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作品集

西藏大学作品集

一、西藏大学着作集锦(论文文献综述)

伍金加参[1](2021)在《阿里噶尔本体制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重点研究西藏甘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期阿里噶尔本即“堆噶尔本”(?)体制整体架构和所属基层组织的运行机制;探揭阿里基层组织的建立和结构模式;总结“堆噶尔本”行政体制运行时期的阿里地方政治、文化及其边境贸易的状况。还在结尾处,深入分析“堆噶尔本”体制的延续之“阿里廓松基恰”(?)行政设置运行,以及与“堆噶尔本”体制之间的历史关系、组织结构的异同,总结出“堆噶尔本”体制早于“廓松基恰”体制,“廓松基恰”体制是基于“堆噶尔本”体制影响和基础之下的历史产物。本文的主体内容共有五章:第一章,阿里噶尔本体制建立前的阿里史回顾。主要依附阿里自然地理条件,以不同时期阿里行政体制史作为历史背景,详述了从远古时期到吐蕃时期的阿里行政体制至古格时期的阿里行政体制的千余年时间,最终在时光岁月的洗礼下,逐渐形成一套具有阿里本地区历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行政体制。第二章,阿里噶尔本体制建立。本章中以“堆噶尔本”是以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的主体环境为基础、具有一定地方文化特色的行政体制的形成为开篇,深入分析和厘清档案文献和口述中“噶尔本”(?)一词的不同概述,追溯吐蕃后期阿里地方行政体制至“堆噶尔本”体制形成的历史脉络,详细阐释该区域行政体制的整体历史沿革和体制的行政机构、行政职能,以及“堆噶尔本”的印章和历任“堆噶尔本”名录为依据,总结出阿里噶尔本行政体制建立的重要意义及其特殊历史地位。第三章,阿里噶尔本体制的组织结构。根据“堆噶尔本”辖区特殊组织与机构及其运行,以“宗”(?)和“茹”(?)为单位,对阿里噶尔本体制及其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阿里噶尔本体制与西藏甘丹颇章地方政权之间的上下级互动情况。第四章,阿里噶尔本时期的贸易与文化。以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地理特点入手重点论述阿里噶尔本体制下的阿里。由于阿里地区地广人稀,又处于多国边境,其多元文化体制下产生了众多边境要塞。以边境事件为切入口,深入分析在诸多边境事件的博弈中地方政权如何推进基层行政体制,并对其行政体制之下发展的阿里文化因素和边贸事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辨,力图在真实画面,展现当时阿里边贸和文化的全貌。第五章,阿里“廓松基恰”的设立。本章以档案史料和口述资料结合的方式,主要探讨阿里“廓松基恰”的形成历史。以阿里“廓松基恰”建立的原因和历史背景为出发,对比分析历史上的阿里“廓松基恰”与“堆噶尔本”的行政体制特征,从而进一步明确西藏历史上各地方特有的行政组织结构,凸显“堆噶尔本”体制的延续这一历史事实和及阿里噶尔本体制在实施中的不断演变和完善。总之,阿里噶尔本体制并非自古至今,阿里噶尔本体制之前阿里地区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出现了诸多行政体制。而后期形成的阿里噶尔本地方行政体制也随着整个社会历史的演变经受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的冲击。它在延续地方行政执行的同时,不断地吸收和充实其它区域的行政体制的元素,形成一种较为独特,却不乏地方特性的行政体制的建构。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西藏甘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期基层组织的体制研究相对较少,尤其以阿里噶尔本行政体制为主线的基层体制研究更显薄弱,文献资料较为零散且不统一,缺乏对阿里噶尔本体制进行系统的考证与整理。本文主要以历史学研究方法和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参考、分析大量藏、汉、英原始档案和文献资料,对历史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还结合先人的研究成果和对阿里噶尔本后裔进行时事访谈,进一步深入分析、滤清、弥补阿里噶尔本体制史发展的前因后果,给后人展现了较为完整的阿里噶尔本体制发展史,也为研究“堆噶尔本”体制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

刘雅楠[2](2021)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文化发展历程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研究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从正式成立至今60多年的舞蹈文化发展历程。将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文化分期作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论述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每个时期的文化活动和重要意义。论文以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老一辈工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资料,以笔者到团里实地调查和采访以及到西藏自治区日报社查阅的“第一手资料”为主,并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论着结合起来,来理清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的舞蹈发展历程,以此来窥探西藏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七个章节。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在绪论中主要叙述论题的选题背景及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完成论文过程中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的成立及前期历程概述。通过两个小节分别论述解放西藏过程中政治历史背景及文化艺术表现以及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前期工作准备及成立情况。第三部分为从第三章到第六章对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文化发展进行分期。分别对每个时期的文化语境及编创环境,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每个时期的机构设置及编制情况,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每个时期的艺术活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每个时期的舞蹈情况和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每个时期的舞蹈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四部分为第七章结语。论述了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社会主义新西藏发展中的表现,同时反思和总结了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张翰玉[3](2021)在《民国甘孜地区民族教育和民族交融的关系研究 ——以《民国时期西康资料汇编》教育文献为据》文中研究指明

