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国产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一、国产自膨式金属内支架置入对食管恶性狭窄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1](2020)在《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世界范围内,食管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排名第7位,肿瘤相关致死率排名第6位。在中国,95%以上的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吞咽困难是无法切除的食管癌患者的主要症状,这些患者需接受姑息治疗。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置入术和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两种广泛认可的用于治疗恶性吞咽困难的姑息治疗方式。近年来,碘-125(125I)粒子作为一种持续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模式,已被用于治疗多种不可切除或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一系列临床研究显示,125I粒子与部分覆膜SEMS的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肿瘤,并延长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在过去几年中,多种全覆膜SEMS被设计并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全覆膜SEMS尤其适用于预计生存时间较长,且需要接受后续治疗和支架移除的患者。因此,与联合部分覆膜SEMS相比,125I粒子联合全覆膜SEMS的治疗模式理论上将更适合于预计生存时间较长的患者。另一方面,尽管大量研究关注了粒子支架的临床疗效,然而125I粒子在ESCC中的抗肿瘤机制仍有待研究。在本课题中,首先,我们通过体内外实验系统地研究125I粒子在ESCC细胞中的作用和抗肿瘤机制。然后,我们通过联合125I粒子和分节式全覆膜SEMS设计了一款新型全覆膜内照射支架,并通过临床研究评估该内照射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研究125I粒子对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通过体外照射模型,给予细胞累积剂量为0、2、4、6和8 Gy的125I粒子辐射。在特定的实验中,细胞接受si RNA、N-乙酰-L-半胱氨酸(NAC)或放线菌酮的处理。通过克隆形成试验和台盼蓝染色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细胞内Ca2+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DNA损伤、caspase活化、自噬和内质网应激。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在动物实验中,构建Eca-109和KYSE-150的荷瘤鼠,并对其进行125I粒子(0.8 m Ci)植入治疗。记录肿瘤体积和重量的变化情况,并对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ROS荧光染色、TUNEL和免疫组化等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在两株细胞中,125I粒子辐射显着抑制了细胞增殖,并诱导DNA损伤和G2/M细胞周期阻滞。125I粒子辐射通过凋亡和类凋亡诱导细胞死亡。在照射后,Eca-109细胞主要通过诱导caspase依赖的凋亡而死亡,并在6 Gy时达到凋亡峰值。KYSE-150细胞通过诱导凋亡和类凋亡被杀死,伴有广泛的细胞内空泡形成。在两株细胞中,125I粒子辐射诱导了自噬流,并且通过si ATG5抑制自噬增强了细胞的放射敏感性。125I粒子辐射还诱导了细胞内的Ca2+过载和内质网应激。此外,125I粒子辐射引起ROS过量产生,ROS清除剂NAC明显削弱了125I粒子辐射对内质网应激、自噬、凋亡和类凋亡样空泡化的诱导作用。动物实验显示,125I粒子辐射可引起组织内ROS产生,激活细胞凋亡和潜在的类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结论:在ESCC细胞中,125I粒子辐射在引起DNA损伤、G2/M细胞周期阻滞、胞内Ca2+过载和内质网应激之后,可通过凋亡和类凋亡诱导细胞死亡,同时,触发保护性的自噬。125I粒子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类凋亡和自噬在很大程度上由ROS介导。目的:评估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方法:通过将125I粒子与分节式全覆膜SEMS结合,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全覆盖内照射支架,并应用于临床。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同一家医院连续招募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该新型内照射支架的治疗。收集并分析相关临床数据,包括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总生存期、支架通畅时间、支架再狭窄(组织/肿瘤增生)、支架移位和不良事件(CTCAE v4.0)。结果:共计39名患者(31名[79.5%]男性,平均年龄71.3±7.4岁)接受了该支架的置入。技术成功率为97.4%(38/39),临床成功率为100.0%(39/39)。吞咽困难评分在术后1周内明显下降(P<0.001),6个月内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1(95%CI 173228)天,3月和6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2%和56.4%。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75(95%CI 128222)天。5名(12.8%)患者发生了支架再狭窄。4名(10.3%)患者发生了支架移位,所有移位支架均成功移除。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胸痛(59.0%)、食管出血(28.2%)和恶心呕吐(20.5%)。8名(20.5%)患者共发生了8例严重(等级≥3)不良事件。结论: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安全、有效。该治疗模式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时间。目的:比较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与其联合部分覆膜支架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并评估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分节式全覆膜内照射支架(全覆膜支架组,77例)或部分覆膜内照射支架(部分覆膜支架组,69例)治疗的146例食管癌患者数据。根据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总生存期、支架通畅时间、复发性吞咽困难和不良事件(CTCAE v4.0)对结果进行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总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时间。复发性吞咽困难可分为支架再狭窄和支架移位,通过计算原因别风险比(CSHR)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计算部分分布风险比(SHR)的FineGray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全覆膜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为97.4%(75/77),部分覆膜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为98.6%(68/69)(P>0.999)。两组的临床成功率均为100.0%。全覆膜支架组和部分覆膜支架组的中位生存时间相当(164天比152天;P=0.382)。术前吞咽困难评分4分(HR 1.624,95%CI 1.1142.369,P=0.012)和远处转移(HR 5.752,95%CI 3.5389.351,P<0.001)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全覆膜支架具有延长支架通畅时间的趋势(143天比113天;P=0.057)。