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气氛与体育兴趣浅析

课堂气氛与体育兴趣浅析

一、浅析课堂气氛与体育兴趣(论文文献综述)

孔冲[1](2021)在《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量表研发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内生动力已经上升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使命而纳入国家战略性框架之内,加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已成为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实践中,由于缺乏对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系统把握,不清楚影响因素对各阶段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影响方式,严重制约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借助于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带来的可靠研究机遇,以上海市小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聚焦“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借助于兴趣发展理论等理论依据和兴趣与体育兴趣的相关文献支撑,拓展了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出比较系统的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其次,以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和构建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为理论依据,研发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影响因素量表。最后,运用研发量表进行相关数据调查,在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揭示出影响因素对小学生各阶段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需求、暂时参与意愿、即时刺激的乐趣5个维度。情境兴趣保持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实用性、挑战性、注意力需求、课内重复参与意愿、成长的乐趣5个维度。个体兴趣萌芽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持续成长的乐趣、课内向课外拓展的重复参与意愿、重要性3个维度。个体兴趣稳定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自我实现的乐趣、覆盖课内外的自主参与意愿、自主性3个维度。(2)构建的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包括:环境和个体因素2个一级指标;体育心理、制度和物质环境因素,期望价值、成就目标和体育知识技能6个二级指标;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参与、家庭体育参与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体育时间保障和政策执行情况,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教师课程能力、体育课程资源建设和体育参与服务供给,期望信念和任务价值,掌握趋向、掌握回避、成绩趋向和成绩回避,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18个三级指标;以及42个观测点指标。(3)经过严格的信效度检验,研发了4个体育学习兴趣量表和2个影响因素量表:《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量表》(5维度20题)、《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量表》(5维度20题)、《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量表》(3维度8题)、《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量表》(3维度8题)、《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指标问卷》(3维度29题)和《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指标问卷》(3维度24题)。(4)在试点校变量上,试点校学生表现出比非试点校学生更高的注意需求水平(P=0.011)、暂时参与意愿(P=0.003)和即时刺激乐趣(P=0.003);更高的实用性感知水平(P=0.011)、课内重复参与意愿(P=0.007)和成长的乐趣(P=0.013);更高的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整体发展水平(P=0.003)、持续成长的乐趣(P=0.000)、向课外拓展的重复参与意愿(P=0.018)和重要性感知水平(P=0.008);以及更高的自我实现乐趣(P=0.003),更低的挑战性感知水平(P=0.001)。(5)在生源地变量上,城区学生仅比郊区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持续成长乐趣(P=0.037<0.05)。在年级变量上,高低年级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所有阶段(P﹥0.05)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性别变量上,女生表现出比男生更高的注意需求水平(P=0.026),而男生表现出比女生更高的从课内向课外拓展的重复参与意愿(P=0.03)和自主性(P=0.034)。在独生子女变量上,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比独生子女更高的暂时参与意愿(P=0.04),更高的实用性感知水平(P=0.043)、注意需求水平(P=0.026)和课内重复参与意愿(P=0.05)。在BMI变量上,肥胖学生表现出比正常学生更高的挑战性感知水平(P=0.043)。在SES变量上,高SES学生表现出比低SES学生更高的体育个体兴趣萌芽整体发展水平(P=0.035)、重要性感知水平(P=0.015)、持续成长乐趣(P=0.026),以及更高的自我实现乐趣(P=0.008);而低、中SES学生则表现出更高的挑战性感知水平(P=0.000/P=0.022)。(6)在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阶段,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路径系数为0.61,其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8.514)、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3.398)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t=7.125)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体育物质环境与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路径系数为0.22,其细分维度体育场地设施(t=2.570)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t=8.094)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7)在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阶段,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路径系数为0.14,其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10.040)、学校体育参与氛围(t=5.452)、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4.004)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维度(t=11.383)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439,体育物质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完全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206;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645,远远高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14。(8)在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阶段,两个结构方程模型中的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69和0.54,且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8.609)、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15.892)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t=1.996)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期望价值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路径系数为0.28,且细分维度期望信念(t=7.454)、成就价值(t=8.380)和内在价值(t=11.572)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掌握趋向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路径系数为0.08。在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137,体育物质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044;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181,远远低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69。在个体因素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期望价值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272,体育物质环境通过掌握趋向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075;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347,也低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54。(9)在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阶段,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19,且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7.839)、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8.348)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维度(t=16.096)可以正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学校体育参与氛围(t=-3.624)可以负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制度环境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40。体育知识技能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21,掌握趋向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36。在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的间接效应量为0.555;体育物质环境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169;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724,远远高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19。