祖敏[4](2020)在《公共服务视域中的“厕所革命”研究 ——基于公厕供给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公厕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高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公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厕所革命”运动将厕所这个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却常常被羞于提及的物品带入到全社会的视野中来。“厕所革命”是一项全面解决人民群众需要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关于“厕所革命”的研究属于较新的方向,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年来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加,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了研究成果比较分散,可供借鉴的系统性、理论性的成果较少,其中以公共服务为视角的研究比较欠缺。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公共服务视角,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厕所革命”进行深入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对公共服务与“厕所革命”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详细阐释了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其与“厕所革命”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接着,对于中国“厕所革命”的历史沿革和实施成效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了当前中国“厕所革命”面临的问题及原因。随后,对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德国四个国家的“厕所革命”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和借鉴。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公共服务视域中的“厕所革命”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当前正在推行的“厕所革命”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王庆阳[5](2020)在《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校园戏剧的接受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旨在研究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校园戏剧的演出接受。无论就研究视角的选取还是时间范围的选择而言,涉足这个领域内的研究都比较少。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机遇与挑战。绪论部分厘清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相关研究概况,并对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以及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进行必要的说明和阐述。第一章研究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的接受轨迹。本文将新世纪校园戏剧的接受轨迹划分为两个阶段。1、2000—2007年为第一阶段,借助新的平台——中国大学生戏剧节,逐步扩大接受面和影响力。同时,校园戏剧也走出象牙塔,尝试社会商演。本阶段,实验类校园戏剧与校园题材类校园戏剧最受人们的关注,但接受相对单一。2、2008年—2019年为第二阶段,走向广泛、多元和深入的接受新阶段。本阶段校园戏剧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了飞跃式地发展,其标志是中国校园戏剧节的成立和推广,校园戏剧的社会商演出现“现象级”作品,官方组织的校园戏剧巡演成为高校新的风景。本阶段,校园戏剧不再局限于实验类校园戏剧与校园题材类校园戏剧,经典、教育、娱乐等类型的校园戏剧也纷至沓来,好戏连台。第二章研究新世纪以来不同类型校园戏剧的接受。笔者按照校园戏剧的题材与风格,将之分类为实验类校园戏剧、经典类校园戏剧、教育类校园戏剧、原创类校园戏剧与娱乐类校园戏剧,依托于每一类校园戏剧中的现象级作品,分析其接受的情形,阐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旨在对不同类型的校园戏剧进行“深描”。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在这部分对校园戏剧的分类并不严密,部分类型之间可能有重叠和交叉,为的是突出特点,大体反映校园戏剧的概貌。第三章在前两章基础上概括新世纪校园戏剧受众的构成特点与审美心理。校园戏剧的受众除了大学生观众,也可以是专家学者与一般社会观众,但考虑到校园戏剧观演双方的文化层次与年龄特征,以大学生观众为主,其受众构成特征呈现为为小众化、年轻化、单纯化、多地域、不稳定以及见识广等特点。而大学生观众的审美心理因之也表现出叛逆化、求异性、多元化等特点,需要我们客观对待。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演出接受的考察,可以发现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创作和接受均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结语部分对校园戏剧接受与时代语境、观众构成以及戏剧教育的关系进行反思。

毛悦[6](2020)在《藏族题材纪录片平视视角的运用及文化表达研究 ——以毕业作品《壤巴拉少年》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通过藏族题材纪录片发掘藏区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魅力,表达对未来生活以及民族艺术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本文对藏族题材纪录片和叙述视角进行了界定和梳理,归纳总结了这一题材纪录片叙述视角近百年的嬗变历程及特点,体现出藏族题材纪录片深刻的自我变革。在其后,以平视视角作为切入点,分析以平视为主,辅以与仰视、俯视视角结合,纪录片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并观照其个性与共性结合的自我表达,在融合使用的基础上呈现真实、丰富的人类社会生活图卷。此外,纪录片具有文化解释、传播的功能,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纪录片以及笔者的作品综合进行分析,用影像构建藏地不同的形象,展开对藏文化的研究,促进着藏族物质、精神文化的文化表达。并在纪录片的叙事中观照藏民的生活面貌,体现民族艺术文化的沿袭。在影像观看中体现藏文化的传承和融合,叙述历史与现实交叠时的变化,在平视中产生对话和互动,体现其和谐的人文之美。

阎青海[7](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培育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些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极端气候的增多,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在此背景下,有识之士不断呼吁要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力图通过顺应时代潮流的伦理观念来改变人们落后的行为模式,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大学生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群体,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石,理应肩负起引领时代潮流的重任,因此加强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的培育具有紧迫性和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使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归纳分析法。