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一)(论文文献综述)
石鑫越,韩伟刚,郦秀萍,张春霞,常金宝[1](2018)在《排队论在连铸-轧钢区段加热炉出坯节奏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连铸-轧钢区段作为界面模式的组成部分之一,对钢铁生产流程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热送热装技术的深入应用,工序装置之间的衔接、匹配由数量、生产能力等的匹配发展为生产节奏的匹配。其中加热炉的出坯节奏决定了轧钢的轧制节奏,从而对整个区段的节奏产生影响。对唐山钢铁集团第二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进加热炉前等待的时间间隔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排队理论为指导,对二钢轧厂一棒材铸坯进入加热炉前的时间间隔进行优化,提出了合理的时间值,并且分析了二钢轧厂二棒材不能应用排队论的原因,从而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石鑫越[2](2018)在《棒线材流程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节奏优化及仿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钢铁工业也经历着不断优化、创新的过程。从过去的粗放式生产到现在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从工序满足生产的需求到现在对全流程的生产组织协调、稳定。过去对钢铁制造流程中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单元工序方面,而近些年对各主体单元工序之间衔接-匹配的“界面技术”开始关注和研究。连铸-轧钢区段是钢铁制造流程中关键“界面”之一,其界面的高效衔接匹配和动态有序运行对于全流程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钢铁半壁江山的棒线材生产流程的铸轧界面的研究,对于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和实现智能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中的时间优化等问题,研究了不同企业连铸-轧钢区段的铸坯运输时间节奏和铸坯温度情况,应用排队理论对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仿真模型,以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优化。首先,选取沙钢永新钢轧厂、唐钢二钢轧厂和邯钢一炼钢厂等三家典型钢铁企业棒线材生产线的连铸-轧钢区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甘特图和统计学等方法对铸坯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温度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平面布置方式、不同铸坯运输方式下的铸坯运输时间、温度等问题。结果表明:对于车间平面布置方式而言,连铸、轧钢工序呈直线分布且在同一水平面,加上运输方式采用辊道输送方式是比较合理的。其次,在对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解析的基础上,指出铸坯运输过程是一个由移钢车处理系统和铸坯进炉前等待系统串联构成的排队系统,二者可分别抽象为M/M/1/m、M/D/1排队系统,因此构建铸坯运输过程的各排队模型,并应用模型对所选取的典型钢厂铸坯运输过程进行计算分析,理论值与实际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钢永新钢轧厂、唐钢二钢轧厂一棒材、二棒材和邯钢一炼钢厂连铸-轧钢区段基于排队论计算的铸坯运输时间分别为31.55min、5.69min、4.31min和3.66min,与实际运输时间相比,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再次,基于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时间优化的基础上,建立铸-轧界面铸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利用ANSYS模拟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可预测铸坯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铸坯进入加热炉的温度,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吻合。利用此模型对三家企业经排队论优化后的铸坯进入炉温度进行预测可知,沙钢永新钢轧厂、唐钢二钢轧厂一棒材、二棒材和邯钢一炼钢厂铸坯的入炉温度分别为630℃、820℃、877℃和707℃,较之前的入炉温度分别提高了22℃、58℃、19℃和96℃。最后,建立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行节奏优化的模型,并利用Flexsim软件实现了对连铸-轧钢区段设备利用率、工序出坯节奏和生产组织优化三方面的功能,三家企业连铸出坯辊道的效率提高了810%;沙钢永新钢轧厂连铸出坯节奏、加热炉进坯节奏由之前的73s、86.7s变成优化后64.8s、68.4s,唐钢二钢轧厂一棒材铸连铸出坯节奏、加热炉进坯节奏由之前的98.4s、89s变成优化后72s、61.2s,与加热炉的出坯节奏匹配性更加合理;永新钢轧厂铸坯下线数量由每小时13根减少为每小时5根左右,唐钢二钢轧厂一棒材铸坯堆积数量由每小时13根减少为每小时6根左右。
