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制定简述

会计准则制定简述

一、浅议会计准则制定(论文文献综述)

温玲[1](2019)在《准则、判断差异与审计失败的研究 ——以登云股份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每一年都存在审计失败的案例,而且根据笔者统计的资料来看,随着证监会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审计失败的数量反而有上升的趋势,说明这个问题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形式的交易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这给会计、审计等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仔细研究证监会的处罚通知,可以发现其判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理由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没有按照准则的某某条款执行,因此未能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既然证监会是依据准则来判断审计失败的,那么从准则和职业判断的角度来研究审计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采用文献阅读,描述性统计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来研究审计失败。首先在文章的理论部分引入了准则、职业判断和审计失败的概念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准则制定的导向性会影响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原则导向的准则给予的判断空间大,反之规则导向的准则给予的判断空间小,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参照具体准则的相关规定作出职业判断由于准则的原则导向会存在差异,或者个别审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素质不够从而作出有差异的职业判断,当证监会站在使用者利益角度考虑认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差异不在准则的规定范围内的时候,就会断定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审计失败的行为并对其作出处罚;然后分析了中国证监会2008至2018年发布的42份行政处罚通知中会计与审计人员执行准则与审计失败的关系,发现审计人员执行准则时出现职业判断差异是致使审计失败的直接原因,而会计人员执行准则时出现职业判断差异以及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只是致使审计失败的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选择登云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进一步剖析了这个问题,结合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一些具体规定,解释了信永中和审计失败的原因,认为致使其审计失败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登云股份的会计人员执行会计准则时出现职业判断差异;其二是信永中和的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准则时出现职业判断差异;其三是准则规定的模糊性导致证监会和审计人员对某些概念的界定存在争议;最后提出了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现有学者对审计失败的研究中,很少将制度的因素考虑在审计失败的范围内,本文从准则和职业判断差异的角度对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使得出的结论更可靠,更具有说服力。第二,目前学者对于准则、职业判断和审计失败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在理论分析部分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讲解,以此作为文章的研究基础,为理解和防范审计失败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李卓恒[2](2019)在《IFRS 9对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以民生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4年7月正式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的完整版本,这一准则全面替代了国际现行的IAS 39。作为IASB的成员国,为践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长期趋同路线,财政部参照IFRS 9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于2017年3月31日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CAS 22等若干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即本土化后的“中国版IFRS 9”,以取代参照IAS 39于2006年发布的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同会计行业一样,资产评估也是为维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服务行业。资产评估的工作内容和职能虽有别于会计系统,却依赖于会计信息和数据。会计准则的改变将影响会计科目的核算和财务报表列示,影响资产评估过程中所需会计信息和数据的选取,进而影响评估结果的确定。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业务线条中最为频繁的业务之一。伴随着金融体系以及经济体系不断市场化发展下我国商业银行间并购、出售等资本运作的日益升温,商业银行价值评估作为商业银行进行交易、重组以及投资等资本运作的决策判断基础,在维护资本市场运作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大的作用。IFRS 9较IAS 39在金融资产的分类、计量和减值方面都具有颠覆性的变革,而商业银行因持有的绝大部分资产都属于金融资产,是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应用最广泛、最深入的会计主体之一。由此可知,新准则的施行必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财务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运用以及评估结果的确定。截至本文定稿,我国已于2018年1月1日起采用新准则的商业银行有23家。本文以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依据已采用新准则的10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从资产负债结构、收益结构以及权益结构三个方面定量分析新准则对商业银行经营和财务的实际影响,再以民生银行为例,衡量新准则对基于经济增加值(EVA)法和相对估值法的民生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最终得出IFRS 9对商业银行评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的结论。IFRS 9作为会计准则,就性质和服务的领域而言,看上去与资产评估工作并无直接关系,但随着IFRS 9在我国全面落地之日的临近,在给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给资产评估行业指引了新的行业建设发展方向。因此,在新、旧准则过渡之际,我国全面施行新准则之前,通过衡量新准则对目前已采用新准则的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为新准则在我国全面施行后的企业价值评估在资本市场的运用提供评估关注焦点、评估流程指引,对新准则下完善金融行业企业价值评估,更好地服务我国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李少轩[3](2018)在《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吗? ——基于相关性、可比性及分析师预测效应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2009年6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要求在利润表中增加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项目的列报,并在附注里按照未来期间能否重分类入损益进行分类披露,在每一类别下详细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组成项目。2014年1月,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修订稿中,要求将原先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其他综合收益具体组成项目在利润表正表中进行详细列报。我国会计准则要求在财务报告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更主要的目的是把绕过利润表而资产负债表中直接确认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在利润表中进行归集和适当分类披露,以增强业绩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保证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而净盈余理论认为收益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稳定性、风险和可预测性方面是不一样的,它们对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的有用性程度也是不同的。其他综合收益持续性较低和不确定性较大的内在特征不利于决策有用性的实现,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下的新兴资本市场中,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能否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检验。