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结合,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晶[1](2021)在《新视角下的JavaScript课程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研究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JavaScrip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认真谨慎和好好学习的学习态度、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强国梦想和责任当担,学好专业课,科技兴国。

林旭阳[2](2021)在《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视频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MOOC、微课、SPOC等视频教学手段和方式相继产生,并且以其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也在教学改革中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但在课堂训练中常出现学生学习速度不同、学习支持不充分、耗材大的特点,亟待一种可供学生实现补充学习、支持学习、可视化学习的资源。此外,在资源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我们还迫切需要一种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以打破在以往微课应用中存在的微课资源不知如何用及用不好的困境。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中职学生和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特征基础之上,构建出基于微课的中职“三阶段七步骤”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突破以往提微课必翻转课堂的应用困境,实现微课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合力,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所开发的微课资源具有针对性,与本研究所构建的教学模式高度契合,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首先通过文献法阅读大量有关文献,为研究开展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包括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等。其次,以掌握学习、动作技能形成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支撑构建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的教学模式。从前期分析、微课设计与制作、学习组织过程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最后在实践研究中,通过对观察法、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验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采用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通过研究发现微课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保持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为那些在课堂训练时学习支持不充分、接受速度慢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提升效率,也为另一部分学习速度快、掌握好的同学提供了一种可拓展学习的资源,最终让绝大多数教学达到“掌握学习”的目的。此外,微课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其他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通过对本研究在开展微课设计和应用时得到的经验与启示进行共享,并提出本次研究的不足和存在问题,同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了展望。

周笑非[3](2021)在《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不论是教育大环境的引导下,还是亟需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岗位推动下,职业教育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趋势。就中职教育发展而言,教学是其根本。STEAM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性思维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与综合能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得以更好地实施必须依靠于符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适合中职学生能力与发展、结合社会岗位各类技能要求的课程教学。社会对中职学生定位是可以胜任岗位要求的技术型人才,STEAM教育理念与中职人才培养标准对接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研究旨在将STEAM教育理念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相融合,借鉴STEAM教育理念的特点与优势,构建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教学设计。并在该模式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形成教学设计,为后续教学实践撰写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支持各阶段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我国STEAM教育研究现状以及STEAM理念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情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对广西某中职学校进行现状调研,了解当前中职学校对STEAM理念运用情况,学生跨学科思维培养情况,为设计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接着进行了三轮教学实践,通过实验效果以验证本研究中基于STEAM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后针对教学实践阶段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并总结,提出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建议,为中职学校开展STEAM理念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提供相关参考。

余彦妮[4](2021)在《基于CDIO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教育开启新的征程,向着高质量教育体系迈进的同时职业教育也担起了培养技能素质人才的重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计算机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存在大量缺口,当下的大多数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存在着许多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低层次的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找出原因与对策后提出一个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型,这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适应新兴产业需要、平衡职业教育层次的人才结构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本文研究首先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后了解当下基本的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环境进行了解与查证,搜集有关CDIO理念在工科教育、课程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与拓展;其次,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石家庄市S学校学生、教师进行问卷与访谈,通过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来具体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在对CDIO模式的构建原则和设计理念进一步深化,提出基于CDIO理念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的构建,提出中职专业课程一体化的构建模型,并以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进行实例设计为促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模型框架和具体的实施建议。旨在改善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各种弊病,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在毕业之后能无缝与岗位对接,从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着手,进一步探索、改革课程体系以促进我国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长远发展。

