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提问,激发思考

认真提问,激发思考

一、精心设问 启发思维(论文文献综述)

薛胡[1](2022)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文中研究表明高中语文是中学的重要科目和高考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循规蹈矩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只会让语文教学陷入思维停滞状态,并且形成固定化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倡导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全面思考如何培育学生语文思维。

段伟军[2](2021)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精心设问”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课堂教学"精心设问"是教学环节中启发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心设问、巧妙提问、善于发问、不断追问.以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杨泽[3](2020)在《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问题驱动式教学(PDT,Problem-driven teaching)又称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本文介绍了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结合我们的“教”与“学”的实践,提出了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新方法将要解决的问题(称为主问题)分解为某些子问题,给出主问题和子问题以及子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索求解各个子问题的知识点,构建各个子问题的知识库.按照子问题一定的求解顺序,通过子问题的求解达到对主问题的求解.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法.通过文献综述,逐步弄清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掌握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将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应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全文共分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绪论.通过文献阅读,阐述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二章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介绍原始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几种理解及其理论基础,提出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阐述新方法的理论基础,如最近发展区域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苛勒的顿悟说等,分析新方法的五大优势,给出新方法的实现步骤以及问题分解的两种方法:线性分解和非线性分解.另外,为突出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本章还介绍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分析其与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异同.第三章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教材分析.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蓝本,梳理小学、初中和高中等数学的知识结构,构建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所需要的知识库.分析发现,利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时,不同学段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对象性,并立足于最近发展区域理论,问题构建应具有系统性和策略性.第四章创新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实践.以小学、初中和高中等数学内容为研究对象,在新授课和习题课中开展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

贾赞玉[4](2020)在《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方法研究 ——以《圆锥曲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主要的课程目标。以教材内容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完善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直观想象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它所涉及的直观想象能力渗透在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各个角落,它是发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索问题思路进行数学推理的思维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通过文献分析、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圆锥曲线章节内容为教学载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直观想象能力”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相关培养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编制符合天津市RJ中学学生能力水平的测试卷,依据测试结果选取直观想象能力水平相当的班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班,两个班作为对照班;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和形象思维等理论基础,结合学生在直观想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拟定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教学设计,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检测教学效果。根据实践效果的对照分析发现,实验班的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水平高于对照班级,即采用(1)引入背景知识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精心设问,培养学生探究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画图能力;(4)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运动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态思维;(5)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等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刘叶颖[5](2020)在《高中生物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的人民对高质量的教育有更加迫切的向往,课堂教学质量亟须提升。师生言语互动作为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互动形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优质课中往往展现着教师出类拔萃的专业水平和优秀的综合教学技能,是推动教育改革、造就高效课堂的典范。当前已有的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多以常态课为研究对象,且集中于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缺少对生物课堂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高中生物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广大一线生物教师提供审视自身课堂言语互动水平的参考范例,从而达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目的。本研究利用视频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以本人改进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为主要研究工具,对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中选取的高中生物部优课进行矩阵分析、比率分析和曲线分析,同时结合转录文本从课堂言语结构、师生情感氛围、教学风格与倾向、学生言语结构和师生问答特征五个维度总结高中生物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的特征,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研究表明高中生物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的主要特征为:课堂师生言语互动逐渐转变为“以主体间性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情感氛围和谐融洽,师生沟通交流顺畅;课堂言语互动形式多样,生生合作交流频繁;教师倾向于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但间接言语的使用有待提高;教师倾向于问题式教学,但提问普遍缺乏创新性;学生主动性不足,缺乏质疑问难精神。针对高中生物优质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教学建议:要更新教育理念,找准角色定位;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提高学生发问意识;合理支配教学时间,加强课堂起始时区的师生互动频率;注重精心设问与适时追问,提高发问质量。