石鑫越,张春霞,郦秀萍,徐霞[3](2018)在《基于排队论的连铸-轧钢区段铸坯出坯节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连铸-轧钢区段作为界面模式的组成部分之一,对钢铁生产流程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热送热装技术的深入应用,工序装置之间的衔接、匹配由数量、生产能力等的匹配发展为生产节奏的匹配。其中加热炉的出坯节奏决定了轧钢的轧制节奏,从而对整个区段的节奏产生影响。对沙钢集团永新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进加热炉前等待的时间间隔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排队理论为指导,对铸坯进入加热炉前的时间间隔进行优化,提出了合理的时间值,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石鑫越,张春霞,郦秀萍,韩伟刚,周继程,钱卫忠,徐霞[4](2017)在《沙钢连铸-轧钢区段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实践》文中指出介绍了沙钢永新炼钢厂3#连铸机-棒材轧机区段连铸坯热送热装情况,对铸坯两种输送方式的时间和温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优化后铸坯入炉由原来540℃提高至610℃热装;加热炉煤气消耗量减少10.3%34.3%;生产运行效率提高,生产运行总时间由57 min缩短至33.9 min。
解继锋,李子林,赵自义,任洋东[5](2003)在《安钢高速线材生产线筹建与达产经验》文中指出介绍了安钢集团公司高速线材生产线工艺流程和工艺特点及其高速度、高起点、低成本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试车的管理措施。解决了影响快速达产的难题。
张卫权[6](2002)在《柳钢连铸坯全“一火成材”建设及后续工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柳钢在1997年转炉钢实现了全连铸。而轧钢系统除中板厂实现了“一火成材”外,其他轧钢厂仍为“二火成材”。如何利用已有的设备进行适当的改造实现连铸坯全“一火成材”,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成材率、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公司经过对“一火成材”技术研究,发现柳钢具有实现用连铸坯全“一火成材”的条件,为此,“九五”期间,柳钢对中型厂、小型厂、线材厂分别实行了“一火成材”技术改造,并通过调整与优化轧钢系统的工艺结构和品种结构。 吸取了“一火成材”成功的经验,公司又对热送热装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应用,也获得了热送热装技术改造的成功。 柳钢公司虽然在近两年来的技术和设备现代化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步子小了,显现出落后,但柳钢公司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应用,并成功地应用在中板厂和小型连轧棒材的改造。 柳钢面对市场和形势的严峻性,及时对已制订出了“十五”规划做了重大的调整,高速线材现代化改造项目研究与设计就是“十五”规划高新技术、现代技术和设备在柳钢进入广泛应用的开始。高速线材改造方案设计是建立在高水平之上的一次改造:单线年产60万t。轧制成品线速度120m/s,关键设备是引进世界最先进水平装备,集现代技术和设备于一体,突出代表以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在其中。
解继锋,李子林,赵自义[7](2002)在《安钢高速线材生产线设计简介》文中指出介绍了安阳钢铁股份公司高速线材生产线的平面布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性能参数及工艺设备特点。该生产线的最高轧制速度为 112m/s ,达世界先进水平。
席约强[8](2000)在《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在线、棒材轧制中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节能降耗效果 ,连铸坯热送方式 ,连铸与轧钢之间的热连接方式 ,并对热装工艺提出了看法 ,指出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热送热装效果的关键。
二、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一)(论文提纲范文)
(1)排队论在连铸-轧钢区段加热炉出坯节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连铸坯运输过程及事件解析 |
1.1 辊道运输模式 |
1.2“辊道+天车”运输模式 |
2 铸坯运输过程相关指标 |
2.1 铸坯运输时间 |
2.2 铸坯等待时间 |
3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进加热炉前的排队论模型 |
3.1 铸坯进加热炉前的排队论描述 |
3.2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进加热炉前排队系统模型 |
4 案例分析 |
4.1 铸坯切割结束到加热炉运输时间分布 |
4.2 计算条件 |
4.3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
5 结论 |
(2)棒线材流程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节奏优化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连铸-轧钢区段工序概况 |
1.1.1 连铸工序 |
1.1.2 加热炉工序 |
1.1.3 热轧工序 |
1.2 连铸-轧钢区段研究内容 |
1.2.1 连铸-轧钢区段的“界面技术” |
1.2.2 连铸-热轧区段铸坯热送热装 |
1.2.3 连铸-轧钢区段运行动力学 |
1.2.4 加热炉工序相关问题研究 |
1.2.5 铸坯温降研究 |
1.3 论文研究背景、内容及创新点 |
1.3.1 论文研究背景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1.3.3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典型企业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解析 |
