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叶覆盆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棕榈叶覆盆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一、掌叶覆盆子黄酮含量的测定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俊彤,程俊侠,张祺祺,王浩鹏,杨娜,王凯杰,邵红军[1](2021)在《悬钩子属浆果多酚的生理活性及现代提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系统总结悬钩子属植物浆果的多酚化学组成及其生理活性,深入分析现代提取分离方法(双水相提取法、酶提取法和超声波法等)在该属植物浆果多酚提纯中的应用,以期为该属植物资源的利用及药食用功能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邹佳美[2](2021)在《基于分子印迹及分子对接技术的覆盆子中抗阿尔兹海默症的酚酸类活性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是一种可供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直为《中国药典》所收载。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抗老年痴呆作用,其中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和山柰酚)对自然衰老大鼠和肾阳虚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但乙酸乙酯部位中酚酸类成分是否存在活性化合物仍知之甚少。由于传统分离方法操作繁琐,消耗大量溶剂,分离难度大,因此,开发一种有效的分离富集方法以筛选覆盆子中的酚酸类活性成分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采用鞣花酸为模板,制备表面印迹聚合物定向分离酚酸类成分,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活性筛选,并采用一测多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1.鞣花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以鞣花酸为模板分子,分别运用沉淀聚合法和硅胶表面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仪和电镜对组成和形态进行表征。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表明,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要高于沉淀分子印迹聚合物,因此将其作为固相萃取剂,用于分离富集覆盆子中鞣花酸及其类似成分。2.覆盆子酚酸类成分的定向富集:采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利用鞣花酸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定向富集分离覆盆子乙酸乙酯浸膏中酚酸类成分的活性群,结合液质联用对富集成分样品进行结构分析判断可能含有的化合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使用核磁共振、质谱进行结构鉴定,鉴定出的化合物为椴树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没食子酸、鞣花酸、香草酸、阿魏酸六种成分,与液质联用鉴定所得成分基本相同。3.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酚酸类活性成分筛选:通过文献与PDB数据库寻找阿尔兹海默症相关受体蛋白,将从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浸膏分离纯化得到的以上6种化合物与抗阿尔兹海默症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初步预测其中的活性化合物。对于筛选对接能Lib Dock Score大于等于0,同时可与5个及5个以上靶蛋白相作用的化合物,则认为它们为潜在的活性化合物。4.一测多评HPLC法测定覆盆子中酚酸类活性化合物的含量:覆盆子中鞣花酸含量较高,因此本研究以价廉易得的鞣花酸为内参物,采用HPLC法,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阿魏酸、椴树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没食子酸的含量,并与外标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在验证QAMS方法的耐用性和系统适用性的同时,探索一测多评法在覆盆子药材多指标质量控制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本课题采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合成鞣花酸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定向富集分离覆盆子乙酸乙酯浸膏中酚酸类成分的活性群,得到为椴树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没食子酸、鞣花酸、香草酸和阿魏酸6种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均具有抗AD活性。并建立一测多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它们的含量,为覆盆子基于抗老年痴呆作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老年痴呆新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郭芙蓉[3](2020)在《悬钩子属(Rubus)植物ITS序列多态性分析及优良株系选育》文中指出悬钩子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广,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本文对不同地域的悬钩子属植物进行收集,并对其植物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悬钩子属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另外,针对我国特有的药食同源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开展了优良株系的初步选育。1.收集了来自国内外的悬钩子种质资源359份,定植于安徽农业大学大杨店试验基地。并对不同种的悬钩子属植物的植物学特征详细记载。2.以13种悬钩子属植物为材料,用PCR技术从叶片DNA中扩增出ITS序列,测序后对ITS序列进行分析。序列比对分析表明,ITS序列总长在462~464 bp之间;其中5.8S序列长度均为164 bp,序列长度十分保守,只有一个变异位点,CG含量有54.27%和54.88%两种;ITS2的序列长度为254或255 bp,GC含量在53.73%~55.12%之间,其中变异位点13个,信息位点27个,单个核苷酸位点14个。基于ITS2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收集的种质资源可以分为四簇,其中掌叶覆盆子种质A9、A29和甜叶覆盆子GH14之间遗传距离小,聚在Ⅰ簇,山莓种质HH2、W5和JF9分在Ⅱ簇,进口红树莓、黄树莓以及黑树莓分在Ⅲ簇为欧洲木莓,插田泡种质TW1、GA1、S和GB3分在Ⅳ簇。用13种悬钩子属植物及外缘标准的ITS2序列进行物种鉴定。3.掌叶覆盆子优良株系选育。在皖南山区收集覆盆子种质资源160份,初步筛选出性状优良的株系9份。针对部分具备市场推广的品系,利用HPLC方法检测了未成熟果的四种特征化合物,分别包括芦丁(Rutin)、椴树苷(Tiliroside)、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槲皮素 3-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初步确定墨梅12号和墨梅13号株系果实较大,特征成分含量高,是后续推广的优良株系。

卢遇[4](2020)在《覆盆子中降血糖成分提取分离和主要活性成分鉴定》文中研究说明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灌木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作为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古籍记载其具有益肾、固精、明目等功效,现代研究也发现覆盆子具有抗癌、抗炎症等丰富的生物活性。糖尿病为长期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通过降低餐后和空腹血糖水平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普遍、有效方法,发现高效,低毒的天然来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的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使用不同方法和溶剂提取覆盆子中的活性成分,然后采用自由基清除、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黄嘌呤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评价覆盆子抗糖尿病、色素沉积、痛风和老年痴呆方面的应用潜力,筛选最佳活性模型;接着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覆盆子中的降血糖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富集,并评价其体内体外降血糖活性,建立主要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最后采用Sephadex LH 20、C18柱等色谱分离手段和高分辨率质谱等检测手段鉴定降血糖活性组分中的主要化学组成。