全覆膜支架组和部分覆膜支架组在吞咽困难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7%比36.2%;SHR 0.676,95%CI 0.3711.233,P=0.202),Cox模型显示全覆膜支架组的累积发生风险更低(CSHR 0.529,95%CI 0.2860.977,P=0.042)。与部分覆膜支架相比,全覆膜支架能显着降低支架再狭窄率(14.3%比29.0%;CSHR 0.387,95%CI 0.1850.810,P=0.012;SHR 0.446,95%CI 0.2150.927,P=0.031)。在多因素分析中,支架类型(全覆膜支架比部分覆膜支架;CSHR 0.377,95%CI 0.1790.794,P=0.010;SHR 0.443,95%CI 0.2120.925,P=0.030)和支架直径(20mm比16 mm;CSHR3.920,95%CI 0.85118.063,P=0.080;SHR 4.479,95%CI 1.02819.515,P=0.046)是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全覆膜支架组和部分覆膜支架组在支架移位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比7.2%;CSHR 1.674,95%CI 0.0.5724.897,P=0.347;SHR 1.852,95%CI 0.6365.398,P=0.259)。全覆膜支架组与部分覆膜支架组相比,胸痛较为少见(54.5%比71.0%;P=0.040),两组在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中,分节式全覆膜内照射支架在生存获益和安全性方面与部分覆膜内照射支架表现相当。相较于部分覆膜内照射支架,分节式全覆膜内照射支架能显着降低支架再狭窄率,具有延长支架通畅时间的潜能。

秦娟[2](2019)在《携带125I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预后风险评估及疗效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125I粒子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相关因素评估目的:可携带碘125粒子(125I)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患者术前不同的疾病状态和临床特征,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对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方法:该部分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研究病例为2012年6月至2016年3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介入科五家综合性医院确诊为食管癌并首次接受125I粒子支架置入的患者。从五家医院的医疗文件数据库提取纳入病例的人口学资料、疾病信息、治疗结果、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相关数据,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包括生存时间、吞咽困难缓解等信息。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术前各潜在因素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缓解的风险因素,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支架置入前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主要研究终点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次要研究终点是影响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缓解的相关因素和支架置入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对五家医院的245例首次接受125I粒子支架置入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数据回顾和随访,排除44例,最终20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71岁(IQR62-80),其中男性患者147(82.7%)例,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57天(95%CI:128–18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ECOG评分、血清总蛋白浓度(TB)、血清白蛋白浓度(ALB)4项因素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着相关(P<0.05):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176天(95%CI:128–194天),腺癌138天(117–169天);ECOG评分,评分<2为178天(157–199天),评分≥2为101天(77–125天);血清TB浓度,TB≥66 g/L为183天(147–208天),TB<66 g/L为125天(107–171天);血清ALB浓度,ALB≥40g/L为188天(160-216),ALB<40g/L为128天(103-153)。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对比腺癌,HR:1.45,P=0.046)、ECOG评分(<2对比≥2,HR:1.51,P=0.013)和血清TB浓度(≥66g/L对比<66g/L,HR:0.67,P=0.023)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三个独立风险因素。(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如下四个因素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缓解显着相关:患者年龄(≥71岁对比<71岁,OR:2.01,95%CI:1.07–3.75,P=0.029)、食管癌位置(下段对比上段,OR:0.49,95%CI:0.24–1.00,P=0.049)、TNM分期(IV期对比II期,OR:3.19,95%CI:1.16–8.77,P=0.025)、术前T分级(T3对比T4,OR:0.27,95%CI:0.11–0.65,P=0.003)。(3)125I粒子支架置入前和置入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为78.83±13.10和74.67±10.03,P<0.001。而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将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按分级比较显示,支架置入前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1.000)。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ECOG评分<2和TP≥66g/L的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125I粒子支架置入后在中位生存时间方面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患者年龄在71岁以下、食管下段癌、TNM分期II期或III期和T3级在吞咽困难缓解方面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125I粒子支架置入前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等级无差异。第二章125I粒子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风险因素评估及预测模型的建立目的: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食管支架置入的临床疗效。前期研究结果显示,125I粒子食管支架与传统自膨式覆膜支架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该部分研究分析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及其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并发症预测提供依据。方法:该部分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研究病例为2012年6月至2016年3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介入科五家综合性医院确诊为食管癌并首次接受125I粒子支架置入的患者。