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英语中结构分离的翻译

浅析医学英语中结构分离的翻译

一、浅析医学英语中结构分隔现象的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薛少一[1](2021)在《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对翻译的启示》文中认为医学英语与普通英语相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要提高医学专业文献阅读效率、撰写高质量的英语医学论文,必须对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该文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角度,结合实例分析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由此引出其对医学文献翻译的启示,以期对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阅读医学专业文献、撰写英语医学论文提供有益的指导。

曹勇[2](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代田欣[3](2021)在《英语经济类文本汉译复杂句式重组 ——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诺贝尔奖长期以来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名经济学家以表彰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该奖项一经颁布就在中国经济学领域引起了热烈讨论,通过了解三位获奖者提出的方法以期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可行性参考。本次翻译实践所选文本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就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获奖理由发表在官网上的报告——《理解发展与减贫》为翻译实践文本。全文共五部分,分别说明了三位诺贝尔奖得主针对减轻全球贫困提出的实验性方法、该实验方法在发展中国家对抗贫困中的应用、该实验方法的外在效度、该实验方法对政策制定的影响、结束语。本论文所选文本属于经济类文本,主要特征为复杂句多。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该文本的文本特征,翻译实践主要关注复杂句的翻译。通过对初译后的审校分析,将复杂句的翻译难点界定为三类:修饰成分繁多,句式冗杂以及分隔结构复杂。针对界定的翻译问题,尝试采用句式重组作为翻译策略。对于修饰成分繁多的问题,分别采用句式还原重组、句式转译重组、句式拆分重组作为解决方案;对于句式冗杂的问题,分别采用句式衔接重组、句式切断重组、句式综合重组作为解决方案;对于分隔结构复杂的问题,分别采用句式顺译重组、句式调序重组、句式前置重组作为解决方案。通过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表明,句式重组的翻译策略对该类文本复杂句的翻译具有一定效力,译文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翻译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冯梦洁[4](2021)在《公共卫生类文本汉译句式结构转换 ——Evaluating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Issues(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面对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多个国家的卫生体系几乎瘫痪失灵。公共卫生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除了此次突发疫情外,世界还面临着许多其他影响公民健康的风险。许多国家存在健康不公平现象以及医疗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评估卫生系统对各国健康事业进步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次翻译实践选择Evaluating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Issues:Critical Reflections on Diseases and Disasters,Policies and Practices一书,该书由医学博士姆布索·普雷舍斯·马布扎(Mbuso Precious Mabuza)编着,作者从生物医学、社会、立法、经济等多个方面阐述公共卫生面临的困境,并对加强卫生体系提出深刻独到的见解。本次翻译实践为公共卫生类文本,符合信息型文本的特点,文体正式,专业性强,句子结构复杂,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译者通过分析梳理翻译问题,将本次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分为三大类:一是并列结构频现问题,包括同质并列项繁多和异质并列项繁多;二是介词结构连用问题,包括介词短语连用和介词加从句连用;三是特殊句式成分繁杂问题,包括“It”引导的主语从句复杂以及“There be”句式的状语冗长。通过对比相关平行语料,参阅其他专业书籍后,译者发现该类文本的中英句式结构差异较大。为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本论文采用了句式结构转换法,通过分析具体例句,提出相应翻译策略。针对并列结构频现问题,采用分译转换法和合译转换法;针对介词结构连用问题,采用词类转换法和逆译转换法;针对特殊句式成分繁杂问题,采用外位语转换法以及转换融合法。以上方法极大地提升了译文质量,也希望本报告能为以后在相关领域做翻译实践的译员提供借鉴参考。

金旭[5](2021)在《The Promise of Adolescence: Realizing Opportunity for All Youth(Chapter 6)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此翻译实践报告的文本选自社科类报告The Promise of Adolescence:Realizing Opportunity for All Youth(《青春期的承诺:所有青年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的第六章,为教育类文本,它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学校教育有效地帮助青少年实现自身价值。此文本的专业术语多,主要为神经生物学术语和教育学术语;句子结构复杂,文本中出现了许多which引导的非限制定语从句和分隔句。译者利用平行文本和专业词典对专业术语进行了翻译;对于复杂的句子结构,译者对其进行了逻辑分析和拆分组合,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翻译。译者针对语篇衔接方面的问题也采用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希望此文本的翻译,对于我国的青少年教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教育类文本的翻译提供有益的帮助与借鉴。

