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日元影响的池塘鱼中潜水

在受日元影响的池塘鱼中潜水

一、日元跳水 殃及池鱼(论文文献综述)

张锐[1](2018)在《新兴市场货币:黑暗中寻觅光明》文中认为作为一种深刻反思的成果,新兴市场国家走出货币贬值的阴霾之后必须寻求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新治理,说的通透一点就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摆脱本币对美元的依赖。委内瑞拉物价上涨了460倍,土耳其里拉一个月闪崩35%,印度卢比不断创出历史新低……,当越来越多的国家货币加入到狂泻大军中来时,人们强烈

龚方件[2](2018)在《比特币的天堂和地狱》文中指出对于普通人而言,错过了比特币之类的机会没什么好遗憾的,凡是可能给你高收益诱惑的,都需要警惕其甜蜜无比表面之下的深渊。如果用一个词回顾比特币去年至今年一季度的表现,那就是:心惊胆战。从薛蛮子带粉丝爆亏80%,到比特币交易平台关停,再到比特币报价突破2万美元,之后价格又跳水

李丹[3](2015)在《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文中研究表明按照传统概念,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但是这种理解依然有它的不完善之处:它只提及到语言层面的信息,而未提及到文化层面的信息。然而从实质上讲,翻译不但是介于两种语言间的桥梁,起着中介作用,翻译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往,或者说是一种交际行为,它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为己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翻译实际上就是“跨文化交际”行为。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交错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发展都不可能是封闭孤立的、自我繁衍的,必须要和其他不同文化进行交流、渗透、补充、影响,在这过程中不断借鉴不断优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际时,往往因为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而出现对话双方不理解彼此的意思甚至曲解的现象,这就导致交流障碍,因此,对于异国文化的对比研究,分析异国语言的不同表现特征和文化特征,从而寻找到可行的翻译方法对于翻译和沟通就变得至关重要。近年来,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从各个视角和观点赋与了翻译方法各种新的理解。其中多数是以研究语言特征与研究语言翻译方法为中心展开研究和讨论的,而关于探究语言特征背后的文化特色、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以及寻找弥补文化空缺的翻译方法的探索却更值得关注。准确把握语言背后所指代的文化信息,认真分析产生语言差异的原因,透过语言现象分析文化本质,从而找到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对于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和优化翻译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通过三个章节进行论述,首先列举中日两国语言文化差异的实际例子,其次分析产生语言文化信息差异的地理、历史和社会因素,最后依据已有的翻译基本理论探讨跨文化信息转换的有效方法。

张锐[4](2015)在《世界经济2014年全程回顾与2015年风险警示》文中认为2014年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其他经济体增长疲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相并行,相应地各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同时,石油与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挫,美元对主要货币大幅升值。展望2015年,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分化还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存在着失衡的风险;通货紧缩、财政赤字、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等都会成为新一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威胁。

徐洪才[5](2014)在《运用外汇“三角运作”应对新兴经济体金融动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向好,美国经济复苏趋势日益增强,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QE)政策逐渐变成现实,国际金融体系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在这种格局下,本文作者建议中国央行调整思路,主动"出牌",运用外汇"三角运作",应对新兴经济体金融动荡。

