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与中国软件产业

新世纪与中国软件产业

一、新世纪与中国软件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尹鑫武[1](2021)在《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目标由“快”向“好”转变。在此背景下,为了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国家加大了对知识型产业的支持力度,从中央到地方推行了多项政策促进软件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个行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需求不断上升,对软件外包业务的需求也随之上升。自此,软件服务产业发展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融合创新、快速迭代的关键期,体现了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朝阳性。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为软件外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增加了产业的供给能力,但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软件外包业务的差异化与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为以下三点,第一点是从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实际出发,结合在工作的第一视角,指出企业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优化建议,希望据此解决公司业务运营中的短板问题,提升公司业务的竞争力,助力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的长远发展。第二点是基于软件外包行业策略优化的需求,通过对行业内、外环境因素的调查,判断软件外包业务发展的外部趋势。一方面为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策略优化提供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为相关企业软件外包业务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点则希望通过对Z公司个体的软件外包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进行普适性拓展,探究相关企业公司应当采用何种发展策略,解决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推动软件外包业务的良性发展。本文以Z公司软件外包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学界关于软件外包业务的理论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学界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式,确定了文中软件外包业务存在问题的分析视角,为问题的分析打下理论基础。然后对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潜在的软件外包需求,验证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的潜力与朝阳性。通过对行业内竞争环境的分析,指出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发展中的行业威胁,并利用PEST分析法,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技术因素上对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趋势做出了预测,为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的策略优化提供了方向。再结合公司的内部现状,从业务需求、业务供给能力以及业务创新等方面对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Z公司业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人才结构不均衡、大客户依赖程度过高、业务结构较为单一、项目管理混乱等。在发现问题后,紧接着以问题为导向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挖掘,发现问题产生的对应原因为人才梯队建设不足、激励晋升机制不合理、客户结构单一、对业务多样性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组织结构不完善。最终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优化建议,即针对目前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应当通过加大公司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市场化进程;通过加强员工激励机制,控制人才流失问题;通过软件外包价值链升级提升承包企业的议价实力,降低大客户依赖;构建多样化的业务体系并优化组织结构,以提升业务水平与管理效率,并最终提升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一系列的策略优化措施,预计将有效的缓解人员流失问题;通过拓展金融、银行等领域的软件外包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降低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减少伴生风险并提升议价能力;提升管理效率,解决管理层间权责混乱的问题,最终提升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对软件外包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较为深入地挖掘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问题的源头提出了优化的建议,不仅有助于促进Z公司的长期发展,还有助于为其他软件外包企业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的针对性、普遍适用性与实用操作性较强。

崔英颖,杨晓林[2](2020)在《从各国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变迁浅析中国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从美日欧三大专利国和地区的计算机软件经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辨析其软件专利保护制度变迁的过程以及带来的影响,并分析中国计算机软件经济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对应的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变迁历程,进而预测中国未来对于软件专利保护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方向。

刘智颖[3](2018)在《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对于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软件技术的研究和软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竞相扶持的重点,是国家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武器。经济新常态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计算机前沿技术的进步,为软件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软件出口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新增长点。本文探讨了软件产业和软件出口竞争力的相关涵义。通过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出口模式的描述,分析了中国软件出口的影响因素。并且尝试构建了我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回归模型对各个考察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结合中国软件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软件产业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增强,但仍与发达国家间存在明显差距。国内购买力水平和软件产业研发人员占比的决定性作用十分显着。限于研究方法,科技创新要素、国内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市场集中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显着,但在软件出口及实际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文章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把国内外学者的国际竞争力理论运用于中国软件产业出口中,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设计了一套有关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针对影响中国软件出口竞争力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注重人才培养、加大科技投入、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健全政策法规、整合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等对策建议。

万丹萍[4](2016)在《基于中日比较视角下的中国软件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软件产业作为本世纪最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并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中国软件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初步展现出软件大国的潜力。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国;日本的软件产业一度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与国内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着手对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软件产业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比寻找中国软件产业的前进方向。本文首先对全球的软件发展情况进行概述,站在全球的高度俯瞰两国的软件发展情况,寻求两国软件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其次分别分析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两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详细分析。得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人才、政府政策、产业机构等方面。再次对两国代表性软件企业用友、富士通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两企业的规模、产品、服务及客户群体,发现两者的不同。最后总结日本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及不足,吸取好的一面,规避不足之处,从而总结出促进中国软件产业进一步提升与发展的策略。

