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中国旅游业如何“变脸”

加入WTO后中国旅游业如何“变脸”

一、入世了 中国旅游业如何“变脸”(论文文献综述)

郝启娟[1](2020)在《韩小蕙散文研究》文中提出韩小蕙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和评论家,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散文题材广泛、类型多元,散文理论多有创新,因而对当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示范与引领作用。但由于韩小蕙散文创作跨度时间长、作品集较多,因此在资料收集与深度研究方面都存在一定难度,这使得既有研究大多评析其某一题材类型的散文或仅进行名作赏析,而且至今尚未有硕士学位论文宏观论述韩小蕙散文的创作历程、题材变迁、风格流变、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这就为本选题留下了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参考余光中、佘树森、陈剑晖等人的散文分类法,结合研读韩小蕙散文的切实体会,发现韩小蕙散文题材分类与创作分期大致吻合,故将其创作历程和题材创新划分为:早期(1988-1999)的主情散文,中期(2000-2008)的智性散文,近期(2009年至今)的诗性散文。这种分类法为探寻韩小蕙散文的观念变迁、艺术特色提供了知人论世的根据。本论文主体包括三个部分,分别对韩小蕙散文进行分类、分期研究,以“寻门而入—开门见山—破门而出”的层递关系,展现韩小蕙散文“中和之美”的发展。第一部分认为,韩小蕙寻自我之门而入,以主情散文展现个体的情理之调和。她顺应女性时代思潮,以情绪的调节、情感的投射以及情操的外化来表现“宣泄”与“节制”相调和的自我之情,以张弛有度的语言和独语体式的结构表现“直接”与“内敛”相中和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个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第二部分认为,韩小蕙开社会之门而观,以智性散文展现人与社会的道志之和合。她冷静地分析世纪之交出现的社会问题、体制问题以及个人问题,以女性个体主体意识达成“小我”与“大我”的中和,同时以寓深刻于平常的语言,寓严肃于诙谐的结构来展现智性散文亦庄亦谐的艺术特色,大幅增强了散文的审美性与可读性。第三部分认为,韩小蕙破时空之门而出,以诗性散文展现人与世界的生态之和谐。她以国际视野打破时空界限,在自然、社会以及历史景观中行走与思考,展现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的和谐统一,同时跨文体的“弹性”语言与多元结构体现了和而不同的艺术特色,内容与形式的诗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现实世界的精神焦虑。韩小蕙四十年的散文创作颇具代表性地展现了新时期以来中国散文的文体自觉与社会担当。一方面,韩小蕙主情散文的情理之调和、智性散文的道志之和合、诗性散文的生态之和谐形成其散文“中和之美”的特质,是新时期散文文体自觉的一种具体表现。另一方面,韩小蕙散文创作的三个时期具有“个体—社会—世界”的题旨流变过程,恰好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散文美学追求的变化,对于解读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史具有启示意义。与此同时,韩小蕙的行旅纪游散文不仅呈现了游记区域“居住地—国内外”的变迁扩展,也反映了中国面向世界的改革开放进程。因此,研究韩小蕙的散文不仅有利于梳理和总结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散文美学,而且具有“以诗证史”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熊珍琴,汤金丽,洪秀丽[2](2019)在《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发现:旅游产品品质、环境安全、服务水平、人民币汇率、政策支持等因素是造成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客源消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借鉴美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中国应采取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品质结构、加强旅游形象宣传、改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大旅游业政策扶持力度等策略,进一步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王鹏飞[3](2014)在《道家与道教思想史批判 ——一种现象学神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鉴于对道家与道教思想史研究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我们有必要援引中国传统学术中所欠缺的现象学—神学作为新型方法论重新思考其根本问题。比较宗教学的方法是对它的必要补充。一般说来,此二方法分别具有纵向与横向的思想维度。就前者的逻辑性而言,这种研究可以被表述为关于“中国根柢”的历史哲学。首先要重识的一大问题就是老子思想的主旨。受庄学与《易传》传统的儒学影响,《老子》的第一义长久以来被解读为形而上学。这与今通行本的流行有历史性的联系。但从帛书《老子》的版本价值和篇次结构看,老子思想的真义在于政治哲学。在《汉书·艺文志》的提示下,通过追溯老子跟其身前的汤武辅相(伊尹、姜尚)、管仲与其身后的稷下诸先生(含荀子,不含孟子)的道统联系,我们可以认识到老子学统被扭曲的史实及其深刻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据此可以申辩中国思想义的两大问题:一、老压其实貌台神离,是异非一.老学正传只有稷下一脉,没有庄子别支;二、儒家所追溯的“先王”道统其实属于管老政治系,不属于思孟道德系。紧接着的问题就是,韩非的注老、学荀其实是假象,他最后与老学所批判的道德主义儒学勾结为“阳儒阴法”系统,建立了主宰中国历史二千年的秦制。老学正宗在秦汉以后,尤其是在汉武帝㈧董仲舒以后就断绝了。至此,先秦诸子的争鸣局面彻底定型。此后,“老子”便只能作为一个外在符号被区别于道家的道教所利用。没有老学正义的失传,就没有道教的诞生。黄老道的神仙思想化与儒学谶纬化乃是从道家到道教的历史中介。其次,“道教”从杂而多端、涵义不明到教义、组织的规范化,是在佛教于汉末(正式)传入后的刺激下才逐渐形成的。此时的儒道已经没有了先秦时的对立,而是统一为将佛教中国化的手段。《太平经》和太平道实际上都秉承了汉代经学家的“太平”思想,是儒教内部的反对形式,其作用只是改朝换代,而儒家礼制政体不变。与此同时,符篆派道教被要求向一开始就认同礼教的政治形式的丹鼎派看齐,由此便开启了道教改革。道教改革的完成也就是其礼教化的完成。在此期间,儒生作为玄学家完成了老庄一体化、佛学的玄学化等文化改制,道教则帮助儒家完成了“老子化胡”的历史任务。道教的宗教化运动最终没能超越礼教的限定,故而作为托名老子的宗教在精神本质上像老子的哲学一样丧失了自我。再次,在唐宋“三教合一”的时代思潮中,道教理论家积极汲取玄学和佛学资源,创立了重玄学和内丹学,最终为理学的建立提供了意义重大的学理要素。在佛学方面,“华严禅”的理事圆融说对理学的建构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理学家们也比较愿意承认这一点。但对于道教之学对理学的更重要的作用,理学家们则百般遮蔽,以提出“北宋五子”道统为主要依据。陈景元是揭蔽此一重大理论问题的关键人物。他对理学比张伯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不但传续钟吕、陈抟的内丹学,而且还继承了唐玄宗的老学Ⅷ重玄学,最终可以证明玄学对理学的深刻价值。最后,理学的完成同时就是礼教的完成。金元以来,各种“新道教”涌现,以全真道和净明道为主。这一方面说明了原有形式的道教在本质上的结束,一方面暗示了道教的新形式不再是旧式的宗教管理,而是秉承着礼乐之乐的文艺精神的艺术创作。张正常、张宇初父子与明初统治者的合作,王常月与清初统治者的合作,都只是对道门内部的管理,不再是道家与道教思想史的主流。其真正的主流是庄学或庄禅之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大行其道,其本质是以乐文化的形式巩固礼文化的要求。《红楼梦》作为庄禅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最高成就,以文哲统一的方式将哲学上要思考的对象表达在文学中。从现代性的角度对道家与道教思想史的古典形式作一总结,在于审视和反思中国文艺的酒神精神的本质,而不是看道门组织中的道士们最后在干什么。综上所述,道家与道教思想史顺次经历了哲学、宗教、艺术三大历史阶段。基于这种思想史考察,我们要从神学的高度作价值判断:第一阶段是老学政治道统及其德性正义逐步丧失的过程,是儒法合谋的历史之恶;第二阶段是道教助儒家礼教将佛法正义不断扭曲而中国化的过程,道教自身最后也被礼教所同化,而不具备真正的宗教精神;第三阶段是礼教因臻于成熟而转化为乐教的过程,庄学本质此时作为文艺美学的流行印证了庄儒貌离神合的历史真相。庄学作为心性自由主义思想与礼制僭政是一种阴阳合一的关系。通过以老反庄的形式反思道家的真正道统.进而指出儒家道统与汤武等“先王”的虚假关系以及秦朝秦制的夷族异端特征,我们可以获得批判和改善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学”资源,证明道家的未来价值在于发掘管老之学的有益政治思想。