在个体因素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176,通过掌握趋向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32;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496,略高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40。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本研究研发的体育学习兴趣四阶段量表、环境影响因素量表和个体影响因素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研究的测量工具。(2)试点校较好的体育心理环境、制度环境和物质环境支持程度,造就了试点校学生既能够对体育学习内容保持着高度的注意需求水平、强烈的参与意愿、以及较低的挑战性威胁和良好的互动体验;又可以更好地感知体育学习的重要价值、表现出强烈的课外参与意愿和更加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3)非独生子女对他人关注渴求导致其能够更好地感知体育学习的实用价值,对体育学习内容保持着高度的注意需求水平和强烈的课内参与意愿。肥胖学生限于自身的身体条件,会对体育动作的完成自信心不足,因此表现出比正常学生更高的挑战性感知水平。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由于家庭可以提供更好的体育参与支持,使其不仅较少感受到体育学习内容的挑战性威胁,而且更好地感知体育学习对自身的重要价值、获得更加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更容易形成稳定的体育学习个体兴趣。(4)体育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均可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且体育心理环境作用效果好于体育物质环境。其中,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是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最重要的环境影响指标。(5)体育心理环境既可直接影响、又可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体育物质环境只能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体育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内在影响方式是以体育心理环境和体育物质环境的间接影响为主体、以体育心理环境的直接影响为补充。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社会体育参与氛围和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6)体育心理环境既可直接影响、又可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以及期望价值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体育物质环境只能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以及掌握趋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体育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内在影响方式是以体育心理环境的直接影响为主体、以体育心理环境和体育物质环境的间接影响为补充。家庭体育参与氛围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期望价值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个体指标。(7)体育心理环境既可直接影响、又可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掌握趋向及体育知识技能的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制度环境可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物质环境只能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内在影响方式是以体育心理环境的间接影响和体育制度环境的直接影响为主体、以体育心理环境的直接影响和体育物质环境的间接影响为补充。家庭体育参与氛围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掌握趋向和体育知识技能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间接影响最重要的个体指标;社会体育参与氛围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

孙婉晴[2](2021)在《情景教学法对小学三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深度查阅了情景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历的基础上,本文选择采用教学实验设计的方式来完成研究,在教学中创设出生动灵活的体育教学情景。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活跃、愉快的氛围中逐渐提高体育学习成绩、体育学习兴趣以及课堂表现程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国内外研究理论基础上,本文将情景教学法对小学三年级学生体育学习的实证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实验、问卷调查、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设计出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情景教学案例,来进行实验教学。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跑、跳、投掷”是有重要作用的基础教材,因此选用这三类教材为实验教学设计内容,以庄河市昌盛街道中心小学三年级73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一班为实验组,二班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授课,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来验证情景教学法能否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组在50米跑、立定跳远、掷沙包成绩上实验前后呈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对照组除50米跑外(P>0.05),其他两项在实验前后呈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50米跑成绩没有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立定跳远和掷沙包成绩上呈显着性差异(P﹤0.05)。(2)实验组在运动参与程度、体育积极兴趣上实验前后呈显着性差异(P﹤0.05),在体育消极兴趣、自主学习程度上实验前后呈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对照组在运动参与程度、体育积极兴趣、体育消极兴趣、自主学习程度上实验前后没有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体育积极兴趣呈显着性差异(P﹤0.05),运动参与程度、体育消极兴趣、自主学习程度上呈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3)实验组在课堂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上实验前后呈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对照组在课堂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在课堂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上呈显着性差异(P﹤0.05)。

刘星迪[3](2021)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教师设置问题情境为导向,目标在于提升学习能力基础之上使其掌握专业知识。现如今,传统探究式教学法存在情境设置不够形象,学生探究依赖主观感觉,解决问题效率不佳的问题,随着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传统探究式教学法需要得到更新,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遵循“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化、教学方法的信息技术化”原则,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探究式教学法中,对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育增值,借鉴益智游戏“趣味找茬”的设计思路,让少儿主动思考并积极探寻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的区别,借此增加少儿对正确拉丁舞动作技术的认知程度。目的是探寻符合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特征,兼具实效性与科学性的探究式教学法,以此培养少儿探究式学习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少儿拉丁舞学习效率。实验前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确定探究式教学法实施的具体方案,实验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学习,对照班使用讲解示范法进行学习,通过为期12周(每周2次课)的教学实验,对比验证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后的技术、心理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姿势”、“脚部动作”、“拉丁动作”、“准备-动作-还原”、“旋转和转动”这五项指标得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实验班以上评价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实验后对照班“节拍韵律”这一指标与实验班具有显着差异(P<0.05),且对照班“节拍韵律”得分高于实验班。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气氛”这一项指标得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较之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后这些指标成绩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且实验后得分均高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积极兴趣”、“运动参与”、“学习方式”、“课堂表现”这四项指标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1),“消极兴趣”、“兴趣与参与”这两项指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体育关注”这一指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融合了视频信息的探究式教学法使得少儿动作表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拉丁舞动作完成的较为准确,应用此法既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又能给与学生直接明了的反馈,帮助少儿更好的建立视觉表象,提升少儿对拉丁舞动作理解的深度。(2)“节拍韵律”表现能力的培养需要带给学生多频次、既视化的连续教学刺激,并通过语言和动作反馈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传递“节拍韵律”概念,探究式教学法改进少儿“节拍韵律”问题时存在学习连贯性差、持续时间短的问题,因而探究式教学法在此方面教学效果相对较差。(3)教学方法的不同并不能对少儿“气氛”表现能力产生差异化影响,融合了视频信息的探究式教学法在提升少儿“气氛”表现能力方面不具优势,此项能力的培养与少儿气质类型、心理状态有较大关系。