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对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归纳出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的主要内容,即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识、较高的环境伦理知识、积极的环境伦理态度和较强的环境伦理践行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时代提升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的现状,通过分析得出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总体向好,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一些问题,即环境伦理意识淡簿、环境伦理知识缺乏、环境伦理态度冷漠、环境伦理行为与践行脱节。同时,深入挖掘了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即大学生自身修养不够,家庭的环境伦理教育欠缺,高校环境伦理教育不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督体系不健全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五个方面。第四部分从加强个人自身修养,加强高校环境伦理教育,营造良好的环保舆论环境,健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以及重视家庭环境伦理教育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加强环境伦理素养的具体对策,从而希望此研究成果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美丽中国的建设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张佳丽[8](2020)在《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幽默是指教师用幽默风趣、耐人寻味和能启发智慧的表达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个性、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精神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一种教育手段。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运用一直受到中外教育界和语言界学者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幽默策略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多年来,教师一直致力于寻求各种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各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而教学幽默的教育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幽默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外在表现,是每个教师应掌握的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师生成教学幽默的自觉性,促进教师教学幽默风格的养成。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绪论部分首先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缘起,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需要教师具有教学幽默,课堂上沉闷的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教学幽默的调节。其次本文对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现有有关教学幽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一部分,对教学幽默生成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解读,对教学幽默引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幽默生成的乖讹论、优越论和神经认知理论奠定了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教学幽默的内涵、构成、特点和价值。通过追溯幽默、教学幽默的内涵,界定出本文教学幽默的相关概念。教学幽默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课堂上有准备的或者临时的建构教学幽默,并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效果的活动。从教学幽默生成的发展过程中可得教师教学幽默由教学幽默知识、教学幽默意识和教学幽默思维构成。另外,教师的教学幽默具有具有教育性、含蓄性、趣味性、启迪性、创造性、愉悦性的特点,对教师、学生和教学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三部分,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条件。本文将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条件分为两个部分: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的努力,也需要学校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内部条件体现在教师优良的个人特质上,具体包括教师良好的心态、渊博的学识、充满教学热情、机智灵活的思维、幽默的表达技巧;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外部条件表现在良好的外部支持,具体包括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幽默通过内部条件的培养,使教师的个人特质不断得到提升,通过外部条件的支持,为教学幽默的生成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第四部分,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过程。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过程是动态的,本文从幽默生成的乖讹-消解论入手,尝试分析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过程,将教学幽默的生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步骤。三个阶段依次是:积淀阶段(建构、传递)、重组阶段(整合、消解)以及外显阶段(即时反应、后续效应)。六大步骤分别是:建构-传递-整合-消解-即时反应-后续效应。第五部分,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原则和策略。本文分析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原则包括关联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和庄谐统一原则。根据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原则,本文探讨了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策略:首先教师需要正确的认识教学幽默;其次教师需要注重自身个性品质的塑造;再次,教师在积累教学幽默素材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幽默意识和思维,提升教师教学幽默的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加强教学反思,助力和完善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