韩元军[4](2012)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促进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促进本地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进而可以带动就业规模的相应提升,并会对解决高低层次劳动力就业不平衡的就业结构问题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的协调发展,但是由于各国或地区的发展基础、经济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协调发展问题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为了较深入、系统地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问题,本文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关系的理论分析、国外经验启示、国内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实现方式探讨、趋势预测的研究逻辑层层推进,形成了本研究的框架。本文首先进行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关系的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内生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因为某地区或国家要素禀赋中劳动力占比较优势时,则大规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有利于促进大量劳动力就业,随着资本逐渐占比较优势,通过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可以发挥资本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这样便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规模与经济增长同步提升;企业升级必然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企业升级与高低层次劳动力的就业平衡相互促进,企业升级客观上增加了企业对高层次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从而能够逐渐解决高低层次劳动力就业不平衡的就业结构问题,因此通过企业升级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对美、日经济实践的总结说明,日本基于要素禀赋进行资本积累,并采用了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制定了合理的产业政策等,这些是促使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协调发展的关键,而且日本积极构建本国的国家价值链(NVC),通过企业升级逐渐解决了高低层次劳动力就业不平衡的就业结构问题;美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就业规模并没有协调发展的教训告诉我们,我国经济发展应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基础上,促使国内产业结构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形成合理配比,防止出现过度去工业化、过度产业虚拟化的局面。在总结美、日实践经验基础上,本文接下来分析了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发现,两者并没有协调发展,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协调发展制约因素看,限制我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规模与经济增长同步较快提升,从而导致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技术进步缓慢、资本市场扭曲等,而国内企业普遍被国外跨国企业利用技术势力和市场势力锁定于价值链低端,而致使升级空间有限,从而通过企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协调发展的实现方式发现,协调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是两者协调发展的前提,而且协调战略要根据各区域相关产业在世界中的分工地位和要素禀赋结构差异制定,完善土地和资本等要素市场是基本保障,而技术进步、合理的产业政策是内外在动力,但是各区域内在动力发挥效应情况存在区域差异,东、中部地区的内在动力效应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而西部地区得到了较好发挥,并且各区域需要有选择地应用产业政策支持某些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规模提升都有较强促进作用的产业发展。分析通过企业升级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实现方式发现,集聚经济形成、企业升级政策分别是两者协调发展的内外在动力,而且为了促使集聚经济的形成,该区域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R&D溢出效应的发挥、服务机制创新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本文提出了通过企业升级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协调的模式,认为国内需要实行“立足构建国家价值链,实现国家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融合发展,引领某些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按照全球价值链切入>国家价值链培育>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融合发展>全球价值链垄断的顺序发展。最后,本文首先预测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的趋势,通过定量预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就业规模影响的趋势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第一产业产值比例减少,短期会减少就业,但在长期会增加就业,第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增长的长期效应是一致的,它们都会使就业规模增加,但第三产业增加的比例相对更大,从整体上看,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就业规模可以得到较快提升,高低层次劳动力就业趋向平衡。

