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双黄连粉针剂灌肠治疗老年急性肠道感染

甲硝唑双黄连粉针剂灌肠治疗老年急性肠道感染

一、甲硝唑与双黄连粉针灌肠治疗老年急性肠道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1](2019)在《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基础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已成常态,多药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模式。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多药治疗中十分常见,但因安全性问题,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关注品种,其临床联合用药的情况复杂,然而有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基础却相对薄弱,给临床用药带来未知的效益或风险。丹红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受到多个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专家共识的推荐,已经形成了《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但其在联合用药方面研究仍相对较少。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依据临床文献研究和通过临床数据挖掘,基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发感染的临床实际情况,及在这种情况下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临床高频联用的应用实际,且两者有较多体内共同转运蛋白靶点的研究报道,选择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作为代表性联合用药组合,从药动学和药效学相互作用等角度,评价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的相互作用特性及作用机制,以期发现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临床联合用药潜在的效益与风险,为后期完善丹红注射液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提供数据支持,并为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提供研究基础。一、文献研究本章通过文献检索总结了清热解毒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现状。进一步检索丹红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临床联合用药现状,及各自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为设计临床数据挖掘和药物相互作用方案,发现药物相互作用特征和可能机制提供基础。(一)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联合用药现状临床常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是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用于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能够协同增效,但是两者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报道较少。常见临床报道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出现配伍禁忌,但是两者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二)丹红注射液及头孢菌素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1.目前只有少量关于丹红注射液与头孢菌素配伍禁忌的文献报道,但没有检索到两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文献。丹红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有各自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基础:丹红注射液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性药动学相互作用,其主要酚酸类成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体外能够显着抑制人肝微粒体9种CYP 450亚型酶和大鼠肝微粒体相应的亚型酶;在转运体方面,丹红注射液能够显着抑制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OAT3和肝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P1B1和OATP1B3。2.头孢菌素类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主要在血浆蛋白和转运体两个方面:头孢曲松是蛋白结合率较高的代表药物;与头孢菌素类相关的摄取型转运体主要是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和OAT3、肝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P1B1和OATP1B3,及肠道寡肽转运体PEPT1和PEPT2;有关的外排型转运体主要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MRP4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二、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筛选出2013年~2015年使用丹红注射液患者7713例病案,建立丹红注射液临床联合用药数据库,共登记73653条有效用药记录,针对患者人口学特征、主要诊断及联合用药情况开展数据挖掘,为设计药物相互作用实验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的关联规则分析1.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占75.82%,临床主要诊断为高血压(72.29%)、脑梗塞(58.25%)、冠心病(40.94%)和糖尿病(27.28%),四大诊断关联密切,超过90.22%的患者有并发症。2.选取6935例四大诊断患者的有效用药信息66729条,按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段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丹红注射液与抗血小板药、调血脂药、脑血血管疾病用药及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用药频次逐年递增;女性患者更多见联合使用心血管疾病用药(最小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90%,最小提升度1.00),男性患者更多见联合使用脑血管疾病用药(最小支持度15%,最小置信度90%,最小提升度1.00);80岁以下患者多见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和脑血管疾病用药,80岁以上患者多见联合使用心血管疾病用药和利尿药(最小支持度20%,最小置信度65%,最小提升度1.00)。(二)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规律分析1.患者年龄60岁及以上占86.27%,主要的并发感染诊断为肺部感染(25.05%)、尿路感染(9.19%)和肠胃炎(8.90%),出现频率最高关联密切的诊断为高血压和肺部感染(支持度25.05%)。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68.77%),其次喹诺酮类(32.01%),再次青霉素类(11.31%),其中联用频次最高的品种为头孢曲松。2.基于江苏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033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有10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有8例是联合使用头孢类,但不能判断不良反应/事件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必然相关。临床文献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与头孢类抗菌药物可能存在配伍禁忌,且两者在体内的共同靶点相对较多,因此将联用频次最高的头孢曲松作为头孢类代表,与丹红注射液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三、基于药动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由于头孢曲松体内不被代谢,本章基于药物分布和排泄过程研究了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特征及作用机制。