王鹏舒[6](2020)在《《纽约时报》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新闻报道的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慢性疲劳综合征是198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的一组综合征。该病是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低热、咽痛、肌痛、关节痛、头痛以及精神神经症状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征候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预测该病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翻译实践选取了英文版《纽约时报》科学版面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11篇新闻报道,这些报道介绍了美国医学界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历程以及近期的研究结果。希望本次翻译实践能为中国读者提供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知识。英语医学新闻报道具有专业术语多、语言简练、逻辑缜密的特点,同时这些报道中经常出现复杂状语和定语修饰语。本实践报告将翻译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为三类:词汇翻译的逻辑转换问题、修饰语翻译的逻辑转换问题和否定结构翻译的逻辑转换问题。针对第一类翻译问题,笔者采用还原代词法、选择专业词义法和动态汉语转换法;针对第二类问题,本文提出复杂状语修饰语译为非修饰语和复杂定语修饰语译为非修饰语的方法;针对第三类问题,本文使用否定位置转移法和暗含否定结构显性化的方法。希望本实践报告能为今后的译者翻译此类文本提供一定的借鉴。

王彦涵[7](2020)在《法律语言学着作Lawyers’ Language(Chapter4)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文本选自法律语言学着作Lawyers’Language第四章,本章主要围绕德沃金思想及其提出的法学理论进行研究。该文本中多见圆周句、分隔结构以及名词化结构,因此将从研究文本的语法结构着手进行分析,总结相对应的翻译方法。在对圆周句进行分析时,针对焦点位置的不变,提出焦点保留法和非焦点拆分法的翻译策略。在分隔结构的案例分析中,对出现频率较多的主谓分隔结构、动宾分隔结构、定心分隔结构进行总结。在名词化结构的案例分析部分,研究了动词名词化和形容词名词化的翻译方法。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报告,能够为有关法律语言学的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张永恒[8](2020)在《顺应论视角下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策略研究 ——以《特种部队水上作战》(第17章)为例》文中指出科技文本翻译中的名词化结构翻译一直是译学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以《特种部队水上作战》第17章为翻译材料,以名词化结构为研究对象,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探究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基于源文本的翻译实践,本文归纳总结了文本中出现的名词化结构的构成和特点,分析了名词化结构在源语和目的语中的区别,进而将顺应论视角下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策略归纳为三类:顺应语境关系法、顺应语言结构法和顺应目的语读者法。具体来说,对于直译会造成语义失真的名词化结构,可以顺应源文本的语境关系;对于在源语和目的语中意义和语言结构相同的名词化结构,可以直接顺应源文本的语言结构;对于在源语和目的语中意义和语言结构不同的名词化结构,则应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对于直译语义不失真且符合目的语语言结构但可能不利于读者理解的名词化结构,则应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习惯。综上所述,译者应当仔细分析名词化结构在源语和目的语中的作用,结合英汉语言在语言结构上的差异选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对源语语言语境、源语语言结构、目的语语言结构和目标读者的顺应。

孙境谣[9](2019)在《《2050年低碳航运趋势》that从句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文采用挪威船级社发布的有关低碳航行的文件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挪威船级社是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授权的、世界知名的船级社和国际权威认证机构。2017年,受挪威船东协会委托,为符合未来低碳、减排的航行规则,挪威船级社发布了系列政策文件。此类文件中涉及到的船舶与环境的问题是目前世界关注的环保问题的焦点,汉译的准确性和易读性要求很高。在汉译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对船舶航行、排放物、大气、水污染与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总结出现频率较高并已解决的翻译的重难点,采用弗米尔的目的论将其单独归纳研究。由于that从句类别繁多,对应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将原文出现的that从句分门别类地进行译法对应,对于今后翻译该类从句提供了大致的翻译方向。因《2050年低碳航行趋势》属于信息文本,侧重于内容的准确传达,以期让国际社会以及船东们理解并支持低碳航行的内容及重要性,是一种有目的的翻译行为,故“目的论”适用于指导这一文本的翻译,本文将通过对现有文本中that从句划分类别,即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采用的翻译方法即顺译法、逆译法、前置译法、后置译法、增译法、减译法等不同的译法,践行由理论指导实践的准则,研究that从句的译法并总结归纳,对海事类内容传达类文本的翻译有参照作用。

