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中学生体育兴趣与动机调查分析

锦州市中学生体育兴趣与动机调查分析

一、锦州市中学生体育兴趣和动机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杰[1](2021)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体育健康素养的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而培养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是促进其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手段。本文选取呼和浩特市部分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了解该调查群体的体育健康素养现状和特征,找出并分析影响该群体体育健康素养的有关因素,发现问题所在继而提出合理的建议解决和改善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寻求有效路径。方法:本研究对呼和浩特市不同地区的10所中学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898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基础知识、生活方式与体育行为、基本技能和体育品德所了解的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归纳以及权重的计算。结果:1.通过“体育与健康”课获取相关基础知识的中学生有334人,占总数的37.19%;课余时间用来完成家庭作业的中学生有346人,占总数的38.53%;有38.20%的中学生认为影响自己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学习负担重,所占百分比较高。不同性别和地区的中学生对“健康第一”理念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础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均未超过总数的50%,生活方式与体育行为知识中题目B2、B3、B4、B5、B6的回答正确率均未超过总数的50%,基本技能维度中选择“不符合”和“不太符合”的学生居多,体育品德维度中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学生居多。3.基础知识中男女学生在题目A1、A3、A5、A6的知晓率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学生与旗县学生在题目A2、A3、A4、A6的知晓率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方式与体育行为知识中男女学生在题目B3和B6的知晓率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学生与旗县学生在题目B2和B5的知晓率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市区学生与旗县学生在基本技能的具备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学生在基本技能的具备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性别和地区的中学生在体育品德的具备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影响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因素中,文化政策因素权重占比为28.894%;学校教育因素权重占比为28.436%;家庭健身因素权重占比为23.936%;个人锻炼因素权重占比为18.734%。结论:1.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主要通过体育课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完成家庭作业,学习负担重是影响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女生对健康的认识好于男生,市区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好于旗县学生。2.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水平整体较低,主要体现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生活方式与体育行为不规范,体育与健康基本技能的获取较少,体育品德方面总体表现较好。3.呼和浩特市中学生基础知识维度和体育行为与生活方式维度知识知晓率总体呈现女生高于男生,市区学生高于旗县学生,旗县学生基本技能具备情况好于市区学生。4.影响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因素有:社会文化政策因素、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因素、家庭体育健身因素和个人锻炼因素。5.社会文化政策因素对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因素,继而是家庭体育健身因素,个人锻炼因素影响最小。

闫哲[2](2021)在《郑州市家庭体育对中学生体育态度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中学生体质问题热度高居不下,国家为提高中学生体质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政策方针,包括体育加入中考,高考,并且占据一定的分值,但是同时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附加了过于鲜明的目的性,当前的学校体育更多的把体育锻炼当成获得分数的工具,按照严格的动作标准要求学生进行苦练式的重复练习,并不能让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身体的喜悦感、自由感,并且以刚性标准评判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效果,为了分数,为了“达标”而进行的体育锻炼行为失去了原本“终身体育意识”所想要培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随着校园生活的结束,体育锻炼行为也随之消散,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也逐渐淡化,体育习惯的培养效果也难以显现。偏向强制性的体育锻炼行为对于中学生体质问题或许能够取得短时间的效果,但长远角度来看,设法改变中学生的体育态度或许是另一种有效途径。影响中学生体育态度形成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等,其中家庭体育作为中学生最早接触体育活动的起点,对中学生的影响或许是最深远长久地,家庭体育从参与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接参与体育运动,或者间接参与其他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从活动的目的来看,主要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即获取知识和技能、运动兴趣和爱好、丰富家庭生活、实现休闲娱乐、实现身体健康和促进家庭稳定;从活动范围来看,它突破了家庭生活环境,融入社会,与学校体育和其他形式的社会体育相互作用,将逐步形成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一体化发展趋势。总之,家庭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基本形式,是学校体育的基础,是终身体育的起点,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发源地,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落脚点。本文从家庭体育角度出发,与学校体育教育相比,家庭体育也影响中学生的体育态度。因此,在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家庭体育,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这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体育态度和行为,增强中学生的体质。