从五家医院的医疗文件数据库提取纳入病例的人口学资料、疾病信息、治疗结果,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包括生存时间、吞咽困难缓解、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潜在危险因素与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方法,确定支架置入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用Logistic回归系数对模型数据进行内部验证,用ROC曲线对模拟结果与真实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模型效果;对接18 mm和20mm直径125I粒子支架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稳定型逆概率加权法(SIPTW)控制回顾性研究中的选择偏倚和潜在混淆因素的影响。主要研究终点是内照射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及其风险因素,次要研究终点是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不同直径内照射支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245例接受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的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数据收集和分析,排除44例,最终201例患者纳入该部分研究。(1)支架置入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7.4%(55/2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OR:0.335,P=0.013)、TP<60g/L(OR:2.700,P=0.012)、ALB<40g/L(OR:0.911,P=0.008)三个因素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有显着相关性。肿瘤不同部位与支架移位的发生有显着相关性[上段(1/20)与中段(1/108)与下段(9/73),P=0.004]。支架置入后发生并发症的55例患者术后ALB水平显着降低(mean±SD:36.11±5.57和35.20±4.67,P=0.033)。(2)15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支架置入后发生出血21例(13.4%)。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既往放化疗史(HR:3.948,95%CI:1.237-12.598,P=0.02)和肿瘤病变部位(HR:2.337,95%CI:1.018-5.553,P=0.045)是术后发生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系数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ROC值为0.686(95%CI:0.569-0.802,P<0.05),即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3)经SIPTW调整后,对18 mm(n=103)和20 mm(n=54)直径125I粒子支架置入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18mm与20mm直径组在如下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出血(8.7%比9.6%,P=0.843)、肺炎(16.2%比9.4%,P=0.247)、瘘管形成(7.7%比5.8%,P=0.658)、复发性吞咽困难(8.7%比7.5%,P=0.538)和支架移位(4.8%比5.86%,P=0.534)。但严重胸痛的发生率在18 mm和20mm直径支架组分别为15.4%和32.7%(P=0.013),且两组间疼痛评分NRS≥7的发生率也有统计学差异(1.9%和9.3%,P=0.010)。结论:患者年龄>60岁、血液总蛋白<60g/L、血液白蛋白<40g/L三个因素是食管癌患者125I粒子支架置入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食管癌肿瘤病变部位在食管下段的患者支架移位发生率更高;支架置入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血液白蛋白水平较之支架置入前显着降低。食管鳞状细胞癌125I粒子支架置入,术前放化疗史和肿瘤部位在食管下段是该内照射支架置入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18 mm与20 mm直径125I粒子食管支架在缓解吞咽困难症状方面无差异,但18 mm直径支架术后严重胸痛的发生率却降低近一半。

黄志辉[3](2019)在《Ultraflex支架和国产支架在恶性中央性气道狭窄患者中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置入Ultraflex支架与国产支架治疗恶性中央性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导临床支架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恶性中央性气道狭窄患者132人。分别分为A组置入Ultraflex支架(n=46)与B组置入仿Wallstent国产支架(南京微创)(n=86),分别收集A、B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支架置入情况,并随访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生存期情况,探讨经支气管镜置入两种气道支架治疗恶性中央性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根据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比较两种支架置入前后长度变化的情况,以求在临床上能对不同类型的狭窄气道其支架大小及类型的选择有所参考。Pearson或连续性校正的卡方检验用于比较分类变量,独立或配对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连续变量。结果:132名恶性气道狭窄患者共置入161枚支架,其中A组Ultraflex支架49枚,B组国产支架112枚,一次性置入成功155枚(96.3%),2枚Ultraflex支架和4枚国产支架在第一次置入时失败。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狭窄程度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支架置入后,两组的MMRC、ECOG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均P<0.05),且两组间MMRC、ECOG评分的改善情况无显着差异(P>0.05),A、B两组支架置入后肺功能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支架置入气道后长度增长情况(A组ΔLA=1.51±0.935mm,B组ΔLB=5.009±1.96mm,P=0.001),Ultraflex支架与国产支架置入气道前后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支架置入后显示Ultraflex支架与国产支架相比在外压型狭窄(尤其是颈部重度外压型)患者中更易出现膨胀不良(P<0.05)。Ultraflex支架远期更易出现严重感染(X2=5.739,P=0.017),国产支架远期更易因新生物增生长入网眼致再狭窄(X2=4.822,P=0.028)。平均随访时间为693天(31-1421天),死亡126人(95%),2例失访。总的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A、B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个月和2个月(P>0.05),总的3个月生存率为50%、6个月生存率为22.5%,而A、B两组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5.8%和46.9%,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0.2%和18.5%,两种支架在置入术中及术后皆未发生与支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相关的程序性死亡,仅1例因呼吸衰竭在置入支架后第二天死亡,其余患者死亡主要因与疾病进展、恶病质和转移有关。结论:1.Ultraflex支架与国产支架治疗恶性中央性气道狭窄安全、有效,且两种支架在即刻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无显着差异;2.Ultraflex支架远期更易出现严重感染,国产支架远期更易因新生物增生长入网眼致再狭窄。

