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7mRNA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和腹腔液中表达的意义

CK7mRNA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和腹腔液中表达的意义

一、卵巢上皮癌组织及腹腔液中CK7mRNA表达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奕[1](2020)在《卵巢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鉴定与铂化疗药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上皮性卵巢癌(EOC)是死亡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超过7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进入临床晚期,经过规范的一线手术与化疗,70%的患者在3年内肿瘤复发,晚期病例5年生存率仅为29%。基于动物模型的临床前研究可为筛选卵巢癌药物、优化临床用药方案提供理论支持。传统肿瘤模型使用体外持续传代的细胞系,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均与临床肿瘤差距较大,应用此模型筛选出的有效药物在人体中的有效性不足5%。人源性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是一种将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移植至重度免疫缺陷型小鼠(如NSG品系)体内,并使肿瘤组织在小鼠体内生长而构建成的一种肿瘤模型。PDX模型将肿瘤组织直接移植到NSG小鼠体内,尽可能保留了亲代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例如肿瘤细胞周围浸润的淋巴细胞、细胞外基质、微血管等,完好的表现了亲代肿瘤性状,维持了肿瘤的异质性,是现阶段最优秀的肿瘤动物模型。但部分研究者也发现二者存在的差异。目前多种类型的肿瘤均成功建立PDX模型,对于EOC,不同研究中PDX模型建模成功率差距较大,影响移植成瘤的因素尚未明确。卵巢癌PDX模型能否替代临床卵巢癌组织进行肿瘤机制研究及抗肿瘤药物实验,现有研究对此也缺乏充分、有效的阐述。本研究建立了 EOC-PDX模型,从多个角度验证了卵巢癌PDX模型与临床肿瘤的一致性,并对模型在药效试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估,为PDX模型在临床前研究中的合理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本研究探究移植成瘤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成瘤率,建立更稳定、高效的卵巢癌PDX模型。研究方法1.卵巢癌PDX模型的建立(1)收集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EOC患者的新鲜肿瘤样本,移植至NOD-Prkdc-I12rg(NPI)免疫缺陷小鼠侧腹皮下,建立卵巢癌PDX模型。使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移植瘤中CD19和CD45表达水平以除外淋巴瘤。2.卵巢癌PDX模型的鉴定(1)卵巢癌PDX模型进行石蜡病理切片,将HE染色结果与原代肿瘤对比,在组织细胞水平验证PDX模型与原代肿瘤的一致性;(2)选取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PDX模型,对病理切片进行PAX-8、CK7、CK20、P16、P53、WT-1、ER、PR免疫组化染色,在蛋白质水平比较PDX模型与原代肿瘤的一致性。(3)对卵巢癌原代肿瘤和PDX模型肿瘤配对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转录组测序,在分子遗传学水平比较PDX模型与原代肿瘤的一致性。3.卵巢癌PDX模型成瘤影响因素分析统计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信息,通过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各项临床病理特征与PDX模型成瘤率的关系。对原代肿瘤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在基因层面探究成瘤率的影响因素。4.卵巢癌PDX模型铂化疗药效观察通过移植传代扩大卵巢癌PDX模型数量后,在模型上进行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药效试验,将临床患者化疗结局和对应PDX模型化疗缓解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评估卵巢癌PDX模型药效试验对临床患者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1.卵巢癌PDX模型的建立本研究入组了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113例Ⅱ-Ⅳ期EOC患者,在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收集新鲜肿瘤样本,离体12小时内移植至免疫缺陷小鼠皮下,成功建立69位卵巢癌患者的PDX模型,P0代成瘤率61.1%,中位成瘤时间176天,通常在移植后4-8月内成瘤。通过标记CD19和CD45的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移植过程中淋巴瘤率形成率处于较低水平。将成功建立的P0代模型进行传代,P1代成瘤率高达96.7%,并且成瘤周期明显缩短(p<0.001)。2.卵巢癌PDX模型的鉴定(1)HE染色结果显示,PDX模型较好地还原了原代肿瘤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同时观察到PDX模型中肿瘤间质成分减少,肿瘤细胞发生富集;(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0例高级别浆液性癌的PDX模型中,PAX-8、CK7、CK20、P16、P53、WT-1、ER、PR蛋白表达水平与原代肿瘤的一致性系数为0.698,提示一致性较好;(3)对10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肿瘤与对应模型肿瘤样本分别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发现PDX模型较好地保留了原代卵巢癌的高频突变基因、杂合性缺失模式以及Signature 1(与自发脱氨产生内源性点突变相关)与Signature3(与DNA双链断裂后同源重组修复程序错误)两类重要突变特征;PDX模型与原代肿瘤拷贝数变异趋势一致,但前者基因组更不稳定,拷贝数变异程度更大。9对高级别浆液性癌配对样本的mRNA测序结果显示,PDX模型和原代肿瘤的转录组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移植成瘤将对肿瘤细胞的转录模式产生影响。3.卵巢癌PDX模型成瘤影响因素分析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是成瘤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15,p=0.006);而患者年龄、是否是复发病例、卵巢癌病理类型、分级与分期、术前CA125水平、TP53与BRCA1/2基因突变情况、移植位点数均不影响PDX模型的建立。进一步分析新辅助化疗对成瘤的影响,发现肿瘤Ki-67指数越高,成瘤率越高,而新辅助化疗显着降低了卵巢癌Ki-67指数。通过对38例卵巢癌原代肿瘤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新辅助化疗可导致肿瘤基因组杂合性缺失频率降低(p=0.014),而杂合性缺失频率明确与成瘤率相关(p=0.024);而肿瘤突变负荷、单碱基突变类型、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成瘤结果不相关,也不受新辅助化疗的影响。4.卵巢癌PDX模型铂化疗药效观察本研究在31例患者卵巢癌样本建立的P1、P2代PDX模型上进行了以顺铂或卡铂为主的药效实验,利用改良的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PDX模型的化疗疗效,发现PDX模型铂化疗的完全缓解率(60.6%)与临床患者铂敏感率(68.0%)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655,p=0.001),卵巢癌PDX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临床患者的铂敏感性。完全缓解的PDX模型对应的卵巢癌患者比未获得完全缓解的PDX模型对应的患者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0.0111)。结论1.EOC在NPI小鼠中有较好的成瘤性,PDX模型P0代成瘤率为61.1%,但成瘤周期较长。传代后成瘤率增加、成瘤周期缩短。2.卵巢癌PDX模型与临床肿瘤在组织细胞学水平、蛋白质水平和基因组水平均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PDX模型完整地保留了原代卵巢癌的组织细胞类型与分子遗传特征。3.新辅助化疗降低了肿瘤组织的Ki-67指数、降低肿瘤基因组杂合性缺失频率,从而导致移植成瘤率降低,应避免使用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进行移植建模。4.PDX模型的铂药效试验结果与临床卵巢癌患者的铂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模型显示完全缓解的病例有更长的PFS,PDX模型对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胡丹[2](2020)在《探讨EMA和CK7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测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和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 7,CK7)在良、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分析EMA和CK7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分析2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作为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和预后生物标记物的潜在价值。意为建立一组科学、可靠的诊断方法,为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和精准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并行手术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的60例组织为研究组,取同期住院并行手术确诊为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30例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EMA、CK7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卡方检验分析EMA、CK7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EMA、CK7的表达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EMA、CK7及临床病理参数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情况。采用Cox模型分析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EM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3.3%(50/60),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33.3%(10/30),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K7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0%(48/60),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30%(9/30),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EMA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Χ2=6.125,P=0.013)、病理分级(Χ2=4.747,P=0.029)、淋巴结转移(Χ2=5.182,P=0.023)密切相关,与年龄、组织类型及腹水的形成无明显相关。4.CK7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Χ2=9.588,P=0.002)、病理分级(Χ2=4.986,P=0.026)、组织类型(Χ2=4.688,P=0.030)、淋巴结转移(Χ2=5.185,P=0.023)密切相关,与年龄及腹水的形成无明显相关。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MA和CK7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rs=0.508,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EMA和CK7的表达水平、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总体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及病理分级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没有显着影响(P>0.05)。7.EMA和手术病理分期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CK7和其它临床病理参数不是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1.EMA、CK7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提示EMA和CK7可能对上皮性卵巢肿瘤的恶变起到了推进作用。2.EMA表达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年龄、组织类型及腹水无明显相关。CK7表达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年龄及腹水无明显相关。3.EMA与CK7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成为预测上皮性卵巢癌进展的有效指标。4.EMA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疾病未来风险分层和定制治疗策略的前景性指标。

