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一、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艳[1](2021)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不排卵性不孕症的重要病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PCOS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IR与高雄激素血症及排卵障碍相关,显着增加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病风险。近年来,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逐渐被用为治疗PCOS伴IR,但是相关研究数据不多。由此,本研究探讨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用药在PCOS伴IR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通过比较单纯应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以及联合应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PCOS伴IR患者,观察两个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及用药安全性;明确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用药方案在PCOS伴IR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妇产科2018年1月-2020年6月就诊并被确诊为PCOS伴IR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A组)和研究组(B组)。2.对照组(A组)73例为单纯应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患者,研究组(B组)77例为联合应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患者。3.对照两组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后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LH/FSH、睾酮(testosterone T)、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臀围比(waist hip ratio WHR)、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稳态模型IR指数(Homeostasis model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卵泡质量、卵巢排卵情况及用药安全性。4.综合评价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用药方案在治疗PCOS伴IR的临床价值及意义并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BMI、LH、LH/FSH、T、FPG、FINS、Homa-IR、TC、TG、LDL-C均显着下降,卵泡个数减少、卵泡最大直径增加、卵泡膜厚度减少、卵巢体积下降,排卵率增加,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2.A组治疗后WHR及HDL-C无显着变化,P>0.05;B组治疗后WHR明显下降及HDL-C上升显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SH治疗前后均无显着变化,P>0.05。3.B组治疗后WHR、LH、LH/FSH、T、FPG、FINS、Homa-IR、HDL-C、卵泡个数、卵泡最大直径、卵泡膜厚度、卵巢体积、排卵率较A组治疗后变化更显着,P<0.05。但两组治疗后BMI、FSH、TC、TG、LDL-C无显着差别,P>0.05。4.B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比较无明显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方案在改善PCOS伴IR患者的体质量、IR、高雄激素水平、脂代谢异常和卵泡质量方面临床效果比单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更好,特别在降低WHR、升高HDL-C方面弥补了二甲双胍缓释片单药方案的不足,临床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

官晓书[2](2021)在《罗格列酮与小檗碱药物共晶体的研究和罗格列酮衍生物的制备及表征》文中认为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为临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噻唑烷二酮类的代表药物。作为对PPAR-γ完全激动剂,其拥有增强体内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并长期控制血糖变化等优点。但少数病人用药后出现心衰毒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本文分别从药物共晶和药物结构共价改造两个方面对罗格列酮进行结构优化以望能改善其药物不良性质。药物共晶,是相似药效或改善药物副作用的药物共晶配体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力与活性成分形成就有新的超分子结构的单一固态。原药物活性成分和配体二者结合后,原药的诸多理化性质甚至药理活性可发生变化。我们将罗格列酮作为API,将其和降糖作用机制大同小异且对并发症有疗效的药物运用液体法合成药物共晶。最后成功与天然药物小檗碱制备得药物共晶体,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证明,罗格列酮与小檗碱以1∶1物质的量之比成功制得了药物共晶体,且其空间结构在C-H···O弱氢键、π-π共轭堆积效应和范德华力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维持下呈二维的超分子层交叉带状结构。溶出速率和引湿湿性的考察,发现罗格列酮-小檗碱的共晶体在保持母体药不易吸湿的前提下改善了罗格列酮不良溶解性的问题。其次,我们还以罗格列酮为母体结构,对其噻唑烷二酮环上的NH键进行了共价结构修饰,期望得到与罗格列酮活性相当、毒副作用有所改善的作用于PPAR-γ受体的新药物。最后,成功合成6个衍生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氢谱、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此外,用MTT法初步探究了前5个衍生物对前列腺癌C4-2细胞的抑制作用,其结果显示,衍生物较罗格列酮均提高了对前列腺癌C4-2细胞的增殖作用。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谭力子[5](2020)在《基于现有证据探讨常用经方在中西医结合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临床上常用的控糖经方进行meta分析,来明确其在血糖控制上的作用和疗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网状meta及成分网状meta分析对各个经方在现有证据下的疗效进行比较和排序,发现具有最好疗效的经方。最后通过网络药理学等工具,预测出该疗效最好方剂在血糖控制上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从2010年1月到2020年1月的中英文文献。