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应防患于未然

泌尿系结石应防患于未然

一、尿路结石宜防治并举(论文文献综述)

石曼倩[1](2021)在《金石汤治疗湿热质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金石汤治疗湿热质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湿热质转化分的影响,客观评价该方的临床疗效及应用特点,进而探索其可能的机制,为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单盲法,按随机分组、同期对照原则,将符合标准的72例体质辨识为湿热质,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兼阴虚血瘀证的尿石症病患分为2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金石汤,对照组加用排石颗粒。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在进行治疗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记录并统计两组湿热质转化分、中医证候积分、尿常规、肾系B超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选取72例湿热质、湿热蕴结兼阴虚血瘀证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在研究期间经剔除、脱落后,共63例入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湿热质转化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经治疗,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7.10%,对照组71.8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1<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临床总有效分别是87.10%和78.13%。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经治疗,两组患者组间体质转化分,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经治疗,治疗组排石率为64.52%,对照组为37.5%,两组排石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2<0.05),治疗组排石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结石大小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1<0.05),说明治疗组结石最大直径减小程度优于对照组。6.经治疗,两组患者尿红细胞比较经Mann-Whitney U检验,P=0.007<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尿程度轻于对照组。7.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金石汤在促进泌尿系结石排出的基础上,也能较好改善中医体质转化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尿程度,且在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梁嘉华[2](2021)在《通淋固本方对上尿路结石经自然腔道微创碎石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客观评价通淋固本方颗粒治疗上尿路结石经自然腔道碎石术后残余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2月期间共纳入90例于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已行经自然腔道碎石术后并明确有残石存留,使用SPSS软件21.0版本将90个编号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通淋固本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抽取编号入组,空白对照组给予宣教、生活方式干预,通淋固本组在上述空白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淋固本方颗粒剂。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BMI等)、治疗1周±2天后与治疗4周±2天后的残余结石清除率、肾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血尿改善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运用SPSS软件21.0版本对收集的一般数据、临床疗效数据等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学计算并比较两组之间结果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剔除3例,脱落2例,最终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85例,其结果如下:(1)分别对两组间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结石部位与类型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同质可比性。(2)经4周±2天的治疗后,通淋固本组的痊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42.9%、52.4%、4.8%,其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为95.2%;空白对照组的痊愈率、有效率、无效率为39.5%、37.2%、23.3%,其总有效率为76.7%;两组间上述3个资料分别与无效率分别进行Pearson或Fisher卡方检验,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3)通淋固本组治疗1周±2天后血尿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7.1%、64.3%、19.0%、9.5%,其总有效率为90.5%;空白对照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则为0%、68.3%、4.9%、26.8%,其总有效率为73.2%;两组间上述4个资料分别与无效率进行Pearson或Fisher卡方检验,除显效率外其余3个资料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4周±2天后通淋固本组的血尿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21.4%、61.9%、7.1%、9.5%,其总有效率为90.5%,而空白对照组的血尿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则为24.4%、48.8%、14.6%、12.2%,其总有效率为87.8%,两组间上述4个资料分别与无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腰痛症状,通淋固本组2例,空白对照组3例,空白对照组患者腰痛出现频次及程度较通淋固本组更高。试验研究期间,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尿频尿急等轻度的术后并发症,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服药周期结束后复查相关生化指标、心电图亦未见明显变化。本次研究暂未发现与通淋固本方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本次临床试验基本可证实通淋固本方颗粒能促进上尿路结石经自然腔道碎石术残石的排出,并且能够更快地促进血尿症状的恢复且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轻微,用药安全性得到肯定。

盛东亚[3](2019)在《加减“小续命汤”对泌尿系结石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针对临床上患者在泌尿系结石术后因留置输尿管支架而出现腰腹疼痛、血尿、下尿路症状等常见的导管相关并发症,我科尝试使用中药干预,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为进一步观察加减“小续命汤”治疗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患者腰酸腰痛、腹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疗效,通过统计分析疼痛积分及相关量表等客观指标,评价加减“小续命汤”对输尿管支架置入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疗效。方法:纳入106例符合标准的输尿管结石或肾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排除手术禁忌后于我科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术后两组常规对症处理;术后24小时开始治疗组口服中药加减“小续命汤”,并连续服用1月中药;干预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热情况、血尿情况、残石排出情况及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并归纳统计术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积分、OABSS评分、IPSS评分及QQL评分等指标,术后一月后统计两组患者发生输尿管穿孔、输尿管粘膜撕脱、大出血、泌尿系统感染、脓毒血症、输尿管支架滑脱及回缩等严重少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运用SPSS软件分析两组间数据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实际共纳入患者106例,其中治疗组55例,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性别经卡方检验无显着差异(p=0.52);两组患者年龄经T检验无显着差异(p=1.023);两组患者石大小经T检验无显着差异(p=0.53),结石部位经卡方检验无显着差异(p=0.46);经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疼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无显着差异(p值分别为0.98、1.191),表明两组基线相同,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在术后第5天及术后30天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着,分别运用T检验及近似T检验,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疼痛积分均逐渐下降,术后第5天时,两组患者疼痛改善差异差不明显(p=0.41);至术后第30天,两组患者疼痛积分进一步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经秩和检验p=0.001,表明两组间有显着差异;经非参数检验,两组术后持续血尿时间及术后肉眼血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0.58);两组OABSS评分及QQL评分经非参数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IPSS评分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7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受损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中药加减“小续命汤”对泌尿徐结石术后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着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虽然加减“小续命汤”对结石术后近期疼痛无明显优势,但针对导管相关疼痛具有一定疗效。此外,对于结石术后下尿路症状,加减“小续命汤”疗效明显;本研究过程中,服药患者未出现输尿管严重损伤及支架滑脱、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可见,加减“小续命汤”治疗结石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

