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修订及临床应用研究

中文版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修订及临床应用研究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修订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樊献丽,白丽娟,武振宁,王艳,闫冬梅,武克文,张玉涛,武秀,白慧芳,李志锐[1](2021)在《CCRT联合社交技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缺陷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CCRT)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缺陷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住院且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实际完成了75例;其中干预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37.3±5.4)岁;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37.1±6.1)岁。入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社交技能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8周的CCRT。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社交技能评定目录量表(SSC)、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为评定工具,在患者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康复疗效评定并比较。结果实施8周的CCRT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后,干预组MMSE、SQLS评分分别为(28.64±1.88)分、(40.06±17.3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4.15±2.45)分、(48.97±1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47、2.179,均P<0.05)。干预组训练后SSC评分中SSC总分和冲突解决能力、建立关系能力评分分别为(16.03±6.87)分、(3.38±1.64)分、(3.15±1.82)分,对照组分别为(21.06±8.26)分、(5.91±2.36)分、(6.73±2.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6、5.349、7.003,均P<0.01)。结论 CCRT联合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缺陷。

翟姗姗[2](2021)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单一奥氮平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对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瞬时记忆力的疗效。2.在此基础上探讨单一奥氮平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后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以及瞬时记忆力的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相互关系。[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共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Revision,ICD-10)诊断标准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以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量表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给予单一奥氮平治疗12周,在基线及治疗12周后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PSP)、瞬时记忆测验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命质量量表(SQL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瞬时记忆能力、主观生命质量,从而评估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疗效;并按照PANSS的总分减分率来评定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PANSS的总分减分率≥50%定义为治疗有效,<50%定义为无效,最终共有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单一奥氮平12周治疗及上述量表评估。44例研究对象均在入组时取外周静脉血5ml,进行分装、编号和深冻保存,采用微测序分型技术SNP检测NRG1 基因的全部 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一步探讨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关的NRG1基因药理遗传机制。[结果]1.本研究一共入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剔除资料缺失2例、联合抗精神病性治疗1例、期间自行停药2例、拒绝血样采集1例及拒绝日后随访者2例,最终完成12周临床评估并获得遗传学样本共计44例。44例患者中按照PANSS总评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经检验有效组与无效组临床特征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攻击危险性分较治疗前得分降低,PSP评分、瞬时记忆测验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提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相应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阳性症状减分率为70.50(50.00,89.00)%高于阴性症状减分率58.00(35.25,75.75)%,经奥氮平治疗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3,P=0.010)。4.NRG1基因共检测2774个多态性位点,经检验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其中 rs17664708、rs200167743、rs13272687、rs12543829、rs12546941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总分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17664708的T等位基因、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3272687的T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总分减分率低;携带有rs12543829的T等位基因、rs12546941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总分减分率高。rs563246482、rs10094348、rs13278493、rs13282071、rs17666554 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评估的PANSS阳性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563246482的CT等位基因、rs10094348的A等位基因、rs13278493的C等位基因、rs13282071的T等位基因、rs17666554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阳性症状减分率低。rs71992716、rs150202882、rs117444513、rs118149077、rs140193309 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阴性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71992716的CTT等位基因、rs150202882的A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阴性总分减分率高;携带有rs117444513的G等位基因、rs118149077的T等位基因、rs140193309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阴性症状减分率低。结果示 NRG1 基因多态性位点 rs200167743、rs10100501、rs10706604、rs10755888、rs1080832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0100501的T等位基因、rs10706604的GT等位基因、rs10755888的C等位基因、rs10808323的G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减分率低。结果示 NRG1 基因多态性位 rs200167743、rs148142600、rs118037090、rs116890544、rs116984080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评估的PANSS攻击危险性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48142600的C等位基因、rs118037090 的 A 等位基因、rs116890544 的 G 等位基因、rs116984080 的 T等位基因是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攻击危险性症状减分率低。[结论]1.奥氮平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包括阴性、阳性、一般精神病理症状、攻击危险性症状;同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瞬时记忆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疗效优于阴性症状疗效。3.NRG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部分等位基因,可作为影响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危险因素或疗效较好的预测因子。