本论文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覆盆子中20%和40%乙醇的超声提取物的得率最高(P>0.05),为22.6%23.00%,40%乙醇超声和80%甲醇浸提物的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46.57和144.88 mg GAE/g(P>0.05);100%乙醇的超声和浸提物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6.95和25.72 mg QuE/g提取物(P>0.05)。60%甲醇超声提取物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为11.14μg/mL,40%乙醇超声提取物具有最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IC50值为0.08μg/mL,远高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IC50值为70.20μg/mL)。80%乙醇浸提提取物、80%甲醇超声提取物和100%乙醇浸提提取物分别具有较好的黄嘌呤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值分别为71.85μg/mL、44.22μg/mL和17.23μg/mL,但抑制能力与阳性对照有一定差距。因此,提取物的得率、总酚、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和酶抑制活性取决于提取方法和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能有效提升覆盆子提取物的得率、总酚、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抗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能力。40%乙醇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糖尿病应用潜力。(2)使用超声辅助40%乙醇提取方法提取覆盆子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并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一步富集得到水相(156.19 g)、10%乙醇(17.87 g)、40%乙醇(67.97 g)、60%乙醇(39 g)、80%乙醇(4.05 g)和95%乙醇(1.3 g)6个洗脱组分。40%乙醇相(FPZ40)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最强,其阿卡波糖活性当量值为1195 g阿卡波糖/g组分。采用高(FPZ-H)、低(FPZ-L)不同剂量的FPZ40灌胃C57BL/6小鼠,通过测定小鼠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发现,FPZ-H组与FPZ-L组小鼠空腹血糖分别比阿卡波糖对照组低31.5%与30.9%,FPZ-H组餐后血糖最低,为724±25.01 mM,为阿卡波糖组的84%,控制组的71.2%,说明FPZ40能显着降低小鼠的餐后和空腹血糖水平。采用HPLC-QTOF-MS/MS技术,通过分析化合物的母离子、MS/MS裂解规律和分子式等信息,从FPZ40中鉴定或初步鉴定出了26种化合物,包括15种鞣花单宁(4个pedunculagin/casuariin及其同分异构体、4种galloyl-HHDP-glucose、4种鞣花酸衍生物、鞣花酸、casuarinin和casuarictin)、7种酚酸(丹酚酸C、caffeoylthreonic acid、brevifolin carboxylic acid、rubusin A、coumaroylthreonic acid、darendoside B、没食子酸乙酯)和4种黄酮类化合(原花青素2聚体、表儿茶素/儿茶素、香橙素-O-己糖苷和芹菜素-O-鼠李糖苷物)。(3)采用Sephadex LH-20、ODS中压柱、半制备型液相等色谱分离手段对FPZ40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通过高分辨率质谱、核磁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精确表征,得到5个化合物的精确结构,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1)、gemin D(2)、短叶苏木酚酸(3)、没食子酸乙酯(13)和鞣花酸(14),其中gemin D为首次从覆盆子中鉴定的化合物。8个鞣花单宁类化合物的精确结构目前无法确定,通过化合物的MS/MS数据可以判断其结构为Galloyl-HHDP-glucose、Galloyl-Ellagic acid-HHDP-glucose、Roshenin C或其异构体、Rhoipteleanin E、Pedunculagin/Casuariin和ellagitannins。通过对覆盆子中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的评价发现,鞣花单宁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活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覆盆子在抗糖尿病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方面的应用和抗糖尿病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向锋[5](2019)在《甜茶中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及甜茶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文中认为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mus S.Lee)系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落叶灌木,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省,其营养成分丰富,在保健品、饮料、甚至化妆品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广西甜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甜茶苷和多酚为主要的活性成分。为了促进以广西甜茶为原料的产品开发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对广西甜茶叶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以及广西甜茶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一个工艺得到两个产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水浸提法提取广西甜茶叶中甜茶苷和甜茶多酚,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参数,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72°C,料液比为1:26 g/mL,提取时间31 min,甜茶苷提取率达89.16%,甜茶多酚的提取率可达80.66%。2.研究了纯化广西甜茶中活性物质的两种方法,方案一得到含量为66.1%的甜茶苷,得率为2.9%;得到含量为31.3%的甜茶多酚,得率为0.4%。方案二得到含量为69.5%的甜茶苷,得率为3.1%;得到含量为53.6%的甜茶多酚,得率为0.9%。方案二的纯化效果优于方案一。3.首次采用HPLC-Q-TOF-MS法对广西甜茶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初步推断出38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18个,多酚类化合物16个,二萜类化合物2个,三萜类化合物2个。

严建立,周历萍,张乐,王淑珍,忻雅,肖文斐,柴伟国[6](2019)在《掌叶覆盆子红熟果营养品质及耐贮性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淳安产掌叶覆盆子红熟果为试验材料,对其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总黄酮等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其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红熟果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13.68%、111.8 mg·g-1和1.27%,糖酸比10∶1左右;Vc、总黄酮含量可达1.59和1.79 mg·g-1,鞣花酸、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分别为0.038%、0.043%,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红熟果采后放入4℃冰箱内,18 h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开始加速下降,48 h后烂果率过高不宜食用。