程慧敏[4](2019)在《寿胎丸方加味联合敷脐疗法治疗肾脾两虚证胎动不安合并不寐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肾脾两虚证胎动不安合并不寐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中药内服联合敷脐疗法治疗胎动不安合并不寐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贴敷改善胎动不安合并不寐的机理,完善中医保胎的临床思路,从而更加合理地发挥中医药优势。方法:本研究将符合诊断及辨证标准的胎动不安合并不寐患者60例,按1-60编号,选用SPSS17.0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寿胎丸方加味+黄体酮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疗法,14天为1疗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肾脾两虚证证候量化评分及继续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1.中医临床证候的总有效率为86.67%,其中治愈率为50.00%,显效率为25.00%,有效率为11.67%。2.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肾脾两虚证证候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肾脾两虚证候量化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β-HC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β-HCG与治疗前β-HCG的差值相比,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血清5-H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5-H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下降,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继续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继续妊娠率为86.67%,对照组为83.33%。结论:寿胎丸方加味联合敷脐疗法治疗肾脾两虚证胎动不安合并不寐患者有效果,能够显着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提升血清性激素和血清5-羟色胺水平,促使胚胎能够保持良好的发育。

杨嗣星,叶章群[5](2018)在《再谈尿路结石治疗中需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尿路结石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如一大批前瞻性或多中心研究取得成果并转化、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器械的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国内外临床、一大批新技术在临床普及推广等,大大缩小了我国尿路结石治疗技术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在这百花齐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现今尿路结石治疗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不够规范的现状,以及由这些不规范所带来的某些临床问题。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技术的行为,本文就现今尿路结石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该现状着力深入思考,重点强调在尿路结石治疗中需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

邓海媚[6](2018)在《泌尿系结石术后并发SIRS危险因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干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泌尿系结石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用以预测本病的发生率并作为第二部分研究(中西医结合干预SIRS)的纳入标准之一。2.利用第一部分研究(危险因素分析)得出的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把术后SIRS预计发生率大于50%的高风险人群纳入前瞻性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干预SIRS的临床疗效,探讨防治SIRS的有效方案。方法:第一部分: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部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术后并发SIRS病例共103例作为观察病例;用系统抽样方法(实际操作方法详见病例纳入标准)抽取同期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术后无并发SIRS病例共124例作为对照病例。将所收集的病例资料输入数据库,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第二部分: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部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44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对照组(n=22)。观察组:中药注射液+抗生素;对照组:抗生素。记录术后72小时内最高/最低体温(当体温低于36℃则记录最低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术前、术后第12小时、72小时的血清白细胞计数。将所记录的病例资料输入数据库,用SPSS 22.0软件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或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有:结石相关发热史、术前中医证型、结石部位、结石最大直径、术前尿常规白细胞计数、术前中段尿、肾盂尿细菌培养结果、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长;2.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为:有结石相关发热史、术前中医证型、术前中段尿、肾盂尿细菌培养阳性及结石部位;3.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得出回归方程模型:泌尿系结石术后并发SIRS的概率(P)=Exp(-2.623+1.572有结石相关发热史+0.992中段尿、肾盂尿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495肾结石+0.254其它部位结石+1.306膀胱结石+0.821肾气不足证+1.182湿热蕴结证)/[1+Exp(-2.623+1.572有结石相关发热史+0.992中段尿、肾盂尿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495肾结石+0.254其它部位结石+1.306膀胱结石+0.821肾气不足证+1.182湿热蕴结证)]。模型整体预测正确率为77.5%;4.实验组与对照组SIRS发生率分别为9.5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5)。实验组术后第72小时血清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5)。结论:1.中段尿、肾盂尿培养阳性、有结石相关发热史、结石部位及术前中医证型是导致泌尿系结石术后并发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2.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泌尿系结石术后并发SIRS有显着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术后第72小时血清白细胞计数。