孟骞[3](2019)在《血清中CA125、HE4及NLR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血清中糖链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相关性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05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127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年龄26-45岁,同时符合以下排除标准:①排除病理证实同时患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②排除其他影响CA125指标的合并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③排除影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炎症疾病患者。另选取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83例为对照组,年龄20-47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在年龄构成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纳入标准如下:无临床不适且体检前6个月未行激素类药物治疗,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无恶性肿瘤病史,未处在妊娠状态,妇科检查及妇科彩超无异常。排除一般人口学特征造成的差异,收集对照组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就诊时CA125、HE4、血常规检查结果,并依据血常规结果进一步计算得到NLR。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经术后病理确诊,参照手术记录中对异位内膜的部位、数目、大小、黏连程度等详述,按ASRM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1997年)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进一步确定分期。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rson秩相关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3项指标的预测效能,应用GraphPad Prism 5绘制ROC曲线,3项指标联合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预测EM。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CA12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CA12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NL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血清CA125与HE4呈正相关,且相关指数r=0.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CA125与NLR呈正相关,且相关指数r=0.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HE4与NLR无明显相关性(r=0.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1)。3.子宫内膜异位症对CA125、HE4与NLR的Logistic向后逐步回归分析,选择进入和剔除变量的概率标准均为0.1,结果提示CA125、HE4与NLR与子宫内膜异位显着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以正常对照组为参考水平,以血清中CA125为变量做ROC曲线,可得将CA125作为标志物区分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正常组的AUC为0.981(P<0.05)。进而以正常对照组为参考水平,以HE4为变量做ROC曲线,可得将HE4作为标志物区分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正常组的AUC为0.801(P<0.05)。进而以正常对照组为参考水平,以NLR为变量做ROC曲线,可得将NLR作为标志物区分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正常组的AUC为0.745(P<0.05)。4.纳入模型的三个预测变量对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均有显着解释能力。三指标联合回归模型中ROC曲线下面积的AUC为0.983(P<0.05),均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时的面积(0.981,0.801,0.745),比较血清CA125、HE4与NLR联合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正常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其中血清CA125诊断EM的敏感度是88.1%、特异度是97.8%、约登指数是0.859;血清HE4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是51.6%、特异度是91.1%、约登指数是0.427;NLR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是79.4%、特异度是63.3%、约登指数是0.427;血清CA125、HE4和NLR三者联合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是88.1%、特异度是98.9%、约登指数是0.870。5.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逐渐递进,CA125、HE4和NLR水平整体均随之增高(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Ⅰ期+Ⅱ期患者共计70人,Ⅲ期患者共计39人,Ⅳ期患者共计18人。其中Ⅳ期患者CA125水平为(191.28±49.67)u/mL,HE4 水平为(60.09±11.74)pmol/L,NLR 为 2.70±0.82,较 Ⅲ期患者 CA125 水平(64.45±28.90)u/mL,HE4 水平(49.31±12.10)pmol/L,NLR2.26±1.04 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高于Ⅰ期+Ⅱ期患者CA125水平(51.89±19.53)u/mL,HE4 水平(48.58±10.15)pmol/L,NLR2.2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根据患者CA125、HE4和NLR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进行的多项Logistic回归,亦证实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尔逊卡方显着性值为0.524,伪R方值最高为0.394,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为63.0%,均提示模型对总体变异的解释能力不足,模型总体预测能力一般。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CA125、HE4和NL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血清CA125与HE4、NLR均呈正相关,HE4与NLR无明显相关性;3.三指标联合回归模型中ROC曲线下面积的AUC最大,均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时的面积,三指标联合可获得最高诊断效能;4.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逐渐递进,CA125、HE4和NLR水平均随之增高。

刘琼芬,生秀杰[4](2011)在《肿瘤标志物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良性疾病而类似恶性病理变化。其病因复杂,诊断亦较困难,且治疗后复发率高,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及预防复发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肿瘤标志物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研究,许多肿瘤标志物在异位内膜以及周围环境存在高表达。本文就近年来肿瘤标志物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杨秀莲[5](2011)在《人组织激肽释放酶7和E-钙粘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KLK7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卵巢上皮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各10例,卵巢上皮癌40例,常规切片,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染色法检测KLK7蛋白及E-cad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1) KLK7蛋白主要定位在卵巢上皮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在上皮性卵巢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织中KLK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30.00%和77.50%;E-cad主要定位在卵巢上皮细胞膜和细胞浆内,在上皮性卵巢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织中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70.00%和42.50%;KLK7蛋白在恶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与交界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E-cad在恶性组与良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卵巢上皮癌的临床分期增高、组织学分级降低、患者手术时有淋巴结或大网膜转移和腹腔液中有癌细胞,KLK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P<0.05),而E-cad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3)KLK7蛋白和E-cad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5 P<0.05)。结论1.KLK7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呈高表达,E-cad呈低表达;2..KLK7蛋白及E-cad与卵巢上皮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侵袭转移有关,二者联合检测有望作为评估肿瘤恶性程度、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有效指标;3. KLK7蛋白与E-cad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可能存在着拮抗效应。

唐兆前[6](2010)在《卵巢癌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与结构和表型变化研究》文中提出卵巢上皮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手术后,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随着化疗的进行,患者最终获得难以治愈的多药耐药,因而其五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30-50%。为了更好地认识肿瘤抑制基因在卵巢癌多药耐药中的机制,我们对卵巢癌卡铂耐药基因差异表达谱芯片进行了肿瘤抑制基因的筛选及验证,对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进行了甲基化检测以及突变基因筛选研究。并在组织标本中进行了临床意义的探讨。第二章卵巢癌卡铂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目的:筛选卵巢癌卡铂耐药表达谱基因芯片中卡铂耐药细胞系(SKOV3-CB)较其亲本(SKOV3)细胞系差异表达下调的肿瘤抑制基因,并验证其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分子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卵巢癌卡铂耐药表达谱基因芯片中卵巢癌SKOV3-CB细胞系较SKOV3细胞系差异表达下调两倍以上的基因1554条,筛选肿瘤抑制基因。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对基因芯片中差异表达基因检测验证。结果:从卵巢癌卡铂耐药表达谱基因芯片中筛选出RNASET2,VHL,DLG1,COPS2,NOL7,GGNBP2, RBL1, S100A2, PARG1,PERP,TCF3,DNAJA3,PCGF2,ING1,CYLD,RARRES3,RBBP8等17个肿瘤抑制基因,荧光定量PCR技术差异表达验证结果示:RNASET2,VHL, COPS2,NOL7, RBL1, S100A2, PARG1,PERP,TCF3,DNAJA3, ING1,CYLD,RARRES3,RBBP8等基因差异表达下调,下调倍数分别为24.47、65.24、10.81、21.30、72.94、5.95、27.13、1.57、1.32、12.93、46.8、7.57、14.9、14. 00、23.98。GGNBP2,PCGF2,DLG1等基因差异表达上调,上调倍数分别为5.76,2.19,17.1,基因芯片差异表达结果与real-time PCR所验证表达下降趋势的结果一致率为82.35%,下调两倍以上的基因一致率为64.70%。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结合real-time PCR对其检测结果验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多肿瘤抑制基因参与卵巢癌卡铂耐药的机制。第三章卵巢癌卡铂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甲基化检测目的:探讨卵巢癌卡铂耐药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卵巢癌卡铂耐药表达下调的关系。