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

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

一、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兰文杰,贺玉玺,穆耀强[1](2020)在《儿童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磁共振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分析5例儿童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MRI影像诊断认识。方法收集包头市第四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5例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盆腔、1例腹膜后、1例空肠系膜病变边界清楚,肿块均为T1WI呈等略低信号为主,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边缘可见低信号环,DWI呈高低混杂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略低,2例行增强患者增强后示肿块呈渐进性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为着,部分肿瘤内部可见不强化囊变区。肝脏2例平扫呈实性,边界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均为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低混杂信号,ADC值略低;增强后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结论儿童腹部IMT的临床症状不典型,IM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腹腔占位呈实性或囊实性包块,边界较清,D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渐进性强化,鉴别诊断应考虑IMT的可能性,但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常江丽,沈春雷[2](2019)在《原发性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文中指出患者,女,47岁,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余,发现腹部包块20d,查体左中上腹部可触及约5 cm×6 cm×7 cm包块。包块质软、活动性可。患者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实验室检查:铁2. 8μmol/L,血红蛋白94 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2. 34 ng/ml。CT检查左中上腹部肠系膜间见一软组织密度肿块(见图1a-d)。手术所见:空肠系膜根部、靠近肠系膜上动静脉起始处

彭德新,魏俊,张翱,陶学伟[3](2018)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患者(n=11)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含CT平扫(n=2)、CT增强(n=1)、CT平扫增强(n=6)、MRI平扫增强(n=2),探讨影像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MT均单发,边界清晰3例、不清8例(1例侵犯左肾),囊实性6例、实性5例。实性部分呈平扫稍低密度、"慢进慢出"样强化为主,囊性部分呈平扫低密度且无强化,并见囊壁规则环形线状强化(n=1)、边缘动脉期显着强化结节(n=1)、内部强化血管影(n=1)及"血管抱球征"(n=2)。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并小囊变、小网膜囊积液(n=1)或均匀中度强化(n=1)。免疫组化为Vim(+)(n=6),ALK(+)(n=4),Ki76 1%-20%。结论 IMT缺乏典型临床影像特征,瘤周炎性浸润、"慢进慢出"强化及纤维组织密度或信号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IMT的影像表现与ALK、Ki67可能存在某些相关性。

吕彦朋[4](2018)在《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41例诊疗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临床病例特点及诊疗经验,探求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预后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病例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符合条件的病例共41例,其中男性病例9例(21.9%),女性病例32例(78.1%);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59岁;83%的患者入院前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根治性切除肿瘤35例(85.4%),其中扩大切除24例(68.6%),主要侵犯组织器官为下腔静脉、肾脏及肾脏血管;手术时间中位数180分钟;肿瘤最大径中位数10cm;术后行辅助治疗者7例。对可能影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生存期及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为87.6%、53.8%、40.1%;在可能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中,肿瘤最大径(c2=6.919,P=0.009)、肿瘤分化程度(c2=15.055,P=0.000)、是否为根治性手术(c2=7.090,P=0.008)、术中出血量(c2=9.729,P=0.002)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术后总体生存期的重要因素(P<0.05),而年龄(c2=0.562,P=0.454)、辅助治疗(c2=0.143,P=0.705)、性别(c2=0.942,P=0.332)、手术时间(c2=2.280,P=0.131)对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期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P=0.001,RR=5.591)、术中出血量(P=0.021,RR=3.873)、是否根治性手术(P=0.002,RR=6.210)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3个月,术后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9%、46.2%、32.9%;在可能影响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中,术中出血量(c(17)=4.493,P=0.034)、是否为根治性手术(c(17)=6.690,P=0.010)、肿瘤分化程度(c(17)=12.038,P=0.001)是其重要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P=0.115)不是影响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化程度(P=0.001,RR=5.175)、是否根治性手术(P=0.005,RR=4.978)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发病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效果仍尚不明确。肿瘤最大径、术中出血量、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为根治性手术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根治性手术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翠屏,朱文丰,李明蔚,易智君,廖丹玲[5](2012)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及强化特点。结果良性肿瘤10例,其中淋巴管瘤5例,脉管瘤2例,巨淋巴结细胞增生症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鞘瘤1例;中间型肿瘤,纤维瘤病2例;恶性肿瘤7例,其中高分化平滑肌肉瘤1例,淋巴瘤4例,肠系膜间质瘤2例。术前定位诊断率89.4%,定性诊断率为73.7%。结论 CT能够精确显示病灶的形态及范围,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董鹏,卢春燕,闵鹏秋,王滨[6](2011)在《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和囊性病变的CT表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及囊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及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单纯囊肿2例,淋巴管瘤3例,纤维瘤病3例,低分化癌1例,平滑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着重观察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其CT表现特征。结果 13例中,1例平滑肌肉瘤为多发,其余均为单发病灶。12例单发病变中,11例病变的轴位最大径均>6 cm,其中,病变上缘超过十二指肠水平段上缘者8例;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SMV/SMA)移位7例;系膜血管被包绕7例;肠系膜血管在病变处汇聚4例;邻近肠管向前方和两侧移位9例,病变包绕肠管2例。13例CT表现各异。结论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和囊性病变,根据其CT表现特点及与周围血管和肠管的关系,可做出定位诊断;对其中部分病变还可做出定性诊断。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和囊性病变较少见,采用螺旋CT,尤其是多层螺旋CT并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可做出较准确诊断。

方薛泉,张太平,赵玉沛[7](2010)在《肠系膜纤维瘤病11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肠系膜纤维瘤病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5月-2009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11例肠系膜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9例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2例为术中偶然发现肿块,3例术前被误诊为平滑肌肉瘤,1例误诊为神经鞘瘤,1例误诊为淋巴瘤。本组11例均行手术治疗,均经术后病理学诊断证实肠系膜纤维瘤病,患者均近期痊愈。经7~72个月随访,2例复发,其余9例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结论肠系膜纤维瘤病早期诊断较困难,术前误诊率高,彻底切除肿瘤是唯一可靠的根治方法。

