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ML的GIS语义共享实现方式探讨

基于GML的GIS语义共享实现方式探讨

一、基于GML的GIS语义共享实现途径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皓[1](2021)在《BIM+GIS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的城市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城市动脉的交通运输业也在迅速的崛起。桥梁工程作为交通行业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人们对于桥梁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它的运输能力,各种造型奇特、结构复杂的桥梁也作为地标性建筑诠释着每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意义。但传统的二维和三维设计已经难以支撑现阶段的工程设计,无法进行组织管理与信息共享。近年来,BIM技术和GIS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更多学者探索二者结合的作用,BIM技术的精细化模型与赋予建筑丰富属性信息的能力,以及GIS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二者结合的价值。探索将二者真正意义上相结合的方法,对桥梁工程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非比寻常的价值。本文利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学科范围的研究,联合BIM与GIS的有关性质,研究从BIM数据格式到GIS数据格式的转化过程,从而完成两种模型在语义层面与属性层面的真正融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充分了解BIM与GIS的主体理论与技术手段,并对BIM和GIS技术在桥梁工程的应用做出总结,探索其结合的可行性。(2)利用相关的文献与资料,了解BIM模型数据与GIS模型数据的类别与特征,找出二者融合所必须保留的各种属性,并总结出其融合的困难之处,以便寻找二者融合的合理方法。(3)通过相关文献与软件的学习,寻找BIM与GIS融合的有利手段,通过对不同融合技术的结果对比,择优选择最适合的融合手段,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桥梁模型融合技术的拓展。(4)将以上研究的融合方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应用BIM与GIS技术对某桥梁工程进行优化,并分析融合技术的应用效果,总结优势与不足,为将来探索更适宜的融合方法做出技术铺垫。

李玉成[2](2021)在《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给排水参数化建模及二次开发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BIM技术以其可视化、可模拟性和高度信息化集成的优点在建筑工程((Architecture,Engineering&Construction,AEC))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总体而言BIM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许多有待探索的问题。近些年来,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系统类型和管道种类越来越多,变化因素越来越不可控,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的方式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表现不能尽如人意,尤其是在面对管线交叉、设备安装等问题时。而BIM技术因其三维可视化、高度信息化和信息传递共享性等特点,特别适用于解决建筑给排水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然而由于AEC项目的复杂性以及各设计单位的出图标准的差异性,Revit等BIM软件自带的功能并不能满足所有设计人员的需求,所以需要设计人员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的需求结合相关软件二次开发技术进行功能开发。本文从BIM技术出发,针对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管线碰撞、喷头选型等优化策略,并建立BIM模型向GIS模型的转换方法,基于Revit软件平台,自主开发出消防喷头自动连接和管线自动优化插件,实现消防喷头的自动连接、管道精确的自动优化。本文主要内容是:(1)分析国内外BIM技术应用及BIM二次开发研究发展现状,对Revit软件及其二次开发功能进行深度阐述。(2)针对Revit软件自带族库使得给排水相关族库不足的问题,研究给排水相关构件的功能及外形特点,建立自主构建给排水相关族库的方法,并基于实际工程项目构建全专业的建筑信息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管线碰撞、火灾模拟、材料设备统计和设备安装模拟等分析。(3)提出模型优化和提升建模工作效率的方法,对Revit二次开发技术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消防喷头和短立管的布置规律,基于管道避让原则,探索管道自动避让的程序算法,分析Revit软件自动统计和住宅建筑给水当量计算方式,开发了管道自动优化等功能插件。对BIM数据格式和GIS数据格式的特点差异进行探究,寻求两种数据格式的模型转换的方法。(4)以李门楼小区1#楼等模型测试插件和模型转换的适用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开发的插件能够实现消防喷头的自动连接、管道精确的自动优化、给水当量的自动统计,模型转换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本文开发的插件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弥补了相关商业插件的不足,丰富了模型优化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向卫国[3](2020)在《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项目以“集群”的形态呈现,如北京奥运会场馆工程、世博会场馆工程、新城区市政工程等,其中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对于推动区域生产要素有效连接、改善人文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该类项目存在项目类型众多、项目组织、管理界面交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下存在着信息沟通方式落后、组织、过程管理割裂等问题,制约集群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趋势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引入BIM及其关键技术,探索BIM技术下的集成管理模式,助力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精益化的方向发展。(1)研究本文内容开展所需的理论基础,包括集群项目、项目管理、集成相关理论、BIM技术及特点、GIS技术、模型轻量化技术、BIM与GIS融合技术等内容,为后续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2)在研究集群的特性、分析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的概念,采用综合集成法、引入计算机集成建造理论模型,提出采用并创新性扩充“组织-过程-信息”三维集成模型内涵,基于此进一步设计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框架,并对其中的含义进行阐释,最终有望涌现出新的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难题。(3)系统研究并创新提出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涉及到的技术方法与实施路径,包括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技术、BIM到GIS转换技术、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以及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有效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为进一步实现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奠定基础。