韩红娟[7](2018)在《多树莓叶片次生代谢物的提取、鉴定、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树莓(Rubus idaeus L.,raspberry)属于蔷薇科悬钩子属,又名覆盆子、悬钩子、山莓等,是色鲜味醇的小浆果,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树莓根、茎、叶兼可入药,味甘性平,益肾固精,补肝明目。茎叶煎水,可外用止痒、治冻疮、治疱。;此外树莓生命力强,每个生长季经根芽萌生大量地上根、茎、叶,能用于养护荒山土坡,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本论文对树莓叶片中次生代谢物的提取、鉴定、分离、纯化以及活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超声辅助乙醇的提取方法对树莓叶片进行提取,响应面实验得到树莓叶片中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总黄酮和SOD)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1:40g/m L料液比、120 W超声功率和30 min超声时间,基于条件下,树莓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为51.74 mg/g、SOD总活力为5828.96 U、总蛋白含量为17.20 mg/g。以此工艺提取澳洲红、黑红莓、托拉蜜、诺娃(有刺)、诺娃、海尔特兹、来味里、马拉哈丁和秋来思9种树莓叶片,结果发现抗氧化物质含量较优的品种是黑红莓、诺娃(有刺)和诺娃,较差的是来味里和海尔特兹。(2)将上述9种树莓和黑莓与掌叶覆盆子(药用干果)及16种药用植物叶片(半枝莲叶、荷叶、艾叶、大青叶、枇杷叶、泽兰叶、侧柏叶、金钱草等)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0种树莓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均高于掌叶覆盆子(33.293mg/g);其中黑莓和黑红莓中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91.682 mg/g和74.391 mg/g,仅次于莲叶(95.729 mg/g),远远高于其他药用植物叶片。(3)通过液质联用HPLC-MS分别对澳洲红和黑莓醇提液进行鉴定,主要化合物有绿原酸、鞣花酸、鞣花酸衍生物等8种多酚类化合物,(-)表儿茶素、芦丁、原花青素、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奈酚-3-O-葡萄糖醛酸苷等11种黄酮类化合物,以及远志酸、积雪草酸及其衍生物等6种三萜类化合物,共计25种次生代谢物。(4)以绿原酸、鞣花酸、(-)表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Q3GA)和积雪草酸为代表,对比7月和10月澳洲红和黑莓进行化合物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时间变化,澳洲红叶片中的5种化合物总量减少近2倍,而黑莓则增加了1倍。其中,绿原酸的定量结果显示,其含量明显存在品种差异,同一时间澳洲红含量高于黑莓70倍。(-)表儿茶素含量不仅存在品种差异,还存在时间差异;澳洲红中的(-)表儿茶素含量低于黑莓,且随着时间变化,两种叶片中的(-)表儿茶素分别增加了18倍和1倍;鞣花酸的含量在澳洲红和黑莓中随时间变化的而大幅减少。Q3GA在总含量中的占比最高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澳洲红中减少2倍,而在黑莓中则增加2倍;积雪草酸含量在两个品种中都随时间变化不断积累,分别增加了4倍和3倍,其他的三萜类化合物即远志酸以及衍生物、积雪草酸衍生物等都有随时间积累的趋势。(5)通过聚酰胺色谱柱对树莓叶片醇提液的石油醚萃取相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洗脱剂比例采用甲醇:氯仿=13:3(2%甲酸),5 g石油醚萃取相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共计637 mg,经过[M-H]-质谱检测混合物2的m/z主要为487.3056,与远志酸C29H44O6相符。(6)活性研究发现树莓叶片中的远志酸及其衍生物等三萜类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清除能力,浓度为0.5 mg/m L时,清除率为10.0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性,浓度达到1.6 mg/m 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是53.39%。综上所述,树莓叶片中含丰富的黄酮、鞣花酸和三萜等各种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它们的含量在品种间和采收时间上差异较大,尤其是三萜类化合物,随时间推移而显着积累,这些结果为树莓的叶用优良品种选育和采收时间提供重要参考,同时有利于树莓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金珊珊[8](2017)在《掌叶覆盆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具有补肾固精、助阳缩尿、补肝明目之功效,传统治疗上主要用于医治肾虚、遗尿、尿频、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目暗昏花等病症。由于其提取物具有抗癌、抗血栓、保肝、提高免疫能力、抗氧化、抗炎和抗骨质疏松等生物活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产自浙江新昌的掌叶覆盆子的全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分离手段,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了详细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从中共分得6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包括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DEPT,HSQC,HMBC,NOESY)、IR、质谱等,并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ent-kaurane-16α,17-diol-2-one(75)、17-O-β-D-glucoside-ent-kaurane-16α,17-diol-2-one(76)、6,7-二羟基香豆素(77)、3,3’-二甲氧基鞣花酸-4-(5”-乙酰基)-α-L-呋喃阿拉伯糖苷(78)、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9)和Quercilicoside A(80)。其中,化合物75和76是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少有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新化合物,化合物77、78和8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2)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DPPH和FRAP法对化合物77-80的自由基捕获能力和三价铁还原能力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77和78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77和化合物78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0.76 mM、2.0 mM。它们的三价铁还原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0.034 mM、0.28 mM,化合物80无明显的抗氧化活性。进一步验证了化合物抗氧化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与苯环上含有的羟基个数有关的结论。

张恬恬[9](2017)在《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掌叶覆盆子作为一种药食同源品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极具研究开发前景。掌叶覆盆子中有效成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晰。对掌叶覆盆子的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以促进覆盆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论文通过现代色谱及波谱技术分离和鉴定掌叶覆盆子的有效成分,阐明了掌叶覆盆子中主要活性物质,包括挥发性成分、活性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多糖等;探讨了一种黄酮苷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机制;阐明了一种三萜类化合物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探索了覆盆子多糖的提取纯化、理化性质、结构分析以及活性评价。本研究有助于阐明掌叶覆盆子药食两用的物质基础,并且可以对其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的指导。(1)通过水蒸气蒸馏法、索氏乙醇提取法和索氏乙醚提取法分别提取覆盆子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提取率依次为0.15%、2.12%和1.9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其中的挥发性成分,三种不同的提取方法从覆盆子果实中共分离鉴定出5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8类化合物:9种饱和烃类、10种不饱和烃类、9种醇类、2种羰基类化合物、11种酯类、7种有机酸类、8种氧化物类及两种其它类化合物。用水蒸气蒸馏法、索氏乙醇提取法和索氏乙醚提取法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分别分离鉴定出54、47和41种化合物。索氏乙醚提取法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含有较多的饱和烃类化合物与酯类化合物。