吴菁,谭悦,徐旋,谭美玉[3](2021)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诊情况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诊情况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5例,其中复诊规律组88例,停药组(症状消除)5例,复诊不规律组22例,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SQLS)评估3组患者远期预后并比较。结果:复诊规律组患者占76.52%,复诊不规律组患者占19.13%,停药组(症状消除)占4.35%,PANSS评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71,P<0.01),复诊规律组(t=3.594,P<0.001)和停药组(症状消除)(t=2.113,P<0.05)明显低于复诊不规律组;ITAQ评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81,P<0.001),复诊规律组明显高于复诊不规律组(t=-4.654,P<0.001);PSP评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1,P<0.001),复诊规律组(t=-3.949,P<0.001)和停药组(症状消除)(t=-2.859,P<0.01)明显高于复诊不规律组;SSRS评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5,P<0.05),复诊规律组明显高于复诊不规律组(t=-2.550,P<0.05);SQLS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0,P>0.05)。结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远期预后综合考察,复诊规律组在精神症状改善,自知力提高,社会功能以及社会支持方面都明显好于复诊不规律组,而生活质量上与复诊不规律组同一水平。

赵斌斌[4](2020)在《奥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在首发女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奥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女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女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服用奥氮平;其中观察组联合12周的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质量量表(SQLS)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并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SQLS评分及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首发女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宋珈莹,杨艳芬,龙丽娣[5](2020)在《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培酮治疗组采取利培酮治疗,奥氮平治疗组则采取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老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评分、治疗前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MMSE评分以及PANSS评分。结果奥氮平治疗组疗效高于利培酮治疗组,P <0.05;治疗前利培酮治疗组、奥氮平治疗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评分相近,P> 0.05;治疗后奥氮平治疗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评分高于利培酮治疗组,P <0.05。治疗前利培酮治疗组、奥氮平治疗组MMSE评分以及PANSS评分相近,P> 0.05;治疗后奥氮平治疗组MMSE评分以及PANSS评分优于利培酮治疗组,P <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好,且可更好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质量。

洪叶[6](2020)在《男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快感缺失与吸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解男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行为现况,探讨吸烟与男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快感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入组标准,选取来自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男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段该院心理健康查体中心的男性志愿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的临床基本信息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中文修订版躯体快感缺失量表(Chinese-Version of the Revised Physical Anhedonia Scale,RPAS-C)、中文修订版社会快感缺失量表(Chinese-Version of the Revised Social Anhedonia Scale,RSAS-C)、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Fagerstro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FTND)对其进行评定;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两组的一般资料、精神症状、快感缺失及尼古丁依赖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吸烟与精神症状及快感缺失的相关性。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受教育年限和婚姻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受教育水平和已婚率低于对照组,未婚率和离异率高于对照组。2.实验组躯体快感缺失量表得分和社会快感缺失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3.实验组尼古丁极高度依赖吸烟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对照吸烟组的躯体快感缺失量表得分、社会快感缺失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非吸烟组(均P<0.01)。5.对照组吸烟者的躯体快感缺失量表得和社会快感缺失量表得分与其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6.社会快感缺失是对照组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7.实验吸烟组PANSS总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补充症状分、RPAS-C分、RSAS-C分均高于实验非吸烟组,阴性症状分低于实验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实验吸烟组的躯体快感缺失量表得分、社会快感缺失量表得分与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52、0.48,P<0.01),阴性症状得分与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5,P<0.05)。9.躯体快感缺失和社会快感缺失是实验组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感缺失水平与尼古丁依赖程度都高于男性正常人群,这与多数研究结果一致。吸烟对男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有一定影响,如整体精神症状和阴性症状等。吸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快感缺失程度都较重,同时回归分析提示快感缺失也是人群吸烟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躯体快感缺失和社会快感缺失越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有越明显的吸烟行为,社会快感缺失越重的正常男性可能有越频繁的吸烟行为。意义:本研究发现男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快感缺失与吸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为男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戒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提示。在今后关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戒烟的相关研究中,可将这部分戒烟的吸烟行为,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