潘李鹏[5](2016)在《知识产权能力及其演化与企业成长研究 ——基于计算机应用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和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中国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企业,急需转换发展模式,强化创新对企业成长的驱动作用,以对抗发达国家企业依靠自身固有先发技术优势对创新资源的进一步垄断,扭转全球竞争的不利局面。在这一背景下,知识产权等企业无形资源逐渐取代传统有形资源成为促进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从企业能力相关理论出发不难发现,资源本身不能直接促进企业成长,而与其相关的能力才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因,所以知识产权作为资源本身也不能直接促进企业成长发展,其必须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管理等相关能力才能最终将知识产权转化为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对知识产权开发和相应能力的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之高度,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研究也成为了急需探讨的理论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然而在当前研究中,实践层次的现状分析、经验总结、概念辨析、政策设计较多,而站在微观角度从知识产权能力自身特性出发分析其演化及其对企业成长影响机制的较少,能够通过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文综合运用企业成长、动态能力、战略导向等相关理论,围绕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演化及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这两个核心问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以下部分展开逐步深入的研究:(1)文献述评与理论发展。通过对知识产权、企业能力、战略导向、企业成长等相关理论的梳理回顾,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确定合适的研究切入点,并通过相似概念的对比辨析知识产权能力的概念及内涵,形成本文论证的基础。(2)概念模型的构建。通过进一步的文献展开,从企业战略导向视角出发,分析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对知识产权能力各个维度演化的关联机制,构建相应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产权能力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并考虑产业和政策环境的调节效应,然后提出相应的概念模型。(3)实证研究。结合我国计算机应用企业上市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模型中所包含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最终确认了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演化模型以及知识产权能力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通过以上研究论证工作,本文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战略导向是影响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演化的关键因素。依据企业资源投入倾向的差异,可以将战略导向分为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而战略导向的这两个方面会影响知识产权能力演化。一方面,创业导向能够通过鼓励企业突破新创新行为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通过鼓励企业应用性创新行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市场导向通过鼓励企业渐进性创新进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提升。企业在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的差异造就了企业不同的知识产权能力构成,影响了其演化过程。(2)企业知识产权能力伴随着战略导向的发展而产生演化。依据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的高低,企业战略导向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强战略导向型企业、创业导向主导型企业、市场导向主导型企业和战略导向模糊型企业。而通过本文分析发现,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构成与其战略导向类型存在相互匹配关系,不同战略导向的演化最终形成了相应的知识产权能力构成。(3)知识产权能力与企业成长具有显着的相关性。知识产权能力作为源于无形资源的重要企业能力,其与企业的成长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能力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能力通过创造、运用和管理三个维度促进企业成长。而企业由于其发展重心和运营战略,造成其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不同的倾向性,这造就了企业形成各自不同的知识产权能力构成结构。不同知识产权能力构成企业的成长性存在差异,就目前而言,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共同主导的企业成长性最好。(4)区域环境因素对知识产权能力与企业成长之间关系有重要影响。知识产权能力在影响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方式,验证了作为区域产业环境因素的产业集聚度以及作为区域政策环境因素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知识产权能力的调节作用。最后发现,在中国情境下,对知识产权能力的调节作用主要源自区域政政策因素而非产业因素。然而,由于笔者时间、经历、研究水平所限,本文研究仍存在部分不足之处,对此本文最后一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了后续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

方维[6](2013)在《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软件产业已发展为这个时代极富战略意义的产业,全球各个国家都在重点发展软件产业。中国与印度的软件产业几乎是同时开始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相对印度而言还略为领先,但是自90年代初,印度把软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以来,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印度软件产业已经把中国甩得远远的。中国与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经验,以提高我国软件产业水平,并最终带动高新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经济的转型,是现今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行业、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机遇六个方面分析印度软件产业竞争优势,对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印度迅速发展成为软件产业大国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促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胡静[7](2012)在《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网络化、开放化趋势的增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传统产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将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家和地区信息化的进程以及构成国家信息安全体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鼓励软件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09年起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南京、济南和成都陆续成为了软件名城。重庆市作为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努力争创“中国软件名城”,这是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对软件产业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明确了软件产品、软件产业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分析美国、印度、爱尔兰等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功经验,接着分析了我国软件名城南京、济南和成都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及经验,从中探寻对重庆软件产业发展有借鉴意义的启示和经验。本文依据软件产业发展规律,立足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利用SWOT法分析重庆发展软件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提出重庆市发展软件产业要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城市名片进行招商,技术与服务相结合。接着从影响软件产业发展的软件企业水平、人力保障机制、创新能力、品牌效应、政策环境、产业载体建设、社会效应、产业融合等方面出发,探索重庆市发展软件产业的对策和路径。

