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第三线圈漏抗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变压器第三线圈漏抗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一、变压器第三线圈漏抗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辉[1](2020)在《导体高频趋肤效应测试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导体通过交变电流时,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使横截面电流趋于表面分布,产生“趋肤效应”。趋肤效应的存在,使导体自身阻抗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而变大,导致传输损耗变大。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趋肤效应的理论和测量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有研究方法可归纳为间接电阻测量法和直接电流测量法。间接电阻测量法主要是利用等效串联电路去测量导体整体在趋肤效应影响下内阻的变化。直接电流测量法则是将测试导体选择成粗导体,在其端面不同半径方向引出测量线,进行直接测量,从而分析趋肤效应对导体电流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趋肤效应的产生原理、趋肤效应的电流密度分布规律及趋肤深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同时兼容两种测量方法的测试系统,以满足不同趋肤效应测量方法的综合分析需要。详细进行了系统方案设计,重点介绍了高频可变信号源、稳幅、功率放大、峰值检测、测试模型和系统监控方案。针对硬件电路设计,在器件选型基础上,介绍了基于DDS的任意波形发生器、峰值保持、STM32、通信及电源等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制作。针对软件设计,详细介绍了基于时间片轮转调度机制的STM32程序设计、基于状态机的通信程序设计、基于Lab VIEW可视化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及上下位机通信协议设计。接着,在软硬件设计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制作实现。详细介绍了高频DDS信号源电路、峰值检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调试过程中关键点的波形,分析了电路调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软件调试方法及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利用制作的测试系统,进行了两种测量方法的趋肤效应测量实验,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间,针对直接测量法中,导体外表面存在的“端面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埋孔测量法,并进行了详细测量模型制作。此外,为探究导体横截面上电流密度分布情况,基于ANSYS Maxwell有限元仿真软件对高频时导体内的趋肤效应进行仿真,给出了详细仿真分析结果。实验表明,测试系统工作正常,软硬件可靠,实现了两种测量方法下,对不同频率下导体趋肤效应的测量分析,达到了预期目标。

王放[2](2018)在《三相等磁路全粉芯高频立体电抗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国际大环境之下,随着变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磁元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被动迎合模式已经被逐步淘汰,反之,高频化、小体积、低成本、高效率已经成为行业内共识。电抗器作为变流技术中的核心器件,如何将其与IGBT和磁粉芯材料飞速发展带来的高频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进线端三相电抗器是中央变频空调的关键部件,传统三相电抗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有磁路不平衡、局部温升过高、损耗过大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电抗器的正常运行,降低了系统的整体效率。针对传统三相电抗器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等磁路全粉芯高频立体电抗器,解决了PWM整流滤波用电抗器发展的矛盾点,在相关项目上降低了成本,并通过创新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首先,分析了PWM整流器的电路拓扑,用Matlab搭建了三相PWM整流器及逆变器系统仿真模型。详细介绍了仿真模型中各个模块的原理及其具体功能,并对控制与调制模块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Matlab仿真得到整流器进线端电抗器的电流波形并存为Excel格式为后续仿真做准备。然后,引入电磁场建模中的磁势方程和常用边界条件,对电抗器的有限元分析做详细描述。结合提出的研究方向和问题点,从重要材料的选型开始对各类磁芯材料和磁芯结构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得出适合中央变频空调PWM整流器用电抗器的磁芯材料。另外,提出等磁路全粉芯的电抗器作为进线电抗器,并对绕组材质选择、磁路结构设计、绕组的结构设计、绕组绝缘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分析,从成本、可靠性、适用性等角度选择了最优化的匹配方案,然后通过现场试验得到了电抗器的阻抗电压离散分布图与三相平衡度曲线。其次,采用电磁热场模拟的方式,利用Jmag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等磁路全粉芯高频立体电抗器三维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而对电抗器的三维数学模型进行了电磁场和温度场的耦合场仿真。通过对等磁路全粉芯电抗器的建模仿真,分别得到电抗器磁芯的磁感应强度图、线圈焦耳损耗(铜损)及铁损密度分布图;将电磁场与温度场进行耦合仿真,得到了等磁路全粉芯电抗器的温度分布云图;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电抗器的结构对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和温升的影响,验证了等磁路全粉芯的电抗器的温升符合设计指标。本文提出了等磁路全粉芯三相电抗器的方案,通过现场的试验和仿真手段对设计方法和思路进行了验证总结。证明三相电抗器的全粉芯设计使三相平衡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效降低了整体频耗,通过采用扁线立绕增大散热面积,增强散热能力,降低了温升;证明了新方案的正确性,并成功应用于中央商用变频空调技术,在未来三相高频电抗器的发展中具有实际的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李菲[3](2017)在《电子天平抗震动设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天平是一种高精度质量称量仪器,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化工、外贸、医疗、国防建设与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建筑工地越来越多,使得电子天平的使用条件难以满足要求。受环境震动的影响,电子天平易出现数据不稳、信噪比降低、重复性误差变大、准确度降低等系列问题。欲在保证称量精度的前提下改善电子天平称量的动态稳定性,提高称量的准确度,必须研究震动因素对电子天平计量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解决方法。