郑丰杰[7](2016)在《刘景源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胸痹心痛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刘景源教授是着名温病学专家,着有《刘景源温病学讲稿》、《温病条辨通俗讲话》、《温病经典品读》等专着8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已四十六年。刘师曾就读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期间,聆听祝谌予、刘渡舟、王锦之、程士德、周信有、印会河等名师授课,奠定了坚实的中医学基础。196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温病学和中医内科学等课程,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刘师博览群书,学识广博。临床上善于抓主症,辨病机,合方施治而无门户之见。本论文主要从刘景源教授学术思想渊源、主要学术思想以及刘景源老师辨治胸痹心痛的组方用药规律三方面研究和总结其临床经验。第一部分——刘景源老师的学术思想渊源首先介绍了刘景源老师的生平经历和主要着述,进而从“师从名家,继承创新”“精读经典,灵活变通”和“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三个方面梳理了其学术思想渊源和临床经验形成过程,总结了其学术特色。第二部分——刘景源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首先总体概述了刘景源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而从温病学理论和临证经验总结两个方面总结了其学术经验和临床特色。其一、温病学学术思想:从温热病和湿热病两个方面,分别解读了刘景源教授的温病学治学理论和特色,即认为卫气营血辨证的核心是气血辨证,主张以卫气营血辨证辨治温热病,辨治过程重视给邪气找出路;用三焦辨证辨治湿热病,擅长应用分消走泄法。其二、辨治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的经验总结:归纳分析了刘景源老师对胃脘痛、胸痹、功能性便秘、泄泻、咳喘、失眠、尿路结石、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病、乳腺增生、复发性口腔溃疡、痤疮共12个病种的理论认识和辨证论治经验。第三部分——基于数据挖掘的刘景源教授辨治胸痹心痛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选择明确诊断为胸痹心痛、经刘景源老师诊治、确有疗效的门诊病案279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系统,对医案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以总结刘景源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特点和处方用药规律。研究发现:(1)频次分析表明,刘景源教授治疗胸痹心痛最常用的19味中药是炙甘草、桂枝、清半夏、薤白、川芎、党参、茯苓(或茯神)、生姜、枳实、瓜萎皮(或全瓜萎)、红花、麦冬、五味子、杏仁、白术(或炒白术)、陈皮、砂仁、檀香、丹参。以性辛温,归脾、肺、胃、心、肝经药物为主。(2)通过用药模式和关键药物分析,总结出刘师辨治胸痹心痛的关键药物10味,分别是党参、炙甘草、桂枝、清半夏、薤白、白术、枳实、茯苓、川芎、麦冬,与“用药频次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用药模式分析发现刘景源老师治疗胸痹心痛常通补兼施,通则以桂枝通心阳,清半夏、薤白化痰祛浊,枳实、川芎行气活血;补则常用党参、麦冬、白术、黄芪、炙甘草等健脾益气,养阴生津。(3)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党参、麦冬、五味子,瓜蒌皮(或瓜蒌)、薤白、清半夏,瓜蒌皮(或瓜蒌)、桂枝、清半夏,川芎、红花,四个组合内药物和组合外药物之间的关联度最高,反映了刘景源老师临床辨证治疗胸痹心痛常用补益心气、宣通阳气的治法,体现了其重视胸痹心痛证属本虚的学术思想;同时善用瓜蒌(或瓜萎皮)、清半夏,川芎、红花,豁痰化浊,活血化瘀,反映出刘师注重从痰浊、瘀血角度祛除标实的处方用药特点。(4)通过无监督熵层次的新方分析,挖掘出28个核心组合(或新处方),其中有化痰祛浊组合如竹茹薏苡仁胆南星藿香,有泻肺平喘组合葶苈子泽兰猪苓紫菀桑白皮麻黄地龙,炙甘草陈皮红花紫菀桑白皮地龙;有制酸行气止痛组合如海螵蛸吴茱萸煅瓦楞大腹皮,海螵蛸炒白芍吴茱萸黄连;有疏肝理气解郁组合如白芍杏仁当归柴胡薄荷香附;有益气养阴组合如麦冬炒白芍五味子党参红景天;有滋肾平肝组合如熟地黄山萸肉女贞子龟甲胶,黄芩川牛膝益母草决明子天麻;有健脾止泻组合,如炒山药莲子肉赤石脂石斛炒白术;有清热利咽组合如桔梗甘草白菊花牛蒡子;有散风止痛组合,如藁本白芷天麻细辛皂刺等。(5)证候类型频次分析表明刘师辨治胸痹心痛常分胸阳痹阻、痰瘀阻络、气阴两虚、胸阳不振、痰湿停聚等证型,其中以胸阳痹阻、痰瘀阻络、气阴两虚最为常见。(6)药-证-症网络分析表明:患者主要症状表现、证候类型与刘师用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如胸闷、心前区疼痛、气憋、气短、脉结代、苔白厚等→胸阳痹阻证→桂枝、清半夏、薤白、瓜蒌皮、枳实、丹参、红花、檀香、砂仁、杏仁等密切相关;但因中医证型常兼杂出现,药物功效也非唯一,故而“药-证-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未呈现出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网状关系。基于以上六个方面的数据结果,论文从“病名渊源”、“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总结挖掘出刘师辨治胸痹心痛的学术思想和组方用药规律:(1)病证范畴:胸痹包括心痛,其病位在心,与肺、脾(胃)、肾、肝等脏腑相关。其病症范畴不仅包括西医学冠心病心绞痛,还包括其相关脏腑病变引起胸痹心痛的其他病症。(2)病因病机:本虚标实是胸痹心痛的病机。本虚主要为心肺气虚;标实则以痰饮阻滞、瘀血痹阻、气机不利最为常见。(3)治则治法:治当通补兼施,补有益心、补肺、健脾、补肾之分,通有涤痰化饮、活血化瘀和行气解郁之别;且应注意补法与通法的关系,或多补少通,或多通少补,或先补后通,或先通后补,灵活应用。(4)组方用药:常用生脉散加生黄芪、红景天补益心肺;常以瓜萎薤白半夏汤、冠心小Ⅱ号合丹参饮、橘枳姜汤或逍遥散等涤痰化饮、活血化瘀、理气解郁,共奏通阳宣痹之功。且精于方证相应,合方应用,创制通阳化浊饮未治疗胸痹心痛的基本处方,药有党参、麦冬、五味子、茯苓(或茯神)、生黄芪、红景天、桂枝、瓜萎(或瓜蒌皮)、薤白、清半夏、杏仁、橘皮、枳实、川芎、红花、丹参、檀香、砂仁等组成。