许天虎[10](2019)在《传播学视角下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降噪”研究 ——以《黄帝内经·素问》的9个英译本对比分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以及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正受到越来越多外国民众的关注。中医药文化深深扎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而同时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宝贵文化遗产。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因此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从信息论和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播中的信号(或讯息)会受到外界各种干扰的影响,要想提高传播效率,就要努力去消除这些干扰,即“降噪”。本文以传播学中的“降噪”为研究视角,以传播学中施拉姆的“经验场”观点和阐释学中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为研究切入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中医药文化英译中如何降低读者阅读难度和消除误解即翻译“降噪”的问题。本文选取了《黄帝内经·素问》的9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到了译本的翻译年代、读者对象、翻译风格与策略等各方面的因素,确保了研究对象比较的有效性。在文本分析中,笔者从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跨文化传播性、学科专业性和翻译准确性等角度进行了条分缕析,为中医药文化的外宣翻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在中医药文本的英译研究中实现了两方面的突破:一是突破了以往仅从语言学视角研究文字处理问题或仅从宏观战略视角对中医药文化问题进行探讨,而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全面探讨“降噪”策略,以期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思路,为中医翻译研究拓宽视野;二是以“经验场”和“视域融合”度为衡量标准,不再拘囿于笼统的“归化”和“异化”探讨,以更加客观、全面的案例向读者呈现各译者的“降噪”策略与不足,为中医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在我国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如何让译文以更加“亲近”读者的方式准确阐释中医药文化已成为摆在我国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愿笔者的拙作能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工作提供些许有益的思路。

二、浅析医学英语中结构分隔现象的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医学英语中结构分隔现象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对翻译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
    2.1 医学英语的词汇特点
        2.1.1 医学英语中的医学术语
        2.1.2 医学英语中的普通词汇
    2.2 医学英语的句法特点
        2.2.1 被动语态句子繁多
        2.2.2 长难句普遍存在,从句出现频率高
        2.2.3 非谓语动词形式司空见惯
        2.2.4 名词化现象很活跃
    2.3 医学英语的语篇特点
3 医学英语上述特点对翻译的启示
4 结束语

(2)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一、背景:设计育人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英语经济类文本汉译复杂句式重组 ——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任务背景
    (二)任务描述
二、任务过程
    (一)译前准备
        1.译前资料准备
        2.文本特征分析
        3.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实施
        1.初译阶段
        2.审校阶段
        3.翻译问题界定
        4.改译阶段
三、翻译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复杂句修饰成分繁多及解决方案
        1.分词短语繁多——句式还原重组
        2.介词短语繁多——句式转译重组
        3.状语成分繁多——句式拆分重组
    (二)复杂句句式冗杂及解决方案
        1.并列句冗杂——句式衔接重组
        2.复合句冗杂——句式切断重组
        3.并列复合句冗杂——句式综合重组
    (三)复杂句分隔结构复杂及解决方案
        1.结构性分隔复杂——句式顺译重组
        2.插入性分隔复杂——句式调序重组
        3.修饰性分隔复杂——句式前置重组
四、翻译实践总结
    (一)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价值
    (二)翻译实践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术语表
附录 B 原文
附录 C 译文
致谢

(4)公共卫生类文本汉译句式结构转换 ——Evaluating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Issues(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翻译任务描述
    (一)翻译任务背景
    (二)翻译任务介绍
    (三)翻译任务价值
二、翻译任务过程
    (一)译前准备
        1.翻译工具及相关资料的收集
        2.文本特征分析
        3.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实施
        1.初译阶段
        2.改译阶段
        3.审校阶段
        4.翻译问题界定
三、翻译问题
    (一)并列结构频现
        1.同质并列项繁多
        2.异质并列项繁多
    (二)介词结构连用
        1.介词短语连用
        2.介词加从句连用
    (三)特殊句式成分繁杂
        1.It引导的主语从句复杂
        2.There be句式的状语冗长
四、解决方案
    (一)并列结构频现的解决方案
        1.合译转换法
        2.分译转换法
    (二)介词结构连用的解决方案
        1.词类转换法
        2.逆译转换法
    (三)特殊句式成分繁杂的解决方案
        1.外位语转换法
        2.转换融合法
五、翻译实践总结
    (一)翻译实践的收获与经验
    (二)翻译实践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术语表
附录二 原文
附录三 译文
致谢