本文针对常规数字滤波器抗震动滤波方法存在的不足,开展基于自适应LMS(LeastMean Square)算法的电子天平抗震动设计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概述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分别阐述自适应滤波技术消除震动干扰与电子天平抗震动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电子天平抗震动技术的研究意义,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第二章,分析影响电子天平计量性能的震动来源与震动信号频谱特性,介绍不同称重传感器的构成及原理,构建相关传感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推导不同称重传感器的相关传递函数;第三章,简要分析采用常规数字滤波器抗震动滤波存在的不足,对自适应滤波器原理进行描述,并详细介绍自适应LMS算法及其性能,阐述自适应LMS算法消除电子天平震动干扰的原理;第四章,结合经典LMS算法存在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的矛盾,针对基于不同改进自适应LMS算法的应变式电子天平抗震动技术进行探讨,分析经典改进算法采用的变步长策略,并完成仿真实验研究,最终得出采用基于GVSS-LMS(Gradient Variable Step Size Least Mean Square)自适应算法对应变式电子天平进行抗震动滤波处理效果更佳的结论;第五章,首先详细分析NVSS-LMS(New Variable Step Size Least Mean Square)算法的机理,然后深入探讨算法中关键参数的选取对滤波性能的影响,并给出算法中关键参数的自适应确定方法,最后完成基于包含NVSS-LMS算法的电子分析天平抗震动滤波处理仿真实验对比研究;第六章,完成算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验证。针对实验室研发的200g/1mg水分测定电子天平,完成基于GVSS-LMS算法的抗震动性能检定实验;针对220g/0.1mg的电子分析天平,完成基于NVSS-LMS算法的抗震动性能检定实验。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相应方法对不同类型电子天平进行抗震动滤波处理的电子天平能在普通木质实验台上准确称重,不受榔头敲击实验台等冲击性震动的影响,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改善了电子天平称量的动态稳定性。

刘旭光[4](2012)在《无线并联逆变器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日益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电源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无线并联逆变电源可以解决功率增大的问题,并且电源的体积也有所改善。并联逆变电源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利用率,逆变电源模块化并联是朝着大功率化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针对无线并联逆变电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整流电路中,提出了可视化算法对滤波电感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保证电感量的前提下,使体积较小。并联逆变电路中,通过虚拟阻抗的加入可以提高均流精度,大大的改善了环流,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针对并联逆变电源系统,本文首先对系统的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设计。其中整流电路采用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直流滤波电路的电感采用可视化算法进行设计,同理论计算设计比较其体积得到了有效的减小。逆变电路采用双环控制,内环采用电容电流反馈方式,主要是针对输出电压的精度进行考虑。并联逆变电源系统采用下垂控制策略,在输出阻抗为感性情况下调整输出有功功率改变输出电压的相位使其达到一致,调整输出无功功率使得电压的幅值达到相同。无线并联逆变系统的输出阻抗设计根据控制参数决定其数值,通常将输出阻抗看作纯感性,忽略线路电阻,但是会影响输出电流的畸变率,对于非线性负载的影响较大,本文提出在控制电路中加入虚拟阻抗,提高均流精度。通过MATLAB软件仿真验证控制策略的合理性,搭建4KVA的两台逆变电源平台验证该并联逆变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刘立芳[5](2012)在《70W LED防爆灯驱动电源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绿色照明的发展趋势及国家对井下作业安全的重视,节能环保的矿用灯具备受人们的青睐。LED防爆灯具是市场上热销的矿用灯具的一种,它采用LED作为光源,与传统灯具相比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优势,目前LED防爆灯照明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LED的优势很多,但是LED的光性能对电流要求高,流过LED的电流大小决定LED的发光强度,电流过强长时间会引起LED光通量的衰减,电流过弱会造成LED发光亮度不够。LED防爆灯要安装在环境恶劣的场所,灯寿命和安全性要求严格,而LED的驱动电源是影响灯寿命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一款效率好、功率因数高、稳定性、防水防尘都达标的LED防爆灯驱动电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LED防爆灯驱动电源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了LED防爆灯驱动电源的设计难点,介绍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反激式变换器,可靠性设计等关键技术原理。在分析LED防爆灯驱动电源的设计要求基础之上,给出了一款70W LED防爆灯驱动电源的整体设计。文中采用功率因数校正和直流-直流变换器的两级方案。由于升压型临界模式功率因数校正具有比较简单的控制电路,适合应用在中小功率的电源驱动产品中,因此第一级选用临界导通模式实现对功率因数的校正,减小谐波分量,为后级提供稳定电压;又根据设计功率大小的要求,第二级选用反激式变换器实现所要达到的直流输出,采用LM321来限压恒流实现对电流的反馈。文章首先对LED的发光原理、发展历程和趋势及LED防爆灯驱动电源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介绍;其次论述了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给出了三种不同模式下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及优缺点比较,随后提出了单级式变换器和两级式变换器技术的应用场合及其优缺点对比;再次分析了反激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总结。在上述的理论基础之上,设计了一款70W LED防爆灯驱动电源的两级式电路即前级基于NCP1608芯片的临界导通模式的有源功率因数变换器的设计,后级基于TOP258EN芯片的反激式变换器的设计;并对两级式变换器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总结了调试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LED防爆灯驱动电源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主要的改善方法。本文最后对研制的70WLED防爆灯驱动电源样机的关键点的波形做出了采集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输出电压47V,输出电流1.5A,驱动电源整机效率达到0.87,功率因数0.95以上,电路简单,成本低,电源工作稳定可靠,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

张清周[6](2011)在《配电网注入信号检测滤波电路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信号注入在配电网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注入信号检测滤波电路是基于信号注入的监测、保护与控制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设备所提取信号品质的高低,从而关系到这些应用的实际性能,甚至决定其成败。因此,研究注入信号检测滤波电路对提高配电网的检测、保护与控制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节约成本以及对一次系统的影响,实际注入到配电网的信号十分微弱,给信号的检测带来困难。现有文献均没有系统的阐述检测滤波电路的设计思路,也没有详细介绍滤波电路的设计分析方法与试验验证。本文在分析信号注入法三种应用原理、特点、实现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配电网信道的特点,首先确定注入信号检测滤波电路的设计目的与各项指标,然后采用级联法设计了一种通用型注入信号检测滤波电路,并用PSPICE仿真和试验予以分析验证。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分析总结信号注入法在配电网中的三个主要应用: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对地电容检测与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孤岛检测与孤岛保护。主要分析信号注入法在这些配电网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2)对现有滤波电路进行分类和特征分析。