本文在阐述分析其他综合收益相关理论、准则规范演变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对可比性的影响,然后分别检验了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对分析师预测的作用,研判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对不同类型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是否有用。作为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综合收益核算的是企业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其背后有着特定的经济意义和会计内涵。本文从经济学收益和会计学收益的理论发展切入,阐述了其他综合收益确认、计量和报告准则变迁,论述了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及其决策有用性。本文发现,其他综合收益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趋同的结果,是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体现,是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产物。本文认为,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使财务报告所呈报的会计信息更全面、更可比和更有用,提高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目标的实现。作为会计信息重要的质量特征之一,可比性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识别企业经济活动的异同,是信息使用者进行理性决策的基础。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契合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内涵。基于此,本文考察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显着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可比性,符合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预期效果,为相关准则的改革提供了经验支持。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的重要性程度与会计信息可比性显着正相关,说明上市公司在业绩报告中对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越充分,会计信息可比性得以提升的效果就越明显。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使得原来隐匿于资产负债表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在收益表中得到了归集和分类,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清晰性和可比性,丰富了盈余信息,保障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实证检验了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结果显示其他综合收益与股票价格和股票收益都显着正相关。本文利用手工收集的数据检验了其他综合收益组成项目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其他综合收益组成项目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企业享有的可重新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份额和现金流量套期中的有效套期部分与股票价格和股票收益显着正相关。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较高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使得投资者更充分地解读并使用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决策。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使企业的财务报告能够及时地捕捉更多经济活动的影响,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丰富和更可比的业绩信息,从而使得分析师在盈余预测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和现金流量的预期,进而提高分析师预测的准确度和合理性。基于此,本文检验了其他综合收益对分析师预测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其他综合收益与分析师预测准确度显着正相关,其他综合收益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显着负相关,其他综合收益提高了分析师的预测质量。进一步的检验还发现,在会计信息可比性较高的情况下,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对分析师预测质量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可能之贡献在于:(1)论述和检验了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的披露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丰富了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研究领域,深化了我们对其他综合收益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认知,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从分析师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其他综合收益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为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提供了更为丰富和有用的信,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与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质量正相关。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对分析师预测质量的决策有用性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更高的情况下效果更明显。有助于更为深入地认知会计信息与分析师预测行为之间的关系,拓展了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研究领域,丰富了会计信息对分析师预测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范影颖[4](2018)在《浅议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各个事业单位的工作也开展的比较顺利,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内部需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制度。

黄氏红绒(Hoang Thi Hong Nhung)[5](2016)在《中越会计准则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资本市场全球化,投资者需要具有国际可比性和透明度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世界各国都采用可比性高的会计标准,进而产生了会计准则等技术标准的区域趋同和国际趋同。目前,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会计准则时都会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和IFRS)。无论是全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还是制定具备国际趋同特征的本国会计准则,都将有助于使本国的会计准则或技术标准更加完善。中越两国是邻国,同属东方文化体系,在经济制度、社会国情等方面均具有共同点,经贸合作前景巨大。因此,探索中国会计准则(CAS)与越南会计准则(VAS)之间的差异和趋同程度,不仅有利于两国投资者深入理解对方的会计准则,也有利于两国会计准则的协调。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问题与文献综述等;第二章介绍中越两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三章是中越两国会计准则的总体比较分析;第四章是中越两国具体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分析;第五章是越南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国家协调;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通过分析发现:(1)虽然中、越两国的会计改革都在走国际趋同的道路,基本准则的制定也都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内容,但由于受本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差异。比如:为满足会计信息客观性与相关性的质量要求,中国采用多种计量属性,而越南只有历史成本一种计量属性。(2)具体会计准则中,中国规定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有企业自行开发、外购、投资者投入、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合并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越南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包括单项购买、有期限土地使用权、国家拨给或赠予、并购购买的、换入和自行开发。对比发现,越南比中国少了投资者投入和债务重组两种取得无形资产的方式。(3)在固定资产方面,两国在确认条件、成本构成、后续计量方面(包括增值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取得资产、资产放置处理)都存在一些差异。(4)在会计报告方面,中、越两国大同小异,这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异同有一定关系。

