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企业建设项目放射卫生评价

云南某企业建设项目放射卫生评价

一、云南省某企业建设项目放射卫生学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黄泳锋[1](2015)在《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自查工具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环境事故不断发生,大多数事故是由工业生产引起的。随着我国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已逐步搬迁到工业园区中进行生产,伴随着工业搬迁相应的环境风险也逐渐凸显。因此针对我国20000多个工业园区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首先对工业园区的环境风险特征进行梳理。在对近年来环境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显示,工业园区内危险源众多,容易发生多米诺事故,其风险来源主要是行业生产风险、运输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良好的规划和应急措施能有效降低环境风险。为了能够摸清环境风险源导致环境事故的过程,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本文针对突发性环境事故和累积性环境事故这两种事故类型,对工业园区的风险来源------货物运输和行业生产这两大方面,运用重大事故危险识别的方法进行特征事故的识别,设计事故情景。以事故树和事件树结合的蝴蝶结分析为工具,对上述特征事故进行推演分析,总结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结合环境风险的三个方面,构建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3大类共13个评价指标。第一类是环境风险源类,包括行业类别、危险物质情况、工艺与设备可靠性、运输情况、排污物质属性与方式;第二类是风险控制机制,包括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预警应急制度、监测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第三类是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大气状况、水体状况、土壤状况、人口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值并初步建立工业园区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针对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指标体系中的13个评价指标从工业园区管理的角度,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其他研究成果进行检查项解析。通过检查项的解析识别出园区自主管理环境风险过程中的各项评价因素并开发出能对工业园区进行快速评价分级的环境风险管理检查表。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开展了实地调研,针对贵州省两个典型工业园区进行实证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检查表能够有效地反映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的大小,同时帮助园区管理层梳理园区内存在的环境风险和环境安全隐患,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实现规范化管理为我国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

王莹[2](2013)在《西北地区农村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三个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全面了解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省农村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本研究选取了甘肃省的三个县共计14所中小学作为样本,进行了为期18天的实地调查研究。本研究通过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样本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并得出如下结论:1.教师、学生及家长基本都对“学生营养改善的计划”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够全面。2.各校都努力按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相关规定开展学生营养餐工作,但是部分学校还是未能完全落实好。3.营养餐的不同供餐模式和食堂的不同经营方式都影响着营养餐的品质、成本价值和满意度,其中以学校自主经营的食堂供餐模式的营养餐优势最为明显,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供餐模式次之,最后是企业供餐模式的营养餐。4.各地各校的营养餐工作在有序的开展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学校食堂建设问题、营养餐的运输问题、人员编制不足问题、营养餐工作开支问题等。5.与营养餐的供应和组织工作相比,西北农村学校的营养教育相对滞后。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认为需要做出努力的方面主要是:1.加大对营养餐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学校营养餐工作的认识和信任程度。2.完善法制建设,增强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监管制度的完善和检查力度的提升是保证营养餐工作始终保持在正轨上的动力。3.严把营养餐质量关,提高营养餐价值是营养餐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做到“安全先行,营养为主”。4.加紧学校食堂的扩改建工作,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食堂供餐模式的营养餐,并加强对学校食堂运营的监察。5.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营养教育,并创建学生、家庭、学校和社区相结合的营养教育体系。

