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三审制”与多形式、多元化审稿方式

科技期刊“三审制”与多形式、多元化审稿方式

一、科技期刊“三审制”与多形式、多元化的审稿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新,李云,吴惠勤,郑子谦,杨建,熊哲文[1](2021)在《坚守初心 引领创新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研究笔谈》文中研究指明汇聚各方力量努力打造广东高水平学术期刊陈建新一、建设高水平学术期刊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文化科技水平及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存在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学术发展水平不匹配,部分承载着我国创新研究成果的优秀学术论文外流的现象。加强学术期刊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培育世界一流学术期刊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关注。

储冀汝[2](2021)在《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可行性分析》文中认为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遴选论文、维护和提升学术质量的有力手段。由同领域的专业学者评议论文的学术质量,提出修改意见和判定,并将其作为论文是否公开发表的依据,是同行评议的基本流程。传统的同行评议形式(单盲评审、双盲评审)存在诸多问题,开放式同行评议是一种新兴的同行评议形式,具有透明、交互、开放的特点,在国外发展迅速,而中文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大多还停留在定义研究、可行性调研等理论层面的讨论,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对在医药类中文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可行性和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可以采用公开评议报告(即公开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这种开放式同行评议形式,并给出具体的实施路径,以期为中文医药类科技期刊开展开放式同行评议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孙闽,贾旺[3](2020)在《美国医学类期刊的出版与启示》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学期刊对医疗专业知识的普及、推广和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中文医学期刊在学术质量、服务能力和影响力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对两种美国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具体分析,总结中文医学期刊的现状和差距,提出通过提升期刊品味、稳定编辑队伍、发挥导向作用、提高影响力和吸引优秀稿源等措施改善目前中国医学期刊的处境。

路晓鸽,郝丽英[4](2020)在《三审制视域下的学术期刊审稿模式探析》文中提出"三审制"是学术期刊必须恪守的三级审稿制度。来稿要通过编辑初审、专家二审、主编(或)编委会终审才能录用。一般情况下,一审和三审(终审)都在编辑部内部完成,因此,二审(又称为外审,即同行专家复审)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围绕二审的开展比较了常见的几种审稿模式,提出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是当今国内最科学、最适宜的审稿制度;探讨了国内学术期刊难以开展双向匿名审稿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优化双向匿名审稿的科学化流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双向匿名审稿的防弊作用,实现由内至外的全方位覆盖。

罗玲,商丽娜,张海燕,张春丽,宋晓林[5](2020)在《中国地学科技期刊应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现状、效果及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中国地学科技期刊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地学科技期刊的宣传能力和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围绕期刊网站、优先数字出版、邮件推送、微信公众平台、专辑论文推送、精品论文推送和期刊App 7个技术服务设计问卷,面向所提取的中国地学科技期刊定向发放问卷;同时利用网络搜集、定向咨询的方式完善调查结果。【结果】85%的地学科技期刊拥有自建网站,全部样本期刊实现在线投审稿服务。应用最多的前三个服务依次是优先数字出版、邮件推送和微信公众平台,但后两个服务的应用以基本内容和基本功能为主;期刊独立App的应用基本空白。SCI期刊和CSCD核心库期刊的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应用现状更好,地理学期刊次之,CSCD扩展库期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用效果方面,影响因子提升以及获得奖励和项目资助排在前两位,而CSCD核心库期刊最突出应用效果是被核心数据库或者其他主要数据库收录。【结论】当前我国地学科技期刊对于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尚不充分,仍有较大的推广和挖掘空间,但其促进期刊发展的积极作用已被普遍认可,而专业人力资源问题是技术推广的关键。