莫晓晖[5](2010)在《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战略研究》集中反映了广州本土酒店当前发展现状。对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研究,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广州本土酒店的发展走向,有助于推动对本土酒店的理论研究,对充实和丰富现代酒店业内容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本选题以酒店业务发展战略为切入点,分析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探索其创新的必然性及应对策略,以期继续推动广东中旅酒店业务的持续发展。本文共分五章进行阐述: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阐述国内外酒店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分析;第三章论述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现状;第四章分析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创新发展意义与存在问题;第五章提出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创新发展战略。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具有代表性、实践性和独创性,其旗舰店——华厦大酒店已有50多年的历史,集中体现了本土酒店发展轨迹,但对其发展研究目前尚未有系统的专着。本文理清了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的脉络,全面分析了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实践现状,论述了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为本土酒店业的发展,及挖掘其深层推动力提供了借鉴。

刘姗姗[6](2010)在《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研究 ——以四川省老峨山旅游区开发为例》文中认为文化旅游的热潮带来了宗教旅游热,佛教旅游在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战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伴随着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问题却令人深思,其开发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本文以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为研究对象,提出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内涵、指导理论及开发策略,对佛教旅游景区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对佛教旅游资源的价值及生态化表现进行总结,提出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三大指导理论——宗教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及佛教生态旅游学理论,并尝试诠释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概念及内涵,在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一系列的生态化开发策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四川老峨山旅游景区为例,通过分析其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老峨山佛教旅游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目标、以及基于宗教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及佛教生态旅游学理论指导下的旅游开发战略,并从佛教理念、管理方式、旅游资源整合、景区佛教旅游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对其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提出具体构想和措施。

费玉芳[7](2005)在《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中国的经济将在世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时期,是目前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面对这样极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正确地制定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尤其对于旅游产业,其涉及面广、覆盖面大、关联性强,需要众多行业的辅助和支持,同时还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去规划和协调才能保证战略的有效性、持续性和适应性。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并分析了峨眉山旅游风景名胜区的优势、劣势,所面临的外部机会及威胁,针对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出了符合峨眉山特色的发展战略,并对战略的实施予以评价。 本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旅游产业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对其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峨眉山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对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因素进行了逐项分析,明确这些因素的特点,对旅游业的影响,同旅游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关联性等。 第三部分:对峨眉山旅游业与黄山、桂林风景名胜区发展模式进行比较,采用SWOT法对其进行了分析,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四部分: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后,提出峨眉山旅游业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五部分:针对峨眉山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实施措施。 第六部分:对制定的战略予以评价。