(4)结合应用需求创新打造以BIM模型为信息中枢,融合工程建设各类要素信息、采用BIM、3DGIS等技术、C/S和B/S混合模式,以Restful标准化接口的微服务为服务主线,搭建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完成项目级和项目群级的功能设计,通过业务流程集成化、功能模块组件化,有效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度,适应于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功能复杂、数据融合、业务多变的特点,实现集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集成。(5)以深圳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为实例,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上述研究成果,创新性开展了包含地理模型、地质模型和规划模型在内的三大基础模型创建、包含道路、综合管廊、景观等在内的各类集群市政工程模型的创建、房屋建筑类模型的整合及应用、设计施工一体化应用和基于BIM的建设管理平台搭建工作,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人理”、“物理”、“事理”挑战,实现了前海合作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基于组织集成、过程集成和信息集成的集成管理模式。

陈建辉[4](2020)在《BIM模型向三维GIS模型转换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当今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治理过程中,各种新技术使得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与应用趋向完善,各领域传统技术的适用性不断受到挑战。二维GIS在数据分析与表达等方面愈加缺乏广泛性与直观性,传统三维GIS虽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更多停留在“可视化”阶段。因此,实现二维GIS的升维、三维GIS的更多“赋能”,成为GIS研究的重点内容。城市三维模型的构建为GIS的空间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新的方向,尤其是BIM技术的加入,为三维GIS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从而使得三维GIS的应用领域得以更加广泛。然而,BIM和GIS因标准等的不一致,仍无法实现数据的直接互通。因此,实现BIM与GIS数据的共享,是实现BIM与GIS集成的基础性问题。本文以BIM的常用IFC模型为数据源,研究其向三维GIS所支持的CityGML模型的转换方法,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如下:(1)介绍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并具体阐述和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当前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核心研究内容,形成详细技术路线。(2)详细总结了BIM技术和三维GIS的起源和发展,并介绍了IFC标准和CityGML标准,最后对二者的差异进行总结,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依照IFC标准和CityGML标准,创新性地提出几何模型的转换方法,并构建了完整的转换流程。经语义过滤、几何提取、坐标转换等过程,实现了IFC模型向CityGML模型的几何重构,提出LOD-1至LOD-4层级CityGML模型的构建方式。(4)承接以上研究,对模型的属性信息进行提取、映射与扩展,最终完成模型的重构。采用FME软件进行实验,在CityGML浏览软件中进行查看,并导入Arc GIS中分析,以验证转换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IFC模型数据的完整度,且转换后的模型可实现在Arc GIS中的属性查看与分析等操作,从而为BIM与GIS的集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陈祥葱[5](2020)在《行为驱动三维时空建模及分布式索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沟通数字虚拟世界及现实世界的桥梁,GIS数据模型一直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核心与基础。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智慧城市”要求在一个立体、动态的环境中进行信息管理、方案模拟与处置决策,解决所面临的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土地退化、海岸变迁、疾病传播等问题;同时,随着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卫星遥感、导航定位等空间信息采集技术飞速发展,空间数据粒度越来越小、时间上的动态性越来越高、语义特征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且呈现出动态联动的趋势,时间、空间和语义一体化建模成为新时期GIS发展的必然要求。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表达,时空建模的前提是时空认知。但现实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人类对时空认知也是异构多元的,无论是地理本体认知、三维几何表达或是时空数据建模,现阶段均无法形成归一化、普适化的表达模式。同时,现阶段的各类数据模型均是从几何表达或时空过程某一方面进行建模,忽略了几何表达、时空模型以及数据索引等不同研究内容的系统性和相关性。基于上述背景,针对现阶段GIS时空数据模型的不足,本文以地理本体为方法指导,探讨了粒度化三维几何建模、行为驱动的时空建模方法,并讨论了基于对等网络的分布式索引构建,最后通过实际应用验证研究内容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地理本体视角下的行为研究。结合地理本体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现有地理本体的不足,在综合地理信息基本任务、时空客观规律和时空认知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时空一体化的地理本体:O(28)(27)St,At,Action(t i)(29)。从地理本体所具有的多重内涵出发,探讨了地理本体行为的定义、内涵及分类,阐明了地理本体与时空建模任务目标、实施路径的一致性,并阐述了以地理本体为方法论指导时空建模须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间的逻辑关系,为本文后续研究提供了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二、基于语义粒度的三维建模。首先通过对三维建模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和现有三维几何建模方法的研究,说明了单一考虑几何表达的建模粒度并不能满足应用需要,在综合考虑几何、语义与认知基础上,依托知觉空间提出了分级三维几何建模粒度,并探讨了不同层次三维几何建模方法。为解决粒度操作问题,拓展了整体和部分((is-part-of))的聚合语义,定义了粒度组合的五种操作(组合、附着、分割、包含、投影)模式,并引入图论构建了语义拓扑图和模式字符串,实现三维建模由单纯数学建模向模式建模的转变。三、行为驱动时空建模研究。针对时空数据建模中面临着时空多尺度、建模单元多样化和认知多元化等约束,以时空一体的地理本体为理论出发点,按照时间本体、时空行为以及时空模型的层次逐级讨论了行为驱动时空建模的方法,构建时间本体、时空行为模型和行为驱动的时空模型,并重点阐述了行为驱动时空模型在时空一体化表达、多时空过程、多维空间以及自我拓展等方面的优势。四、分布时空索引研究。为适应分布、并行的计算环境,本文基于Skip Index提出了对等网络(P2P)环境下的分布式时空索引,并通过时间线索引解决了时间范围检索、数据倾斜带来的性能问题,同时实现时间与空间高效检索。该索引实现方法简单、效率稳定,可满足时空对象自主发现或检索相关联的空间对象的需求,为构建具备自主响应能力的“活化”时空对象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引入行为,创新性的提出时空一体地理本体,并以此为方法论指导,通过知觉空间和聚合语义实现粒度化三维建模高效表达,基于时空行为驱动构建了普适化、归一化的时空数据模型,并利用Skip Index的时间扩展实现了分布式时空检索。本文研究丰富了地理本体内涵,为面向多要素、多尺度复杂时空的时间、空间、语义一体化建模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路径,有效满足“智慧城市”场景下的时空应用。