杜杏叶[6](2019)在《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以学术论文为载体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知识创新绩效评价的前提。目前,科研成果评价主要以专家匿名的方式进行评审,这种方式受专家自身学术知识水平和学科领域范围等限制,其评审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使得一些优质科研成果被遗漏或迟滞发表,也可能使另一些学术价值相对不高的成果发表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上。这将给科学研究的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对国家创新能力发展带来负向作用。当前,学术界科研作假等学术不端现象屡有出现,催生了全社会对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的迫切需求。因此本研究以人工智能等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并结合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实践,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评价的关键指标,提出智能化评价方法,以期将学术成果评价从主要依靠人工评价转向智能化评价,克服纯粹依靠专家匿名评审的不足。在对当前学术论文评价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构建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在对学术论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专家评价意见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对五个主范畴的研究和比较分析,系统梳理了主范畴与学术论文评审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出结构层次清晰的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进一步完善了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2)建立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在传统学术论文评审流程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其他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过程,将智能化框架分为三个主要模块:一是自动规范性检查模块;二是专家评价系统模块;三是编辑部处理模块。该智能化评价框架有望将基于智能化评价的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方法形成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流程,在实施科学评价的同时,推动学术论文的规范化写作,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质量,并最终促进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播与交流。(3)提出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方法。构建了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评价流程。进而提出了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通过构建研究热点地图、特征向量分析及新颖性判断实现选题新颖性指标的智能化评价。最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4)提出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在学术论文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模型,提出了知识元抽取规则,利用Word2Vec和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方法对学术论文理论与方法创新进行分类,采用SVM模型构建知识元抽取规则库。在学术论文知识元库构建基础上,提出学术论文研究问题创新性、理论创新性、方法创新性、结论创新性智能化评价的基本方法,构建学术论文创新性智能化评价过程,最后采用实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5)提出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分析引文层次,构建引文评价维度。提出基于引文的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思路和步骤,包括高相关学术论文识别、目标文章引用类型识别等内容,构建引文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引文评价模型进行修正。本文基于智能化评价的研究视角,运用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学术论文评价框架,突破了传统学术论文基于有限同行的评价模式,克服了专家评议的主观性弊端,同时提升了学术论文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在理论层面,通过建立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及其智能化评价框架,将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方法融入了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完善和深化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实践层面,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选题新颖度、内容创新性和引文科学性三个主要指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本研究建立了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论文智能化评价流程,能够引导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化,促进科学研究成果高效传播与交流,提升科学成果评价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评价的发展。未来将建立智能化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等的评价和自动评审意见的撰写,以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评价领域的深度应用。

任莹莹[7](2019)在《新媒体时代下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探讨》文中提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科技期刊在出版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凸显,科技期刊应不断调整与创新,顺应时代潮流,及时转变出版方式与流程,其中包括:在约稿、审稿和编辑流程等方面,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将传统出版方式向数字化出版转变,加快处理速度,提高处理效率;采用多种手段宣传出版产品,满足读者需求;适时调整运营模式,建立品牌效应,使科技期刊能够长效、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编辑的素养,包括编辑能力、法律法规意识和沟通能力等,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于阿鑫[8](2019)在《美国科技类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外交研究》文中认为

姚雪,徐川平,舒安琴,冯甜[9](2019)在《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服务编委模式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编委对科技期刊的论文质量把关和组稿、约稿等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编委的贡献源于编辑部能否做好编委的服务工作,科技期刊应该借助自身的特点为编委提供服务以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办刊模式。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为科技期刊服务编委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和可能,故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对科技期刊如何提高对编委的服务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例将此与传统办刊模式下的编委服务方式进行对比,旨在阐述和发挥其优势。

徐芷慧[10](2019)在《《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现状与提升研究》文中提出在科技无国界的今天,科技期刊不仅是展示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更是记录和传播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和阵地。《甘肃科学学报》作为地方科研院所主办的甘肃省唯一的自然科学综合类期刊更是甘肃省科技成果信息聚集、发布、检验的重要平台。而面对现如今网络化、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期刊市场,《甘肃科学学报》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分析《甘肃科学学报》现阶段的学术影响力为主要目的,分析《甘肃科学学报》的发展历程,选取《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评价指标,分别从国内科技核心期刊中自然科学综合类期刊、甘肃省内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科技期刊的范畴对《甘肃科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其他科技期刊进行对比发现《甘肃科学学报》办刊过程中存在编辑把关不严、稿源单一且质量不高、栏目设置不成熟、数字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并针对办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扩充稿源、合理规划学科与栏目、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建议,以期能为提升《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依据。