(一)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1.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过程中,单次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头孢曲松对丹红注射液体内过程的影响,联合用药导致p-香豆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显着下降(P<0.05),丹红注射液对头孢曲松的体内药动学影响较小。2.多次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对头孢曲松体内过程的影响。多次联合用药7天,头孢曲松最高血药浓度降低,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没有显着性差异。先使用丹红注射液7天,再联合使用头孢曲松7d,显着降低头孢曲松的血药浓度和体内暴露量,丹红注射液中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显着增加。3.单次与多次联合用药都可降低头孢曲松在老年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二)基于药物分布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1.平衡透析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显示原儿茶醛、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2.体外超滤法实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可与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竞争性结合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实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和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单体化合物与HSA结合方式以静态猝灭为主,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化合物可显着降低头孢曲松的静态猝灭结合参数,具体结合位点需进行分子对接考察。(三)基于药物排泄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1.多次联合用药显着增加头孢曲松的尿液排泄量和累积排泄分数,头孢曲松的胆汁排泄量有增加趋势,这可能是联合用药导致头孢曲松血药浓度降低的作用途径。2.多次联合用药有增加肾小球滤过的趋势,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可能是联合用药导致头孢曲松血药浓度降低的作用途径之一。3.联合用药对大鼠肾脏摄取型转运体rOat1、rOat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着影响,对外排型转运体rB crp、rMrp4的基因表达也没有显着影响,但是能显着增加rMrp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丹红注射液可诱导HEK293细胞MRP2的基因表达,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尿液中外排头孢曲松增加,导致头孢曲松尿液排泄量增加,血药浓度减少。4.联合用药显着增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的尿液排泄量,原因可能是高浓度头孢曲松从胆汁排泄,抑制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从胆汁排泄,代偿性增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尿液排泄量。临床意义在成年和老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能显着降低头孢曲松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且联合用药与单用组的头孢曲松Cmax和AUC不等效,说明联合用药会影响头孢曲松的生物等效性,建议继续考察不同给药方案对头孢曲松的药动学影响,临床联合用药时注意监测头孢曲松的血药浓度。四、基于药效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研究药效学是药物相互作用关注的终点,本章基于两者的主要药效,研究了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效学相互作用。(一)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丹红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3593表现出较弱的抑菌作用,对临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与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头孢吡肟体外联合药敏主要表现为相加和协同作用。(二)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1.在使用丹红注射液的过程中联合使用头孢曲松,能够显着增加成年大鼠体内国际化标准比值、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凝血酶时间,降低血清TxB2水平,但对抗血小板功能没有显着影响。2.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能够显着增强老年大鼠体内抗凝血功能、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功能,显着降低系统炎症因子水平,但与单用丹红注射液组或单用头孢曲松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临床意义在成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能显着增加丹红注射液酚酸类成分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联合用药与单用丹红注射液组的Cmax和AUC不等效,药效学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增强丹红注射液在成年大鼠体内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因此临床联合用药时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但在老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不显着影响丹红注射液在老年大鼠的体内抗凝血、抗血栓、改善血流变等方面的作用。

杨树谊[2](2016)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评价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特点。3.探索中药注射剂临床研究新方法。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应用文献法回顾性分析双黄连注射剂近年的临床应用进展,对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对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已有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评价。2. Meta分析全面、系统检索1979-2015年国内外中文、英文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试验(RCT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使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其方法学质量。提取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森林图呈现。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用漏斗图分析纳入的RCTs是否存在发表偏倚。3.数据挖掘法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详细病案。使用weka软件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决策树算法和关联规则算法挖掘规律,分析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结果对双黄连注射剂用于这8种疾病进行系统评价的结果如下:1.