李秋瑾[4](2018)在《内镜联合X线透视支架置入术治疗胃出口恶性梗阻36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所致胃出口恶性梗阻发病率逐渐升高,探讨经内镜直视联合X线透视下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胃出口恶性梗阻的成功率及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36例胃出口恶性梗阻患者,包括胃癌24例,胰腺癌7例,十二指肠癌3例,胆囊癌1例和结直肠癌复发转移1例。术前禁食1-3d,并视情况胃肠减压,准备完善后行内镜检查并经活检孔置入导丝,结合X线显影置入自膨式金属支架。术后当天禁食,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支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如恶心呕吐、出血、疼痛、移位、穿孔等,对于存在并发症的患者积极予以对症处理,如止血、镇痛、支持治疗等。如无不适可开放流质饮食,并可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部分患者可恢复至正常饮食。随访期间根据患者症状酌情行上消化道钡透或胃镜观察支架狭窄及定位情况,如出现再梗阻、支架堵塞、移位等并发症时,可行内镜下对症治疗。统计支架置入操作一次成功率、临床有效率、平均操作用时、患者平均生存期、随访期间(14d、1月、2月、3月、6月)支架通畅率等。结果36例患者行内镜联合X线置入金属支架42例次,共置入金属支架40枚,其中2例患者因进镜后见胃腔内大量潴留物影响观察遂退镜,继续禁食1-3d后成功置入。40例次支架置入后24h梗阻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腹痛腹胀等症状得到缓解,且能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并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11例术中有少量渗血,予1:10000肾上腺素喷洒后并观察5min未见渗血,术后未再见明显出血症状。8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予以对症处理后7d内可缓解。随访期间5例患者再次出现梗阻症状,2例予以内镜下电凝烧灼支架网眼内肿瘤新生物,3例在原有支架基础上再次置入金属支架,梗阻症状均迅速得以解除。有1例在随访至161d时出现支架移位,在原梗阻部位用一枚新支架替换后,随访至今未再出现移位等其他并发症。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支架相关并发症。统计操作一次成功率95.24%,临床有效率100%,平均操作用时32.3±16.7min,操作时间≤30min为72.5%(29/40)。随访至术后14d、1月、2月、3月、6月的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7.5%、97.3%、97.2%、96.6%和93.8%。随访至今平均生存期为7.9个月,生存期超过12个月有5例,最长生存期为16个月;现仍存活7例,失访5例,余24例均死于晚期肿瘤全身衰竭,未见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经内镜置入金属内支架是解除胃出口恶性梗阻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X线透视置入内支架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用时短、病人痛苦小等优点,且一次性置入成功率高,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丛明华,金发光,柯明耀,李辉,李闻,王洪武,王子恺,曾奕明[5](2018)在《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气道管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管壁上出现瘘口时称为气道壁瘘。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本共识只讨论继发性瘘。根据瘘口相通的部位,继发性气道壁瘘可以分为气道-消化道瘘及气道纵隔瘘等。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是指继发于某些疾病的病理损害,在气道与消化道间存在异常通道,导致消化道腔内和气道内的气、液体相互流通,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咳嗽剧烈、常常存在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生活质量差,一般情况迅速恶

李治仝[6](2018)在《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食管狭窄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管腔缩小的疾病,它可引起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呕吐、吸入性肺炎、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等,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食管狭窄是恶性的,良性食管狭窄少见。食管良性狭窄常见的原因有食管、胃外科手术后、长期胃食管反流刺激、酸碱摄入烧灼、射频消融治疗、胸部放射治疗或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等引起的食管狭窄。尽管有很多治疗良性食管狭窄的方法,但任何机械处理之后都表现出非常高的复发倾向和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分析河南省良性食管狭窄的特点,结合我科使用球囊导管、支架置入、抗反流手术治疗不同病因的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不同病因的食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一、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及狭窄特点分析对3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根据其病史、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狭窄的类型、狭窄的部位、长度及程度。采用DSA下或胃镜直视下活检明确病变性质。二、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介入科共收集488名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入组。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时症状、体征、有无合并症等。针对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采取球囊扩张成形术或者联合食管可回收金属覆膜支架置入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临床疗效。三、介入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集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治疗或者联合可回收支架置入)组38例,介入治疗解除食管狭窄后再次抗反流手术组28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合并症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四、术前检查评估入院患者术前常规行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狭窄的性质、狭窄的部位、长度及狭窄段管径。CT进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观察食管段狭窄有无强化、有无纵膈感染,初步判断食管狭窄的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等。数字胃肠x线造影选用碘造影剂,判断食管狭窄的部位、长度、狭窄管径、有无食管瘘以及是否合并食管裂孔疝等情况。常规胃镜判断狭窄病变情况、贲门有无松弛,明确病变的部位,通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当反流性食管狭窄解除1个月未再复发者,行食管高分辨率压力测定及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观察食管括约肌及反流情况。