邸振龙[6](2013)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传导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中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加深,世界各国及地区间的经济和政治交往日益密切,国际间合作也日益频繁,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相关度加大。一国或地区出现经济或金融体系的动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迅速扩展、传导至其他国家或地区。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酿成了一场全球性金融海啸。危机爆发之后迅速给美国的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在资产证券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场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全世界,欧洲经济发达国家、日本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等毫无例外均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从经济泡沫化、资产证券化和国际货币体系三个视角来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并结合各国为应对次贷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对各国防范金融危机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对各国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本文在借鉴前人对金融危机产生和传导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对有关金融危机的理论进行综述,介绍金融危机爆发的潜在原因和直接原因。然后,从经济泡沫化、资产证券化和国际货币体系三个视角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从爆发到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房地产市场是危机产生的发源地。其原因在于,房价的大跌导致次贷的违约率上升,造成信贷市场的贷款贬值,风险传导到信贷市场;建立在贷款上的一系列证券化衍生品纷纷贬值,造成持有者净值缩水,纷纷减记资产造成亏损,资本市场上股票债券大跌,货币市场上市场规模骤减;资产证券化导致风险从信贷市场传导到资本货币市场;而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过程导致了银行信用创设能力下降,风险再次被传导回信贷市场;最终由金融市场传导到美国的实体经济,使得美国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同时下滑,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危机又通过美国进口需求的减弱和对其他国家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将风险传导到全球市场。在经济自由化、金融一体化背景下,次贷危机借助于资产证券化等渠道由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又由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巨额亏损使金融危机的影响反弹到信贷市场,虚拟经济的不稳定加速了实体经济的衰退,同时在资本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金融监管缺失、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推动下,危机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最后,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美国、欧洲国家、日本和中国在应对此次次贷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借鉴其成功之处对各国今后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对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传导机制的研究,各国应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防止经济泡沫。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加大金融创新的监管、改善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建立适度灵活的汇率制度。同时,各国或地区在发展经济、强调本国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风险,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并在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时正确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于万栋[7](2011)在《金融危机对国际能源合作的影响及博弈论分析》文中提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金融危机的影响领域也是相当的广泛,从金融行业、地产行业再到气候能源领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欧洲各国现在正在经历严重的债务危机,正是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的表现。作为世界的一支崛起的力量-中国,现在所接受的考验也是前所未有的。而能源问题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在金融危机期间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能源合作是中国解决自身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于世界各国的能源领域合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运用博弈论的理论进行分析,找到影响国际能源合作的主要因素。通过能源博弈模型的建立结合数据分析,总结金融危机给国际能源领域合作带来的变化。本文也给出了关于中国在能源合作领域的相关建议,为中国在金融危机期间、以及金融危机过后的长久影响下,如何更好的利用自身优势,充分的参与世界能源合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苏建兰[8](2011)在《云南松茸产业链经济学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作为高经济价值珍稀野生食用菌,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濒危物种,是世界性稀缺濒危资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因此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为松茸资源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了包括松茸在内的林下资源产权,有效激励了经营主体,林业产业振兴计划的出台和实施则为松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松茸产业获得较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集体林改后更为分散的经营主体如何实现规模化?如何通过经济合作组织实现产业链内各经营主体有效协作?如何避免高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资源掠夺性利用?如何在保护性开发利用下实现松茸资源及其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如何摸索可持续的松茸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林区农民增收和脱贫,形成地域性特色产业聚群?上述系列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与完善的重大课题,其结果不仅关系到松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还可为集体林改后的非木材林产品开发利用探索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利益最大化双重目标。本文以云南松茸产业链为切入点,具体内容如下:1、宏观诠释松茸世界分布、生长环境及其功能特性的基础上,梳理了云南松茸产业发展沿革,分析了云南松茸产业内在和外在比较优势。2、基于云南松茸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主体现状,阐释了松茸培育、管护、采集、加工、保鲜、包装、物流和销售各环节所存在的问题。3、概括云南松茸产业链运行中所涉及的经济学问题,从生产要素禀赋、关键行为主体决策特征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角度剖析了产业链所存问题缘由,并为未来产业化经营指明了方向。4、分析了生产者、消费者特征和市场前景,对未来十年松茸供需变化进行了预测。5、借鉴国外农产品产业链运行的先进经验,分析云南松茸产业链的发展趋势,确立了产业链优化目标和原则,提出了优化举措和实现机制。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以产业链、微观经济学和社区林业理论为基础,结合统计学、国际贸易和管理学知识,基于规范和实证分析,运用生产要素禀赋、供需模型和弹性特征、市场失灵及纠正等分析方法,借助SPSS统计工具对云南松茸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展开了研究。本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云南松茸产业链主体包括农户、中间商、厂商和经销商,主要涉及松茸人工促繁和采集、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各环节功能主体之间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相互竞争、相互联系。云南松茸产业链覆盖面相对广,物流路径复杂,受环境影响大,在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下,其发展动力来自各功能主体对利润的追逐和对最终消费者需求的满足2、云南松茸产业链较短,价值未能够充分体现,是资源主导型产业链。违背松茸资源生长规律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松茸处于濒危状态、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和山区农民收入下降等,以可持续理念发展云南松茸产业链是历史必然选择。3、以日本为主的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已经通过立法、标准和监管体系规范松茸产品供给行为,产业链组织化程度高,技术手段先进,市场集中度较高,产品供给质量有保障。我国政府制定了松茸相关的政策、法律,标准体系也初步形成,但由于技术制约、组织化程度低等使中国松茸产品在出口中频发质量问题,削弱了中国松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故构建适宜的产业组织模式成为促进中国松茸有效供给的发展趋势。(4)云南松茸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松茸产品(质量)供给能力和消费者需求。在云南松茸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且随着消费质量转变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松茸产品(质量)供给能力成为重中之重。然而,松茸产品(质量)供给主体——农民,因分散且规模小、素质相对低下、市场驾驭能力欠缺等因素成为产品(质量)供给的瓶颈。产业化经营能够通过“企业集团+松茸园区+农协+农户”把众多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供给。不仅如此,公司的集团化、规模化发展还能够把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技术、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延伸产业链。本文的研究结论透视出云南松茸产业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且缺乏较强竞争力,产业链中各利益主体皆未能够从中获取最大收益。因此建议要依靠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力量,以可持续理论为指导,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产业振兴计划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加大松茸产业化经营,并通过促进产地农民积极参与、政府科学规划,大力推动和协调、建立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产业合作组织体系、强化产业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建立云南松茸产业的融投资体系、加大松茸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健全松茸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来实现产业化经营。