代民涛[8](2015)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医食材养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整理历代关于中医老年食养的文献,总结古今高寿名人的食养经验,研究如何运用中医药理论进行老年食材养生,为防治老年病提供中医食养方面的文献参考依据,并为构建“中国尊老食养理论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根据《内经》和现代医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老年人的概念和人的寿数。对历代中医老年食养的情况进行了溯源,探讨了历代中医老年食养的医家、书籍。探讨了“三因制宜”、“中医体质学说”等中医理论在老年食养中的运用。结合中医“药食同源”理论,探讨了延寿食材的性味、功效、现代药理作用及相关食疗方。对古今关于粥疗的文献进行整理,探讨了粥疗在中医老年食养中的重要作用。依据中医药理论,总结了古今高寿名人的食养经验。分析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结合相关中医理论,归纳总结了老年食养的原则。根据目前国家“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提出了“食养老龄化”概念,并提出了构建“中国尊老食养理论体系”的设想。探讨了中医食养在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老年病中的运用。结果在老龄化背景下,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食材养生有益于老年人健康;古今关于中医老年食养的文献较多,但较散在,值得搜集与系统整理研究。延寿食材有利于减缓衰老。粥疗是一种延年益寿的良法。高寿名人的食养经验值得总结与学习。“三因制宜”、“中医体质学说”、“药食同源”等理论在中医老年食养中有重要指导作用。中医食养在老年病临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结论(1)归纳探究了中医老年食养学简史:①先秦时期是中医老年食养的萌生阶段;②秦汉唐时期是中医老年食养学的形成阶段;③宋金元时期是中医老年食养学的发展阶段;④明清时期是中医老年食养学的成熟阶段;⑤近现代中医老年食养学需进一步构建与完善。(2)三因制宜是指导老年食养的重要理论之一,老年人应做到“因地而食”、“因时而食”、“因人而食”。在“因人而食”中,老年人要据自身体质的不同,做到“辨体施食”。(3)延寿食材在老年食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性味、功效及相关食疗方值得进一步整理研究。(4)粥疗符合老年人脾胃虚弱的生理病理特点,在老年食养中具有重要作用。(5)总结了古今高寿者食养经验,认为“天人相应”、“治未病”、“谨和五味”、“食疗为先”、“辨证施膳”、“食饮有节”等中医理论是食材养生延年的理论基础。(6)依据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中医相关理论、历代医家、养生家、高寿者的食养观点,归纳与总结了8个中医老年食养的原则:①节制饮食,少食多餐:②食物宜软宜精,食时宜细嚼慢咽;③注意食材的搭配,五味的调和:④首重脾胃,后天培养先天;⑤辨证施膳,辨体施食;⑥三因制宜,天人相应;⑦未病先食,既病防变;⑧食后运动,以助运化。(7)根据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以“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为依据,以尊老文化为基础,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提出了“食养老龄化”的概念;并根据中国尊老传统与中医食养,提出了构建“中国尊老食养理论体系”的设想。