刘庆蓉[8](2004)在《四川旅游营销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到2010年,世界旅游也将超过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一大旅游目的的国家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四川省拥有丰富多样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构成了四川省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因此,四川省将旅游业作为四川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尽管四川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中国加入WTO后,会引发旅游业的深刻变化。因此,对目前四川省旅游产业做一调查,明确四川旅游也在市场营销所面临的问题,改进不足,找到实现四川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之路。 本文首先在绪论中叙述了旅游和旅游业,以及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使读者具备必要的概念以及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所认识,同时简单地介绍了四川旅游存在的问题。第二章涉及到四川旅游资源现状内容包括四川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一些统计数据的分析,突出四川旅游市场现状,本章具体地分析了我省的旅游市场的总体情况,以及通过SWOT分析了我省旅游外部机会和威胁、优势、劣势,提出了我省营销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从旅游产品开始,分析了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提出了延长旅游产品的途径以及我省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第四章从四川的旅游产品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四川旅游应很抓旅游产品的文化品牌建设,促进四川旅游产品的知名度。第五章从生态出发,提出了绿色旅游营销,以及我省的绿色营销策略。第六章从INTERNET现状出发,阐述了INTERNET的优势,提出了我省利用INTERNET发展旅游的建议与措施,并借用案例对我省旅游INTERNET的应用有所启示。

季哲文[9](2003)在《主题饭店的规划建设研究 ——以成都市饭店业为例》文中认为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饭店业的快速增长,实现了规模上、效益上的巨大转变。随着软件、硬件的不断加强,我国旅游饭店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向国际化、标准化方向迈进,饭店业的发展开始从速度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素质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饭店业内部积累的矛盾也日益凸现。 面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论文提出中国旅游饭店业最迫切、最根本的课题就是创新,使产品呈现差异化。表现形式是针对高度细分市场的主题创新。创立主题是为了避免或减少重叠性的市场竞争,实现有序的和细致的市场分割,根本还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专业化分工,寻找主题、挖掘主题、设计主题、制作主题产品和服务,是新形势向饭店产品的设计者和经营者提出的全新的创意观念,也是饭店行业成熟之后的必然发展趋势。 论文上篇在主题化产品是饭店产品发展趋势的观点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主题饭店规划建设的理论模式。 首先,对主题饭店的内涵、本质及特点进行分析; 其次,分析阐述规划建设主题饭店的第一步:如何选择主题。饭店主题的选定是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实现的,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入分析识别出可供选择的相关素材和资源,利用详尽的市场分析结果从复杂多样的主题素材中确定主题资源,进一步通过对顾客需求心理的分析研究检验细分市场所确定的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题饭店规划建设研究主题是否恰当可行,最后通过对竞争者的分析,验证主题是否具有鲜明性、唯一性、独特性,实现饭店主题的准确定位。 接着,分析阐述规划建设主题饭店的第二步:如何展现主题产品。通过分析明确主题产品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如何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论文从物化产品和无形产品两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差异化产品应从饭店物化产品的产品质量、产品功能、产品形象、产品数量以及饭店内涵产品的服务、服务流程、人员素质等层面予以考虑,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差异化产品进行分析设计,提出一套较系统的理论模式。 论文的下篇,在主题饭店规划建设理论的基础上,以成都市饭店业为背景,对成都鹤翔山庄道家文化主题的产品开发进行了分析,从山庄主题的选择到山庄主题产品的具体操作,展示出饭店主题化产品规划建设的实践成果。

王领[10](2002)在《入世了 中国旅游业如何“变脸”》文中研究指明 "入世之后,旅行社业将是受冲击最大的"。这一论点如今已成为旅游界的共识,除了传统的"小、弱、散、差"之外,近来有一组数据常常被用来说明旅行社堪忧的现状:目前我国最大的旅行社不及美国运通公司规模的1%,我国目前所拥有的上万家旅行社年营业收入的总和,抵不上美运通一年的销售收入。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步开放,会有越来越多

二、入世了 中国旅游业如何“变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了 中国旅游业如何“变脸”(论文提纲范文)

(1)韩小蕙散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寻门而入:主情散文的情理之和
    (一)自我之情的节制书写
    (二)情理之和的原因探析
    (三)张弛节制的艺术特色
二、开门见山:智性散文的道志之和
    (一)社会问题的理性审视
    (二)道志之和的原因探析
    (三)亦庄亦谐的艺术特色
三、破门而出:诗性散文的生态之和
    (一)题旨扩容的纪行创作
    (二)生态之和的原因探析
    (三)和而不同的艺术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后记