张占宗[9](2009)在《安国 槐花产新价格跳水 荆芥穗货少价居高》文中认为

刘刚[10](2009)在《论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从2007年一季度爆发至今已持续了一年多。在此期间,全球许多顶级金融机构都因次级债危机而蒙受了巨大损失。美国及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及其金融当局多次出手应对危机,以求维护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恢复资本市场信心,改善宏观经济状况。然而,截止本文截稿时,次贷危机并未得到平息,其影响仍在持续发酵。本文试图对目前席卷全球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困境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对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理清整个危机从产生到扩大的过程与机理,以期从中提出相关经验教训。本文先从次贷危机发生的源头入手,对相关金融工具的运作机理进行详细剖析。本文首先从次级抵押贷款开始分析,再到次级债券。“次级贷”与“次级债”都属于金融产品和工具范畴。从次级贷危机到次级债危机,是一脉相承的。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s,简称Subprime或“次贷”)是美国金融机构向信用等级较低的购房者提供的一种抵押贷款。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主要有三种信用等级不同的贷款:一是优质抵押贷款;二是“另类A级”(Alt一A)抵押贷款;三是次级抵押贷款。判断优质贷款或次贷的标准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纪录、偿付额占收人的比率(DTI)和抵押贷款占房产价值的比率(LTV)。一般来说,DTI低于55%、LTv低于85%的借款人的房贷为优质贷款,而DTI超过55%、LTV超过85%的贷款人的房贷为次贷。“另类A级”房贷是介于优质和次贷之间的灰色地带,是指借款人符合优质贷款标准,但没有提供所有收人证明等法律文件。这种由银行或投资公司向信用较差的客户发放的次贷风险较大,一旦发生拖欠、违约或取消抵押品赎回权,都会给贷款机构造成损失,并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对美国和相关国家的金融部门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消极影响。次级债,全称是“次优级抵押贷款证券”,是相对优先级抵押贷款证券而言的。抵押贷款证券按获得本金与利息支付的优先次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优先级证券信用等级高,收益稳定,可吸引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次优级证券风险较高,但是收益也相对于优先级证券高,较适合机构投资者。作为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的标的物是次级抵押贷款,它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它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借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纪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次级债券的发行源于抵押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可以定义为: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又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和升级,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证券的过程。其中,以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撑发行的证券称为按揭资产证券化(Mortgage 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MBS)或抵押资产证券化。证券化放大了次级债的市场风险。资产证券化解决了银行的报表问题,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银行将大批贷款打包、分块卖给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养老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其中对冲基金又是高风险低评级的主要投资者。银行在这个过程中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质。次级债市场缺少透明度和监督也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名誉主席、有“金融期货之父”之称的梅拉梅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信息不透明和政府监管缺位。梅拉梅德认为,次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有二。首先是次级房贷债券在发行过程中信息不够透明。当次级抵押贷款被打包成债券销售给投资者时,债券投资者无法确切了解次级贷款申请人的真实支付能力。这种债务风险不断积累,为危机的发生埋下隐患。其次是政府监管缺位。梅拉梅德指出,政府把对次级房贷债券这种金融衍生品的评估和监督责任完全抛给私人债券评级机构,给这些私人机构留下太多操作空间,然而这些机构采用的评级标准并不十分可靠。过分依赖评级公司的评级是次级债又一个主要风险。评级机构在结构性融资的设计中,不是站在站在中立者的角度负责评级工作,而是投入参与到整个CDO打包过程中。评级专家指导CDO打包专家如何如何通过最高的评级,将不同的分块规模做大,从CDO中榨取最大润。在前文分析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的扩散路径:是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再由资本市场回到信贷市场,最后波及到实体经济。基准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引爆了次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金融机构以市定价的会计记账方法和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导致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而去杠杆化在资本市场的危机深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商业银行被迫为传统融资渠道枯竭的特别投资栽体提供信贷支持以及受损商业银行不得不降低风险资产比重以符合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导致危机从资本市场再度传导至信贷市场。次贷危机造成美国住房投资萎缩,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机制抑制了美国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信贷紧缩也对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造成负面影响,上述原因导致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危机将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从美国传导至全球。本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可归结为一下几个方面:①贷款机构之间盲目降低贷款条件,恶性竞争,埋下了危机的种子;②房地产市场膨胀过后持续降温,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新的融资;(这是本次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③持续不断的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④高风险房贷产品创新对房贷市场泡沫形成推波助澜;⑤次级抵押贷款二级市场转让过程中风险并未完全转移,利益相关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次贷危机更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长期失衡,最终通过与房贷相关的金融领域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其实质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释放到金融领域的严重危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始于实体经济,流动性过剩与美国房地产市场放贷审查不严为这场危机埋下了伏笔,而金融衍生产品在这场危机中起到了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信用衍生产品被过度滥用,其增长速度超越了管理该领域风险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导致市场约束机制失灵,形成系统性风险,致使标的资产(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用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扩散到信用衍生品市场(次级债市场) ,进而推广到全球金融市场。纵观此次危机,我们可以提出四点初步结论和政策教训:首先,各方都未能充分认识各类机构(银行、单一险种保险机构、政府赞助实体、对冲基金)杠杆作用的程度及相关的无序调整风险。其次,私人部门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和金融监管部门都滞后于金融创新和商业模式的转变,从而导致过度冒险、担保薄弱、期限错配和资产价格膨胀。再者,银行资产负债表转移风险的能力被高估,随着风险变为现实,银行资产负债表面临巨大压力。最后,尽管主要中央银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干预措施,但金融市场依然面临相当大的压力。目前,这种状况又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变差、机构资本金不足和杠杆率大范围下降的影响。最后,在本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日元跳水 殃及池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元跳水 殃及池鱼(论文提纲范文)

(1)新兴市场货币:黑暗中寻觅光明(论文提纲范文)