杜丽萍[6](2020)在《学材视角下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研读”栏目研究》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下,教材也在不断进行变革。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导下进行编写的,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加注重课文辅助系统设计,以突出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作为学本的功能,致力于向学材转变,因此增加了“材料研读”这一全新的板块。“材料研读”栏目作为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重要的辅助栏目,以史料加问题的形式呈现,具有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可见,对“材料研读”栏目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且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材料研读”栏目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例证法,从学材的视角下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论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先界定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教材、学材等相关概念,并对教材与学材的关系进行阐述。其次从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理论两方面分析学材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学材的视角出发,对“材料研读”栏目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了“材料研读”栏目的编写特点、功能,在历史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的地位,概述了“材料研读”栏目的分布、类型,并举例分析“材料研读”栏目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是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材料研读”栏目的运用与改进建议。首先,针对“材料研读”栏目存在的不足,从学材的角度对“材料研读”栏目的编写提出几点建议:增加图表数量;给予适当的注释;精心设问,提高质量;精选材料,增强适读性。其次,分别提出“材料研读”栏目的教学建议和“材料研读”栏目的学习建议。教学建议即转变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给予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结合学生情况,灵活运用。学习建议即引导学生重视“材料研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的建议。最后,以《洋务运动》一课为例,具体呈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材料研读”栏目。

张心格[7](2019)在《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切入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说是语文课本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型,不论是何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将小说视作是教材编辑的重点。中学阶段的小说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处于承上启下的状态,中学生以记叙文作为过渡,逐渐开始对小说这一文体有所熟悉,进而对文学表现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需要逐步掌握阅读的能力,体会不同类型小说的美感。老师只有通过寻找特定的切入点来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效率,从而引领学生更好地感受小说这个五彩的世界。在本文中,笔者对中学小说中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探究。笔者首先对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进行明确,并对研究的现状等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对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进行明确。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引言,正文和结语。首先对现今中学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探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外部影响因素,如小说阅读的应用面,学生综合素质和阅读习惯等方面;第二章对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包括新课标的要求、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及皮亚杰建构主义说等方面;第三章分析了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切入点的原则及意义,第四章结合教学实践及相关课程案例分析对切入点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总结了小说阅读教学中选择合适教学切入点的方法及对于小说阅读教学切入点实践探究所带来的启示。

陈智红[8](2019)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酸碱盐专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理念主旨,而化学概念不仅是学生系统学好化学的基础,也是发展自身科学素养的必要条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例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等。化学概念是人们在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形成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情境中能够最快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元智能理论与化学概念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本文试将多元智能的研究重心下移到化学教学的微观领域——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并从纯粹理论研究走向化学教学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结合起来。首先进行文献研读,了解化学概念教学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进行相关概念界定和核心理论解读,主要是针对“概念”、“化学概念”和“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解读。并编制问卷来调查初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和多元智能分布情况。在分析上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并就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部分的概念设计了教学案例,然后展开实践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1)通过《初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施测,分析初中生对化学概念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认知、效果以及认可的教学方法。(2)通过《初中生多元智能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施测,分析初中生多元智能的强项与弱项;男生与女生的多元智能、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差异。(3)提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模式,即:智能分组,优势互补;创设情境,精心设问;智能分工,互动合作;总结归纳,反思自省。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即逻辑数理智能-思维导图策略;视觉空间智能-图片呈现策略;身体运动智能-实验探究策略;人际交往智能-分组讨论策略;自我认知智能-总结反思策略;自然观察智能-联系实际策略。(4)应用上述教学模式与策略对九年级化学“酸碱盐”部分的化学概念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到课堂实践中,研究该教学模式与策略对初中生多元智能状况、该部分化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的影响。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生对化学概念学习的态度较为端正,但学习兴趣不高,对化学概念在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学习概念的方法也不够科学,惯于使用习题训练的方式来巩固概念,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得不太彻底,同时也认可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和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2)初中生的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音乐智能较好,但是身体运动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相对较弱,另外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居中间水平。男女生存在极其显着差异的智能有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学生存在极其显着差异的智能有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3)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对该部分概念的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与人际交往智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陈琦[9](2018)在《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共同要求。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数学学科作为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培养综合学习习惯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本文通过研究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来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本文以初中数学学习为例,选择了四个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展开培养策略的研究,分别是预习习惯、倾听习惯、做笔记习惯、合作交流习惯。这四个学习习惯易于培养,可操作性强,且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这四个学习习惯的现状;然后通过走访询问的方式,分析调查结果背后的成因;最后结合调查结果和成因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得到四个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针对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为:第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预习观;第二,培养学生在预习中的思考和提问意识。良好的预习习惯具体表现为:(1)按顺序阅读,不要先看给出的定理和结论;(2)必做的预习任务包括思考教材提问和例题、思考定理的表述,思考新课的大致结构内容,并在教材上写下思考的答案或疑问;(3)有多余的时间还可以对照教材提问和例题的解答过程并记录心得或疑问、做课后习题。针对倾听习惯的培养策略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学生方面的策略有:做好课前准备;掌握集中注意力的技巧;加强纪律意识;加强倾听意识。教师方面的策略有:每隔15-20分钟,改变教学活动;精心设问;把话语权交给学生。针对做笔记习惯的培养策略为:学生需要先听老师讲解,再记在书上或题目旁;题目讲解的笔记要独立完成;数学笔记要简洁直观;而老师方面需要让学生明确数学课堂通常需要记录的内容,并且需留足做笔记的时间。针对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策略为:合理分组;规范合作交流模式;强调集体展示纪律。不同于其他学者的纯理论研究,以上培养策略贴合笔者自身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论述,可操作性强,希望能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和启发。