食道测压可以了解静息时和吞咽时食管各部分结构(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体部和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水平,也能检查出有无食管裂孔疝。食道阻抗-PH联合监测系统主要监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DeMeester(DMS)评分、PH<4所占的反流时间、站立位PH<4的时间、卧位PH<4的时间、PH<4的反流次数、症状指数等。五、食管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头偏向右侧,吸氧、心电监护、铺巾,首先口服造影剂正位造影确定狭窄位置、程度和狭窄长度。5F椎动脉导管和加硬导丝配合下经过狭窄段食管至胃腔,沿加硬导丝交换10、12、15、20、25或者30mm等不同规格的球囊导管,以狭窄环位于球囊正中位置为最佳,慢慢加压充盈球囊。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扩张,或者经球囊导管扩张后食管狭窄仍存在,选用食管支架置入术。六、食管可回收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术前禁食12小时,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头偏向右侧,首先口服造影剂正位造影确定狭窄位置、程度和病变长度。置开口器,在导丝导管引导下经口、咽、食管,通过狭窄部位进入胃腔,经导管造影证实导管进入胃腔无误,交换加硬导丝,沿加硬导丝选用合适型号的食管内支架。常用的食管可回收支架型号为直径:13-22mm,长度:80-140mm。调整支架位置后完全释放复查造影了解自膨式支架位置如何,评估造影剂是否顺利通过狭窄食管段、有无对比剂外溢等。七、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选用腹腔镜下Toupet法胃底折叠术或合并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麻插管,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脚低30°,双下肢分开,主刀者站于患者的两下肢之间。腹部常规消毒、铺巾,在肚脐上缘戳1个1.0cm孔置气腹针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2-15mmHg。然后在腹腔镜下在上腹部再戳1个1.0cm和3个0.5cm孔,置入相应大小的套管针(trocar)。有食管裂孔疝者先将疝内容物复位,用超声刀游离食管周围韧带、网膜组织,暴露左、右膈肌脚及食管,游离下段食管有约3-5cm长度,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先用2-0丝线间断缝合膈肌脚缩小食管裂孔至1.5cm,然后将胃底自食管右侧后方包绕食管下段270°,用2-0丝线间断缝合胃底与包绕的食管约2~3针,宽约2.0~3.0cm,最后形成270°的宽松折叠瓣包绕食管下段。患者在术后恢复胃肠蠕动功能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八、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SPSS,美国芝加哥),所有定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定性资料数据均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连续性资料用t检验,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ann-Whitney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分析。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s,OR)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的相关病因及狭窄特点分析3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中,246例患者(78.8%)为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32例(10.3%)因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溃疡性狭窄;20例(6.4%)为强酸、强碱引起的食管腐蚀性狭窄;14例(4.5%)因肿瘤放疗损伤食管造成狭窄。按照食管狭窄的长度划分,262例84.0%)为短节段狭窄(狭窄长度≤2cm),多见于吻合口狭窄;50例(16.0%)为长节段狭窄(狭窄长度>2cm),多见于化学物质腐蚀性狭窄。二、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疗效观察488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入组,其中368例食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均先采用小球囊预扩张,300例患者再次采用20mm或者25mm较大球囊扩张成形术,360例球囊扩张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7.8%;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均成功采用25mm或者30mm大球囊扩张成形;35例腐蚀性食管狭窄患者中,30例患者首先空肠营养管置入,1个月后采用12mm或15mm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成功28例,成功率为80%;19例放疗性食管狭窄中均成功采用25mm或者30mm球囊扩张成形。球囊反复扩张后狭窄复发者,选用可回收食管内支架置入。6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成功放置可回收金属覆膜内支架,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放置食管支架,15例腐蚀性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3例放疗性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0.5±2.9个月,有88.3%的吻合口狭窄组患者临床治愈,24.3%反流性狭窄组治愈,74.2%腐蚀性狭窄组患者治愈,77.8%放疗性狭窄组患者治愈。反流性狭窄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食管狭窄的总体通畅率,在短期内四组没有明显差别,但在中长期随访中发现反流性食管狭窄组通畅率(62.2%)明显低于吻合口狭窄组(90.4%)、腐蚀性狭窄组(87.1%)和放疗性狭窄组(88.9%)。三、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狭窄疗效分析共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入组。其中,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置入)组38例,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0.16±9.82岁;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28例,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7.32±10.35 岁。介入治疗组,失访1例,临床治愈9例(24.3%),有效20例(51.4%),无效9例(24.3%),总有效率75.7%;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无失访患者,临床治愈14例(50%),有效13例(46.4%),无效1例(3.6%),总有效率96.4%。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临床总有效率比介入治疗组显着升高(P<0.05)。结论1.在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大部分是食管或胃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狭窄的发病率也不应忽视。2.球囊扩张或联合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临床疗效有差异。球囊扩张或者联合支架置入治疗反流性狭窄组的疗效、通畅率显着低于其他病因的食管狭窄。3.介入治疗联合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率和食管通畅率显着高于单独介入手术。