集体性坍塌
系统性抗御
强势美元惹的祸?
终会等来光明

(3)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前期研究
    1.3 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2章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
    2.1 日语多暧昧表达
        2.1.1 一词多义
        2.1.2 省略人称代词
        2.1.3 句末形式多样化
        2.1.4 禁忌表达
    2.2 敬语
        2.2.1 日语敬语特点
        2.2.2 敬语体现的日本文化
        2.2.3 中日敬语异同
    2.3 外来语
        2.3.1 从汉语吸收外来语
        2.3.2 从印欧语系吸收外来语
        2.3.3 新外来语
第3章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成因
    3.1 地理因素
        3.1.1 中国—地大、物博
        3.1.2 日本—临海、资源匮乏
    3.2 历史因素
        3.2.1 中国—融合、统一多民族
        3.2.2 日本—单一民族、等级森严
    3.3 社会因素
        3.3.1 自我意识与集团意识
        3.3.2 内外有别
        3.3.3 耻感文化
        3.3.4 宗教意识
第4章 中日翻译过程中的信息再现
    4.1 基本翻译方法
        4.1.1 遵循日、汉语言规律
        4.1.2 翻译技巧
        4.1.3 重视逻辑思维
    4.2 注重读者可接受性
        4.2.1 奈达的“功能对等”
        4.2.2 如何实现“对等”反应
    4.3 异化归化翻译法
        4.3.1 异化翻译
        4.3.2 归化翻译
        4.3.3 异化归化兼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世界经济2014年全程回顾与2015年风险警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增势———少热多冷
二、通胀通缩———乌云压顶
三、货币政策———春暖花开
四、财政政策———云雾缭绕
五、银行监管———电闪雷鸣
六、大宗商品———雪上加霜
七、金融市场———冰火辉映
八、反击垄断———风声鹤唳
九、国际贸易———拨云见日
十、资本并购———艳阳高照
十一、2015年———风险警示
    1. 增长失衡风险
    2.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3. 通货紧缩风险
    4. 财政赤字风险
    5. 油价下跌风险