安籽鹏[6](2020)在《基于BIM+GIS的一体化三维场景建模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正在从室外向室内转移。无论是从军事还是民用角度,对于虚拟仿真场景来说,都应该建立室内外一体的三维空间,以满足对相应行动描述与分析的需求。传统的虚拟场景是基于三维GIS平台进行建立的,注重对海量地形数据的组织与调用、多分辨率地形的描述以及多源数据的集成,主要从宏观角度对室外地形环境进行表达,缺少室内空间的相关描述。而BIM技术对建筑物及其室内结构与设备的表达十分全面且详细,将几何模型的三维可视化与丰富的语义信息相结合。BIM和GIS两者优势互补,两者的结合能够实现室内外空间的一体化三维表达,实现微观和宏观的结合。本文针对基于BIM+GIS的室内外一体化三维场景建模展开研究。主要对以下内容展开了研究。1、针对BIM和GIS领域的通用数据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够直接进行数据调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GIS应用的BIM数据转换与处理方法。首先分析两个领域中的通用数据标准IFC和CityGML之间的差异。然后通过坐标转换与几何重构完成BIM模型几何信息的转换。最后对语义信息进行过滤与映射,同时对模型进行多级LOD处理完成BIM模型的转换。2、为了提高三维GIS的建模效率,引入BIM的参数化建模思想,分析并设计场景的参数化建模思路,提出了三维管线和道路的参数化建模方法。两种方法分别对管线和道路建模特点做出分析,以截面为基本单元设计对应结构的展开方式,同时强调与地形的匹配以及数据LOD的分级。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对管线和道路的参数化建模,提高了场景构建效率。3、针对BIM模型在三维场景中与多分辨率地形数据以及倾斜摄影测量数据不匹配的情况,分别提出了BIM模型与地形和三维点云的融合方案。首先对地形数据和点数数据的特点展开分析,其中根据BIM模型转换中的LOD分级将其与地形的融合分为两种,分别从平面与立体角度给出地形融合方案。而与三维点云的融合依照BIM模型的范围分为基于数据预处理的BIM单体化模型与基于GPU的BIM大范围地块点云融合两种。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BIM模型与地形与三维点云的有效融合,提高了场景表达的准确性。4、以上述方法为技术支撑,设计并开发了BIM+GIS室内外仿真原型系统。系统基于设计的框架,以OSGEarth SDK为基础,通过C++语言的二次开发,将上述方法进行集成,实现了集成可视化交互、信息交互、交互建模以及分析应用四大应用模块的室内外一体化空间的三维可视化场景。并针对具体应用实现了室内外一体化任务推演。

简容梅[7](2020)在《BIM+GIS技术在桥梁管养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桥梁是道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桥梁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随着桥梁数量的增多,病桥和危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管养单位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措施。目前桥梁管养正逐步向三维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结合建筑信息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优势,设计并研发了基于BIM+GIS的桥梁管养系统,可为桥梁提供一个可视化、精细化和全生命周期管养平台,提高桥梁管养的效率,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实现桥梁的科学管养。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项目来源和项目背景,总结了我国桥梁管养现状,分析了当前桥梁管养系统的薄弱之处:传统桥梁管养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数据时效性差,而且对于病害展示不够形象具体。然后结合当前研究热点与桥梁管养发展趋势,本文提出将BIM+GIS技术应用到桥梁管养中,并拟定了系统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介绍了BIM和GIS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标准。选择Revit搭建桥梁三维信息模型,并对其进行轻量化处理;通过Google Earth获取GIS数据,通过数据格式转换完成BIM+GIS模型构建,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3)针对传统桥梁管养方式的不足,从桥梁信息一体化管养、桥梁病害三维可视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方面梳理了系统的需求。选择B/S架构作为系统网络结构,并对系统整体架构、Web端和移动端的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库进行设计。(4)介绍了系统开发环境,以及Web端和移动端的功能实现方案,并对核心功能界面进行展示。该系统Web端的主要功能包括项目管理、桥梁检测、桥梁病害管理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四部分,移动端主要用于桥梁巡检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朱莉莉[8](2019)在《BIM与GIS集成下的建筑物语义模型转换研究》文中提出实现现代城市建筑物室内外一体化建模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常规的测绘手段只能获取建筑物的几何轮廓,忽略了模型的语义和拓扑关系,仅可用于三维可视化,无法满足空间数据挖掘和专题查询等深层次应用技术需求。此外,这些模型无法获取建筑物的室内信息,尤其是家具等室内部件。因此目前对于建筑物三维模型空间信息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精细化三维模型语义信息丰富,对建筑物内部的信息描述十分精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Three-Dimens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3DGIS)致力于室外信息的建模技术,室内信息比较匮乏,无法将GIS模型应用于城市灾害应急响应及室内导航等应用中。因此,BIM模型精确的信息可以作为3DGIS重要的数据来源,本文通过分析BIM领域的通用数据标准行业基准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和三维GIS领域的数据标准城市地理标记语言(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CityGML)在几何和语义上的差异,以及室内信息模型相关标准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从1FC模型转换为语义丰富的CityGMLLOD4模型的方法。由于IFC模型比CityGML模型语义要更丰富,二者之间存在语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直接进行IFC模型到标准的CityGML模型转换会存在语义信息的丢失。因此,本文结合IFC模型建筑物构件复杂的特点,利用CityGML的扩展机制,对建筑物三维语义模型进行扩展,形成一种基于CityGML扩展的建筑物多尺度语义表达的信息模型。把IFC模型中丰富的语义信息提取到扩展的CityGML模型中。将基于IFC标准构建的建筑物模型集成到GIS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首先要建立IFC与CityGML的语义映射关系,通过语义信息之间的映射,过滤IFC模型中无几何信息的语义。然后,根据二者在几何方面的差异,首先进行了坐标系的转换,之后将构造实体表达的IFC模型转换为CityGML中的表面模型。最终获取几何和语义均正确的CityGML模型。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设计符合本文需求的自定义CityGML扩展模式,这种扩展的CityGML模型,能够将IFC模型中丰富的语义集成到CityGML中。最后通过设计实验并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转换方法能够将IFC模型自动转换为几何正确和语义丰富的CityGML模型。并通过与目前常用的转换方法作对比,得出本文的转换方法的有效性。因此,本文的方法能够为实现BIM与GIS的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持。