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研究家庭体育对中学生体育态度形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中学生体育态度中,男女差异较大,男生的体育态度明显好于女生,特别是情感体验部分和行为意志部分。(2)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与家庭体育对比分析,中学生体育认知大多来自于学校体育;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情感体验在家庭体育活动中明显较好;行为意志部分学校体育的影响要大于家庭体育。(3)本研究得出,家庭体育与中学生体育态度中的认知成分没有相关性(r=0.031,p>0.05),说明家庭体育的开展对中学生体育认知没有影响。(4)本研究得出,家庭体育与中学生体育态度中的情感体验成分呈显着相关(r=0.127,p<0.01),说明家庭体育的开展对中学生的体育情感具有较大的影响,说明家庭体育开展现状越好,中学生的体育情感体验也会变得更好。(5)本研究得出,家庭体育与中学生体育态度中的行为意志成分呈正相关,但是相关性不强(r=0.085,p<0.05),这说明家庭体育的开展,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学生进行了一定的体育活动,但是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中学生体育行为意志的建立影响不大,家庭体育所做的努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化。

于达[3](2021)在《锦州市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姚琦[4](2021)在《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锦州市3所小学为例》文中提出语文教学讲究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教育特征,而在小学第一学段阶段,语文写话教学恰巧具备了这两大教育特征。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写话教学在小学第一学段中的地位逐渐稳固,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主要调查方法对三所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进行现状调查,研究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参考,对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习惯培养进行调查,获得了一手调查数据。通过分析得出,第一学段写话教学内容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写话教学内容与目标衔接性不足;写话教学评改不够多样化;写话教学方式单一。并分析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别是:教师教学观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写话教学技能不充分、教师写话教学能力缺乏实践累积,最后结合本文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提出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优化策略,分别是:深入研读课标并树立写话教学前沿观念;结合学生特点并丰富写话教学评价内容;提升教师能力以提升学生写话学习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第一学段教师对小学语文写话教学的重视程度,并根据本文提出的意见和策略对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和效果提升提供参考。

张磊[5](2021)在《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而言,无论接收东北或统治东北,莫不以沈阳为大本营,沈阳成为当时国民党统治东北的军事政治重心。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东北所进行的接收重建工作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教育接收重建不仅具有特殊性,而且其成败影响人心向背和政权兴亡。本文研究时段集中在1945-1948年,研究地域集中在沈阳市,旨在运用档案、报刊等文献史料,重点考察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国民党在东北统治的严重危机,进而揭示国民党以教育为其内战服务的本质以及国民党在国共东北争夺中失败的历史必然性。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抗战胜利后沈阳市教育接收的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共鉴于沈阳市重要的战略地位,先于国民党进驻沈阳。中共撤出沈阳后,国民政府派出董文琦等人于1945年12月底到达沈阳,直到1946年3月13日,驻沈苏军全部撤离,国民党军进驻沈阳,才开始正式接收。受日本十四年殖民统治,沈阳市教育呈现畸形发展状态,后又经苏军抢掠,各学校建筑设备饱受摧残。第二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接收的政策与实施。为指导东北教育接收,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东北区教育复员辅导委员会,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通过《接收东北教育事业决议案》,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也相继颁布各类学校复员暂行办法。辽宁省教育接收工作由东北敌伪事业物资统一接收委员会辽宁省分会教育组负责,该教育组由教育部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处及辽宁省政府共同派员组成,专科以上学校由处派员接收,中等以下学校由省市派员接收。沈阳市教育接收工作逐次推进大体完成,但在接收中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师资不足、校舍残破、校具不全、教材匮乏等问题,尤其在高等教育方面,在东北临大学生分发过程中,由于东大开学日期未定,致使千余有为青年棉衣无着、煤斤无源、课业荒废,给教育重建带来极大困难。第三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初等教育的重建。接收后国民党沈阳市划定教育辅导区设置国民学校,进行教材编审和课程的重新设置,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国民党沈阳市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文化支出以22.75%居于第二位,不仅并未达到市县不得少于35%的规定,且不及保安警察支出47.86%的一半,这与蒋介石喊出的“抗战时期,军事第一;建国时期,教育第一”的响亮口号严重不符。国民学校通过周会、课程内容、壁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戡乱”教育,教育为内战服务的目的昭然若揭。献校运动口号喊的轰轰烈烈,最终结果却是徒有虚名,每区试办两保国民学校的计划也未能实现。受战乱影响失学儿童日益增多,政府措施失当收容效果甚微。由于叙级未定1946年国民党沈阳市政府仅向教员发放维持费等生活补助,同时向学生征收尊师米。但维持费极其微薄,且存在拖欠发放、公教人员不平等问题。教员叙级甄审工作办理完竣后所发薪俸虽有增加,但仍不及物价升腾之速,教员生活难以为继,引发请愿罢教斗争。第四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中等教育的重建。战后东北青年失学过多亟待收容,国民政府教育部筹办了大学先修班,国民党辽宁省设立临时中学,沈阳市接办东北青年中学并筹办暑期补习学校,并制定公立中等学校公助生暂行办法以及奖助金办法等。但中等教育重建中最大的问题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奖助金有名无实,教育救济收效甚微,教学设施匮乏,教师薪俸低微。