纳入所有以经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为治疗组进行糖尿病血糖干预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对纳入的临床试验进行数据提取和总结,利用R软件及Revman软件,对经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控制血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评价。两名评议员独立进行纳排和筛选,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和质量评分。运用Revman软件分别对常用经方联合西医治疗的疗效进行普通Meta分析。运用R软件基于贝叶斯学派的方法构建网状分析模型,计算不同经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两两比较间的效应量及其概率排序。基于此模型进一步利用频率学派的方法构建成分网状Meta分析模型,将经方+西医常规治疗这一组合干预措施拆分成2个或多个成分,即比较不同经方在不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时的单独效应量,与标准网状Meta模型效应值进行比较。以此来估计该方剂在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时的综合疗效,并结合相关文献,找出在控制血糖上综合疗效最优的经方为葛根芩连汤。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葛根芩连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靶标基因。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获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相关靶标基因,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糖尿病靶点相映射,获得交集靶点即为葛根芩连汤作用于糖尿病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模型,选出葛根芩连汤的关键活性成分。利用STRING网站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利用Metascape在线工具对交集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特别是基因功能(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得出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的潜在基因靶点的生物功能及影响的相关通路。结果:前期通过检索得出2540篇文献,分别进行筛选纳入普通meta分析和网状meta及成分网状meta分析两部分。结果如下:普通meta分析中,经筛选后有10篇纳入金匮肾气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meta分析,共911人;5篇纳入白虎加人参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meta分析,共340人;5篇纳入葛根芩连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meta分析,共448人;4篇纳入乌梅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meta分析,共398人;3篇纳入五苓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meta分析,共228人。普通meta分析结果:(1)针对FBG,金匮肾气丸、白虎加人参汤、葛根芩连汤、五苓散以及乌梅丸在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手段后降低FBG更有优势,且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效应量分别为[MD=-0.91,95%CI(-1.14,-0.68),P<0.00001],[MD=-0.84,95%CI(-1.04,-0.64),P<0.00001],[MD=-1.69,95%CI(-2.29,-1.10),P<0.00001],[MD=-0.81,95%CI(-1.01,-0.62),P<0.00001],[MD=-1.47,95%CI(-1.93,-1.02),P<0.00001];(2)针对P2BG,上述5首经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的疗效同样优于单独西医治疗,效应量分别为[MD=-2.03,95%CI(-2.41,-1.65),P<0.00001],[MD=-2.14,95%CI(-3.76,-0.52),P<0.05],[MD=-2.34,95%CI(-2.73,-1.95),P<0.00001],[MD=-1.45,95%CI(-2.51,-0.38),P<0.05],[MD=-2.25,95%CI(-2.68,-1.82),P<0.00001];(3)针对Hb A1c,金匮肾气丸、白虎加人参汤、葛根芩连汤在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之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应值分别为[MD=-0.75,95%CI(-0.97,-0.53),P<0.00001],[MD=-0.33,95%CI(-0.46,-0.20),P<0.00001],[MD=-1.30,95%CI(-2.54,-0.06),P<0.05];(4)不良反应方面,金匮肾气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25,95%CI(0.09,0.73),P=0.01<0.05),但是针对不良反应的解读还需要更多文献支持。说明上述5首方剂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通过明确互相之间的比较疗效能够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证据。网状及成分网状meta分析中,共涉及48篇文献,4120人,16首经方。因为成分网状meta分析是在网状meta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相同数据采用的另一种分析方法,所以两部分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完全一致,只在结果陈述上有所区别。网状meta分析结果:在降低FBG方面,7个干预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依据累积概率排序的结果,葛根芩连汤+西医常规治疗(SUCRA=86%)是在降低FBG上疗效最好的干预措施。在降低P2BG方面,8个干预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依据概率面积进行排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西医常规治疗(SUCRA=82%)是降低P2BG疗效最好的干预措施。在降低Hb A1c方面,有3个干预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依据概率面积进行排序,五苓散+西医常规治疗(SUCRA=86%)是降低Hb A1c疗效最好的干预措施。在不良反应方面,金匮肾气丸+车前子牛膝+西医常规治疗[OR=0.21,95%CI=(0.04,0.83)]和乌梅丸+西医常规治疗[OR=0.15,95%CI=(0.02,0.89)]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据累积概率排序的结果,乌梅丸+西医常规治疗(SUCRA=76%)是降低不良反应事件效果最好的干预措施。