二、科技期刊“三审制”与多形式、多元化的审稿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期刊“三审制”与多形式、多元化的审稿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坚守初心 引领创新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研究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汇聚各方力量努力打造广东高水平学术期刊
    一、建设高水平学术期刊的重要意义
    二、广东省学术期刊的基本情况
    三、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使命与担当
    一、肩负时代使命担当
    二、不忘初心守正创新
努力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打造期刊精品
    一、期刊队伍建设
    二、学术期刊评价指标
    三、加强约稿,提升学术水平
    四、提升文章编辑加工水平,提高编辑质量
    五、运用新媒体,优化采编系统
奋力转型探索期刊创新发展
    一、坚持奋战在抗疫最前沿,用心用情用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二、坚持改革创新转型,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三、坚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努力构建顶天立地宣传大格局
    四、坚持实施多元化传播战略,奋力提升卫生健康新闻宣传“四力”
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社科学术期刊高品质发展
    一、坚持守正创新,把准社科学术期刊的政治站位
    二、突出优势特色,提升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三、顺应科研评价改革,加强期刊的特色化国际化发展
转型·开拓·融合——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
    二、坚持转型、开拓、融合的办刊理念,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一)转型升级是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开拓创新是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融合发展是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学术期刊引领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2)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同行评议形式存在的问题
二、实践开放式同行评议的理论基础及具体策略
    (一)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发展现状
    (二)医药类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理论基础
    (三)医药类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实践路线
三、实践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可行性分析
    (一)实施非实名公开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的可行性分析
    (二)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重点及难点
四、结语

(4)三审制视域下的学术期刊审稿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几种常见审稿模式的对比分析
    1.1 编辑审稿制度
    1.2 同行专家审稿制度
        1.2.1 封闭式审稿
        1.2.2 开放式审稿
2 双向匿名审稿是学术期刊首选的审稿模式
    2.1 双向匿名审稿模式在防弊上有实效
    2.2 双向匿名审稿模式开展迟缓的深层次原因
        2.2.1 期刊编辑部对匿名审稿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2.2 期刊界尚未形成良好的匿名审稿环境
        2.2.3 学术期刊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并非万能
3 双向匿名审稿流程的优化
    3.1 建立动态审稿专家数据库
    3.2 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科学化流程
        3.2.1 送审前处理
        3.2.2 反馈意见的处理
4 结束语

(5)中国地学科技期刊应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现状、效果及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及方法
    1.1 地学科技期刊分类及研究对象确定
    1.2 地学科技期刊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应用现状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地学科技期刊样本的基本情况
    2.2 地学3类科技期刊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应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2.3 地理学科技期刊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2.4 地学科技期刊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应用效果及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6)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1.3.2 国外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1.3.3 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学术论文
        2.1.1 学术论文的内涵、结构与要素
        2.1.2 学术论文与知识生产
        2.1.3 学术论文与知识创新
    2.2 学术论文评价
        2.2.1 学术论文评价涵义
        2.2.2 学术论文评价方法
        2.2.3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
    2.3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
        2.3.1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内涵
        2.3.2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过程
    2.4 扎根理论
    2.5 知识元理论
        2.5.1 知识元概念
        2.5.2 知识元分类与描述
        2.5.3 知识元的抽取与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方法
    3.1 机器学习
    3.2 专家系统
    3.3 文本分析
    3.4 LDA主题识别模型
    3.5 知识图谱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分析及智能化评价框架
    4.1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解析
    4.2 专家评价意见数据分析
    4.3 关键指标体系构建
    4.4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
    4.5 智能化评价指标提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
    5.1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5.2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判断流程
    5.3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
    5.4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实例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
    6.1 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6.2 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
    6.3 学术论文知识元抽取
    6.4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过程
    6.5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实证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
    7.1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概述
    7.2 引文评价层次
        7.2.1 引用层面
        7.2.2 引用评价
    7.3 基于引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
        7.3.1 评价思路
        7.3.2 评价步骤
    7.4 构建引文智能化评价指标模型
    7.5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实例检验
        7.5.1 数据收集
        7.5.2 结果分析
        7.5.3 指标验证
    7.6 引文评价指标模型及计算的修订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8.2.1 研究局限性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与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新媒体时代下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
2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
    2.1 约稿方式与审稿方式的转变
    2.2 编辑流程的转变
    2.3 传播与运营手段的改变
    2.4 品牌建设
    2.5 编辑素养的提高
3 结语