万君璧[9](2019)在《古建筑CityGML三维语义模型拓展与存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地理标记语言 CityGML(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简称 CityGML)作为一种三维模型的数据存储和交换格式,是3DGIS(3-Dimens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领域通用的数据模型标准,它具有较强的表达、检索和共享三维地理信息的能力,极大地促进了三维地理信息的发展。将CityGML应用到古建筑领域中,相比其他三维模型数据格式具有极大的优势,非常适合古建筑的精细化建模管理,开创了对古建筑在多学科领域内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前景,从而实现对古建筑的数字化保护与精细化管理维护。研究古建筑几何/语义一体化技术,使古建筑三维模型具有较强的语义和拓扑表达能力,对于实现古建筑三维模型数据的标准化管理与共享,提高古建筑三维模型重用性,并满足一些特定的查询、分析和深层次应用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CityGML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宣传中华古代文明、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国内古建筑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需求,利用CityGML ADE(Application Domain Extension)拓展机制,对CityGML在古建筑应用领域进行拓展。同时研究了古建筑构件特点,对古建筑构件进行分类,并据此设计一种CityGML古建筑拓展模型框架,作为CityGML古建筑拓展模型的转换指导与存储参考。所设计的CityGML古建筑拓展模型框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对绝大部分古建筑在语义、几何、拓扑、外观层面上进行多尺度表达。本文在此基础上以武当山金殿与黄鹤楼SketchUp模型为例,设计了一套古建筑skp模型格式转换为CityGML古建筑拓展模型的处理流程,实现三维模型在语义、几何、拓扑、外观层面的正确转换。最后针对大规模、高精度的古建筑三维语义模型,实现基于3DCityDB的数据库存储,并且满足对CityGML古建筑拓展模型进行查询、解析、检索等方面的要求。通过CityGML的ADE机制,针对古建筑构件要素对标准CityGML进行拓展,可以很好地表达古建筑的几何、语义、拓扑、外观信息,并进行准确的存储。本次研究输出了以下实验成果: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CityGML古建筑拓展框架、准确保留语义几何拓扑外观信息的CityGML格式转换流程,以及一套基于3DCityDB的数据库存储结构。

董小洋[10](2019)在《基于BIM和GIS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方式多样,数据模型转换就是其中之一,它使一份模型数据能满足不同专业、工种、软件的集成和应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 3D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已成为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行业的直接应用。BIM能够将建筑物三维数字化模拟还原,包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具有很高的精度;同时,3D GIS提供的区域三维表面模型,包含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具有城市数据挖掘、空间分析和主题式查询等功能;BIM和3D GIS在范围和精度上存在互补,将宏观和微观结合是表达智慧城市的有效手段。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筑群不断扩大,地震、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加,未来的结构计算模拟也将逐渐向区域、城市尺度发展,迫切需要从BIM模型与GIS模型中快速构建结构计算模型,避免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BIM和GIS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办法,并将其应用到FPM(Finite Particle Method,有限质点法)平台中进行验证。BIM和GIS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为解决不同来源数据无法融合的问题,BIM发展了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工业基础类)标准,3D GIS 发布了 CityGML(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城市地理标记语言)通用信息模型。因此,本文从信息化、规则化和通用性上考虑,以IFC标准和CityGML标准为出发点开展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BIM模型生成结构计算模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IFC标准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方法。首先介绍了 IFC标准的基本框架体系,并对IfcRoot实体及其子实体的属性进行了分析。接着总结了早绑定、晚绑定和混合绑定这三类IFC解析方法,本文采用了早绑定解析工具IFC Engine DLL完成了对IFC文件的解析,并对IFC文档结构进行了详解。最后结合C#编程语言,构建了基于IFC标准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程序,解决了结构构件信息的提取、空间位置的定位、建筑外信息的添加等问题。2)针对3D GIS模型生成结构计算模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ityGML的区域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办法。首先介绍了 CityGML的相关技术特征,其中详细分析了模块化设计、多层次建模和应用领域扩展。然后具体阐述了 CityGML文档结构特点,总结了现存XML解析方法的优缺点,基于此采用了基于citygml4j和SAX(Simple API for XML)流式读取的组合方式对CityGML进行解析。最后结合Java编程语言,在Eclipse平台上构建了基于CityGML的区域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程序,解决了标准CityGML模型的构建、范围裁剪、CityGML多细节层次模型的升级和降级等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多LOD的结构计算模型生成办法。3)针对FPM平台,进行了本文研究的基于BIM和GIS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方法的应用实践。首先阐述了 FPM的基本概念和FPM平台的整体架构。分别完成了 BIM模型到FPM模型以及GIS模型到FPM模型的自动构建,并对BIM和GIS在FPM平台上的融合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研究的可行性。

二、基于GML的GIS语义共享实现途径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ML的GIS语义共享实现途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BIM+GIS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BIM与GIS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BIM简介