成分网状meta分析结果:在降低FBG上,各个经方的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中葛根芩连汤降低FBG的效应量是最好的[MD=-1.7219,95%CI(-2.4137;-1.0302),P<0.001];在降低P2BG上,各个经方的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降低P2BG最好的经方[MD=-2.89,95%CI(-5.2714;-0.5086),P<0.05];在降低Hb A1c上,只有五苓散[MD=-1.5384,95%CI(-2.6623;-0.4145),P<0.05]、葛根芩连汤[MD=-1.3082,95%CI(-2.0963;-0.5202),P<0.05]、金匮肾气丸加车前子牛膝[MD=-0.8470,95%CI(-1.6099;-0.0841),P<0.05]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其余经方的疗效均差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至此可以发现,葛根芩连汤无论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还是单独使用,对血糖的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较其他经方结果更加稳定,因此对葛根芩连汤控制血糖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具有更实际的意义。通过网络药理学工具,共计发现葛根芩连汤具有65个有效化学成分,如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和甘草酸等。对比“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相关基因靶点得出32个共同基因,分析发现葛根芩连汤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抗糖尿病的作用:(1)改善胰岛素抵抗;(2)抗炎与抗氧化损伤;(3)促进β细胞增殖,增强胰岛功能;(4)干扰幽门螺杆菌感染上皮细胞信号转导过程,改善肠道菌群。结论:(1)普通meta分析显示,在血糖控制上,金匮肾气丸、白虎加人参汤、葛根芩连汤、乌梅丸和五苓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比单用西医常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各自之间的比较疗效。(2)通过网状及成分网状meta分析显示,葛根芩连汤在降低FBG、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降低P2BG和五苓散在降低Hb A1c上,较其他经方及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更好。其中,葛根芩连汤在联合西药或者单独使用的情况下,对FBG的控制疗效最好,对Hb A1c和P2BG的控制疗效突出,且结果存在异质性的可能性较小,可信度高,本研究认为是所纳入的方剂中,控制2型糖尿病疗效最好的方剂。(3)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葛根芩连汤可能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与抗氧化损伤,促进β细胞增殖,干扰幽门螺杆菌感染上皮细胞信号转导等过程来进行血糖控制的,其明确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廖琦[6](2020)在《沙格列汀中间体的工艺研究和吡格列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格列汀(Saxagliptin,Sax)是一种强效选择性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IV,DPP-IV)抑制剂,可特异性抑制DPP-IV从而延长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eptide,GIP)的作用时间,促进胰岛素(Insulin,INS)的分泌,通过多机制的作用,保护胰岛α和β细胞,发挥持续安全的降糖功效。其制备的主流方法是由原研厂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提出的半合成法,即先化学合成关键中间体3-羟基-α-氧代-1-金刚烷乙酸(3-hydroxy-α-oxoadamantane-1-acetic acid,HOAA),再经生物酶催化氨化得到Sax。但由于金刚烷环的结构高度对称,稳定性好,使其氧化反应很难法发生,需要十分剧烈的氧化条件才能引入羟基。同时,由于金刚烷环疏水性很大,溶解性不好,常常导致反应不完全,表现为产率较低,基于以上两点的原因,限制了合成的总收率,增大了HOAA的合成难度,不利于Sax的放大。因此改进HOAA的合成工艺,探索一条高效、经济、绿色的适合规模化放大生产的路线,对推动Sax及相关金刚烷衍生物的药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现有合成HOAA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相关路线,根据其优势和不足,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一条酯化活化后再羟基化的制备HOAA的新方法,即以金刚烷甲酸为原料,经酰化,缩合,脱羧,氧化,酯化,羟基化,水解七步合成HOAA,并对各步进行工艺优化,HOAA总收率可达80%。工艺改进的核心在于先酯化再羟基化,通过对金刚烷氧代乙酸进行酯化,引入烃基,通过超共轭,一方面增强金刚烷环整体的电子云密度,使氧化更加顺利,同时封闭羧基,保护了不稳定的金刚烷氧代乙酸结构,避免其在剧烈氧化下脱羧又变为金刚烷甲酸,提高了收率。噻唑烷二酮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是经典的胰岛素增敏剂,曾经被做视为明星药物推向市场,但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潜在的心血管隐患和膀胱癌风险,先后被欧洲药品监督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以及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予以警告和限制使用,近年来虽逐步予以解禁,但关于TZDs安全性的问题一直如鲠在喉,这限制了TZDs的使用,也使得研究人员对TZDs类药物的研究正在减少。但是TZDs药物抵抗IR独特的作用机制,无论是世界糖尿病联合会,还是美国糖尿病协会,或是我国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对其疗效的认可没有变,TZDs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之中胰岛素增敏剂的推荐地位并未改变,TZDs药物仍是目前被发现对保护β细胞功能证据最强的一类药物,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人们对TZDs药物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评价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TZDs不仅证明了其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脂肪酸水平和脂毒性,并改善血糖和脂质代谢在许多方面上的功效。还发现了抗炎、抗乳腺癌、改善精神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肾病、抗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降糖外功效。因此,以开发新的TZDs药物以克服其不必要的副作用,无疑可以创造巨大的可能性。本文选择了TZDs药物中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的吡格列酮(Pioglitazone)作为母体,基于课题组前期的经验总结,为减少TZDs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强药理活性,采用衍生化修饰的方法,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红外、核磁和质谱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10个化合物结构正确,为TZDs新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分子基础。