宾恩林[5](2021)在《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结构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是成千上万学生频繁使用的学习资源。教材的结构化问题初看微小,实则重大。教材如何成为逻辑明确且清晰的符号构合体,不仅影响教材建设质量,而且制约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能否突破瓶颈。2017年以来我国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组建教育部教材局,专门单独设立职业教育国家重点教材研究基地等系列战略措施;国务院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开发“新型活页式”和“手册式”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来强化组织模式和内容结构改革。教材内容结构已然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重点工程,亟待学理探究和实践探讨。解决教材的结构化问题需基于教材内容结构碎片化这一典型问题,梳理理论根源,提供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上教材内容为何会出现碎片化问题,底层原因是缺乏结构化思维;二是实践中如何实现教材的结构化设计,要采用以结构清晰度为引领的扇型设计模式。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是直观的教材外观或教材符号等浅层结构碎片化,还根植于教材深层结构的逻辑分离或失序,比如缺乏探讨职业能力的转化、知识结构的形成、符号类型的表征、教学需要或学习条件的局限,缺乏综合上述逻辑进行系统化设计的结构化思维,各类设计逻辑的对应关联脱节等。本研究兼顾理论思辨、案例分析与访谈实证,直面解决教材“结构化”的理论问题和指导教材设计与开发实践的技术问题,综合多种研究方法力图保持研究的理论自恰、结论真实和实践有效。具体以教育有机体理论为基础,多元认识论哲学为根据,借鉴既有哲学、逻辑学、术语学、符号学、语言学、课程论和教学论等相关结论,既关注教材内容组织的一般原理,又注重教材大类的信息统计和个案教材内容及其课堂使用的实证分析,还涉及笔者主持教材开发的经验归纳与总结,以及与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概念思辨与框架建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结构化思维缺失是教材内容结构产生碎片化问题的根本性原因。该问题具有多层结构特性,不局限于教材物理或符号层面的浅层结构分析,还根源于教材内容结构再生产过程的系列逻辑秩序迷失,以及深层结构碎片化。比如符号结构对能力结构或知识结构的对接错位,符号结构对教学或学习结构的对接迷失,以及职业、知识、教学或学习的某种具体逻辑缺乏深度分析。教育有机体理论、多元认识论哲学和职业教育课程论三种理论作为基础,有助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教材的结构化问题,从而推动形成有关教材内容设计的结构化思维。(2)解决结构化问题在于系统化认识与教材相关且互相之间存在关联的职业逻辑、知识逻辑、符号逻辑、教学逻辑和学习逻辑。五条逻辑协同的关键在于以逻辑相继贯通的漏斗论模型弥补既往多种逻辑同时涌现的结构论模型,并且借鉴术语学理论构建“工作世界—思维世界—符号世界”三位一体的知识论模型,综合作为教材知识来源的“三位一体”内容结构和作为教材使用的“行动—效果”实践模型两个方面,最终完成教材逻辑系统在工作世界、思维世界、符号世界三个世界的整合,教材内容因此获得“结构化”。(3)教材内容结构设计还需具体把握单一逻辑结构的内在规律,切实具体到以概念和命题为单位的教材内容分析层面,形成具有教材论意义的命题体系。职业逻辑是教材最为根本的依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定型目录结构、内容结构、知识结构,同时也能提升知识内容、信息内容的质量。精细化处理职业逻辑要依次以工作领域确立教材“章内容”目标,以工作任务明确教材“节内容”目标,以职业能力明确教材“课内容”目标,按照“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转化机制,合理选择认识模式、行动模式或综合模式的具体转化模式,以形成或整合教材内容能力要素和信息要素的思维框架。(4)知识逻辑与符号逻辑是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设计的重要线索。精细化处理知识逻辑与符号逻辑,需要根据上述模型对教材内容进行类型化处理。根据逻辑学、认识论、术语学和课程论的相关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知识来源—知识特征—知识形式”知识理论三维模型,形成了认识和分析教材内容要素的知识理论三维框架,依据该框架可把知识划为直观叙述型、抽象叙述型、亲身叙述型、抽象说明型、亲身说明型、抽象解释型和亲身解释型七种类型,七种知识类型按照理论命题、实践命题和经验命题还可细分为子级知识类型。相应的,根据术语学、符号学和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已有研究,构建了“符号形态—认知要求—所指对象”符号理论三维模型,该模型能明确知识类型与“文”“图”和“表”七种理想类型及其子类型的对应方式,为教材选择何种符号或指示何种知识提供理论依据。(5)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亦深度影响教材内容结构。与前面的职业逻辑、知识逻辑和符号逻辑把教材学习对象预设为一般化的初次就业者不同,作为教学蓝本的教材,还需要深入分析处于专业背景中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况,按照教材在教学、学习的需要进一步调整或完善教材符号。这是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应用性与实践性的体现,即需要满足教材对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对教学内容的支撑性、对教学方法的匹配性、对教学情景的匹配性、对教学评价的协同性;满足教材与学生阅读需求的一致性、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匹配性、对个体接受条件的匹配性和与群体接受条件的匹配性;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的辩证统一性。(6)本研究借鉴既有专业课教材研究的清晰度概念,构建了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结构清晰度概念,并基于该概念内涵及借鉴文章学扇型结构设计的理论思路,构建了符合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特色的扇型设计模型,从操作程序和技术方案上探索解决教材结构化设计的实践难题。教材的扇型设计模式即依据扇型的结构化思维方式逐步展开设计逻辑的“点”“线”和“面”,依次使结构清晰度概念的五层内涵得到实践化、技术化,推动教材形成教材目标与结构清晰、教材内容准确、教材表达到位、教学局限和学习局限处理恰当的结构体系。实现以结构化思维保障教材成为由知识构合体、符号构合体和教学构合体组成的复合物。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理论研究是有待开垦的“荒地”。本研究对教材内容结构在描述、规范和解释层面进行初步探索,虽对教材设计有引导与规范作用,也能推动当前正在兴起的教材研究学科化运动,但仍需专门探究更具领域特殊性的专业内部教材结构理论。这是笔者后续仍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王映兰[6](2020)在《盐城某所中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文中认为Hutchison&Waters(1987)指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与某种特定学科和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即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所进行的英语语言教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进程,社会对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ESP教学更加注重培养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能力,将成为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目前针对ESP教学的调研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针对中职院校的ESP教学现状的调研几乎没有。因此,对中职院校的ESP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调查:(1)中职生ESP学习的情况如何?(2)中职院校ESP教学的现状如何?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个专业三年级195名中职生和6名ESP教师进行研究。问卷调查了学生ESP学习的总体情况,课程设置,教材,课堂教学情况,教师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访谈探析了教师对ESP教学的认识,以弥补调查问卷的不足。