明Flash动画中的动态效果特征与学习兴趣的关联度最高,在激发学习者兴趣、集中学习者注意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Flash动画中,对学习者学习兴趣唤起起关键作用的内容结构特征是不一样的。实验结果能够为Flash动画课件创作者在开发Flash动画课件时按照不同学段和学科进行视觉特征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前期研究者开发的网络动画爬取程序,本研究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Flash动画,从中筛选出教育特征明显、能辅助进行知识学习的4808个Flash动画学习资源作为本研究的样本库。参考教育理论和查阅文献,本文将这4808个样本按学科、学段来划分,并且提取的视觉场景、组成元素特征、情感特征都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进行分析,获得不同学段和学科的Flash动画的特征,为后期的Flash动画自动分类工作提供指导。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建立了Flash动画的内容结构特征描述模型,并从学段、学科、教学类型三个维度分析了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内容结构特征;建立了场景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基于颜色直方图和边缘密度相结合的视觉场景分割算法;建立了情感分类模型,分别基于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卷积神经网络完成Flash动画的情感语义识别;分析了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内容结构特征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联度。

何列松[6](2020)在《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协同制图是提高地图制图工作效率,快速更新地图产品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有效方法。目前,CSCW领域单独研究文本、图像编辑、图形设计方面协同工作相对较多,地图(同时包含大量图形、图像、文本、OLE等)协同编辑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DBMS或者DFS研究普通关系型事务相对较多,而针对包含复杂关系的空间数据编辑事务相对较少;协同制图中前台用户交互编辑地图研究相对较多,而后台地理信息数据库同步地永久写入更新前台编辑成果的研究相对较少。面向协同制图研究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解决协同制图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于前台地图交互编辑与后台地理信息更新保持数据一致性,提高多用户协同制图交互界面的协调同步性,平衡兼顾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生产更新的效率和成果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针对协同制图中目前存在的地图编辑事务执行和处理效率不高、地图编辑长事务并发处理复杂、多客户端集中协同制图时地图协同同步显示难等关键问题,开展了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其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协同制图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当前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MELT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2.介绍了协同制图相关理论与方法,引入了MELT相关的概念;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归纳了目前协同制图中还存在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总结了传统GIS长事务核心问题和开展研究的难点。3.设计了MELT模型,它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及其变化模拟协同制图MET,分别提出了基于虚拟内存和普通内存如何管理和操作地图文档状态及其变化数据的方法,说明了基于地图文档代理MET的原理,设计了事务列表管理协同制图MET,而后详细介绍了设计的地图文档模型详细结构。针对一类特殊制图对象OLE进行扩展建模,以支持对OLE对象的事务操作模拟。4.研究了基于单列表和双列表的协同制图事务组织与调度技术,设计了协同制图MET串行化协议,提出相交并发事务处理方法,阐述了协同制图中自动事务和用户长事务的内涵,研究了GRCP自动方法,设计实现了基于矢量栅格混合金字塔索引的协同制图多客户端同步显技术。5.构建了集中式协同制图实验平台CoMapping系统,开发了基于MELT的地图文档多源数据集成软件模块,构建了地图要素编辑功能框架,实验解决了几类典型GRCP的地图编辑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比例尺、不同数据量大小的地图数据,对基于地图文档模拟的MELT模型进行了事务管理能力测试、事务并发处理实验和基于协同工作组的多客户端地图同步协同显示实验,验证了MELT模型对协同制图机制的支持和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的解决效果。在本论文最后总结中归纳了以下创新点:(1)基于虚拟内存的动态单备份和基于磁盘和内存存储的静态多备份的地图文档模型改进了传统MELT模型,通过地图文档状态备份和变化数据存储管理,成功模拟了数据库MET,克服了DBMS中GIS长事务执行时间长、DDL操作受限等缺点,提高了MET执行效率和MET管理能力。(2)设计了协同制图事务三元组模型,建立了MELT并发处理规则,实现了基于协同制图MELT优化、合并、丢弃等并发处理方法,支持协同制图事务串行化处理,维护了事MELT的ACID特性,确保了地图编辑成果数据的一致性。(3)设计实现了以双线道路交叉口处理、注记压盖同色线划和填充点符的地图图形关系自动处理方法,这些处理不增加地图文档数据量且不影响地图编辑其他流程,不仅显着减少了编辑事务数量和用户编辑工作量,还显着降低了MELT前后地图文档状态变化数据量。(4)采用基于矢量栅格混合金字塔索引,通过将Drawpile改进的CoMapping实验系统,实现了多用户协同制图客户端地图同步显示机制,显着提升了协同制图视图显示的同步协调性。

张莹莹[7](2019)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预制装配式生产建造技术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措施,信息化可以使项目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极大高预制装配式建造的精确性与效率。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素,准确地追踪和定位预制构件能够更好地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流程。构件追踪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因此,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分析和总结各阶段工作需要的构件空间信息,是建立合理追踪定位技术框架的重要前。显然,仅用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性,以便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另外,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及空间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等多个专业。