徐静[7](2020)在《接纳承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偏见,患者及家属受外界影响易产生认知融合等负性认知,影响其日常生活。本研究旨在探讨接纳承诺疗法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心理灵活性水平及其家庭功能的效果,以期提升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升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方法选取64名来自南昌市某三甲医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加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家属进行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接纳承诺疗法干预,持续的时间均为8周。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AAQ-Ⅱ)、认知融合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CFQ-F)、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Second Edition,FACES-Ⅱ)、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分别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测量。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干预组患者在AAQ水平、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和生活质量三维度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属在AAQ水平、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在AAQ水平、心理社会因子和症状和副反应因子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动力与精力因子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家属在AAQ水平、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发现干预组患者的AAQ水平、CFQ水平和生活质量三维度水平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除自我效能感外,在其他因子的差异比较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属干预后的AA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两维度和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在CFQ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相较于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的家庭功能比更不协调。2、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有效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心理灵活性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效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3、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有效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心理灵活性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水平。

张雪莹[8](2020)在《辩证行为疗法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社会功能现状,探究辩证行为疗法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及可行性。旨在丰富国内有关辩证行为疗法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方面,使康复工作更有针对性,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心理治疗方面积累实践经验。方法:选取60例山西省某精神专科医院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和工娱治疗。实验组30例,在药物和工娱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辩证行为疗法干预。以《辩证行为疗法》一书为基础,设计DBT干预方案,采用活动和练习、正式与非正式干预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干预分三轮进行,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共8次。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一般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性别(t=0.769,P=0.445)、婚姻状况(t=-0.786,P=0.435)、有无子女(t=-0.254,P=0.800)、是否在工作(t=0.00,P=1.00)、受教育年限(t=1.140,P=0.259)、年收入(t=0.622,P=0.536)、家庭所在地(t=0.413,P=0.681)、职业(t=-1.628,P=0.1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PANSS、SQLS、SSSI、病耻感量表上得分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2)干预后两组患者在PANSS量表(P<0.05)、SQLS(P<0.01)、SSSI(P<0.01)、病耻感量表(P<0.05)得分上存在显着差异。(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SSSI、SQLS及病耻感前后测得分的差值上存在显着差异(t=-9.526,P<0.01;t=-13.196,P<0.01;t=-7.156,P<0.01)。两组在精神症状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辩证行为疗法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增强社交能力及调节情绪。(2)辩证行为疗法可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水平。(3)辩证行为疗法可能显着提升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

周晨曦[9](2020)在《基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机制的亚群分类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疾病自我管理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回归社会的重要举措。将患者细分为亚群、评估亚群的特征和需求可提高自我管理项目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仅基于自我管理状况的亚群缺少行为机制为前提,结果可能并不稳定。明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内在机制,并基于行为关键要素将患者分类,将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自我管理支持。研究目的:1.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机制,明确自我管理行为关键要素。2.依据自我管理行为机制中的行为关键要素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群。研究方法:研究包括四个主要内容。认知-心理模型的构建部分中通过理论整合初步构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认知-心理模型。研究工具的引进、设计与信效度检验中引进了简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估工具(BriefAssessmentof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BACS)、精神分裂症知识测验(Knowledge About Schizophrenia Test,KAST)、精神分裂症疾病感知问卷(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for Schizophrenia,IPQS)和治疗自我调节问卷(Treatment Self-Regulation Questionnaire,TSRQ),设计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态度问卷(Attitude towards Self-management in Schizophrenia Questionnaire,ASSQ),完成信效度检验。模型的验证与修订部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到的3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对认知-心理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修订。亚群分类部分中以行为机制中的四个关键要素为细分特征,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将341例患者进行分类,构建亚群模型,刻画亚群患者的用户画像。研究结果:模型的构建部分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认知-心理模型包括了从健康信息输入到自我管理行为输出的众多环节,认识功能是信息到疾病知识的关键环节,信念在疾病知识到行为态度中起中介效应,自我效能和行为动机与行为态度协同预测自我管理行为。研究工具的信效度检验中KAST、IPQS、TSRQ、ASSQ的I-CVI范围为 0.83~1,S-CVI/Ave分别为 0.97、0.96、0.94、0.98。BACS的 1 因子模型拟合较好(χ2/df=1.055,GFI=0.953,CFI=0.998,RMSEA=0.030);IPQS的因子分析共提取了 10个因子,与源量表结构类似;TSRQ的4因子模型拟合较好(χ2/df=1.771,GFI=0.902,CFI=0.947,RMSEA=0.069);ASSQ的 2 因子模型拟合较好(χ2/df=2.251,GFI=0.843,CFI=0.920,RMSEA=0.079)。BACS、KAST、ASSQ的Cronbach’sα值/KR-20值分别为0.86、0.68、0.93,大部分IPQS各维度的Cronbach‘Sα值为0.69~0.87,TSRQ各维度的Cronbach’sα值为0.49~0.90。模型的验证与修订部分中修订后的模型与实证数据拟合较好(χ2/df=2.407,RMSEA=0.064,GFI=0.905,CFI=0.912,NFI=0.860,IFI=0.913)。个体从接触外界信息到形成自我管理行为的过程中存在两条相对独立的路径:①认知功能→疾病知识→掌控度信念→行为态度→自我管理行为;②认知功能→自我效能→自主动机→自我管理行为。亚群分类部分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能量充沛型(39.3%)、潜在转换型(38.4%)、全面耗竭型(22.3%)。不同亚群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H=78.571,P<0.05)、性别构成(χ2=14.734,P<0.05)、受教育程度(χ2=38.303,P<0.05)、是否长期坚持服药方面(χ2=26.059,P<0.05)存在差异。研究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认知-心理模型中,认知功能、掌控度信念、自我效能和自主动机是自我管理行为的关键要素。基于此四个特征,患者中存在能量充沛型、潜在转换型、全面耗竭型三个亚群,定位不同亚群的特征和需求是提供量身定制的自我管理支持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精准化精神卫生康复服务的有效途径。