肖海玲[8](2010)在《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业的比较研究 ——基于SWOT方法》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外包作为一种生产分散化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其灵活性与成本优势受到了众多跨国公司的青睐。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通讯成本的急剧下降,加上软件外包自身的诸多特点,在过去的几年里,软件离岸外包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成为离岸服务外包业中最主要的一部分。过去十几年间,印度企业在承接发达国家软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都是人口大国,也是目前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探索研究印度软件离岸外包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积极的借鉴其精华,促使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我国扬长避短积极发展本国的软件外包服务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区位优势理论以及服务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相关理论,主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分别对印度、中国软件离岸外包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最后从政策(政府)和策略(企业)两个层面,对中国当前软件离岸外包服务业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牧野真也,张乃丽[9](2008)在《日中软件行业关系的深化》文中认为21世纪,日中两国在软件产业方面的相互合作关系正不断深化。基于对实际状况的调查和统计资料的分析,本文将对这种关系进行回顾,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如今,日中两国在软件业方面的合作主要基于在中国境内实现面向海外的软件开发业务(进行开发的软件主要用以满足日本软件行业的市场需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软件开发正在向上游阶段扩展,软件外包业务已经日益替代单纯的软件开发,这是一个新趋势,由此可以认为,今后两国在软件行业的相互合作关系必将更加密切。

牧野真也,张乃丽[10](2008)在《日中软件行业关系的深化》文中认为21世纪,日中两国在软件产业方面的相互合作关系正不断深化。基于对实际状况的调查和统计资料的分析,本文将对这种关系进行回顾,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如今,日中两国在软件业方面的合作主要基于在中国境内实现面向海外的软件开发业务(进行开发的软件主要用以满足日本软件行业的市场需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软件开发正在向上游阶段扩展,软件外包业务已经日益替代单纯的软件开发,这是一个新趋势,由此可以认为,今后两国在软件行业的相互合作关系必将更加密切。