甚至个别校长贪污公款以及一些教员教学无力、师德败坏等事件也屡有发生。为扭转军事战场颓势及补充兵源,国民党对沈阳市高中以上学生实施军事训练,初中以下学生实施童子军训练。发动知识青年从军,举办冬令营,动员学校组建青年工作队,为实施“戡乱”服务,其结果是教育环境更加恶化。第五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重建。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院校的复员重建方式有回迁国立东北大学、接收国立沈阳医学院,以及创办私立东北中正大学、私立辽东学院、私立辽宁医学院和辽宁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民政府教育部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支出捉襟见肘,教学设备奇缺,教职员待遇微薄。在教师管理上存在任人唯亲,师资不齐,教授缺少。教育部所欠学生公费不能全部下拨,学生生活难以为继。教育部实行奖学金制度,但因为奖学金名额数量较少,引起学生的抗议和不满。加之战后东北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政治敏感性的学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第六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社会教育的重建。为推行社会教育,在沈阳设置的社教机构有民众教育馆、图书馆、民众学校、学校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以及国民教育研究会等,这些社教机构相互配合,对民众实施识字教育、注音符号教育、电化教育、国民体育等。受经费限制沈阳市社会教育的推动十分困难,电化教育的器材设备不仅严重缺乏,对社会教育的人才培训也仍显不够。结语部分,对沈阳市教育接收与重建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在教育接收中缺乏计划,并以军方和政治势力插手为主要特征。在教育重建中由于国民党在东北率先挑起内战,导致战后物价飞涨,经济殆于破产,教育经费被军事挤占,失学儿童和青年益众,种种弊端致使教师学生对国民党政权的离心力加速运转,并将政治信任投向了共产党一方,加速了国民党在东北统治的灭亡。

赵洋洋[6](2021)在《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三所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课外辅导是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与纽带,对校内教育起着补充和辅助作用。近年来人们对于课外辅导的研究逐步从“辅导热”现象过渡到辅导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上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上提到:“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本文的课外辅导主要指发生在校外的针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等相关的文化课辅导。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对已有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形成论文的基本框架并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锦州市三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同时通过访谈法了解家长内心的真实想法,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深度剖析这一现象。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对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相关理论的概述。接着对参加课外辅导这一现状进行调查,并从辅导的动机、态度、形式、成效、种类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分析发现小学生在参加课外辅导时存在着辅导强度超过小学生接受程度,家长对辅导机构了解不透彻且忽视孩子想法,辅导机构自身功利化导向严重等问题。然后从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结合当下的教育教学时代背景进行反思,要理性地看待课外辅导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辅导观念,为理性参加课外辅导提供了建议。本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学生理性参加课外辅导的不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引领教育回归真正价值。同时为学生和家长在参加课外辅导时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理念和全新的视角,并为即将成为小学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内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借鉴之处。

蔡莹[7](2020)在《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重视。然而目前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学不会运动技能,不得不对学校体育产生疑问。针对此情况查阅分析关于这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和影响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应对策,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堂中学习一项以上运动技术,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和影响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因素进行调查,对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和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数据统计及逻辑归纳,将数据进行汇总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1)运动技能教学项目主要是田径类和大球类,缺少小球类、健美操、体操类、民族传统项目、新兴项目的技术教学;(2)教师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希望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差异,教师大多选择班级制教学,而学生希望男女分班教学的人数最多;(3)学生运动技能掌握途径主要是体育课,其次还有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以及其他时间;(4)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一般,男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比女生好;(5)大部分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持一般满意态度。2.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1)运动技能教学内容选择缺乏自主性;(2)运动技能教学项目选择与学生需求不符;(3)运动技能教学组织与形式单一;(4)运动技能教学环境与设施配备不足;(5)运动技能教学中缺少身体素质练习。3.影响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内外部因素:(1)外部因素排名前五位的是:场地器材、动作难度、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教学态度)、课外体育活动、师生关系。(2)内部因素排名前五位的是身体素质、原有动作经验、自信心、学习意志、学习动机。结论:1.现状:运动技能教学项目主要是田径类和大球类;教师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希望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差异;学生运动技能掌握途径主要是体育课;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一般;大部分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持一般满意态度。2.问题:运动技能教学内容选择缺乏自主性;运动技能教学项目选择与学生需求不符;运动技能教学组织与形式单一;运动技能教学环境与设施配备不足;运动技能教学中缺少身体素质练习。3.影响因素:外部因素排名前五位的是场地器材、动作难度、教师因素、课外体育活动、师生关系;内部因素排名前五位的是身体素质、原有动作经验、自信心、学习意志、学习动机。