边煦霏[7](2020)在《以二甲双胍为API的多药晶体研究及罗格列酮衍生物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中90%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也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患病,需要终生服药,而且长期高血糖会严重损害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导致遍布全身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挽救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共晶制备技术是将两个甚至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键连接成超分子结构,从而改善原有活性药物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或药理活性。二甲双胍作为当代“神药”,主要作用于AMPK信号通路,在降糖和抗肿瘤方面均有优异表现,而且其分子大小适中,具备多个成氢键位点,是开发共晶药物的不二之选。本文以二甲双胍为API,将之与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制备成多药晶体,如格列美脲、氟尿嘧啶、小檗碱,并采用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或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期望通过超分子共晶技术,达到改善其理化性质,或提升其药理活性的目的。其中,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证明,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晶体呈三明治式二维分子结构,为同时解决原有药物溶解度和吸湿度问题提供了新的策略。另外,经药理实验证明,此化合物在降糖和抗肿瘤方面均优于两种原料药。另外,我们还对罗格列酮进行了结构改造,该化合物的作用靶点是PPARγ受体。有研究表明,噻唑烷二酮环上的N-H结构是罗格列酮不可缺少的活性基团,而且该药要达到相应的降糖效果并不需要完全激动PPARγ。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2,4-噻唑烷二酮基团上的N-H键上进行结构修饰,将罗格列酮从完全激动剂转变为部分激动剂,期望得到与罗格列酮活性相当但副作用降低的新型化合物。目前已合成10个衍生物,并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

杨益[8](2020)在《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预测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迅速的疾病,全球成年人患病率接近十分之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降糖药物的有效性或引起副作用的程度存在显着差异,这些差异部分源自基因型的不同。在2型糖尿病中,部分病人会选择检测与药物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酶的关键基因如CYP2C19和CYP3A4等的基因型,为用药的选择提供指导。医生根据病人的临床特征和遗传信息综合评估,制定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治疗方案。对于异质性强、药物选择众多、疗效和副作用差异显着的2型糖尿病而言,个性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对临床医师和药师极具挑战。为了探索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2型糖尿病个性化用药的实现途径,本文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和药物代谢关键基因CYP2C19和CYP3A4的多态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预测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某三甲医院采集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第二部分基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机器学习模型的搭建与优化;第三部分采集了另一个数据集,并引入CYP2C19和CYP3A4的多态性信息,验证第二部分建立的模型,并基于整合数据集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预测。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筛选了某三甲医院2010-2013年间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医师和药师的建议,选取了 25项与用药相关的临床指标纳入分析。根据病人使用的药物情况,将纳入研究的降糖药物分为8类,包括二甲双胍、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和GLP-1受体激动剂。我们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对每种药物与25项临床指标的关联性做了分析,发现不同药物相关的临床指标不同。为了不遗漏信息,我们将25项指标均纳入机器学习模型的分析。在第二部分,我们基于第一部分收集的数据建立预测方法,以2型糖尿病人的临床指标值作为输入,预测和输出病人的降血糖药物治疗方案。我们构建了一个加权排序支持向量机模型,使用8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10%的数据作为测试集,来训练预测模型。同时,我们将加权排序支持向量机与另外5种算法,包括原始排序支持向量机、多标签k-近邻算法、多标签朴素贝叶斯算法、二元支持向量机和多标签反向传播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们构建的加权排序支持向量机模型用来预测降糖药物治疗方案的表现优于其他算法。使用验证集对我们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平均精确度达到75.52%,F1 值到达 61.94%。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对建立的基于加权排序支持向量机模型的2型糖尿病药物方案的预测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我们采集了另外一家三甲医院的2型糖尿病人的临床数据,同时还纳入了 CYP2C19和CYP3A4的基因型数据,将基因型及临床数据整合,形成新的数据集。相比前一家三甲医院的数据集,采用新的数据集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到的模型平均精确度达到92%,其余的预测性能评估值如覆盖率、汉明损失等也更优,进一步证明了加权排序支持向量机算法在预测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方面的有效性。另外,当我们纳入CYP2C19和CYP3A4基因型的数据时,基于CYP3A4基因分型的整合数据集相比基于CYP2C19基因分型的整合数据集,加权排序支持向量机算法各方面的性能表现均更好,尤其是平均精准度从89.93%提升到97.82%。并且,基于CYP3A4基因分型的整合数据集的预测性能也明显优于只基于临床数据的表现。这提示药物基因组学数据的纳入有助于提高预测性能,并且,不同基因型的数据纳入对预测性能的影响不同。2型糖尿病给全球的经济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压力,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和病因的复杂性、可供选择药物的多样性、以及相同药物在不同病人中的有效性和副作用的差异性,不同病人的用药方案需针对病人的具体临床指标和遗传背景进行个性化定制,这对临床医师和药师都是很大的挑战。