最后用Excel数据处理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表明:首先,中职生普遍认为学习ESP课程很有必要,以后工作会用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其次,中职生对ESP课程比较有兴趣,课上注意力集中。再次,中职生ESP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问题,但只有少部分人会主动回答问题。最后,中职生课后学习ESP的自主性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后只是偶尔学习或者从不主动学习ESP。分析结果还表明目前中职院校的ESP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总课时相对不足。其次,教材偏难,实用性不强,内容缺乏活动性和趣味性。再者,教学模式陈旧,大部分教师主要使用阅读和翻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缺乏丰富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性不够,气氛不太活跃,且教学手段单一。另外,学校ESP师资力量薄弱。英语教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英语能力又不足,且学校对ESP不够重视,针对ESP教师的培训很少。最后,教学评价不合理。评价主体单一,方法简单,内容狭隘。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中职院校ESP教学的改进策略。首先,学校要优化ESP课程的设置。其次,学校要加强ESP教材的建设。再者,教师要变革传统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然后,学校要加强ESP师资队伍的建设。最后,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另外,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参与本次研究的学生和教师数量有限;问卷设计存在一些不足;调查数据的分析不够深入。未来可以对ESP教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对中职院校的ESP教学情况有更客观更全面的了解。

余诗琪[7](2020)在《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及提升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构成。特别是从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始,相比较于高等教育,近十年间国家也在持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仅如此,据统计,整个十三五期间,即2016-2019年间,全国每年中职毕业生人数均超过500万人,而2019年全国招生更是达到了590万人。然而,随着中职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相应的也越来越多暴露出系列问题。比如,最为显现的就是很大比例的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满足新型社会与人才市场要求。具体呈现为各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不够娴熟,由此也导致了近十年间我国国内中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专业对口率普遍不高,部分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就相对偏低,一旦动手能力不足,那么毕业后工作稳定性也就会较差。而关于本文研究的中职文秘专业,对于文秘岗位来说,计算机技能涉及工作内容的方方面面,因此,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现状十分值得研究。对于文秘专业学生而言,文秘其他专业课中的许多方面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因此,文秘学生对于计算机课所学的知识,能否应用到文秘其他专业课中,这一点值得关注,笔者研究生实习期间有所发现,当前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技能学习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足,整个教与学的效率较低。本文研究充分立足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教学标准,围绕文秘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设计角度合理的调查问卷与访谈,予以客观的统计分析。首先,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其次,观察法。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记录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意见反馈;第三,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从四个维度设计学生问卷,一是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掌握情况,二是学生对网络资源查询利用情况,三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后在专业课方面的应用情况,四是运用计算机来支持办公的能力(信息资源管理能力、硬件设备使用能力)情况;第四,访谈法。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评价等情况进行了解;总体来讲,本研究发现中职文秘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程度欠缺,教师教学改革力度不足以及文秘专业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根据培养中的教与学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提升对策,为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韩一平[8](2020)在《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S技工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也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力和主体。中职学校所开设的各个专业课程建设的情况决定着它是否能够最终完成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系统地分析中职课程建设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合理的、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促进中职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利且必要的。本论文主要聚焦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围绕课程建设这一核心问题,以与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相关的各类研究以及国家相关的职业教育指导文件和政策为理论依据,结合山西省S技工学校这一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实际案例,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分别对课程建设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释,并进一步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出合理的策略和建议。本研究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具体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六个部分,是全文的提炼和总括。第二部分是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具体包括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课程建设理论、课程学习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为本论文的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第三部分是山西省S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建设现状,具体分为学校的基本概况、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结构体系、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具体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四个方面展开详细叙述。第四部分是该校就业导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其中主要问题包括课程设置尚待完善、理论化的倾向有待改善、课程评价体系仍不健全以及其他辅助资源相对不足四个方面的内容,而主要原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第五部分是改善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的若干策略,具体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方案;改革现有课程内容,增加校本课程;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全面改善教学条件;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重视校企联合,建立沟通反馈机制等七个方面的建议。