二、新世纪与中国软件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世纪与中国软件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的主要内容
        2.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软件外包业务概念
    (二)战略管理理论
    (三)波特价值链理论
    (四)规模经济理论
    (五)波特五力竞争力分析理论
三、Z公司软件服务业务发展的内外部现状分析
    (一)Z公司简介
    (二)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PEST分析
        1.政策环境分析(P)
        2.经济因素分析(E)
        3.社会因素分析(S)
        4.技术因素分析(T)
        5.PEST分析结论
    (三)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需求现状
        1.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海外需求现状
        2.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国内需求现状
    (四)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行业环境分析
        1.现行市场的竞争能力
        2.买方议价能力
        3.供应商议价能力
        4.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
        5.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五)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开展的内部环境
        1.资产资源现状
        2.人力资源现状
        3.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客户分布现状
        4.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创新资源现状
四、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研发能力不足
        2.人才结构不均衡
        3.大客户依赖程度过高
        4.承接业务领域结构较为单一
        5.项目管理能力不足
    (二)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研发投入重视性不足,核心业务承接能力弱
        2.人才梯队建设不足,激励晋升机制不合理
        3.发包客户结构单一
        4.对业务多样性的重视程度不足
        5.组织结构不完善
五、Z公司软件服务业务发展策略优化建议
    (一)加大公司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市场化进程
    (二)控制人才流失,加强员工激励措施
    (三)促进软件外包价值链升级,提高承包企业的议价实力
    (四)构建多样化的业务体系
    (五)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六、策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财务保障体系
    (二)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三)建立人员管理保障措施
    (四)建立过程监控体系
七、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理论分析法
        1.2.2 文献归纳法
        1.2.3 回归分析法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2.1.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1.4 软件产业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2.1 关于软件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2.2.2 关于软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状况
        2.2.3 关于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和模型的研究
第三章 中国软件出口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软件出口状况
        3.1.1 中国软件出口现状及主要特点
        3.1.2 世界主要国家软件出口模式
        3.1.3 中国软件出口存在的问题
    3.2 影响中国软件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3.2.1 科学技术要素
        3.2.2 人力资本要素
        3.2.3 市场环境要素
第四章 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4.1 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4.1.2 软件出口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2 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
        4.2.1 变量选择
        4.2.2 数据处理
        4.2.3 模型建立及优化
        4.2.4 结果分析
第五章 提高中国软件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5.1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5.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数字化转型能力
    5.3 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5.4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5.5 整合优势资源,推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中日比较视角下的中国软件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评述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2章 世界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2.1 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过程
        2.1.1 第一个发展时期...早期的专业服务公司(1949年-1959年)
        2.1.2 第二个发展时期...早期的软件产品公司(1959年-1969年)
        2.1.3 第三个发展时期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出现(1969年-1981年)
        2.1.4 第四个发展时期...大众市场软件(1981年-1994年)
        2.1.5 第五个发展时期...互联网增值服务(1994年-现在)
    2.2 2013年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3 世界各主要国家软件的发展情况
    2.4 小结
第3章 中日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3.1 中国软件的发展现状
        3.1.1 国内软件市场容量大,产业规模增长快
        3.1.2 产业结构不均衡
        3.1.3 产业集中度低,大型企业难以形成
        3.1.5 中国软件产业的SWOT分析
    3.2 日本软件的发展现状
        3.2.1 本土市场已饱和
        3.2.2 产业集中度相对中国较高
        3.2.3 软件产业整体正在走下坡路
        3.2.4 日本软件产业的SWOT分析
第4章 中日软件产业对比分析
    4.1 中日两国发展的对比
        4.1.1 存在的问题
        4.1.2 发展规模
    4.2 两国软件企业的发展比较
        4.2.1 企业规模的比较
        4.2.2 主要产品的比较
        4.2.3 企业服务的比较
        4.2.4 面向客户群的比较
第5章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建议
    5.1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5.2 提高产业集中度
    5.3 加强特色软件产品的开发
    5.4 重视人才培养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5)知识产权能力及其演化与企业成长研究 ——基于计算机应用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基本概念界定
        1.3.1 知识产权能力
        1.3.2 战略导向
        1.3.3 企业成长
        1.3.4 环境因素
    1.4 研究思路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6 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知识产权相关理论综述
        2.1.1 作为企业无形资源的知识产权
        2.1.2 知识产权概念及其特点