李永佳[3](2013)在《个旧霞石正长岩综合利用的放射性研究》文中提出个旧霞石正长岩是全国十余个同类矿物资源中含钾较高,又是我国地质工作程度最高、处理工艺研究最深的矿床,在首勘矿段内探获矿石储量5000余万吨,为工业化生产建设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证。若开发利用则可带动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协同发展,形成滇南地区新的支柱产业,但是前期个旧霞石资源地质工作中保存下来的钻探岩心样,按新的放射性核素标准送检时,发现矿石除含有相当数量的放射性元素铀、钍之外,还含有较高的放射性同位素K40,且K40的放射性比活度高达3000Bq/Kg。为了明确个旧霞石矿处理过程中,各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的强度和放射性核素在工艺处理过程中的走向与变化规律,论文采用国家《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标准,国家对长期接受放射性核素照射人员采用的人体接受放射性照射剂量标准,以及类比我国现有的稀土矿山及其加工厂的放射性评价标准,对个旧霞石正长岩矿床的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及其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全流程工艺试验研究,重点研究的工序为:备料、烧成、溶出、脱硅、碳分、煅烧产出氧化铝。对进料样与出料样进行了放射性核素比活度鉴定,据检验结果确定各放射性核素在工艺处理过程中的行为与走向,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个旧霞石正长岩矿床中主要的放射性核素是210pb、238U、235U、232Th、2266Ra、40K和137Cs等七种,无论按矿石的总放射性强度、个别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人体连续接触耐受的放射性计量标准来衡量,甚至按照国家对水泥规定的内、外照射指标来衡量,个旧霞石正长岩矿床都属于放射性较低的资源,不需要进行防护。(2)个旧霞石正长岩矿床放射性强度以及放射性比活度的分布规律,大体验证了前期据总伽马测量得出的结论,即在面上和沿纵深,绝大部分区域属于放射性强度的正常区,放射性核素与放射性强度的异常区,呈孤立的点状分布特征。(3)矿石加工处理过程中,各中间物料的放射性比活度和总放射性强度,都未达到放射性设防标准,亦即霞石烧结法整个工艺处理过程不须采取放射性防护措施,产品氧化铝的放射性比活度不高,属正常冶金产品,产品碳酸钠、碳酸钾,总α分别为2.75×103和3.33×104,均远远低于GB9133-1995低放射性废物总α=4×106的规定,属于不须防护的正常化工产品;产品水泥的内照指数IRa为0.690.75,外照指数Ir,为0.890.95,符合国家对建筑装饰材料规定的IRa≤1.0和I,≤1.0的标准,可以作为建筑的主体材料进行使用,使用范围不受限制,属正常水泥产品。(4)矿石加工处理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走向各不相同,其中,最主要的放射性核素铀、钍、镭和钾的走向,决定着中间物料与最终产品的放射性强度变化规律:①铀,经烧成、溶出后,约一半略弱的留存在霞石泥中从而进入水泥系统,最终进入水泥产品中;约一半略强的进入溶液,溶液中的铀在脱硅、碳分处理时,大部留存在溶液中而进入制碱系统,制碱时,约3/4进入碳酸钾产品中,1/4进入碳酸钠产品中;②镭,经烧成、溶出后,约3/4的留存在霞石泥中从而进入水泥系统,最终进入水泥产品中;仅有约1/4进入溶液,溶液中的镭在脱硅、碳分处理时,大部留存在溶液中而进入制碱系统,制碱时,约3/4进入碳酸钾产品中,1/4进入碳酸钠产品中;③钍,经烧成、溶出后,约1/3的留存在霞石泥中从而进入水泥系统,最终进入水泥产品中;约2/3的进入溶液,溶液中的钍在脱硅、碳分处理时,大部留存在溶液中而进入制碱系统,制碱时,约3/4进入碳酸钾产品中,1/4进入碳酸钠产品中;④40K,经烧成、溶出后,近90%的溶入溶液,溶液中的40K在脱硅、碳分处理时,大部留存在溶液中而进入制碱系统,制碱时,约92%进入碳酸钾产品中,8%分散于碳酸钠产品中。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为:对霞石正长岩矿床进行放射性研究,明确在矿石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放射性影响,为霞石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同时跟据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测定结果,确定了各放射性核素在工艺处理过程中的行为与走向,明确矿石加工处理过程中,各中间物料(包括液体物料与固体物料)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并测定其比活度及总的放射性强度,对工艺流程中哪一些工序需要做放射性防护和做什么样级别的防护,给出了明确的结论,论文的完成为综合利用霞石正长岩资源提供了保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张光鹏[4](2005)在《我国卫生监督职能落实的焦点问题与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卫生监督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是目前我国卫生监督工作开展不平衡,监督监测质量差覆盖率低,工作质量不高,监督监测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和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尤其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进程中产生出众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解决这众多问题需要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协同努力,但是问题的形成往往影响因素繁杂,每个问题的研究进展不一。研究者在把握研究的潜在空白时难度极大,决策者难以迅速把握解决问题的切入口,研究与决策双方缺乏协调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本次研究旨在针对我国卫生监督职能落实的众多问题,明确这些问题的优先解决顺序,研究和论证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问题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者角度,提供把握研究重点、热点和空白的参考依据;从决策者角度研究这些关键问题被关注的程度、问题解决的程度、障碍和技术缺陷,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焦点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针对根源的对策思路和方案。 二、材料与方法 研究以“政策制定科学程序”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技术路线,运用“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为研究提供系统的思路,选用“规范差距分析法”比较“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同时,针对研究中所得的主要思路和观点,进行“定性定量多重论证”。 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献归纳分析、焦点问题访谈、二级资料提取、专题调查和意向调查等。 系统收集了五年相关文献442篇,调研了全国6省18地市18县的201所卫生监督机构以及358名领导、712名职工。 三、主要研究结果 (一) 系统收集和界定我国卫生监督领域存在的问题 我国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大致包括卫生监督工作的组织实施、卫生监督执法的综合管理、卫生执法的监督检查以及卫生执法体系建设四大部分。 精读文献,全面收集和记录众说纷纭的问题表述,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初步得到我国卫生监督领域存在的问题大致包括55类。按照“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提供的“子模—概念—指标”维度,55类问题可进一步进行归为32类,并形成问题系统:

胡培,熊菊英,黄荣钦,牟胜,旷景莹[5](2003)在《云南省某企业建设项目放射卫生学评价》文中认为 云南省某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昆明市西北郊,主要产品T81A、T90A、FDB03使用放射性核索镅-241作为关键元件。 为扩大生产能力,强化检测手段,提高并稳定产品质量,企业提出开展生产技术改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①厂房改造扩建;②改造总装生产线,增添部分专用测量仪器;③购置部分试验设备、检测仪器、工器具及家具。涉及到的放射工作场所主要是例行实验站和整机总装的部分工段。为保证建设项目不会增加放射性危险概率或引入新的放射性危害因素,企业委托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建设项目作出放射卫生评价。

二、云南省某企业建设项目放射卫生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省某企业建设项目放射卫生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自查工具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工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与载体
        1.1.2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聚集存在较大隐患
        1.1.3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控制管理手段仍不完善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研究
        1.2.2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2.3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手段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来源分析
    2.1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内涵
        2.1.1 工业园区的环境风险特点
        2.1.2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的关键
    2.2 园区环境风险来源分析
        2.2.1 工业园区行业环境风险分析
        2.2.2 工业园区运输风险分析
        2.2.3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风险分析
        2.2.4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机构设置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架构分析
    3.1 工业园区突发性环境风险分析
        3.1.1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3.1.2 突发性环境风险管理关键因素研究
    3.2 工业园区累积性环境风险分析
        3.2.1 工业园区累积性环境风险源分析
        3.2.2 工业园区累积性环境风险管理关键因素研究
    3.3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评价模型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检查表开发
    4.1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检查表开发
        4.2.1 环境风险信息检查项目
        4.2.2 检查表的最终构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5.1 贵州省贵阳市小孟工业园区
        5.1.1 园区发展概况
        5.1.2 园区环境风险现状调查分析
        5.1.3 园区环境风险信息检查及评分情况
        5.1.4 园区环境风险分析及改进建议
    5.2 贵州省福泉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马场坪工业园区
        5.2.1 园区发展概况
        5.2.2 园区环境风险现状调查分析
        5.2.3 园区环境风险信息检查及评分情况
        5.2.4 园区环境风险分析及改进建议
    5.3 实例调研的反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检查项解析的相关法律法规
附录B 工业园区风险评价打分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西北地区农村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三个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背景
    (一)追求教育公平的社会背景
    (二)改善学生营养的必要性
    (三)“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四)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问题的思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对检索文献的整理与分析
    (二)对教育资助工作的介绍
    (三)对国内外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介绍
    (四)研究综述
    (五)个人反思与建构
四、研究基础
    (一)政策依据
    (二)现实基础
五、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取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工具的设计