方法:应用分子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并设计出引物,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法或亚硫酸盐测序法(bisulphite sequencing)检测SKOV3-CB、SKOV3中的耐药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表达下调的14个基因(VHL, COPS2, NOL7,RANSET2, RBL1, S100A2, PARG1, PERP, TCF3, DNAJA3, ING1, RARRES3, RBBP8,CYLD)中,有10个基因(VHL, COPS2, NOL7, RBL1, PARG1, PERP, DNAJA3, ING1, RNASET2,CYLD)启动子区能够设计出引物,其中CYLD未检出结果,后改用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MS-PCR检测结果显示,SKOV3-CB、SKOV3的ING1、DNAJA3、VHL甲基化引物均能够扩增出产物,未甲基化引物均不能扩增出产物;COPS2、PERP甲基化引物均不能够扩增出产物,未甲基化引物均能够扩增出产物;RNASET2,PARG1、NOL7、RBL1甲基化引物与未甲基化引物均能够扩增出产物,CYLD重亚硫酸盐测序提示在SKOV3-CB及SKOV3细胞系均为未甲基化状态。结论:卵巢癌卡铂耐药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无超甲基化,甲基化机制不是引起卵巢癌卡铂耐药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差异表达下调的原因。第四章卵巢癌卡铂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突变检测目的:筛查可能的基因突变,探讨其与卵巢卡铂耐药以及相关肿瘤抑制基因表达下调的关系。方法:以亲本细胞系(SKOV3)为对照,在卵巢癌卡铂耐药细胞系(SKOV3-CB),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RNASET2,VHL, COPS2, NOL7, PARG1, RBL1, PERP, DNAJA3, ING1, CYLD等10个基因RT-PCR扩增片段的突变。结果:以SKOV3细胞系为对照,在SKOV3-CB细胞系中,SSCP检测发现DNAJA3,PERP基因聚丙烯酰胺电泳带型存在差异;RNASET2,VHL,COPS2, NOL7, PARG1, RBL1,ING1, CYLD等基因未检测到差异带型。经测序发现PERP第三外显子1093,1160,1222位点上分别存在A→G突变;1083位点及1085,1086位点,分别存在T,C,C,碱基缺失。DNAJA3第八个外显子87位点处存在A→T突变。结论:DNAJA3,PERP的基因突变以及PERP基因的碱基缺失与卵巢癌卡铂耐药相关,可能是导致其表达下调的原因,宜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五章卵巢癌卡铂耐药相关肿瘤抑制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的研究目的:探讨卵巢癌卡铂耐药相关肿瘤抑制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Trizol一步法提取卵巢肿瘤患者卵巢组织总RNA,应用RT-PCR检测85例卵巢组织的RNASET2、VHL、PARG1、CYLD、COPS2、PERP、DNAJA3、ING1、NOL7、RBL1基因mRNA表达,其中卵巢癌49例,卵巢良性组织21例,卵巢正常组织15例。结果: RT-PCR结果显示RNASET2、ING1、PARG 1、RBL1、NOL7基因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卵巢癌组织中均有一定程度表达;VHL、PERP、COPS2、CYLD基因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肿瘤中、卵巢癌组织中均有一定程度表达,但在部分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沉默,分别为4(4/49)、3(3/49)、2(2/49)、32(32/49)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提示RNASET2、ING1、PARG 1、RBL1、NOL7、VHL、PERP、COPS2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沉默阳性率与在卵巢正常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沉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意义。CYLD、DNAJA3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沉默阳性率与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沉默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分别为0.00、0.00;0.00,0.00)。VHL等10个基因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的关系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提示CYLD在FIGO I-II与III-IV期存在差异有意义外(P<0.05),其余基因差异均无意义(P均>0.05)。Log Rank分析发现卵巢癌组织VHL、PERP、CYLD基因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83、0.493、0.271)。COPS2基因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FIGO分期、病理分级进入模型(P分别为0.045、0.028);淋巴结转移及COPS2、PERP、CYLD、ING1基因表达沉默等参数均未进入模型(P分别为0.907、0.476、0.754、0.728、0.304)。结论:结论CYLD、DNAJA3基因表达沉默可作为卵巢癌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鉴别诊断的一个潜在的指标,COPS2、PERP、CYLD、ING1不能作为卵巢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黄敏[7](2010)在《ITIH4基因与卵巢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ITIH4基因在卵巢恶性肿瘤生物学作用的研究卵巢上皮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第三位,死亡率却居第一的恶性疾病。由于卵巢解剖上隐匿于盆腔深处,在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很难在早期发现和诊断,约60%-70%的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近30年来,虽然经过全世界妇科肿瘤专家的不懈努力,不断改进手术方式,发现更新更好的化疗药物,增加新的化疗方案,但是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0%-30%左右。所以,寻找新的诊断方法和新的治疗手段是目前卵巢癌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是在课题组先期使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和ELISA技术发现M/Z(质荷比)为3272的ITIH4分泌片段在卵巢癌病人血清中是上调的,作为一种与粘附和渗出等肿瘤浸润转移必须过程密切相关的物质,人类间α胰蛋白酶H4重链(inter-α-trypsin inhibitor H4 ITIH4)在卵巢癌的增殖,浸润转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体外细胞实验对ITIH4在卵巢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以下进展:1.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49例卵巢癌,20例卵巢良性肿瘤,16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组织ITIH4 mRNA的定量分析,ITIH4在恶性卵巢组织与良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量有差异(p<0.05),在恶性组织中ITIH4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与良性组织中差异不明显;2.通过构建人类间α胰蛋白酶H4重链(inter-α-trypsin inhibitor H4 ITIH4)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卵巢癌细胞,检测其对ITIH4基因的干扰效率。继而筛选出稳定干扰的细胞株,进行一系列功能实验,反面验证ITIH4基因的功能;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干扰组细胞倍增时间增强,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扰组与对照组集落形成率分别为45.7±0.7%和31.4±0.2%,p=0.5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迁移能力实验中,pGPU6-ITIH4-917是0.4481±0.0277,与阴性组相对比,pGPU6-ITIH4-917组比阴性组迁移能力快,且有统计学意义(P=0.028)3.采用第二代和第三代慢病毒载体,分别构建ITIH4基因的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摸索出较传统转染方法更为高效、可靠的转基因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基因靶向治疗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郑晓霞[8](2009)在《水通道蛋白1(AQP1)和细胞角蛋白7(CK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和细胞角蛋白7(CK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AQP1和CK7的相关关系,以同时研究两者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的新靶点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取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卵巢癌,保存良好的石蜡块57例为研究组,取同期住院手术的确诊为转移性卵巢癌8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2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5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药物或放射性治疗,无并发症,肝肾功能正常。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各例卵巢癌、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AQP1、CK7的表达情况。统计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四格表X2检验及直接概率确切法及相关分析方法。检验水准a为0.05。结果1.AQP1及CK7在在几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原发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8.9 %和92.5%,在转移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5.9%和25%,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6.7%和58.3%,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6.7%和26.7%,在正常卵巢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0%和10%。两者在几种组织的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卵巢上皮性癌中AQP1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分期学特征的关系:不同手术-病理分期AQP1的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 -II期与III -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和无腹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QP1的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浆液性、粘液性、内膜样和透明细胞癌组织)、不同病理分级(G1-G3)、原发性和转移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卵巢上皮性癌中CK7的表达与卵巢临床病理分期特征的关系:不同手术-病理分期CK7的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 -II期与III -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和无腹水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和转移性卵巢癌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K7在不同年龄组、组织学类型(浆液性、粘液性、内膜样和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病理分级(G1-G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卵巢上皮性癌中AQP1和CK7表达的相关性:APQ1与CK7的表达呈正相关,其中r=0.99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AQP1和CK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它对照组,而且在交界性肿瘤表达高于良性上皮性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提示AQP1和CK7可能参与了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2 .AQP1在卵巢癌中的高表达与腹水有关,提示卵巢癌腹水可能与水通道过量表达有关。可推测血管内皮AQP1表达上调,可能引起癌细胞对水通透性增加产生腹水,这为卵巢癌腹水产生增加新的理论依据。3.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AQP1与CK7的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将AQP1与CK7联合检测作为卵巢癌的辅助检查之一,而同时CK7可提高鉴别原发性及转移性卵巢癌的正确率。