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纳入19篇[RCTs],共纳入患者3133例,实验组1635例,对照组1498例。双黄连注射剂未联用抗菌药及抗病毒药物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RR=1.02,95%CI (0.99,1.06), P=0.21]双黄连注射剂联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或两者皆有联用的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14, 95%CI (1.10,1.19),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对照组7例。2.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纳入25篇[RCTs],共纳入患者4204例,实验组2439例,对照组1765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1,95%CI (1.18,1.25), P<0.0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42例,对照组10例。3.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纳入14篇[RCTs],共纳入患者1203例,实验组712例,对照组491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6,95%CI (1.20,1.32),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7例。4.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腮腺炎:纳入11篇[RCTs],共纳入患者1424例,实验组775例,对照组649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9,95%CI (1.07,1.32), P=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3例。5.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纳入6篇[RCTs],共纳入患者536例,实验组319例,对照组217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5,1.21), P=0.0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O例,对照组0例。6.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271例,实验组141例,对照组13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3,95%CI(1.11,1.59),P=0.02],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出现了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例数不明。7.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603例,实验组307例,对照组29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1,1.25), P=0.03],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0例。8.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乙型脑炎:纳入2篇[RCTs],共纳入患者410例,实验组274例,对照组13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9,95%CI (1.23,1.57), P<0.0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不明。9.对双黄连注射剂的529例不良反应病案进行分析可知:患者以小儿居多(21.25%);患者原患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71.96%);联用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的病例居多(28.38%);不良反应以皮肤症状居多(54.91%)。研究结论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剂单独使用或联合西药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对比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有一定优势,但其不良反应需要密切注意,需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陈力[3](2001)在《甲硝唑与双黄连粉针灌肠治疗老年急性肠道感染》文中研究说明

陈力[4](2000)在《甲硝唑加双黄连注肠治疗老年肠道感染14例》文中提出 我科于1998~1999年用甲硝唑加双黄连粉针保留注肠治疗老年肠道感染14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4例均为老年男性,年龄60~7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为低热,少数体温可

马明明[5](2012)在《PVC输液管对抗病毒中药注射剂及联合用药的吸附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考察抗病毒类中药注射剂(TCMI)中的痰热清注射液(TRQI)、双黄连注射液(SHLI)、清开灵注射液(QKLI)、炎琥宁注射液(PSDSI),分别与抗生素类的头孢他啶注射液(CI)、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LHI)、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ALI)、青霉素钠注射液(BSI)联合用药的稳定性;另外,对PVC输液管对以上药物及配伍试液,在输液的过程中是否有吸附作用进行考察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痰热清注射液(TRQI)与头孢他啶注射液(CI),双黄连注射液(SHLI)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LHI),清开灵注射液(QKLI)与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ALI),炎琥宁注射液(PSDSI)与青霉素钠注射液(BSI)配伍后6h内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收度值,应用酸度计、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观察配伍液在pH值、外观颜色、紫外吸收图谱及含量的变化,观察配伍的稳定性;并在输液过程中检测PVC输液管对其有无吸附作用,通过模拟临床静脉给药的方法,用适量的溶媒进行冲洗PVC输液管,在0、1、5、10、20、30、60、120min的时间点在特定的波长下分别测定吸收度值,观察含量变化,判定PVC输液管对中药注射剂及配伍试液是否有吸附作用。[结果]通过紫外吸收图谱及含量测定,得出痰热清注射液(TRQI)与头孢他啶注射液(CI),双黄连注射液(SHLI)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LHI),清开灵注射液(QKLI)与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ALI),炎琥宁注射液(PSDSI)与青霉素钠注射液(BSI)配伍后6h内稳定,其外观颜色、pH值、紫外图谱、吸收度值及含量都没有太大变化,在临床6h可配伍使用;PVC输液管对于以上中药注射剂和试液在输液的过程中,药物的pH值和含量变化不大,经数据t检验p>0.05无显着性差异。[结论]痰热清注射液(TRQI)与头孢他啶注射液(CI),双黄连注射液(SHLI)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LHI),清开灵注射液(QKLI)与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ALI),炎琥宁注射液(PSDSI)与青霉素钠注射液(BSI)在临床6h内配伍稳定,现用现配;在临床输液的过程中,PVC输液管对以上药物及其试液无吸附作用。

徐伟[6](2011)在《小儿腹泻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腹泻病分类很多,各分类治疗方案不同,为了在诊治小儿腹泻病时少走弯路,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避免滥用抗生素治疗腹泻病,促进腹泻病儿童早日康复,本文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总结出小儿腹泻病的实用诊治方案,临床应用多年且效果非常好,供临床医生参考。