(2)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二、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比较
三、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比较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分析
    (三)旅游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分析
四、中美两国国际旅游客源消长因素比较
    (一)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
    (二)入境旅游产品结构
    (三)相关行业支持
    (四)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五)中美国家形象海外宣传
    (六)汇率因素
五、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旅游政策法规体系,扶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
    (二)满足游客喜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三)优化旅游产品品质结构,提升旅游吸引力
    (四)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旅游安全工作
    (五)改善语言环境,加强旅游国际化人才培养
    (六)加强海外宣传,有效传递国际旅游形象

(3)道家与道教思想史批判 ——一种现象学神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道教:何谓“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第二节 道教研究的现状:已有的方法、可能的视角与必要的新思路
    第三节 神学视角下的道教的存在问题:从“存在—神—学”到历史哲学
    第四节 关于方法论的进一步说明:比较宗教学的方法与本质
第一章 先秦与秦汉的道家政治传统及其与儒法两家思想的关系
    第一节 伊尹的“外王内圣”之道:道家始祖的“德”性政治传统
    第二节 老子的“玄德”政治论:政治与道德的二元结构问题
    第三节 老子与庄子及其后学的反知主义:体用一元的思维方式
    第四节 前期黄老道的处士精神及其思想的法家化:从齐国稷下学宫到汉初黄老道
    第五节 秦式法家与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道德型政治范式的历史性确立
    第六节 后期黄老道向神仙思想与革命理论的转化:谶纬神学在儒道之间的历史传承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道家与道教政治观及其神学建构
    第一节 五斗米道与太平道的政治形态:道教的乌托邦与千年王国
    第二节 王弼与郭象的“三玄”解释学:玄学的方法论及其本体论与本源论
    第三节 嵇康之死与阮籍的反隐士论:隐逸与僭政的隐秘联系
    第四节 南北朝的道教改革:从“六天”到“三天”
    第五节 “三洞四辅”说的两种版本及其差异:道教的判教体系
    第六节 “老子化胡”说的两种版本及其联系:从伪说到史实
    第七节 葛洪的《抱朴子》与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丹鼎派与符箓派的神学结构
    第八节 四种道教说与“道教的终结”论:关于道教的类型学分析
第三章 唐宋道教的重玄学与内丹学及其与儒家理学的关系
    第一节 重玄学的玄学本质:从比较道教重玄学与佛教中观学到比较道性论与佛性论
    第二节 唐玄宗的“援儒入道”及其老学新解:重玄学的义理转向与儒学复性论的复兴
    第三节 重玄学与理学的思想联系:杜光庭与陈景元的老子注及其影响
    第四节 内丹学与理学的思想联系:“先天一(?)”论对理气关系的建构作用
    第五节 理学作为“三教合一”的核心产物的思想本质:儒家思想出场的新路径
第四章 宋元至明清道教的审美化嬗变与神学意义及其与儒家心学的关系
    第一节 宋代娱乐文化的兴起与道教美学的成熟:苏轼与白玉蟾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罗天大醮”的神学政治游戏:道教文化从礼教到乐化的转变
    第三节 全真道的文艺精神及其南北宗的异同:王重阳的“诗道”及其影响
    第四节 净明(忠孝)道的内容与形式:儒家心学与道教戏曲
    第五节 两种“新道教”说:全真道与净明道本非道教
    第六节 明清道教美学的伦理学本质:组织性道教的僵化与中国文学史的酒神精神
附论 道教美学对清后学术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己发表的论文成果