景昊昱[6](2013)在《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研究》文中指出2001年安然破产事件的突然发生让各界人士震惊,它的发生不但使安然公司走向灭亡,同时财务账目问题也使当时位列世界第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走向衰败,这其中重要的导火索就是安然公司的假账问题。该公司的财务人员运用娴熟的财务知识,联合了安达信的审计人员,利用了会计准则的漏洞虚报利润,隐瞒巨额债务。安然公司的倒闭不但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使人们意识到了完善的会计准则的重要性,而会计准则的完善需要使用正确的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因此需要对会计准则制定方法进行研究。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分为两种方法:原则导向制定方法和规则导向制定方法。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方法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虽然能精确反映公司财务的实质,但是不太偏重会计从业者伦理学方面的要求。以规则为导向的制定方法运用了规范分析的方法,对会计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伦理学方面的要求,但是对公司财务实际运行状况等缺乏精确的分析。因此,在解决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问题上要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起来,科学哲学是对科学进行反思的一门哲学分支。而会计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科学哲学有助于对会计学及其会计准则制定方法进行反思。一方面,运用科学哲学分析了原则导向准则和规则导向准则制定方法的优缺点,并且分别以英国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哲学的发展史的考察,尤其是对实证主义向历史主义科学哲学转变的具体分析。得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必然性。最终论述了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即原则导向制定方法和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相结合的科学哲学依据。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主要是以会计规则导向制定方法,因而缺乏原则导向制定方法的优点。根据科学哲学的观点,本文重点分析了会计规则导向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具体来说,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是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二章重点阐述了会计准则的概念、制定方法的种类和科学哲学对其的影响。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可分为两种:原则导向制定方法、规则导向制定方法。这两种方法深受科学哲学的影响,通过科学哲学对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关系的分析,得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才是最佳制定方法,这就要求将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这两种制定方法相结合。第三章是对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反思。依据科学哲学,分别对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原则导向方法和规则导向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也论证了这两者相结合的区别性。第四章为英国会计准则导向存在的问题研究。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是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方法,主要运用了实证分析,因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缺乏规范细则等。通过科学哲学中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思想,把规则导向制定方法融入进英国会计准则制定中,进而来解决英国制定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为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问题研究。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以规则为导向,主要运用的是规范分析方法,导致出现了不能精确反应会计实质等问题。根据科学哲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来解决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存在的问题。美国会计准则导向的研究同样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导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导向同美国的极为相似,都是以规则为导向的制定方法。第六章为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问题研究。中国的规则制定方法主要以规范分析为主,因而存在不能精准真实反映公司财务情况的问题,根据科学哲学中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将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相结合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调查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说明了中国的会计准则规范制定方法的确存在着不能精准真实反映公司财务情况的问题,从而更加印证了两种方法相结合的重要性。本文的特色有:科学哲学中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此解决会计准则制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还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将英国和美国的制定方法进行比较,提出更合理的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最后,对中国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实际调研,印证了中国应将原则导向制定方法与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相结合的思想。

张晓玲[7](2012)在《中国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会计寻租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会计寻租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寻租行为,在为寻租主体争取到“狭隘”利益的同时,更多的造成了财务信息严重失真,社会成本巨大耗费以及资源配置严重扭曲的不良经济后果。尤其是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推行下,海外投资过程中经营的国际化、环境的复杂化,使得会计寻租行为不仅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其带来的经济后果亦扩大化。本文在结合经济学寻租理论和已有会计寻租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会计寻租行为从主体、产生动机及条件、寻租行为表现及经济后果等方面展开逐一分析,尝试从各个层面来阐述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会计寻租活动,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本文共分五章来分析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会计寻租问题:第一章导论,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思路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系统阐述了会计寻租产生的理论渊源及内涵。从会计管制、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博弈论角度对会计寻租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有关学者对会计寻租内涵作出的相关阐述,提出了自己对会计寻租内涵的认识。第三章从海外投资过程中会计寻租主体、动机、产生条件及租金的界定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阐述海外投资过程中会计寻租的具体表现,主要从政府的准则游说行为、企业的准则游说和盈余管理活动、中介机构的会计“合谋”对其进行阐述。第五章分析了会计寻租的经济后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会计寻租作为非生产性活动,其本身没有创造财富,只是对财富的重新分配。公共产权的不清晰加上道德风范的存在,必然造成各方的利益争夺,最终导致社会成本的耗费、资源配置的扭曲等。虽然在能为局部利益集团带来收益,并可能会形成一定的“纳什均衡”状态,但和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相比,这些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对会计寻租的治理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建议作为会计寻租行为的治理对策。