余博[8](2020)在《锦州市中考体育方案的实施及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2019年辽宁省14市中考体育方案的对比》文中研究说明中考体育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进程,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积极影响显而易见。另一方面在体育考试实施过程中,中考体育的应试化、中考体育评价方式问题,中考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程的契合问题等消极影响非常明显。中考体育的实施方案都是各地区教育部门自主规定考试方案,所以锦州市中考体育实施方案与辽宁省内其它地区体育实施方案会存在一些差异,各地区实施方案的差异也造成目前中考体育考试方案各有特色。锦州市中考体育在2007年作为全国中考体育推广实施的示范城市,一直处于辽宁省中考体育实施的前列水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仔细梳理了辽宁省各地区中考体育的实施方案与细则,对比各地区中考体育的考试分值、考试项目、考试标准等方面与锦州市实施的差异,分析锦州市目前采用的中考体育考试方案的利与弊。针对目前锦州市中考体育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通过调查锦州市不同区、县中学的学生,对锦州市中考体育实施现状;学生们对待中考体育的态度;中考体育对学生的影响;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应对中考体育采取的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调查,总结锦州市在中考体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优化建议。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锦州市中考体育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中考体育成绩成为中考总成绩较重要的一部分;父母以及学校教师、学生都适应了中考体育的实施方案,大部分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备战中考体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考生考试分值比较稳定,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取得较好的分数;学校对体育中考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学校课后或大课间会组织学生进行集训,以此来达到提升学生体育考试成绩的目的。本文建议面临体育考试内容和学生自身体育与健康需求不相符的现象,在体育考试实施过程中要优化体育考试项目,适当增加技能类考核;过程性评价要进一步精细化并加强平时成绩考查工作的组织和监管;进一步提升体育成绩总分值,适当提升现场测试的难度和复杂度,增加更多运动技巧要求较高的项目。

吴婷[9](2020)在《家庭文化资本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在大力倡导青少年强健体魄的大环境下,我国中学生体质状况依然令人担忧,体育锻炼水平亟待提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增强中学生体质健康,既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能够长期和谐有序发展的基础。所以政府部门重点工作之一自然也落在如何提高青少年锻炼和体质健康水平上。加强体育锻炼活动,加大对体育事业财政投入等已被重点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文件中,也足以证明青少年体育在其健康成长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校外体育锻炼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提高体能,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有利于丰富校外业余生活,促进家庭和睦。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以布迪厄对文化资本的分类为理论基础,选取蚌埠市区七所高中和六所初中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探讨蚌埠市中学生家庭文化资本的现状以及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外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对促进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制度化文化资本中的父母最高教育程度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有显着性影响。家庭客体化文化资本中的家中体育器材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有显着性影响。家庭主体化文化资本中的亲子共同锻炼频率、家长对孩子进行体育方面的指导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有显着性影响,亲子共同锻炼强度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不显着,亲子共同讨论体育话题等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产生负影响。

王民钰[10](2020)在《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政策对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实施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活力,提高了社会对体育学科的重视,体育课被其他学科替课情况明显减少,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更加积极。中考体育加试和学校体育教学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在实际结合过程中,中考体育加试政策对学校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且影响有弊有利。通过调查研究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实施对初中生、体育教师以及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环境等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总结当前初中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寻找其弊端影响形成的实际原因,对实现体育教学和中考体育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政策对体育教学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大连市中山区、沙河口区、西岗区、甘井子区中的8所初中学校的部分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师对教学态度更加认真负责。