        2.1.3 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
    2.2 企业能力相关理论综述
        2.2.1 企业能力理论发展
        2.2.2 企业能力动态性与演化
    2.3 知识产权能力相关理论综述
        2.3.1 知识产权能力提出背景
        2.3.2 知识产权能力概念的形成
        2.3.3 知识产权能力的作用机理
    2.4 战略导向相关理论综述
        2.4.1 战略导向的概念及内涵
        2.4.2 战略导向的类型
    2.5 企业成长相关理论综述
        2.5.1 企业及其成长概念的演化
        2.5.2 企业成长动力研究评述
        2.5.3 企业成长过程理论综述
    2.6 外部环境相关文献
        2.6.1 企业外部环境相关理论发展
        2.6.2 政策及制度环境相关文献梳理
        2.6.3 产业环境相关文献梳理
    2.7 本研究切入点
    2.8 本章小结
3 知识产权能力的演化机制
    3.1 概念模型
    3.2 战略导向对知识产权能力的影响机制
        3.2.1 创业导向与知识产权能力演化
        3.2.2 市场导向与知识产权能力演化
    3.3 本章小结
4 知识产权能力对企业成长作用机制
    4.1 概念模型
    4.2 知识产权能力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
    4.3 环境因素对知识产权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的影响
        4.3.1 本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维度
        4.3.2 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方法
    5.1 变量选取与说明
        5.1.1 知识产权能力
        5.1.2 战略导向
        5.1.3 企业成长
        5.1.4 外部环境因素
    5.2 数据来源及说明
        5.2.1 样本选取依据
        5.2.2 数据来源
        5.2.3 数据获取
    5.3 分析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知识产权能力演化及其动因的实证研究
    6.1 样本企业战略导向的实证分析
        6.1.1 样本企业战略导向比较分析
        6.1.2 样本企业战略导向特性
    6.2 知识产权能力的实证分析
        6.2.1 知识产权能力的描述性统计
        6.2.2 知识产权能力特征性分析
    6.3 战略导向与知识产权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6.4 知识产权能力演化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知识产权能力、环境因素与企业成长的实证研究
    7.1 知识产权产权能力与企业成长实证分析
        7.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7.1.2 模型设定
        7.1.3 回归结果讨论
    7.2 产业环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实证
        7.2.1 描述统计分析
        7.2.2 分析方法设定
        7.2.3 回归结果讨论
    7.3 政策环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实证
        7.3.1 描述统计分析
        7.3.2 分析方法设定
        7.3.3 回归结果讨论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8.2.1 理论贡献
        8.2.2 实践意义
    8.3 研究局限于未来展望
附录 本文样本企业原始数据
    附表1 样本企业知识产权信息
    附表2 样本企业战略导向相关数据(2013 年)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6)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写作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创新之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
        1.3.2 关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研究
第2章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2.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1.1 时代背景
        2.1.2 竞争优势的讨论
    2.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2.2.1 钻石理论模型
第3章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3.1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背景
        3.1.1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3.1.2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3.2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
        3.2.1 第一阶段:1984年以前——缓慢起步阶段
        3.2.2 第二阶段:1984-1990年——逐步加快阶段
        3.2.3 第三阶段:1990年后——加速起飞阶段
    3.3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特征
        3.3.1 印度软件开发的附加值不断提高
        3.3.2 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3.3.3 印度软件产业逐步向价值链的上游前进
第4章 印度软件产业的竞争优势
    4.1 印度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衡量
    4.2 印度软件产业竞争优势要素分析
        4.2.1 生产要素分析
        4.2.2 需求条件分析
        4.2.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分析
        4.2.4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分析
        4.2.5 机会分析
        4.2.6 政府
第5章 印度软件产业竞争优势决定因素的定量分析
    5.1 对各个决定要素的数据分析
    5.2 建立计量模型
        5.2.1 对各个决定因素进行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5.2.2 ADF检验
        5.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2.4 协整检验
第6章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6.1 中印软件产业对比
        6.1.1 中印软件产业实力对比
        6.1.2 中印人力资源比较
        6.1.3 中印软件需求方面的对比
        6.1.4 中印软件企业发展规模与质量管理比较
        6.1.5 中印政府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对比
    6.2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
        6.2.1 人才培养机制
        6.2.2 严格规范的产品质量管控
        6.2.3 政府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护航
    6.3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1 研究角度创新
        1.5.2 研究方法创新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概述
    2.1 软件的相关概念
        2.1.1 软件的定义及分类
        2.1.2 软件的特点
    2.2 软件产业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2.1 软件产业的概念
        2.2.2 软件产业的分类
        2.2.3 软件产业的特点
        2.2.4 电子信息产业的定义
    2.3 相关理论概述
        2.3.1 产业集群创新理论
        2.3.2 钻石模型理论
        2.3.3 国际分工理论
        2.3.4 增长极理论
3 国内外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
    3.1 国外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
        3.1.1 美国软件产业发展状况
        3.1.2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状况
        3.1.3 爱尔兰软件产业发展状况
    3.2 国内软件名城产业发展状况
        3.2.1 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状况
        3.2.2 济南软件产业发展的状况
        3.2.3 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的状况