陈泓[9](2008)在《乙酰肝素酶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卵巢上皮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第三位,死亡率却居第一的恶性疾病。由于卵巢解剖上隐匿于盆腔深处,在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很难在早期发现和诊断,约60%-70%的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己属于晚期。近30年来,虽然经过全世界妇科肿瘤专家的不懈努力,不断改进手术方式,发现更新更好的化疗药物,增加新的化疗方案,但是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0%-30%左右。所以,寻找新的诊断方法和新的治疗手段是目前卵巢癌研究的重点。作为一种与粘附和渗出等肿瘤浸润转移必须过程密切相关的物质,乙酰肝素酶(HPSE)在卵巢癌的浸润转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对HPSE在卵巢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构建了HPSE基因慢病毒表达和RNAi载体,为今后的基因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乙酰肝素酶基因全长扩增和携带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扩增出乙酰肝素酶基因全长,构建其真核载体。为进一步研究乙酰肝素酶与卵巢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选取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作为模板提取人卵巢癌组织总mRNA,RT-PCR技术扩增cDNA,利用PCR技术进行乙酰肝素酶基因全长的扩增。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进行克隆及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全长,并经测序验证其同源性达100%。结论:成功从恶性卵巢癌组织中扩增出HPSE全长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乙酰肝素酶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浸润转移体外实验研究目的:了解乙酰肝素酶对卵巢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HPSE在卵巢癌浸润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索其作为早期诊断、治疗靶向的价值。方法:成功构建HPSE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后,将其转染无HPSE基因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株A2780,G418筛选后经RT-PCR及western-blot鉴定确认获得稳定转染的HPSE/A2780细胞株。然后进行细胞生长特性、细胞周期变化、黏附能力、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实验。结果:通过转染筛选,获得能够稳定表达HPSE蛋白的卵巢癌细胞株。流式细胞仪对细胞检测结果显示A2780-HPSE组处于增殖状态(S+G2+M)的细胞为46.5%,G1期为53.5%,对照组则相应为54.5%和45.6%,其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有减少的趋势。HPSE组和对照组的生长曲线几近重合。两组的克隆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780细胞在转染前后粘附率分别为0.5183±0.0796和0.7283±0.0893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Transwell小室实验发现转染HPSE基因后的A2780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其迁移能力未受影响(p=0.618)。结论:细胞功能实验结果表明,HPSE能够增强卵巢癌A2780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其黏附能力;对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无影响。RNAi阻断乙酰肝素酶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浸润转移体外体实验研究目的:通过构建人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卵巢癌细胞,检测其对HPSE基因的干扰效率。继而筛选出稳定干扰的细胞株,进行一系列功能实验,反面验证HPSE基因的功能。方法:针对HPSE mRNA的不同区域构建不同的shRNA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HPSE高表达的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实时定量PCR检验干扰效率,选择抑制率最高的一组细胞进行抗性筛选,获得稳转细胞株,western-blot检验HPSE蛋白受抑制情况,然后进行细胞功能实验。结果:用荧光定量PCR对不同shRNA干扰载体的干扰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GPU6/GFP/Neo-HPSE-1222组相对拷贝数为0.936±0.417,与其他3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抑制率为48.63%。获得的该组稳定干扰表达株western-blot检验其HPSE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干扰组细胞倍增时间延长。干扰组与对照组集落形成率分别为0.0433±0.0451和0.0397±0.00687,p=0.05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侵袭能力实验中,干扰组吸光值为0.5697±0.106,对照组为0.8097±0.333,干扰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233)。细胞粘附能力检测,干扰组0.7533±0.07685,对照组0.5833±0.11994,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侵袭能力实验干扰组为0.69±0.085,对照组为1.091±0.27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采用构建shRNA干扰载体对HPSE基因进行干扰,有效地抑制了HPSE基因的活性,使卵巢癌细胞侵袭和黏附能力降低。HPSE重组慢病毒转基因系统和重组慢病毒干扰系统的构建目的:采用第二代和第三代慢病毒载体,分别构建HPSE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和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摸索出较传统转染方法更为高效、可靠的转基因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基因靶向治疗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首先扩增HPSE全长序列,将其与慢病毒载体pWPI连接后测序BLAST检索,并将重组慢病毒质粒转染293T细胞,48小时后提取mRNA,RT-PCR检验HPSE基因表达情况。其次,选取干扰效果最佳的siRNA,设计shRNA结构,退火反应形成双链后与慢病毒载体pSico连接并送测序。结果:重组慢病毒质粒HPSE-pWPI测序结果经BLAST,与HPSE基因的同源性达99%。转染293T后有HPSE基因的表达。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pSico/HPSE测序结果与设计的shR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的构建了HPSE基因的重组慢病毒系统和慢病毒干扰系统。为今后的HPSE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尹茳平[10](2008)在《卵巢上皮癌耐泰素和非耐泰素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与蛋白筛选鉴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卵巢上皮癌是妇科肿瘤发病率第三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的高隐匿性,妇女出现症状时多已处于中晚期,导致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目前临床上,以铂类加泰素的联合化疗已成为国际卵巢癌化疗的金标准,是其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尽管在化疗的最初阶段,卵巢上皮癌对抗癌药物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但是随着化疗的进行其逐渐获得多药耐药性,因而其五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30—50%。为了更好的认识卵巢癌的多药耐药机制,我们用泰素对卵巢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SKOV3进行间断、大剂量冲击,建立了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TS,并且从蛋白和基因两个水平筛选、鉴定了两种细胞间的差异蛋白分子。第一部分:卵巢上皮癌泰素耐药细胞株相关生物学指标的检测验证研究目的:对泰素耐药细胞株SKOV3/TS进行相关生物学指标的检测验证。方法:MTT法检测SKOV3/TS对泰素的耐药指数及对健择、奥沙利铂、米托蒽醌、VP-16、异环磷酰胺的交叉耐药性;采用21天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并计算其倍增时间。结果:SKOV3/TS对泰素的RI为2.5,对VP-16、5-FU和CTX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同SKOV3相比,生长速度显着降低。结论:SKOV3/TS表现出典型的多药耐药特征,该耐药模型十分稳定达到了后续的蛋白和基因实验的实验要求。第二部分:卵巢上皮癌耐泰素类和非耐泰素类细胞间差异表达蛋白筛选鉴定研究研究目的:比较卵巢上皮癌耐泰素类和非耐泰素类细胞间的蛋白表达差异,并进行相关蛋白的筛选和鉴定。方法:提取卵巢癌耐泰素细胞SKOV3/TS和亲本细胞SKOV3的总蛋白,用蛋白二维液相分离色谱技术(ProtemeLabTMPF-2D)对总蛋白进行分级分离,然后用其自带的Proteovue和Deltavue分析软件进行两种细胞间差异蛋白的筛选;用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ESI-MS/MS)结合数据库比对进行差异蛋白的鉴定。结果:共分离筛选出差异蛋白12个,其中SKOV3/TS表达上调的12个,SKOV3表达上调的0个。鉴定出SKOV3/TS比SKOV3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11个,即Immunologulin kappa lightchain variable region(Fragment)、protein DKFZp686F0970(Fragment)、MAPK13 proteinvariant、AJ972290、RNF4 protein、Cancer/testis antigen CT45-5、AX888106 NID、Homosapiens(clone E04)gene from CpG-enriched DNA,partial cds、Pyrin-domain containingprotein、complement C4A-human、CXorf2 protein。这些蛋白涉及癌基因、DNA合成、修复、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蛋白翻译合成类以及细胞骨架和运动、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代谢、发育相关等15类基因。结论:PF-2D结合ESI-MS/MS是一种进行能够差异蛋白筛选、鉴定的有效方法。鉴定出的蛋白通过多种复杂机制介导了卵巢癌对泰素类的耐药性的产生,这些蛋白有可能成为疗效预测分子或新的治疗靶标。第三部分:卵巢上皮癌耐泰素类和非耐泰素类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鉴定研究研究目的:比较卵巢上皮癌耐泰素类和非耐泰素类细胞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并进行相关基因的筛选和鉴定。方法:采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卵巢癌耐泰素细胞SKOV3/TS和亲本细胞SKOV3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和分析;用荧光定量RT-PCR对芯片结果进行核对验证。结果:共分离筛选出差异蛋白5098个,SKOV3/TS比SKOV3上调的差异基因共有2482个,其中上调10倍以上的共有425个,SKOV3比SKOV3/TS上调的差异基因共有2616个,其中上调10倍以上的共有409个。SKOV3/TS比SKOV3上调10倍以上的3个差异基因与下调10倍的3个差异基因,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表明EBNA-3、COP9、StIP1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JAK2、HSPS、NADH则明显上调表达(P<0.05)。经荧光定量RT-PCR验证,表明上述6个基因在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的确高于敏感细胞株,证明基因芯片的结果是可信的。结论:基因芯片是分析肿瘤差异基因的一种高通量的强有力工具。卵巢癌的多药耐药是一个多种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二、卵巢上皮癌组织及腹腔液中CK7mRNA表达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卵巢上皮癌组织及腹腔液中CK7mRNA表达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卵巢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鉴定与铂化疗药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卵巢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卵巢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章 卵巢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成瘤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章 卵巢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铂化疗药效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探讨EMA和CK7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2.5 统计学分析