2.1 沙钢永新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解析 |
2.1.1 连铸-轧钢区段当前生产组织模式 |
2.1.2 永新钢轧厂棒材生产线连铸-轧钢区段平面布置图 |
2.1.3 沙钢永新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事件和时间解析 |
2.2 唐钢二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解析 |
2.2.1 连铸-轧钢区段当前生产组织模式 |
2.2.2 唐钢二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平面布置图 |
2.2.3 唐钢二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解析 |
2.3 邯钢一炼钢厂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解析 |
2.3.1 连铸-轧钢区段当前生产组织模式 |
2.3.2 邯钢一炼钢连铸-轧钢区段平面布置图 |
2.3.3 邯钢一炼钢厂连铸-轧钢区段解析 |
2.4 典型钢厂连铸-轧钢区段情况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排队论研究 |
3.1 连铸坯运输过程及事件解析 |
3.1.1 辊道运输模式 |
3.1.2 “辊道+天车”运输模式 |
3.1.3 铸坯运输过程相关指标 |
3.2 铸坯运输过程排队论模型 |
3.2.1 排队理论基础 |
3.2.2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排队论模型 |
3.3 基于排队论的连铸坯运输过程案例分析 |
3.3.1 沙钢永新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铸坯排队系统 |
3.3.2 唐钢二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铸坯排队系统 |
3.3.3 邯钢一炼钢厂连铸-轧钢区段铸坯排队系统 |
3.4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时间优化 |
3.4.1 沙钢永新钢轧厂铸坯运输时间优化 |
3.4.2 唐钢二钢轧厂铸坯运输时间优化 |
3.4.3 邯钢一炼钢厂铸坯运输时间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温度优化 |
4.1 铸坯运输过程温降模型建立条件 |
4.1.1 方坯热传导示意图 |
4.1.2 基本假设 |
4.1.3 方坯热传导的偏微分方程 |
4.1.4 第三类边界条件 |
4.1.5 数值模拟物性参数 |
4.2 铸坯运输过程温降模型建立步骤 |
4.3 铸坯运输过程温降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
4.3.1 铸坯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
4.3.2 模拟结果验证 |
4.4 铸坯入炉温度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连铸-轧钢区段FLEXSIM仿真模拟研究 |
5.1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行节奏仿真模型 |
5.1.1 FLEXSIM仿真软件简介 |
5.1.2 连铸-轧钢区段模块划分和建模 |
5.1.3 连铸-轧钢区段仿真模型 |
5.2 仿真模型的应用 |
5.2.1 设备利用率优化 |
5.2.2 连铸-轧钢区段生产组织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工作与学术成果 |
(3)基于排队论的连铸-轧钢区段铸坯出坯节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连铸坯运输过程及事件解析 |
1.1 辊道运输模式 |
1.2“辊道+天车”运输模式 |
2 铸坯运输过程相关指标 |
3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的排队论模型 |
3.1 铸坯运输过程的排队论描述 |
3.2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排队系统模型 |
4 案例分析 |
4.1 计算条件 |
4.2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
5 结论 |
(4)沙钢连铸-轧钢区段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沙钢永新钢轧厂工艺流程 |
2 连铸-轧钢区段工序匹配模式 |
2.1 工序装置数量匹配 |
2.2 工序生产能力匹配 |
3 沙钢永新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连铸坯输送方式分析 |
(1) 两种运输方式运输时间的对比 |
(2) 两种运输方式铸坯温降的对比 |
(1) 场地因素 |
(2) 铸坯切割结束在冷床上停留的时间较长 |
(3) 设备故障率高 |
4“热送热装”技术优化及实施效果 |
4.1“热送热装”技术优化方案 |
4.1.1 铸坯输送方式优化 |
4.1.2 铸-轧区段动态运行协同优化 |
(1) 连铸机与轧机小时产能匹配 |
(2) 合理调整加热炉操作方式 |
4.1.3 铸-轧区段维检修模式优化 |
(1) 合理安排轧机设备检修时间, 降低设备故障率 |
(2) 连铸、轧钢检修同步 |
(3)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 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
4.2“热送热装”技术优化方案实施效果 |
5 结论 |
(6)柳钢连铸坯全“一火成材”建设及后续工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世界钢铁业的发展概况 |
1.1.1 20世纪下半期钢铁工业的回顾 |
1.1.2 21世纪钢铁工业展望 |
1.1.3 钢铁强国的概况 |
1.2 我国钢铁业的现状与未来 |
1.2.1 5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回顾 |
1.2.2 21世纪我国钢铁工业的展望 |
