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钟表》教学实录

《读懂钟表》教学实录

一、“认识钟表”教学实录(论文文献综述)

徐斌[1](2021)在《教师专业成长五要素——我的实践与感悟》文中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有五个关键性要素:完整的教材研究、丰富的课堂研究、规范的课题研究、深入的专题研究、精细的调查研究。研究就意味着执着,意味着深入,意味着思考,意味着思想,意味着精神,意味着信念。在34年的教学生涯中,这五个方面的研究,促使我的专业能力不断地向深处发展。

田超颖[2](2021)在《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小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文中提出一、上课伊始,导入课件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使用导入课件的方法。导入课件后,伴随着音乐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这极大地引起了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时,露出了喜悦的神情。这样我们就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约束,采取更加新颖的方法,让学生能通过听觉以及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能引发其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一个更加积极活跃的上课氛围。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后,就能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

朱予橦[3](2021)在《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中提出

冯婷[4](2021)在《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莎莎[5](2021)在《故事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

吴红霞[6](2021)在《《认识秒》课堂实录》文中研究指明【教学内容】浙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准备】自制希沃白板5课件教师:实物钟表学生:学具钟面模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这是去年六一儿童节我校一年级学生60米跑的成绩(佳佳:16秒迪迪:12秒强强:13秒),你能根据跑步成绩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苗臻[7](2021)在《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S小学为例》文中提出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最基本的单位,它既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又是教师对学生教育实施管理的主要阵地。一年级既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又是小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和开展规范学习的初始阶段,科学开展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的班集体,而且对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等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价值。本研究基于对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的文献研究,以S小学为例,应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S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和老师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存在对学生缺乏足够沟通与了解;一言堂情况明显,缺少民主;缺少有效的班级管理规划;对学生学习兴趣关注不到位;班级教学秩序管理时效性短;班主任与非班主任课学生表现不同;学生行为规范指导较欠缺;班级管理力量过于单一;班级氛围过于死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幼小衔接的认识以及对学生了解;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制定有效班级管理规划;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实行多元化班级管理主体;合理布置班级文化环境等针对性解决对策。旨在服务本校一年级班级管理效能提升的同时,为其他学校提供启示和借鉴。本研究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是现状调查。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S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现状从展班级组织管理、教学管理、日常管理三个维度展开研究。第三部分是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调查结果,对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在组织建设、教学管理、日常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解释,并从学生和班主任两个方面分析班级管理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是策略探究。基于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适合一年级班级管理的合理意见与策略。

罗瑞[8](2021)在《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文中认为研读教材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是教师进行深度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教师研读教材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钻研与表达,本研究为深入地剖析这一教学过程,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对教材进行内化的“研”与外化的“读”,但其实“研”与“读”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研”是“读”的基础,“读”是“研”的升华,二者相统一,即进行教材文本研读和课堂实践研读。本研究以KM市PL区Z名师工作室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数与代数”模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与呈现。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执教课题中如何研读教材。第四,多轮研读教材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微循环过程对工作室、教师、学生产生的影响。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实物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每一次执教课题选定后进行的第一轮研读,到“课堂教学——干预——反思——修正”过程中的全员集体评课、研讨,从而为执教者提出下一轮的研读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研究者一直参与到此工作室对该课题的研究中。基于此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与代数”在四大领域中单元数和课时数占比都是最大,且“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占比又高于其他部分,每部分都呈现螺旋式的编排,小学阶段深研此模块教材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包括三原则、四愿景、四方法、四方式以及五步骤。(1)三条原则:注重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2)四个愿景: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3)四种方法:整体系统研读法、深度追问研读法、横纵对比研读法以及移情理解研读法。(4)四种方式:自我研读、交流研读、合作研读、指导研读。(5)五个步骤:以课标为基本依据,明晰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要求;“初研”教材整体结构;“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深研”教材编写意图。第三,“数与代数”模块五个研读课例从“研”到“读”的全过程。研读课例分析中由“研”到“读”四转换:教材文本转换为问题框架、问题框架转换为外部问题、外部问题转换为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策略转换为教学活动。四环节:研、议、思、写。第四,此课题的开展过程对教师的影响。提升了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并且多轮微循环的研讨改进过程增进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工作室课题的开展对提升教师研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制度与策略是改善研读效果的重要基础,应持续、深入地进行研读教材实践研究以及课例开发。