    (五)数据的分析方法与工具
    (六)研究过程
    (七)研究工具的检验与说明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营养餐基本情况分析
    (二)三个样本县的营养餐比较
    (三)供餐模式比较
    (四)营养餐的作用、影响和满意度
    (五)营养餐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六)营养教育的有关情况
七、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对策与建议
    (三)研究局限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3)个旧霞石正长岩综合利用的放射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个旧霞石正长岩及其开发的前期工作概述
        1.1.1 霞石概述
        1.1.2 霞石在工业上的应用
        1.1.3 开发个旧霞石资源的必要性
        1.1.3.1 霞石资源的重要性
        1.1.3.2 霞石资源开发有助于缓解我国钾资源的不足
        1.1.3.3 个旧霞石正长岩资源利用是个旧地区发展的意义
        1.1.4 个旧霞石正长岩前期工作概要
        1.1.4.1 中俄科技合作及之前的工作
        1.1.4.2 中俄科技合作完成之后的工作
        1.1.4.3 省霞石资源开发工作小组开展的工作
    1.2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放射性基础理论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2.1 放射性现象
    2.2 放射性衰变
        2.2.1 α衰变
        2.2.2 β衰变
        2.2.3 β~+衰变
        2.3.4 电子俘获
        2.2.5 同质异能跃迁
    2.3 放射性系列
    2.4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2.5 射线的能谱
    2.6 放射性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
        2.6.1 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2.6.1.1 射线的生理作用
        2.6.1.2 射线病及其长期影响
        2.6.1.3 辖射生物作用旳生物化学基础
        2.6.2 射线的防护
    2.7 放射性表征
        2.7.1 放射性活度
        2.7.2 吸收剂量
        2.7.3 比释动能
        2.7.4 剂量当量
        2.7.5 剂量当量限值
    2.8 霞石正长岩放射性成因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霞石正长岩综合利用的方法
    3.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3.2 原料的理化性质和放射性
    3.3 矿石处理的工艺流程
        3.3.1 处理个旧霞石正长岩矿石的推荐流程
        3.3.2 本研究简化使用的主工艺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个旧霞石正长岩矿床的放射性研究
    4.1 前期地质工作有关矿区放射性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4.2 放射性评价研究用地质矿样与工艺矿样的采取
        4.2.1 地质矿样与工艺矿样的采样设计
        4.2.2 地质矿样与工艺矿样的采样结果
    4.3 矿床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分析及据以对矿床进行的放射性评价
        4.3.1 矿石的核素组成
        4.3.2 矿石的核素分析结果与分布特征
        4.3.3 个旧霞石正长岩矿床的放射性核素比活度评价
        4.3.3.1 按放射性废物分类评价
        4.3.3.2 按建材放射性标准的评价
        4.3.3.3 以放射性剂量进行的放射性评价
        4.3.3.4 类比放射性评价
        4.3.3.5 核素比活度放射性评价结论
    4.4 个旧霞石矿的放射性评价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氧化铝生产系统的放射性评
    5.1 主工艺各工序的放射性研究
        5.1.1 备料与烧成
        5.1.2 溶出
        5.1.3 脱硅
        5.1.4 碳分
        5.1.5 氢氧化铝煅烧
    5.2 Al_2O_3生产系统的核素行为与分布研究结果
        5.2.1 备料与烧成
        5.2.2 溶出
        5.2.3 脱硅
        5.2.4 碳分
        5.2.5 氢氧化铝煅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泥生产系统的放射性研究
    6.1 水泥配料与烧成结果
    6.2 水泥混料与烧成工艺的放射性结果
    6.3 霞石泥烧制水泥熟料的不同水泥品种放射性评价
    6.4 水泥放射性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碳酸碱生产系统的放射性研究
    7.1 原料成分、方法和工艺流程
    7.2 物料平衡试验结果
    7.3 碳分母液制碱过程的放射性特征
    7.4 碱产品的放射性评价结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霞石矿石处理全流程的放射性评价
    8.1 Al_2O_3生产系统的核素平衡计算
    8.2 霞石泥烧制水泥系统和制碱系统的核素行为与分布的计算程序模拟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和负责项目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专利