借助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文首次基于临床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有效的预测模型,为2型糖尿病的个性化用药和精准用药的实现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席晓宇,谢雯雯,刘琰,黄蓉,陈磊[9](2020)在《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更具经济性的2型糖尿病用药方案建议。方法:构建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Markov模型,根据2型糖尿病的病情发展特征,用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并发症、死亡等3个状态的动态变化来模拟该疾病的发展。对模型进行回乘分析、队列模拟分析以获取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长期成本和效果;采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作为健康产出指标,以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意愿支付阈值(WTP)12 000元/年判断不同方案的优劣性;对成本、效用和贴现进行敏感性分析,检验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结果:Markov模型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罗格列酮钠治疗方案累计成本和健康效用分别为25 164.00元和7.50 QALYs,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的累计成本和健康效用分别为17 773.36元和7.36 QALYs,罗格列酮钠相对于二甲双胍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50 983.08元/QALYs,大于WTP,因此二甲双胍治疗组为优势方案。敏感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的健康效用值和贴现率对模型的分析结果影响最大,但在本研究设定的敏感性分析范围内,优势方案结果并未改变。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两种方案中以二甲双胍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王万民,宁云绸,乔高红,白贞贞[10](2019)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自身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各项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PG、2 h PG、Hb A1c、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各项水平显着下降(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着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着,值得借鉴推广。

二、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2)罗格列酮与小檗碱药物共晶体的研究和罗格列酮衍生物的制备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罗格列酮与小檗碱药物共晶体的研究
    前言
    罗格列酮-小檗碱药物共晶体合成和表征
        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 罗格列酮-小檗碱的合成
        2.1 合成条件的筛选
        2.2 罗格列酮-小檗碱药物共晶体的制备
        3 罗格列酮-小檗碱的结构表征
        3.1 X射线粉末衍射(PXRD)
        3.2 热分析
        3.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3.4 X射线单晶衍射(SCXRD)
        3.5 Hirshfeld表面分析
        3.6 偏光显微镜观察(POM)
        4 罗格列酮-小檗碱的理化性质研究
        4.1 溶解性
        4.2 引湿性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5.2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5.3 热重分析
        5.4 红外光谱分析
        5.5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5.6 Hirshfeld表面分析
        5.7 偏光显微镜分析
        5.8 溶出速率分析
        5.9 动态蒸汽吸附分析(DVS)
        6 小结
第二部分 罗格列酮衍生物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前言
    第一节 罗格列酮衍生物的制备
        1 试剂与仪器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罗格列酮钠盐的合成
        2.2 G-1化合物的合成
        2.3 G-2化合物的合成
        2.4 G-3化合物的合成
        2.5 G-4化合物的合成
        2.6 G-5化合物的合成
        2.7 G-6化合物的合成
        3 罗格列酮衍生物的表征
        3.1 HPLC图谱
        3.2 ~1H-NMR图谱
        3.3 IR图谱
    第二节 罗格列酮衍生物的抗前列腺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试液的配制
        2.2 前列腺癌C4-2细胞的培养
        2.3 MTT实验测试对细胞的抑制率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浅谈药物共晶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学习期间的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5)基于现有证据探讨常用经方在中西医结合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下
研究一 常用经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进行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meta分析
    金匮肾气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进行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白虎加人参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进行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葛根芩连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进行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乌梅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进行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五苓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进行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小结