温金峰,曹香燚,徐海燕,王振,陈修琼,彭章瑞,赵平息,邹杏,翟春慧[10](2019)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PM)任务的损害程度,探讨前瞻记忆与精神症状、个体和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病史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被试测试数据,各56例。在Einstein和McDaniel的双重任务范式基础上,使用图形材料前瞻记忆任务,包括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TBPM)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EBPM)。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TBPM任务中前瞻任务正确数、当前任务正确数及当前任务反应时分别为6.50(4.00)、61.00(19.75)、1 603.50(975.00)ms,均差于正常对照组8.00(1.50)、70.50(10.00)、1 196.00(429.5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EBPM任务中,前瞻任务正确数、前瞻任务反应时、当前任务正确数及当前任务反应时分别为4.00(5.75)、2 903.00(3 168.50)ms、73.00(14.25)、1 852.00(732.75)ms,均差于正常对照组6.00(4.00)、1 206.00(1 396.00)ms、77.00(4.00)、1 354.00(398.75)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ANSS量表总分(47.75±8.24)分与EBPM中当前任务的反应时存在显着负相关(r=-0.35,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TBPM前瞻任务正确数及EBPM前瞻任务正确数与PSP量表评分(71.70±22.79)分显着正相关(r=54,P<0.01;r=36,P<0.01);TBPM前瞻任务正确数、前瞻任务反应时、当前任务正确数及当前任务RT,EBPM当前任务正确数及当前任务RT与SQLS量表评分(23.07±12.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5,P<0.01;r=0.48,P<0.01;r=-0.78,P<0.05;r=0.69,P<0.05;r=-0.35,P<0.01;r=0.58,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前瞻性记忆损伤;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能力与个体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修订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修订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精神分裂症疗效现状及与NRG1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诊情况对远期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1.2.2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 ITAQ)
        1.2.3 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 PSP)
        1.2.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 SSRS)
        1.2.5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 SQLS中文版)
        1.2.6 资料采集
    1.3 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PANSS评分比较
    2.2 ITAQ评分比较
    2.3 PSP评分比较
    2.4 SSRS评分比较
    2.5 SQLS评分比较
3 讨 论

(4)奥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在首发女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ES、SQL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5)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评分比较
    2.3 两组MMSE评分以及PANSS评分比较
3 讨论