2.中考体加试政策的实施,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有促进作用,基本满足日常教学的使用。3.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实施,对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产生了明显的影响。4.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实施使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的地位都得到了提高,体育课被其他学科占课情况明显减少。5.学生对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目的性和体育教学目的性认识片面。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体育分数上,缺少对体育知识体育文化认识。6.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有所保障,但锻炼时间内的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建议:应重视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精神的发展。体育教师在维持课堂秩序和统计考勤方面还需要提高。学校对体育设施器材的购置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发挥中考体育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例如丰富中考体育加试内容,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体育学科在学校中地位提升的同时,参考其他学科在对其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上更加严谨规范,真正提高学生及家长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加强学生在体育课上对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学习,使其对体育有更多的了解。学校在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同时,还要提高体育锻炼效率和质量。

二、锦州市中学生体育兴趣和动机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锦州市中学生体育兴趣和动机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中国背景下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素养
        2.1.2 健康素养
        2.1.3 体育素养
        2.1.4 体育健康素养
    2.2 “健康中国”战略相关研究
        2.2.1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
        2.2.2 “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
        2.2.3 “健康中国”与“体育健康素养”的联系
    2.3 国外研究现状
    2.4 国内研究现状
        2.4.1 体育健康素养学术趋势分析
        2.4.2 体育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2.4.3 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4.4 健康素养测评工具
    2.5 研究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问调查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呼和浩特市中学生基本人口学特征
    4.2 呼和浩特市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4.2.1 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主要获取途径
        4.2.2 呼和浩特市中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
        4.2.3 影响呼和浩特市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4.2.4 呼和浩特市中学生对健康的认识
    4.3 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不同维度现状统计
        4.3.1 体育健康素养基础知识维度的调查
        4.3.2 体育健康素养生活方式与体育行为维度的调查
        4.3.3 体育健康素养基本技能维度的调查
        4.3.4 体育健康素养体育品德维度的调查
    4.4 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不同维度的差异分析
        4.4.1 基于性别和地区差异学生基础知识知晓情况
        4.4.2 基于性别和地区差异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育行为知识知晓情况
        4.4.3 基于性别和地区差异学生基本技能具备情况
        4.4.4 基于性别和地区差异学生体育品德具备情况
    4.5 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4.5.1 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4.5.2 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权重确立
        4.5.3 不同因素对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 2 访谈提纲
附录 3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致谢

(2)郑州市家庭体育对中学生体育态度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综述
        2.1.1 家庭体育的释义
        2.1.2 体育态度概念的界定
    2.2 研究现状
        2.2.1 家庭体育的相关研究
        2.2.2 体育态度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家庭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
        4.1.1 身教
        4.1.2 言教
        4.1.3 境教
    4.2 中学生体育态度的三个维度
        4.2.1 体育认知是体育态度形成的基础
        4.2.2 情感体验是体育态度形成的核心要素
        4.2.3 行为意志是体育态度的重要体现
    4.3 男女差异对体育态度的影响
    4.4 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对中学生体育态度形成影响对比分析
    4.5 家庭体育对中学生的体育态度形成的影响
        4.5.1 家庭体育对中学生的体育态度中认知成分的影响
        4.5.2 家庭体育对中学生的体育态度中情感成分的影响
        4.5.3 家庭体育对中学生的体育态度中行为意志成分的影响
    4.6 通过家庭体育对中学生体育态度培养的对策
        4.6.1 消除不良思想,加强认知教育
        4.6.2 发挥情感优势,启发自觉参与
        4.6.3 管控体育行为,培养行为意志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注重男女差异
        5.2.2 加强认知教育
        5.2.3 引导体育行为
        5.2.4 发挥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锦州市3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小学语文写话教学相关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论