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学以外的学科,鲜有从建筑学专业角度出发,综合地研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而建筑学专业在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中起着“总指挥”的作用,需要汇总、评估、共享各阶段与各专业的信息,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因此,建筑学专业对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的缺失不仅会导致构件空间信息的片段化,而且难以深度参与到项目的各阶段、协调各专业的工作。基于上述需求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典型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构件类型,以及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直至拆除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总结出各阶段所需的构件空间信息以及追踪定位的内容,并根据精度需求将构件追踪定位分为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其中物流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低,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运输和运维管理;建造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和施工装配。其次,详细分析了BIM、GIS等数据库,GNSS、智能化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等数字测量技术,以及RFID、二维码、室内定位等识别定位技术的功能和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适用性。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选择和优化,建立了一套基于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结合多项数据采集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并分别从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对此技术链的应用流程进行了探索。着重介绍了装配式建筑数据库中预制构件分类系统和编码体系,分析二者在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中的作用。最后,以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的设计、生产和建造过程为例,说明以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为核心,结合数据采集技术实现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和信息管理的方法。本文以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和数据采集技术建立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对于整合项目各阶段构件空间信息、形成完整信息链、协调各专业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这些方面是实现预制构件精细化管理、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效率的关键。本文共计约160000字,图片143幅,表格63张

胡迪宇[8](2019)在《基于B/S架构的PDC钻头数据管理平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制造企业正面临日益增强的市场竞争压力。传统制造企业在竞争压力、信息技术与政府号召的一致推动下,开始了向信息化现代制造企业的转变,其中以车辆工业、航天工业信息化程度最高。在企业信息化中,与产品研发结合最紧密的两个发展方向,分别是设计制造数字化与管理信息化。对于PDC钻头领域,国内钻头制造企业已经广泛地将各类CAX系统应用到企业产品研发当中,在产品设计数字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还没有建立与之匹配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当前PDC钻头个性化设计所带来的数据管理需求。因此将其他机械制造领域成熟的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到PDC钻头行业具有充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期更加全面地推进石油钻头工业的信息化发展,而信息技术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属于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实现企业产品相关数据的一体化、协同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钻头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建立符合PDC钻头产品特点的数据管理系统,用于管理钻头设计与制造所需要的全生命周期技术资料,为解决PDC钻头制造企业信息孤岛问题做出努力。据此,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结合其他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历程与建设成果,对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与PDC钻头信息化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了在PDC钻头企业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使用的数据管理系统,用于解决企业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在对PDC钻头产品特点及其数据管理范畴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技术与方法,建立了基于PDM的钻头数据管理模型,并对系统开发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3)建立数据管理模型后,依照软件工程中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方法,对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给出了一套确实可行的系统方案。包括系统体系结构的建立、功能结构的划分与数据结构的设计。(4)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系统开发技术,给出了系统各个关键功能模块的功能模型与实现方法,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工作,并对系统进行了实例分析与验证。总之,本文试图通过将车辆工业、航天工业等领域成熟且有效的PDM系统及其信息化管理技术与思想引入到PDC钻头制造企业,解决PDC钻头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在将通用的PDM系统进行“专用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 PDC钻头的产品特点,形成了一套适用于PDC钻头的数据管理系统,致力于推动其信息化管理进程。