(4)融合了视频信息的探究式教学法使得少儿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探究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就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成为解决学习问题的主体,有助于少儿参与探究过程中产生积极思维,提升其注意持久性和稳定性,与同学沟通过程中调节不良情绪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5)融合了视频信息的探究式教学法适用于纠正学生动作技术环节,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方面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王世珧[4](2021)在《大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体育课堂正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导入。一个好的教学导入会有益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达到时半功倍的效果。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导入愈来愈得到教学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理念指引下,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为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对课堂教学导入在学校的运用现状进行客观的反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目标导向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首因效应理论、先行组织者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教育观察等方法对大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现状进行研究。根据对大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现状的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大多数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较高;多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中经常应用课堂教学导入,与学生反馈稍有差异;大多数体育教师会在课前设计课堂教学导入,小学情况好于初中。(2)生活实际经验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导入素材的主要来源;小学体育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初中体育教师则是教学内容。(3)体育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时长集中在四分钟以内,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导入时间过短过快;体育教师应用课堂教学导入排在前三名的方法为情境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和直接导入法;师生共同导入是体育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方式。(4)体育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活跃课堂气氛;绝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导入有效,大多数初中体育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导入有效,学生状态良好;多数体育教师会在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导入的情况,并会变换、创新导入方式。(5)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运用体育课堂教学导入遇到困难时,咨询其他教师、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是主要解决方式。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中小学教师要在领悟新课标思想前提下设计出适合学生学情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2)中小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设计。(3)希望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相关内容的培训。

林根盛[5](2021)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在二零一七年正式提出“小篮球,大梦想”,通过开展小篮球运动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培养儿童终身体育精神,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力量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应用于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可行性在于该教学法充分利用小篮球的特点设计出纲要性的学习内容,由易到难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理解动作并以纲要信号图和录像视频的形式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是一种把运动技术的顺序、重难点由图表信号和视频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这种图表+视频通过各种“信号”生动形象地把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概况出来。将“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应用于小篮球教学中,随机选取了广东省江门市尚进体育2个篮球兴趣班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与对照班均为20名11岁左右5年级小学生,实验班采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由本人亲自对两个班学生进行上课,对这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30米快速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仰卧起坐)、篮球基本技术(包括20S原地传接球、行进间曲线运球、60S罚球线投篮)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前测与后测,对前后测的数据并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分析来得出以下结论:(1)使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实验班的学习效果稍占优势。通过对两个班的篮球技能测试,对20S原地传球、60S罚球线投篮和行进间运球的考核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值小于0.05,通过分析得出使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实验班与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篮球技能考核成绩具有显着性差异。(2)使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实验班的学生学习篮球的动机更强烈。在对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值小于0.05,数据得出“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实验班与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具有显着性差异。(3)采用纲要信号教学手段和传统讲解示范教学都可以提高学小生的篮球技术。使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实验班稍占优势原因在于“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了视听感官系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陈彦如[6](2021)在《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体育中考分值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体育的关注陡然升温,体育课作为体育教育的主战场,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体育课是学生进行体质锻炼、获得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培养终身锻炼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学生的锻炼效果和锻炼强度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教学安排设计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投入及参与。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安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课堂学习中。学生体育课上所表现出的情境兴趣和学习投入能反映出教师课上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本研究对初中生在体育课上的情境兴趣和学习投入进行调查,以了解初中生在体育课上的情境兴趣和学习投入度,探究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对体育课的学习投入的影响。本研究对情境兴趣、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后,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枣庄市和济宁市8所中学的1112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使用初中生《体育课情境兴趣量表》、《体育课学习投入量表》为研究工具,共发放1112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048份。运用Excel、SPSS25.0与AMOS26.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结果表明:(1)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结构包括新颖性、挑战性、探索性、注意力、愉悦感和总体兴趣,每一结构4个题目,共24题。在正式开展调查前先对89名调查对象进行预测,检验结果得出各题目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各维度信度系数也都高于0.7,分别为新颖性(0.723)、挑战性(0.760)、总体兴趣(0.800)、愉悦感(0.817)、注意力(0.831)、探索性(0.834),拟合效度良好(χ2/df=1.155,RMSEA=0.060,SRMR=0.042,GFI=0.924,CFI=0.935,IFI=0.937);(2)初中生体育课的学习投入结构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共17个题项。对89名预测对象的调查,检验学习投入各题目也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各维度信度系数分别为活力(0.797)、奉献(0.817)、专注(0.839),拟合效度良好(χ2/df=1.184,RMSEA=0.058,SRMR=0.037,GFI=0.968,CFI=0.979,IFI=0.980);(3)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学校所在地上都存在显着的差异性(P<0.01),学习投入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学校所在地上都存在显着的差异性(P<0.01),但在年级差异上并无显着性(P>0.05);(4)在对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各维度与学习投入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情境兴趣中除挑战性这一维度与学习投入各维度呈显着负相关以外,其他五个维度都与学习投入各维度呈显着正相关;(5)最后以初中生体育课的学习投入作为因变量,将与学习投入具有显着相关的情境兴趣六个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情境兴趣各维度中除新颖性和挑战性两个维度对学习投入无显着预测作用以外,其他四个维度:愉悦感、探索性、注意力以及总体兴趣对学习投入都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得出结论:(1)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和学习投入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的学校所在地上存在显着差异性,即男生在体育课上的情境兴趣和学习投入显着高于女生;城市学校的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和学习投入度都显着高于农村学校的初中生。(2)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六维度中的探索性、注意力、愉悦感、总体兴趣对学习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说明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中的探索性、注意力、愉悦感以及总体兴趣对学习投入具有影响作用。