沈心如[9](2021)在《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从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出发,试图研究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从理论角度构建了数学启发式教学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构建数学启发式有效教学行为编码表,对全国12名教师的优质课堂进行视频分析。以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概念为前提,通过视频分析,归纳、概括并提出数学启发式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并针对影响因素和具体特征探索、发现和提出提高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解决策略。研究主要解决下述两个问题:(1)从理论角度构建数学启发式教学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探讨选择“三维度七要素”的原因。(2)以全国12位教师的优质课作为对象,分析探讨优质课中教师数学启发式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针对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策略。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第一,数学启发式教学“三维七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在启发式教学中的功能。“三维”指的是基于学科知识的问题、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教师反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学科知识问题是激活学生认知参与的重要对象,教师反馈是再次激活学生认知参与的重要行为,学生认知参与则是对学科知识问题和教师反馈做出的具体反应,而学科知识问题和教师反馈之间相互影响。它们在数学启发式教学中的功能就是反复激活学生思维。“七要素”指的是问题类型、问题解释、问题情境构建、学生的认知性学习准备、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设问和追问。第二,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的激发程度高更能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当教师激发程度越高,越多的学生会在基础知识完全掌握的情况之上,对其余同学的回答主动提出质疑或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优质课中教师频繁利用追问激发学生,指向教学目标达成。教师会注重以学生的数学想法作为起点,多次运用连续的特定问题、开放性问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或更开放性的思考,并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基于研究结果,为教师提高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效度提出五点建议:(1)给学生设计适切的问题情境。(2)追问以学生的数学想法为基础。(3)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4)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5)把握问题难度和高水平问题和低水平问题的比例。

石悦[10](2021)在《不同年代小学数学优质课特征的比较研究 ——以“角的初步认识”和“用字母表示数”为例》文中指出优质课代表着特定时期最高的教学水平,在当时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都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优质课。优质课纵向比较研究是一种新兴的研究视角,它对不同年代的优质课进行比较分析,从更长的历史脉络中去认识优质课的特征并把握课堂教学的沿革。以往的小学数学优质课纵向比较研究揭示了不同年代的小学数学优质课的特征,但其研究结论受个案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检验。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新的、不同的优质课个案来进一步扩展小学数学优质课纵向比较研究,以期为人们认识不同年代的小学数学优质课的特征提供更加充分的实证经验,为人们认识不同时期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启示。本研究中的优质课特指在国家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被作为样例展示或者在国家级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得最高奖项的课。本研究采取多重个案研究的思路,选取了两组不同主题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共8节,分别是“角的初步认识”课4节、“用字母表示数”课4节。按照年代可以把每组个案中的多节课分为上世纪90年代的优质课和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优质课。基于对录像和教学实录的分析,本研究从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方面揭示不同年代的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共性与差异。本研究发现,在课的结构方面,教学新内容、练习、总结是不同年代的优质课中常见的环节,复习和布置作业出现较少。整节课一般以教学新内容和练习为主,部分新内容教学之后配有练习,教学新内容的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多于练习的时间。跨主题的不同年代的优质课在结构上的差异不明显,同一主题的不同年代的优质课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同年代的优质课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大致相同。2001年以后的课关注数学史的教学,而上世纪90年代的优质课没有对数学史内容的教学。就大多数教学内容而言,上世纪90年代的优质课更重视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强调教师的指导;而2001年以后的优质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关注内容的趣味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活动体验。在教学方式方面,不同年代的优质课都是以公共活动为主导,非公共活动占整节课不到四分之一;课堂互动的主要方式是师生问答,教师提问频繁,而学生很少主动提问;教师的话语机会明显多于学生,教师的话语字数、次数、长话语机会都多于学生,学生的大部分话语为短话语,学生齐声现象明显。不同年代的优质课在教学方式方面的差异是:2001年以来的优质课的非公共活动时间多于上世纪90年代的优质课,学生小组活动的机会更多一些。本研究将以上研究发现与以往小学数学优质课纵向比较研究的结论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研究结论对教学改革的启示。本研究认为:教学改革既有创新性,也有继承性;改革中的教学实践与传统的教学实践并非截然对立的关系;我国小学数学优质课的一些稳定特征需要被进一步分析和反思。

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认识钟表”教学实录(论文提纲范文)

(1)教师专业成长五要素——我的实践与感悟(论文提纲范文)