夏茜[8](2012)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寻租问题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公开恰当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作出理性投资决策的依据,是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保证,更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一旦任由虚假的会计信息蔓延,就会使得公司的股票价值严重脱离实际,扰乱资本市场正常秩序,就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降低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妨害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但在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却乐此不疲地篡改会计数据,粉饰会计报表,且能够违规披露、掌控会计信息,屡禁不止。从上市公司内部组织角度来看,基层财务人员才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编制者,应该掌握着信息的决策权,但实际上他们只承担了制造这些信息的全部成本,消费这些信息的权力则归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拥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即便在其公司内部流通也未必是完全透明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公共领域里的租金空间也随之产生。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且利益差异化。会计作为调配社会经济资源的重要制度装置之一,其运行具有直接的经济后果,会计寻租成为上市公司各经济利益主体进行非生产性寻利的直接手段。各利益相关者的会计寻租行为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美国的“安然事件”和我国的“银广夏事件”等都充分说明了会计寻租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之大。因此,认真地分析和总结上市公司的会计寻租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疏导出相应地防范会计寻租的意见和建议,引导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并为监管机构提供良好的借鉴成果,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十分有必要。寻租理论被用于解释我国会计问题始于2000年,目前已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会计寻租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后果,会计寻租是一个过程,表现为各个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而会计经济后果则是一种状态。威廉姆·斯科特在谈到会计寻租时这样描述:在真实业绩一定的前提下,采用不同会计政策的上市公司可以披露出不同的经营业绩,进而影响证券价格,影响到公司市值。也就是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通过改变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就可以改变会计信息,进而改变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决策结果,会计的这种非生产性的不甚公平的财富转移功能和间接的资源配置效力与寻租的思想十分相似。有了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本文进一步阐述了会计寻租的概念及特点,归纳了会计寻租行为的经济后果。同时本文还通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以及管理会计理论,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对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经营者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企业即将公布会计信息时,会采用一些方式改变企业的会计数字,使披露的会计信息对自己更有利。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主要经营者利用其优越的地位,通过表决权优势控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使公司服从大股东意志,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大股东虚假出资,大股东与他方的关联交易和盈余操纵等形式进行寻租活动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接着从寻租的基本理论出发,联系会计经济后果学说,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原因,认为利益驱动是会计寻租产生的动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会计寻租提供了可能,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约束性法律规范建设不完善。根据上面分析的会计寻租原因及寻租手段,最后提出了几点防范会计寻租的办法,认为政府管制是根本,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会计管制以减少会计寻租活动。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展开论述,运用演绎的方法构建会计寻租行为的基本理论框架,采用描述性方法,根据现实情况归纳会计寻租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结合一定的实例,沿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寻租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本文试图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其一是把内部会计寻租和外部会计寻租一并讨论,二者同等重要。尤其是企业内部会计寻租,对公司治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二是本文立足于上市公司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上市公司的会计寻租问题,对我国会计寻租行为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三,以规范研究的方法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对会计寻租行为进行分析与阐述,从中寻求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理论。

刘延云[9](2012)在《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及完善途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是推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大中型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小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其在国民经济、创造价值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小企业具有不同于这些企业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特点,如果小企业遵循与大中型企业相同的会计规范,势必会违反成本收益原则,对其造成严重的信息负担。因此,我国财政部专门针对小企业于2004年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2011年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虽然小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小企业有统一的会计标准,但是,为了使小企业会计规范的内容更加完善,能更好的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仍然需要对体系的两方面内容做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小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实施7年,需要对其执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深入分析;其次,《小企业会计准则》尚属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且尚未在小企业全面实施,需要对其执行前景做进一步分析。本文首先对小企业的界定、小企业的特殊性与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历史沿革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次对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小企业会计规范的发展与现状进行阐述与比较,借鉴了其良好的经验与做法;另外,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的现状,其中包括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现状以及《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前景,最后为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体系提出一系列完善措施。