(6)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传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金融危机及其传导的理论评述
    第一节 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的含义辨析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
        二、次贷危机的含义
        三、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关联
    第二节 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理论评述
        一、次贷危机根源的相关理论评述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理论评述
    第三节 马克思经济危机与虚拟资本理论评述
        一、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论述
        二、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
    第四节 金融脆弱论评述
        一、马克思关于货币脆弱性的论述
        二、凯恩斯关于货币脆弱性的论述
        三、明斯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论述——金融非稳定性假说
    第五节 货币危机理论评述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典型危机理论
        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自我实现理论
        三、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道德风险、流动性危机和金融恐慌模型
    第六节 内外均衡冲突理论评述
        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涵义
        二、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性质
        三、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济泡沫化及其对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分析
    第一节 美国房地产泡沫积聚及其原因探析
        一、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积聚过程回顾
        二、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积聚的原因探析
    第二节 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测算
        一、已有研究评述
        二、理论模型设定
        三、数据选取和实证分析
        四、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说明
    第三节 经济泡沫化下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分析
        一、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危机的导火索
        二、房地产市场危机的破坏性影响及其逐渐向虚拟经济的传导
        三、 经济泡沫化下次贷危机的传导路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及其对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分析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二、资产证券化现状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
        二、市场流动性风险
        三、操作风险
        四、提前偿付的风险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对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
        一、资产证券化对次贷危机在不同市场间传导的机制分析
        二、资产证券化下次贷危机的传导路径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其对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分析
    第一节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制度的内在矛盾
        一、美元发行的无限性与美元需求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二、汇率波动与汇率调整之间的矛盾
        三、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监管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次贷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
        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下的金融风险的传导
        二、美元本位制下美元贬值危及其他各国的经贸及其对次贷危机的传导
        三、 国际货币体系下次贷危机的国际传导渠道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各国应对次贷危机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启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各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一、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二、欧洲各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三、日本应对次贷危机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四、中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五、各国在采取应对措施后所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与大萧条危机对策相比此次对策的启示
    第三节 防范次贷危机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防止经济泡沫化
        二、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加大金融创新监管力度
        三、改善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对国际本位货币适度监管及稳定的汇率制度
        四、完善各国风险预警机制
        五、正确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金融危机对国际能源合作的影响及博弈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特点
    2.1 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起因
    2.2 2008年金融危机的长期影响
        2.2.1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2.2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2.3 再平衡的多极博弈格局复杂性加剧
        2.2.4 全球经济面临转型阵痛期
        2.2.5 各国依靠创新赢得新增长周期
    2.3 金融危机对能源领域的影响
        2.3.1 缓解了石油供需紧张状况
        2.3.2 金融危机促使油价大幅下跌
        2.3.3 石油消费国压力减轻石油出口国陷入困境
        2.3.4 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推动大国关系进一步变化与发展
    2.4 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能源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能源合作博弈论模型的建立
    3.1 能源合作的博弈性
    3.2 能源博弈的基本假设
        3.2.1 参与国家的战略与行动
        3.2.2 每个国家都是单一的利己行为体
        3.2.3 每个国家都具有战略理性
        3.2.4 每个国家都固定地偏好于追求效用最大化
    3.3 能源博弈的类型及其特征
        3.3.1 能源"公共物品"博弈
        3.3.2 能源"私有物品"博弈
        3.3.3 能源博弈的基本特征
    3.4 能源博弈模型的建立
        3.4.1 能源消费国之间的合作博弈模型