王然[9](2018)在《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教务信息数据库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深入的使用。学生的数量以几何形式不断增长。教务系统也在不断地变得越来越复杂,教务系统中的数据也在大量的增加。经历过web1.0,web2.0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革命,物联网和大数据成为目前阶段最前沿的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数据的关联性变得越来越密切,比如教务的教学,医生的诊断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大数据在教务数据库中也得到了更大地使用。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先生曾经说过,未来不是IT时代,而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如何通过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云计算技术,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使教务数据库中的数据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给教育工作者,并且通过大数据支持学生的深度学习,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务数据库数据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务数据可视化技术成为教育领域专家和学长的重点研究方向和急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可视化数据库主要是通过数据挖掘、数据清洗和教务数据交互等数据挖掘的流程。通过挖掘出来的数据,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显示。数据可视化通常采用的是把数据转换成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数据库中的数据可读性比表格数据的可读性差,表格数据的可读性比图像的可读性差,图像数据的可读性是最好的,因此,教务数据库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变的非常的重要。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数据可视化技术主要包括:Echart、Highcharts、Excel、jfreechart等工具组件。本文在数据可视化技术上主要是以jfreechart为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挖掘教务数据库,并且通过jfreechart数据可视化技术来进行展示,来提升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教务数据库中的使用内容。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地了解,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学生可以自我测试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教务信息数据库中的应用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务数据可视化能够便于管理者的决策支持等。该系统的实现是采取B/S结构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数据库中的应用,系统采用的是Java语言进行编写,使用的Mysql数据库去存储数据,在MyEclipse 10的环境里进行开发。系统前端采用Nginx反向代理服务器做负载均衡,应用服务器采用Tomcat7服务器,系统发布在Tomcat7应用服务器上,通过Nginx的Upstream进行设置负载均衡,同时采用Memcache缓存服务器来进行制作Session共享,后端采用分布式mysql数据库,采用分布式Mysql中间件Mycat进行分布式数据库操作,实现读写分离,分表分库等分布式操作,数据可视化技术主要采用Java开源图表框架jfreechart技术进行展示。

丁伟翠[10](2012)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依托“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以航天测绘所采集的SRTM 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中国陆地范围的全国数据进行了无缝拼接及数据的投影转换等一系列操作,提出了基于组件式GIS建立全国1:50万栅格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基于C#+ArcGIS Engine10扁程开发,并综合使用ArcGIS、MapGIS、Global Mapper、CoreDraw等专业GIS及制图软件与实际地质图件相结合,实现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并对部分功能进行了相应拓展。该DEM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地质制图中,实现自定义区域数据提取,还可以快速进行坡度、坡向、剖面线等地学分析,例如湖南省、海南省等相对典型区域进行了该系统中提取的DEM数据在地质制图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而且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拓展应用于月球地质制图实验研究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认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多种GIS软件,进行全国DEM数据空白区域的填补与数据的拼接工作,并有效实现不同来源、不同椭球体、不同高程基准、不同投影的DEM数据的无缝拼接,DEM栅格数据与矢量地理基础数据、地质资料数据等的地图匹配。(2)首次在全国陆地范围内建立了应用于地质制图的1:50万网格DEM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但能分幅检索,还能按行政区划界线和任意多边形检索,具有能任意转换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等功能,能更大范围地服务于地学研究单位和社会生产单位。(3)将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和地貌晕渲法等制图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应用于地质制图中,主要采用DEM HillShade地貌晕渲的方法进行三维可视化的表达的同时实现了静态可视化与交互式动态可视化两种图件表现方式,既可以将整个地形区以二维或者三维图形图像形式显示成一幅图,又可以实现数据库中的地形数据交互式浏览。(4)DEM数据管理系统改变了我国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件空间数据库结构和图面的表现形式,图面上除了传统地质图件中地理底图外,可以选择性匹配DEM影像底图图层,叠加地质体的颜色和花纹,产生三维立体效果,图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明显增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质图件表达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地质图件的表现形式,促进我国地质制图的技术水平向前进了一大步。(5)DEM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在与相应的地质图匹配时,可以检验第四系的界线、断层线的位置精度,当与DEM影像不协调时,可以适当移动界线的空间位置,从而提高地质图件表达的位置精度。(6)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的实现方法拓展到了月球DEM数据库建立,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既证实思路与设计具有很好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同时也对其他行星地质编图提供了技术支撑。全国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在在典型区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变了传统的地质图件的表达形式,提高了图件精度,有利于地质成矿、灾害区划、土地利用等规律的总结和探寻,具有很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二、大型工程数据库中图形图像信息的管理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工程数据库中图形图像信息的管理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历程以及现状