吴嘉瑞[7](2007)在《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数量明显增多及其严重不良反应造成的显着危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国内医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由于高质量中药注射剂安全信息平台的阙如等问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文献研究水平始终处于瓶颈。正是基于对这样现状的思辨,本论文选择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为切入点,应用文献学、统计学、数据库技术等方法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一、文献综述本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系统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中药安全性问题;②中药注射剂及其安全性问题;③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及其方法。以上这些论述为论文的整体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建立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应用Microsoft ACCESS构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数据库包涵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息(其中详细个案病例2333例,群案病例3091例,合计5424例),中药注射剂基本药物信息(包括116种中药注射剂和34种中药来源的化学注射剂信息),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信息(包括164种组方药物的药性、功效、传统警戒论述、现代研究等信息)和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信息。三、基于数据库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研究本部分研究中,我们依托数据库平台,应用文献计量学、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总体信息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重点品种(包括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和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过敏史、剂型、用药剂量、配液情况、合并用药、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病案来源地等流行病学要素。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药品剂型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四、基于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本部分研究中,我们首先对中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历史源流和学术思想内涵进行考证和阐释。进而对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的警戒论述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中查阅古今本草医籍原着50余部。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依据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配伍禁忌理论,对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使用提出新的见解。本研究创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成果方面:基于ACCESS数据库平台,构建了既具有中医药特色又具备注射剂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信息的查询和分析研究提供了高质量平台。2.方法学方面:依托数据库平台,应用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和Apriori关联算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案信息进行研究,并结合研究结果对中药注射剂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针对性分析。3.学术思想方面:系统考证了中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历史源流并明确阐释了其学术思想内涵。并以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的传统药物警戒论述为依据,对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使用提出新的见解。

李培红[8](2006)在《鱼腥草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用抗菌作用的时量效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现在中医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广泛使用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力求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但联合使用中西药的用药方案的研究尚多为单纯的临床疗效观察,少有合理用药方案即合理的联用给药剂量、合理的给药间隔的研究。现代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将鱼腥草注射液和头孢曲松钠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如能在不降低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抗生素用量,从而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细菌耐药性,两药联用将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但是,以往报道的鱼腥草注射剂和头孢曲松钠的联合应用,在剂量上多为二者常用剂量的简单叠加,未见对两药联用后的合理用药剂量的研究。本论文在鱼腥草注射液剂量固定的情况下,调整头孢曲松钠的剂量,观察疗效,考察联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并找出效优的联用方案,从而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目的。首先进行了方法学和可行性考察。结果表明1:用气管插管接种肺炎链球菌建立急性家兔肺炎模型,可以从第4小时开始进行药效学研究;2:确定了对模后4、6、30、54、76小时五个时间点进行指标检测;3:将体温、白细胞计数、肺脏匀浆液细菌培养、头孢曲松钠的血药浓度、大体标本目测、组织病理学观察等作为检测指标;4:对实验分组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鱼腥草注射液常规剂量组、头孢曲松钠常规剂量组和四个头孢曲松钠剂量梯度递减联用组共八个对照组。根据以上结果,在正式实验中分别对八个对照组进行造模、观察、各项检测等实验,得到了鱼腥草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联用抗菌作用的效优组和时量效关系。结论: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着差异,模型建立成功。2.单独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有一定抗菌作用;使用过程指标分析时,单独使用鱼腥草注射液无明显抗菌作用。3.鱼腥草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较单用的效果好。在四个联用组中,效优组为减少了抗生素剂量后的低剂量联用组,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方针。4.根据效优组的时效方程,将正常对照组的白细胞均值带入,得出效优组在模后第10小时疗效指标恢复正常。本实验对抗生素用药剂量方案进行研究考察,并得出了最佳用药剂量方案,为临床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其结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二、甲硝唑与双黄连粉针灌肠治疗老年急性肠道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硝唑与双黄连粉针灌肠治疗老年急性肠道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联合应用现状
        一、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临床联合用药现状