(4)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和选题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选题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和难点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主要难点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协调发展研究
        2.1.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就业规模的影响
        2.1.2 就业规模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2.1.3 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协调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2.2.1 全球价值链的提出与协调发展
        2.2.2 国家价值链与协调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结构与就业关系的经典理论
        2.3.1 配第-克拉克定理中的相关理论
        2.3.2 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进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 已有文献述评
第三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的相互作用
        3.1.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就业规模的作用
        3.1.2 就业规模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3.1.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相互作用的机理
        3.2.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作用的机理
        3.2.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作用的机理
第四章 美、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的实践及启示...
    第一节 日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实践及启示
        4.1.1 基于要素禀赋进行资本积累的效果
        4.1.2 适时技术创新模式的应用与影响
        4.1.3 合理产业政策的制定及应用
        4.1.4 企业价值链升级促进就业的措施与影响
        4.1.5 日本经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 美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实践及启示
        4.2.1 持续去工业化、产业结构缺陷和失业增多
        4.2.2 美国的产业政策与措施
        4.2.3 美国经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第一节 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
        5.1.1 历史演变轨迹及特点
        5.1.2 现状分析
    第二节 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的要素分析
        5.2.1 影响就业规模的要素分析
        5.2.2 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素分析
        5.2.3 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协调的启示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5.3.1 产业发展战略扭曲的影响
        5.3.2 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的影响
        5.3.3 资本市场扭曲的影响
        5.3.4 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缓慢的影响
    第四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5.4.1 技术势力、市场势力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4.2 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与协调发展约束
        5.4.3 国家价值链的培育与协调发展约束
第六章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协调发展的实现
    第一节 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协调与影响
        6.1.1 区域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发展战略的协调
        6.1.2 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与实施
    第二节 要素市场的完善与影响
        6.2.1 土地价格合理化与协调发展
        6.2.2 资本市场完善与协调发展
    第三节 技术进步的推动与影响
        6.3.1 技术进步对就业规模提升的影响
        6.3.2 技术进步与协调发展
    第四节 产业政策的制定思路
        6.4.1 产业政策的制定背景
        6.4.2 产业政策制定的新思路
第七章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实现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动力
        7.1.1 企业升级政策的作用与制定策略
        7.1.2 集聚经济的作用和微观形成机理
    第二节 企业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协调发展模式
        7.2.1 全球价值链治理方式的影响
        7.2.2 协调发展模式、现实条件与策略
第八章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就业规模影响的趋势
        8.1.1 序列的平稳性—ADF 检验
        8.1.2 长期均衡关系—AEG 协整检验
        8.1.3 基于脉冲响应分析的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的整体趋势
        8.2.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规模协调发展的趋势
        8.2.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趋势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文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与不足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当前国内外酒店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2.1 世界酒店业发展趋势
    2.2 国内酒店业发展现状
    2.3 广州酒店业发展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现状
    3.1 酒店发展回顾
    3.2 酒店的经营理念与文化沉淀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存在问题
    4.1 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创新发展的意义
    4.2 发展机遇和挑战
    4.3 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创新发展主要存在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创新发展战略
    5.1 明确市场定位找准酒店发展方向
    5.2 加快资源整合推进酒店战略性重组
    5.3 实施集团化战略构建连锁酒店管理体系
    5.4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
    5.5 推动市场竞合转变经营理念
    5.6 推动文化创新深化酒店特色
    5.7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管理保障体系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研究 ——以四川省老峨山旅游区开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区的旅游发展现状