朱振荻[9](2020)在《Jigsaw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平面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合作学习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常用教学方法之一,但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常因缺乏严密的过程设计和流程控制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Jigsaw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实施模式,不仅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更具备严密的操作程序,可成为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学习实施效果不佳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Jigsaw模式的发展过程、概念及相关理论,为后期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其次使用问卷调查法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学生自身特点及Jigsaw模式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设计Jigsaw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教学方案。最后以中职《平面设计》课程为例,采用准实验研究法开展Jigsaw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LY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两个平行班作为准实验对象,实验班采用Jigsaw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讲解-练习”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对两者的教学效果展开分析,进一步说明Jigsaw模式可以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第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主要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缺乏教师指导及学生责任感偏低等问题,第二,通过Jigsaw模式可以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结构、建立师生交互环境及明确学习任务。第三,Jigsaw模式的充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强化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学生合作能力,继而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果。

向慧[10](2020)在《“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因此,“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以下简称“三型”)是当前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素质的精准研判,也是职业教育应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回应。综合来看,劳动者素质发展从经验到技能、再到经验与技能相结合、技能与知识结合,最终集知识、技能、创新为一体,同时教育内容上也经历了“应会”、“应知应会”并重到三型合一的发展过程,从而职业教育政策、理论也形成了自身的发展逻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当前我国对外经贸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亟需按照“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进行培养,按照“三型”的能力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是落实新时期职业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首先,按照目的性抽样原则并结合区域分布和培养方案结构,确定11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作为研究样本,对发布时间、整体结构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专业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培养方案更新调整具有滞后性、较少院校认识到商务实践的重要性,且存在培养目标偏向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重理论轻实践和缺乏创新类课程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专业教学标准缺失而课程导向偏离,“三型”劳动者培养要求新而课程适应滞后,专业建设历史短而无课程模板借鉴。然后,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抓取17494条有效数据,按照大数据分析理念,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诉求体现为对相关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具有扎实的外贸业务运作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基于此,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精准,学生能力体系与社会需求不契合,人才供需脱节,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对企业的需求调研不充分、课程设置中企业角色不到位。因此,优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尤为迫切。基于能力本位理论,按照职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发展性原则,以企业需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个性发展需求和终身学习的自觉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优化。提出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优化课程目标,对标企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三者有机统一;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促进课程设置从学科体系中心向岗位任务中心转化,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包括增设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创新类课程、商务实际操作技能课程、补充中西方商务文化等。围绕“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以“岗位任务”为主线,以典型岗位任务架构主题模块,呈现“串行-相连”的知识结构,形成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的“米”字型课程样态。与此同时,为保证这一课程设置顺利实现“三型”目标,还需要健全专业课评估措施,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以及夯实校企合作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机制。

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结合,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结合,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新视角下的JavaScript课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Java Script程序设计》课程思政融入设计
2《Java Script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展示
3 总结

(2)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研究背景
        2.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基于微课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2.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成果
        4.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
    (三)研究方案