二、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和方法
        2.调查对象的选取
        3.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2.教师对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目标的理解
        3.教师对写话教学的内容选择与处理
        4.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引导方法使用状况
        5.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评价方式
        6.小学第一学段写话的习惯培养情况
三、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写话教学内容与目标衔接性不足
        2.写话教学评改不够多样化
        3.写话教学方式单一
    (二)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观念受应试教育影响
        2.教师写话教学技能不充分
        3.教师写话教学能力缺乏实践累积
四、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深入研读课标并树立写话教学前沿观念
        1.以人为本进行写话教学
        2.充分把握课标要求
        3.提升教师对写话的重视程度
    (二)结合学生特点并丰富写话教学评价内容
        1.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
        2.实施激励评价语言以提升学生写作信心
        3.搭建学生写话多元展示平台
    (三)提升教师能力以提升学生写话学习效果
        1.拓展优质课程资源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并优化写话教学方法
        3.创设写话学习情境以提升写话学习兴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锦州市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锦州市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5)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运用史料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抗战胜利后沈阳市教育接收的背景
    第一节 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的殖民教育
        一、殖民教育的行政机构
        二、殖民教育的基本方针
        三、殖民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接收前沈阳市的教育状况
        一、学校教育破坏严重
        二、社会教育残破不堪
    第三节 国民政府接收沈阳
        一、中共政权在沈阳的建立与撤出
        二、国民政府人员抵达沈阳
        三、国民党军对沈阳的军事接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接收的政策与实施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东北教育的接收政策
        一、教育部东北青年救济处的《整理意见》
        二、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的《东北教育议案》
        三、国民党辽宁省政府制定《复员准则与办法》
    第二节 沈阳市初等教育的接收
        一、国民学校接收概况
        二、对教职员以训练代甄审
    第三节 沈阳市中等教育的接收
        一、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的回迁
        二、省立中学接收概况
        三、市立中学接收概况
    第四节 沈阳市高等教育的复员
        一、东北临大补习班的设立与困境
        二、国立东北大学的回迁与窘境
        三、专科以上学校师生的甄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初等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沈阳市国民学校的重建
        一、国民党沈阳市教育局的设置
        二、市教育经费的来源与支出
        三、划定辅导区设置国民学校
        四、献校祝寿运动徒有虚名
        五、整顿私立小学与私塾
        六、行政组织与校务处理
    第二节 教学重建
        一、贯彻落实“戡乱”方针
        二、教科书缺乏且价格昂贵
        三、教学设备严重匮乏
    第三节 师资训练与薪俸
        一、重视师资训练
        二、教师薪俸微薄
        三、请愿罢教迭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中等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沈阳市中等学校的重建
        一、国民党辽宁省教育厅的设置
        二、划分学区与学校设置
        三、筹办东北大学先修班
        四、设立临时中学收容流亡青年
        五、创设市立师范学校
        六、举办暑假补习学校
        七、行政组织与校务处理
    第二节 学生管理与训练
        一、学生费用高昂
        二、奖助金有名无实
        三、救济学生收效甚微
        四、实施童子军训练及军事训练
        五、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补充兵源
        六、组织青年工作队为“戡乱”服务
    第三节 教学重建与师资薪俸
        一、改订教学科目
        二、教学设施匮乏
        三、教师薪俸微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沈阳市高等院校的概况
        一、国立东北大学
        二、国立沈阳医学院
        三、私立东北中正大学
        四、私立辽东学院
        五、私立辽宁医学院
        六、辽宁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第二节 沈阳市高等院校的师生管理
        一、招生与就业
        二、公费及奖学金短缺
        三、教师管理办法
        四、教师薪俸低微
        五、教学设施不足
    第三节 沈阳市学生运动的浪潮
        一、“六二”罢课斗争
        二、反对冬令营的斗争
        三、迁校与反迁校斗争
        四、抗议“七五”惨案运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社会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社会教育机构
        一、民众教育馆
        二、图书馆
        三、民众学校
        四、其他机构
    第二节 社会教育内容
        一、识字教育
        二、电化教育
        三、其他教育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价值与创新之处
一、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相关概述
    (一)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理论基础
        1.终身教育理念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二)概念界定
        1.课外补习
        2.影子教育
        3.课外辅导