    2.6 随访
第三章 结果
    3.1 EMA、CK7在良、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3.2 EMA、CK7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3.3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MA和CK7表达相关性分析
    3.4 Kaplan-Meier曲线单因素分析EMA、CK7 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参数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情况
    3.5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卵巢癌的研究现状
    4.2 EMA 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4.3 CK7 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4.4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 EMA 和 CK7 蛋白表达相关性
    4.5 临床病理参数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4.6 EMA、CK7 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同源重组修复基因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血清中CA125、HE4及NLR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1 影相学检查
    1.2 肿瘤标记物测定
    1.3 腹腔镜检查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血清标本采集及检测
    2.3 病理诊断结果
    2.4 统计学数据分析
结果
    3.1 CA125、HE4和NLR在EM组及对照组表达水平比较
    3.2 EM组CA125、HE4和NLR的相关性分析
    3.3 CA125、HE4与NLR分别诊断EM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效能分析
    3.4 CA125、HE4与NLR联合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预测
    3.5 CA125、HE4和NLR与EM患者分期的关系
讨论
    4.1 CA125、HE4和NLR在EM组及对照组表达水平比较
    4.2 单独使用血清CA125表达水平诊断EM的价值
    4.3 单独使用血清HE4表达水平诊断EM的价值
    4.4 单独使用NLR诊断EM的价值
    4.5 EM组CA125、HE4和NLR的相关性分析
    4.6 CA125、HE4与NLR联合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预测EM
    4.7 CA125、HE4和NLR与EM患者分期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清肿痛标志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肿瘤标志物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3 CA125
4 基质金属蛋白酶9、Kiss-1、骨桥蛋白 (OPN)
5 附睾蛋白 HE4 (又名WFDC2)
6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
7 其他肿瘤标志物
8 总结

(5)人组织激肽释放酶7和E-钙粘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二、ABSTRACT
三、前言
四、综述
五、实验研究
六、结果
七、讨论
八、结论
九、参考文献
十、致谢
十一、英文缩写
十二、附图
十三、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卵巢癌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与结构和表型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卵巢上皮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研究现况(文献综述)
    1 卵巢恶性肿瘤概述
        1.1 卵巢癌的发病情况简述
        1.1.1 卵巢癌的发病率及生存率
        1.1.2 流行病学与致病因素
        1.2 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
        1.2.1 肿瘤标志物
        1.2.2 影像学检查
        1.2.3 细胞学检查
        1.2.4 腹腔镜探查术
        1.2.5 联合诊断
        1.3 卵巢上皮性癌一线常规治疗现况
        1.3.1 卵巢癌手术治疗的研究近况
        1.3.1.1 早、中期卵巢癌的手术治疗现状
        1.3.1.1.1 全面分期手术的定义与价值
        1.3.1.1.2 早期卵巢癌的手术切除范围及注意事项
        1.3.1.1.3 阑尾切除在卵巢上皮性癌治疗中的价值
        1.3.1.1.4 大网膜切除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
        1.3.1.1.5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
        1.3.1.1.6 卵巢癌的保守性手术现状
        1.3.1.1.6.1 保守性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3.1.1.6.2 保守性手术的手术范围
        1.3.1.1.6.3 保守性手术的价值
        1.3.2 晚期卵巢癌的手术治疗现状
        1.3.2.1 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由及范围
        1.3.2.2 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注意事项
        1.3.2.3 影响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因素及在晚期卵巢癌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1.3.2.4 复发卵巢癌的手术治疗
        1.3.2.4.1 手术的目的与意义
        1.3.2.4.2 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范围
        1.3.2.4.3 影响手术效果的预后因素
        1.3.3 化疗
        1.3.3.1 一线化疗药物及方案的选择
        1.3.3.1.1 一线化疗的指征
        1.3.3.1.2 一线化疗药物以及方案的选择
        1.3.3.2 腹腔化疗
        1.3.3.3 维持或巩固化疗的临床价值
        1.3.3.4 新辅助化疗
        1.3.3.5 影响化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1.3.3.5.1 FIGO 分期
        1.3.3.5.2 病理类型
        1.3.3.5.3 残余灶的大小
        1.3.3.5.4 化疗的用药剂量
        1.3.3.5.5 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1.3.3.5.6 其它因素
        1.3.4 影响腹腔化疗临床应用的因素
        1.3.5 影响化疗疗效的分子病理因素
        1.4 生物治疗
        1.4.1 免疫治疗
        1.4.2 过继性免疫治疗
        1.4.3 抗体
        1.4.4 细胞因子
        1.4.5 肿瘤疫苗
        1.5 基因治疗
        1.5.1 自杀基因治疗
        1.5.2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治疗
        1.5.3 免疫基因治疗
        1.5.4 耐药基因治疗
        1.5.5 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2 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多药耐药
        2.1 卵巢上皮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原因及机理
        2.1.1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分子机理
        2.1.1.1 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降低
        2.1.1.2 P-糖蛋白
        2.1.1.3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2.1.1.4 肺耐药蛋白
        2.1.1.5 乳腺耐药蛋白
        2.1.2 细胞内化疗药物代谢解毒增加
        2.1.3 DNA 损伤修复能力增加
        2.1.4 抗凋亡能力增加
        2.1.5 p53 基因突变
        2.1.6 信号传导通路
        2.1.7 其它机制
        2.1.7.1 细胞间连接
        2.1.7.2 DNA 聚合酶
        2.1.7.3 ATP7B
        2.2 卵巢上皮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诊断
        2.2.1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
        2.2.1.1 MDR-1 基因
        2.2.1.2 肺耐药蛋白
        2.2.1.3 GST-π
        2.2.1.4 mtP53
        2.2.1.5 c-erbB-2 基因(HER-2 基因)
        2.2.1.6 DNA 错配修复基因
        2.2.1.7 ATP7B
        2.2.1.8 多药耐药基因 SNPs 的检测
        2.2.1.9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2.2.1.10 多基因联合检测在诊断多药耐药的价值
        2.3 卵巢上皮恶性肿瘤多药耐的治疗
        2.3.1 卵巢癌多药咐药的分型及治疗原则和目的
        2.3.1.1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分型
        2.3.1.2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治疗原则
        2.3.1.3 治疗的目标及价值
        2.3.2 多药耐药的化疗
        2.3.2.1 二线化疗药物及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价
        2.3.2.2 顽固型卵巢癌的治疗
        2.3.2.3 耐药型和难治型卵巢癌的治疗
        2.3.2.4 影响二线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
        2.3.2.5 常规化疗药物疗效预测分子靶向化疗
        2.3.2.6 自体骨髓移植加大剂量化疗在卵巢癌多药耐药治疗中的应用
        2.3.3 多药耐药的逆转耐药治疗
        2.3.3.1 反义核酸技术
        2.3.3.2 反义 RNA 技术
        2.3.3.3 RNA 干涉技术
        2.3.3.4 核酶基因转移技术
        2.3.3.5 细胞因子基因逆转技术
        2.3.3.6 针对 P-gp 的增敏治疗
        2.3.3.7 针对 MRP 的增敏治疗
        2.3.3.8 针对 BCRP 的增敏剂
        2.3.4 多药耐药的手术治疗
        2.3.5 多药耐药的的基因治疗
        2.3.5.1 药物敏感基因
        2.3.5.2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
        2.3.5.3 骨髓细胞修饰
        2.3.6 多药耐药的综合治疗方案筛选及临床验证
        2.3.6.1 单克隆抗体
        2.3.6.2 腺病毒载体
        2.3.6.3 中药治疗
        2.3.6.4 亚致死量陡脉冲
    3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差异表达基因研究现况
        3.1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鉴定技术
        3.1.1 基因芯片技术
        3.1.2 DDRT-PCT
        3.1.3 比较基因组杂交法
        3.1.4 表达序列标签
        3.1.5 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
        3.1.6 消减杂交基因克隆技术
        3.1.7 差异显示技术衍生的方法
        3.1.8 差异基因的鉴定技术
        3.2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鉴定现况及临床价值
        3.2.1 基因芯片应用
        3.3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鉴定存在问题
    4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
        4.1 基因甲基化的定义及主要检测手段
        4.1.1 基因甲基化定义
        4.1.2 主要检测手段