张叶[7](2021)在《“新手-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良性的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体育课堂中,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同样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教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随着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不同发展阶段体育教师的成长。因此,研究新手—专家型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特征及差异,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新手型与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各20节课。通过FIAS(Flar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系统观察工具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运用文献分析、观察、访谈等方法,探究新手—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的特征和差异。找出新手型教师师生言语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加快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研究结论:1.在课堂言语结构中,两类体育教师均以教师言语与无声或混乱为主,学生言语较少。专家型教师在“讲授”、“表扬或鼓励”以及“学生被动说话”言语上比率高于新手型教师。在“批评或维护权威”、“无声或混乱”言语上,新手型教师比率高于专家型教师。2.在课堂控制风格中,两类体育教师在直接影响上比率均较高,专家型教师在间接影响上比率高于新手型教师。3.在课堂情感气氛上,两类体育教师在缺陷区上比率均较高。此外,专家型教师在积极整合区上比率高于新手型教师,具体表现为专家型教师更多运用“表扬或鼓励”言语。研究建议:1.根据体育课堂言语特色组织教学。由于体育实践课的特点,教师指令贯穿整堂体育课。体育教师要重视指令言语,提高其有效性。2.根据体育课堂教材特点组织教学。趣味性、娱乐性是体育课重要特点,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改编,使其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3.根据学生心理阶段特征组织教学。教学手段要多样,多组织游戏和比赛。尊重学生,善用表扬鼓励的言语,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4.提高新手型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新手型教师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善于运用言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培训,学会反思。5.提倡学校建立以老带新师徒形式。新手型教师要向专家型教师学习,学校可以提供交流平台。在讨论中,两类教师共同成长。

刘静明[8](2021)在《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指标内容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即时变化或意外事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对其做出的迅速判断和准确处理的创造性实践行为。是机智的一部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课程的学习由以往的重视传授知识,转向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基础体育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发展、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即由应试教育转变为更加全面的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作为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机智又成为其研究热点所在。体育教学机智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行动,主动创造有效课堂教学,并在长期实践教学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表现”。初中课堂灵活多变,学生较为活泼,尤其是体育教学的场所通常为室外教学场地,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更多的意外性和突发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面临的意外风险更大,这严重影响着预期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初中体育教师,相比小学和高中体育课程,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因此提高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的能力对课堂管理是尤为重要的。现阶段,我国师范教育中往往忽视教学机智的发展,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的提升更多的是步入工作岗位之后。且就目前而言,我国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力较为一般,部分教师缺乏关于体育课堂中出现教学意外的随机应变能力。因此,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的研究需求较为突出。教学机智能力提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促进体育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指标内容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符合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的评价体系,通过对部分地区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机智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适合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发展的路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初步构建了教学机智的维度,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完成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指标的构建,确立指标的权重值,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师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的现状,再采用录像观察法结合对初中体育教师的访谈和录像观察,利用数理统计法对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与结论:(1)评价体系包含了4个一级维度指标、11个二级维度指标,40个三级维度指标。(2)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能力较差,在关于学生方面的教学机智表现出能力不足,对学生要求较为严格,对于学生成长缺乏必要的关心,同时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超出预设的情况应对能力不足。关于教师自身机智方面表现较为一般,但对于整体的教学过程把控较好。关于教学内容中的教学提问的机智和教学管理的机智表现较为一般。(3)制约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主要有教师、学生、课堂、学校、社会。其中师德、知识储备、教师的心理和情感等方面会影响教师。(4)发展体育教师教学机智观念、发展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素养、创建良好的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生成环境、善于捕捉体育教学意外事件、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课后反思、构建多元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的有效手段。

魏伟秋[9](2021)在《南京市体育中考实施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为了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的水平,全国各省、市的体育中考方案出台、更新上呈逐渐上升加强的趋势。很多省、市不仅在体育中考项目上做调整,而且在提升体育中考的分值。随着体育中考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在这变化过程中将受到影响。在本研究采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对南京市部分体育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并研究了关于南京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法、内容、目标、环境、学生、教师、家长等等,得出的结论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包括体育中考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师地位有所提升,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体育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富有责任感,然而体育教师也面临着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的局面。(2)增强体质以及提高体育考试成绩这两个方面是初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认为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体育考试成绩的人是比较多的,有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了应付考试,这主要是因为体育中考考试的影响。这表明学生对体育考试目的认识不是很乐观。(3)南京市体育中考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中考在一定层面提高了中学在校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意识,增强了中学在校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气氛。但同时体育中考也增加了中学生的中考压力,反之也会影响他们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4)伴随着体育中考的满分标准的提升,体育成绩在整个体育中考考试中的分值的大幅度提升,中学在校生在体育锻炼的时长方面比在体育中考实施前是增加的,体育成绩也就相对的明显提升了。(5)体育教学方法的重心开始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转变;在学生接受体育教学课程过程中,学校具备了基本体育教学器材;同时,在国家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营造了更加恰当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成绩和训练结果是课堂体育教学的主要评价机制,相关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全面化发展。