汤向荣[10](2018)在《运用ATDE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力》文中指出学习力是能帮助人更快、更好地学习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更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需的能力。ATDE模式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结合"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的教学,阐述ATDE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力方面的应用。

二、精心设问 启发思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心设问 启发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2)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精心设问”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设计问题:前后联系,由旧从新
设计问题:由表及里,揭示本质
设计问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设计问题:点拨盲点,纠错巩固

(3)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科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2.1 理论意义
        1.2.2 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现状研究
        1.3.1 国内现状研究
        1.3.2 国外现状研究
    1.4 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
        1.4.1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本研究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
    2.1 原始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2.1.1 原始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
        2.1.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1.3 建构主义理论
        2.1.4 苛勒的顿悟说
    2.2 原始问题驱动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异同
        2.2.1 启发式教学概述
        2.2.2 问题驱动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相同点
        2.2.3 问题驱动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
    2.3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及其实现
        2.3.1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
        2.3.2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的理论基础
        2.3.3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的优势
        2.3.4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实现方法
第3章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教材分析
    3.1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3.1.1 小学教材内容分布分析
        3.1.2 小学教材内容的划分意图
    3.2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3.2.1 初中数学内容分布分析
        3.2.2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划分意图
    3.3 高中数学教材分析
        3.3.1 高中数学内容分布分析
        3.3.2 设置高中教材内容的四条主线的意图
    3.4 对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要求
        3.4.1 问题结构应具有层次性
        3.4.2 问题设计应具有对象性
        3.4.3 问题设计应立足于最近发展区域理论
        3.4.4 问题构建应具有系统性
第4章 创新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实践
    4.1 新授课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
        4.1.1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案例
        4.1.2 《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案例
        4.1.3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案例
        4.1.4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教学设计案例
    4.2 习题课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方法研究 ——以《圆锥曲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方法
    1.4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2.1 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
    2.3 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对象
    3.5 研究工具
    3.6 前测问卷的试测
    3.7 后测问卷的试测
    3.8 前测结果分析
四、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制定的依据
    4.2 教学设计原则
    4.3 《课标》对圆锥曲线内容的相关要求
    4.4 圆锥曲线教学设计说明
    4.5 以“《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为例
五、教学实践
    5.1 教学案例分析
    5.2 实践结果分析
    5.3 实践结果的总体分析
六、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教学方法
    6.1 引入背景知识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2 精心设问,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6.3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6.4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运动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态思维
    6.5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七、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直观想象素养水平划分表
附录 2: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前测测试卷
附录 3: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后测测试卷
致谢

(5)高中生物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的理论构筑
    第一节 相关概念
    第二节 相关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三章 高中生物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研究的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工具
第四章 高中生物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的分析
    第一节 课堂观察记录与结果统计
    第二节 课堂师生言语互动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高中生物优质课师生言语行为特征
    第二节 提高师生言语互动水平的教学建议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1 六个课堂实录样本编码记录表
附录2 六个课堂实录样本迁移矩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学材视角下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研读”栏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学材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
        二、教材、学材及其关系
    第二节 学材的理论基础
        一、学材的现代教学论基础
        二、学材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 学材视角下“材料研读”栏目的文本分析
    第一节 “材料研读”栏目的编写特点
        一、注重史论结合
        二、紧扣重难点
        三、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 “材料研读”栏目的功能
        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二、发展历史学科能力
        三、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辅助教师教学
    第三节 “材料研读”栏目的地位
        一、在历史教材中的地位
        二、在教师教学中的地位
        三、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
    第四节 “材料研读”栏目的分布与类型
        一、“材料研读”栏目的分布
        二、“材料研读”栏目的类型
    第五节 “材料研读”栏目存在的不足
        一、图表史料缺乏
        二、字词注释欠缺
        三、设问质量不高
        四、材料难度较大
第三章 学材视角下“材料研读”栏目运用与改进建议
    第一节 “材料研读”栏目运用与改进建议
        一、“材料研读”栏目的编写建议
        二、“材料研读”栏目的教学建议
        三、“材料研读”栏目的学习建议
    第二节 “材料研读”栏目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教学运用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切入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
    第一节 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三节 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选择合适切入点的意义及原则
    第一节 中学语文小说教学选择合适切入点的意义
    第二节 阅读教学切入点选择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选择合适切入点的原则
第三章 中学小说阅读教学切入点实践研究
    第一节 课堂教学切入点研究案例分析
    第二节 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个人简介