        4.1.2.1 高效液相色谱柱(HPLC)及相关方法
        4.1.2.2 SssI 甲基转移酶法
        4.1.2.3 免疫化学法
        4.1.2.4 氯乙醛法
        4.1.2.5 特异性位点的 DNA 甲基化的检测
        4.1.2.5.1 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法
        4.1.2.5.2 直接测序法
        4.1.2.5.3 甲基化特异性的 PCR
        4.1.2.5.4 甲基化敏感性单核苷酸引物延伸
        4.1.2.5.5 结合重亚硫酸盐的限制性内切酶法
        4.1.2.5.6 甲基化敏感性单链构象分析
        4.1.2.5.7 甲基化敏感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4.1.2.5.8 荧光法
        4.1.2.5.9 DNA 微阵列法
        4.1.2.5.10 甲基化敏感性斑点分析
        4.1.2.5.11 甲基化特异性多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4.2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
        4.3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基因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4.3.1 治疗反应的标志物
        4.3.2 化疗耐药和预后
    5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与基因突变的关系
        5.1 基因突变的定义及主要检测手段
        5.1.1 基因突变的定义
        5.1.2 基因突变主要检测手段
        5.1.2.1 直接 DNA 序列分析法
        5.1.2.2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
        5.1.2.3 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5.1.2.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5.1.2.5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5.1.2.6 异源双链分析
        5.1.2.7 核酸分子杂交
        5.1.2.8 核糖核酸酶切法
        5.1.2.9 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
        5.1.2.10 蛋白截短试验
        5.1.2.11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5.1.2.12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
        5.1.2.13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
        5.1.2.14 毛细管电技术
        5.2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与基因突变的关系
        5.3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卵巢上皮癌卡铂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卵巢上皮癌卡铂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甲基化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卵巢上皮癌卡铂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筹异表达基因突变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卵巢癌卡铂耐药相关肿瘤抑制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ITIH4基因与卵巢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致谢
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卵巢肿瘤血清诊断标志物筛选及临床验证研究近况(文献综述述)
    1 卵巢恶性肿瘤概述
        1.1 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可能的致病因素
        1.1.1 发病率
        1.1.2 发病因素
        1.2 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与鉴别诊断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2.1 卵巢癌的筛查
        1.2.2 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2、卵巢肿瘤血清潜在诊断标志物筛选及临床验证研究近况
        2.1 血清潜在诊断标志物筛选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2.2 卵巢肿瘤血清潜在诊断标志物筛选现况
        2.3 已筛选出的卵巢肿瘤血清潜在诊断标志物临床验证现况
        2.4 卵巢肿瘤血清潜在诊断标志物筛选中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的问题
    3 卵巢肿瘤血清诊断标志物研究近况
        3.1 血清抗原抗体类诊断标记物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程监测中的应用
        3.1.1 血清CA125含量测定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程监测中的应用
        3.1.2. 血清CA125含量测定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
        3.1.3 CA125与卵巢上皮性肿瘤(EOC)的筛查
        3.1.4 CA125与EO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1.5 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与EOC临床的关系
        3.1.6 CA12与EOC的化疗疗效及复发转移
        3.1.7 CA125与EOC的预后
        3.1.8 血清CA125含量测定在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程监测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9 血清HE4含量测定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程监测中的应用
        3.1.10 其它血清抗原抗体类标志物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及缺陷
        3.2 激素类标志物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及缺陷
        3.2.1 尿促性腺激素片段
        3.2.2 UGF与卵巢癌
        3.2.3 抑制素
        3.2.4 INH与卵巢上皮性肿瘤
        3.2.5 激活素
        3.2.6 绒毛促性腺激素(HCG)
        3.2.7 内固醇类激素的测定
        3.2.8 米勒管抑制激素(MIS)
        3.2.9 抑制素
        3.3 酶类标志物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及缺陷
        3.3.1 端粒酶(Telomerase,TLMA)
        3.3.2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 roteinase,MMPs)
        3.3.3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
        3.3.4 谷胱甘肽S2转移酶(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s,GSTs)
        3.3.5 神经细胞特异性稀醇化酶(NSE)
        3.3.6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3.4 肽类标志物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及缺陷
        3.4.1 组织多肽抗原(TPA)和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TPS)
        3.4.2 细胞角蛋白19(CK19)/CYFRA21-1
        3.4.3 甲胎蛋白(AFP)
        3.4.4 滤泡调整蛋白(FRP)
        3.4.5 血清唾液酸或脂连唾液酸的检测(LSA)
        3.5 多指标联合应用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4、卵巢恶性肿瘤的分子诊断及判断预后的研究现况
        4.1 癌基因检测作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
        4.1.1 HER-2/neu癌基因
        4.1.2 c-myc基因
        4.1.3 ras基因
        4.2 抑癌基因检测作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
        4.2.1 p53抑癌基因
        4.2.2 nm23基因
        4.2.3 p16基因
        4.2.4 KAI-1基因
        4.2.5 PETN
        4.3 生长因子检测作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
        4.3.1 白介素-6(IL-6)
        4.3.2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4.3.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4.3.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4.3.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1)
        4.3.6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
        4.3.7 内皮抑素
        4.3.8 溶血磷脂酸
        4.4 细胞DNA及RNA含量检测的临床价值
        4.5 多分子指标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5、ITIH4基因与卵巢肿瘤的关糸研究
        5.1 ITIH4基因的发现、结构及主要生物学功能
        5.2 ITIH4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糸研究现况
        5.3 ITIH4基因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糸及分子机理
    6、本研究的目地和意义
第二章 ITIH4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及临床意义初探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卵巢肿瘤组织中ITIH4基因mRNA表达的RT-PCR条件建立
        2.2 ITIH4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条件建立
        2.3 各类卵巢组织中的ITIH4基因mRNA比较
        2.4 卵巢癌组织中ITIH4基因mR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
        2.5 利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
        2.6 卵巢癌组织中ITIH4基因mRNA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第三章 siRNA沉默ITIH4基因对卵巢上皮癌生物学功能影响体外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质粒与菌株
        1.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1.2 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转染细胞系培养
        1.3.2 siRNA的设计与合成
        1.3.3 siRNA片段最佳沉默效应的筛选
        1.3.4 shRNA-ITIH4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1.3.5 脂质体介导的ITIH4-PGPU6-917质粒细胞转染
        1.3.6 携带干扰重组质粒的HO8910pm细胞的筛选
        1.3.7 携带干扰重组质粒的HO8910pm细胞的克隆
        1.3.8 转染前后细胞中ITIH4基因mRNA表达测定
        1.3.9 细胞生长曲线测定(MTT法)
        1.3.10 细胞体集落形成实验
        1.3.11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变化
        1.3.12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测定
        1.3.13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
    2 结果
        2.1 不同种类卵巢癌细胞的ITIH4基因表达情况
        2.2 转染条件的确定
        2.3 不同的siRNA干扰片段瞬时转染HO8910pm细胞前后其ITIH4mRNA表达结果
        2.4 ITIH4-PGPU6-917siRNA表达载体构建结果
        2.5 ITIH4-PGPU6-917载体转染HO8910pm细胞结果
        2.6 HO8910pm-ITIH4-PGPU6-917(+)和HO8910pm-ITIH4-PGPU6(+)细胞筛选
        2.7 不同细胞中ITIH4mRNA表达测定