        3.4.2 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之间的合作博弈模型
第四章 金融危机条件下的国际间的能源合作及博弈分析
    4.1 国际能源博弈合作的模式
        4.1.1 共同目标模式
        4.1.2 共享信息模式
        4.1.3 共同行动模式
        4.1.4 双边相互依赖模式
    4.2 通过博弈论模型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能源合作模式的影响
        4.2.1 金融危机下的共同目标合作模式
        4.2.2 金融危机下的共享信息模式
        4.2.3 金融危机下的共同行动模式
        4.2.4 金融危机下的双边相互依赖模式
第五章 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能源合作的博弈分析
    5.1 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和能源消费国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
    5.2 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和能源消费国博弈合作的实证分析
        5.2.1 金融危机发生前中美的能源零和博弈
        5.2.2 金融危机发生后,中美两国的能源合作博弈
    5.3 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和能源生产国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
    5.4 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与能源生产国博弈合作实证分析
        5.4.1 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处于初级阶段
        5.4.2 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加速发展
第六章 中国能源博弈合作发展的策略
    6.1 金融危机前,中国能源合作状况
        6.1.1 中国与全球和区域性国际能源组织的合作
        6.1.2 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局限于一般性和对话性
        6.1.3 中国参与区域层面的国际合作还不够广泛
        6.1.4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
    6.2 金融危机给中国能源领域带来的机遇
        6.2.1 能源价格下降
        6.2.2 中国的国际能源地位提高
        6.2.3 中国海外能源收购机会增多,竞争减少
        6.2.4 带动中国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6.3 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国的能源博弈路径选择建议
        6.3.1 积极寻求与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的合作
        6.3.2 能源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6.3.3 跨国化经营提升国内石油公司的全球参与能力
        6.3.4 市场化运作多种手段参与国际能源开发和利用
        6.3.5 确立我国的长期能源合作发展战略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本文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云南松茸产业链经济学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 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步骤和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5.1 数据来源
        1.5.2 研究方法
2 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范畴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松茸
        2.1.2 产业链
        2.1.3 松茸产业链
    2.2 主要研究范畴
        2.2.1 产业链理论
        2.2.2 微观经济学理论
        2.2.3 社区林业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3.1 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2.3.2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2.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小结
3 松茸的世界分布、生长环境及其价值体系
    3.1 松茸的世界分布
        3.1.1 松茸的地域性分布
        3.1.2 松茸的种群性分布
    3.2 松茸的生长环境
        3.2.1 共生植被
        3.2.2 土壤、地质和地形
        3.2.3 海拔
        3.2.4 气候
    3.3 松茸的价值体系
        3.3.1 松茸的营养价值
        3.3.2 松茸的药用价值
        3.3.3 松茸的生态价值
        3.3.4 松茸的香味和鲜味价值
        3.3.5 松茸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 云南松茸产业发展沿革和比较优势分析
    4.1 云南松茸产业发展沿革
        4.1.1 云南松茸产业形成阶段
        4.1.2 云南松茸产业发展阶段
    4.2 云南松茸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4.2.1 云南松茸产业的内在优势
        4.2.2 云南松茸产业的外在优势
5 云南松茸产业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云南松茸产业链的构造
        5.1.1 云南松茸产业链构造图
        5.1.2 云南松茸产业链的特点
    5.2 云南松茸产业链运行状况分析
        5.2.1 云南松茸产业链上游(农民)现状和存在问题
        5.2.2 云南松茸产业链中游(中间商)现状和存在问题
        5.2.3 云南松茸产业链下游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6 云南松茸产业链运行所涉及的经济学问题分析
    6.1 生产要素禀赋问题
        6.1.1 土地资源
        6.1.2 劳动力资源
        6.1.3 资金
        6.1.4 技术
        6.1.5 基础设施
    6.2 产业链内各行为主体决策行为特征分析
        6.2.1 基于投资意愿的行为主体决策和行为特征
        6.2.2 基于效益成本的行为主体决策和行为特征
        6.2.3 基于市场势力的行为主体决策和行为特征
    6.3 市场失灵问题
        6.3.1 资源产权导致的市场失灵
        6.3.2 质量信息不完全导致的市场失灵
    6.4 政府干预问题
        6.4.1 政府干预举措与理论分析
        6.4.2 国内政府干预对云南松茸产业链内各主体的影响
        6.4.3 国外政府政策干预引发的松茸贸易壁垒问题
7 云南松茸供给需求特征分析和经济学预测
    7.1 松茸供给特征和供给潜力预测
        7.1.1 松茸供给及其弹性分析
        7.1.2 松茸供给特征分析
        7.1.3 松茸供给潜力预测分析
    7.2 松茸需求特征和需求前景预测
        7.2.1 松茸需求及其弹性分析
        7.2.2 云南松茸需求条件分析
        7.2.3 云南松茸需求前景预测
8 云南松茸产业链优化对策
    8.1 云南松茸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8.2 国外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启示
        8.2.1 美国农产品产业链发展经验
        8.2.2 荷兰农产品产业链发展经验
        8.2.3 日本农产品产业链发展经验
        8.2.4 巴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经验
    8.3 云南松茸产业链优化对策
        8.3.1 云南松茸产业链优化目标
        8.3.2 云南松茸产业链优化原则
        8.3.3 云南松茸产业链优化内容
        8.3.4 云南松茸产业链优化举措
        8.3.5 云南松茸产业链优化的实现机制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和建议
    9.2 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实地调查总体说明
附录二:调查样本区简介
附录三:农户调查问卷
附录四:中间收购商调查问卷
附录五:企业调查问卷