(4)我国卫生监督职能落实的焦点问题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立题依据
    二、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国内外研究进展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一) 我国卫生监督职能落实中的焦点问题确认
        (二) 焦点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三) 特定焦点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
材料与方法
    一、指导性研究方法
        (一) 政策制定科学程序
        (二)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
        (三) 定性定量多重论证
        (四) 规范差距分析法
    二、文献评阅指标体系构建和信度效度分析
        (一) 文献评阅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 评价指标的标准设定和量化
        (三) 评阅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分析
    三、样本选取方法
        (一) 调查抽样设计
        (二) 调查对象
    四、资料收集方法
        (一) 文献收集与分析
        (二) 常规统计资料提取法
        (三) 专题调查
    五、调查质量监控方法
    六、不同阶段相应的研究方法
    七、统计分析工具
    八、研究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界定并确认影响我国卫生监督职能落实的焦点问题
        Ⅰ 系统确认和界定卫生监督职能落实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监督领域界定
        (一) 我国卫生监督领域界定
        (二) 我国卫生监督领域背景分析
        (三) 确定问题界定的文献收集范围与年限
        二、界定存在问题
        (一) 系统收集、确定问题数量
        (二) 文献评阅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三) 文献概况
        (四) 问题界定和论证
        (五) 形成问题系统
        (六) 问题系统作用机制分析
        Ⅱ 建立影响卫生监督职能落实问题的优先顺序
        一、明确问题的优先顺序
        (一) 对32类问题重要性的排序
        (二) 对32类问题严重性的排序
        (三) 问题可解决性的判断
        (四) 综合分析建立问题的优先顺序
        二、关键问题与焦点问题确认
    第二部分 焦点问题的国内研究进展分析
        Ⅰ 确定分析的焦点问题
        Ⅱ 焦点问题的国内研究进展分析
        一、焦点问题的研究概况
        二、焦点问题根源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
        (一) 判定根源与作用机制研究的标准
        (二) 焦点问题的根源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三) 目前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三、解决焦点问题的政策思路的研究进展分析
        (一) 政策思路的分类
        (二) 解决焦点问题的政策思路研究进展
        (三) 政策思路实施的约束条件和关键技术研究现况
        (四) 目前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四、解决焦点问题的实践方案研究进展分析
        (一) 实践方案的分析思路
        (二) 政策方案的研究和实践进展
        (三) 目前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第三部分 解决我国卫生监督人力素质偏低问题的策略研究
        Ⅰ 对我国卫生监督人力素质偏低的论证
        一、人力素质偏低的主要表现
        (一) 意向论证队伍人力素质偏低的主要表现
        (二) 数据论证卫生监督人力与队伍素质偏低的主要表现
        二、卫生监督队伍人力素质低而造成的主要危害
        Ⅱ 导致卫生监督人力素质低的根源和作用机制探讨
        一、人力之质问题的逻辑归类与相关问题
        (一) 人力之质问题的逻辑归类
        (二) 与卫生监督人力相关的问题
        二、人力素质低的影响因素探讨
        三、根源与作用机制分析
        (一) 影响因素分类分层
        (二) 外部子模——卫生监督人力素质低的直接相关因素
        (三) 卫生监督人力素质偏低的促发因素
        (四) 影响人力素质的根源和作用机制
        四、根源与作用机制论证
        (一) 对根源与作用机制的意向论证
        (二) 根源与作用机制的数据论证
        Ⅲ 解决卫生监督人力素质低的策略思路与可行性论证
        一、目的与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 平等原则
        (二) 公平可比原则
        (三) 正常增资原则
        (四) 有效约束原则
        三、策略思路与论证
        (一) 卫生监督机构社会价值评估
        (二) 卫生监督人员的收入构成
        (三) 分配要素的确定与论证
        (四) 确定收入等级差异
        四、策略思路实施的约束条件、关键技术和各方责任研究
        (一) 人员收入的分配总量
        (二) 岗位工资制定中人员分类
        (三) 岗位界定和岗位标准中的各方责任
        Ⅳ 政策方案研制
        一、测算思路
        (一) 岗位工资测算思路
        (二) 年功工资测算思路
        (三) 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测算思路
        二、测算结果
        (一) 岗位工资测算结果
        (二) 年功工资测算结果
        (三) 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测算结果
        (四) 平均总收入水平的测算结果
讨论
    一、我国卫生监督领域的合理界定
        (一) 卫生监督领域界定
        (二) 我国卫生监督领域背景分析
    二、在众多问题中确认关键问题
        (一) 关于问题收集与界定
        (二) 关于问题的优先排序
        (三) 卫生监督人力素质与职能落实
    三、对卫生监督人力问题的研究状况
    四、关于焦点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分析
        (一) 问题根源与作用机制分析的意义与原则
        (二) 确定问题根源与作用机制的方法步骤
    五、关于焦点问题的政策思路
    六、根据方案的测算结果与现行状况的比较
        (一) 总收入水平的比较
        (二) 收入等级差异的比较
        (三) 分配要素的比较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5)云南省某企业建设项目放射卫生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云南省某企业建设项目放射卫生学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自查工具开发与应用[D]. 黄泳锋. 清华大学, 2015(07)
  • [2]西北地区农村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三个县为例[D]. 王莹.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3]个旧霞石正长岩综合利用的放射性研究[D]. 李永佳.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7)
  • [4]我国卫生监督职能落实的焦点问题与策略研究[D]. 张光鹏. 复旦大学, 2005(07)
  • [5]云南省某企业建设项目放射卫生学评价[J]. 胡培,熊菊英,黄荣钦,牟胜,旷景莹.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3(04)

标签:;  ;  ;  ;  ;  

云南某企业建设项目放射卫生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