张景泊[9](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生观是人生道路的总钥匙、总开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及人生观,特别是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重要意义,强调人生观培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在纪念每一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座谈会上,总书记都强调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矢志不渝地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就因为他们始终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了牢固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中,加强即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培育,其现实的和历史的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要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培养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的人的问题。当前,新时代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也不同程度地侵蚀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以解决高等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任务不仅重要而且迫切。论文首先讨论了人生观、共产主义人生观、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等相关概念;厘清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人生观与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关系;以及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关系。在回顾与反思建国以来共产主义人生观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建国以来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这个时期存在的对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误读和误解,及其导致的改革开放以来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淡化的后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认知是模糊的,认同是恍惚的,尤其是一些非共产主义人生观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人生观在大学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市场。因此,对于即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时代大学生来说,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具有重要而且紧迫的意义。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首先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弄懂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真实含义。人生观不是孤立的,它具体体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劳动观、交往观、自我价值观、财富观、敬业观、自然观等方面,所以需要从这些方面讲清楚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真实内涵,以克服过去误读和误解所产生的片面性。新时代如何培育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如前所述,首先,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典文本,把握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真实内涵。其次,必须弄懂历史唯物主义,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树立人类解放的信念。再次,立足生动现实的社会实践,让新时代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深刻感受到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当然,作为在读的学生,高校本身应当高度重视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培育,不仅需要组织保证,更要系统化地培育体现,以保证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实效性。社会上应该营造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舆论环境,弘扬以正确价值观、劳动观、交往观、财富观、职业观和自然观等为荣的社会风气。这不仅使校内校外有统一的影响力,而且对于巩固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吴卉艳[10](2019)在《体验视角下的旅游厕所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旅游厕所”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代表,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在“厕所革命”的推动下,旅游厕所的建设速度大幅度增长。但目前较多数旅游厕所仅满足厕位数的要求,缺乏相应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文以体验的视角作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不同景区中,通过建筑自身的营造以及与环境的处理,在满足使用者如厕行为的基础上,为游客带来舒适、美观的体验。本文首先对旅游厕所的特征进行界定,并具体分析了旅游厕所的特性。通过对国内外的旅游厕所调研分析以及项目实践,从规划、功能、空间、环境等方面对国内旅游厕所的现状进行梳理,探讨体验感缺失的问题所在。在分析旅游厕所与体验关联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厕所体验的三个类型——景区环境审美体验、建筑体验、人性化关怀体验,并以此作为体验视角下旅游厕所的理论研究基础。在遵循旅游厕所规划布局合理性、外部环境整体性、内部空间人性化的原则下,进行设计策略的归纳,即游客如厕行为的人性化设计策略,力图通过对旅游厕所的人性化设计满足游客如厕行为的体验需求;建筑本体体验设计策略,从旅游厕所本身营造入手,提供不同的建筑体验;针对自然景区、人文景区两种不同类型的景区审美提出旅游厕所观景体验设计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旅游厕所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二、西藏大学着作集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大学着作集锦(论文提纲范文)

(1)阿里噶尔本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阿里噶尔本体制建立前的阿里史回顾