韩文娜[10](2021)在《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成于历史传统之中、植根于民间生活沃土、彰显儿童天性趣味的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蕴含着宝贵的可供现代体育课程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本论文旨在集中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所潜藏的教育意蕴,通过现代课程手段,转化为以立德树人、培育素养为导向的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建设资源,以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改革的推进和课程质量的提升。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立足当代中国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实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体育课堂育人质量提升为具体目标,以儿童认知、课程组织和多元文化课程转化等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原理为理论前提,采用历史史料梳理、学术文献分析、课程田野调查、专家对话访谈、教学案例设计等质性研究和量化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遵循历史与当下相统一的问题导向,按照“有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解题思路,尝试论证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资源有效表达转译为现代体育课程语言的学理依据与实践进路。本文共分6章,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如下:绪论从缓解当下课程危机的现实情境和推进体育课程现代化研究的学术意义出发,描述本文选题的缘起并介绍论文的解题设想和基本架构。第一章首先以历史学的方法,在史料梳理基础上再现1949年以前中华传统民间儿童体育游戏所承载的社会教化功能。第二章转向现实关切,力争回答以民间传统形态遗存至今的儿童体育游戏在发挥课程育人和课程改造方面,能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与正向价值。课程表达的价值目标与当下现状间存在实际落差。准确测量这一落差、找到课程表达困阻症结之所在,正是第三章的主题。在揭示民间体育游戏实现当下体育课程表达的困境及其成因之后,第四章集中对课程表达的原理与程序进行设计,即在规范层面提出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的什么元素,在现代体育课程中的哪些环节,以何种载体和形式实现表达。其中所涉及的课程化理论问题构成本文研究的难点。紧随理论设计,论文第五章聚焦实践案例,以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上位指南,为体育游戏育人作用的发挥设计了文化价值、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三大课程表达功能区,为了更好的确认本研究提出的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体系构建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后期初步检验了课程表达的效果。通过对专家访谈,对授课教师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践检验结果分别为:有质量的体育课,有内涵的体育课和有意思的体育课。证明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实践意义。由于事关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故此本章构成研究的重点。论文第六章研究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实现合理课程表达的外部环境,力争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位一体的促进游戏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保障体系,由此形成实现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内外合力。论文研究结论如下:1、将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表达为现代课程语言,能够强化当下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探索体教融合的实践新路。2、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是基于儿童娱乐天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以儿童“兴趣”为切入点,通过游戏为手段,可以构建儿童社会交往的实践路径,从而避免生硬灌输。3、当前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存在使用频率较低且类型单一等问题,不能释放其应有的功能来激活校园活力。但大部分教师对其文化价值等教育价值存在一定认可。4、课程表达不是用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取代现代体育课程,而是旨在汲取其优长,强化现代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5、将传统游戏转译为现代课程语言遵循着现代课程表达的规则与程序,包括课程目标的厘定、游戏资源的遴选及其在现代课程体系中的嵌置等步骤。6、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现代体育课程返本开新的重要遵循。7、加强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巩固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培育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二、浅析课堂气氛与体育兴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课堂气氛与体育兴趣(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量表研发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困境:体育学习兴趣的缺乏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1.1.2 健康战略:加强体育学习兴趣培养是突破青少年健康困境的重要抓手
        1.1.3 实践困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实践缺乏有效的指导理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兴趣、体育学习兴趣的内涵
        2.1.1 兴趣、体育学习兴趣的概念
        2.1.2 兴趣、体育学习兴趣的分类
    2.2 兴趣和体育学习兴趣测量的相关研究
        2.2.1 测量结构的研究
        2.2.2 测量工具的研究
    2.3 兴趣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3.1 情境兴趣的影响因素
        2.3.2 个体兴趣的影响因素
    2.4 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
        2.4.1 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
        2.4.2 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
    2.5 研究评述
    2.6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假设
        2.6.1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总体理论假设模型
        2.6.2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阶段理论假设模型
        2.6.3 研究假设的提出
3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1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分析
        3.1.1 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
        3.1.2 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
    3.2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3.2.1 初选指标体系
        3.2.2 确定咨询专家
        3.2.3 编制与发放专家问卷
        3.2.4 专家咨询结果与修订
        3.2.5 确定指标体系
    3.3 小结
4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影响因素量表的研发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被试
    4.3 研究方法
        4.3.1 文献资料法
        4.3.2 问卷调查法
        4.3.3 数理统计法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4.2 《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初始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4.3 《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初始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4.4 《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初始量表》信效度检验
        4.4.5 《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初始量表》信效度检验
        4.4.6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影响因素初始量表》信效度检验
        4.4.7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影响因素初始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5 小结
5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被试
    5.3 研究方法
        5.3.1 问卷调查法
        5.3.2 数理统计法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
        5.4.1 上海市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现状
        5.4.2 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影响
        5.4.3 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影响
        5.4.4 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影响
        5.4.5 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影响
    5.5 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局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
    附件2: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
    附件3:人口学变量信息
    附件4: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初始量表
    附件5: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初始量表
    附件6: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初始量表