杨爱红[9](2014)在《中学生物学人体泌尿系统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及其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健康是人生的基石,健康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支持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应该在人生的准备时期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卫生健康教育,为青少年终生享有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肾脏疾病是国内外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约在人口的10﹪以上,对人类的威胁极大,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本文力图从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以生命化教育理念、知信行理论模式为指导,结合中学生身心生长发育特点、卫生健康教育现状和中学生物教材相关章节知识,完善、丰富生物教学中人体泌尿系统卫生健康教育的内容,寻求相关有效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并为初中一线生物教师实施卫生保健提供可借鉴的参考资料和可操作化的教学程序。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并依托中学生物学教材和生物课堂教学实际对中学生物学人体泌尿系统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及其教学设计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本文共包括七部分,第一部分确定了课题的研究范畴,从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的阐释、理论基础的论述、目的与意义、思路与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分别从文献综述和实际教学两个方面分析了与本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现状。第三部分从结构与功能、常见疾病分析和预防保健措施三个层面详细论述了人体泌尿系统卫生健康的基本内容。第四部分则根据教学设计的依据、原则、程序进行了相关的具体案例的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总结了比较全面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包括课内讲授和课外渗透两大类多种形式。第六部分从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途径说明如何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反馈。第七部分是研究的结论与不足,得出的结论有:依托生物课堂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人体泌尿系统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完全有必要在原有生物教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补充该系统的预防保健知识;卫生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多方参与,各种形式并举;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预防而不是治疗,最终目的是促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吴俊标,周玖瑶,王燕哲,梁春玲,周园,林辉[10](2013)在《五苓散对EG-NH4 Cl诱导大鼠肾结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五苓散防治雄性大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结石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模型组(Model),枸橼酸钾组(PC,2.5g/kg),五苓散低剂量(LW,4.8g/kg)和高剂量组(HW,9.6g/kg),共5组。采用1%乙二醇和0.5%氯化铵混于饮用水中制备大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同时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每天测量大鼠体重和饮水量,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24h尿量及尿液结石情况,测定尿pH、Ca2+、Mg2+、Ox含量和大鼠肾功能,血清Ca2+、Mg2+含量;HE染色及偏光显微镜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草酸钙结晶沉积情况。结果:五苓散在剂量4.89.6g/kg剂量范围内,均可降低血钙、尿草酸等促肾结石形成物质的含量,增加尿石形成抑制物镁的含量,促进肾结石溶解,明显抑制尿中和肾组织中草酸钙晶体的形成及减轻肾功能损伤程度。结论:五苓散可明显抑制草酸钙晶体的形成,保护肾脏。

二、尿路结石宜防治并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路结石宜防治并举(论文提纲范文)

(1)金石汤治疗湿热质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疗效性观察
        4.2 安全性观察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西医疗效判定标准
        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5.3 中医体质改善评价
    6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最终纳入情况
    2 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3 临床观察指标
    4 临床疗效对比
    5 安全性指标观察
讨论
    1 中医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2 西医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3 中医体质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性分析
    4 导师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5 方中药物现代药理分析
    6 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泌尿系结石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的认识
    2 中医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3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药治疗
    4 中医体质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性分析
    5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通淋固本方对上尿路结石经自然腔道微创碎石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研究
    2
        2.1 泌尿系结石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2.1.1 α-受体阻滞剂
        2.1.2 PDE-5抑制剂
        2.1.3 皮质类固醇药物
        2.2 关于碎石术后残石治疗现状
    3
        3.1 中医治疗尿石症的相关研究现状
        3.1.1 病因病机
        3.1.2 治法治则
        3.1.3 通淋固本方组成的中医理论基础
        3.1.4 王树声教授对于结石的治疗经验
        3.2 中医治疗术后残石研究现状
    4 相关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基础
        4.1 金钱草
        4.2 海金沙
        4.3 鸡内金
        4.4 其它
    5 小结
第二章 通淋固本方对上尿路结石经自然腔道碎石术后的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1.1 随机方法
    2.2 病例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中止、剔除标准
    2.3 治疗方案
        2.3.1 空白对照组
        2.3.2 通淋固本组
        2.3.3 给药周期
        2.3.4 其它注意事项
    2.4 观察指标及节点
        2.4.1 安全性观察指标
        2.4.2 记录一般信息
        2.4.3 疗效指标
        2.4.4 术后随访时间节点
        2.4.5 流程图
    2.5 结果
        2.5.1 一般资料对比
        2.5.2 临床疗效对比
        2.5.3 安全性分析
    2.6 结论与讨论
        2.6.1文献指导
        2.6.2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2.6.3 讨论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3)加减“小续命汤”对泌尿系结石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随机分组设计
    2.3 治疗方法
        2.3.1 治疗组
        2.3.2 对照组
    2.4 观察指标
        2.4.1 中医证候积分
        2.4.2 疼痛积分、血尿等并发症
        2.4.3 血尿情况
        2.4.4 下尿路刺激症状
        2.4.5 OABSS、IPSS 及 QQL 评分
        2.4.6 安全性指标
    2.5 疗效判定
    2.6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7 研究技术路线图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证候积分
        3.2.1 两组术后第一天证候积分比较
        3.2.2 两组术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对比
        3.2.3 两组中医证候症状归纳情况
    3.3 疼痛积分
        3.3.1 术后疼痛积分比较
        3.3.2 术后第5天两组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3.3.3 术后1月后两组疼痛积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血尿情况比较
        3.4.1 两组患者持续血尿时间
        3.4.2 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肉眼血尿次数
    3.5 两组下尿路症状比较
        3.5.1 两组术后OABSS评分、IPSS评分及QQL评分比较
        3.5.2 两组OAB发生率及IPSS评分严重程度比较
    3.6 两组残石排除疗效比较
    3.7 两组其他并发症比较
4.讨论
    4.1 流行病学研究
    4.2 西医研究进展
    4.3 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4.4 结果分析与结论
5.结论
6.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专业课文章(已发表)