        1.2.1 国外发展沿革与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沿革与研究现状
        1.2.3 对比分析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系统设计
    2.1 问题分析与需求确定
        2.1.1 问题分析
        2.1.2 系统功能需求
        2.1.3 系统运行需求
    2.2 系统功能与业务设计
        2.2.1 系统功能划分
        2.2.2 自动化称重流程设计
        2.2.3 系统防作弊措施
    2.3 系统硬件架构
        2.3.1 架构体系选定
        2.3.2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2.3.3 系统设备布局设计
    2.4 客户端软件架构设计
第三章 系统硬件配置
    3.1 PLC选型与IO分配
        3.1.1 PLC选型
        3.1.2 PLC的IO分配
    3.2 RFID读卡器选型与设置
    3.3 称重仪表选型与设置
        3.3.1 称重仪表选型
        3.3.2 称重仪表设置
    3.4 监控视频采集硬件选型与配置
    3.5 语音控制器选型与配置
    3.6 服务器称重数据远传至DCS硬件配置
    3.7 其他硬件选定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1 数据库选用
        4.1.2 数据库E_R图设计
        4.1.3 数据库表设计
    4.2 上位机管理软件设计
        4.2.1 系统登录
        4.2.2 系统状态监视
        4.2.3 系统硬件设置
        4.2.4 数据库设置
        4.2.5 系统信息维护
        4.2.6 称重数据查询与统计
    4.3 上位机与PLC的 Fins TCP协议通信程序设计
        4.3.1 PLC与上位机通信目的
        4.3.2 Fins TCP协议简介
        4.3.3 基于Fins TCP协议的通信实现
    4.4 上位机与称重仪表的Ether Net/IP通信程序设计
        4.4.1 Ethernet/IP通信建立
        4.4.2 称重仪表数据输出格式
        4.4.3 重量数据处理
    4.5 上位机与RFID读卡器的RS485 通信设计
        4.5.1 RS485通信建立
        4.5.2 RFID卡号读取
    4.6 监控视频信息采集
    4.7 PLC程序设计
    4.8 服务器称重数据远传至DCS软件设计
        4.8.1 DCS系统与Modbus_RTU协议
        4.8.2 数据远传方案
        4.8.3 数据远传软件实现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军用装备若干参数计量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军事计量技术发展现状
        1.2.2 我国军事计量技术发展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军用装备若干参数计量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系统总体结构
        2.2.2 总体设计方案
    2.3 计量方法设计
    2.4 数据采集硬件平台方案设计
        2.4.1 图像信号采集
        2.4.2 矢量信号采集
        2.4.3 基本技术指标采集
    2.5 软件系统方案设计
        2.5.1 软件总体方案
        2.5.2 软件架构设计
        2.5.3 软件平台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校靶镜图像信号计量系统开发
    3.1 引言
    3.2 方案设计与硬件平台搭建
        3.2.1 系统方案设计
        3.2.2 硬件平台搭建
    3.3 基于可调焦平行光管光学系统开发
        3.3.1 可调焦平行光管工作原理
        3.3.2 可调焦平行光管光学系统设计理论
        3.3.3 基于CCD相机的摄像系统开发
    3.4 校靶镜自动判读计量方法研究
        3.4.1 图像增强
        3.4.2 边缘检测
        3.4.3 形态学图像处理
        3.4.4 亚像素定位
    3.5 计量软件开发与系统测试
        3.5.1 基于LabVIEW的自动判读软件开发
        3.5.2 系统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线模拟器方位角计量方法研究与系统开发
    4.1 引言
    4.2 方案设计与硬件平台搭建
        4.2.1 系统方案设计
        4.2.2 硬件平台搭建
    4.3 天线模拟器矢量信号数学模型建立
    4.4 方位角矢量信号解调算法研究
        4.4.1 角度解调方案的选择
        4.4.2 数字解调方案的设计
        4.4.3 数字解调算法流程
    4.5 计量软件开发与系统测试
        4.5.1 角度解调软件系统开发
        4.5.2 系统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军工厂设备零部件基本技术指标自动计量系统开发
    5.1 引言
    5.2 系统方案设计
        5.2.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5.2.2 军用装备零部件机械参数计量子系统方案设计
        5.2.3 军用装备物理参数计量子系统方案设计
    5.3 军用装备零部件机械参数计量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3.1 系统前端采集硬件的更换
        5.3.2 测量自动化软件系统研发
        5.3.3 软件系统的实现
    5.4 军用装备物理参数计量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4.1 可移动机柜的设计
        5.4.2 计量软件系统研发
    5.5 数据管理与存储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5.1 数据库建立
        5.5.2 数据库查询
    5.6 软件系统测试
        5.6.1 测量自动化软件系统测试
        5.6.2 军用装备物理参数计量子系统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成果与工作总结
    6.2 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 ——以宝鸡峡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国内灌区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宝鸡峡灌区用水管理现状
        1.4.2 宝鸡峡灌区空间数据库构建
        1.4.3 宝鸡峡灌区用水计划系统设计
        1.4.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础数据采集
    2.1 灌区基础地理数据
    2.2 属性数据
    2.3 技术路线
    2.4 基础数据采集方式
第三章 基础数据预处理
    3.1 专业术语解释
        3.1.1 地理信息系统
        3.1.2 地理信息数据库
        3.1.3 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
        3.1.4 空间分析
    3.2 栅格数据处理(地理配准)
    3.3 地图矢量化-Arc Scan自动矢量化
    3.4 遥感数据处理
    3.5 拓扑关系构建
    3.6 数据处理辅助软件
        3.6.1 奥维互动地图