在三种挥发油中,通过索氏乙醚提取法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溶血抑制效果,显着高于阳性对照肝素钠在相同浓度下的溶血抑制率,这可能与其含有更多的酯类化合物相关;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效果最好,这可能与其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关。(2)提取分离得到覆盆子四大类活性物质(多糖、黄酮、皂苷和生物碱)并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抗补体以及抗肿瘤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覆盆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卓越的抗补体活性,同时还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说明黄酮富集了本植物有效活性成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得到覆盆子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时间为2.5h,乙醇浓度为30%,液固比为20:1。在此条件下,覆盆子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3.2%,与理论相符。通过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从覆盆子黄酮中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主要化合物,鉴定为椴树苷。通过MTT实验,探讨了椴树苷对A549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椴树苷对人肺癌细胞A549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经Annexin V-FITC/PI双染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椴树苷是通过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3)采用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的方法,减压浓缩得到覆盆子95%乙醇粗提取物,有机溶剂分级萃取得到四个极性部位: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覆盆子乙酸乙酯萃取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卓越的抗炎活性,还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说明覆盆子95%乙醇粗提取物经过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分级萃取后,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利用柱色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分析等分离纯化手段对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离纯化,共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委陵菜酸、齐墩果酸、槲皮苷、金丝桃苷、椴树苷、β-胡萝卜苷、紫云英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其中化合物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和委陵菜酸为首次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4)覆盆子中提取得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槲皮苷、金丝桃苷、椴树苷和紫云英苷)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NO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中,椴树苷具有极好的抗炎活性,当浓度为100μg/m L时,其NO释放抑制率为30.4%,接近于50μg/m L地塞米松(DXM)的抗炎效果。研究表明椴树苷可能是通过巨噬细胞内MAPKs/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NF-α、iNOS、IL-6 mRNA等相关基因转录从而进一步抑制NO及相关炎症因子的产生,最终起到抗炎作用。(5)通过MTT实验,探讨了从覆盆子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和1种正常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尤为显着,并表现出较强的细胞选择性。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委陵菜酸抑制MCF-7细胞增殖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G0/G1期阻滞来实现的。委陵菜酸能够促使MCF-7细胞内ROS的产生,过量的ROS会攻击线粒体,使MCF-7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下降而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同时,委陵菜酸能够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导致细胞凋亡。另一方面,ROS水平过高能够触发NF-κB途径和MAPKs途径,其中,委陵菜酸能够下调细胞内p-p65和p-ERK的蛋白表达,进而调控下游的信号分子转导和相关的基因转录,如CDK4和Cyclin D1等,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和G0/G1期阻滞的发生,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6)通过水提醇沉法并经过脱色、脱蛋白处理得到覆盆子果实粗多糖F-Ps和覆盆子叶粗多糖L-Ps,对这两种多糖进行活性(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覆盆子叶粗多糖的活性优于覆盆子果实粗多糖,因此对覆盆子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8℃,时间为3 h,液固比为30:1。在此条件下,覆盆子叶粗多糖平均提取率为9.57%,与理论相符。对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果实粗多糖和覆盆子叶粗多糖进行理化性质比较分析以及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对得到的覆盆子果实纯化多糖F-Ps-3和叶纯化多糖L-Ps-1进行分子量测定及单糖组成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覆盆子果实粗多糖洗脱曲线的主峰为0.3 M NaCl洗脱得到的峰F-Ps-3,其相对分子量为81 kDa;而叶粗多糖洗脱曲线的主峰为蒸馏水洗脱得到的峰L-Ps-1,其相对分子量为17 kDa。覆盆子果实纯化多糖F-Ps-3的各单糖摩尔比为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D-半乳糖=4.21∶14.72∶1.63∶1∶3.22,其中L-阿拉伯糖构成了主链的核心区域;覆盆子叶纯化多糖L-Ps-1各单糖的摩尔比为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D-半乳糖=2.47∶4.75∶4.12∶1∶2.48,其中L-阿拉伯糖和D-木糖构成了主链的核心区域。

范蕾,杨漾池,余华丽,陈张金[10](2016)在《12种畲药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通过文献查阅和资料搜集,对《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收载的部分畲药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应用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近年来畲药的研究进展情况,为畲药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二、掌叶覆盆子黄酮含量的测定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掌叶覆盆子黄酮含量的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悬钩子属浆果多酚的生理活性及现代提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营养成分
2 多酚组成与活性
    2.1 酚酸
    2.2 黄酮
    2.3 花色苷
    2.4 单宁
    2.5 苯丙素类
3 现代提取方法
    3.1 溶剂浸提法
    3.2 双水相提取法
    3.3 酶提取法
    3.4 超声波法
    3.5 微波辅助法
    3.6 其他
4 小结

(2)基于分子印迹及分子对接技术的覆盆子中抗阿尔兹海默症的酚酸类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综述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1 分子印迹聚合物基本原理和表征
        1.1 原理
        1.2 表征
    2 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过程和方法
        2.1 本体聚合法
        2.2 沉淀聚合法
        2.3 悬浮聚合法
        2.4 乳液聚合法
        2.5 表面印迹聚合法