        2.1.1 BIM基础理论与特点
        2.1.2 BIM相关软件的应用
        2.1.3 BIM模型精度的要求
        2.1.4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2 GIS简介
        2.2.1 GIS基础理论与特点
        2.2.2 GIS平台简介
        2.2.3 GIS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3 BIM与 GIS的融合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BIM与GIS数据结构对比分析
    3.1 BIM与GIS数据结构简介
        3.1.1 BIM数据结构分类和特征
        3.1.2 GIS数据结构分类和特征
    3.2 BIM与GIS结合的难点
        3.2.1 BIM和GIS数据结构的主要差异
        3.2.2 思维方式和主要关注点差异
    3.3 桥梁工程中BIM与GIS的结合要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BIM与GIS数据融合技术的理论分析
    4.1 BIM与GIS数据融合方式选取
        4.1.1 数据融合方式有哪些
        4.1.2 BIM数据转化到GIS软件的途径与效果分析
    4.2 IFC向CityGML转换方法的探索
        4.2.1 IFC和CityGML相关知识
        4.2.2 通过语义映射完成IFC向CityGML的转换
    4.3 数据的检查与优化
        4.3.1 转化结果对比
        4.3.2 模型属性的补充
        4.3.3 基于SperMap软件对模型的轻量化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BIM+GIS的融合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5.1 工程背景
    5.2 模型的创建与融合
        5.2.1 BIM模型创建
        5.2.2 GIS模型的搭建
        5.2.3 BIM与GIS模型的融合
    5.3 融合模型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5.3.1 桥梁工程规划设计中的GIS与BIM集成应用
        5.3.2 桥梁工程土方计算与中的GIS与BIM集成应用
        5.3.3 桥梁工程建设管理中的GIS与BIM集成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给排水参数化建模及二次开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BIM技术国外应用发展现状
        1.2.2 BIM技术国内应用发展现状
        1.2.3 BIM二次开发现状
        1.2.4 BIM 二次开发国外研究
        1.2.5 BIM 二次开发国内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BIM二次开发介绍
    2.1 BIM技术的特点
    2.2 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2.3 Revit软件概述
        2.3.1 Revit软件分析
        2.3.2 Revit数据格式
        2.3.3 Revit元素
        2.3.4 Revit族
    2.4 Revit 二次开发概述
        2.4.1 Revit API
        2.4.2 Revit二次开发流程
        2.4.3 外部命令(IExternal Command)
        2.4.4 外部应用(IExternal Application)
    2.5 IFC标准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Revit软件的工程应用与分析
    3.1 建筑给排水族库建设
        3.1.1 阀门族的构建
        3.1.2 水箱族的构建
        3.1.3 化粪池族的构建
        3.1.4 盖板排水沟族的构建
        3.1.5 建筑给排水其他族
    3.2 基于Revit的全专业建模
        3.2.1 项目概况及项目文件参数设置
        3.2.2 建筑模型构建
        3.2.3 结构模型的构建
        3.2.4 给排水模型的构建
        3.2.5 施工场地模拟
    3.3 BIM功能应用与分析
        3.3.1 管道碰撞检测
        3.3.2 管线优化
        3.3.3 管线综合
        3.3.4 材料明细表
        3.3.5 设备安装模拟
        3.3.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模拟
    3.4 Revit模型问题及解决策略
        3.4.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模效率
        3.4.2 管道的自动调整优化
        3.4.3 住宅建筑给水当量统计
        3.4.4 BIM模型转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Revit的建筑给排水插件二次开发与分析
    4.1 消防喷头一键连接插件开发与研究
        4.1.1 插件主要开发流程分析
        4.1.2 元素过滤
        4.1.3 短立管的布置
        4.1.4 消防喷头的布置
        4.1.5 实验与分析
    4.2 管线自动优化插件开发与分析
        4.2.1 插件主体程序分析
        4.2.2 管线避让原则
        4.2.3 避让管道过滤
        4.2.4 管道自动避让原理
        4.2.5 效果预览插件
        4.2.6 插件主要函数
        4.2.7 实验与分析
    4.3 基于Revit的住宅建筑给水立管当量统计插件开发
        4.3.1 给水当量自动统计插件程序分析
        4.3.2 卫浴装置当量
        4.3.3 实验与分析
    4.4 模型转换
        4.4.1 几何转换
        4.4.2 坐标转换
        4.4.3 几何重构
        4.4.4 语义映射与过滤
        4.4.5 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3)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集群项目管理
        1.2.2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1.2.3 BIM技术
        1.2.4 基于BIM的管理平台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逻辑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逻辑结构
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相关理论及技术
    2.1 基本概念
        2.1.1 集群项目
        2.1.2 项目管理
    2.2 集成相关理论
        2.2.1 集成的内涵
        2.2.2 集成管理的内容及原则
        2.2.3 制造业集成相关理论
        2.2.4 综合集成相关思想
    2.3 BIM及相关技术
        2.3.1 BIM技术及特点
        2.3.2 GIS技术
        2.3.3 模型轻量化技术
        2.3.4 BIM与 GIS数据融合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总体架构研究
    3.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概念的提出
    3.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集成管理模式BIM技术应用框架
        3.2.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维度分析