        1.核心概念界定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4.研究内容
        5.研究方法
        6.研究思路
    (四)研究创新点
二、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现状调查
    (一)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现状分析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分析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3.微课应用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适切性分析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需求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2.教师能力分析
三、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理论基础
        1.指向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掌握学习理论
        2.指向混合式技能训练的动作技能形成理论
    (二)基于微课的“三阶段七步骤”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1.理实一体的七步骤教学过程
        2.微课支持的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形态
    (三)实施条件
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案例
    (一)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理念及思路
        1.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理念
        2.微课设计与开发思路
    (二)微课前期分析
        1.“网线制作”微课前期分析
        2.“操作系统安装”微课前期分析
    (三)“网线制作”微课规划设计
        1.“网线制作”的知识微导学微课规划设计
        2.“网线制作”的技能微助学微课规划设计
        3.“网线制作”的拓展微研学微课规划设计
    (四)“操作系统的安装”微课规划设计
        1.“操作系统安装”知识微导学微课规划设计
        2.“操作系统安装”技能微助学微课规划设计
        3.“操作系统安装”拓展微研学微课规划设计
    (五)微课教学案例的制作与开发
        1.微课制作环境和注意事项
        2. “优芽互动电影”制作关键步骤
五、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一)行动研究方案
        1.计划与设想
        2.时间安排
        3.对象筛选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四)行动研究效果评价
        1.行动研究方法与过程分析
        2.教学效果评价
六、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研究创新
        2.研究结论
        3.实施建议
    (二)研究不足
        1.行动研究的周期还可以再延长
        2.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3.数据分析方法简单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学生现状访谈问卷
    附录 2 前期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3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学习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 4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5 课堂观察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3.中职教育与STEAM理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STEAM理念研究现状
        2.我国STEAM教育
        3.STEAM理念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技术路线
二、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STEAM理念内涵与素养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3.教学设计
    (二)基于STEAM理念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自我效能理论
        3.社会互赖理论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分析
        1.调查方法
        2.调查对象的选择
        3.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4.调查问卷分析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1.存在问题
        2.解决策略
四、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设计原则与要素分析
        1.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的原则
        2.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要素分析
    (二)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设计思路
        1.基于STEAM理念教学设计宏观思路
        2.基于STEAM理念教学设计中观思路
    (三)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设计
        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要素
        2.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
五、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实践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安排
        2.数据收集
        3.基于STEAM理念的课程内容
    (二)教学实施
        1.第一轮行动研究
        2.第二轮行动研究
        3.第三轮行动研究
    (三)基于STEAM的中职教学设计应用成效
        1.教学设计应用评价方案
        2.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3.研究小结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构建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计
        2.提供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案例
        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实施建议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基于CDIO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问卷结果分析
    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存在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模糊
        (二)课程结构落后
        (三)课程内容学科化
        (四)课程实施难以衔接
        (五)缺乏课程资源整合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一)外部原因
        (二)内部原因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建议
        (一)明确专业方向定位
        (二)优化课程资源配置
        (三)加强校企联合办学
第三章 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构建基础与模型
    一、基于CDIO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一体化原则
        (二)梯度化原则
        (三)职业化原则
    二、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
        (一)CDIO的愿景
        (二)CDIO的教学大纲
        (三)CDIO的标准
    三、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
    四、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模型重构
第四章 基于CDIO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的目标设置