刘海凌,蔡燕婵,欧陕兴,钱民,林伟光,郭元星[8](2008)在《肝脏转移性平滑肌肉瘤的CT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肝脏转移性平滑肌肉瘤(MLL)的CT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ML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MLL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CT扫描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部分病例行延迟期扫描。结果MLL平扫均为低密度,2例增强扫描出现"牛眼征",符合典型转移瘤表现。较小的MLL增强后动脉期周边明显强化,中央液化坏死无强化。较大的MLL表现为囊实性,肿瘤实质强化明显,血供丰富,部分在延迟期密度仍较背景肝为稍高或等密度,1例术前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可伴有其他部位转移,5例均未发现门静脉癌栓。结论在肝脏富血供的占位病变中,有原发病史、无特殊肿瘤标志物、无肝炎病史、特别是CT表现特点,应考虑到MLL的可能。

徐宏伟,晁明[9](2008)在《螺旋CT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原发性肠系膜肿瘤(Primary mesenteric tumor,PMT)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随着CT等现代化大型医疗检查技术的普及应用,有关其影像学诊断尤其是CT诊断价值方面的探讨日渐增多。现收集我院近十年来具备较完整影像资料的PMT25例,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旨在探讨螺旋CT在PMT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对PMT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

王煜晅,黄朝晖,徐龙,朱智伟,胡爱妹[10](2008)在《肠系膜孤立性肿块的CT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肠系膜孤立性肿块的CT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肠系膜孤立性肿块的CT表现。结果:间质瘤1例、恶性间质瘤1例、畸胎瘤1例、恶性淋巴瘤2例、脂肪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恶性腹膜间皮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和Castleman病1例、肠系膜上动脉瘤1例。术前准确定位11例(11/12),正确判断良、恶性10例(10/12),正确判断病理组织类型6例(6/12)。结论:CT是诊断肠系膜孤立性肿块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明确肿瘤范围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部分典型病例可明确诊断。

二、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磁共振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MRI表现:
    2.2 病理表现:
3 讨论

(2)原发性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讨论

(3)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扫描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表现
    2.2 CT表现
    2.3 MRI表现
    2.4 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
3 讨论
    3.1 IMT一般临床特征
    3.2 IMT影像特征
    3.3 鉴别诊断

(4)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41例诊疗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
    1.4 临床表现
        1.4.1 现病史
        1.4.2 既往史
        1.4.3 体格检查
    1.5 影像学检查
    1.6 实验学资料
    1.7 治疗
        1.7.1 手术治疗
        1.7.2 辅助治疗
    1.8 病理
    1.9 预后及随访
    1.10 统计学方法
    1.11 复发及转移
第二章 结果
    2.1 总体生存率
    2.2 总体生存率影响因素分析
        2.2.1 单因素分析
        2.2.2 多因素分析
    2.3 无进展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
        2.3.1 无进展生存率
        2.3.2 无进展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
        2.3.3 无进展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表现
    3.3 影像学检查
        3.3.1 腹部CT检查
        3.3.2 腹部超声检查
        3.3.3 肾动态显像检查
    3.4 实验学检查
    3.5 治疗方式
    3.6 病理诊断
    3.7 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图
致谢

(6)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和囊性病变的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CT扫描技术
    1.2 观察项目和指标
2 结果
    2.1 肠系膜原发肿瘤及囊性病变CT定位表现
    2.2 不同性质的肠系膜原发肿瘤及囊性病变CT表现特点 (表2)
3 讨论
    3.1 肠系膜原发肿瘤及囊性病变的定位诊断
    3.2 不同病理基础的肠系膜原发肿瘤及囊性病变的CT表现特征
    3.3 鉴别诊断

(8)肝脏转移性平滑肌肉瘤的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肿瘤位置、形态、大小等
    2.3 CT表现
    2.4 病理
3 讨论
    3.1 MLL的发病情况
    3.2 MLL的CT表现
    3.3 MLL的鉴别诊断

(10)肠系膜孤立性肿块的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2.1 SMM的性质
    2.2 SMM的部位、形态、大小和生长方式
    2.3 SMM的密度改变和强化特征
    2.4 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
3 讨论
    3.1 SMM的病理特点
    3.2 SMM的定位诊断与良、恶性判断
    3.3 CT对SMM病理组织类型的诊断

四、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磁共振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J]. 兰文杰,贺玉玺,穆耀强.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04)
  • [2]原发性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J]. 常江丽,沈春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23)
  • [3]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J]. 彭德新,魏俊,张翱,陶学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18(09)
  • [4]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41例诊疗及预后分析[D]. 吕彦朋. 青岛大学, 2018(12)
  • [5]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J]. 周翠屏,朱文丰,李明蔚,易智君,廖丹玲.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08)
  • [6]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和囊性病变的CT表现[J]. 董鹏,卢春燕,闵鹏秋,王滨.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04)
  • [7]肠系膜纤维瘤病11例诊治分析[J]. 方薛泉,张太平,赵玉沛.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07)
  • [8]肝脏转移性平滑肌肉瘤的CT诊断[J]. 刘海凌,蔡燕婵,欧陕兴,钱民,林伟光,郭元星.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06)
  • [9]螺旋CT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价值[J]. 徐宏伟,晁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8(05)
  • [10]肠系膜孤立性肿块的CT诊断[J]. 王煜晅,黄朝晖,徐龙,朱智伟,胡爱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01)

标签:;  ;  ;  ;  ;  

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