英磊[10](2012)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政策导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全球范围内各国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多,国际往来愈加频繁,会计作为一种通用商业语言,走向国际趋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在与国际趋同的同时,考虑到我国当前具体的经济环境和特殊的国情,在遏制企业利润操纵,公允价值运用以及关联方披露等方而作了一些特殊规定。目前,国际上主要的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有三种:规则导向、原则导向和目标导向,三种不同的制定导向代表了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三种截然不同的指导思想。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准则制定都要立足于各自的国情,服务于各自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也不例外。当前我国准则中的特殊规定背离了一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原则,强调服务于国家政策,它们更多是遵循了政策导向,而不是单纯的规则导向、原则导向或者目标导向。因此,在当前会计准则制定环境下,研究我国会计准则中哪些方面体现了政策导向,政策导向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什么影响,如何更好的应用政策导向提高准则制定质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会计准则规则导向、原则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特点以及应用情况,提出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政策导向,所谓会计准则制定的政策导向,是指在准则制定时,立足于一国的会计环境现状,注重体现国家经济政策,从而使所制定的准则带有宏观指导作用。结合我国的会计准则,探讨政策导向表现和原因,并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理论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际趋同等方面,分析政策导向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会计准则的制定要立足国情,妥善处理政策导向与国际趋同的关系,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政策导向等建议,以此改进会计准则制定政策导向。

二、浅议会计准则制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会计准则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1)准则、判断差异与审计失败的研究 ——以登云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及框架
    1.3 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
    2.1 关于准则的文献综述
        2.1.1 准则制定导向性问题的研究
        2.1.2 准则执行的研究
    2.2 关于职业判断的文献综述
        2.2.1 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的研究
        2.2.2 减少职业判断差异的研究
    2.3 关于审计失败原因的文献综述
    2.4 文献述评
3.基础理论与理论分析
    3.1 基础理论
        3.1.1 现代合约经济学
        3.1.2 立宪经济学
        3.1.3 理性经济人理论
        3.1.4 审计期望差距理论
    3.2 相关概念界定
        3.2.1 审计失败的定义
        3.2.2 职业判断差异的定义
        3.2.3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性
        3.2.4 我国审计准则制定的导向性
    3.3 准则、职业判断与审计失败关系的理论分析
        3.3.1 准则与审计失败的关系
        3.3.2 职业判断与审计失败的关系
        3.3.3 准则与职业判断的关系
4.证监会2008-2018 年处罚公告分析
    4.1 证监会对审计失败的处罚现状分析
        4.1.1 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分析
        4.1.2 会计师事务所被处罚的平均金额分析
    4.2 准则与审计失败的相关性分析
        4.2.1 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与审计失败的相关性分析
        4.2.2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与审计失败的相关性分析
        4.2.3 准则制定本身的原则导向与审计失败的相关性分析
5.登云股份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5.1 背景介绍
        5.1.1 登云股份公司简介
        5.1.2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5.1.3 案例简介
    5.2 登云股份会计人员执行准则存在的问题
        5.2.1 收入准则执行不到位
        5.2.2 与费用有关的准则执行不到位
        5.2.3 关联方披露准则执行不到位
    5.3 信永中和审计人员执行准则存在的问题
        5.3.1 分析程序准则执行不到位
        5.3.2 审计抽样准则执行不到位
        5.3.3 函证准则执行不到位
        5.3.4 审计证据准则执行不到位
        5.3.5 关联方准则执行不到位
    5.4 原则导向的准则致使审计人员与证监会意见分歧
        5.4.1 对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界定存在意见分歧
        5.4.2 对数据异常波动的审查深度界定存在意见分歧
        5.4.3 对关联方的认定存在意见分歧
    5.5 基于准则和职业判断分析信永中和审计失败的原因
        5.5.1 登云股份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准则时出现职业判断差异
        5.5.2 信永中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准则时出现职业判断差异
        5.5.3 原则导向的准则导致审计人员出现职业判断差异
6.对策与建议
    6.1 缩减执行会计准则时的职业判断差异
        6.1.1 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知识宣传与理论讲解
        6.1.2 注重对会计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训练
    6.2 缩减执行审计准则时的职业判断差异
        6.2.1 注重审计程序的完整性和适当性
        6.2.2 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训
    6.3 制定准则时降低对职业判断的要求
        6.3.1 在以原则为导向下增加规则性的条款
        6.3.2 加强对审计准则条例的解释和指导
7.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2)IFRS 9对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以民生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
        1.2.2 金融工具减值
        1.2.3 商业银行价值评估
    1.3 研究方法和路径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IFRS9 概述
    2.1 IFRS9 的发展历程
    2.2 IFRS9与IAS39 的区别
        2.2.1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的区别
        2.2.2 金融工具减值的区别
    2.3 IFRS9 的评价
        2.3.1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
        2.3.2 金融工具减值
    2.4 本章小结
3 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
    3.1 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
        3.1.1 经营对象的特殊性
        3.1.2 资产负债结构的特殊性
        3.1.3 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3.1.4 价值驱动因素的特殊性
    3.2 经济增加值(EVA)法及其适用性
        3.2.1 EVA的概念
        3.2.2 EVA的计算公式及调整
        3.2.3 EVA价值评估模型
        3.2.4 EVA法的适用性
    3.3 相对估值法
        3.3.1 相对估值法的概念
        3.3.2 相对估值法的计算公式和模型
        3.3.3 相对估值法的适用性
    3.4 其他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3.5 本章小结
4 IFRS9 对商业银行财务的影响
    4.1 旧准则下我国商业银行概况
        4.1.1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概况
        4.1.2 商业银行金融负债概况
        4.1.3 商业银行损益概况
    4.2 IFRS9 对商业银行财务的影响
        4.2.1 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
        4.2.2 对商业银行收益结构的影响
        4.2.3 对商业银行权益结构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IFRS9 对民生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5.1 民生银行背景介绍
        5.1.1 民生银行简介
        5.1.2 民生银行的代表性
        5.1.3 民生银行财务状况分析
    5.2 新准则对民生银行财务的影响
        5.2.1 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
        5.2.2 对收益结构的影响
        5.2.3 对权益结构的影响
    5.3 IFRS9 对基于EVA法的民生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5.3.1 评估假设与分析思路