    二、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
    三、课程体系的课程实施
    四、课程体系的课程评价
    五、实例设计——以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为例
        (一)培养目标
        (二)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置
        (四)工程项目设计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结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结构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就业负责人)
    附录四 访谈提纲(计算机应用专业授课老师)
致谢

(5)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结构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深化改革需要系统研究教材问题
        四、碎片化问题是阻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改革的关键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
        二、职业能力
        三、教材知识
        四、结构化问题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研究的整体情况
        二、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碎片化问题研究
        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结构化问题研究
        四、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文献综述的核心结论
    第五节 研究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六节 方法论与技术路线
        一、综合概念思辨与资料实证
        二、研究方法论合理性的阐明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教材内容结构的典型问题与结构化思维
    第一节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内容结构的典型问题
        一、样本教材内容结构的典型问题
        二、样本教材具有碎片化问题的比例
    第二节 解决碎片化问题需要结构化思维
        一、结构化思维强调教材知识来源于系统工程
        二、结构化思维关注教材内容的深层逻辑脉络
        三、结构化思维关注教材内容的实际使用结构
    第三节 形成教材内容结构化思维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有机体理论基础
        二、多元认识论哲学根据
        三、职业教育课程论基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教材内容设计的五条逻辑及其整合问题
    第一节 教材内容五条逻辑线索的协同问题
        一、传统教材逻辑的结构论
        二、漏斗论对结构论的补充
        三、漏斗论的教材五层结构深度
    第二节 教材内容的“三位一体”结构
        一、教材内容结构认识的术语学借鉴
        二、三个世界中的“三位一体”结构论
        三、教学内容的“行动—效果”构合结构
    第三节 “三位一体”教材内容的结构关联问题
        一、工作世界与思维世界对接的迷失
        二、思维世界与符号世界对接的脱节
        三、符号世界和教与学世界对接的脱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材的职业逻辑及其继承与转化问题
    第一节 职业逻辑的内涵及作用机制
        一、职业逻辑的内涵与功能
        二、职业逻辑对教材内容的构造作用
        三、职业逻辑的表达机制及问题分析
    第二节 工作任务转化成为教材内容的问题
        一、以工作领域确立教材“章内容”目标
        二、以工作任务明确教材“节内容”目标
        三、以职业能力明确教材“课内容”目标
    第三节 职业能力转化成为教材内容要素的问题
        一、职业能力转化为教材内容要素
        二、确定教材内容要素的三种模式
        三、样本教材表达职业能力要素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材的知识逻辑与符号逻辑问题
    第一节 知识逻辑的框架及问题分析
        一、知识逻辑的内涵
        二、知识逻辑的维度
        三、知识逻辑的维度组合
        四、知识逻辑的问题及分析
    第二节 符号逻辑的框架及问题分析
        一、符号逻辑的内涵
        二、符号逻辑的维度
        三、符号逻辑维度的组合
        四、符号逻辑的问题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教材的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问题
    第一节 教材的教学逻辑及其问题分析
        一、教材教学逻辑的具体内涵
        二、教材教学逻辑的问题与分析
    第二节 教材的学习逻辑及其问题分析
        一、教材学习逻辑的具体内涵
        二、学习逻辑的问题与分析
    第三节 逻辑互动的问题与分析
        一、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互动的内涵
        二、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混淆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构清晰度引领的扇型设计模式
    第一节 教材结构清晰度概念的提出与改进
        一、教材结构清晰度概念的提出
        二、教材结构清晰度概念的完善
        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结构清晰度
    第二节 结构清晰度引领的扇型设计模式
        一、教材的扇型设计模式整体图示
        二、以职业逻辑为主线确立教材的目标及框架
        三、以知识逻辑为主线确立教材的内容结构
        四、以符号逻辑为主线确立教材的呈现方式
        五、以教学逻辑为主线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
        六、以学习逻辑为主线完善教材的呈现方式
    第三节 基于扇型设计模式的教材开发
        一、教材开发的准备工作阶段
        二、教材开发的内容结构标准化阶段
        三、教材开发的内容撰写阶段
        四、教材开发的内容改进阶段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教材内容结构标准
    附件2 教材内容分析的变量
    附件3 受访对象情况表
    附件4 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6)盐城某所中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专门用途英语(ESP)
        2.1.1 ESP的产生
        2.1.2 ESP的定义和特征
        2.1.3 ESP的分类
        2.1.4 需求分析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ESP教学研究
        2.2.2 国外职业学校外语教学研究
        2.2.3 国内ESP教学研究
        2.2.4 国内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文献研究
        3.3.2 问卷调查
        3.3.3 访谈
    3.4 数据收集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讨论
    4.1 学生基本情况
    4.2 ESP学习情况
        4.2.1 学习必要性
        4.2.2 学习兴趣
        4.2.3 学习目的
        4.2.4 使用可能性
        4.2.5 课堂参与
        4.2.6 课堂注意力
        4.2.7 学习自主性
    4.3 ESP课程设置
    4.4 ESP教材
        4.4.1 教材难度
        4.4.2 与专业相关性
        4.4.3 教材类型
        4.4.4 教材内容
    4.5 ESP课堂教学
        4.5.1 教学模式
        4.5.2 教学重点
        4.5.3 教学用语
        4.5.4 与专业的结合
        4.5.5 课堂活跃度
        4.5.6 多媒体使用
        4.5.7 课堂不足
        4.5.8 课堂满意度
    4.6 ESP教师
        4.6.1 现有ESP教师
        4.6.2 理想ESP教师
        4.6.3 学生满意度
    4.7 ESP教学评价
        4.7.1 考试形式
        4.7.2 学生看法
    4.8 ESP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启示
    5.1 主要发现