(9)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服务编委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办刊模式下科技期刊为编委提供的服务
2 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为审稿专家提供的服务
    2.1 审稿途径向多元化发展, 为专家提供便利
    2.2 期刊数字化定向推送, 使服务专家更加到位
    2.3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视频等宣传编委及学术推广
        2.2.1 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进行编委个人宣传
        2.2.2 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学术成果宣传
        2.2.3 通过网络视频直播进行学术活动宣传
        2.2.4 多平台跨领域合作开展服务
3 结语

(10)《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现状与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及提升途径
        1.3.2 关于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
        1.3.3 关于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
        1.3.4 关于甘肃省科技期刊影响力
        1.3.5 关于《甘肃科学学报》影响力分析
        1.3.6 文献综述小结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我国科技期刊概况
    2.1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2.1.1 科技期刊数量与数据库收录数量持续走高
        2.1.2 行政化办刊导致与市场脱节
        2.1.3 高质量论文流失严重
        2.1.4 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2.2 甘肃省科技期刊发展概况
    2.3 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2.3.1 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概况
        2.3.2 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 《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分析
    3.1 《甘肃科学学报》发展概况
        3.1.1 《甘肃科学学报》创刊情况
        3.1.2 《甘肃科学学报》发展历程
        3.1.3 《甘肃科学学报》获奖与收录情况
    3.2 《甘肃科学学报》办刊要素分析
        3.2.1 栏目设置分析
        3.2.2 学科分布分析
        3.2.3 基金论文分析
        3.2.4 稿源分析
    3.3 《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分析
        3.3.1 期刊评价指标分析
        3.3.2 《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总结
第四章 《甘肃科学学报》学术质量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编辑把关不严
    4.2 稿源充足但质量欠佳
        4.2.1 稿源单一
        4.2.2 稿件学术质量不高
    4.3 栏目设置不成熟
    4.4 编辑审稿具有局限性
        4.4.1 编辑学科背景有限
        4.4.2 外审力度不够
    4.5 数字化进程缓慢
        4.5.1 《甘肃科学学报》网站建设滞后
        4.5.2 采编系统功能不完善
        4.5.3 DOI码推广力度不足
        4.5.4 尚未涉足知识服务领域
第五章 提升《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思考
    5.1 拓宽稿源渠道,保证稿源质量
        5.1.1 重视约稿组稿工作
        5.1.2 关注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动态
        5.1.3 充分调动编委积极性
    5.2 发掘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栏目
        5.2.1 合理利用栏目评价
        5.2.2 适时增设新栏目
    5.3 加强编辑把关力度,提高编辑工作质量
        5.3.1 树立“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
        5.3.2 加大外审力度
        5.3.3 发展学科编辑,培养敏锐的学术眼光
        5.3.4 把握科技期刊编校工作的特殊性
    5.4 加快数字化转型,优化知识服务
        5.4.1 通过网站建设树立期刊品牌
        5.4.2 优先数字出版
        5.4.3 全文数据库资源整合
        5.4.4 由内容服务转向知识服务
        5.4.5 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专着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网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参与课题
致谢

四、科技期刊“三审制”与多形式、多元化的审稿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坚守初心 引领创新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研究笔谈[J]. 陈建新,李云,吴惠勤,郑子谦,杨建,熊哲文.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1(06)
  • [2]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可行性分析[J]. 储冀汝. 新闻研究导刊, 2021(04)
  • [3]美国医学类期刊的出版与启示[J]. 孙闽,贾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10)
  • [4]三审制视域下的学术期刊审稿模式探析[J]. 路晓鸽,郝丽英.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0(03)
  • [5]中国地学科技期刊应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现状、效果及问题[J]. 罗玲,商丽娜,张海燕,张春丽,宋晓林.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03)
  • [6]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D]. 杜杏叶. 吉林大学, 2019(02)
  • [7]新媒体时代下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探讨[J]. 任莹莹. 天津科技, 2019(10)
  • [8]美国科技类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外交研究[D]. 于阿鑫.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9]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服务编委模式探讨[J]. 姚雪,徐川平,舒安琴,冯甜. 天津科技, 2019(05)
  • [10]《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现状与提升研究[D]. 徐芷慧. 兰州大学, 2019(09)

标签:;  ;  ;  ;  

科技期刊“三审制”与多形式、多元化审稿方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