1.2.3 地方钢铁骨干企业的概况 |
1.3 广西柳钢集团公司的现状 |
1.3.1 (集团)公司概况、产品结构及市场环境 |
1.3.2 现有主要生产设施及能力 |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公司改变现状的途径 |
1.4.1 适度扩大规模 |
1.4.2 加强连铸后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2 适度扩大生产规模、调整品种结构 |
2.1 品种、规模程度 |
2.1.1 线材 |
2.1.2 小型材 |
2.1.3 中型材、H型钢 |
2.1.4 中厚板 |
2.1.5 产量规模和品种结构的关系 |
2.2 可行性简析 |
2.2.1 区位优势 |
2.2.2 产业政策 |
2.2.3 市场环境 |
2.2.4 建设项目 |
2.2.5 资金筹措 |
2.2.6 经济性 |
3 连铸后续技术的研究应用 |
3.1 连铸坯全“一火成材” |
3.1.1 中板厂“一火”成材改造 |
3.1.2 中型轧钢厂“一火”成材改造 |
3.1.3 小型轧钢厂“一火”成材改造 |
3.1.4 线材厂“一火”成材改造 |
3.2 热送热装技术 |
3.2.1 热送热装工艺的概念和意义 |
3.2.2 连铸小方坯热送热装工艺方案 |
3.2.3 三种输送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
3.2.4 保证按炉送钢的制度实现的手段和措施 |
3.2.5 生产过程计算机管理模型系统功能 |
3.3 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现代化 |
3.3.1 现状 |
3.3.2 中板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 |
3.3.3 连轧棒材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 |
3.3.4 柳钢近期技术改造展望 |
3.4 高速线材现代化改造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
3.4.1 高速线材改造工程 |
3.4.1.1 新建高速线材生产线设计指标 |
3.4.1.2 工艺方案 |
3.4.1.3 主要设备组成 |
3.4.1.4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 |
3.4.2 高速线材加热炉区工艺流程及配置的设备 |
3.4.2.1 加热工序 |
3.4.2.2 炉区工艺过程 |
3.4.2.3 加热炉主要尺寸和技术特点 |
3.4.2.4 加热炉炉体结构 |
3.4.2.5 供热系统 |
3.4.2.6 燃烧器 |
3.4.2.7 煤气管道系统 |
3.4.2.8 能源介质 |
3.4.2.9 加热炉的性能及消耗指标 |
3.4.3 轧钢区工艺流程及设备配置 |
3.4.3.1 工艺 |
3.4.3.2 设备 |
3.4.4 车间平面布置及起重设备、运输设施 |
3.4.4.1 主厂房选址 |
3.4.4.2 厂房和起重设备 |
3.4.4.3 运输 |
3.4.5 电气传动与自动控制 |
3.4.5.1 低压供配电系统 |
3.4.5.2 电气传动 |
3.4.5.3 基础控制系统 |
3.4.5.4 传感器 |
3.4.5.5 过程系统对设备和参数的检测和控制 |
3.4.5.6 自动化系统配置 |
3.4.6 后续技术研究、应用的效果及经济分析 |
3.4.6.1 “一火”成材 |
3.4.6.2 热送热装 |
3.4.6.3 高速线材工程建设投资及效益预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7)安钢高速线材生产线设计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平面布置与工艺流程 |
3 主要工艺设备参数及性能 |
3.1 加热炉 |
3.2 粗、中轧机及高速区 |
3.3 吐丝机 |
3.4 斯太尔摩冷却线 |
3.5 打捆机 |
3.6 液压系统及其他 |
3.7 传动系统 |
3.8 自动控制系统 |
4 工艺设备特点 |
(1) 热送热装: |
(2) 高速轧制: |
(3) 8+4布置: |
(4) 控轧控冷: |
(5) 在线检测: |
(6) 孔型优化: |
(7) 粗、中轧上传动: |
(8)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一)(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连铸坯热送热装类型 |
2.1 直接轧制 |
2.2 高温热装 |
2.3 温装 |
3 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必要条件 |
4 炼钢连铸和轧钢生产工艺的比较 |
(1) 工作制度不同 |
(2) 生产能力不同 |
(3) 连铸坯炉号管理 |
(4) 连铸坯质量保证单 |
5 连铸坯的热送方式 |
四、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一)(论文参考文献)
- [1]排队论在连铸-轧钢区段加热炉出坯节奏中的应用[J]. 石鑫越,韩伟刚,郦秀萍,张春霞,常金宝. 钢铁, 2018(05)
- [2]棒线材流程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节奏优化及仿真研究[D]. 石鑫越. 钢铁研究总院, 2018(12)
- [3]基于排队论的连铸-轧钢区段铸坯出坯节奏分析[J]. 石鑫越,张春霞,郦秀萍,徐霞. 炼钢, 2018(02)
- [4]沙钢连铸-轧钢区段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实践[J]. 石鑫越,张春霞,郦秀萍,韩伟刚,周继程,钱卫忠,徐霞. 铸造技术, 2017(12)
- [5]安钢高速线材生产线筹建与达产经验[J]. 解继锋,李子林,赵自义,任洋东. 冶金丛刊, 2003(01)
- [6]柳钢连铸坯全“一火成材”建设及后续工程技术研究[D]. 张卫权. 南京理工大学, 2002(01)
- [7]安钢高速线材生产线设计简介[J]. 解继锋,李子林,赵自义. 轧钢, 2002(01)
- [8]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一)[J]. 席约强. 轧钢,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