(5)The Promise of Adolescence: Realizing Opportunity for All Youth(Chapter 6)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题材与体裁分析
        一、原文题材
        二、原文体裁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一、翻译目的
        二、翻译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三、翻译策略的选择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的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二、译文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词汇的翻译
        一、术语的翻译
        二、译为四字格结构
    第二节 句法层面的翻译
        一、which引导的非限制定语从句的翻译
        二、分隔句的翻译
    第三节 语篇的翻译
        一、照应
        二、连接
第五章 实践总结
    第一节 翻译实践总结
    第二节 翻译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原文、译文(用分栏形式,中英文对照)
    附录2:平行文本(列出具体目录即可)
    附录3:术语表(列出具体目录即可)
致谢

(6)《纽约时报》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新闻报道的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翻译任务描述
    2.1 任务来源
    2.2 任务背景
    2.3 任务意义
    2.4 任务描述
三、翻译任务过程
    3.1 译前准备
        3.1.1 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现状
        3.1.2 译作分析
        3.1.2.1 词汇特点
        3.1.2.2 句式特点
        3.1.2.3 语篇特点
        3.1.3 翻译工具及相关书籍
        3.1.4 术语表的制定
    3.2 翻译过程
        3.2.1 初译阶段
        3.2.2 改译阶段
        3.2.3 审校阶段
四、翻译问题及解决方案
    4.1 翻译问题
        4.1.1 词汇翻译的逻辑转换问题
        4.1.1.1 人称代词翻译的逻辑转换问题
        4.1.1.2 多义词词义选择的逻辑转换问题
        4.1.1.3 英语静态词语翻译的逻辑转换问题
        4.1.2 修饰语翻译的逻辑转换问题
        4.1.2.1 复杂状语修饰语的逻辑转换问题
        4.1.2.2 复杂定语修饰语的逻辑转换问题
        4.1.3 否定结构翻译的逻辑转换问题
        4.1.3.1 否定词位置不同引发的逻辑转换问题
        4.1.3.2 否定结构表现方式不同引发的逻辑转换问题
    4.2 解决方案
        4.2.1 词汇翻译逻辑转换问题的解决方案
        4.2.1.1 完整还原代词法
        4.2.1.2 选择专业词义法
        4.2.1.3 动态汉语转换法
        4.2.2 复杂修饰语翻译逻辑转换问题的解决方案
        4.2.2.1 复杂状语修饰语译为非修饰语
        4.2.2.2 复杂定语修饰语译为非修饰语
        4.2.3 否定结构翻译逻辑转换问题的解决方案
        4.2.3.1 否定位置转移法
        4.2.3.2 暗含否定结构的显性化
五、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经验
    5.2 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原文
    附录2:译文
    附录3:术语表
致谢

(7)法律语言学着作Lawyers’ Language(Chapter4)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三、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二、译文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法律语言学着作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一、动词名词化的翻译
        二、形容词名词化的翻译
    第二节 法律语言学着作中分隔结构的翻译
        一、主谓分隔结构的翻译
        二、动宾分隔结构的翻译
        三、定心分隔结构的翻译
    第三节 法律语言学着作中圆周句的翻译
        一、焦点保留法
        二、非焦点拆分法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第一节 翻译过程总结
    第二节 翻译策略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及译文
附录2 平行文本
附录3 术语表
致谢