    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3.1 色谱分析
        3.2 固相萃取
        3.3 传感器
        3.4 催化
    4 分子印迹技术的局限
第一章 两种不同鞣花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2 沉淀聚合法合成印迹聚合物
        2.1 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2.2 印迹聚合物制备条件的选择
        2.3 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2.4 静态吸附实验
        2.5 动态吸附实验
    3 沉淀聚合法结果与讨论
        3.1 功能单体的选择
        3.2 正交试验结果
        3.3 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3.4 静态试验吸附结果和Scatchard分析
        3.5 动态吸附性能研究
    4 硅胶表面聚合法合成印迹聚合物
        4.1 硅胶酸活化
        4.2 硅胶表面硅烷化
        4.3 硅胶表面鞣花酸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4.4 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4.5 静态吸附实验
        4.6 动态吸附实验
    5 硅胶表面聚合法结果与讨论
        5.1 合成印迹聚合物条件的优化
        5.2 鞣花酸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5.3 静态吸附试验结果和Scatchard分析
        5.4 动态吸附性能研究
    6 小结
第二章 印迹聚合物对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富集
    1 仪器与材料
    2 基于LC-MS技术对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分析与鉴定
        2.1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方法的建立
        2.2 萃取富集后样品的LC-MS成分检测
    3 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3.1 分离与纯化
        3.2 化学成分结构解析
    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对覆盆子中抗阿尔兹海默症活性物质筛选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内容
        2.1 小分子配体的构建
        2.2 对小分子配体进行能量优化
        2.3 阿尔兹海默症靶蛋白收集与处理
        2.4 分子对接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配体与蛋白位点打分结果
        3.2 小分子配体与蛋白之间作用力的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一测多评法测定覆盆子中5 种成分的含量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 方法学考察
        3.1 线性关系的考察
        3.2 精密度试验
        3.3 稳定性试验
        3.4 重复性试验
        3.5 加样回收率试验
        3.6 相对校正因子计算
        3.7 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比较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3)悬钩子属(Rubus)植物ITS序列多态性分析及优良株系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2.1 悬钩子属植物种质资源收集
        1.2.2 悬钩子属植物ITS分析
        1.2.3 掌叶覆盆子果实品质检测
        1.2.4 掌叶覆盆子特征化合物检测
    1.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悬钩子属植物的资源收集
        2.1.2 悬钩子属植物ITS分析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主要试剂和药品
        2.2.3 主要试剂的配方
    2.3 实验方法
        2.3.1 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定植
        2.3.2 悬钩子属植物DNA的提取
        2.3.3 悬钩子属植物ITS序列的扩增
        2.3.4 悬钩子属植物ITS序列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2.3.5 悬钩子属植物ITS序列的分析
        2.3.6 掌叶覆盆子的优株选育
3. 结果与分析
    3.1 悬钩子属资源收集及性状观察
        3.1.1 悬钩子属植物资源收集情况
        3.1.2 悬钩子属植物的性状观察
    3.2 悬钩子属植物ITS序列多态性分析
        3.2.1 悬钩子属植物基因组DNA的ITS扩增
        3.2.2 悬钩子属植物ITS序列的分析
        3.2.3 悬钩子属植物5.8S序列分析
        3.2.4 悬钩子属植物ITS2序列的比对
        3.2.5 悬钩子属植物ITS2碱基的分析
        3.2.6 悬钩子属植物ITS2序列遗传距离分析
        3.2.7 悬钩子属植物ITS2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3.3 掌叶覆盆子优株的选育
        3.3.1 掌叶覆盆子果实的质量检测
        3.3.2 掌叶覆盆子未成熟果HPLC检测
4. 讨论
    4.1 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悬钩子属植物的可行性
    4.2 植物鉴别中ITS序列的应用
    4.3 掌叶覆盆子野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3种悬钩子属ITS2序列
作者简介

(4)覆盆子中降血糖成分提取分离和主要活性成分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覆盆子概况
    1.2 覆盆子开发利用现状
    1.3 覆盆子中活性成分分析
        1.3.1 萜类化合物
        1.3.2 黄酮类化合物
        1.3.3 生物碱类化合物
        1.3.4 挥发性化合物
        1.3.5 香豆素类化合物
        1.3.6 甾醇类化合物
        1.3.7 酚酸类化合物
        1.3.8 其它化合物
        1.3.9 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1.4 覆盆子的生理活性
        1.4.1 保肾护肝作用
        1.4.2 抗氧化作用
        1.4.3 抗肿瘤作用
        1.4.4 抗炎作用
        1.4.5 抗衰老作用
        1.4.6 抗糖尿病、降血压作用
        1.4.7 覆盆子的其它作用
    1.5 α-葡糖糖苷酶与糖尿病
        1.5.1 糖尿病现状
        1.5.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其抗糖尿病机制
        1.5.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其它疾病中的作用
        1.5.4 天然产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
    1.6 超声波提取法
    1.7 高效液相色谱联用高分辨质谱(HPLC-QTOF-MSn)技术
    1.8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9 课题研究内容
        1.9.1 覆盆子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酶活性抑制能力评价
        1.9.2 覆盆子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活性评价及植物指纹图谱构建
        1.9.3 覆盆子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1.10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覆盆子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酶抑制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制备
        2.3.2 总酚总黄酮含量测定
        2.3.2.1 总酚含量测定
        2.3.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2.3.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2.3.4 酶活性抑制能力测定
        2.3.4.1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测定
        2.3.4.2 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能力测定