(10)论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0.2 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危机的爆发
    1.1 次贷危机的爆发
    1.2 危机的扩散
    1.3 各大金融机构陷入次级债危机
    1.4 各国应对之策
        1.4.1 金融机构国有化
        1.4.2 政府注资
        1.4.3 央行降息
2. 次级抵押贷款与次级债
    2.1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
        2.1.1 次级抵押贷款的危机爆发的原因
    2.2 次级债
        2.2.1 美国债券分类
        2.2.2 次级债
        2.2.3 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与次级债运作
        2.2.4 次级债的收益与风险
        2.2.5 次级债的运作
        2.2.6 次级债危机爆发动因
3. 次贷危机传导的途径
    3.1 危机如何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
    3.2 危机如何从资本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
    3.3 危机如何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
4.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4.1 发次贷危机爆发的因素
    4.2 次贷危机爆发的本质性因素
    4.3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影响
        4.3.1 次贷损失额扩大
        4.3.2 增长正在失去动力
5. 对我国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5.1 危机带来的的启示
    5.2 次贷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5.2.1 中国经济将面临的挑战
    5.3 政策建议
        5.3.1 货币政策应关注资产价格变化,考虑进一步放松
        5.3.2 楼市泡沫要挤,但应控制好力度
        5.3.3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四、日元跳水 殃及池鱼(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兴市场货币:黑暗中寻觅光明[J]. 张锐. 中关村, 2018(10)
  • [2]比特币的天堂和地狱[J]. 龚方件. 风流一代, 2018(15)
  • [3]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D]. 李丹.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07)
  • [4]世界经济2014年全程回顾与2015年风险警示[J]. 张锐.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5(01)
  • [5]运用外汇“三角运作”应对新兴经济体金融动荡[J]. 徐洪才. 清华金融评论, 2014(04)
  • [6]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传导机制研究[D]. 邸振龙.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5)
  • [7]金融危机对国际能源合作的影响及博弈论分析[D]. 于万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10)
  • [8]云南松茸产业链经济学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 苏建兰. 北京林业大学, 2011(07)
  • [9]安国 槐花产新价格跳水 荆芥穗货少价居高[J]. 张占宗. 中国现代中药, 2009(08)
  • [10]论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启示[D]. 刘刚.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在受日元影响的池塘鱼中潜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