研究二 常用经方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疗效的网状及成分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本章小结
研究三 葛根芩连汤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上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1 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5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采用经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控制血糖的临床试验文献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沙格列汀中间体的工艺研究和吡格列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沙格列汀关键中间体3-羟基-α-氧代-1-金刚烷乙酸的合成及其工艺优化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HOAA的合成路线设计和优化
    第三节 中间体合成的工艺优化
        1 金刚烷基-α-氧代乙酸酯的合成优化
        2 3 -羟基-金刚烷基-α-氧代乙酸酯的合成优化
        3 HOAA的合成优化
    第四节 HOAA的合成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五节 实验相关可能的反应机理
        1 金刚烷甲基酮合成可能的反应机理
        2 金刚烷氧代乙酸合成可能的反应机理
        3 金刚烷氧代乙酸甲酯合成可能的反应机理
        4 羟基金刚烷氧代乙酸甲酯可能的反应机理
        5 小结
第二部分 吡格列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前言
    第一节 吡格列酮衍生物的合成设计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三节 吡格列酮衍生物的含量测定
    第四节 吡格列酮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1 LQ-A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1.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1.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1.3 MS
        2 LQ-B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2.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2.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2.3 MS
        3 LQ-C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3.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3.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3.3 MS
        4 LQ-D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4.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4.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4.3 MS
        5 LQ-E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5.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5.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5.3 MS
        6 LQ-F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6.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6.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6.3 MS
        7 LQ-G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7.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7.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7.3 MS
        8 LQ-I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8.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8.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8.3 MS
        9 LQ-J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9.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9.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9.3 MS
        10 LQ-K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10.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10.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10.3 MS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浅析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发现和不良反应争论
    1.噻唑烷二酮药物的发现
    2.TZDs药物的作用机制
        2.1 PPAR-γ的发现
        2.2 PPAR-γ的分子作用机制
        2.3 TZDs的 INS增敏机制
    3.TZDs药物的不良反应争论
        3.1 肝毒性
        3.2 体重增加和水肿
        3.3 心血管效应
        3.4 骨折
        3.5 膀胱癌
    4.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7)以二甲双胍为API的多药晶体研究及罗格列酮衍生物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以二甲双胍为API的多药晶体研究
    前言
    第一节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多药晶体合成、表征及活性研究
        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的合成
        3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的结构表征
        4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的理化性质研究