    第一节 阿里自然地理
    第二节 远古至吐蕃时期的阿里
    第三节 古格时期的阿里
    小结
第二章 阿里噶尔本体制的建立
    第一节 “堆噶尔本”一词考证
    第二节 “堆噶尔本”的设立与演进
    第三节 阿里噶尔本体制的组织架构
    第四节 阿里噶尔本体制的功能
    小结
第三章 阿里噶尔本体制的基层组织结构
    第一节 阿里噶尔本管理辖区
    第二节 宗谿及其构成和运行
    第三节 茹及其构成和运行
    小结
第四章 阿里噶尔本时期的贸易与文化
    第一节 阿里噶尔本体制下的边贸活动
    第二节 阿里噶尔本体制下的传统文化
    小结
第五章 阿里“廓松基恰”的设立
    第一节 “廓松基恰”的称谓及其形成年代
    第二节 “廓松基恰”的机构
    第三节 “廓松基恰”与“堆噶尔本”的异同
    第四节 “廓松基恰”与其他基恰的对比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历任“堆噶尔本”名录
附录2 堆噶尔本的访谈节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文化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的成立及前期历程概述
    2.1 解放西藏过程中政治历史背景及文化艺术表现
    2.2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前期工作准备及成立情况
第三章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艺术肇始和发展阶段(1958 年-1966 年)
    3.1 建国后前“十七年”中国的文化语境及编创环境
    3.2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58 年-1966 年期间机构设置及编制情况
    3.3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58 年-1966 年期间主要艺术活动
    3.4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58 年-1966 年期间舞蹈情况
        3.4.1 创作情况
        3.4.2 代表性作品
        3.4.3 西藏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前后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艺术特点概述
第四章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艺术停滞和裂变阶段(1966 年-1976 年)
    4.1 “文革”时期中国的文化语境及编创环境
    4.2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66 年-1976 年期间机构设置及编制情况
    4.3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66 年-1976 年期间主要艺术活动
    4.4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66 年-1976 年期间舞蹈情况
        4.4.1 创作情况
        4.4.2 代表性作品
        4.4.3 “文革”十年期间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艺术特点概述
第五章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艺术振兴和繁荣阶段(1977 年-1998 年)
    5.1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文化语境及编创环境
    5.2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77 年-1998 年期间机构设置及编制情况
    5.3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77 年-1998 年期间主要艺术活动
    5.4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77 年-1998 年期间舞蹈情况
        5.4.1 创作情况
        5.4.2 代表性作品
        5.4.3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艺术特点概述
第六章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艺术多元发展阶段(1999 年至今)
    6.1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语境及编创环境
    6.2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99 年至今期间机构设置及编制情况
    6.3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99 年至今期间主要艺术活动
    6.4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1999 年至今期间舞蹈情况
        6.4.1 创作情况
        6.4.2 代表性作品
        6.4.3 新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艺术特点概述
第七章 结语
    7.1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社会主义新西藏发展中的表现
        7.1.1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战线上的排头兵
        7.1.2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是服务于农牧民的最忠实的文艺工作者
        7.1.3 西藏自治区歌舞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身份
        7.1.4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是西藏歌舞文化传承的重要一支
    7.2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引发的思考
        7.2.1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新时期面临着舞蹈人才培养不畅的问题
        7.2.2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创作在自媒体大发展时代产生新的挑战
        7.2.3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创作受制于舞美,作品呈现碎片化、仪式化形态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公共服务视域中的“厕所革命”研究 ——基于公厕供给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2 公共服务与“厕所革命”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公共服务
    2.2 公共厕所
    2.3 “厕所革命”
    2.4 理论基础
3 “厕所革命”的历史沿革与实施成效
    3.1 “厕所革命”的历史沿革
    3.2 “厕所革命”的实施成效
4 “厕所革命”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4.1 “厕所革命”面临的问题
    4.2 “厕所革命”面临问题的原因
5 国外典型国家“厕所革命”实践及经验借鉴
    5.1 国外典型国家“厕所革命”实践
    5.2 国外典型国家“厕所革命”经验借鉴
6 公共服务视域中推进“厕所革命”的对策建议
    6.1 树立厕所文明理念
    6.2 优先“厕所革命”科学规划
    6.3 完善“厕所革命”制度环境
    6.4 强化“厕所革命”政策支持