提出完整的检测滤波电路构成,包括四个子单元:低通滤波电路、带阻滤波电路、带通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对滤波电路及其各个子单元的功能、要求和设计指标进行界定。(3)设计了Sallenkey低通滤波电路、双T型工频陷波器、Fliege带通滤波电路和分档放大电路,并对设计中运放的供电、地与虚地的关系及电路设计、元器件的选择做了详细分析。(4)用PSPICE仿真和试验数据来验证本文设计的检测滤波电路,并做进一步分析。对配电网中信号注入法三个重要应用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分析,说明了设计、研究注入信号检测电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的注入信号检测滤波电路经PSPICE仿真和试验表明,该电路可以成功抑制电力系统工频零序电流、4次谐波和5次谐波电流,并将注入信号提取出来。该检测滤波电路设计思路清晰,结构简单,可广泛适用于配电网各种基于信号注入的监测、保护与控制设备,这对提高配电网的检测、保护与控制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董颖华[7](2011)在《传导电磁兼容测试与抑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其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被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传导电磁干扰测试与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针对传导电磁干扰测试设备即人工电源网络性能进行研究,在阅读了国内外人工电源网络标准的基础了,引入了耦合度作为衡量线间噪声串扰度的标准。并且提出了基于散射参数的人工电源网络性能测试方法,提高了人工电源网络测试准确性。同时,本文还基于高频元器件寄生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工电源网络高频参数模型,并分析了在不同高频寄生参数影响下人工电源网络性能优劣。其次,本文还研究了电力线噪声分离网络技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优化、分离网络元器件性能改善以及利用散射参数测量进行分离网络参数提取等。结果表明,上述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分离网络性能,在插损方面可提高约3dB,抑制比方面最大可提高15dB以上。此外,还分别完成了基于噪声分离网络的开关电源电力线传导噪声和电力载波通信中的电力线辐射干扰噪声抑制两个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在传导电磁干扰抑制方面,主要分析了电流法和电压法在不同模态噪声源内阻抗提取中的优劣。仿真与实验分析了电流探头的特性以及标准阻抗对共模噪声阻抗测试精度影响;在差模噪声源内阻抗提取方法研究中,仿真与实验分析了耦合电容以及插入滤波单元对于噪声源内阻抗提取精度以及提取方法的鲁棒性的影响。此外,还完成了实际共模/差模噪声阻抗测试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模态的噪声源内阻抗,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提取方法,以使得提取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滤波器的设计,达到抑制传导电磁干扰噪声的目的。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插入损耗法的噪声源内阻抗提取,该方法根据测试系统加入噪声源后,功率插入损耗的大小进而提取噪声源内阻抗值。其操作简单,并且无需对被测噪声源内阻抗进行预估,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徐先勇[8](2010)在《调频式谐振特高压试验电源的研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的发展和特高压交流电气设备国产化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在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上,还是在特高压交流电气设备的绝缘考核上都离不开特高压交流试验电源。因而展开特高压交流试验电源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可极大推动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和提高其运行的稳定性。目前,我国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电源理论、关键技术和其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论文以国家电网公司1000kV级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调频式谐振特高压试验电源(Ultra High Voltage Frequency Tuned Resonant Test Power Supply, UHV-FTRTPS)项目为依托,以调频式谐振特高压试验电源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为主线,研究内容涵盖了调频式谐振特高压试验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拓扑结构、主要结构部件设计与制作、控制算法和特高压交流输电现场工程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关于调频式谐振特高压试验电源的理论、关键技术、装置研制与应用方案。在对调频式谐振特高压试验电源通用结构和基本谐振方式介绍的基础上,对本论文提出的基于模拟放大器的UHV-FTRTPS基本原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深入研究了该类型特高压试验电源主要部件的电路及工艺特点、工作原理和关键参数的选取。并首次分析了被测试品容值(即特高压电气设备)的大小、整个电源重量与负载容性无功之间的关系、特高压谐振电路品质因数与UHV-FTRTPS输出电压信号频率上限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指出UHV-FTRTPS输出信号频率上、下限分别为30和300 Hz较为合适。同时结合基于模拟放大器的UHV-FTRTPS电路的特点,对其调幅、调频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的智能调频控制算法可以依据频率误差对频率进行先‘粗调’后‘细调’,精度可达0.1 Hz。提出的模糊最优非线性PI调幅控制策略,在大偏差范围内采用模糊控制,以获得更好的瞬态性能;在小偏差范围内采用最优非线性PI控制,以获得更好的稳态性能及超调抑制性能。整个控制算法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的特点。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功率开关器件不断面世,借鉴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本论文提出一种基于不可控整流-H桥逆变的调频式谐振特高压试验电源,介绍了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谐振原理。并对其大功率H桥逆变器的缓冲电路和输出滤波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从缓冲电路抑制IGBT关断过电压能力、自身损耗和器件投资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缓冲电路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从大功率H桥逆变器输出滤波器初期投资、输出滤波器输出电压和电流信号畸变率、输出滤波器基波压降几个方面出发,建立了输出滤波器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采用模糊优化方法来求解这两个多目标优化函数。对于该类型UHV-FTRTPS的调幅控制提出了电压调节自调整PI控制方法、调频控制提出了一种新的PI锁相自动调频控制方法,不仅具有计算量小、易于工程应用的特点,而且还省去了频率设定值。为了精确保证特高压试验电源整流输入侧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最大程度消除UHV-FTRTPS对电网的影响,本论文提出基于可控PWM整流-H桥逆变的调频式谐振特高压试验电源结构。针对可控PWM整流电路,提出了电源电压辨识的PWM整流器控制策略。针对逆变器及特高压谐振电路,提出以特高压谐振电容电压有效值为外环,以逆变器输出滤波器电容瞬时电流为内环的调幅、调频控制策略,因内环被控量为正弦量,故采用一种多模递推PID控制算法,能很好地消除周期变化信号所产生的稳态误差。