        2.3.4.3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能力测定
        2.3.4.4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测定
        2.3.5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覆盆子提取物得率及总酚总黄酮含量分析
        2.4.1.1 覆盆子不同方法提取物得率
        2.4.1.2 覆盆子不同方法提取物总酚含量
        2.4.1.3 覆盆子不同方法提取物总黄酮含量
        2.4.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2.4.3 提取物酶抑制能力评价
        2.4.3.1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测定
        2.4.3.2 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能力
        2.4.3.3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能力
        2.4.4.4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覆盆子降血糖成分富集组分制备和指纹图谱构建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样品制备
        3.3.2 覆盆子富集组分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测定
        3.3.3 FPZ_(40)对C57BL/6 小鼠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
        3.3.4 FPZ_(40) 中主要化学成分鉴定
        3.3.5 FPZ_(40) 色谱条件
        3.3.6 FPZ_(40) 质谱条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覆盆子提取物及分离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
        3.4.2 FPZ_(40) 体内降血糖分析
        3.4.3 FPZ_(40) 中主要化合物的质谱鉴定
        3.4.3.1 鞣花单宁
        3.4.3.2 黄酮
        3.4.3.3 酚酸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覆盆子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鉴定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试剂
    4.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FPZ_(40) 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
        4.4.2 FPZ_(40)的HPLC分析
        4.4.3 FPZ_(40) 单体化合物的质谱条件
        4.4.4 FPZ_(40) 单体化合物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测定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单体化合物的核磁鉴定
        4.5.2 未确定精确结构单体化合物的质谱初步分析
        4.5.3 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甜茶中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及甜茶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甜茶的资源研究
    1.1 甜茶的种类
    1.2 甜茶的别名、应用历史和分布范围
    1.3 甜茶性味功效
    1.4 甜茶的药理作用
    1.5 甜茶的甜味成分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的同时提取工艺
    2.1 材料
    2.2 方法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标准曲线的建立
        2.4.2 单因素实验结果
        2.4.3 响应面法优化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的提取工艺
    2.5 验证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的纯化工艺
    3.1 材料
        3.1.1 大孔吸附树脂
        3.1.2 实验设备与试剂
    3.2 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纯化方案一
        3.2.1 大孔树脂筛选实验
        3.2.2 HPD-100 大孔树脂上样流速实验
        3.2.3 20 %乙醇洗脱液洗脱流速的确定
        3.2.4 60 %乙醇洗脱液洗脱流速的确定
        3.2.5 方案一的验证实验
    3.3 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纯化方案二
        3.3.1 考察指标及数据计算
        3.3.2 pH值对多酚沉淀效果的影响
        3.3.3 盐酸浓度对多酚还原率的影响
        3.3.4 方案二的验证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西甜茶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
    4.1 仪器与试剂
    4.2 方法
        4.2.1 样品的制备
        4.2.2 标准品的处理
        4.2.3 色谱条件
        4.2.4 质谱条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确定
        4.3.2 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确定
        4.3.3 其他类成分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掌叶覆盆子红熟果营养品质及耐贮性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材料
        1.1.2 试剂和仪器
    1.2 检测项目及方法
        1.2.1 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
        1.2.2 Vc
        1.2.3 总黄酮
        1.2.4 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鞣花酸
        1.2.5 耐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成分
    2.2 生物活性成分
    2.3 耐贮性
3 小结与讨论

(7)多树莓叶片次生代谢物的提取、鉴定、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树莓的概述
        1.1.1 树莓的分类和地理分布
        1.1.2 树莓的生物学特性
        1.1.3 树莓的资源利用
    1.2 植物中的代谢物
        1.2.1 多酚类化合物
        1.2.2 萜类化合物
        1.2.3 超氧化物歧化酶
    1.3 天然次生代谢物的利用
        1.3.1 次生代谢物的提取方法
        1.3.2 次生代谢物的分离和纯化
        1.3.3 次生代谢物的鉴定
    1.4 项目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树莓叶片中主要抗氧化物质的提取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步骤
        2.3.1 树莓叶片醇提物的提取工艺流程
        2.3.2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3.3 SOD总活力的测定
        2.3.4 蛋白含量的测定
        2.3.5 单因素试验
        2.3.6 响应面实验
        2.3.7 数据分析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4.2 响应面法实验设计及结果
        2.4.3 不同树莓叶片抗氧化物质含量比较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树莓叶片与多种药用植物叶片总黄酮含量测定比较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步骤
        3.3.1 总黄酮含量测定
        3.3.2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树莓叶片醇提物成分的HPLC-MS鉴定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步骤
        4.3.1 样品待测液制备
        4.3.2 标准品待测液制备
        4.3.3 高分辨质谱仪测定条件
        4.3.4 树莓叶片醇提物的定性研究
        4.3.5 树莓叶片中醇提物的定量研究
        4.3.6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树莓叶片醇提液中物质的定性结果