    (三)课外辅导的特点
        1.自愿性
        2.普遍性
        3.灵活性
二、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问卷调查现状
        1.调查对象选取的基本情况
        2.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3.调查问卷的编制
        4.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二)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访谈现状
        1.访谈家长的选取对象
        2.访谈提纲的编制
        3.家长访谈结果分析
三、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存在的问题
    (一)参加课外辅导强度超过小学生接受程度
        1.参加课外辅导的种类繁多,博而不精
        2.参加课外辅导成效不一,未能做到“对症下药”
        3.参加课外辅导动机异化且过度追求“分数论”
    (二)家长对课外辅导机构知之甚少且忽视孩子想法
        1.家长对孩子所参加的课外辅导机构了解不透彻
        2.家长的盲目跟风从众及攀比的心理
        3.家长代替孩子选择未考虑小学生意愿
    (三)辅导机构自身对小学生的认识不全面
        1.忽视对小学生的兴趣培养点
        2.课外辅导内容过于传统化且缺乏实践性
        3.课外辅导教师对小学教育专业相关知识了解浅薄
四、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观念导致课外辅导机构成为“过度”教育的温床
        1.受“全面发展观”这一理念的影响
        2.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未得到重视
        3.“幼儿园小学化”和“小学成人化”的发展趋向
    (二)家长“望子成龙”的育儿观念导致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动机异化
        1.家长对辅导机构的认可程度之高和选择标准之低
        2.小学生家长这一群体行为规律的影响
        3.强制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三)辅导机构办学导向功利化
        1.辅导机构对小学课标及相关教育知识缺乏认识
        2.辅导的实质依旧是“培优补差”
        3.辅导教师水平鱼龙混杂,参差不齐
五、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优化策略
    (一)落实素质教育下的“以生为本”的理念
        1.理性参加课外辅导“增个体之长,补自身之短”
        2.针对辅导学生制定个别化辅导方案
        3.小学阶段学生可以参加冬夏令营活动代替课外辅导
    (二)家长要尊重孩子想法且打消不必要的焦虑
        1.要对所参加的辅导机构进行充分调研了解透彻
        2.正确看待和选择恰当的课外辅导机构
        3.家长意愿与学生兴趣权衡,尊重孩子想法
    (三)课外辅导要与学生发展相辅相成
        1.辅导以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为目的,取消辅导作业
        2.课外辅导内容的制定要与小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相符
        3.辅导教师完善小学教育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并实行考核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访谈提纲(家长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7)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运动技能的概念
    2.2 国外有关运动技能的研究
    2.3 国内有关运动技能的研究
        2.3.1 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
        2.3.2 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2.3.3 影响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因素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分析
        4.1.1 运动技能教学内容选择依据分析
        4.1.2 运动技能教学项目选择分析
        4.1.3 运动技能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4.1.4 运动技能教学环境与设施配备分析
        4.1.5 学生运动技能掌握途径分析
        4.1.6 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总体情况分析
        4.1.7 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情况满意度分析
    4.2 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4.2.1 运动技能教学内容选择缺乏自主性
        4.2.2 运动技能教学项目选择与学生需求不符
        4.2.3 运动技能教学组织与形式单一
        4.2.4 运动技能教学环境与设施配备不足
        4.2.5 运动技能教学中缺少身体素质练习
    4.3 影响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因素分析
        4.3.1 外部因素分析
        4.3.2 内部因素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 B 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 C 影响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因素分析(专家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锦州市中考体育方案的实施及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2019年辽宁省14市中考体育方案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依据
        1.中考体育大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功利性与工具性
        2.体育成为中考必考科目所带来的社会关注增强
        3.中考体育的多维度参与主体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困扰
    (二)文献综述
        1.有关国外青少年学校体育的研究
        2.有关国内中考体育的研究
    (三)概念界定
        1.学校体育
        2.中考体育
        3.中考体育实施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五)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六)研究创新点与思路
        1.研究创新点
        2.研究思路
一、锦州市2019 年中考体育实施方案的对比结果与现状分析
    (一)中考体育分值和考试结构的差异
        1.中考体育分值差异分析
        2.中考体育结构差异分析
    (二)项目设置的差异
        1.考试项目组合的差异分析
        2.考试项目内容的差异分析
    (三)考试评分标准的差异
        1.不同项目分值差异分析
        2.相同项目评分标准差异分析
    (四)锦州市2019 年中考体育实施的现状调查
        1.中考体育现状调查分析
        2.中考体育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3.学生对待中考体育的态度分析