解除食管狭窄的同时,抗反流手术修复抗返流屏障、从根本上治疗病因是可靠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范志宁,刘真真[7](2015)在《消化道支架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微创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疗方面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微创诊疗应用于消化道疾病,除了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诊治时间外,还能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小患者痛苦,降低创口感染率等。由于微创诊疗的特殊性,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定的器械,而消化道支架则是微创治疗中最为常用的医用器械之一。从1885年[1]开始的创造性应用发展至今,其品种类型层出不穷,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消化道支架作为一种介入治疗器械,主要应用于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梗阻、穿孔、瘘以及术后预防性置入,起到机械扩张管腔、封闭瘘口、引流等作用。他的

李宗明[8](2013)在《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支气管胸膜瘘(也称支气管残端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 BPF)是指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肺泡或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相互沟通而形成的瘘道。是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外科术后BPF的发生率为0.2%-20%,一旦发生BPF,死亡率高达15%~71.2%。患侧胸膜腔内大量脓性液体通过瘘口溢入气道,进入健侧肺内引起顽固性吸入性肺炎,继而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患者确诊为BPF时,因为临床技术条件的限制而迫切要求保守治疗。很多学者试图通过气管镜治疗(纤维蛋白、组织胶以及硬化剂等)封堵瘘口,但是当支气管胸膜瘘口大小超过3mm时,这些方法的疗效有限。还有一些学者使用气道支架(硅酮支架和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BPF,并取得了一些疗效,但是气管内径的巨大变异,硅酮支架往往不能很好的贴附于气道内膜上导致瘘口封堵不全。而在准确测量气道数据的情况下,个体化设计的全覆膜自膨式金属内支架可以完全封堵瘘口,但是内支架移位的发生率很高,导致瘘口复发。对于支气管胸膜瘘瘘口较小者,经保守治疗,部分瘘口可以愈合。对于瘘口较大、或感染严重者,通过单纯的保守治疗很难治愈,并且由于病程较长,病人健侧肺的炎症和肺损伤不断加重,多数病人或因长期消耗或因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尤其是右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由于右主支气管周围没有重要结构遮挡,且周围组织疏松,外科手术较容易游离,所以右侧全肺切除后,右主支气管的残段往往很短,目前没有专门用于这种残段较短的支气管胸膜瘘的气道内支架。本研究根据肺切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特征,设计专用的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内支架(简称Y型支架),观察个体化支气管胸膜瘘封堵内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诊治54例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2例,年龄23-75岁(中位年龄54.00±8.73)。外科手术原因为肺癌48例(88.9%)、肺结核4例(7.4%)、毁损肺2例(3.7%)。右肺全切51例(94.4%),左肺全切3例(5.6%)。外科手术后确诊支气管胸膜瘘的时间为5-217d,平均29.3d。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脓胸、胸闷、发热和乏力,外科行胸膜腔引流管置入,负压引流瓶内大量脓性或脓血性引流物、大量气泡溢出。传统治疗无效。每个病人接受胸部多排螺旋CT (MSCT)扫描并气道重建以及气管镜检查,评估肺部及气道情况,准确测量气道直径和长度,测量并计算支气管残端的长度和直径,个体化设计Y型支架。观察应用个体化Y型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瘘口愈合情况,脓腔缩小情况,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结果1.54例患者55枚Y型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支架置入过程顺利,支架置入后复查气道造影显示瘘口封堵完全。操作时间为3-10min。2.支架置入后发生胸部疼痛不适42例,异物感46例,痰液储留12例,肉芽组织增生9例,声音嘶哑2例,大咯血1例,支架移位1例。3.随访1-34个周,2例支架置入后瘘口虽然完全封堵,但分别于术后1、2周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患侧胸膜残腔完全消失,瘘口愈合,支架置入2~4月后顺利取出;14例支架置入3个月后患侧胸膜残腔明显缩小,胸腔引流管无脓液流出,给予拔出引流管并取出支架;27例胸膜残腔较术前明显缩小,引流液明显减少,支架置入3个月后顺利取出支架,继续带胸膜腔引流管生存至今。除两例死亡病人外,其他患者肺功能均得以明显改善。结论1.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置入操作简单,支架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低。2.个体化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置入可有效封堵肺切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加快瘘口愈合,脓腔的缩小或消失,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任克伟[9](2012)在《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内支架设计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食管癌在中国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目前外科手术切除是食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3%-5%,死亡率高达50%,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达5-14%。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一是最大程度的切除食管癌原发病灶、降低切缘残留癌的发生率;二是即使发生了食管胃吻合口瘘,一般不会危及患者生命,降低了因吻合口瘘相关的死亡率。对于颈部吻合口瘘瘘口较小者,经保守治疗,瘘口多能在短期内愈合;对于瘘口较大者,如果单纯采取保守治疗,不但瘘口愈合慢,而且容易合并吻合口良性狭窄。由于食管胃颈部吻合残留的正常段食管很短,常规食管内支架不易固定,容易出现移位。目前没有专门用于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的食管内支架。本研究根据食管癌术后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特征,设计专用的颈部吻合口瘘封堵内支架,评价个体化颈部吻合口瘘封堵内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观察组为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间连续诊治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3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52-79岁(中位年龄64.00±7.45),采用个体化颈部吻合口瘘封堵内支架治疗。对照组为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胸外科及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食管癌术后出现颈部吻合口瘘3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47-83岁(中位年龄63.81±9.37),单纯保守治疗。