        2.8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
        2.9 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2.10 各类细胞细胞生长周期结果
        2.11 不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测定结果
        2.12 不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
    3 讨论
第四章 重组慢病毒干扰系统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质粒与菌株、细胞
        1.1.2 主要试剂
        1.1.3 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ITIH4 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1.2.1.1 shRNA的设计
        1.2.1.2 插入片段退火反应
        1.2.1.3 Hpa I和Xho I双酶切pSico
        1.2.1.4 连接反应
        1.2.1.5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
        1.2.1.6 挑选阳性克隆
        1.2.1.7 质粒DNA的提取
        1.2.1.8 重组质粒DNA-PCR
        1.2.1.9 重组质粒的测序
        1.2.1.10. 转染293T细胞
        1.2.1.11 病毒滴度测定
    2 结果
        2.1 psico质粒双酶切电泳
        2.2 RNAi重组质粒提取
        2.3 重组质粒ITIH4-Psico PCR鉴定
        2.4 RNAi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2.5 ITIH4-Psico转染293T细胞结果
        2.6 病毒滴度测定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8)水通道蛋白1(AQP1)和细胞角蛋白7(CK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致谢

(9)乙酰肝素酶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治疗进展(文献综述)
    1.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主要步骤
        1.1 原发恶性肿瘤的浸润
        1.1.1 细胞的转化和肿瘤细胞的增殖
        1.1.2 肿瘤细胞的分离
        1.1.3 粘附并破坏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
        1.1.4 肿瘤细胞运动
        1.2.恶性肿瘤细胞的迁移
        1.2.1 恶性肿瘤细胞粘附到脉管基底膜
        1.2.2 穿过脉管壁进入循环系统
        1.3 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
        1.3.1 逃脱免疫监视在循环系统中生长
        1.3.2 锚定粘附并破坏脉管壁
        1.3.2.1 锚定粘附
        1.3.2.2 肿瘤细胞逸出循环系统
        1.3.3 转移灶的形成
        1.3.4 转移的休眠
        1.3.5 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
    2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主要途径
        2.1 腹腔种植
        2.2 淋巴转移
        2.2.1 卵巢的淋巴系统
        2.2.2 恶性卵巢肿瘤的淋巴转移机制
        2.2.3 卵巢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规律
        2.3 影响卵巢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2.3.1 临床期别
        2.3.2 病理分型
        2.3.3 细胞分化程度
        2.3.4 原发病灶大小
        2.3.5 腹水性状
    3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主要分子机理
        3.1 基因调控与卵巢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
        3.1.1 肿瘤转移基因
        3.1.2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3.2 黏附因子与卵巢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
        3.2.1 钙粘蛋白家族
        3.2.2 整合素
        3.2.3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3.2.4 选择素家族
        3.2.5 CD44
        3.3 血管的生成与卵巢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
        3.3.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3.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4 蛋白溶解酶与卵巢恶性肿瘤
        3.4.1 基质金属蛋白酶
        3.4.2 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其调节因子
        3.4.3 组织蛋白酶
        3.4.4 乙酰肝素酶
    4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4.1 盆、腹腔种植转移
        4.1.1 子宫及附件
        4.1.2 腹膜
        4.1.3 肠道
        4.1.4 肝、脾
        4.1.5 大网膜
        4.2 淋巴结转移
    5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物理诊断
        5.1 超声检查在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5.2 CT在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5.3 MRI在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5.4 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5.4.1 PET-CT的原理
        5.4.2 PET-CT与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诊断
    6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诊断
        6.1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基因诊断
        6.1.1 C-erbB-2
        6.1.2 nm23基因
        6.1.3 p53基因
        6.2 肿瘤标志物
        6.2.1 肿瘤相关抗原
        6.2.2 激肽释放酶家族
    7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治疗
        7.1 手术
        7.1.1 原发卵巢恶性肿瘤FIGO分期
        7.1.2 术后残余灶与预后的关系
        7.1.3 大网膜切除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
        7.1.3.1 卵巢癌大网膜转移的发生率
        7.1.3.2 卵巢癌大王膜切除与预后的关系
        7.1.3.3 大网膜切除范围
        7.1.4 腹后腔淋巴结清扫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
        7.1.4.1 卵巢癌腹后腔淋巴结转移率
        7.1.4.2 卵巢癌腹后腔淋巴结转移与预后
        7.1.4.3 腹后腔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7.1.5 阑尾切除在卵巢癌治疗中的意义
        7.1.5.1 卵巢癌阑尾转移率
        7.1.5.2 卵巢癌阑尾切除与预后
        7.1.6 脾等远处转移灶切除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
        7.1.6.1 脾切除术
        7.1.6.2 横膈膜手术
        7.1.6.3 卵巢癌肠道转移瘤手术
        7.2 卵巢癌的化学治疗
        7.2.1 晚期卵巢癌化疗的适应症
        7.2.1.1 先期化疗
        7.2.1.2 术后化疗
        7.2.1.3 腹腔化疗
        7.2.2 化疗药物、方案及途径
        7.2.2.1 化疗药物
        7.2.2.2 化疗方案及给药途径
        7.3 晚期卵巢癌化疗前瞻性多中心随机的临床验证
        7.3.1 铂类+紫杉醇
        7.3.2 多西紫杉醇与紫杉醇
        7.3.3 表柔比星
        7.3.4 拓扑替肯
        7.4 晚期卵巢癌的靶向治疗
        7.4.1 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
        7.4.2 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
        7.4.3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7.4.4 抗血管生成药物
        7.4.5 基因治疗
        7.4.5.1 多重耐药基因
        7.4.5.2 启动子
        7.4.5.3 抑癌基因
        7.4.5.4 分子化疗
        7.4.6 光动力学治疗
    8 乙酰肝素酶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8.1 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结构
        8.1.1 HPSE基因结构及定位
        8.1.2 HPSE蛋白质结构
        8.2 乙酰肝素酶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8.2.1 细胞外基质的结构
        8.2.2 HPSE的生物学功能
        8.3 乙酰肝素酶的分子调节机制
        8.3.1 细胞因子调节
        8.3.2 启动子去甲基化
        8.3.3 转录因子调控
        8.3.4 微环境的PH值
        8.3.5 HSPG内化调控
        8.3.6 激素
        8.4 乙酰肝素酶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中的生物学作用
        8.4.1 HPSE在各种恶性肿瘤的表达情况
        8.4.2 HPSE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9 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理
        9.1 HPSE在卵巢癌中的表达
        9.2 HPSE表达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的关系
        9.3 HPSE在卵巢癌浸润转移中可能的作用机理
        9.3.1 HPSE降解细胞外基质
        9.3.2 HPSE促进卵巢癌血管生成
    10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乙酰肝素酶基因全长扩增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
        1.1.2 质粒与菌株
        1.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1.1.3.1 试剂
        1.1.3.2 试剂的配制
        1.1.4 仪器
        1.1.5 器具的处理
        1.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2.1 HPSE引物
        1.2.2 内参基因β-actin引物
        1.3 实验方法
        1.3.1 卵巢癌组织总RNA的提取
        1.3.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1.3.3 HPSE全长扩增
        1.3.4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1.3.5 感受态大肠杆菌的制备
        1.3.6 PCR产物的酶切反应及回收
        1.3.7 质粒的制备
        1.3.8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1.3.9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1.3.10 挑选阳性克隆
        1.3.11 质粒的快速提取
        1.3.12 PCR鉴定
        1.3.13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1.3.14 重组质粒测序
        1.3.15 测序结果的序列分析
    2 结果
        2.1 卵巢癌组织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2.2 β-actin内参检测cDNAPCR反应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2.3 HPSE全长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2.4 HPSE全长PCR产物测序结果
        2.5 携带HPSE基因的pcDNA3.1与原质粒pcDNA3.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2.6 重组质粒HPSE-pcDNA3.1的PCR鉴定及酶切鉴定结果
        2.7 携带HPSE基因的pcDNA.1测序结果
    3 讨论
        3.1 HPSE基因的结构特点及测序结果分析
        3.2 pcDNA3.1载体选择的意义