(4)寿胎丸方加味联合敷脐疗法治疗肾脾两虚证胎动不安合并不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及辨证标准
        (三) 病例纳入及排除、剔除标准
        (四) 疗效判定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临床分组
        (二) 临床药物
        (三) 实验步骤
        (四) 实验方法
        (五) 观察指标
        (六) 统计分析
    三、一般资料
        (一)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肾脾两虚证证候量化评分比较
        (二)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
        (三)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停经天数比较
        (四)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β-HCG水平比较
        (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
        (六)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
    四、实验结果
        (一) 总有效率
        (二)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三)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脾两虚证证候量化评分比较
        (四)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β-HCG水平比较
        (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比较
        (六)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
        (七) 两组患者继续妊娠率比较
第二部分 讨论
    一、中医对胎动不安合并症的认识
        (一) 胎动不安溯源
        (二) 胎动不安合并症
        (三) 胎动不安合并不寐
    二、西医对先兆流产合并失眠的认识
        (一) 先兆流产合并失眠概念辨析
        (二) 先兆流产合并失眠发病机制的认识
        (三) 先兆流产合并失眠治疗原则
    三、寿胎丸方加味功效解析
        (一) 寿胎丸方加味立方依据
        (二) 寿胎丸方加味组方用药分析
    四、中药内服联合敷脐疗法治疗胎动不安合并不寐的理论依据
        (一) 中药敷脐疗法作用机理
        (二) 中药敷脐疗法作用特点
        (三) 中药内服联合敷脐疗法治疗胎动不安的临床应用
    五、结果分析
        (一) 中药内服联合敷脐疗法能改善肾脾两虚证胎动不安合并不寐患者证候表现
        (二) 中药内服联合敷脐疗法能促进胚胎生长发育
        (三) 中药内服联合敷脐疗法能改善胎动不安合并不寐患者睡眠质量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献文
综述 胎动不安合并症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泌尿系结石术后并发SIRS危险因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泌尿系结石防治进展
        1.1.1 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概况
        1.1.2 泌尿系结石常用保守治疗方案
        1.1.3 泌尿系结石常用手术方案及其优缺点
    1.2 SIRS现代研究概况
        1.2.1 SIRS的定义及诊断
        1.2.2 SIRS的发病机制
        1.2.3 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
        1.2.4 SIRS的西医治疗
    1.3 SIRS的中医诊治概况
        1.3.1 中医对SIRS发病机理的认识
        1.3.2 SIRS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1.3.3 SIRS的中医防治
第二章 泌尿系结石术后并发SIRS危险因素分析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病例纳入标准
        1.1.4 病例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病例分组
        1.2.2 临床资料收集
        1.2.3 统计学处理
    1.3 实验结果
        1.3.1 基本资料及一般信息的统计分析
        1.3.2 泌尿系统相关检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1.3.3 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的统计分析
        1.3.4 手术相关情况的统计分析
        1.3.5 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统计结果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对SIRS的干预作用研究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来源
        1.1.2 病例纳入标准
        1.1.3 病例排除标准
        1.1.4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病例分组
        1.2.2 中医四诊信息表制定及辨证
        1.2.3 临床资料收集
        1.2.4 统计学处理
    1.3 实验结果
        1.3.1 中西医结合干预与SIRS的发生
        1.3.2 不同组别术前血清白细胞计数差别
        1.3.3 不同组别术后第12小时血清白细胞计数差别
        1.3.4 不同组别术后第72小时血清白细胞计数差别
第四章 讨论
    1.1 纳入研究病例分布特点分析
        1.1.1 术前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1.1.2 术前中段尿、肾盂尿培养菌种分布特点
    1.2 SIRS与临床单个因素分析
        1.2.1 结石最大直径与SIRS关联性分析
        1.2.2 术前尿常规白细胞计数与SIRS关联性分析
        1.2.3 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与SIRS关联性分析
        1.2.4 手术方式与SIRS关联性分析
        1.2.5 手术时长与SIRS关联性分析
    1.3 多因素分析
        1.3.1 有结石相关发热史与SIRS关联性分析
        1.3.2 术前中医证型与SIRS关联性分析
        1.3.3 结石部位与SIRS关联性分析
        1.3.4 术前中段尿、肾盂尿细菌培养阳性与SIRS关联性分析
    1.4 回归方程的建立与应用
    1.5 中西医结合干预作用研究结果分析
        1.5.1 中药注射液在预防SIRS中的应用
        1.5.2 不同组别对预防SIRS发生作用研究
        1.5.3 不同组别血清白细胞计数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刘景源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胸痹心痛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刘景源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一、生平与着述
    二、临床经验形成过程及成才之路与师承教育情况
        1 师从名家,继承创新
        2 精读经典,灵活变通
        3 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刘景源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一、刘景源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二、刘景源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1 温热病的理论认识和辨治经验
        2 湿热病辨治经验
        3 胃脘痛辨治经验
        4 胸痹辨治经验
        5 功能性便秘辨治经验
        6 应用“风药”辨治泄泻经验
        7 咳喘辨治经验
        8 失眠辨治经验
        9 尿路结石辨治经验
        10 Ⅱ型糖尿病辨治经验
        11 高血压病辨治经验
        12 乳腺增生辨治经验
        13 复发性口腔溃疡辨治经验
        14 痤疮辨治经验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景源教授辨治胸痹心痛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 疗效评价标准
        4 数据管理与分析
    结果
        1 用药频次统计
        2 药物四气频次分析
        3 药物五味频次分析
        4 药物归经分析
        5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6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方分析
        7 症状频次分析
        8 症状聚类分析
        9 关键症状分析
        10 关键药物分析
        11 关键药物用量分析
        12 证候类型分析
        13 药-证-症网络分析
    讨论
        1 病名渊源
        2 病因病机
        3 治法方药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医食材养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人口老龄化与中医食养
    (一) 人口老龄化探讨
        1.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未来
        3.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影响
        4. 我国在应对老年人健康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二) 中医食养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作用略探
二、老年人及其生理病理特点探讨
    (一) 老年人的定义及概述
    (二) 人之寿数探讨
    (三) 中医学关于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的探讨
        1. 中医学关于老年人生理特点的探讨
        2. 中医学关于老年人病理特点的探讨
    (四) 临床医学关于衰老的认识
    (五) 中医食养对于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与积极作用
三、历代中医老年食养发展概述
    (一) 先秦时期是中医老年食养学的萌生阶段
    (二) 秦汉唐时期是中医老年食养学的形成阶段
    (三)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老年食养学的发展阶段
    (四) 明清时期是中医老年食养学的成熟阶段
    (五) 近现代中医老年食养学需进一步构建与完善
四、三因制宜理论与老年食养
    (—) 因时制宜
        1. 春季
        2. 夏季
        3. 秋季
        4. 冬季
    (二) 因地制宜
        1. 东方
        2. 南方
        3. 西方
        4. 北方
    (三) 因人制宜
        1. 中医体质学说与老年食养
        2. 性别不同食养有异
    (四) 总结与分析
五、老年人宜食的延寿食材
    (一) 人参
        1. 来源与出处
        2. 延寿理论
        3. 现代药理研究
        4. 相关老年食养方
    (二) 茯苓
        1. 来源与出处
        2. 延寿理论
        3. 现代药理研究
        4. 相关老年食养方
    (三) 龙眼
        1. 来源与出处
        2. 延寿理论
        3. 现代药理研究
        4. 相关老年食养方
    (四) 山药
        1. 来源与出处
        2. 延寿理论
        3. 现代药理研究
        4. 相关老年食养方
    (五) 大枣
        1. 来源与出处
        2. 延寿理论
        3. 现代药理研究
        4. 相关老年食养方
    (六) 枸杞
        1. 来源与出处
        2. 延寿理论
        3. 现代药理研究
        4. 相关老年食养方
    (七) 分析与总结
六、老龄化视野下老年粥疗探讨
    (一) 粥疗的中医药理论依据
    (二) 中医粥疗在老年养生防病中的作用
    (三) 老龄化视野下中医粥疗的意义
    (四) 粥疗法的整理与运用
七、论古今高寿名人的食养经验
    (一) 非医界高寿名人的食养经验
        1. 陆游—只将食粥致神仙
        2. 苏轼—逆境之中善食养
        3. 袁枚—《随园食单》养生经
        4. 齐白石—“食饮有节”获高寿
        5. 郭沫若—“谨和五味”达寿域
        6. 苏步青—饮茶得以度百岁
        7. 小结
    (二) 医界高寿名人的食养经验
        1. 张仲景—“辨证施食”开先河
        2. 孙思邈—“食疗为先”值千金
        3. 王绵之—细嚼慢咽宜养生
        4. 邓铁涛—杂食不偏养脾胃
        5. 张学文—素食养生宜健康
        6. 周仲瑛—熟知性味宜食养
        7. 小结
八、试论中医老年食养的原则
    (一) 节制饮食,少食多餐
    (二) 食物宜软宜精,食时宜细嚼慢咽
    (三) 注意食材的搭配,五味的调和
    (四) 首重脾胃,后天培养先天
    (五) 辨证施膳,辨体施食
    (六) 三因制宜,天人相应
    (七) 未病先食,既病防变
    (八) 食后运动,以助运化
九、中国尊老食养理论体系的构建设想
    (一) 尊老文化与中医老年食养
    (二) 食养老龄化
    (三) 中国尊老食养理论体系的构建
十、常见老年病的中医食养
    (一) 糖尿病
        1. 概述
        2. 中医食养临床运用举隅
    (二) 高脂血症
        1. 概述
        2. 中医食养临床运用举隅
    (三) 高血压病
        1. 概述
        2. 中医食养临床运用举隅
    (四) 冠心病
        1. 概述
        2. 中医食养临床运用举隅
    (五) 慢性胃炎
        1. 概述
        2. 中医食养临床运用举隅
    (六) 消化性溃疡
        1. 概述
        2. 中医食养临床运用举隅
    (七) 便秘
        1. 概述
        2. 中医食养临床运用举隅
    (八) 慢性支气管炎
        1. 概述
        2. 中医食养临床运用举隅
    (九) 痛风
        1. 概述
        2. 中医食养临床运用举隅
    (十) 失眠
        1. 概述
        2. 中医食养临床运用举隅
    (十一) 骨质疏松症
        1. 概述
        2. 中医食养临床运用举隅
    (十二) 总结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1:博士期间主持或参与的与毕业论文相关课题
附2:博士期间主编或参编的与毕业论文相关着作