        5.3.2 新、旧准下民生银行EVA的计算
        5.3.3 新、旧准则下民生银行未来EVA预测
        5.3.4 新、旧准则下民生银行企业价值评估
        5.3.5 EVA法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5.4 IFRS9 对基于相对估值法的民生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5.4.1 评估假设与分析思路
        5.4.2 新准则对市盈率法评估商业银行价值的影响
        5.4.3 新准则对市净率法评估商业银行价值的影响
        5.4.4 相对估值法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5.5 新、旧准则下评估结果分析
        5.5.1 新、旧准则下EVA法评估结果的分析
        5.5.2 新、旧准则下市净率法评估结果的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6.2.1 金融企业价值的评估过程中应更为谨慎
        6.2.2 新准则下评估行业应正视挑战和把握机遇
        6.2.3 评估行业应当大力推进对IFRS9 的应用研究
        6.2.4 评估从业人员应提高自身财务水平
参考文献
致谢

(3)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吗? ——基于相关性、可比性及分析师预测效应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与贡献
第二章 其他综合收益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其他综合收益的理论基础
        2.1.1 经济学收益
        2.1.2 会计学收益
    2.2 其他综合收益概念的提出
    2.3 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2.3.1 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标准
        2.3.2 其他综合收益的计量属性
        2.3.3 其他综合收益的来源
    2.4 其他综合收益报告准则的演变
        2.4.1 英国相关准则
        2.4.2 美国相关准则
        2.4.3 国际相关准则
        2.4.4 我国相关准则
    2.5 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理论分析
        2.5.1 决策有用的信息观
        2.5.2 决策有用的计量观
        2.5.3 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2.6 文献回顾
        2.6.1 其他综合收益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2.6.2 其他综合收益相关性
        2.6.3 其他综合收益与分析师预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他综合收益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实证分析
    3.1 引言
    3.2 文献综述
        3.2.1 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度量
        3.2.2 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因素
    3.3 理论分析和假设发展
    3.4 研究设计
        3.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3.4.2 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度量
        3.4.3 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3.5 实证结果及分析
        3.5.1 模描述性统计
        3.5.2 相关性分析
        3.5.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3.6 内生性控制和稳健性检验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实证分析
    4.1 引言
    4.2 制度背景、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4.2.1 制度背景
        4.2.2 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假设发展
    4.3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4.3.1 研究设计
        4.3.2 样本选择
    4.4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相关性分析
    4.5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4.5.1 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
        4.5.2 其他综合收益组成项目的价值相关性
        4.5.3 可比性与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
        4.5.4 分析师跟踪与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
    4.6 内生性控制和稳健性检验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分析师预测
    5.1 引言
    5.2 文献回顾
        5.2.1 其他综合收益与分析师预测
        5.2.2 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分析师信息环境
    5.3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5.3.1 其他综合收益与分析师预测
        5.3.2 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分析师预测
    5.4 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
        5.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4.2 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5.5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5.5.1 模描述性统计
        5.5.2 相关性分析
        5.5.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5.6 内生性控制和稳健性检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启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主要科研成果

(4)浅议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
2 现阶段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3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依据
4 关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

(5)中越会计准则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背景与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2 中越会计准则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2.1 会计准则的定义与特征
    2.2 中越会计准则的理论研究现状
        2.2.1 中国会计的理论研究现状
        2.2.2 越南会计的理论研究现状
    2.3 中越会计准则简介与发展现状
        2.3.1 中国会计准则简介与发展现状
        2.3.2 越南会计准则简介与发展现状
3 中越会计准则总体比较分析
    3.1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3.1.1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3.1.2 越南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3.2 中越会计准则总体差异分析
4 中越具体会计准则差异比较的例证分析
    4.1 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在中越的异同分析
        4.1.1 中越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对比分析
        4.1.2 中越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内容比较
    4.2 中越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4.2.1 中越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发展历程比较
        4.2.2 中越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内容比较
    4.3 中越会计报告准则的比较分析
        4.3.1 中越会计报告准则发展历程比较
        4.3.2 中越会计报告准则内容的比较
        4.3.3 中越会计报告异同比较的总结
5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家协调
    5.1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化
    5.2 越南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借鉴及国家协调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5 研究意义
2 会计准则的概念、制定方法及科学哲学对其影响
    2.1 会计准则的概念
    2.2 会计准则的制定方法
        2.2.1 原则导向制定方法
        2.2.2 规则导向制定方法