为了得到特高压试验电源输出信号最佳波形,在167-300Hz高频率段采用同步SPWM调制,使逆变器输出滤波器在具有较小体积的情况下,获得最佳载波比N;在30-167Hz低频率段,采用特定次谐波消除方法在线计算各开关角度,消弱低次谐波,利于输出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同时,还引入虚拟电阻到LCL输出滤波器中,增强其滤波性能。本论文所研究的几种不同结构UHV-FTRTPS都拥有一个共同部分—特高压无局放产生电路,包括:中间励磁升压变压器、高压谐振电抗器、高压补偿电抗器、高压测量谐振电容器和均压环。从工艺制作和现场需求出发,给出了特高压无局放产生电路各个部件的详细参数和制作过程,并保证了各个部件具有很小的局部放电量。同时对特高压无局放产生电路的各个部件进行了型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个部件设计合理、符合标准要求。针对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厂生产的特高压变压器的局部放电试验,本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案;还针对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荆门变电站的1100kV等级GIS装置的交流耐压试验,本论文也提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案;使用本文研制的基于模拟放大器的大功率UHV-FTRTPS分别对特高压变压器和GIS进行了工程现场试验,工程试验结果表明该特高压试验电源装置能够很好地完成特高压电气设备试验需求;并总结了基于模拟放大器的UHV-FTRTPS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

周香全[9](2009)在《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大功率晶闸管中频电源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熔炼、透热、热处理等过程,但是它有两个缺点:吨位小和炉壁薄。这两个缺点薄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吨位小使其满足不了大型化的需要。炉壁薄造成炉衬寿命短、不能吹氧、不能造渣等一系列问题。现有大功率中频电源主要分为串联补偿中频电源和并联补偿中频电源。并联补偿中频电源采用恒流源供电,补偿电容与炉体线圈并联,为电流谐振。并联谐振型中频电源的优点是不会带来谐振高压,负载适应能力强。但是,由于采用强迫换流方式,它在重负载下存在启动困难,且随着中频功率的增大而加剧,使其不能做大。且它的输出功率随Q值的增大而降低,故其炉壁不能做厚。串联逆变中频电源采用恒压源供电,补偿电容与炉体线圈串联,为电压谐振。它的优点是晶闸管采用自然换流方式,不存在启动困难,适用于需要频繁启动的场合。但是它存在电压累加问题,会带来谐振高压,并随着输出功率及Q值的增大而增大,这一谐振高压加载在负载感应器上对设备本身和操作人员都会带来危险。针对以上两种电路的缺点,设计了一种电流源型半桥式谐振逆变电路。它采用恒流源供电,电源零线引至谐振电容中点。与并联补偿相比,该电路采用自然换流方式,没有启动困难。与串联补偿相比,该电路很好的抑制了谐振高压问题。依据本电路,设计并制造完成一台1200kW试验样机,该样机运行稳定,并已熔化钢铁100余炉。文中详细分析了该电路虚功变实功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1200kW试验样机各部分构成。在样机上进行了小功率实验,对电路的电气特性进行了测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验数据表明此电路具有两个突出优点:1.该电路具有Q值越高输出功率越大的反常功率特性。依据此特性,我们可以将炉壁做厚,并由此设计了一种双层炉壁结构。2.该电路打破了Q值规律的束缚,具有“半Q值”特性,炉体电压不到串联补偿的1/4,不存在高压威胁。第四章以微分方程为基础,对该电路从暂态到稳态工作的全过程做了数学分析。理论计算波形、功率输出特性及计算数据与实验相符,证明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也从理论上认证了该电路Q值越高输出功率越大的反常功率特性。该理论分析对于该电路原理的分析以及将来样机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以其独特优势必将在大功率中频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

奚良[10](2009)在《工业变频器高性能调制算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频器在各行各业中的各种设备上迅速普及应用,已成为当今节电、改造传统工业、改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普遍需要的新技术。但是现有变频器的调制算法尚存在一些缺点,如开关损耗大和共模电流大等,因此有必要研究和设计高性能调制算法的变频控制器。鉴于此,开展了以下工业变频器高性能调制算法为对象的研究内容:在阐述了工业变频器系统的结构、调制算法、调速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模型,分析了共模电压产生的原理、共模电流其影响和危害,给出了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的关系。总结其他的抑制共模电压的方案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共模电压抑制SVPWM;还阐述了死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以及死区补偿的原理并将上述两个调制算法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该系统给予了全面的仿真分析。变频器硬件部分设计包括整流滤波电路、逆变器功率电路、上电保护电路、DSP控制系统及其外围电路、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以及反激式开关电源,对于传感器检测滤波电路的具体电路参数设计,是在PSPICE上仿真基础上得出。并在考虑成本、EMC、效率等因素后考虑完成了所有硬件相关的原理图绘制和PCB绘制;变频器软件部分设计包括主程序、键盘扫描程序、系统状态处理程序、PWM发送中断程序、电机启动函数、电压调整程序、AD采样中断程序以及故障保护中断程序。在实现一般SVPWM的基础上,根据之前理论和仿真得到的共模电压抑制SVPWM、以及死区补偿算法,将这两个对SVPWM进行改进的调制算法在硬件平台上实现。在硬件电路完成设计的各个阶段,逐渐编制相应的控制程序,并进行调试,并完成整个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此外,还调试了系统所需的反激式开关电源。整个系统调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键盘消除抖动问题、共模电压抑制SVPWM出现的直通现象等。最终完成了工业变频器样机,并且采用的是文章中研究的调制算法,效果良好,达到设计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引用到串级调速中来提高定子侧功率因数的新方法。通过建立电动机折算到转子侧的等值电路,重点分析了有源PFC技术代替传统串级调速系统中的不控整流桥后,系统可以等效为转子串电阻调速。得到了等效串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变化趋势,对电动机功率因数、电磁转矩脉动也进行了分析,发现能够比传统串级调速时有所提升。鉴于电动机转子侧电势频率非常低,分析了有源PFC的具体实现的特殊考虑和参数选取方法,并基于对称平衡的Scott变压器和两个单相有源PFC电路实现了绕线电动机转子侧的三相有源低频PFC,得到超低纹波的直流输出电压。利用MATLAB建立了完整的仿真平台,所得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二、变压器第三线圈漏抗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压器第三线圈漏抗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导体高频趋肤效应测试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
    2.1 趋肤效应理论分析
        2.1.1 趋肤效应产生原理
        2.1.2 趋肤电流密度分布规律
        2.1.3 趋肤深度
    2.2 趋肤效应测量方法分析
    2.3 趋肤效应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2.3.1 高频可变信号源方案设计
        2.3.2 稳幅电路方案设计
        2.3.3 功率放大电路方案设计
        2.3.4 峰值检测电路方案设计
        2.3.5 系统监控方案设计
        2.3.6 测试模型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
    3.1 高频信号源设计
        3.1.1 信号DDS电路设计
        3.1.2 滤波电路设计
        3.1.3 稳幅电路设计
        3.1.4 电源电路设计
    3.2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3.3 峰值检测电路设计