    1.2 论文研究意义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目标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相关学术研究综述
        1.5.1 国外研究概述
        1.5.2 国内研究概述
        1.5.3 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2章 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理论研究
    2.1 佛教旅游资源的价值
        2.1.1 佛教教义的社会价值
        2.1.2 佛教艺术的审美价值
        2.1.3 佛教文化的知识价值
    2.2 佛教旅游资源的生态化表现
        2.2.1 佛教教义的生态伦理观
        2.2.2 佛教筑寺建庙的环境理念
        2.2.3 佛教活动中的生态实践行为
    2.3 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指导理论
        2.3.1 宗教学理论
        2.3.2 生态旅游理论
        2.3.3 佛教生态旅游理论
    2.4 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内涵
        2.4.1 充分尊重宗教——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前提
        2.4.2 保护生态环境——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保障
        2.4.3 挖掘文化内涵——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核心
    2.5 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必要性
        2.5.1 生态化开发是增强公众自然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2.5.2 生态化开发是提高景区长期效益的必然选择
        2.5.3 生态化开发是保护和传承佛教文化的必由之路
第3章 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策略
    3.1 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方式
        3.1.1 大宗教管理模式
        3.1.2 “快乐剧场”管理模式
        3.1.3 社区参与管理方式
        3.1.4 宗教环境的生态化管理方式
    3.2 服务设施生态化设计
        3.2.1 软件设施生态化
        3.2.2 硬件设施生态化
    3.3 景观生态化设计
        3.3.1 景观布局理念生态化
        3.3.2 景观设计生态化
    3.4 旅游项目及旅游线路生态化设计
        3.4.1 旅游项目生态化设计
        3.4.2 旅游线路生态化设计
第4章 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现状
    4.1 老峨山旅游区概况
        4.1.1 区位环境
        4.1.2 自然环境
        4.1.3 社会经济
        4.1.4 历史文化
    4.2 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特色
        4.2.1 佛山圣地,祈愿福山
        4.2.2 仙茶祖源,源远流长
        4.2.3 湖光山色,快乐禅修
    4.3 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4.3.1 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4.3.2 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4.4 老峨山佛教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5章 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战略
    5.1 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目标
        5.1.1 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思路及原则
        5.1.2 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目标
    5.2 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战略
        5.2.1 基于宗教学理论的旅游开发战略
        5.2.2 基于生态旅游学理论的旅游开发战略
        5.2.3 基于佛教生态旅游理论的旅游开发战略
    5.3 老峨山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具体开发构想
        5.3.1 佛教旅游理念的提升
        5.3.2 景区管理方式的创新
        5.3.3 旅游资源的整合
        5.3.4 景区服务设施生态化设计
        5.3.5 旅游项目及旅游线路的生态化设计
        5.3.6 景区佛教旅游人才的培养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内涵
        6.1.2 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策略
        6.1.3 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实践研究
        6.1.4 创新与不足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问题与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影响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因素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2.1.1 政策环境分析
        2.1.2 经济环境分析
        2.1.3 文化因素分析
        2.1.4 技术因素分析
    2.2 旅游业战略环境分析(波特分析)
        2.2.1 消费者分析
        2.2.2 供应商分析
        2.2.3 现有竞争景区分析
        2.2.4 新加入的竞争者分析
        2.2.5 替代性产品分析
    2.3 旅游战略资源分析
        2.3.1 相关行业分析
        2.3.2 网络工具
        2.3.3 证券市场
        2.3.4 旅游资源
        2.3.5 人力资本
第3章 峨眉山旅游战略资源环境分析(SWOT分析法)
    3.1 桂林、黄山旅游风景名胜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3.1.1 桂林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模式
        3.1.2 黄山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模式
    3.2 峨眉山旅游的优势(S)及劣势(W)
        3.2.1 峨眉山旅游的优势(S)
        3.2.2 峨眉山旅游的劣势(W)
    3.3 外部机会(O)及威胁(T)
        3.3.1 外部机会(O)
        3.3.2 外部威胁(T)
第4章 峨眉山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
    4.1 峨眉山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4.1.1 峨眉山旅游业定位的指导思想
        4.1.2 峨眉山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4.2 峨眉山旅游业发展战略的目标
        4.2.1 峨眉山旅游发展战略的总目标
        4.2.2 峨眉山旅游发展战略的分期目标
第5章 峨眉山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5.1 总体战略
        5.1.1 政府主导型战略
        5.1.2 区域旅游联合战略
        5.1.3 可持续发展战略
    5.2 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
        5.2.1 峨眉山旅游形象定位
        5.2.2 峨眉山旅游形象策划
        5.2.3 峨眉山旅游形象传播
    5.3 特色精品战略
        5.3.1 打造峨眉山“中国第一山”的国际精品品牌
        5.3.2 挖掘佛教文化内涵,打造峨眉山文化旅游品牌
        5.3.3 打造峨眉山武术旅游品牌
        5.3.4 打造峨眉山“南国冰雪游”品牌
        5.3.5 挖掘峨眉山茶文化,打造峨眉山休闲旅游品牌
    5.4 市场营销战略
        5.4.1 峨眉山旅游目标市场的细分
        5.4.2 峨眉山旅游市场的定位
        5.4.3 峨眉山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5.5 电子商务战略
第6章 实施发展战略的保障体系及对战略的评价