        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临床联合用药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丹红注射液及头孢菌素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
        一、丹红注射液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第一节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二、基于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药动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
    第一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一、单次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二、多次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三、单次和多次联合用药对老年大鼠体内头孢曲松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药物分布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一、平衡透析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主要酚酸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
        二、头孢曲松与丹红注射液主要酚酸类成分竞争性结合人血清白蛋白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基于药物排泄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一、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尿液和胆汁排泄的影响
        二、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
        三、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肾小管分泌的影响
        四、联合用药对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尿液排泄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药效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研究
    第一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抗菌作用的影响
        一、丹红注射液抗菌作用筛选
        二、丹红注射液与头孢类联用对临床MRSA体外联合药敏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一、联合用药对成年大鼠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二、联合用药对老年大鼠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语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双黄连注射剂的基本情况概述
        一、组方药物
        二、药理作用
        三、化学成分
        四、临床应用
    综述二 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分析
        一、系统评价概述
        (一) 系统评价的意义
        (二) 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与过程
        二、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
    综述三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概述
        一、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机理和临床表现
        二、双黄连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三、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应用系统评价研究
    研究一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小儿肺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三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四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五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六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七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八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PVC输液管对抗病毒中药注射剂及联合用药的吸附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抗病毒类中药注射剂与各种抗生素药物配伍前的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1 试剂与仪器
        1.1 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痰热清注射液(TRQI)的考察
        2.2 双黄连注射液(SHLI)的考察
        2.3 清开灵注射液(QKLI)的考察
        2.4 炎琥宁注射液(PSDSI)的考察
        2.5 头孢他啶注射液(CI)的考察
        2.6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LHI)的考察
        2.7 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ALI)的考察
        2.8 青霉素钠注射液(BSI)的考察
第二章 抗病毒类中药注射剂与其相关抗生素药物配伍稳定性试验
    1 配伍液的制备
    2 配伍液A_1、A_2配伍稳定性考察
        2.1 配伍液的外观与pH值的变化
        2.2 配伍液的微粒考察
        2.3 配伍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的考察
        2.4 配伍液的稳定性考察
        2.5 配伍液吸收曲线的变化
    3 配伍液B_1、B_2配伍稳定性考察
        3.1 配伍液的外观与pH值的变化
        3.2 配伍液的微粒考察
        3.3 配伍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的考察
        3.4 配伍液的稳定性考察
        3.5 配伍液吸收曲线的变化
    4 配伍液C_1、C_2配伍稳定性考察
        4.1 配伍液的外观与pH值的变化
        4.2 配伍液的微粒考察
        4.3 配伍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的考察
        4.4 配伍液的稳定性考察
        4.5 配伍液吸收曲线的变化
    5 配伍液D_1、D_2配伍稳定性考察
        5.1 配伍液的外观与pH值的变化
        5.2 配伍液的微粒考察
        5.3 配伍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的考察
        5.4 配伍液的稳定性考察
        5.5 配伍液吸收曲线的变化
    6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PVC输液管对中药注射剂的吸附作用考察
    1 试液配制
    2 模拟临床静脉滴注PVC输液管吸附作用考察
        2.1 PVC输液管对试液E_1、E_2吸附作用考察
        2.2 PVC输液管对试液F_1、F_2吸附作用考察
        2.3 PVC输液管对试液G_1、G_2吸附作用考察
        2.4 PVC输液管对试液H_1、H_2吸附作用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PVC输液管对中药注射剂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吸附作用考察
    1 试液配制
    2 模拟临床静脉滴注PVC输液管吸附作用考察
        2.1 PVC输液管对试液E_1、I_1及E_2、I_2吸附作用考察