        3.3.1 输入缓冲电路设计
        3.3.2 峰值保持电路设计
    3.4 主控电路设计
    3.5 通信系统电路设计
    3.6 测试模型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上位机软件设计
        4.1.1 上位机界面布局
        4.1.2 程序框架设计
        4.1.3 部分主要程序
    4.2 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4.2.1 时间片轮转调度的任务执行框架
        4.2.2 通信状态机控制
    4.3 通信协议制定
        4.3.1 通信协议基本格式
        4.3.2 通信命令码
        4.3.3 数据包接收与解析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验与测试
    5.1 趋肤效应软件仿真实验
    5.2 硬件电路测试
        5.2.1 高频信号源电路调试
        5.2.2 峰值保持电路调试
        5.2.3 实验测试
    5.3 系统软件测试
        5.3.1 驱动DDS时序测试
        5.3.2 上位机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三相等磁路全粉芯高频立体电抗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WM整流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电抗器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难点及创新点
        1.3.1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第二章 变频空调PWM整流器及高频电抗器
    2.1 PWM整流器的电路拓扑
    2.2 主电路的MATLAB仿真模型
        2.2.1 MATLAB/Simulink软件简介
        2.2.2 三相PWM整流器及三相逆变器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2.2.3 通用坐标变换模块
        2.2.4 PWM整流器控制与调制模块
        2.2.5 PWM逆变器控制与调制模块
    2.3 PWM整流器的MATLAB仿真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相等磁路全粉芯电抗器的材料选型及设计
    3.1 三相电抗器的磁性材料
    3.2 三相电抗器绕组材料的选择
    3.3 三相电抗器的磁路设计
    3.4 三相电抗器的绕组结构设计
    3.5 三相电抗器的绕组绝缘设计
    3.6 三相电抗器的性能指标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相电抗器的电磁热耦合仿真及现场测试验证
    4.1 电气参数验证与对比
        4.1.1 样品调整与制作
        4.1.2 体积与成本的对比
        4.1.3 电气参数验证与对比
        4.1.4 三相平衡度评估
    4.2 三相电抗器的电磁场分析
        4.2.1 Jmag仿真软件简介
        4.2.2 电磁场的磁势方程
        4.2.3 常见的边界条件
    4.3 三相电抗器求解模型的建立
        4.3.1 网格划分
        4.3.2 激励源的设置
        4.3.3 电磁场的仿真与分析
    4.4 三相电抗器的电磁热场分析
        4.4.1 基本热传导方式以及热传导的数学分析
        4.4.2 温度场的仿真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的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电子天平抗震动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自适应滤波技术消除震动干扰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电子天平抗震技术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震动对称重传感器输出的影响机理分析
    2.1 天平称量的震动来源与震动信号频谱特性
    2.2 震动对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输出的影响机理
        2.2.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结构特性与工作原理
        2.2.2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动力学模型
        2.2.3 震动对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输出影响
    2.3 震动对电磁力平衡传感器输出的影响机理
        2.3.1 电磁力平衡传感器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2.3.2 电磁力平衡传感器动力学模型
        2.3.3 震动对电磁力平衡传感器的输出影响
第3章 电子天平震动干扰的自适应滤波方法
    3.1 常规数字滤波器抗震动滤波存在的问题
    3.2 自适应滤波器基本原理
    3.3 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3.4 LMS算法性能分析
        3.4.1 收敛性
        3.4.2 收敛速度
        3.4.3 稳态误差
        3.4.4 计算复杂度
    3.5 自适应滤波算法消除电子天平震动干扰的原理研究
第4章 基于改进LMS的应变式电子天平抗震算法研究
    4.1 归一化LMS算法
    4.2 MVSS-LMS算法
    4.3 GVSS-LMS算法
    4.4 基于改进LMS的应变式电子天平抗震算法仿真实验研究
第5章 基于NVSS-LMS的电子分析天平抗震算法研究
    5.1 NVSS-LMS算法
        5.1.1 NVSS-LMS算法机理
        5.1.2 NVSS-LMS算法参数对滤波器性能影响
    5.2 基于NVSS-LMS的电子分析天平抗震算法仿真实验研究
第6章 电子天平抗震动性能测试
    6.1 应变式电子天平抗震动计量性能检验
        6.1.1 主要技术指标
        6.1.2 抗震动性能测试试验结果
    6.2 高精度电子分析天平抗震动计量性能检验
        6.2.1 主要技术指标
        6.2.2 抗震动性能测试试验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B1 水分测定电子天平实物图
附录B2 高精度电子分析天平实物图

(4)无线并联逆变器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并联逆变电源的研究现状
    1.2 并联逆变电源技术的概述
        1.2.1 集中控制方式
        1.2.2 主从控制方式
        1.2.3 分布逻辑控制方式
        1.2.4 无线并联控制方式
    1.3 并联逆变控制策略及其存在问题
    1.4 并联逆变系统均流解决方案
    1.5 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单相逆变系统设计
    2.1 主回路结构
    2.2 整流滤波电路优化设计
        2.2.1 整流电路分析
        2.2.2 滤波电感优化设计
    2.3 逆变电路设计
        2.3.1 滤波参数的选择
        2.3.2 开关管的选取
        2.3.3 反馈控制方式的比较
    2.4 仿真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逆变电源并联模型分析
    3.1 并联电源模型分析
    3.2 并联逆变运行环流分析
        3.2.1 环流特性分析
        3.2.2 幅值、频率差对环流的影响分析
        3.2.3 滤波电路参数对环流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并联方案的实现
    4.1 下垂控制策略
    4.2 下垂参数的选取
    4.3 功率检测
    4.4 输出阻抗设计
        4.4.1 传统阻抗设计
        4.4.2 改善输出阻抗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线并联逆变系统仿真及实验
    5.1 无线并联逆变系统模型搭建
    5.2 仿真参数
    5.3 仿真波形分析
        5.3.1 稳态过程仿真
        5.3.2 暂态过程仿真
    5.4 实验分析
        5.4.1 稳态过程实验
        5.4.2 暂态过程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70W LED防爆灯驱动电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LED 介绍