(8)顺应论视角下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策略研究 ——以《特种部队水上作战》(第17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CT
1.引言
2.翻译任务描述
    2.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
    2.2 翻译任务文本分析
    2.3 翻译材料选择标准
    2.4 翻译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2.4.1 翻译工具的选择
        2.4.2 参考文献的选择
    2.5 翻译计划
3.顺应论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3.1 顺应论概述
        3.1.1 语言的三种特性
        3.1.2 语言的四种顺应
    3.2 顺应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3.2.1 文献综述
        3.2.2 问题与不足
4.名词化结构的翻译策略:顺应论视角
    4.1 名词化结构概述
        4.1.1 名词化结构的构成
        4.1.2 名词化结构的功能
    4.2 语境关系顺应下的名词化结构翻译策略
        4.2.1 词典义选词
        4.2.2 引申义选词
    4.3 语言结构顺应下的名词化结构翻译策略
        4.3.1 直译
        4.3.2 转译为动词
        4.3.3 转译为形容词
        4.3.4 转译为状语从句
    4.4 目的语读者顺应下的名词化结构翻译策略
        4.4.1 增译——补足语言信息
        4.4.2 省译——省去意义空泛的词
5.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9)《2050年低碳航运趋势》that从句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翻译任务描述
    1.1 翻译任务来源
    1.2 翻译任务介绍
2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描述
    2.3 译后事项
3 案例分析
    3.1 翻译问题
    3.2 理论依据
    3.3 解决方案和案例分析
        3.3.1 t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翻译
        3.3.1.1 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
        3.3.1.2 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3.3.1.3 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
        3.3.1.4 that引导的表语从句
        3.3.2 that引导形容词性从句的翻译
        3.3.2.1 that引导的一般性定语从句
        3.3.2.2 分隔定语从句
4 实践总结
    4.1 总结
    4.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1. 原文与译文
    2. 翻译术语对照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传播学视角下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降噪”研究 ——以《黄帝内经·素问》的9个英译本对比分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医药文化英译的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研究理论与方法
        1.2.1 研究理论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历史与现状
    2.1 概念的界定
        2.1.1 “中医药”
        2.1.2 “中医药文化”
        2.1.3 “降噪”
    2.2 中医药文化英译史简述
        2.2.1 17—18世纪:中医英文译介的起步阶段
        2.2.2 19世纪:传教士中医英文译介的发展阶段
        2.2.3 20世纪初—文革前:中国译者开始参与译介的阶段
        2.2.4 文革—80年代末:中医译者广泛参与及中医翻译理论初探阶段
        2.2.5 90年代初—今:理论争鸣阶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医药文化英译“噪音”源及“降噪”策略研究
    3.1 传播学中的“降噪”理论
        3.1.1 传播学发展概述
        3.1.2 “噪音”概念的跨学科演化
    3.2 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与“降噪”
        3.2.1 宏观“噪音”源
        3.2.2 宏观“降噪”策略
        3.2.3 微观“噪音”源
        3.2.4 微观“降噪”策略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帝内经·素问》9译本的英译“降噪”策略对比
    4.1 《素问》英译现状简述
        4.1.1 20世纪70年代以前
        4.1.2 20世纪70年代以后
    4.2 各译者翻译“降噪”策略分析
        4.2.1 伊尔扎·威斯的“以介为主,贴近读者”
        4.2.2 文树德的“保留文化元素,遍列各家观点”
        4.2.3 李照国的“译古如古,求同存异”
        4.2.4 罗希文的“简化医理,面向大众”
        4.2.5 吴氏父子的“注重医理阐释”
        4.2.6 倪懋兴的“大胆增删,为我所用”
        4.2.7 吕聪明的“尊重传统,适度阐释”
        4.2.8 朱明的“通俗阐释,精简内容”
        4.2.9 杨明山的“保留古体风格,注重结构对应”
    4.3 各译本“降噪”策略的综合对比分析
        4.3.1 增译—充分运用文本的阐释功能
        4.3.2 省译和改译—避免译文产生理解“噪音”
        4.3.3 考证—中医文本准确翻译的重要手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研究的内容总结
        5.1.1 翻译的本质
        5.1.2 可译性问题
        5.1.3 如何译的问题—“降噪”与“视域融合”
        5.1.4 文本分析所得结论
    5.2 创新、局限与展望
        5.2.1 创新
        5.2.2 局限
        5.2.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浅析医学英语中结构分隔现象的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对翻译的启示[J]. 薛少一. 海外英语, 2021(17)
  • [2]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英语经济类文本汉译复杂句式重组 ——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翻译实践报告[D]. 代田欣.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公共卫生类文本汉译句式结构转换 ——Evaluating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Issues(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冯梦洁.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The Promise of Adolescence: Realizing Opportunity for All Youth(Chapter 6)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金旭.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6]《纽约时报》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新闻报道的汉译实践报告[D]. 王鹏舒.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7]法律语言学着作Lawyers’ Language(Chapter4)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王彦涵.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8]顺应论视角下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策略研究 ——以《特种部队水上作战》(第17章)为例[D]. 张永恒.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9]《2050年低碳航运趋势》that从句汉译实践报告[D]. 孙境谣.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10]传播学视角下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降噪”研究 ——以《黄帝内经·素问》的9个英译本对比分析为例[D]. 许天虎.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浅析医学英语中结构分离的翻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