(9)中学生物学人体泌尿系统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及其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缘起
        1.1.1 卫生健康教育内容研究的不足
        1.1.2 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教学的不足
        1.1.3 中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
        1.1.4 中学生物学教材内容的不足
    1.2 相关概念的内涵
        1.2.1 人体泌尿系统
        1.2.2 卫生健康教育
        1.2.3 教学设计
    1.3 相关理论基础的阐释
        1.3.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3.2 生命化教育理论
        1.3.3 知信行理论模式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 人体泌尿系统卫生健康教育现状及分析
    2.1 相关研究现状与分析
        2.1.1 研究现状
        2.1.2 存在问题及分析
    2.2 相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2.2.1 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2.2.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 人体泌尿系统卫生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3.1 泌尿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分析
        3.1.1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概述
        3.1.2 肾
        3.1.3 输尿管道—输尿管和膀胱
        3.1.4 尿道
    3.2 常见泌尿系统的疾病分析
        3.2.1 与泌尿系统疾病检查相关的医学用语解读
        3.2.2 尿路结石与尿路感染
        3.2.3 肾小球肾炎
        3.2.4 肾病综合征
        3.2.5 慢性肾功能衰竭
    3.3 泌尿系统疾病的原因分析和预防保健
        3.3.1 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
        3.3.2 泌尿系统疾病预防保健措施
4 人体泌尿系统卫生健康教育的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4.1.1 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4.1.2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4.2 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案例
        4.2.1 教学设计的程序
        4.2.2 课内教学设计案例
        4.2.3 课外教学设计案例
5 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5.1 以课堂讲授为主,融合多种教学形式
    5.2 以课外渗透为主,整合多种教育资源
6 卫生健康教育的评价
    6.1 问卷调查
    6.2 个别访谈
    6.3 直接观察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初中生物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Ⅱ:中学生泌尿系统卫生健康教育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Ⅲ:尿常规
致谢