        1.2.1 LED 的发光原理
        1.2.2 LED 的电气性能
    1.3 LED 防爆灯
        1.3.1 LED 防爆灯驱动电源
        1.3.2 LED 防爆灯驱动电源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3.3 70W LED 防爆灯驱动电源的提出
        1.3.4 70W LED 防爆灯驱动电源的设计难点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功率因数校正
    2.1 功率因数的提出
    2.2 功率因数校正定义
    2.3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2.3.1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
        2.3.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2.4 PFC 变换器
        2.4.1 单级隔离式 PFC 变换器
        2.4.2 两级式 PFC 变换器
    2.5 功率因数校正的小结
第3章 反激式变换器
    3.1 反激式变换器的提出
    3.2 反激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3.2.1 电流连续反激式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关系
        3.2.2 电流断续时反激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关系
    3.3 两种工作模式的比较
    3.4 反激变换器小结
第4章 70W LED 防爆灯驱动电源设计
    4.1 70W LED 防爆灯驱动电源 APFC 电路设计
        4.1.1 临界导通模式 PFC 控制器 NCP1608 的工作原理
        4.1.2 基于 NCP1608 的 APFC 主电路设计
        4.1.3 基于 NCP1608 的 APFC 控制电路设计
    4.2 70W LED 防爆灯驱动电源 DC/DC 级设计
        4.2.1 TOP258EN 的工作原理
        4.2.2 基于 TOP258EN 的 DC/DC 级主电路设计
        4.2.3 基于 TOP258EN 的 DC/DC 级控制电路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LED 防爆灯驱动电源的可靠性设计
    5.1 LED 防爆灯驱动电源的 EMC 设计
        5.1.1 EMC 滤波器设计
        5.1.2 EMC 的布板走线设计
    5.2 LED 防爆灯的防爆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驱动电源线路原理图及 PCB 板图
        6.1.1 电源原理图及分析
        6.1.2 PCB 板图及分析
    6.2 驱动电源实物图
    6.3 工作波形与分析
        6.3.1 临界导通模式 PFC 工作波形
        6.3.2 反激变换器的波形及分析
    6.4 本章总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详细摘要

(6)配电网注入信号检测滤波电路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注入信号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信号注入法及其应用
    2.1 信号注入法
    2.2 信号注入法应用于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2.2.1 基于信号注入法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原理
        2.2.2 基于方波信号注入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建模
        2.2.3 基于方波信号注入法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仿真与分析
    2.3 信号注入法应用于对地电容检测与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
        2.3.1 基于注入变频信号法的对地电容检测方法
        2.3.2 基于注入工频信号法的对地电容检测方法
        2.3.3 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
    2.4 信号注入法应用于孤岛检测与保护
        2.4.1 孤岛保护与孤岛检测基本工作原理
        2.4.2 孤岛保护的整定
        2.4.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5 注入信号的综合应用
    2.6 注入信号检测滤波问题
    2.7 小结
第三章 注入信号检测滤波电路的设计
    3.1 滤波电路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3.1.1 滤波电路的定义
        3.1.2 滤波电路的分类和特点
    3.2 检测滤波电路的功能、要求和设计指标的选取
        3.2.1 检测滤波电路的功能与要求
        3.2.2 滤波电路的中心频率
        3.2.3 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与通带宽度
        3.2.4 滤波电路的品质因数
        3.2.5 滤波电路的阻带抑制度
        3.2.6 滤波电路的其他参数
    3.3 检测滤波电路的构成与各子单元的功能
        3.3.1 检测滤波电路的构成
        3.3.2 检测滤波电路的子单元及其功能
    3.4 检测滤波电路各子单元的设计
        3.4.1 低通滤波电路的用途、指标与设计
        3.4.2 带阻滤波电路的用途、指标与设计
        3.4.3 带通滤波电路的用途、指标与设计
        3.4.4 放大电路的用途、指标与设计
    3.5 滤波电路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3.5.1 运放的供电
        3.5.2 地与虚地
        3.5.3 元器件选择
    3.6 小结
第四章 滤波电路的PSPICE仿真与试验
    4.1 PSPICE简介
        4.1.1 PSPICE的起源与发展
        4.1.2 PSPICE软件的优越性
    4.2 低通滤波电路的PSPICE仿真与试验
    4.3 带阻滤波电路的PSPICE仿真与试验
    4.4 带通滤波电路的PSPICE仿真与试验
    4.5 放大电路的PSPICE仿真与试验
    4.6 检测滤波电路总的PSPICE仿真与试验
    4.7 仿真与试验结论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传导电磁兼容测试与抑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磁兼容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工电源网络研究现状
        1.2.2 噪声分离网络研究现状
        1.2.3 噪声源内阻抗提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3.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2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人工电源网络性能理论与实验研究
    2.1 人工电源网络结构建模
        2.1.1 人工电源网络结构分析
        2.1.2 无源器件的高频参数建模
        2.1.3 人工电源网络高频参数建模
    2.2 人工电源网络特性评估
        2.2.1 人工电源网络特性参数
        2.2.2 人工电源网络特性参数测试方法
    2.3 高频寄生参数对人工电源网络特性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导EMI噪声分离网络综合技术研究
    3.1 传导噪声分离网络拓扑结构优化
        3.1.1 分离网络拓扑优化
        3.1.2 拓扑优化分离网络理论分析
    3.2 分离网络中元器件特性改善方法
        3.2.1 电容特性对分离网络性能影响
        3.2.2 分离网络中的变压器性能分析与特性改善
    3.3 基于散射参数测量的分离网络特性提取
        3.3.1 基于散射参数的噪声分离网络特性提取方法
        3.3.2 噪声分离网络特性测量结果与分析
    3.4 噪声分离网络在电力线噪声分析中的应用
        3.4.1 开关电源的电力线传导噪声诊断与抑制