        3.6.2 Arc GIS10.2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灌区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4.1 典型灌区地理状况
    4.2 空间数据库构建理论基础
    4.3 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4.4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4.4.1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目的
        4.4.2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内容
    4.5 数据库设计原则
    4.6 空间数据库设计
    4.7 属性数据库设计
    4.8 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联结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灌区用水计划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的需求分析
    5.2 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原则
        5.2.1 系统设计思路
        5.2.2 系统设计原则
    5.3 系统开发总体框架设计
    5.4 系统开发平台
        5.4.1 系统开发硬件环境
        5.4.2 系统开发软件环境
    5.5 系统模块设计
        5.5.1 登录界面设计
        5.5.2 地图管理模块
        5.5.3 渠系数据管理模块
        5.5.4 灌区属性数据管理模块
        5.5.5 用水计划生成
        5.5.6 数据导出模块
        5.5.7 帮助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发现与情报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价值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数据科学与食品安全交叉研究的国内现状
        1.3.2 数据科学与食品安全交叉研究的国外现状
        1.3.3 数据科学在公共安全情报领域的应用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发现与情报提取相关理论
    2.1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2.1.1 食品安全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2.1.2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实现
        2.1.3 关联规则算法与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数据处理
        2.1.4 决策树型算法与食品安全理化指标数据处理
        2.1.5 色值分析算法与食品安全数据图像数据处理
    2.2 情报提取与情报分析
        2.2.1 情报分析的典型范式
        2.2.2 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
        2.2.3 结构化的情报分析方法
        2.2.4 大数据时代的情报获取路径
        2.2.5 PMDA-DIKI情报体系模型的重要性与可试点领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数据的关联规则情报提取
    3.1 研究目标
    3.2 数据收集与数据探索
        3.2.1 武汉食品安全事件数据收集
        3.2.2 武汉食品安全事件的时间特征
        3.2.3 武汉食品安全事件的空间特征
        3.2.4 武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项集的数量特征
    3.3 数据挖掘与结果分析
        3.3.1 基于着色散点的规则空间可视化
        3.3.2 基于着色矩阵的规则空间可视化
    3.4 规则提炼与可视分析
        3.4.1 冗余关联规则的删除与规则精炼
        3.4.2 食品安全关联规则的可视化分析
    3.5 情报提取与决策建议
        3.5.1 地理信息系统在情报提取领域的应用
        3.5.2 武汉食品安全事件地理空间情报可视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食品安全理化指标数据的质量预测情报提取
    4.1 研究目标
    4.2 数据收集与数据探索
        4.2.1 猪肉脯质量安全数据收集
        4.2.2 猪肉脯质量安全数据探索
    4.3 数据挖掘与结果分析
        4.3.1 分类回归树算法与猪肉脯质量安全预测
        4.3.2 自适应增强算法与猪肉脯质量安全预测
        4.3.3 部分依赖图分析与理化指标局部最优组合
    4.4 两种算法的预测结果与运行效率对比
        4.4.1 分类回归树算法与自适应增强算法预测结果对比
        4.4.2 分类回归树算法与自适应增强算法运行效率对比
    4.5 情报提取与决策建议
        4.5.1 社交网络分析在情报提取领域的应用
        4.5.2 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理化指标隐蔽网络关系发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食品安全图形图像数据的模式识别情报提取
    5.1 研究目标
    5.2 准备和获取图像
        5.2.1 材料与仪器
        5.2.2 图像获取与图像处理
    5.3 图像识别算法实现与结果分析
        5.3.1 像素色值分析算法
        5.3.2 向量相似度距离聚类分析
        5.3.3 不同质量安全等级柑橘的橘青霉覆盖面积测定
        5.3.4 不同质量安全等级柑橘的像素色值分布特征分析
    5.4 情报提取与决策建议
        5.4.1 神经网络模型在情报提取领域的应用
        5.4.2 基于柑橘果皮成色的柑橘质量安全风险预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食品安全情报系统的现实构建
    6.1 情报系统构建的现实条件与现实需求
        6.1.1 情报系统构建的现实条件
        6.1.2 情报系统构建的现实需求
    6.2 面向需求的组织结构设计
    6.3 面向需求的工作流程设计
    6.4 面向需求的工作环境设计
        6.4.1 硬件配置需求
        6.4.2 办公空间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本研究开展的社会调研与社会实践
    附录2 本研究出具的结构化情报研判报告
        A.城市公共安全结构化情报研判报告 1-基于地理空间情报
        B.城市公共安全结构化情报研判报告 2-基于开源情报
        C.城市公共安全结构化情报研判报告 3-基于图像情报
    附录3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数据
        A.武汉地区食品安全事件行政处罚数据集(2014-2019,英译)
        B.半结构化猪肉脯质量安全理化指标数据集(英译)
        C.宜昌蜜橘质量安全图像采集数据
    附录4 本研究涉及的算法的R语言源程序
        A.关联规则挖掘的Apriori算法源程序
        B.决策树挖掘的CART和Adaboost算法源程序
        C.图像识别挖掘的EMD算法源程序
    附录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与奖励
        A.已发表的科技论文和投稿中的科技论文
        B.学科竞赛及获得奖励
        C.发明专利及其他应用成果
    附录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5)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内容结构特征与检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点