        5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的降糖活性
        6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的抗癌活性
        7 小结
    第二节 小檗碱-二甲双胍多药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 小檗碱-二甲双胍的合成
        3 小檗碱-二甲双胍的表征
        4 小结
    第三节 氟尿嘧啶-二甲双胍多药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1.实验试剂与仪器
        2 氟尿嘧啶-二甲双胍的合成
        3 氟尿嘧啶-二甲双胍的表征
        4 小结
第二部分 罗格列酮衍生物的制备与表征
    前言
    第一节 罗格列酮衍生物的制备
        1 试剂与仪器
        2 罗格列酮衍生物的合成
        3 罗格列酮衍生物的表征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学习期间的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8)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预测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本章引论
    1.2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及趋势
        1.2.1 全球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及趋势
        1.2.2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及趋势
        1.2.3 糖尿病流行的经济与健康影响
    1.3 糖尿病的筛查与诊断
        1.3.1 糖尿病的筛查
        1.3.2 糖尿病的诊断
        1.3.3 糖尿病的分型
    1.4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
        1.4.1 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1.4.2 2型糖尿病的治疗
    1.5 2型糖尿病的药物基因组学
        1.5.1 常用降糖药物与基因多态性
        1.5.2 2型糖尿病的药物基因组学现状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
第2章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收集和分析
    2.1 本章引论
    2.2 糖尿病住院患者概况
    2.3 数据收集
        2.3.1 数据导出
        2.3.2 病历纳入及排除标准
    2.4 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
    2.5 主要临床指标选择
    2.6 入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
        2.6.1 药物联用情况分析
        2.6.2 药物使用频次分析
        2.6.3 药物使用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2.6.4 各类降糖药与临床指标的关联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方案预测的方法研究
    3.1 本章引论
    3.2 算法介绍
        3.2.1 Rank-SVM算法
        3.2.2 WRank-SVM算法
    3.3 实验方法
        3.3.1 数据集介绍
        3.3.2 参数设置
        3.3.3 评价标准
    3.4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整合数据的药物方案预测的方法验证
    4.1 本章引论
    4.2 数据收集与统计
        4.2.1 入组患者基本信息
        4.2.2 主要药物使用情况
        4.2.3 主要临床指标统计情况
        4.2.4 CYP2C19和CYP3A4的基因分型分析
    4.3 实验方法
        4.3.1 数据预处理
        4.3.2 参数设置
        4.3.3 评价标准
    4.4 结果分析
        4.4.1 基于临床指标的药物方案预测
        4.4.2 基于临床指标与CYP2C19分型整合数据集的药物方案预测
        4.4.3 基于临床指标与CYP3A4分型整合数据集的药物方案预测
        4.4.4 WRank-SVM和ML-KNN算法模型在三类数据集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声明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9)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Markov模型的建立
        1.2.2 成本参数
        1.2.3 健康效用和状态转移概率
        1.2.4 意愿支付阈值(WTP)标准
2 模型分析结果
    2.1 成本-效果分析
    2.2 两种药物治疗方案的Markov队列分析结果
    2.3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10)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FPG、2hPG、Hb A1c水平比较:
    3.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比较:
    4.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四、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价值[D]. 王海艳.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2]罗格列酮与小檗碱药物共晶体的研究和罗格列酮衍生物的制备及表征[D]. 官晓书.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5]基于现有证据探讨常用经方在中西医结合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D]. 谭力子.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沙格列汀中间体的工艺研究和吡格列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D]. 廖琦.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以二甲双胍为API的多药晶体研究及罗格列酮衍生物的制备[D]. 边煦霏.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预测的方法研究[D]. 杨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9]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 席晓宇,谢雯雯,刘琰,黄蓉,陈磊. 中国药房, 2020(02)
  • [10]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 王万民,宁云绸,乔高红,白贞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20)

标签:;  ;  ;  ;  ;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