        3.4.2 电力载波通讯中的电力线辐射噪声诊断与抑制
    本章小结
第4章 噪声源内阻抗提取理论与实验研究
    4.1 传导EMI噪声机理分析
    4.2 噪声源内阻抗提取方法
        4.2.1 基于电流法噪声源内阻抗提取
        4.2.2 基于电压法噪声源内阻抗提取
    4.3 共模阻抗提取方法研究
        4.3.1 电流法对共模阻抗提取影响
        4.3.2 电压法对共模阻抗提取影响
        4.3.3 仿真分析
        4.3.4 验证试验
    4.4 差模阻抗提取特性分析
        4.4.1 电压法测试性能分析
        4.4.2 电流法测试性能分析
        4.4.3 仿真分析
        4.4.4 验证实验
    4.5 差模阻抗提取中谐振因素分析
        4.5.1 谐振产生原因
        4.5.2 仿真分析
    4.6 应用实验与分析
    4.7 功率插入损耗法
        4.7.1 理论分析
        4.7.2 仿真分析
        4.7.3 实验分析与应用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调频式谐振特高压试验电源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目的及分类
    1.3 高压试验电源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高压试验电源种类的研究现状
        1.3.2 高压试验电源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3.3 高压试验电源PWM调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3.4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选题的支撑及各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模拟放大器的UHV-FTRTPS原理和控制方法
    2.1 UHV-FTRTPS的基本结构
        2.1.1 串联谐振方式
        2.1.2 并联谐振方式
        2.1.3 串并联谐振方式
    2.2 基于模拟放大器的UHV-FTRTPS结构及原理
    2.3 UHV-FTRTPS输出电压信号频率范围的确定
        2.3.1 负载的频率特性
        2.3.2 电源的重量与容性无功之间的关系
        2.3.3 品质因数与频率上限的关系
    2.4 DSP控制的智能调频、调幅控制算法
        2.4.1 频率智能控制环节
        2.4.2 电压幅值模糊-最优非线性PI控制环节
        2.4.3 控制算法仿真结果分析
    2.5 基于模拟放大器的UHV-FTRTPS主要部件设计
        2.5.1 DSP控制器及正弦波发生器
        2.5.2 桥式放大电路
        2.5.3 过流、击穿保护电路
        2.5.4 中间励磁升压变压器
        2.5.5 特高压谐振电抗器及高压测量谐振电容器
    2.6 试验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可控整流-H桥逆变的UHV-FTRTPS原理和控制方法
    3.1 基于不可控整流-H桥逆变的UHV-FTRTPS结构
    3.2 不可控整流-H桥逆变UHV-FTRTPS的数学模型
        3.2.1 H桥电压型逆变器的传递函数
        3.2.2 延时环节的传递函数
        3.2.3 输出滤波器和谐振电路的传递函数
    3.3 不可控整流-H桥逆变UHV-FTRTPS的控制策略
        3.3.1 电压及频率总体控制策略
        3.3.2 电压自调整PI控制
        3.3.3 比例积分锁相自动调频控制原理及控制器参数取值范围
        3.3.4 控制策略仿真研究与分析
    3.4 大功率H桥逆变器缓冲电路及输出滤波器优化分析
        3.4.1 大功率H桥逆变器缓冲电路的优化分析
        3.4.2 大功率H桥逆变器输出滤波器的优化分析
    3.5 试验验证与分析
        3.5.1 RCD缓冲电路优化设计结果试验验证
        3.5.2 控制算法试验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控PWM整流-H桥逆变的UHV-FTRTPS控制方法和PWM波形研究
    4.1 可控PWM整流-H桥逆变UHV-FTRTPS的基本结构
    4.2 单相半桥PWM整流电路控制策略的研究
        4.2.1 单相半桥PWM整流器工作模式
        4.2.2 电源电压辨识的PWM整流器控制策略
    4.3 H桥逆变器及特高压谐振电路控制策略的研究
        4.3.1 逆变电路及特高压谐振电路数学模型
        4.3.2 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控制策略
    4.4 最佳PWM波形分析与实现
        4.4.1 高频段同步SPWM调制最佳载波比N值的选取
        4.4.2 低频段特定低次谐波消除调制法
        4.4.3 带虚拟电阻的LCL输出滤波器
    4.5 试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功率UHV-FTRTPS装置的型式试验及工程应用
    5.1 大功率UHV-FTRTPS特高压无局放产生电路的研制
        5.1.1 中间励磁升压变压器的研制
        5.1.2 特高压谐振电路的研制
    5.2 大功率UHV-FTRTPS特高压无局放产生电路的型式试验
        5.2.1 中间励磁升压变压器的型式试验
        5.2.2 高压谐振电抗器的型式试验
        5.2.3 高压测量谐振电容器的型式试验
    5.3 特高压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5.3.1 局部放电的基本原理
        5.3.2 特高压变压器试品的参数及试验标准
        5.3.3 特高压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方案
        5.3.4 特高压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结果分析
    5.4 特高压GIS耐压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5.5 大功率UHV-FTRTPS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5.5.1 大功率功率放大柜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5.5.2 大功率UHV-FTRTPS工程应用中整体组装问题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9)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感应加热技术综述
        1.1.1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1.1.2 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1.1.3 感应加热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第二节 晶闸管中频电源技术综述
        1.2.1 负载感应器的等效电路
        1.2.2 功率因数补偿电路
        1.2.2.1 串联补偿电路分析
        1.2.2.2 并联补偿电路分析
        1.2.3 中频电源主电路
        1.2.3.1 并联补偿中频电源
        1.2.3.2 串联补偿中频电源
    第三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
    第一节 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主电路原理图
    第二节 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工作原理分析
        2.2.1 N与M直接用导线连接的情况
        2.2.2 N与M经零线滤波电抗器连接的情况
        2.2.3 两种连接方式的比较
        2.2.4 电路电气特性分析
    第三节 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试验样机各部分构成及功能
        2.3.1 整流桥
        2.3.2 平波电抗器
        2.3.3 逆变晶闸管
        2.3.4 续流晶闸管
        2.3.5 谐振电容
        2.3.6 隔直电容
        2.3.7 电感Lsd
        2.3.8 炉体
    第四节 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控制方式