    附件7: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初始量表
    附件8: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影响因素初始量表
    附件9: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影响因素初始量表
    附件10: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量表
    附件11: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量表
    附件12: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量表
    附件13: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量表
    附件14: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影响因素量表
    附件15: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影响因素量表
学习工作经历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2)情景教学法对小学三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研究
        2.1.1 情景教学法
        2.1.2 体育学习
    2.2 关于情景教学法的国外研究概况
    2.3 关于情景教学法的国内研究概况
        2.3.1 情景教学法在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研究
        2.3.2 情景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观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4.1 情景教学案例设计的理论依据
        4.1.1 建构主义理论
        4.1.2 人本主义理论
        4.1.3 认知发展理论
    4.2 情景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4.2.1 接近性原则
        4.2.2 启发性原则
        4.2.3 创造性原则
        4.2.4 针对性原则
        4.2.5 真实性原则
    4.3 预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4.4 正式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4.4.1 实验假设
        4.4.2 实验目的
        4.4.3 实验时间、对象和地点
        4.4.4 施加因素及方法
        4.4.5 效应指标的确定
        4.4.6 实验条件的控制
        4.4.7 实验步骤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情况分析
        5.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成绩前测
        5.1.2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兴趣前测
        5.1.3 实验组与对照组课堂表现情况前测
    5.2 情景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5.2.1 实验组实验前后学习成绩分析
        5.2.2 对照组实验前后学习成绩分析
        5.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5.3 情景教学法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5.3.1 实验组实验前后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5.3.2 对照组实验前后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5.3.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5.4 情景教学法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的影响
        5.4.1 实验组实验前后课堂表现情况分析
        5.4.2 对照组实验前后课堂表现情况分析
        5.4.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课堂表现情况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教学内容设计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少儿拉丁舞教学方法应用现状
    2.2 探究式教学法构成要素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3 教育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4 文献综述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访谈法
    3.3 实验法
    3.4 问卷调查法
    3.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少儿拉丁舞技术相关指标实验结果分析
        4.1.1 少儿拉丁舞“姿势”实验结果分析
        4.1.2 少儿拉丁舞“脚部动作”实验结果分析
        4.1.3 少儿拉丁舞“拉丁动作”实验结果分析
        4.1.4 少儿拉丁舞“基本动作”实验结果分析
        4.1.5 少儿拉丁舞“准备-动作-还原”实验结果分析
        4.1.6 少儿拉丁舞“旋转和转动”实验结果分析
        4.1.7 少儿拉丁舞“节拍韵律”实验结果分析
        4.1.8 少儿拉丁舞“气氛”实验结果分析
    4.2 少儿学习拉丁舞兴趣、态度实验结果分析
        4.2.1 少儿学习拉丁舞兴趣实验结果分析
        4.2.2 少儿学习拉丁舞态度实验结果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少儿拉丁舞教学技术学习效果分析
        5.1.1 少儿拉丁舞“姿势”学习效果分析
        5.1.2 少儿拉丁舞“脚部动作”学习效果分析
        5.1.3 少儿拉丁舞“拉丁动作”学习效果分析
        5.1.4 少儿拉丁舞“基本动作”学习效果分析
        5.1.5 少儿拉丁舞“准备-动作-还原”学习效果分析
        5.1.6 少儿拉丁舞“旋转和转动”学习效果分析
        5.1.7 少儿拉丁舞“节拍韵律”学习效果分析
        5.1.8 少儿拉丁舞“气氛”学习效果分析
    5.2 少儿学习拉丁舞兴趣、态度效果分析
        5.2.1 学习兴趣提升效果分析
        5.2.2 学习态度改善效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大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
        1.1.3 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研究相对薄弱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课堂导入
        1.3.2 体育课堂教学导入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课堂教学导入的相关研究
        2.1.1 关于课堂教学导入重要性的研究
        2.1.2 关于课堂教学导入功能、原则、类型及目标的研究
    2.2 国内关于课堂教学导入的相关研究
        2.2.1 课堂教学导入在其他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2.2.2 课堂教学导入在体育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3. 理论基础
    3.1 目标导向理论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 首因效应理论
    3.4 先行组织者理论
    3.5 最近发展区理论
4. 研究对象及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专家访谈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4 访谈法
        4.2.5 教育观察法
        4.2.6 逻辑分析法
        4.2.7 数理统计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问卷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
    5.2 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认知情况
        5.2.1 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的了解情况
        5.2.2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视程度
    5.3 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运用情况
    5.4 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的前期准备情况
        5.4.1 体育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设计情况
        5.4.2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素材来源
        5.4.3 教师课前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的依据
    5.5 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情况
        5.5.1 教师上课时实行课堂教学导入的时长情况
        5.5.2 体育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导入采用的方法
        5.5.3 体育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的主导方式
        5.5.4 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作用的认同情况
    5.6 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的教学效果反映
        5.6.1 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反映
        5.6.2 课堂教学导入后学生的状态反映
    5.7 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课后反思
        5.7.1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导入课后反思情况
        5.7.2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导入变换、创新情况
    5.8 教师在运用体育课堂教学导入中的困难及对策
        5.8.1 体育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中的困难
        5.8.2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导入困难时的解决策略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课堂教学导入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专家效度调查表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 教育观察计划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5)“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 文献综述
    1.6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技术教学的理论可行分析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课中的应用
        2.3.1 教学指导思想
        2.3.2 教学目标
        2.3.3 教学模式
        2.3.4 教学评价
        2.3.5 教学原则
        2.3.7 操作程序