(8)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酸碱盐专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流程图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2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概念
        2.1.2 化学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2.2.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2.2.3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2.2.4 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
        2.2.5 建构主义理论
        2.2.6 信息加工理论
3 初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初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3.2 初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2.1 调查总体情况分析
        3.2.2 初中生对化学概念学习的兴趣程度分析
        3.2.3 初中生对化学概念学习的方法分析
        3.2.4 初中生对化学概念的认知情况分析
        3.2.5 初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的效果分析
        3.2.6 初中生认可的化学概念教学方法分析
    3.3 初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的调查结论与启示
4 初中生多元智能现状的调查分析
    4.1 初中生多元智能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4.2 初中生多元智能现状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2.1 初中生多元智能现状的整体分析
        4.2.2 初中生多元智能现状的对比分析
    4.3 初中生多元智能现状的调查结论与启示
5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模式和策略
    5.1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模式
        5.1.1 智能分组,优势互补
        5.1.2 创设情境,精心设问
        5.1.3 智能分工,互动合作
        5.1.4 总结归纳,反思自省
    5.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5.2.1 逻辑数理智能思维导图策略
        5.2.2 视觉空间智能——图片呈现策略
        5.2.3 身体运动智能——实验探究策略
        5.2.4 人际交往智能——分组讨论策略
        5.2.5 自我认知智能——总结反思策略
        5.2.6 自然观察智能联系实际策略
6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实践
    6.1 研究前期准备
        6.1.1 研究对象选择
        6.1.2 研究变量确定
    6.2 教学实践过程
        6.2.1 教学实践前期准备
        6.2.2 教学实践案例
    6.3 教学实践结果数据分析
        6.3.1 学生多元智能状况变化情况分析
        6.3.2 学生对酸碱盐概念学习的效果分析
        6.3.3 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程度分析
    6.4 教学实践研究的结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初中生多元智能调查问卷
附录3: “酸碱盐”概念诊断问卷
    “酸碱盐”概念诊断问卷(前测)
    “酸碱盐”概念诊断问卷(后测)
附录4: 化学学习兴趣与态度量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2. 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内容确定
3. 四大习惯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
    3.1 预习习惯
        3.1.1 预习习惯的现状调查
        3.1.2 预习习惯的成因分析
        3.1.3 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2 倾听习惯
        3.2.1 倾听习惯的现状调查
        3.2.2 倾听习惯的成因分析
        3.2.3 倾听习惯的培养策略
    3.3 做笔记习惯
        3.3.1 做笔记习惯的现状调查
        3.3.2 做笔记习惯的成因分析
        3.3.3 做笔记习惯的培养策略
    3.4 合作交流习惯
        3.4.1 合作交流习惯现状调查
        3.4.2 合作交流习惯成因分析
        3.4.3 合作交流习惯培养策略
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精心设问 启发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 薛胡. 中学语文, 2022(03)
  • [2]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精心设问”的探究[J]. 段伟军. 数学教学通讯, 2021(21)
  • [3]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杨泽.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4]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方法研究 ——以《圆锥曲线》为例[D]. 贾赞玉.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5]高中生物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研究[D]. 刘叶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6]学材视角下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研读”栏目研究[D]. 杜丽萍.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7]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切入点研究[D]. 张心格. 宁夏大学, 2019(02)
  • [8]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酸碱盐专题为例[D]. 陈智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9]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D]. 陈琦.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10]运用ATDE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力[J]. 汤向荣. 中学教学参考, 2018(18)

标签:;  ;  ;  ;  ;  

认真提问,激发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