(6)男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快感缺失与吸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1.2 实验组入组标准
        1.3 实验组排除标准
        1.4 对照组入组标准
        1.5 对照组排除标准
    2.研究工具与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比较
        1.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基本信息比较
        1.2 实验组与对照组快感缺失得分比较
        1.3 实验组与对照组尼古丁依赖程度比较
    2 对照组内各项比较
        2.1 对照组内临床基本信息比较
        2.2 对照组内快感缺失程度比较
        2.3 对照组吸烟组快感缺失程度与尼古丁依赖的相关性分析
        2.4 对照组快感缺失程度与吸烟关联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对照组快感缺失程度与吸烟关联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实验组内各项比较
        3.1 实验组内临床基本信息比较
        3.2 实验组内精神症状及快感缺失的差异性比较
        3.3 实验吸烟组精神症状及快感缺失程度与尼古丁依赖的相关性分析
        3.4 实验组精神症状和快感缺失与吸烟关联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5 实验组精神症状和快感缺失与吸烟关联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7)接纳承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假设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功能
        2.1.1 相关概念
        2.1.2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评估
        2.1.3 家庭功能的测量工具
        2.1.4 家庭功能的干预技术
        2.1.5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干预研究现状
    2.2 接纳承诺疗法综述
        2.2.1 接纳承诺疗法的概念
        2.2.2 接纳承诺疗法的理论基础
        2.2.3 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与治疗模型
        2.2.4 接纳承诺疗法的研究现状
    2.3 接纳承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设计
        3.2.2 研究工具
        3.2.3 治疗方法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质量控制
    3.4 技术路线图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和正常健康人群比较
    4.2 两组患者及家属的对照性研究
        4.2.1 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对照
        4.2.2 AAQ、CF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对比
    4.3 干预效果
        4.3.1 干预前后AAQ和CFQ水平的差异分析
        4.3.2 干预前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水平的差异分析
        4.3.3 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水平的差异分析
        4.3.4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分析
    4.4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属家庭功能的回归分析
        4.4.1 家属家庭功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社会因子的回归分析
        4.4.2 家属家庭功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动力和精力因子的回归分析
        4.4.3 家属家庭功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副反应因子的回归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现状分析
        5.1.1 一般人口学资料特征
        5.1.2 AAQ、CF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水平
    5.2 干预效果分析
        5.2.1 AAQ和CFQ水平
        5.2.2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
        5.2.3 自我效能感水平
        5.2.4 生活质量水平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辩证行为疗法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精神分裂症的概述
        1.2.2 社会功能
        1.2.3 辩证行为疗法的概述
        1.2.4 辩证行为疗法的应用
        1.2.5 辩证行为疗法对社会功能的干预研究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对象
    2.4 干预方案
    2.5 研究工具
    2.6 数据来源与处理
    2.7 论文框架
    2.8 论文的创新点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各量表得分比较
    3.3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各量表得分比较
    3.4 实验组各量表干预前后比较和对照组各量表干预前后比较
    3.5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各量表前后测得分差值比较
    3.6 实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4 讨论
    4.1 DB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
    4.2 DB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4.3 DB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
    4.4 DB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结论
6 建议
7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基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机制的亚群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四、研究内容及路线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精神分裂症概述
    二、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概述
    三、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四、行为机制论述
    五、自我管理行为机制的研究基础及理论基础
    六、文献小结
第三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认知-心理模型构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
第四章 相关测量工具的引入、发展与验证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结果
    五、讨论
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机制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研究结果
    五、讨论
第六章 基于自我管理行为机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亚群分类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结果
    五、讨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创新点
    四、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修订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CCRT联合社交技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缺陷的效果研究[J]. 樊献丽,白丽娟,武振宁,王艳,闫冬梅,武克文,张玉涛,武秀,白慧芳,李志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5)
  • [2]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D]. 翟姗姗.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诊情况对远期预后的影响[J]. 吴菁,谭悦,徐旋,谭美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11)
  • [4]奥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在首发女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效果[J]. 赵斌斌.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04)
  • [5]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分析[J]. 宋珈莹,杨艳芬,龙丽娣. 中国医药科学, 2020(14)
  • [6]男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快感缺失与吸烟的相关性研究[D]. 洪叶. 青岛大学, 2020(01)
  • [7]接纳承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干预研究[D]. 徐静. 南昌大学, 2020(01)
  • [8]辩证行为疗法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D]. 张雪莹.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9]基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机制的亚群分类研究[D]. 周晨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J]. 温金峰,曹香燚,徐海燕,王振,陈修琼,彭章瑞,赵平息,邹杏,翟春慧.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12)

标签:;  ;  ;  ;  ;  

中文版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修订及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