    3.3 国内外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3.3.1 政府对软件产业扶持
        3.3.2 软件企业坚持自主创新
        3.3.3 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4 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
    4.1 重庆市软件产业的规模
    4.2 重庆市软件产业的结构
        4.2.1 重庆本市软件企业情况
        4.2.2 重庆市内的国外软件企业情况
    4.3 重庆市软件产业的布局
    4.4 软件企业的业务类型
    4.5 重庆软件产业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4.5.1 重庆软件产业与国内软件业的比较
        4.5.2 重庆市软件产业与国内其他省市软件产业比较
        4.5.3 重庆市软件产业与与几个西部省份的比较
5 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5.1 重庆市发展软件产业的优势(S)
        5.1.1 重庆市的区位优势
        5.1.2 重庆市基础设施和法规体系状况
        5.1.3 软件产业和其他行业合作状况
        5.1.4 重庆市教育基础状况
    5.2 重庆市发展软件产业的劣势(W)
        5.2.1 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5.2.2 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
        5.2.3 重庆市软件企业存在的问题
    5.3 重庆市发展软件产业的机会(O)
        5.3.1 国际分工对软件产业的影响
        5.3.2 软件企业内迁对软件产业的影响
    5.4 重庆市发展软件产业面临的威胁(T)
        5.4.1 国际软件产业市场状况
        5.4.2 国内软件产业市场状况
6 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的对策
    6.1 软件产业政策方面
        6.1.1 政策服务体系建设
        6.1.2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6.2 产业载体建设和发展布局方面
        6.2.1 扶持北部新区高新园建设
        6.2.2 支持“两江新区”信息产业园区建设
        6.2.3 支持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建设
        6.2.4 扶持永川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建设
        6.2.5 支持渝中区 CBD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
    6.3 重点软件项目方面
        6.3.1 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
        6.3.2 信息安全软件和基础软件的研发
        6.3.3 扶持重点软件项目,支持优势企业发展
    6.4 优势产业链项目方面
        6.4.1 重点建设“三网融合”和“3G”产业链项目
        6.4.2 着力打造物联网产业链项目
        6.4.3 云计算综合支撑平台
    6.5 公共服务体系工程建设方面
        6.5.1 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6.5.2 构筑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
        6.5.3 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6.6 拓展国内外软件市场方面
        6.6.1 扩大内需市场
        6.6.2 促进产业融合
        6.6.3 发展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
        6.6.4 促进软件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6.7 软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6.7.1 软件人才的培训体系
        6.7.2 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8)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业的比较研究 ——基于SWOT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2.1 国外软件离岸外包服务业的研究
        1.2.2 国内软件离岸外包服务业的研究
        1.2.3 对现有理论的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软件外包相关理论梳理
    2.1 交易成本理论
    2.2 比较优势理论
    2.3 产业价值链理论
    2.4 核心竞争力理论
    2.5 区位优势理论
    2.6 竞争优势理论
    2.7 服务外包与中国的产业升级
    2.8 小结
第三章 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业的现状比较
    3.1 软件产业的定义和特点
        3.1.1 软件产业的定义
        3.1.2 软件产业的特点
    3.2 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及现状比较
        3.2.1 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2.2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2.3 小结
    3.3 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产业的发展及现状比较
        3.3.1 中国承接离岸软件外包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3.3.2 小结
第四章 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业的 SWOT 比较分析
    4.1 SWOT 分析方法
    4.2 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行业内部优势与劣势的比较分析
        4.2.1 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服务行业内部优势的比较分析
        4.2.2 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服务行业内部劣势的比较分析
    4.3 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服务行业外部机会与挑战比较分析
        4.3.1 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服务行业外部机会的比较分析
        4.3.2 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服务行业外部挑战比较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中国软件离岸外包业的战略选择和策略选择
    5.1 中国软件离岸外包业的战略选择(国家层面)
    5.2 中国软件离岸外包业的策略选择(企业层面)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四、新世纪与中国软件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Z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尹鑫武.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从各国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变迁浅析中国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J]. 崔英颖,杨晓林. 科技与创新, 2020(24)
  • [3]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 刘智颖. 北京邮电大学, 2018(10)
  • [4]基于中日比较视角下的中国软件发展研究[D]. 万丹萍. 南昌大学, 2016(04)
  • [5]知识产权能力及其演化与企业成长研究 ——基于计算机应用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D]. 潘李鹏.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2)
  • [6]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D]. 方维.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2)
  • [7]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胡静. 重庆大学, 2012(03)
  • [8]中印两国软件离岸外包业的比较研究 ——基于SWOT方法[D]. 肖海玲. 天津商业大学, 2010(01)
  • [9]日中软件行业关系的深化[J]. 牧野真也,张乃丽. 产业经济评论, 2008(04)
  • [10]日中软件行业关系的深化[J]. 牧野真也,张乃丽. 产业经济评论, 2008(04)

标签:;  ;  ;  ;  ;  

新世纪与中国软件产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