        3.3 HPSE-pcDNA3.1真核载体构建的意义
第三章 乙酰肝素酶介导的卵巢癌上皮细胞系浸润转移体外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质粒、菌株与细胞株
        1.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1.1.2.1 试齐
        1.1.2.2 试剂的配制
        1.1.3 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转染细胞系的选择
        1.3.2 脂质体介导的HPSE-pcDNA3.1质粒的转染
        1.3.3 携带HPSE基因的A2780细胞的筛选
        1.3.4 携带HPSE基因的A2780细胞的克隆
        1.3.5 RT-PCR检测转染后A2780细胞的HPSEmRNA表达
        1.3.6 western-blot检测HPSE蛋白表达
        1.3.7 细胞生物学特性实验
        1.3.7.1 细胞生长曲线测定(MTT法)
        1.3.7.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变化
        1.3.7.3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1.3.7.4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测定
        1.3.7.5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
        1.3.7.6 细胞体外黏附能力测定
        1.3.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种类卵巢癌细胞的HPSE基因表达情况
        2.2 转染条件的确定
        2.3 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N1阳性对照结果
        2.4 筛选A2780细胞的G418浓度的确定
        2.5 G418筛选结果
        2.6 筛选出的A2780细胞RT-PCR检测HPSE表达情况
        2.7 筛选出的A2780细胞western-blot检测HPSE蛋白表达结果
        2.8 筛选出的A2780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结果
        2.9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
        2.10 筛选出的A2780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2.11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测定结果
        2.12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结果
        2.13 细胞体外黏附能力测定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RNAi阻断乙酰肝素酶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浸润转移体外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质粒与菌株
        1.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1.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1.4 shRNA载体的设计与合成
        1.2 实验方法
        1.2.1 转染细胞系的选择
        1.2.2 脂质体介导的shRNA载体转染SKOV3细胞
        1.2.3 对HPSE沉默效果最佳的shRNA的筛选
        1.2.3.1 转染后SKOV3细胞总RNA提取
        1.2.3.2 SYBR GREE1实时定量PCR检测六种干扰载体转染SKOV3细胞后HPSE基因表达
        1.2.4 转染shRNA载体的SKOV3细胞的筛选
        1.2.5 筛选出的SKOV3细胞的克隆
        1.2.6 western-blot检测HPSE蛋白表达
        1.2.7 细胞生物学特性实验
        1.2.7.1 细胞生长曲线测定(MTT法)
        1.2.7.2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1.2.7.3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测定
        1.2.7.4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
        1.2.7.5 细胞体外黏附能力测定
    2 结果
        2.1 不同种类卵巢癌细胞的HPSE基因表达情况
        2.2 shRNA转染SKOV3细胞48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结果
        2.3 构建好的GADPH-pTG-T质粒测序结果
        2.4 不同shRNA干扰载体对SKOV3细胞HPSE抑制效果的检测结果
        2.5 标准品QRT-PCR扩增标准曲线结果
        2.6 标准品测定的实时荧光扩增融解曲线结果
        2.7 转染不同shRNA载体后QRT-PCR检测HPSE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2.8 转染不同shRNA载体后QRT-PCR检测HPSE基因表达的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
        2.9 转染后SKOV3细胞筛选后14天结果
        2.10 western-blot检测HPSE蛋白表达结果
        2.11 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2.12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
        2.13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测定结果
        2.14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结果
        2.15 细胞体外黏附能力测定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HPSE重组慢病毒转基因系统和重组慢病毒干扰系统的构建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质粒与菌株、细胞
        1.1.2 主要试剂
        1.1.3 仪器
        1.2 HPSE引物的的设计与合成
        1.3 实验方法
        1.3.1 HPSE慢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
        1.3.1.1 HPSE全长的扩增
        1.3.1.2 PCR产物的纯化和回收
        1.3.1.3 SpeI酶切PCR产物及回收
        1.3.1.4 PCR产物磷酸化
        1.3.1.5 载体的准备
        1.3.1.6 HPSE与pWPI的连接
        1.3.1.7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HB101_
        1.3.1.8 挑选阳性克隆
        1.3.1.9 质粒DNA的提取
        1.3.1.10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1.3.1.11 重组质粒的测序
        1.3.1.12 测序结果分析
        1.3.1.13 HPSE-pWPI转染293T
        1.3.1.14 转染后mRNA提取并转录为cDNA
        1.3.1.15 HPSE-pWPI转染的293THPSE表达
        1.3.2 HPSE 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1.3.2.1 shRNA的设计
        1.3.2.2 插入片段的退火
        1.3.2.3 HpaI和XhoI双酶切pSico
        1.3.2.4 连接反应
        1.3.2.5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1.3.2.6 挑选阳性克隆
        1.3.2.7 质粒DNA的提取
        1.3.2.8 重组质粒的测序
    2 结果
        2.1 HPSE全长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2.2 HPSE和pWPI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后涂板生长结果
        2.3 阳性克隆提取的质粒电泳结果
        2.4 重组质粒PCR鉴定结果
        2.5 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
        2.6 HPSE-pWPI转染293T结果
        2.7 HPSE-pWPI转染后HPSE表达结果
        2.8 RNAi重组质粒提取结果
        2.9 RNAi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10)卵巢上皮癌耐泰素和非耐泰素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与蛋白筛选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卵巢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研究进展
实验1 卵巢上皮癌耐泰素细胞系的验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培养条件
        耐药指数(RI)的测定——MTT法
        交叉耐药性的检测
        细胞生长曲线的检测(21天法)
        结果分析
        卵巢上皮癌耐泰素与非耐泰素细胞间耐药指数比较
        交叉耐药性
        细胞生长曲线
    【讨论】
实验2 卵巢上皮癌耐泰素与非耐泰素细胞间差异蛋白筛选鉴定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仪器和试剂
        卵巢癌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初始缓冲液置换细胞裂解上清液:DP-10脱盐柱法
         一维色谱聚焦分析
    【结果】
        SKOV3/TS和SKOV3细胞总蛋白的浓度测定结果:
        样品制备
        一维色谱聚焦结果
        重复性问题
        SKOV3和SKOV3/TS细胞株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的比较
        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的质谱鉴定
    小结
    【讨论】
实验3 卵巢上皮癌耐泰素和非耐泰素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鉴定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试剂
        仪器
        实验方法
    结果与分析
        1、SKOV3/TS细胞与SKOV3细胞的基因芯片结果
        2、卵巢上皮癌耐泰素和非耐泰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果
        3、荧光定量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mRNA在卵巢上皮癌耐泰素和敏感细胞间的 表达结果分析
        4、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卵巢上皮癌组织及腹腔液中CK7mRNA表达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卵巢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鉴定与铂化疗药效观察[D]. 李思奕.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2]探讨EMA和CK7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D]. 胡丹. 兰州大学, 2020(01)
  • [3]血清中CA125、HE4及NLR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的探讨[D]. 孟骞. 滨州医学院, 2019(02)
  • [4]肿瘤标志物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研究进展[J]. 刘琼芬,生秀杰. 现代肿瘤医学, 2011(08)
  • [5]人组织激肽释放酶7和E-钙粘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杨秀莲. 佳木斯大学, 2011(04)
  • [6]卵巢癌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与结构和表型变化研究[D]. 唐兆前.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7]ITIH4基因与卵巢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D]. 黄敏.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9)
  • [8]水通道蛋白1(AQP1)和细胞角蛋白7(CK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D]. 郑晓霞. 广州医学院, 2009(07)
  • [9]乙酰肝素酶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机理研究[D]. 陈泓.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10]卵巢上皮癌耐泰素和非耐泰素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与蛋白筛选鉴定研究[D]. 尹茳平.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CK7mRNA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和腹腔液中表达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