    6.5 拓宽“厕所革命”融资渠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校园戏剧的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的接受轨迹
    第一节: (2000—2007)借助新平台,逐步扩大接受面和影响力
    第二节: (2008—2019)走向广泛、多元和深入的接受新阶段
第二章 新世纪以来不同类型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一节 实验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二节 经典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三节 教育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四节 原创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五节 娱乐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观众的构成特点和审美心理
    第一节 校园戏剧观众的构成特点
    第二节 校园戏剧观众的审美心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世纪以来国内校园戏剧的演出报道
附录二: 新世纪以来部分校园戏剧剧目展示
附录三: 扬州大学校园戏剧现状的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藏族题材纪录片平视视角的运用及文化表达研究 ——以毕业作品《壤巴拉少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思路方法
    二、基本概念界定和梳理
第一章 藏族题材纪录片叙述视角的嬗变历程
    第一节 建国前的“他者”窥视时期
        一、游历者发现新大陆
        二、另类眼光窥探异域
        三、西方与东方他者的视角
    第二节 政论风格主导下的精英审视时期
        一、模板化的烙印
        二、寻找突破口
        三、转向关注平民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的自主表达时期
        一、藏族主位影像新浪潮
        二、藏族村民的内省表达
第二章 藏族题材纪录片叙述视角的融合运用
    第一节 平视与俯、仰视角的共存
        一、以平视为主:关照现实
        二、以俯视相辅:宏观开阔
        三、以仰视相辅:升华主旨
    第二节 平视中个性与共性的结合
        一、民族化题材的世界性观照
        二、世界性题材的民族化观照
第三章 平视视角下藏地自然与人文的影像呈现
    第一节 雪域风景呈现下的影像表达
        一、自然生态景观建构
        二、社会文化空间建构
    第二节 平视影像中藏民生活的双重书写
        一、书写现代藏民与生境互动
        二、观照藏族青少年生活本相
    第三节 藏地民俗文化传承的融合呈现
        一、小众唐卡艺术的细节描绘
        二、随性歌舞表演的贯穿始终
        三、相适饮食文化的日常再现
        四、民族服饰文化的视觉展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觉囊唐卡类型及主要特点
附录2:剪辑台本
后记 创作中的难点与思考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硕成果

(7)新时代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概述
    一、环境伦理素养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环境伦理素养
        (二)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
    二、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较高的环境伦理知识
        (二)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识
        (三)积极的环境伦理态度
        (四)较强的环境伦理践行能力
    三、新时代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全社会环境伦理意识的提升
        (二)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有助于美丽中国梦想的实现
        (四)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过程
    二、新时代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环境伦理意识淡薄
        (二)环境伦理知识缺乏
        (三)环境伦理态度冷漠
        (四)环境伦理行为不当
        (五)环境伦理认知与践行脱节
    三、新时代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修养不够
        (二)家庭的环境伦理教育欠缺
        (三)高校环境伦理教育不够
        (四)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不健全
        (五)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第四章 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的对策
    一、加强个人自身修养
        (一)增强忧患意识和环境感知力
        (二)多途径获得环境伦理知识
        (三)积极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二、高校加强环境伦理教育
        (一)转变环境伦理教育理念
        (二)合理设置环境伦理课程
        (三)重视环境伦理课堂教育
        (四)开展环境伦理实践活动
    三、营造良好的环保舆论环境
        (一)媒体舆论加强环保理念宣传
        (二)鼓励选拔校园形象大使
        (三)加强“美丽校园”建设
    四、国家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
        (一)完善环境保护立法
        (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
        (三)加强监督监管
        (四)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五、重视家庭环境伦理教育
        (一)宣传家庭环保知识
        (二)家长以身作则的引导作用
        (三)弘扬简朴持家家风
        (四)社区内树立环保家庭榜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介

(8)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教学幽默生成的理论基础
    (一)乖讹论
    (二)优越论
    (三)神经认知理论
二、教学幽默的内涵、构成、特点与价值
    (一)教学幽默的内涵
        1.幽默
        2.教学幽默
    (二)教学幽默的构成
        1.教学幽默知识
        2.教学幽默意识
        3.教学幽默思维
    (三)教学幽默的特点
        1.教育性
        2.含蓄性
        3.趣味性
        4.启迪性
        5.创造性
        6.愉悦性
    (四)教学幽默的价值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提升教师自身的形象
        2.促进师生关系和谐,优化学生的个性养成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知识记忆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推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5.推动教学氛围的营造,促进教学评价的优化