    1.4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2.2 多媒体信息内容管理理论
    2.3 学习资源的语义分析
    2.4 元数据描述
    2.5 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技术
第三章 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概述与内容结构特征描述模型
    3.1 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分析
        3.1.1 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特点
        3.1.2 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分类
        3.1.3 网络Flash动画在互联网中的存在形式
        3.1.4 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搜索
    3.2 网络Flash动画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2.1 网络Flash动画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3.2.2 网络Flash动画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属性分析
    3.3 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样本集分析
    3.4 网络Flash动画的内容结构特征描述模型
第四章 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场景特征分析
    4.1 网络Flash动画的文件结构
    4.2 网络Flash动画的场景结构模型
    4.3 逻辑场景分割
        4.3.1 逻辑场景
        4.3.2 逻辑场景分割
    4.4 视觉场景分割
        4.4.1 视觉场景
        4.4.2 视觉场景分割
    4.5 场景分割实验与场景特征分析
第五章 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组成元素特征分析
    5.1 组成元素特征概述
    5.2 静态视觉特征提取
        5.2.1 静态视觉特征定义方式
        5.2.2 静态视觉特征提取方法
        5.2.3 静态视觉特征分析
    5.3 动态效果提取
        5.3.1 动态效果定义方式
        5.3.2 动态效果提取方法
        5.3.3 动态效果分析
    5.4 交互特征提取
        5.4.1 交互方式与交互特征
        5.4.2 交互定义方式
        5.4.3 交互特征提取
        5.4.4 交互特征分析
第六章 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画面情感特征分析
    6.1 多媒体画面情感研究现状
    6.2 多媒体画面情感描述模型
        6.2.1 情感分类模型
        6.2.2 画面特征提取
    6.3 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画面情感识别
        6.3.1 视觉特征数据预处理
        6.3.2 情感特征数据获取
        6.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情感识别
        6.3.4 基于SVM的学习过程情感识别
        6.3.5 基于CNN的情感识别
    6.4 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基于内容结构的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检索系统
    7.1 检索系统研究现状
    7.2 检索系统设计
        7.2.1 系统需求分析
        7.2.2 功能模块设计
        7.2.3 数据库设计
    7.3 检索系统实现
        7.3.1 环境要求
        7.3.2 模块实现
        7.3.3 检索界面
        7.3.4 系统测试
    7.4 检索系统的应用
        7.4.1 系统面向对象
        7.4.2 系统应用案例
        7.4.3 案例分析
第八章 Flash动画内容结构特征与学习兴趣关联度分析
    8.1 实验设计
    8.2 实验平台开发
    8.3 实验实施过程
    8.4 实验分析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论文工作总结
    9.2 工作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谢辞

(6)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总体解决方案
        1.3.1 总体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协同制图理论与方法
    2.1 协同制图概念
        2.1.1 协同制图的CSCW起源
        2.1.2 协同制图相关概念
    2.2 协同制图模型与方法
        2.2.1 长事务模型
        2.2.2 长事务并发控制方法
    2.3 地图制图协同工作机制
        2.3.1 工作组机制
        2.3.2 基于任务划分的协同制图工作流
    2.4 基于MELT的空间数据库更新机制
        2.4.1 基于C/S架构的协同制图数据库更新
        2.4.2 基于B/S架构的协同制图数据库更新
    2.5 协同制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5.1 基于空间数据的协同制图事务效率问题
        2.5.2 协同制图长事务并发处理复杂度问题
        2.5.3 协同制图地图同步显示问题
        2.5.4 传统GIS长事务核心问题
        2.5.5 研究难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ELT模型构建
    3.1 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及变化的MET存储模型
        3.1.1 虚拟内存的MET存储模型
        3.1.2 普通内存的MET存储模型
        3.1.3 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备份与变化的MET模型
    3.2 地图文档模型定义
        3.2.1 基于虚拟内存的地图文档模型变量定义
        3.2.2 文档状态信息在虚拟内存中统一存储
        3.2.3 地图文档中MET三元组模型
        3.2.4 基于地图文档的MELT模型
    3.3 OLE对象的编辑事务支持
    3.4 基于MELT模型的I/O操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ELT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4.1 协同制图事务组织与调度技术
    4.2 协同制图长事务并发处理技术
        4.2.1 协同制图MET串行化协议
        4.2.2 相交事务并发处理方法
        4.2.3 协同制图中自动事务与用户长事务
    4.3 基于MELT的GRCP自动处理方法
        4.3.1 几种典型的GRCP问题
        4.3.2 GRCP模型及其扩展
        4.3.3 几种典型GRCP方法
        4.3.4 其他GRCP技术体制设计
    4.4 协同制图多客户端同步显示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ELT的协同制图实验
    5.1 集中式协同制图实验平台的构建
    5.2 基于MELT的地图文档多源数据集成
    5.3 地图要素编辑
        5.3.1 地图要素编辑功能划分