        4.4.2 树莓叶片醇提物的定量结果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树莓叶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3 实验步骤
        5.3.1 液液萃取分离实验
        5.3.2 薄层色谱(TLC)分离实验
        5.3.3 柱层析分离纯化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薄层分析
        5.4.2 柱层析结果
        5.4.3 物质鉴定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树莓叶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活性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仪器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试剂
        6.2.3 实验仪器
    6.3 实验步骤
        6.3.1 三萜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测定
        6.3.2 三萜类化合物抑菌活性测定
    6.4 结果与分析
        6.4.1 三萜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结果
        6.4.2 三萜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结果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掌叶覆盆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化学成分研究
        1.2.2 生物活性研究
    1.3 选题依据及应用价值和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
    1.6 课题的主要难点及拟采取解决方案
2 实验部分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掌叶覆盆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2.2.1 掌叶覆盆子的预处理
        2.2.2 掌叶覆盆子活性部位的提取
        2.2.3 掌叶覆盆子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纯化
    2.3 掌叶覆盆子生物活性的研究
        2.3.1 抗氧化活性研究
        2.3.2 抗菌活性研究
        2.3.3 MTT法抗癌活性研究
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4 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4.1 抗氧化活性研究
        4.1.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4.1.2 三价铁还原能力研究(FRAP法)
    4.2 抗菌活性研究
    4.3 MTT法抗癌活性研究
5 总结与展望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9)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掌叶覆盆子的概况
        1.2.1 掌叶覆盆子基本情况
        1.2.2 覆盆子开发利用现状
        1.2.3 覆盆子的有效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1.2.4 掌叶覆盆子的生理活性
    1.3 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1.3.1 挥发油
        1.3.2 黄酮类化合物
        1.3.3 皂苷类化合物
        1.3.4 多糖类
        1.3.5 生物碱
    1.4 细胞凋亡
    1.5 巨噬细胞与炎症
    1.6 本课题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6.1 选题依据
        1.6.2 研究目标
        1.6.3 研究内容
        1.6.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覆盆子挥发油提取、分离鉴定及活性评价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水蒸气蒸馏法(SDE)提取覆盆子挥发油
        2.3.2 索氏乙醇提取法(SE-ETHANOL)和索氏乙醚提取法(SE-ETHER)提取覆盆子挥发油
        2.3.3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鉴定覆盆子挥发油成分
        2.3.4 经典途径抗补体活性
        2.3.5 抗肿瘤活性
        2.3.6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方法提取覆盆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2.4.2 不同方法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抗补体活性评价
        2.4.3 不同方法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抗肿瘤活性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覆盆子乙醇提取四大类物质及其活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四大类物质的提取
        3.3.2 四大类物质的含量测定
        3.3.3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3.3.4 抗补体活性的测定
        3.3.5 抗肿瘤活性
        3.3.6 覆盆子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与优化
        3.3.7 覆盆子黄酮中主要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3.3.8 流式细胞仪检测覆盆子黄酮主要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3.3.9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覆盆子四大类物质的含量及提取率
        3.4.2 覆盆子四大类物质的抗氧化评价
        3.4.3 覆盆子四大类物质抗补体活性评价
        3.4.4 覆盆子四大类物质抗肿瘤活性评价
        3.4.5 覆盆子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与优化
        3.4.6 覆盆子黄酮中主要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4.7 椴树苷对人肺癌细胞A549凋亡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覆盆子中小分子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活性评价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覆盆子 95%乙醇粗提物的制备及其有机溶剂的分级萃取
        4.3.2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4.3.3 抗炎活性的测定
        4.3.4 抗肿瘤活性的测定
        4.3.5 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4.3.6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覆盆子乙醇粗提取物及4个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评价
        4.4.2 覆盆子乙醇粗提取物及4个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评价
        4.4.3 覆盆子乙醇粗提取物及4个极性部位的抗肿瘤活性评价
        4.4.4 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提取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覆盆子黄酮苷类化合物抗炎机制作用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细胞系及培养
        5.3.2 MTT法检测覆盆子黄酮苷类化合物对巨噬细胞生长的影响
        5.3.3 GRIESS法检测覆盆子黄酮苷类化合物对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
        5.3.4 RT-PCR法检测椴树苷对巨噬细胞MRNA表达的影响
        5.3.5 WESTERN BOLT法检测椴树苷对巨噬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5.3.6 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覆盆子黄酮苷类化合物对巨噬细胞生长的影响
        5.4.2 覆盆子黄酮苷类化合物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
        5.4.3 椴树苷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4.4 椴树苷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覆盆子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6.2.1 材料与试剂
