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对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徐丽莉,黄晓萍[1](2021)在《德国本科课程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借鉴和启示》文中认为德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双轨并行的分离状态。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德国采用了多种途径和模式来提升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融通性,其中一种新的尝试是本科课程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它具有两层三向的框架模型,切中一部分学生的求学需求,其中,大学、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协调互补,在课程设置方面深度融合。这种新的教育模式突破了德国公立大学现有模式,使三类知识形成有机交互耦合,实现了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并且满足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在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该模式对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增加教育的公平性以及把握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质提供了宝贵经验。

孙有发,朱怀念,赵雪瑾,何淑兰[2](2021)在《数字财富时代工科院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校如何培养适应数字财富时代需求的金融人才,是摆在广大金融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紧迫课题。文章回顾了我国金融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演化历程,然后概述了数字财富时代对金融学类专业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最后以金融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在金融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上开展的一些探索性工作。

周方召,付辉,贺志芳,赵汝为[3](2021)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为主要核心的金融科技在全世界得以快速发展,其对我国金融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对高校金融学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的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金融和新时代的需求,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应满足和适应金融科技等新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金融科技类课程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优化完善,从而适应新时代特征、满足新金融需要。

曹伊[4](2020)在《基于全产业创新链的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融行业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最优化的资源配置,通过为国民经济提供创造性的创新服务,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同时面临着复杂的外部形势。因此,现阶段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由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竞争。由于金融行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实现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的联动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产业模式的全新升级。

夏莉艳[5](2020)在《中美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以扬州大学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对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业、消费经济学和扬州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本科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比较,分析两国高校相同专业课程设置的异同,找出目前我国高校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与国外大学的差距;并对我国大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田娟娟[6](2019)在《“新国标”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以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国内大学人才培养体系质量化、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文章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梳理"新国标"中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构成,总结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国标"中所要求的差距,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并落实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深化金融人才素质教育的相关建议。

王忠文[7](2018)在《A大学金融学专业“中职本”人才培养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也不断变化,经济结构、经济模式随之发生变化。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社会资本化发展产物之一,以其主要衡量社会经济活动、资本流通形式等特征,不但成为我国政府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之一,更成为我国教育部门当前培养专业人才的重点内容。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专科教育而言,本科教育不仅注重技能知识的培养,同时对于理论通识化教育的学习也是本科教育有别于专科职业教育的关键。“中职本”教育则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再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统招考试,选拔进入普通本科并继续学习四年的教育制度。“中职本”教育体制作为当前我国教育部门为推广与普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不断鼓励并帮助中职生深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是当前我国教育管理者的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2017年8月30日,教育部在举行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发布会上提出,提高教学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因此,基于“中职升本”的特殊教育形式,我国高等教学研究者针对中职生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正积极研究与探讨“中职本”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合理性。本文基于A大学金融学专业“中职本”人才培养现状,针对A大学金融学专业“中职本”教育模式的体系构建与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首先,在搜集与整理国内外有关人才培养理论与体系构建等文献资料基础上,用文献分析法整理分析目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困境。其次,以个案研究法为手段,具体针对A大学金融学专业的“中职本”人才培养模式进入深入分析。最后针对A大学“中职本”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提出相关完善A大学“中职本”人才培养的科学建议与思路。

任芳,彭武元[8](2017)在《经济学本科生金融学课程群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学及相关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金融学课程群改革是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的需要,也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积极开展国内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调研,了解用人单位意见和学生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学专业课程进行认真思考,按照培养目标要求,体现知识培养、能力训练和素质提高,形成合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钱艺平[9](2014)在《浅析新时期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加剧,社会对金融人才特别是金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对金融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从金融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我国金融学本科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学本科教学的改革进行探索,旨在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为我国各科研院校的金融学教学提供更多的指引,为金融学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白韬喆[10](2015)在《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讨——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我国急需知识面广、数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金融人才,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潜在势力。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在探讨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基础上,分析了工科院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现状,并从课程体系建设的全面性、合理性、灵活性、系统性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二、对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德国本科课程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借鉴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Si A模式的特色
    1. 两层三向框架模型
    2. 生源定位切中需求
    3. 三方合作协调互补
    4. 课程设置深度融合
二、Si A模式的内涵与优势分析
    1. 突破公立大学现有模式,改变职业教育从属地位
    2. 突出三类知识各自特点,形成有机交互耦合
    3. 深度挖掘学生潜质,人力资源合理调配
    4. 利益方诉求不断演变,公平等值高质要求不断增加
三、Si A模式对我国建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启示
    1.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更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
    2. 教育体系的横向融通更有利于实现公平
    3. 培养应用与实践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