        3.2.2 基于BIM技术的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3.2.3 组织集成
        3.2.4 过程集成
        3.2.5 信息集成
    3.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应用关键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模型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4.1 多源模型创建关键技术
        4.1.1 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
        4.1.2 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
        4.1.3 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
        4.1.4 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
    4.2 BIM模型到GIS模型转化技术
        4.2.1 基于通用数据格式的IFC到 CityGML的转化
        4.2.2 基于数据解析与重构的DGN格式到UDB的转化
    4.3 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
        4.3.1 模型坐标变换
        4.3.2 GIS模型处理
    4.4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
        4.4.1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模型空间索引方式
        4.4.2 实例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平台研究
    5.1 建设管理平台需求研究与设计
        5.1.1 业务需求分析
        5.1.2 解决思路
    5.2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研究与设计
        5.2.1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思路
        5.2.2 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5.2.3 建设管理平台业务架构
        5.2.4 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架构
        5.2.5 建设管理平台数据架构
    5.3 建设管理平台功能实现
        5.3.1 项目层级功能设计
        5.3.2 项目群功能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实践研究
    6.1 项目背景及概况
        6.1.1 前海合作区规划与集群市政工程建设情况
        6.1.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面临的挑战
        6.1.3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模式
    6.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实践
        6.2.1 基于BIM的组织集成
        6.2.2 基于BIM的过程集成
        6.2.3 基于BIM的信息集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7.3 未来的工作展望与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BIM模型向三维GIS模型转换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标准
    2.1 BIM和三维GIS的发展与应用
        2.1.1 BIM的发展与应用
        2.1.2 三维GIS的发展与应用
    2.2 IFC和 CityGML标准说明
        2.2.1 IFC标准说明
        2.2.2 CityGML标准说明
    2.3 IFC标准与CityGML标准的差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型几何要素的转换
    3.1 IFC模型解析
    3.2 IFC模型的几何重构
        3.2.1 几何要素的筛选
        3.2.2 几何模型的重构
        3.2.3 几何坐标的转换
    3.3 CityGML模型的逐级转换
        3.3.1 CityGML不同层级描述
        3.3.2 CityGML不同层级模型的生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语义映射的属性信息提取
    4.1 语义映射
    4.2 属性信息的转换
    4.3 属性信息的扩展与完善
        4.3.1 属性信息的扩展
        4.3.2 几何材质的设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与分析
    5.1 实验数据与来源
    5.2 实验工具
        5.2.1 软件层次
        5.2.2 FME Desktop
        5.2.3 转换器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几何模型转换结果与分析
        5.3.2 属性映射结果与分析
        5.3.3 三维GIS场景测试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B CityGML建筑模型的UML图
附录C IFC关系类
附录D LOD-1 层级CityGML模型的生成
附录E LOD-4 层级CityGML模型的生成
致谢

(5)行为驱动三维时空建模及分布式索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时间、空间、语义一体化建模需求日益迫切
        1.1.2 时空数据表达粒度更加多样
        1.1.3 时空模型须适应分布并行计算环境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理本体研究进展
        1.2.2 三维几何建模研究进展
        1.2.3 时空数据模型研究进展
        1.2.4 P2P分布索引研究进展
        1.2.5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
第2章 地理本体视角下的行为
    2.1 地理本体概述
        2.1.1 地理本体逻辑结构
        2.1.2 现有地理本体不足
    2.2 时空一体地理本体
    2.3 地理本体行为研究
        2.3.1 地理本体行为定义
        2.3.2 地理本体行为内涵
        2.3.3 地理本体行为分类
    2.4 地理本体与三维时空建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语义粒度的三维建模
    3.1 三维尺度特征
    3.2 三维几何建模
    3.3 粒度化三维几何建模
        3.3.1 基于知觉空间的粒度分级
        3.3.2 基于粒度分级的三维表达
    3.4 粒度化的三维建模
        3.4.1 聚合语义拓展
        3.4.2 几何构件库
        3.4.3 粒度化三维建模
    3.5 实例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行为驱动时空建模
    4.1 时空建模面临的主要问题
    4.2 时间本体建模
        4.2.1 时间系统与时间关系
        4.2.2 时间本体建模
    4.3 时空行为建模
        4.3.1 时空行为机理
        4.3.2 时空行为表达
        4.3.3 时空行为建模
    4.4 行为驱动时空建模
        4.4.1 行为驱动时空数据模型
        4.4.2 三维时空一体化表达
    4.5 时空模型的归一表达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布时空索引研究
    5.1 对等网络(P2P)
    5.2 P2P空间索引方法
    5.3 基于Skip Index的时空索引
        5.3.1 Skip Index简介
        5.3.2 Skip Index的时间拓展