第三章 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电气特性测量及结果分析
    第一节 四种负载情况下炉体 Q值的测量
    第二节 试验样机电气特性的测量
        3.2.1 实验波形
        3.2.2 输出功率随频率的变化
        3.2.3 谐振态不同负载下样机功率输出特性
        3.2.4 半Q值特性
        3.2.5 设备电压和电流的补偿特性
第四章 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工作过程的数学分析
    第一节 短路掉隔直电容后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的特性分析
        4.1.1 N、M之间用导线连接的情况
        4.1.1.1 电源工作过程数学分析
        4.1.1.2 数学分析结果
        4.1.2 N、M之间经大的滤波电抗器相连的情况
        4.1.2.1 电源工作过程的数学分析
        4.1.2.2 数学分析结果
    第二节 加隔直电容后电路的数学分析及与实验的对比
        4.2.1 N、M之间直接用导线相连的情况
        4.2.1.1 工作过程数学分析
        4.2.1.2 计算结果与实验的比较
        4.2.2 加隔直电容N、M之间经零线电抗L_N连接的情况
        4.2.2.1 工作过程数学分析
        4.2.2.2 计算结果与实验的比较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论文总结及前景展望
    1 论文主要工作
    2 不足之处
    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一元四次常系数齐次方程解法
附录B 计算程序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工业变频器高性能调制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工业变频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1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1.1.2 脉宽调制(PWM)技术的发展
        1.1.3 微处理器的发展
    1.2 变频调速传动系统的电磁兼容(EMC)技术
        1.2.1 变频调速系统的电磁干扰
        1.2.2 高次谐波主要危害
        1.2.3 抗电磁干扰的措施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工作内容
第2章 变频调速系统的调制算法与调速策略
    2.1 变频器拓扑及其原理
        2.1.1 交—交变频
        2.1.2 交—直—交变频
    2.2 变频调速策略
        2.2.1 基频以下调速
        2.2.2 基频以上调速
    2.3 变频调制原理
        2.3.1 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技术
        2.3.2 电压空间矢量 PWM(SVPWM)控制技术原理
第3章 共模电压抑制、死区补偿技术及其仿真分析
    3.1 共模电压的定义及产生
    3.2 传统 SVPWM 控制技术的共模电压及其仿真分析
        3.2.1 传统 SVPWM 技术的共模电压分析
        3.2.2 SIMULINK 仿真
    3.3 共模电压、电流的危害以及其相互关系
    3.4 目前抑制共模电压的技术方案
        3.4.1 硬件解决方案——输出前馈有源滤波器
        3.4.2 软件解决方案之一——单序列 SVPWM
    3.5 新的抑制共模电压的 SVPWM 算法及其仿真分析
        3.5.1 新抑制共模电压 SVPWM 算法的原理
        3.5.2 算法仿真
    3.6 变频传动系统的死区补偿技术
        3.6.1 传动系统中的死区效应
        3.6.2 死区补偿的原理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4.2 主回路设计及器件选择
        4.2.1 整流电路设计及器件选择
        4.2.2 滤波电路设计及器件选择
        4.2.3 上电保护设计及器件选择
        4.2.4 逆变电路设计及器件选择
    4.3 DSP 外围系统设计
        4.3.1 PWM 脉冲发生电路的设计
        4.3.2 RS232 通信接口设计
        4.3.3 I2C 总线电路的设计
        4.3.4 键盘电路设计
        4.3.5 手持设备接口电路
        4.3.6 LED 与 LCD 显示电路
    4.4 信号采样及滤波设计
        4.4.1 传感器选择
        4.4.2 电路设计
        4.4.3 PSPICE 仿真结果
    4.5 驱动系统设计
        4.5.1 IGBT 的工作特性及对驱动电路要求
        4.5.2 HCPL316J 工作原理及过流保护、欠压保护
        4.5.3 驱动电路设计
    4.6 电源系统设计
        4.6.1 电源方案的确定
        4.6.2 变压器设计
        4.6.3 电源系统电路设计
第5章 基于 DSP 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主程序
        5.1.1 系统初始化程序
        5.1.2 键盘查询程序
        5.1.3 状态处理程序
    5.2 SVPWM 的 PWM 生成
        5.2.1 TMS320F28x 的 PWM 硬件工作原理——对称 PWM 波形生成法
        5.2.2 SVPWM 的 DSP 实现方法
    5.3 共模电压抑制 SVPWM 的 PWM 生成
    5.4 死区补偿 SVPWM 的 PWM 生成
    5.5 A/D 采样程序
        5.5.1 A/D 转换的滤波方法
        5.5.2 本系统的 A/D 转换
    5.6 故障保护子程序
    5.7 启动曲线子程序
    5.8 电压调整程序
    5.9 系统软件抗干扰措施
第6章 系统调试和实验结果
    6.1 调试中问题与解决方案
        6.1.1 干扰问题
        6.1.2 C 语言编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2 测试电机参数
    6.3 输出电流波形
    6.4 共模电压波形
    6.5 开关电源测试波形
第7章 串级调速系统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应用的研究
    7.1 引言
    7.2 PFC 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7.2.1 绕线电动机的串级调速方式
        7.2.2 绕线电动机的转子串电阻调速方式
        7.2.3 串级调速系统中 PFC 技术的应用原理
    7.3 基于 Scott 变压器的三相低频 PFC
    7.4 采用 MATLAB 的仿真与分析
    7.5 结束语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课题总结
    8.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四、变压器第三线圈漏抗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导体高频趋肤效应测试系统研究[D]. 李春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2]三相等磁路全粉芯高频立体电抗器的研究[D]. 王放. 青岛大学, 2018(12)
  • [3]电子天平抗震动设计技术研究[D]. 李菲. 湖南大学, 2017(07)
  • [4]无线并联逆变器的优化设计[D]. 刘旭光. 南昌航空大学, 2012(01)
  • [5]70W LED防爆灯驱动电源设计[D]. 刘立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2(10)
  • [6]配电网注入信号检测滤波电路的设计[D]. 张清周. 山东理工大学, 2011(08)
  • [7]传导电磁兼容测试与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 董颖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5)
  • [8]调频式谐振特高压试验电源的研制及应用[D]. 徐先勇. 湖南大学, 2010(12)
  • [9]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中频电源[D]. 周香全. 南开大学, 2009(07)
  • [10]工业变频器高性能调制算法的研究[D]. 奚良.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变压器第三线圈漏抗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