    6.1 实施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发展战略的保障体系
    6.2 对峨眉山旅游发展战略的评价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四川旅游营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旅游和旅游业
    1.2 四川旅游市场营销现状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第2章 四川旅游业环境及现状
    2.1 四川旅游资源现状
        2.1.1 自然旅游资源
        2.1.2 人文旅游资源
    2.2 中国旅游市场规模
    2.3 四川省旅游市场的总体情况
        2.3.1 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3.2 四川省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2.3.3 四川省旅游市场预测
    2.4 四川旅游业的SWOT分析
        2.4.1 四川旅游业的外部环境机会
        2.4.2 四川旅游业面临的威胁
        2.4.3 四川旅游业的优势
        2.4.4 四川旅游业的劣势
    2.5 四川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四川旅游产品对策
    3.1 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概述
        3.1.1 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3.1.2 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途径
    3.2 四川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3.2.1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3.2.2 科学安排、合理布局
        3.2.3 因地制宜,开发旅游产品,突出产品特色
第4章 四川旅游品牌营销对策
    4.1 旅游品牌概念
    4.2 四川文化旅游的品牌营销
        4.2.1 文化旅游的概念
        4.2.2 开展文化旅游的途径
        4.2.3 四川文化旅游资源
        4.2.4 四川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第5章 四川旅游绿色营销对策
    5.1 绿色营销概述
    5.2 实行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5.3 四川旅游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5.4 案例:海螺沟绿色营销策略
        5.4.1 海螺沟公园概况
        5.4.2 海螺沟绿色营销环境容量调控策略
        5.4.3 海螺沟绿色旅游营销形象设计
第6章 四川旅游营销中的INTERNET的应用
    6.1 旅游业进行网上营销的现状
    6.2 旅游营销应用INTERNET的优势
    6.3 案例分析
    6.4 电子商务在四川旅游营销的应用及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主题饭店的规划建设研究 ——以成都市饭店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言
    1.1 我国旅游业及饭店业的发展概述
        1.1.1 旅游业的发展概述
        1.1.2 旅游饭店业的发展概述
    1.2 我国饭店业的市场分析
        1.2.1 需求市场分析
        1.2.2 我国旅游饭店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结论
上篇 主题饭店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
    2 主题饭店概述
        2.1 主题饭店的内涵
        2.1.1 主题饭店的引入
        2.1.2 主题饭店与特色饭店
        2.2 主题饭店的本质
        2.2.1 主题的文化本质
        2.2.2 主题的差异本质
        2.3 主题饭店的特点
    3 主题饭店产品建设的调研分析
        3.1 环境分析
        3.1.1 传统饭店环境分析因素
        3.1.2 影响饭店选择主题的关键环境因素
        3.2 市场分析
        3.2.1 市场细分
        3.2.2 主题饭店目标市场的确定
        3.2.3 主题饭店的市场定位
        3.3 顾客分析
        3.3.1 顾客需要分析
        3.3.2 顾客动机分析
        3.3.3 顾客心理分析
        3.3.4 顾客购买行为分析
        3.4 竞争者分析
        3.4.1 竞争者类型
        3.4.2 竞争者状况分析
    4 主题产品(差异化产品)建设的具体内容
        4.1 主题产品分析
        4.1.1 产品分析
        4.1.2 主题饭店产品内容分析
        4.2 差异化概述
        4.2.1 差异化概念
        4.2.2 差异化优势分析
        4.3 产品差异分析
        4.3.1 产品差异化的涵义
        4.3.2 主题产品差异化的内涵
        4.3.3 主题产品差异化的内容
        4.3.4 产品差异化的前提
        4.4 服务差异分析
        4.4.1 服务差异化涵义
        4.4.2 服务差异化分析
        4.5 服务过程差异化分析
        4.5.1 过程差异化的涵义
        4.5.2 实施过程差异的意义
        4.5.3 实施过程差异化的步骤
        4.6 人员差异化分析
        4.6.1 人员差异化的涵义
        4.6.2 人员差异化的途径
        4.7 实施差异化的条件
    5 主题饭店规化建设研究的理论模式
        5.1 主题饭店的基本理论
        5.2 如何确定饭店主题
        5.3 如何展现主题产品(差异化产品)
下篇 主题饭店规划建设的实践--以成都市青城山鹤翔山庄为例
    6 鹤翔山庄主题产品规划建设的调研分析
        6.1 环境因素分析
        6.1.1 传统饭店环境分析
        6.1.2 主题饭店环境分析
        6.1.3 鹤翔山庄主题产品地域文化定位
        6.2 市场分析
        6.2.1 成都市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6.2.2 成都市饭店业市场分析
        6.2.3 成都市客源市场分析
        6.2.4 鹤翔山庄的市场定位
        6.3 顾客分析
        6.3.1 目标顾客定位
        6.3.2 鹤翔山庄的顾客需求定位
        6.4 竞争者分析
        6.5 鹤翔山庄道家文化主题的选择
    7 鹤翔山庄主题文化的展示
        7.1 物化产品的展现
        7.1.1 从整体布局来看
        7.1.2 从装修装饰上来看
        7.1.3 从客用品、文印品来看
        7.1.4 从员工服饰来看
        7.2 无形产品的展现
        7.2.1 山庄的经营理念
        7.2.2 以人为本理念
        7.2.3 文化理念
        7.2.4 服务质量
        7.2.5 员工培训
        7.2.6 鹤翔生活
        7.3 鹤翔山庄主题化建设取得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7.3.1 效益
        7.3.2 存在的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入世了 中国旅游业如何“变脸”(论文参考文献)

  • [1]韩小蕙散文研究[D]. 郝启娟.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 熊珍琴,汤金丽,洪秀丽. 亚太经济, 2019(05)
  • [3]道家与道教思想史批判 ——一种现象学神学研究[D]. 王鹏飞. 浙江大学, 2014(01)
  • [4]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研究[D]. 韩元军. 南开大学, 2012(07)
  • [5]广东中旅酒店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莫晓晖.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6]佛教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研究 ——以四川省老峨山旅游区开发为例[D]. 刘姗姗. 成都理工大学, 2010(04)
  • [7]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 费玉芳. 西南交通大学, 2005(06)
  • [8]四川旅游营销问题研究[D]. 刘庆蓉. 西南交通大学, 2004(02)
  • [9]主题饭店的规划建设研究 ——以成都市饭店业为例[D]. 季哲文. 四川大学, 2003(04)
  • [10]入世了 中国旅游业如何“变脸”[J]. 王领. 中国经济信息, 2002(01)

标签:;  ;  ;  ;  ;  

加入WTO后中国旅游业如何“变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