        5.3.3 空间约束下的时间索引
        5.3.4 时空查询
    5.4 算法验证
        5.4.1 试验数据处理
        5.4.2 算法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原型开发与应用
    6.1 应用场景
    6.2 多粒度三维场景构建
        6.2.1 应用需求
        6.2.2 解决思路及应用效果
    6.3 基于行为的智能设施管理
        6.3.1 应用需求
        6.3.2 智能设施行为分析
        6.3.3 应用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基于BIM+GIS的一体化三维场景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BIM与 GIS发展现状
        1.2.2 BIM与 GIS融合现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BIM和3D GIS场景建模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BIM三维建模技术
        2.1.1 BIM建模方法
        2.1.2 BIM建模特点
    2.2 GIS三维场景构建技术
        2.2.1 基于影像+DEM构建三维数字地球
        2.2.2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构建三维GIS场景
    2.3 BIM和 GIS数据标准
        2.3.1 IFC数据标准
        2.3.2 CityGML数据标准
        2.3.3 IFC与 CityGML的差异
    2.4 BIM和 GIS的融合路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GIS应用的BIM数据转换与处理
    3.1 数据差异分析与转换流程设计
        3.1.1 BIM和 GIS数据差异性分析
        3.1.2 BIM数据转换流程
    3.2 IFC到 CityGML的数据坐标转换
    3.3 IFC到 CityGML模型几何重构
    3.4 IFC到 CityGML的语义过滤、映射
    3.5 模型转换后的多级LOD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M与 GIS融合建模关键技术
    4.1 基于BIM模型参数化建模
        4.1.1 参数化建模思路
        4.1.2 管线的参数化建模
        4.1.3 道路的参数化建模
    4.2 BIM模型与多分辨率地形的融合
        4.2.1 地形融合思路
        4.2.2 LOD0 下的BIM模型与地形的融合
        4.2.3 LOD1-LOD4 下的BIM模型与地形的融合
    4.3 BIM模型与多尺度倾斜摄影测量模型的融合
        4.3.1 三维模型融合思路
        4.3.2 基于数据预处理的BIM单体化模型融合
        4.3.3 基于GPU的 BIM大范围地块实时融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IM+GIS室内外仿真原型系统设计与应用
    5.1 原型系统设计
        5.1.1 需求分析
        5.1.2 系统框架
    5.2 原型系统实现
        5.2.1 系统界面
        5.2.2 可视化交互模块
        5.2.3 信息交互模块
        5.2.4 交互建模模块
        5.2.5 分析应用模块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
    6.2 下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BIM+GIS技术在桥梁管养方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与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桥梁管养研究现状
        1.3.2 BIM+GIS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2.1 BIM与 GIS理论基础
        2.1.1 BIM与 IFC标准概述
        2.1.2 GIS与 City GML标准概述
        2.1.3 BIM与 GIS的差异分析
    2.2 WebGL三维渲染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IM+GIS模型构建与融合
    3.1 BIM模型构建
        3.1.1 三维建模
        3.1.2 BIM轻量化
    3.2 GIS平台选择
    3.3 BIM+GIS数据融合
        3.3.1 BIM+GIS融合方法
        3.3.2 BIM+GIS融合关键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IM+GIS的桥梁管养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需求分析
        4.1.1 桥梁建养信息一体化管理
        4.1.2 桥梁病害信息三维可视化管理
        4.1.3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4.1.4 系统管理
        4.1.5 基本功能需求
    4.2 系统方案设计
        4.2.1 网络结构设计
        4.2.2 总体设计方案
        4.2.3 Web端功能设计
        4.2.4 移动端功能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开发环境简介
    5.2 Web端功能实现
        5.2.1 系统登录
        5.2.2 权限分配
        5.2.3 项目管理
        5.2.4 桥梁检测管理
        5.2.5 桥梁病害管理
        5.2.6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5.3 移动端功能实现
        5.3.1 系统登录
        5.3.2 项目管理
        5.3.3 桥梁检查
        5.3.4 病害记录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BIM与GIS集成下的建筑物语义模型转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建筑物三维语义模型相关标准介绍
    2.1 IFC标准
        2.1.1 几何表达方式
        2.1.2 语义表达方式
    2.2 CityGML标准
        2.2.1 几何表达方式
        2.2.2 语义表达方式
        2.2.3 拓扑表达方式
        2.2.4 外观表达方式
    2.3 IFC标准与CityGML标准的差异
    2.4 IndoorGML标准
        2.4.1 几何语义和拓扑表达方式
        2.4.2 IndoorGML的组成
3 基于CityGML扩展的三维建筑物语义模型设计
    3.1 CityGML ADE机制
    3.2 基于ADE的建筑物CityGML语义模型扩展
    3.3 CityGML扩展模型的存储结构
    3.4 本章小结
4 IFC与CityGML扩展模型转换方法研究
    4.1 转换流程
    4.2 语义层次映射
        4.2.1 语义映射
        4.2.2 语义过滤
    4.3 儿何层次转换
        4.3.1 坐标转换
        4.3.2 几何重构
        4.3.3 几何增强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与分析
    5.1 实验数据
    5.2 模型转换实验
        5.2.1 IFC模型到CityGML扩展模型的转换
        5.2.2 IFC模型到CityGML LOD4的转换
        5.2.3 IFC模型到CityGML LOD3的转换
        5.2.4 IFC模型到CityGML LOD2的转换
    5.3 实验分析
        5.3.1 语义分析
        5.3.2 几何分析
        5.3.3 拓扑分析
        5.3.4 外观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古建筑CityGML三维语义模型拓展与存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ityGML应用现状