        2.3.8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信号选取
    2.4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分析
    2.5 实验设计
    2.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篮球教学法的现状分析
    3.2 小篮球教学中的常用方法
    3.3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法教案
附件二 传统教学法教案
附件三 学习篮球的动力驱动调查问卷
附件四 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件五
附件六 教学日历
附件七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体育课是体育教育的主战场
        1.1.2 学习投入是学生课堂上学习状态的表现
        1.1.3 兴趣是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
        1.1.4 现有研究中的不足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情境兴趣的相关研究
        2.1.1 学习兴趣
        2.1.2 情境兴趣的概念界定
        2.1.3 情境兴趣的测量
        2.1.4 体育情境兴趣的研究现状
    2.2 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
        2.2.1 学习投入的概念
        2.2.2 学习投入的测量
        2.2.3 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2.3 情境兴趣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图
    3.2 研究问题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方案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1.1 研究对象
        4.1.2 调查对象
        4.1.3 抽样方法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数理统计法
        4.2.4 逻辑分析法
    4.3 研究工具
    4.4 量表适用性检验
        4.4.1 预测对象
        4.4.2 项目分析
        4.4.3 信度分析
        4.4.4 效度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初中生体育课情境兴趣和学习投入的现状
        5.1.1 初中生体育课情境兴趣的现状
        5.1.2 初中生体育课学习投入的现状
        5.1.3 初中生体育课学习投入高低分组的情境兴趣差异性统计
    5.2 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统计
        5.2.1 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在性别上的差异性统计
        5.2.2 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在年级上的差异性统计
        5.2.3 不同学校所在地的初中生体育课情境兴趣的差异性统计
    5.3 初中生体育课的学习投入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统计
        5.3.1 初中生体育课学习投入的性别差异性统计
        5.3.2 初中生体育课学习投入的年级差异性统计
        5.3.3 不同学校所在地的初中生体育课学习投入的差异性统计
    5.4 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5.5 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与学习投入的回归分析
6 讨论
    6.1 初中生体育课情境兴趣和学习投入的现状分析
        6.1.1 初中生体育课情境兴趣的现状分析
        6.1.2 初中生体育课学习投入的现状分析
        6.1.3 初中生体育课学习投入高低分组的情境兴趣差异分析
    6.2 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和学习投入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2.1 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2.2 初中生体育课的学习投入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3 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6.3.1 新颖性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
        6.3.2 挑战性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
        6.3.3 探索性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
        6.3.4 注意力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
        6.3.5 愉悦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
        6.3.6 总体兴趣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新手-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师生互动的要求
        1.1.2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1.1.3 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
        2.1.2 师生互动
        2.1.3 师生言语互动
    2.2 研究现状
        2.2.1 新手与专家型教师
        2.2.1.1 知识结构的差异
        2.2.1.2 教学行为表现的差异
        2.2.1.3 体育教学中新手与专家型教师
        2.2.1.4 小结
        2.2.2 师生互动
        2.2.2.1 师生互动的内涵
        2.2.2.2 师生互动的类型
        2.2.2.3 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
        2.2.2.4 有效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
        2.2.2.5 师生言语互动
        2.2.2.6 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
        2.2.2.7 小结
        2.2.3 新手与专家型教师师生互动
    2.3 总结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3.3 研究不足
3 研究思路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分析法
        3.1.2 观察法
        3.1.3 访谈法
        3.1.4 数理统计法
    3.2 研究框架
    3.3 研究流程
4 研究结果
    4.1 小学体育课师生言语互动特征
        4.1.1 总体样本比率分析
        4.1.1.1 教师言语
        4.1.1.2 学生言语
        4.1.1.3 无声或混乱
        4.1.2 总体样本矩阵分析
        4.1.2.1 课堂语言结构
        4.1.2.2 课堂控制风格
        4.1.2.3 课堂情感气氛
    4.2 新手—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基本特征及差异
        4.2.1 新手—专家型教师比率分析
        4.2.2 新手—专家型教师矩阵分析
5 讨论与分析
    5.1 小学体育课师生言语互动特征
    5.2 新手型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特征
    5.3 专家型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特征
    5.4 两类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共同特征
    5.5 两类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特征差异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7.1 研究局限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分类表
    附件2 弗兰德斯互动观察表
    附件3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表
    附件4 访谈提纲

(8)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指标内容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的介绍
        1.1.1 教学机智
        1.1.2 体育教学机智
    1.2 教学机智的研究内容
    1.3 教学机智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1.4 教学机智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1.4.1 体育教学机智的特点
        1.4.2 体育教学机智的意义
        1.4.3 体育教学机智的研究进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录像观察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3 研究路线图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基础
        3.1.1 教学机智的内涵依据
        3.1.2 德尔菲的理论基础
        3.1.3 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的实践需求
    3.2 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的指标内容体系构建
        3.2.1 教学机智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教学机智的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与方法
        3.2.3 教学机智指标体系的建立
        3.2.4 教学机智的指标内容分析
    3.3 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现状分析
        3.3.1 教学机智认识现状分析
        3.3.2 关于学生方面的教学机智现状分析
        3.3.3 关于教师方面的教学机智现状分析
        3.3.4 关于教学内容方面的教学机智现状分析
        3.3.5 关于教学环境方面的教学机智现状分析
        3.3.6 教学机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4 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发展路径
    4.1 教学机智发展的理论依据及整体思路
        4.1.1 理论依据
        4.1.2 整体思路
    4.2 体育教师教学机智发展路径
        4.2.1 发展关于学生方面的教学机智路径
        4.2.2 发展关于教师方面的教学机智路径
        4.2.3 发展关于教学内容方面的教学机智路径
        4.2.4 发展关于教学环境方面的教学机智路径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9)南京市体育中考实施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体育中考
        2.1.2 体育教学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我国体育中考的基础理论研究
        2.2.2 关于我国体育中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2.2.3 关于我国体育中考制度发展的研究