一、 完整的教材研究
二、 丰富的课堂研究
三、 规范的课题研究
四、 深入的专题研究
五、 精细的调查研究

(2)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小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课伊始,导入课件
二、创设情境,完成认识钟表授课
三、教学反思

(6)《认识秒》课堂实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1. 建立“秒”的概念,体验1秒和几秒。
    2. 建立分与秒间的关系。
    3. 认读几时几分几秒。
    4. 练习。
三、联系实际,巩固拓展
    1. 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2. 三位小朋友参加转陀螺比赛,张军的陀螺转了1 分7秒,王涛的陀螺转了45秒,高阳的陀螺转了56秒,谁得了第一名?为什么?
    3. 拓展练习:丁丁的趣味日记!

(7)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小学一年级的特殊性是儿童发展的关键转折期
        (二)班级管理对一年级学生的独特价值
        (三)个人实践经历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概念界定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
        (二)班级管理
    五、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集体教育理论
        (二)自我教育理论
        (三)全面质量管理
        (四)民主管理理论
    六、研究思路
    七、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工具
        (五)调查实施
    二、调查结果
        (一)一年级班级组织建设现状
        (二)一年级班级教学管理现状
        (三)一年级班级日常管理现状
        (四)分析与讨论
第二章 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缺乏足够沟通与了解
        2.一言堂情况明显,缺少民主
        3.缺少有效的班级管理规划
        (二)班级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不到位
        2.班级教学秩序管理时效性较短
        3.班主任与非班主任课学生表现不同
        (三)班级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较欠缺
        2.班级管理力量过度单一
        3.班级文化氛围过于死板
    二、成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1.生活环境的改变
        2.人际关系的改变
        3.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班主任层面
        1.班级管理理念滞后
        2.对学生了解片面
        3.班主任工作繁重
第三章 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对策
    一、管理之初:端正班级管理理念
        (一)加强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二)了解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管理过程:建立班级管理机制
        (一)学生层面
        1.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情况
        2.抓好常规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二)班主任层面
        1.制定有效的班级管理规划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实行班级全员参与轮换制
        4.建立班级管理评价机制
        5.多元化主体的班级管理
        6.合理布置班级文化环境
    三、管理之余:积极反思
        (一)个人的反思
        (二)集体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辨析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思路
    1.7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课程理解的相关研究
        2.1.1 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
        2.1.2 教师课程理解的基本内容
        2.1.3 教师课程理解的影响因素
    2.2 教材理解的相关研究
        2.2.1 教材理解重要性
        2.2.2 教材使用
    2.3 研读教材的相关研究
        2.3.1 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2.3.2 研读教材的内容
        2.3.3 研读教材的视角
        2.3.4 研读教材的方法
        2.3.5 研读教材的策略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方法
    3.4 资料收集与整理
    3.5 研究的伦理
    3.6 小结
第4章 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模块的内容分析
    4.1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的总体设计
        4.1.1“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单元数的分布情况
        4.1.2“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课时数的分布情况
        4.1.3“数与代数”模块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
        4.1.4“数与代数”模块新知识例题数分布情况
        4.1.5“数与代数”模块单元、节的基本结构
    4.2“数的认识”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2.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2.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3“数的运算”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3.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3.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4“常见的量”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4.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4.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5“探索规律”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6“代数初步”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6.1 研读“式与方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4.6.2 研读“正、反比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4.7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
        4.7.1 关注生活情境的运用
        4.7.2 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
        4.7.3 重视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4.7.4 重视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4.8 小结
第5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
    5.1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愿景
        5.1.1 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
        5.1.2 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
        5.1.3 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
        5.1.4 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
    5.2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时应遵循的原则
        5.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2.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5.2.3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5.3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法
        5.3.1 整体系统研读法
        5.3.2 深度追问研读法
        5.3.3 横纵对比研读法
        5.3.4 移情理解研读法
    5.4 小学数学教师“研”教材文本的步骤
        5.4.1 课标为据,明晰要求
        5.4.2“初研”教材整体结构
        5.4.3“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
        5.4.4“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
        5.4.5“深研”教材编写意图
    5.5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式
        5.5.1 自我研读
        5.5.2 交流研读
        5.5.3 合作研读
        5.5.4 指导研读
    5.6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前后的教育教学效果
    5.7 小结
第6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课例分析
    6.1 研读教材课例的选取
        6.1.1 内容层次
        6.1.2 水平层次
        6.1.3 结构层次
    6.2“数的认识”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6.2.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2.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6.2.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2.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3“数的运算”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6.3.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3.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6.3.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3.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4“常见的量”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4.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4.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认识钟表”
        6.4.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4.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5“探索规律”部分课例分析——丰富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
        6.5.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5.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6.5.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5.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6“代数初步”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6.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6.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用字母表示数”
        6.6.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6.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7“数与代数”模块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6.7.1 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6.7.2 微循环研究过程的作用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
    7.3 研究的反思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需要
        1.1.2 出于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的需要
        1.1.3 出于锻炼批判性思维的需要
        1.1.4 出于提高有效性的需要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阶段
        1.2.3 研究路线
        1.2.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启发式教学文献综述
    2.2 数学启发式教学文献综述
    2.3 国外文献综述
    2.4 教学效度概念界定的文献综述
第3章 研究框架构建
    3.1 研究框架
    3.2 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影响因素
        3.2.1 学科知识问题维度
        3.2.2 学生认知参与维度
        3.2.3 教师反馈维度
        3.2.4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确定
    3.3 研究问题与假设
        3.3.1 研究问题
        3.3.2 研究假设
    3.4 概念界定
    3.5 研究的理论基础
        3.5.1 活动理论
        3.5.2 最近发展区
第4章 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对象
        4.1.3 研究过程
    4.2 编码设计
        4.2.1 学科知识问题
        4.2.2 教师反馈
    4.3 结果分析
        4.3.1 教学各环节问题的数量和所占时间
        4.3.2 问题的具体类型
        4.3.3 提问之后的留白
        4.3.4 问题情境构建
        4.3.5 问题解释
        4.3.6 教师追问
        4.3.7 学生提问或质疑分析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设计前的调研
        5.1.1 教材分析
        5.1.2 学情分析
        5.1.3 一线教师的建议
    5.2 教学设计
    5.3 教学分析
        5.3.1 任务1 教学分析
        5.3.2 任务2 教学分析
        5.3.3 任务3 教学分析
    5.4 课例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对提高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建议
    6.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数学启发式教学有效行为编码表
附录 B 学生自主提问或质疑课堂观察表
致谢