        1.2.2 CityGML拓展研究
        1.2.3 CityGML古建筑应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本文组织结构与创新点
        1.4.1 组织结构
        1.4.2 论文特色与创新
2 CITYGML三维语义模型相关理论
    2.1 CITYGML介绍
        2.1.0 CityGML概述与基本特征
        2.1.1 CityGML发展历史
        2.1.2 CityGML版本变化
        2.1.3 CityGML语义模型
    2.2 CITYGML建筑模型逻辑结构
        2.2.1 CityGML主题模型
        2.2.2 CityGML建筑层级划分
        2.2.3 CityGML建筑模型UML
    2.3 CITYGML标准建筑模型物理实现
        2.3.1 CityGML建筑模型架构
        2.3.2 CityGML建筑模型类
    2.4 CITYGML应用拓展机制
        2.4.1 CityGML拓展方法
        2.4.2 CityGML拓展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CITYGML ADE的古建筑三维语义模型设计
    3.1 古建筑语义结构分类
        3.1.1 古建筑类型与特征
        3.1.2 古建筑结构分类
    3.2 古建筑CITYGML ADE拓展设计
        3.2.1 古建筑CityGML ADE拓展结构
        3.2.2 古建筑CityGML schema文件
    3.3 CITYGML古建筑拓展模型转换实验
        3.3.1 IFC模型与CityGML拓展模型转换方法
        3.3.2 SketchUp模型与CityGML拓展模型转换方法
    3.4 本章小节
4 古建筑CITYGML扩展模型存储模式研究
    4.1 3DCITYDB介绍
        4.1.1 空间数据库与PostgreSQL
        4.1.2 3DCityDB设计
        4.1.3 3DCityDB映射规则
    4.2 标准CITYGML模型存储架构
        4.2.1 3DCityDB元数据模型存储架构
        4.2.2 3DCityDB核心模型存储架构
        4.2.3 3DCityDB建筑模型存储架构
    4.3 针对古建筑的CITYGML ADE空间数据库存储设计
        4.3.1 古建筑各构件存储逻辑设计
        4.3.2 古建筑E-R图
    4.4 CITYGML古建筑拓展模型存储实验
    4.5 本章小结
5 古建筑CITYGML扩展模型转换存储实验
    5.1 实验环境配置
    5.2 实验数据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转换结果分析
        5.3.2 存储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BIM和GIS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BIM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
        1.2.1 BIM技术发展概述
        1.2.2 GIS技术发展概述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基于BIM的计算模型生成研究现状
        1.3.2 基于GIS的区域结构计算模型生成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BIM中基于IFC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
    2.1 引言
    2.2 IFC标准
        2.2.1 IFC标准基本框架
        2.2.2 IfcRoot实体及其子实体
    2.3 IFC解析
        2.3.1 IFC计算机编程语言解析办法
        2.3.2 文档结构深入解析
    2.4 基于IFC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
        2.4.1 结构构件信息的提取
        2.4.2 空间位置的定位
        2.4.3 建筑外信息的添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GIS中基于CityGML的区域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
    3.1 引言
    3.2 CityGML技术特征
        3.2.1 模块化设计
        3.2.2 多层次建模
        3.2.3 应用领域扩展
    3.3 CityGML解析
        3.3.1 文档结构特点
        3.3.2 XML解析方法
        3.3.3 基于citygm14j和SAX流式读取的CityGML文档解析
    3.4 基于CityGML的区域结构计算模型构建
        3.4.1 标准CityGML模型构建方法
        3.4.2 范围裁剪
        3.4.3 CityGML多细节层次模型的升级和降级
        3.4.4 基于多LOD的结构计算模型生成办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在有限质点法平台中的模型转换与融合
    4.1 引言
    4.2 有限质点法及平台
        4.2.1 FPM基本概念
        4.2.2 FPM平台整体架构
    4.3 BIM中IFC模型的转换实例
        4.3.1 IFC查询与可视化
        4.3.2 模型转换
    4.4 GIS中CityGML模型的转换实例
        4.4.1 CityGML可视化
        4.4.2 L1层级集中质量模型生成与计算
        4.4.3 L2层级框架模型生成与计算
    4.5 BIM与GIS的融合
        4.5.1 范围裁剪
        4.5.2 BIM模型转换3D GIS模型
        4.5.3 "BIM+GIS"L3层级计算模型生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FPM模型文本文件(.fpmt)输入格式
作者简历

四、基于GML的GIS语义共享实现途径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BIM+GIS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关键问题研究[D]. 王志皓.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给排水参数化建模及二次开发应用研究[D]. 李玉成.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3]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D]. 向卫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BIM模型向三维GIS模型转换方法研究与应用[D]. 陈建辉.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行为驱动三维时空建模及分布式索引研究[D]. 陈祥葱.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20(02)
  • [6]基于BIM+GIS的一体化三维场景建模技术研究[D]. 安籽鹏.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8)
  • [7]BIM+GIS技术在桥梁管养方面的应用研究[D]. 简容梅. 长安大学, 2020(06)
  • [8]BIM与GIS集成下的建筑物语义模型转换研究[D]. 朱莉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9]古建筑CityGML三维语义模型拓展与存储机制研究[D]. 万君璧.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 [10]基于BIM和GIS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与应用研究[D]. 董小洋. 浙江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基于GML的GIS语义共享实现方式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