(10)五苓散对EG-NH4 Cl诱导大鼠肾结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试剂
    1.4 仪器
    1.5 方法
2 结果
    2.1 五苓散对大鼠体重及饮水量的影响
    2.2 五苓散对血清Cr、Ca2+含量及24h尿量,尿p H、Ox、Ca2+和Mg2+含量的影响
    2.3 五苓散对肾病理形态学及尿液、肾组织草酸钙结晶的影响
3 讨论

四、尿路结石宜防治并举(论文参考文献)

  • [1]金石汤治疗湿热质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D]. 石曼倩.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通淋固本方对上尿路结石经自然腔道微创碎石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D]. 梁嘉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加减“小续命汤”对泌尿系结石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疗效研究[D]. 盛东亚.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寿胎丸方加味联合敷脐疗法治疗肾脾两虚证胎动不安合并不寐的临床研究[D]. 程慧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5]再谈尿路结石治疗中需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J]. 杨嗣星,叶章群.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8(09)
  • [6]泌尿系结石术后并发SIRS危险因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干预作用研究[D]. 邓海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7]刘景源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胸痹心痛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D]. 郑丰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医食材养生研究[D]. 代民涛.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8)
  • [9]中学生物学人体泌尿系统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及其教学设计[D]. 杨爱红.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10]五苓散对EG-NH4 Cl诱导大鼠肾结石的影响[J]. 吴俊标,周玖瑶,王燕哲,梁春玲,周园,林辉.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3(04)

标签:;  ;  ;  ;  ;  

泌尿系结石应防患于未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