(10)不同年代小学数学优质课特征的比较研究 ——以“角的初步认识”和“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课堂教学改革:历久常新的话题
        (二)提高教学质量:优质课的示范和引领
        (三)纵向比较:数学优质课的研究新视角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论文结构
第二章 数学优质课研究综述
    一、国外数学优质课的研究
    二、中国数学优质课的研究
        (一)中国数学优质课的横向比较研究
        (二)中国数学优质课的纵向比较研究
        (三)文献综述总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一)比较研究
        (二)个案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优质课比较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的框架
        (二)比较分析的步骤
        (三)录像分析的方法
第四章 不同年代“角的初步认识”课的比较分析
    一、“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的基本情况
    二、不同年代的“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的异同
        (一)课的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二)教学内容的共性与差异
        (三)教学方式的共性与差异
    三、对分析结果的总结
第五章 不同年代“用字母表示数”课的比较分析
    一、“用字母表示数”优质课的基本情况
    二、不同年代的“用字母表示数”优质课的异同
        (一)课的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二)教学内容的共性与差异
        (三)教学方式的共性与差异
    三、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一、总结
        (一)对两组优质课分析结果的整合
        (二)研究结论
    二、讨论
        (一)本研究结论与以往研究结论的比较
        (二)研究启示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认识钟表”教学实录(论文参考文献)

  • [1]教师专业成长五要素——我的实践与感悟[J]. 徐斌.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04)
  • [2]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小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J]. 田超颖. 吉林教育, 2021(Z4)
  • [3]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朱予橦. 西南大学, 2021
  • [4]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冯婷. 西南大学, 2021
  • [5]故事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莎莎. 西南大学, 2021
  • [6]《认识秒》课堂实录[J]. 吴红霞. 小学教学设计, 2021(17)
  • [7]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S小学为例[D]. 苗臻. 大理大学, 2021(08)
  • [8]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D]. 罗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D]. 沈心如.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不同年代小学数学优质课特征的比较研究 ——以“角的初步认识”和“用字母表示数”为例[D]. 石悦.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读懂钟表》教学实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