    5.2 对策与建议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ESP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部分访谈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及提升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相关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概述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调研分析
    (一)研究设计
        1.调查方法
        2.调查对象
        3.问卷发放与收回
    (二)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学习现状
        1.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查询利用情况
        3.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用情况
        4.学生对办公能力的支持情况
        5.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了解情况
        6.学生对教学评价的看法
    (三)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
        1.教学内容方面
        2.教学目标方面
        3.教学方法方面
        4.教学评价方面
        5.其他方面
    (四)研究结果分析
        1.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
        2.对培养现状的分析
三、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2.教师方面
        3.教学方面
    (二)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改革力度不足
        2.文秘专业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培训不到位
        3.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技能的意识不足
        4.网络资源具有双面性,文秘学生的信息素养较弱
四、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提升对策
    (一)深化《办公室自动化》教学改革,推进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1.将信息技术与文秘专业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渗透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降低讲授法比重,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3.进一步丰富多元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4.制定合理的文秘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对培养方案的认知度
    (二)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
    (三)多渠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开展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专题讲座,提升学生计算机技能自主学习意识
        2.开展文秘专业知识竞赛,提高学生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职文秘计算机技能培养情况访谈提纲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S技工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中职学校
        1.3.2 计算机应用专业
        1.3.3 课程
        1.3.4 课程建设
        1.3.5 就业导向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创新
        1.6.1 研究内容
        1.6.2 主要创新
第二章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
        2.1.1 就业导向职教课程发展观的思想基础
        2.1.2 就业导向职教课程发展观的四大核心要素
        2.1.3 “就业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协调机制
    2.2 课程建设理论
        2.2.1 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2.2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2.2.3 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2.2.4 课程建设的防范误区
    2.3 学习理论基础
        2.3.1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2.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3 多元智力理论
第三章 S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建设现状
    3.1 学校的基本概况
    3.2 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结构体系
        3.2.1 公共课程
        3.2.2 专业课程
        3.2.3 其他课程
    3.3 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具体分析
        3.3.1 公共课程分析
        3.3.2 专业课程分析
        3.3.3 其他课程分析
    3.4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
        3.4.1 该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就业方向
        3.4.2 该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
        3.4.3 该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招生趋势
        3.4.4 该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的实施效果
第四章 S技工学校就业导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4.1 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4.1.1 课程设置尚待完善
        4.1.2 理论化的倾向有待改善
        4.1.3 课程评价体系仍不健全
        4.1.4 其他辅助资源相对不足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外部原因
        4.2.2 内部原因
第五章 改善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的若干策略
    5.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方案
    5.2 改革现有课程内容,增加校本课程
    5.3 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5.4 丰富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5.5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全面改善教学条件
    5.6 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5.7 重视校企联合,建立沟通反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Jigsaw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平面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2.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
        2.国外研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理论意义
        3.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3.研究技术路线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合作学习
        2.Jigsaw模式
        3.《平面设计》课程
    (二)相关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自我效能感理论
        3.社会互赖理论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分析
        1.调查方法
        2.调查对象的选择
        3.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二)调查问卷分析
        1.合作学习的课上使用情况