三、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条件
    (一)优良的个人特质: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内部条件
        1.良好的心态是教学幽默生成的前提条件
        2.渊博的学识是教学幽默生成的基础条件
        3.充满教学热情是教学幽默生成的动力条件
        4.机智灵活的思维是教学幽默生成的有利条件
        5.幽默的表达技巧是教学幽默生成的必要条件
    (二)良好的外部支持: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外部条件
        1.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
        2.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四、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过程
    (一)积淀阶段:建构-传递
    (二)重组阶段:整合-消解
    (三)外显阶段:即时反应和后续效应
五、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原则和策略
    (一)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原则
        1.关联性原则
        2.规范性原则
        3.可接受性原则
        4.庄谐统一原则
    (二)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策略
        1.正确认识幽默,奠定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观念基础
        2.注重幽默素材的积累,奠定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知识基础
        3.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
        4.注重幽默意识的培养,提升教师教学幽默的能力
        5.建立学习共同体,助力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
        6.加强教学反思,完善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9)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定量分析法
        (四)定性分析法
        (五)史学分析法
    五、论文思路、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论文思路
        (二)重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意义
    一、人生观相关概念界定
        (一)人生观含义
        (二)人生观的基本特性
        (三)人生观分类
        (四)人生观功能
        (五)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的关系
    二、共产主义人生观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概说
        (二)社会主义人生观与共产主义人生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重要途径
        (三)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四、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意义
        (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二)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新时代社会风气改善的需要
        (四)高等院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后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回顾与反思
    一、改革开放前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活动的开展及成就
        (一)改革开放前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活动的开展
        (二)改革开放前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成就
    二、改革开放前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共产主义的误读误解
        (二)对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误读误解
    三、改革开放后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淡化与影响
        (一)改革开放后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举措
        (二)总体上改革开放后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谨慎与淡化
        (三)淡化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后果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认知现状
    一、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预调研分析
        (一)预调研基本信息统计
        (二)项目分析(临界比值法)
        (三)信度检验
        (四)效度检验
    二、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状况的正式调研分析
        (一)基本信息统计
        (二)信度检验
        (三)效度检验
        (四)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现状统计
    三、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认知和培育的问题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认知缺失的原因
        (二)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在培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四章 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内容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性质和价值取向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性质
        (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终极价值取向
    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历史和现实的可行性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实践史
        (二)基于当代发展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现实性
    三、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品质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验证于丰富的品质要求