观察应用个体化颈部吻合口瘘封堵内支架治疗颈部吻合口瘘的并发症情况,与单纯保守治疗相比,观察两组瘘口愈合时间及合并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生存期、生存状态。结果1.支架治疗组36例,发生疼痛32例,咽部异物感36例,声音嘶哑1例,胃食管返流6例,呼吸困难1例,食管出血2例,支架移位13例。2.支架治疗组瘘口愈合时间9-32天(中位时间20.25±5.87);保守治疗组29例愈合,瘘口愈合时间是36-95天(中位时间67.00±15.82),2例至随访截止期仍未愈合。两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支架治疗组共发生吻合口狭窄6例,保守治疗组共发生吻合口狭窄21例,两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支架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9.50月;保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21.57月。两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个体化颈部吻合口瘘封堵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与保守治疗相比,支架治疗显着缩短瘘口愈合时间,降低良性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迁祥[10](2012)在《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探讨术后影响其生存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金属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单纯支架组、支架联合放疗组和支架联合化疗组三组,比较各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选择性别、年龄、食管瘘、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组织类型、术后化疗和术后放疗10个可能对食管支架置入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所有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P=0.003);单纯支架组食管再狭窄率高于支架联合放疗组和支架联合放疗组,差异有显着性(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食管瘘、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均对患者的预后有显着性影响(P均<0.05),为消除混杂因素的干扰,进一步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显着,远期疗效欠佳;支架置入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未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影响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主要是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

二、国产自膨式金属内支架置入对食管恶性狭窄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自膨式金属内支架置入对食管恶性狭窄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词注释表
绪论
文献综述一 ~(125)I粒子治疗肿瘤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自膨式金属支架在治疗恶性食管狭窄中的应用现状
第一部分 ~(125)I粒子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2.1 细胞系
        1.2.2 实验动物
        1.2.3 放射源及~(125)I粒子体外照射模型
        1.2.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1.2.5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方法
        1.3.1 siRNA转染
        1.3.2 细胞存活率检测
        1.3.3 克隆形成试验
        1.3.4 细胞周期检测
        1.3.5 细胞凋亡检测
        1.3.6 细胞内ROS检测
        1.3.7 细胞内Ca~(2+)检测
        1.3.8 免疫荧光检测
        1.3.9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1.3.10 透射电镜检测
        1.3.11 动物实验
        1.3.12 组织HE染色
        1.3.13 组织ROS水平检测
        1.3.14 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3.15 组织TUNEL凋亡检测
        1.3.16 统计学方法
    1.4 结果
        1.4.1 ~(125)I粒子辐射抑制ESCC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空泡化
        1.4.2 ~(125)I粒子辐射诱导DNA损伤修复和G2/M细胞周期阻滞
        1.4.3 ~(125)I粒子辐射诱导ESCC细胞凋亡与非凋亡样细胞死亡
        1.4.4 ~(125)I粒子辐射诱导ESCC细胞产生保护性自噬
        1.4.5 ~(125)I粒子辐射诱导ESCC细胞发生类凋亡
        1.4.6 ROS在~(125)I粒子辐射诱导的凋亡、自噬和类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1.4.7 ~(125)I粒子辐射抑制ESCC移植瘤
    1.5 讨论
第二部分 ~(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临床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支架设计
        2.2.2 支架制作和理化性能检测
        2.2.3 临床伦理审批
        2.2.4 研究对象选择
        2.2.5 样本量计算
        2.2.6 干预方法
        2.2.7 评价指标及定义
        2.2.8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一般情况
        2.3.2 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情况
        2.3.3 支架再狭窄和移位
        2.3.4 不良事件
    2.4 讨论
第三部分 ~(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或部分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支架特征
        3.2.2 临床伦理和知情同意
        3.2.3 病例筛选
        3.2.4 手术操作
        3.2.5 评价指标及定义
        3.2.6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一般情况
        3.3.2 生存分析
        3.3.3 复发性吞咽困难
        3.3.4 不良事件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携带125I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预后风险评估及疗效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词对照表(按字母顺序)
前言
文献综述 食管癌临床治疗及研究现状
第一章 ~(125)I粒子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相关因素评估
    前言
    第一节 ~(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因素分析
        1.方法
        2.结果
        3 讨论
        4.小结
    第二节 ~(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缓解相关因素分析