        5.3.2 地图编辑处理功能模块架构
        5.3.3 地图要素编辑处理的工作流程
        5.3.4 地图要素编辑测试
    5.4 GRCP的地图编辑
        5.4.1 GRCP的地图编辑功能
        5.4.2 GRCP测试
    5.5 基于地图文档的MELT模型实验
        5.5.1 基于MELT模型的事务管理能力测试
        5.5.2 面向协同制图的MELT并发处理实验
        5.5.3 基于协同制图工作组的多客户端地图同步显示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应用前景与展望
        6.3.1 应用前景
        6.3.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
        1.1.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1.1.3 构件追踪定位与空间信息管理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构件空间信息
        1.3.2 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1.3.3 现有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的空间信息
    2.1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类型
        2.1.1 装配式结构体系类型
        2.1.2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类型
    2.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工作流程
        2.2.1 设计阶段
        2.2.2 生产运输阶段
        2.2.3 施工安装阶段
        2.2.4 运营维护阶段
        2.2.5 拆除回收阶段
    2.3 构件空间信息
        2.3.1 构件空间信息的内容
        2.3.2 构件空间信息的传递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3.1 数据库
        3.1.1 建筑信息模型
        3.1.2 地理信息系统
        3.1.3 BIM与 GIS的特性
        3.1.4 BIM-GIS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契合性分析
    3.2 数字测量技术
        3.2.1 GNSS定位系统
        3.2.2 全站仪测量系统
        3.2.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3.2.4 摄影测量技术
        3.2.5 施工测量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
        3.3.1 自动识别技术
        3.3.2 追踪定位系统
        3.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流程
    4.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
        4.1.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的基本组成
        4.1.2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中的关键技术
        4.1.3 数据库交互设计
    4.2 建造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4.2.1 基于BIM的构件定位
        4.2.2 设计阶段
        4.2.3 生产阶段
        4.2.4 装配阶段
    4.3 物流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4.3.1 构件生产与运输
        4.3.2 构件施工装配
        4.3.3 运营维护与拆除回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示例
    5.1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定位技术的实现
        5.1.1 南京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
        5.1.2 预制构件追踪管理技术的实现
    5.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结构构件追踪定位
        5.2.1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概况
        5.2.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设计
        5.2.3 构件生产与运输
        5.2.4 构件装配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各章内容归纳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鸣谢

(8)基于B/S架构的PDC钻头数据管理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产品数据管理(PDM)概述
        1.2.2 PDC钻头信息化现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PDC钻头数据管理技术研究
    2.1 PDC钻头产品数据管理模型
        2.1.1 PDC钻头结构及零部件
        2.1.2 PDC钻头的设计过程
        2.1.3 基于PDM的PDC钻头数据管理模型
    2.2 系统开发技术
        2.2.1 B/S架构及其开发技术
        2.2.2 数据库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PDC钻头数据管理平台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平台体系结构
    3.3 平台功能设计
        3.3.1 平台功能模块划分
        3.3.2 平台各功能模块设计
    3.4 平台数据结构设计
        3.4.1 权限管理数据表设计
        3.4.2 PDC钻头结构设计参数管理数据表设计
        3.4.3 零部件管理数据表设计
        3.4.4 物料管理数据表设计
        3.4.5 钻头应用信息管理数据表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PDC钻头数据管理平台关键功能的实现
    4.1 PDC钻头结构设计参数管理
        4.1.1 Web三维模型
        4.1.2 Excel技术单页
    4.2 零部件管理
        4.2.1 类别与信息管理
        4.2.2 版本管理
        4.2.3 产品结构管理
    4.3 物料管理
        4.3.1 物料基础信息管理
        4.3.2 物料出入库管理与查询统计
    4.4 钻头应用信息管理
        4.4.1 Echarts数据可视化对比分析
        4.4.2 基于集对分析的钻头综合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PDC钻头数据管理平台应用实例
    5.1 系统管理
    5.2 PDC钻头结构设计参数管理
    5.3 零部件管理
        5.3.1 零部件库
        5.3.2 产品结构管理
    5.4 物料信息管理
        5.4.1 物料基础信息管理
        5.4.2 物料出入库管理
        5.4.3 物料查询统计
    5.5 钻头应用信息管理
        5.5.1 地层信息与应用数据管理
        5.5.2 钻头应用数据可视化与综合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教务信息数据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系统设计的目标