    2.3 科学哲学对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影响
        2.3.1 实证分析对原则导向制定方法影响
        2.3.2 规范分析对规则导向制定方法影响
        2.3.3 科学哲学视野下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相结合
3 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反思
    3.1 原则导向会计准则的优缺点
        3.1.1 原则导向制定方法的优点
        3.1.2 原则导向制定方法的缺点
    3.2 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的优缺点
        3.2.1 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的优点
        3.2.2 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的缺点
4 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问题的成因及解决
    4.1 英国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成因
        4.1.1 英国严谨性文化
        4.1.2 准则制定复杂性
    4.2 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4.2.1 缺乏概念框架
        4.2.2 缺乏规范细则
    4.3 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
5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问题的成因及解决
    5.1 美国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成因
        5.1.1 从业人员需要详细规则
        5.1.2 强大的委员会制定团队
    5.2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安然公司事件为例
        5.2.1 规则上的漏洞成为会计造假工具
        5.2.2 繁琐的规则使会计处理存在争议
    5.3 美国会计准则导向存在的问题的解决
6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问题的成因及解决
    6.1 中国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成因
        6.1.1 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影响
        6.1.2 我国的传统人文文化影响
    6.2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6.2.1 复杂的详细规则增加了人员工作难度
        6.2.2 规则界限上的漏洞给会计造假行方便
        6.2.3 例外事项过多增加了人员的学习成本
    6.3 中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
        6.3.1 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详细程度相结合
        6.3.2 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界限检验相结合
        6.3.3 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例外事项相结合
7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国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会计寻租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寻租理论综述
        1.2.2 会计寻租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会计寻租理论渊源及内涵
    2.1 会计寻租的内涵
        2.1.1 寻租经济学分析
        2.1.2 会计寻租内涵
    2.2 会计寻租行为产生的理论渊源
        2.2.1 会计管制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会计寻租的博弈论
第3章 海外投资过程中会计寻租主体及动机分析
    3.1 海外投资会计寻租主体
    3.2 海外投资过程中会计寻租动机及产生条件
        3.2.1 内生动机
        3.2.2 外在条件
    3.3 海外投资过程中会计租金界定
        3.3.1 政府追求的“租金”
        3.3.2 海外投资企业的会计租金界定
        3.3.3 中介机构的“合谋”租金
第4章 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会计寻租行为表现
    4.1 政府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会计寻租行为
        4.1.1 政府进行会计寻租的必要性
        4.1.2 政府实现会计寻租的手段
        4.1.3 政府进行会计寻租应当注意的问题
    4.2 海外投资企业的会计寻租行为
        4.2.1 海外投资过程中企业的准则游说活动
        4.2.2 海外投资过程中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
    4.3 中介机构的会计寻租行为
        4.3.1 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寻租行为
        4.3.2 其他中介机构的会计寻租行为
第5章 经济后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5.1 海外投资过程中会计寻租行为经济后果分析
        5.1.1 不良经济后果分析
        5.1.2 会计寻租的积极影响
    5.2 政策建议
        5.2.1 完善政府职能,压缩会计租金
        5.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5.2.3 完善现代审计制度的独立性,加强对会计中介机构的管理
        5.2.4 提高公众反寻租意识,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5.2.5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形成完善的监督体制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寻租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文献综述评析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0.4 本文的基本框架
1 会计寻租概述
    1.1 寻租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1.1.1 寻租理论的起源
        1.1.2 寻租理论的发展
    1.2 会计寻租的概念及特点
        1.2.1 会计寻租的概念
        1.2.2 会计寻租的特点
        1.2.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独特之处
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表现形式及经济后果
    2.1 上市公司外部会计寻租的行为表现
        2.1.1 对政府部门或官员的游说和疏通
        2.1.2 对中介机构的拉拢、审计意见的购买
        2.1.3 限制独立董事发挥应有作用
    2.2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寻租的行为表现
        2.2.1 大股东维护和攫取利益进行会计寻租
        2.2.2 管理层为谋取私利或业绩考评进行会计寻租
        2.2.3 公司内部员工从局部利益出发所产生的会计寻租行为
        2.2.4 对会计信息的直接管理来进行会计寻租
    2.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寻租行为的经济后果
        2.3.1 会计寻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2.3.2 严重破坏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环境
        2.3.3 浪费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扭曲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2.3.4 会计寻租降低会计监管效率
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原因分析
    3.1 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内部原因分析
        3.1.1 利益驱动和侥幸心理是会计寻租的根本原因
        3.1.2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致使会计寻租合理化
        3.1.3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使会计寻租缺乏有效约束和监督
    3.2 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外部原因分析
        3.2.1 上市和配股资格等不甚完善的监管规定提供了动机
        3.2.2 转轨过渡型经济为会计寻租提供了制度基础
        3.2.3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3.2.4 不完善的会计管制必然导致会计寻租的产生和蔓延
        3.2.5 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为会计寻租提供了信息屏蔽
        3.2.6 独立审计制度的缺陷诱发了审计市场的寻租行为
4 防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寻租行为的对策
    4.1 转变政府职能,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4.2 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制定完善的会计准则