        1.方法
        2.结果
        3 讨论
        4.小结
    第三节 ~(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后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1.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章 ~(125)I粒子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风险因素评估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125)I粒子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及风险因素评估
        1.简介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二节 食管鳞状细胞癌~(125)I粒子支架置入后出血风险因素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简介
        2.方法
        3 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三节 不同直径~(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稳定型逆概率加权分析
        1.简介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Ultraflex支架和国产支架在恶性中央性气道狭窄患者中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研究资料
    2.1 一般资料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治疗原则
        2.2.1 治疗方式选择原则
        2.2.2 支架型号选择原则
    2.3 观察指标
        2.3.1 肺功能
        2.3.2 体力状况ECOG评分标准
        2.3.3 MMRC呼吸困难评分
        2.3.4 气道狭窄程度分级
        2.3.5 支架置入前后长度变化(ΔL)
        2.3.6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
3. 研究方法
    3.1 仪器设备
    3.2 术前准备
    3.3 麻醉方式
    3.4 操作方法
        3.4.1 Ultraflex支架操作方法
        3.4.2 国产支架操作方法
        3.4.3 国产Y型支架操作方法
    3.5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临床治疗效果
        4.2.1 肺功能结果
        4.2.2 MMRC、ECOG评分情况
    4.3 支架置入术中情况
        4.3.1 支架置入前后长度的变化
        4.3.2 支架置入后膨胀情况
        4.3.3 其他
    4.4 生存期情况
    4.5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处理情况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主要缩写词表
致谢

(4)内镜联合X线透视支架置入术治疗胃出口恶性梗阻3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2.治疗
    3.观察
    4.数字处理
结果
    1 支架置入效果
    2 手术相关并发症
    3 术后随访情况
典型支架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5)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修订原则
二、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病因
    1. 良性疾病:
    2. 恶性疾病:
三、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分类及发病机制
    1. ERF:
    2. 气道-胸腔胃瘘:
    3. 食管吻合口-气道瘘:
    4. 食管-肺泡瘘:
四、诊断
    1. 临床症状:
    2. 影像学检查:
    3. 内镜检查
五、手术治疗
六、支架介入治疗
    1. 气道支架
    2. 食管支架
    3. 不同气道-消化道瘘置入支架的选择
    4. 疗效评价:
    5. 并发症
    6. 术后管理及随访:
七、其他介入治疗方法
    1. 内镜下药物注射:
    2. 消化内镜干预措施:
    3. 气管内镜技术:
八、内科保守治疗
    1. 抗感染:
    2. 营养支持:

(6)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效果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介入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良性食管狭窄的临床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前言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消化道支架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消化道支架在食管狭窄和食管瘘中的应用
2消化道支架在胃、十二指肠中的应用
3消化道支架在良、恶性胆道狭窄中的应用
4消化道支架在肠道穿孔、吻合口分离以及肠道梗阻中的应用
5消化道支架目前存在的问题

(8)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内支架设计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支架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设备与器械
        1.5 药物
    2. 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支架选择与置入方法
        2.3 支架置入术后处理
        2.4 吞咽困难分级方法
        2.5 支架置入术后放射治疗
        2.6 支架置入术后化疗
        2.7 随访方法及内容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国产自膨式金属内支架置入对食管恶性狭窄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D]. 王超. 东南大学, 2020(01)
  • [2]携带125I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预后风险评估及疗效预测研究[D]. 秦娟. 东南大学, 2019(02)
  • [3]Ultraflex支架和国产支架在恶性中央性气道狭窄患者中的临床分析[D]. 黄志辉.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4]内镜联合X线透视支架置入术治疗胃出口恶性梗阻36例分析[D]. 李秋瑾. 苏州大学, 2018(01)
  • [5]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J]. 丛明华,金发光,柯明耀,李辉,李闻,王洪武,王子恺,曾奕明.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8(02)
  • [6]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D]. 李治仝. 郑州大学, 2018(12)
  • [7]消化道支架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 范志宁,刘真真. 微创医学, 2015(01)
  • [8]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观察[D]. 李宗明. 郑州大学, 2013(11)
  • [9]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内支架设计与临床应用[D]. 任克伟. 郑州大学, 2012(10)
  • [10]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D]. 黄迁祥.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国产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