    1.5 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教务数据库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2.1 SSM、SSH技术框架
    2.2 分布式数据库及Mysql主从操作
    2.3 面向对象设计思想
    2.4 数据可视化技术
    2.5 负载均衡技术
    2.6 数据挖掘技术
    2.7 Kmeans数据挖掘算法详解
    2.8 项目开发技术流程详解
    2.9 JSP技术
    2.10 开发工具简介
    2.11 UML建模技术
    2.12 数据库连接池
    2.1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整体分析
    3.2 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3.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4 系统非功能性要求分析
        3.4.1 便利操作特性
        3.4.2 高可配高复用性
        3.4.3 程序健壮性与容错性
        3.4.4 系统网络安全
        3.4.5 扩展与二次开发
    3.5 系统用例分析
        3.5.1 系统角色
        3.5.2 系统用例分析
    3.6 系统数据库
        3.6.1 系统数据库设计
        3.6.2 系统数据库表结构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教务数据库中应用的设计
    4.1 系统总体功能分析
    4.2 系统框架设计
    4.3 系统Spring、Hibernate的配置设计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教务数据库应用的实施
    5.1 系统的运行环境
        5.1.1 软件环境
        5.1.2 硬件环境
        5.1.3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5.2 选课模块实现
        5.2.1 登陆界面
        5.2.2 选课模块后台管理界面
        5.2.3 教师信息管理模块
        5.2.4 班级信息管理模块
        5.2.5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5.2.6 课程信息管理模块
        5.2.7 课表信息管理模块
        5.2.8 学生成绩管理模块
        5.2.9 学生成绩分布模块
        5.2.10 学生选课分布模块
        5.2.11 学生各科成绩曲线模块
    5.3 教学评价的实现
        5.3.1 教学评价后台管理界面
        5.3.2 教学评价一级指标管理界面
        5.3.3 教学评价二级指标管理界面
        5.3.4 教学评价AHP算法实现
        5.3.5 教学评价评价得分界面
    5.4 系统测试
        5.4.1 系统测试目的与意义
        5.4.2 系统测试方法
        5.4.3 系统测试用例
        5.4.4 测试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系统主要工作
    6.2 展望
    6.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GIS的发展
    1.3 DEM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6 主要完成工作量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据基础
    2.1 “中国区域地质志”概述
    2.2 数据来源
    2.3 数据结构
    2.4 DEM数据预处理
    2.5 三维地形可视化表达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系统分析
    3.2 系统设计目标与任务
    3.3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参考标准
    3.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5 系统开发模式选择
    3.6 系统软件设计
    3.7 开发方式的选择
    3.8 系统数据库设计
    3.9 用户界面设计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及功能实现
    4.1 关键技术
    4.2 总体界面构架及系统主界面
    4.3 文件图件管理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4 数据渲染子系统构架及功能
    4.5 DEM数据空间查询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6 投影转换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7 矢栅数据分析子系统
    4.8 系统维护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DEM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
    5.1 便于构造图识别—以湖南省为例
    5.2 改变地质制图形式
    5.3 DEM地学数据的自动提取
    5.4 提高制图精度
    5.5 月球DEM地质图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地理底图图层命名及属性结构表
    附录B:地理底图要素代码表
    附录C:高程统计表
    附录D:DEM裁剪源程序(部分)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大型工程数据库中图形图像信息的管理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孙学凯. 青岛大学, 2020(01)
  • [2]军用装备若干参数计量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D]. 张泓. 吉林大学, 2020(08)
  • [3]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 ——以宝鸡峡灌区为例[D]. 杨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4]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发现与情报提取[D]. 邵航.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5]网络Flash动画学习资源的内容结构特征与检索研究[D]. 石林.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6]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D]. 何列松.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7]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D]. 张莹莹. 东南大学, 2019(01)
  • [8]基于B/S架构的PDC钻头数据管理平台研究[D]. 胡迪宇.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9]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教务信息数据库中的应用[D]. 王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8(01)
  • [10]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D]. 丁伟翠.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2(12)

标签:;  ;  ;  ;  ;  

大型工程数据库中图形图像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