        2.2 PVC输液管对试液F_1、J_1及F_2、J_2吸附作用考察
        2.3 PVC输液管对试液G_1、K_1及G_2、K_2吸附作用考察
        2.4 PVC输液管对试液H_1、L_1及H_2、L_2吸附作用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综合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6)小儿腹泻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及临床表现
    1.1 感染因素
        1.1.1 肠道内感染
        1.1.2 肠道外感染
    1.2 非感染因素
    1.3 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引起的腹泻病的临床表现
        1.3.1 轻型腹泻
        1.3.2 中型腹泻
        1.3.3 重型腹泻
    1.4 侵袭性细菌性肠炎的临床表现
2 诊断
    2.1 诊断依据[1,3]
    2.2 病程分类
    2.3 病情分类
    2.4 病因分类[4]
        2.4.1感染性
        2.4.2非感染性
    2.5 临床诊断
        2.5.1 急性水样便腹泻
        2.5.2 水样便或米汤样便
        2.5.3 病人粪便为黏脓或脓血便
    2.6 病因诊断
        2.6.1 病因未明确
        2.6.2 病因明确
        2.6.3 非感染性腹泻
3 治疗
    3.1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
    3.2 对因治疗
        3.2.1 感染性腹泻
        3.2.2 非感染性腹泻病
    3.3 对症治疗
        3.3.1 应用液体疗法
        3.3.2 输液速度
        3.3.3 评估补液效果[13]
    3.4 止泻
    3.5 微生态疗法
    3.6 肠黏膜保护剂
    3.7 针灸疗法
    3.8 中药
    3.9 营养疗法。

(7)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药安全性问题概述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及其安全性问题概述
    第三节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及其方法概述
第二章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建立
    第一节 数据库整体构建思路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个案报告数据库的建立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群案报告数据库的建立
    第四节 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第六节 中药来源的化学注射剂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第七节 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数据库的建立
     本章研究的总结与讨论
第三章 基于数据库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研究
    第一节 数据库中不良反应信息总体分析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重点品种的不良反应特点研究
        研究一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研究二 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研究三 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研究四 鱼腥草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专项文献研究
    本章研究的总结和讨论
第四章 基于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
    第一节 中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传统警戒论述的整理研究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警戒表述的探索性研究
     本章研究的总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作者简介

(8)鱼腥草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用抗菌作用的时量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鱼腥草及其制剂的药理学研究
    2 鱼腥草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 鱼腥草注射液的临床常用给药方案
    4 头孢类抗生素的给药方案的选择
    5 合理的联合用药
前言
第一部分.家兔肺炎链球菌急性肺炎模型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实验方法考察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实验部分
    第一章.家兔体征及肺脏标本大体目测研究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1.4 实验结论
    第二章.家兔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2.4 实验结论
    第三章.家兔肺脏细菌浓度研究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3.3 实验结果
        3.3.4 实验结论
    第四章.家兔血清中头孢曲松钠血药浓度研究
        3.4.1 实验材料
        3.4.2 实验方法
        3.4.3 实验结果
    第五章.家兔血清中甲基正壬酮血药浓度研究
        3.5.1 实验材料
        3.5.2 实验方法
        3.5.3 实验结果
        3.5.4 实验结论
    第六章.家兔体温研究
        3.6.1 实验材料
        3.6.2 实验方法
        3.6.3 实验结果
        3.6.4 实验结论
    第七章.家兔白细胞计数研究
        3.7.1 实验材料
        3.7.2 实验方法
        3.7.3 实验结果
        3.7.3.1 白细胞计数数据
        3.7.3.2 数据分析
        3.7.4 实验结论
第四部分.讨论
    4.1 研究思路
    4.2 鱼腥草注射液的抗菌作用
    4.3 中药的抗菌作用的后效应
    4.4 合理的给药方案
    4.5 血药浓度测定
    4.6 采血时间点的确定
    4.7 实验分组
    4.8 C-反应蛋白(CRP)
第五部分.结语
第六部分.病理组织彩图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四、甲硝唑与双黄连粉针灌肠治疗老年急性肠道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D]. 张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D]. 杨树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3]甲硝唑与双黄连粉针灌肠治疗老年急性肠道感染[J]. 陈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1(04)
  • [4]甲硝唑加双黄连注肠治疗老年肠道感染14例[A]. 陈力. 全国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0
  • [5]PVC输液管对抗病毒中药注射剂及联合用药的吸附性试验研究[D]. 马明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6]小儿腹泻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J]. 徐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1(07)
  • [7]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D]. 吴嘉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8]鱼腥草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用抗菌作用的时量效关系研究[D]. 李培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甲硝唑双黄连粉针剂灌肠治疗老年急性肠道感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