        6.2.2 仪器与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细胞系及培养
        6.3.2 肿瘤细胞形态观察及生长抑制率的测定
        6.3.3 流式细胞仪检测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6.3.4 流式细胞仪检测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6.3.5 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肿瘤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
        6.3.6 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肿瘤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影响
        6.3.7 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肿瘤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3.8 WESTERN BOLT法检测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6.3.9 统计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覆盆子单体化合物抑制不同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
        6.4.2 委陵菜酸对MCF-7 细胞增殖抑制能力的影响及形态学观察
        6.4.3 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MCF-7 细胞凋亡的影响
        6.4.4 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MCF-7 细胞周期的影响
        6.4.5 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MCF-7 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
        6.4.6 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MCF-7 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影响
        6.4.7 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MCF-7 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4.8 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MCF-7 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6.4.9 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抑制MCF-7 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覆盆子多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活性评价
    7.1 前言
    7.2 实验材料与仪器
        7.2.1 材料与试剂
        7.2.2 仪器与设备
    7.3 实验方法
        7.3.1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的提取
        7.3.2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的脱色、脱蛋白以及醇沉
        7.3.3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7.3.4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抗肿瘤活性的测定
        7.3.5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抗炎活性的测定
        7.3.6 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7.3.7 覆盆子叶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与优化
        7.3.8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成分含量的测定
        7.3.9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的离子交换柱层析
        7.3.10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的紫外光谱扫描
        7.3.11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的红外光谱扫描
        7.3.12 覆盆子果实、叶纯化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7.3.13 覆盆子果实、叶纯化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7.3.14 统计分析
    7.4 结果与讨论
        7.4.1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的抗氧化比较
        7.4.2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对巨噬细胞生长的影响
        7.4.3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
        7.4.4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
        7.4.5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7.4.6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的抗肿瘤活性评价
        7.4.7 覆盆子叶粗多糖(L-PS)提取工艺的研究与优化
        7.4.8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的理化性质研究
        7.4.9 覆盆子果实、叶粗多糖的离子交换柱层析
        7.4.10 覆盆子果实纯化多糖F-PS-3 和叶纯化多糖L-PS-1 的分子量测定
        7.4.11 覆盆子果实纯化多糖F-PS-3 和叶纯化多糖L-PS-1 的单糖组成分析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12种畲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凉茶
2 嘎狗噜(地稔)
3 山里黄根
4 搁公扭根
5 铜丝藤根
6 嘎狗粘
7 小香勾
8 白山毛桃根
9 百鸟不歇
1 0 盐芋根
1 1 坚七扭
1 2 蓬蓬
1 3 小结

四、掌叶覆盆子黄酮含量的测定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悬钩子属浆果多酚的生理活性及现代提取研究进展[J]. 郭俊彤,程俊侠,张祺祺,王浩鹏,杨娜,王凯杰,邵红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21(06)
  • [2]基于分子印迹及分子对接技术的覆盆子中抗阿尔兹海默症的酚酸类活性成分研究[D]. 邹佳美.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悬钩子属(Rubus)植物ITS序列多态性分析及优良株系选育[D]. 郭芙蓉.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4]覆盆子中降血糖成分提取分离和主要活性成分鉴定[D]. 卢遇.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5]甜茶中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及甜茶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D]. 向锋.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掌叶覆盆子红熟果营养品质及耐贮性测定[J]. 严建立,周历萍,张乐,王淑珍,忻雅,肖文斐,柴伟国.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2)
  • [7]多树莓叶片次生代谢物的提取、鉴定、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D]. 韩红娟. 中北大学, 2018(08)
  • [8]掌叶覆盆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金珊珊. 西安理工大学, 2017
  • [9]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 张恬恬.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10]12种畲药的研究进展[J]. 范蕾,杨漾池,余华丽,陈张金. 中国药师, 2016(07)

标签:;  ;  ;  ;  ;  

棕榈叶覆盆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