        (二)共产主义劳动观:劳动是人之本质的确证
        (三)共产主义交往观:精神丰富性源泉
        (四)共产主义自我价值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统一
        (五)共产主义财富观:扬弃财富的利己主义性质
        (六)共产主义职业观:爱岗敬业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七)共产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路径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应当成为教育者的自觉意识
        (一)把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位置
        (二)教育者首先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二、高度重视共产主义理论和文本的意义
        (一)“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二)立足文本把握共产主义人生观要义
    三、立足实践培育共产主义人生观
        (一)实践与人生观的生成
        (二)实践与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培育
        (三)立足时代伟大实践培育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
        (四)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践
    四、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目标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准确认知
        (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浓郁情感
        (三)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坚定意志
        (四)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切实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状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10)体验视角下的旅游厕所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解析
        1.2.1 研究对象
        1.2.2 相关概念解析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公共厕所
        1.3.2 旅游厕所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旅游厕所的特征与国内外现状
    2.1 旅游厕所的特征
        2.1.1 使用对象
        2.1.2 服务功能
        2.1.3 环境景观
    2.2 旅游厕所的特性
        2.2.1 旅游厕所设计的合理性
        2.2.2 旅游厕所环境的生态性
    2.3 国内外旅游厕所的现状
        2.3.1 国外旅游厕所现状
        2.3.2 国内旅游厕所现状
        2.3.3 旅游厕所的现存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旅游厕所与体验的关联及分析
    3.1 日常行为中“体验”与建筑学中“体验”的相关理论
        3.1.1 日常行为中“体验”的相关理论
        3.1.2 建筑学中“体验”的相关理论
    3.2 旅游厕所与体验的关联
        3.2.1 旅游厕所与日常行为中“体验”的关联
        3.2.2 旅游厕所与建筑学中“体验”的关联
    3.3 旅游厕所体验的类型
        3.3.1 环境景观的审美体验
        3.3.2 建筑本体体验
        3.3.3 人性化体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体验视角下的旅游厕所设计策略
    4.1 体验视角下的旅游厕所设计原则
        4.1.1 旅游厕所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4.1.2 旅游厕所外部环境的整体性
        4.1.3 旅游厕所内部空间的人性化
    4.2 基于使用者如厕行为人性化体验的设计策略
        4.2.1 旅游厕所规划布局
        4.2.1.1 合理的服务距离确定
        4.2.1.2 便捷的规划布局选择
        4.2.2 旅游厕所功能组织
        4.2.2.1 旅游厕所多元功能组合
        4.2.2.2 旅游厕所空间秩序组织
        4.2.2.3 旅游厕所内部细节处理
    4.3 基于旅游厕所建筑本体体验的设计策略
        4.3.1 旅游厕所形态塑造
        4.3.1.1 旅游厕所形态的强化
        4.3.1.2 旅游厕所形态的消解
        4.3.2 旅游厕所材料运用
        4.3.2.1 材料结构化
        4.3.2.2 材料质感化
        4.3.2.3 材料透明化
        4.3.3 旅游厕所生态构建
        4.3.3.1 非物质元素的利用
        4.3.3.2 生态绿植的运用
    4.4 基于旅游厕所观景体验的设计策略
        4.4.1 自然景区旅游厕所观景设计
        4.4.1.1 观景地点的选择
        4.4.1.2 观景界面的构筑
        4.4.1.3 环境景观的渗透
        4.4.2 人文景区旅游厕所观景设计
        4.4.2.1 借鉴与保留
        4.4.2.2 象征与隐喻
        4.4.2.3 创新与融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正文表格中插图来源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

四、西藏大学着作集锦(论文参考文献)

  • [1]阿里噶尔本体制研究[D]. 伍金加参. 西藏大学, 2021(12)
  • [2]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舞蹈文化发展历程研究[D]. 刘雅楠. 西藏大学, 2021
  • [3]民国甘孜地区民族教育和民族交融的关系研究 ——以《民国时期西康资料汇编》教育文献为据[D]. 张翰玉.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4]公共服务视域中的“厕所革命”研究 ——基于公厕供给问题的思考[D]. 祖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校园戏剧的接受研究[D]. 王庆阳. 扬州大学, 2020(06)
  • [6]藏族题材纪录片平视视角的运用及文化表达研究 ——以毕业作品《壤巴拉少年》为例[D]. 毛悦.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新时代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培育研究[D]. 阎青海.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8]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研究[D]. 张佳丽. 西南大学, 2020(01)
  • [9]新时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研究[D]. 张景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10]体验视角下的旅游厕所设计研究[D]. 吴卉艳. 厦门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西藏大学作品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