        2.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3.合作学习的师生交流情况
        4.合作学习的学生责任感
    (三)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教学效果不佳
        2.缺乏教师指导
        3.学生责任感偏低
    (四)问题的解决策略
        1.巧用Jigsaw模式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
        2.妙用Jigsaw模式建立师生交互环境
        3.结合Jigsaw模式明确学习任务
四、Jigsaw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教学方案设计
    (一)可行性分析
    (二)设计思想与原则
        1.设计思想
        2.设计原则
    (三)设计内容
        1.教学方案的结构
        2.教学方案的特点
        3.教学方案的实施
五、Jigsaw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一)准实验研究的设计
        1.准实验研究的目的
        2.准实验研究的教学内容
        3.准实验研究的教学对象
        4.准实验研究的假设
        5.准实验研究的变量
    (二)准实验研究的实施
        1.准实验研究的阶段安排
        2.准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与测量
        3.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三)教学效果分析
        1.成绩数据分析
        2.问卷结果分析
    (四)实践总结
        1.问题分析
        2.教学建议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国家意志之导向:高职“三型”劳动者培养的政策要求
        2.现实困境之诉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实际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3.文献述评与启示
    (四)核心概念界定
        1.“三型”劳动者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3.课程设置
    (五)研究内容与框架
        1.研究内容
        2.研究框架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七)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点
一、“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理论分析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1.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2.需求分析理论
    (二)培养“三型”劳动者的逻辑分析
        1.培养“三型”劳动者是历史的必然
        2.培养“三型”劳动者是逻辑的必然
    (三)“三型”劳动者培养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1.“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知识要求
        2.“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技能要求
        3.“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要求
        4.“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综合要求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基于专业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一)样本提取
        1.样本总体
        2.研究样本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定位
        2.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的现状分析
        3.专业课程内容的现状分析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透视
        1.培养目标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
        2.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
        3.技能培训不充分,理论、实践“脱钩”
        4.职业发展难支撑,创新课程匮乏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专业教学标准缺位,课程导向偏离
        2.“三型”目标新,课程适应滞后
        3.专业建设历史短,无课程模板借鉴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需求:基于企业招聘数据的分析
    (一)数据采集
        1.数据信息源及工具
        2.数据采集目的
        3.数据采集分析过程
    (二)数据分析
        1.数据编码
        2.企业需求现状分析
    (三)结果讨论
        1.结论:企业岗位要求与“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吻合
        2.问题:既定培养目标与企业“三型”需求对接不精准
        3.原因:课程设置中的企业角色不到位
四、“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设计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和依据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依据
    (二)优化课程目标: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
        1.基础知识目标
        2.职业技能目标
        3.创新能力目标
        4.“三型”目标的有机统一
    (三)优化课程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
        1.从学科体系中心到岗位任务中心
        2.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
    (四)优化课程结构:以“三型”目标牵引岗位任务主题模块
        1.建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的基本要求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样态
五、“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
    (一)健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估措施
    (二)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
    (三)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建设
    (四)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四、《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结合,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视角下的JavaScript课程教学研究[J]. 李晶晶. 软件, 2021(12)
  • [2]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D]. 林旭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D]. 周笑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CDIO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D]. 余彦妮.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结构化问题研究[D]. 宾恩林.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 [6]盐城某所中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调查[D]. 王映兰.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及提升对策[D]. 余诗琪.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S技工学校为例[D]. 韩一平. 山西大学, 2020(01)
  • [9]Jigsaw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平面设计》为例[D]. 朱振荻.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10]“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 向慧.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