        2.2.4 关于我国体育中考方案实施对学校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
    2.3 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结果与分析
    4.1 南京市体育中考的现状及方案变化分析
        4.1.1 南京市体育中考的组织形式
        4.1.2 南京市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与实施
    4.2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师、家长的影响
        4.2.1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师教学压力的影响
        4.2.2 体育中考方案对初中体育教师地位的影响
        4.2.3 对初中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教学态度的影响
        4.2.4 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中考实施目的的认识
        4.2.5 对家长的影响
    4.3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学生的影响
        4.3.1 学生对南京市体育中考成绩获取的了解程度
        4.3.2 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
        4.3.3 对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
        4.3.4 对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
        4.3.5 对学生学习压力的影响
        4.3.6 对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影响
    4.4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过程的影响
        4.4.1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
        4.4.2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
        4.4.3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
        4.4.4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
    4.5 南京市体育中考实施面临的问题分析
        4.5.1 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4.5.2 学生学习体育压力增加
        4.5.3 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固化
    4.6 优化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教学协同发展的基本策略
        4.6.1 加强体育师资力量,构建体育师生合理比例
        4.6.2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4.6.3 丰富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4.6.4 完善初中学校体育设施,营造安全体育锻炼环境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10)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二)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规律探寻
        (三)体育课程西化危机的文化化解
        (四)民间游戏丰富内涵的价值回归
        (五)文化记忆课程开发的自觉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间体育游戏
        (二)儿童
        (三)课程表达
    四、理论基础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课程组织理论
        (三)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转化理论
    五、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六、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文献资料法
        (二)访谈法
        (三)实地考察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历史演进轨迹
    一、体育游戏的起源假说
        (一)宗教仪式起源说
        (二)军事战争起源说
        (三)生存劳动起源说
        (四)角色模仿起源说
    二、古代儿童体育游戏的社会教化功能
        (一)伦理秩序的规范
        (二)社会行为的体验
        (三)劳动经验的传授
        (四)集体意识的培养
    三、近代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与维新
        (一)晚清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
        (二)民国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发展
        (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儿童游戏观
第二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价值
    一、当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造的示范
        (一)平衡日益西化的课程价值取向
        (二)厚植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底色
        (三)释放学校体育课程的潜在活力
    二、体育课程立德树人功能的凸显
        (一)在身心体验中享受运动乐趣
        (二)在自主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
        (三)在群体交往中完善健全人格
        (四)在积极求胜中培养道德意志
第三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现状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调研的设计
        (一)调研对象
        (二)调研工具
        (三)分析工具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问题诊断
        (一)课程表达的总体概况
        (二)课程表达的成效与经验
        (三)课程表达的瓶颈与局限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困境表现
        (一)课程表达的目标失联
        (二)课程表达的内容失语
        (三)课程表达的方法失策
        (四)课程表达的评价失措
第四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设计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程序规则
        (一)层级与过程:课程表达的靶向调整
        (二)嵌入与整合:课程表达的进路选择
        (三)展示与竞技:课程表达的要素呈现
        (四)目标与结果:课程表达的评价再构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功能定位
        (一)儿童价值观念的正向引领
        (二)儿童运动能力的自主提升
        (三)儿童身心习惯的正确养成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载体
        (一)教材教具:内容载体
        (二)课堂教学:形式载体
        (三)校运动会:拓展载体
第五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案例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类型划分
        (一)身体素质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二)运动能力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三)文化素养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案例呈现
        (一)翻山头与送军粮:灵敏素质的发展
        (二)蹦房子与跳大绳:运动能力的强化
        (三)赛龙舟与蝶穿花:文化素养的涵育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效果反馈
        (一)有质量的体育课:专家评价与建议
        (二)有内涵的体育课:教师自评与反思
        (三)有意思的体育课:学生评价与期待
第六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环境
    一、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
        (一)顺应时代的课程建设导向
        (二)因地制宜的特色政策保障
    二、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
        (一)学科统整视域下的教学软环境营造
        (二)体育教师“游戏认知与素养”的提升
    三、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
        (一)游戏育人职责在家庭中的落实
        (二)体育游戏、师徒模式与亲子关系的加固
    四、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一)“全民健身”对社区儿童体育游戏的接纳
        (二)社区空间与儿童体育游戏的课外拓展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浅析课堂气氛与体育兴趣(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量表研发与作用机制研究[D]. 孔冲.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情景教学法对小学三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D]. 孙婉晴.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刘星迪.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4]大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现状研究[D]. 王世珧.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林根盛.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初中生体育课的情境兴趣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D]. 陈彦如.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7]“新手-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比较研究[D]. 张叶.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8]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指标内容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D]. 刘静明.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9]南京市体育中考实施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D]. 魏伟秋.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10]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D]. 韩文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课堂气氛与体育兴趣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