    4.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4.4 强化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会计寻租成本
    4.5 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4.6 完善独立审计制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4.7 强化对公众的宣传与教育培训
5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及完善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小企业相关概念界定
    2.1 小企业的界定
        2.1.1 国外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2.1.2 我国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
    2.2 小企业的特殊性
        2.2.1 组织形式的特殊性
        2.2.2 经济业务的特殊性
        2.2.3 会计信息需求者的特殊性
    2.3 小企业会计规范的定义及特征
    2.4 小企业会计规范的分类
    2.5 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历史沿革
第三章 小企业会计规范的国际发展现状分析
    3.1 小企业会计规范在国际会计组织的发展与现状
        3.1.1 联合国会计专家组与《中小型企业会计和财务报告准则》
        3.1.2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3.2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
        3.2.1 制定历程
        3.2.2 主要研究及成果
    3.3 其他国家的差别报告制度
        3.3.1 美国的差别报告制度
        3.3.2 澳大利亚的差别报告制度
    3.4 比较与借鉴
第四章 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执行情况分析
    4.1 调查问卷设计
        4.1.1 问卷的设计思路
        4.1.2 问卷的调查与组织
        4.1.3 问卷的收回情况
    4.2 《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
        4.2.1 《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总体情况分析
        4.2.2 《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率低的原因分析
    4.3 《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前景的问卷调查分析
        4.3.1 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的分析
        4.3.2 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环境的分析
第五章 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完善途径
    5.1 《小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的完善途径
        5.1.1 明确适用范围
        5.1.2 合理简化准则
        5.1.3 保持准则前后一致性
        5.1.4 增强准则可操作性
    5.2 《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环境的完善途径
        5.2.1 基于政府角度的完善措施
        5.2.2 基于社会角度的完善措施
        5.2.3 基于企业角度的完善措施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6.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10)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政策导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会计准则制定的基本原理
    2.1 会计准则的概念及特征
        2.1.1 会计准则的概念
        2.1.2 会计准则的特征
    2.2 会计准则的性质
        2.2.1 技术规范观
        2.2.2 经济后果观
        2.2.3 公共契约观
    2.3 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
        2.3.1 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价值取向
        2.3.2 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确定
    2.4 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
    2.5 本章小结
3 会计准则制定导向
    3.1 规则导向
        3.1.1 规则导向的特点
        3.1.2 规则导向的应用
    3.2 原则导向
        3.2.1 原则导向的特点
        3.2.2 原则导向的应用
    3.3 目标导向
        3.3.1 目标导向的提出
        3.3.2 目标导向的特点
    3.4 三种导向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政策导向
    4.1 政策导向的提出
        4.1.1 政策导向
        4.1.2 政策导向的特征
    4.2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政策导向的体现
        4.2.1 遏制企业利润操纵的规定
        4.2.2 公允价值应用的限制
        4.2.3 关联方披露中对国有企业的处理
        4.2.4 《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体现
        4.2.5 按国家规定标准和比例处理的会计事项
        4.2.6 金融工具损失模型的选择
        4.2.7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的制定
    4.3 政策导向形成的原因分析
        4.3.1 会计系统内环境因素
        4.3.2 会计系统外环境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政策导向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
    5.1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5.1.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的影响
        5.1.2 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的影响
        5.1.3 公允价值有条件运用的影响
        5.1.4 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5.2 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5.3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4 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改进会计准则制定政策导向的建议
    6.1 会计准则的制定要立足国情
    6.2 妥善处理政策导向与国际趋同的关系
        6.2.1 正确看待政策导向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6.2.2 坚持当前准则持续趋同中的政策导向
    6.3 对会计准则政策导向应持谨慎态度
        6.3.1 对利用债务重组操控利润的探讨
        6.3.2 关联方披露中国有企业的豁免
        6.3.3 应逐步减少政策导向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浅议会计准则制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准则、判断差异与审计失败的研究 ——以登云股份为例[D]. 温玲.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2]IFRS 9对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以民生银行为例[D]. 李卓恒.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3]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吗? ——基于相关性、可比性及分析师预测效应视角[D]. 李少轩. 厦门大学, 2018(06)
  • [4]浅议会计内部控制制度[J]. 范影颖. 中国商论, 2018(12)
  • [5]中越会计准则比较研究[D]. 黄氏红绒(Hoang Thi Hong Nhung). 重庆理工大学, 2016(06)
  • [6]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研究[D]. 景昊昱. 东北财经大学, 2013(08)
  • [7]中国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会计寻租行为研究[D]. 张晓玲. 河北大学, 2012(08)
  • [8]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寻租问题探讨[D]. 夏茜. 江西财经大学, 2012(10)
  • [9]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及完善途径研究[D]. 刘延云. 西安石油大学, 2012(06)
  • [10]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政策导向研究[D]. 英磊.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会计准则制定简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