(2)数字财富时代工科院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金融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演化历程
二、数字财富时代对金融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数字金融与数字财富管理
    (二)新时代对金融学类专业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
三、广东工业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一)广东工业大学开办金融工程专业的优势
    (二)金融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1. 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方针
        2. 主要修订内容
        3. 效果初显
四、结束语

(3)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及人才需求变化
    (一)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业影响的分析
    (二)金融科技对金融学专业的人才需求
二、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与挑战
三、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国内外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和教学的经验
四、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应对策略与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

(5)中美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以扬州大学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一)扬州大学通识课程设置
    (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经系通识课程设置
    (三)两校通识课对比
二、专业课的设置比较
    (一)扬州大学农业经济专业课设置
    (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业与消费经济系专业课设置
        1. 伊大农业消费经济系专业基础课
        2. 主修方向课
        3. 辅修专业课程
    (三)两校专业课的对比
三、创新创业课及实践性教学
四、启示与借鉴
    (一)加强通识课程体系建设
    (二)减少必修课的课时,增加选修课,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选修的机会
    (三)打破固定班级的上课模式
    (四)增加专业拓展课并对专业课进行细分,使课程设置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五)设立辅修专业,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学习

(6)“新国标”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以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挑战
二、“新国标”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人才培养体系解读
    (一) 培养目标
    (二) 能力构成
        1. 知识要求
        2. 素质要求
        3. 能力要求
三、“新国标”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人才的培养优化策略
    (一)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突出应用性
    (二)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课程体系
    (三) 加强并落实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四) 深化金融人才素质教育, 实现立德树人

(7)A大学金融学专业“中职本”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 创新之处
一、“中职本”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 “中职本”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
    (二) 概念界定
        1.“中职本”
        2.人才培养模式
        3.“中职本”人才培养
    (三) 理论基础
        1.终身教育理论
        2.教育生态理论
二、A大学金融学专业“中职本”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一) A大学“中职本”人才培养概况
        1.总体状况
        2.金融学专业发展状况
    (二) 人才培养存在的外部客观问题分析
        1.社会认可度不高
        2.领导重视不够
        3.缺乏相关的监督和考评机制
    (三) 人才培养存在的内部自身问题分析
        1.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重理论课轻实训课
        2.教学模式不切实际,重理论传授轻实践传授
        3.校内实训基地缺乏,校外实习基地不足
        4.师资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偏低
三、A大学金融学专业“中职本”人才培养对策
    (一) 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
        1.改善“中职本”人才培养模式的外部环境
        2.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3.创新“中职本”人才培养模式
    (二) 建立坚实的质量保障
        1.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拓展实习、实训基地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经济学本科生金融学课程群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学课程群改革的必要性
    1、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2、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金融学课程群改革的总体思路
    1、国内高水平大学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情况
    2、社会用人单位对金融学相关课程需求的调研分析
    3、学生对经济学本科现有培养方案的反馈意见
三、金融学课程群的改革设想
    1、以国内一流的金融学为培养目标
    2、注重知识和能力要求
    3、金融学课程群的构想

(10)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讨——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二、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现状分析
    (一)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概述
    (二)辽宁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现状
三、进一步优化工科院校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总体思想
    (二)具体建议

四、对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德国本科课程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借鉴和启示[J]. 徐丽莉,黄晓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24)
  • [2]数字财富时代工科院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J]. 孙有发,朱怀念,赵雪瑾,何淑兰. 大学教育, 2021(06)
  • [3]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与优化[J]. 周方召,付辉,贺志芳,赵汝为.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21(01)
  • [4]基于全产业创新链的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曹伊. 知识经济, 2020(19)
  • [5]中美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以扬州大学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J]. 夏莉艳. 高等理科教育, 2020(01)
  • [6]“新国标”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以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为例[J]. 田娟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7]A大学金融学专业“中职本”人才培养研究[D]. 王忠文. 渤海大学, 2018(12)
  • [8]经济学本科生金融学课程群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J]. 任芳,彭武元. 当代经济, 2017(19)
  • [9]浅析新时期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 钱艺平. 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 2014(00)
  • [10]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讨——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J]. 白韬喆.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标签:;  ;  ;  ;  ;  

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