        4.学生应对中考体育的方式分析
二、锦州市中考体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过程性评价的公平性
    (二)考试项目设置的合理性
    (三)学生运动基础的薄弱性
    (四)体育教学内容的应试性
三、改革与完善锦州市中考体育实施方案的对策
    (一)重视平时考查,提升测试难度
    (二)项目多元发展,提升考查标准
    (三)组织体育赛事,营造锻炼环境
    (四)转变思维方式,提倡科学运动
四、锦州市中考体育方案实施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9)家庭文化资本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家庭文化资本
        2.1.2 体育锻炼
        2.1.3 校外体育锻炼
        2.1.4 体育锻炼行为
    2.2 家庭文化资本相关研究
    2.3 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相关研究
3.研究方法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査法
        3.3.3 实地调查法
    3.4 理论模型建立
4.结果与分析
    4.1 家庭文化资本现状调查
        4.1.1 家庭制度化文化资本现状
        4.1.2 家庭客体化文化资本现状
        4.1.3 家庭主体化文化资本现状
    4.2 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现状
        4.2.1 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参与态度
        4.2.2 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参与动机
        4.2.3 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情况
    4.3 家庭文化资本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4.3.1 家庭制度化文化资本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4.3.2 家庭客体化文化资本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4.3.3 家庭主体化文化资本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致谢

(10)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政策对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选题依据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2.1 有关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
    2.2 有关中考体育加试现状的研究
    2.3 有关中考体育加试对初中体育教学所产生影响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的对象
    3.2 研究的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地调查法
4.结果与分析
    4.1 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的现状
        4.1.1 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的组织形式及情况
        4.1.2 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的分值情况
        4.1.3 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的评分标准情况
    4.2 大连市初中学校学生和教师对中考体育加试的认识情况
        4.2.1 大连市初中学校学生和教师对中考体育加试评分形式的认识情况
        4.2.2 大连市初中学校学生和教师对中考体育加试目的的认识情况
    4.3 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分析
        4.3.1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4.3.2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4.3.3 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
        4.3.4 学生知识和技能收获
        4.3.5 学生的学业压力
    4.4 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对体育教师所产生的影响分析
        4.4.1 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
        4.4.2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4.4.3 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
        4.4.4 体育教师的地位
    4.5 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对体育教学情况的影响分析
        4.5.1 教学内容的影响
        4.5.2 教学时间的影响
        4.5.3 教学方法的影响
        4.5.4 教学环境的影响
        4.5.5 教学目标的影响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师调查问卷
访谈提纲
致谢

四、锦州市中学生体育兴趣和动机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中国背景下呼和浩特市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D]. 陈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郑州市家庭体育对中学生体育态度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D]. 闫哲.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锦州市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于达. 渤海大学, 2021
  • [4]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锦州市3所小学为例[D]. 姚琦. 渤海大学, 2021(02)
  • [5]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D]. 张磊.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三所小学为例[D]. 赵洋洋. 渤海大学, 2021(02)
  • [7]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蔡莹. 河南大学, 2020(02)
  • [8]锦州市中考体育方案的实施及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2019年辽宁省14市中考体育方案的对比[D]. 余博. 渤海大学, 2020(12)
  • [9]家庭文化资本对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吴婷.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10]大连市中考体育加试政策对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D]. 王民钰.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锦州市中学生体育兴趣与动机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