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互联网上查找医学文献

如何在互联网上查找医学文献

一、如何在Internet网上查找医学文献(论文文献综述)

谭少华[1](2021)在《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检索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可惜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初中生信息检索教学并未作为一门课程,而与之最关联的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获取和保存信息的内容。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现代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首先对信息检索教学相关文献和项目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掌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基础,其次对调查问卷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策略,在某初中选取两个班级开展教学实验。两个班级分别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后,对两个班级进行后测测试,结合三次项目教学法个人成绩的平均分和后测成绩计算出学生信息检索学习最终成绩,对比学习效果。对实验项目教学的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制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对比以及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效果的调查,项目教学比传统教学在多方面具有优势,包括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等。为了提高信息检索教学效果,教师结合自身教学情况,设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案例。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姜富强[3](2020)在《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医疗健康信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日趋频繁。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人才,其健康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的关注重点。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群体,大学生对新兴网络技术的接受和掌握能力较强,因此大学生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会更加频繁和深入。现有研究对网络健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究主要集中在性别、年龄、收入、健康状况和受教育水平等人口统计学以及健康素养等角度;少数从情感认知、社会文化、情境和网络媒介等角度进行分析,通常侧重于几种或某类影响因素,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全面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提出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发展意见,“互联网+医疗健康”成为实现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受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网络环境影响,因此有必要全面探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帮助人们更好地在网络上获取健康信息,解决健康方面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结合社会认知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相关理论和互动关系理论,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数据,通过主题分析法提炼影响因素,并构建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对影响因素的表现特征和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索了因子及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最终对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获取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结合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和信息生态理论,明确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内涵、因子,并构建模型,其中因子包括信息用户、网络健康信息、其他群体、信息平台和社会环境。(2)在相关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编制访谈提纲,对40名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主题分析法得到17个主题,36个次级主题影响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因素,并将影响因素归类到因子中。(3)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利用原始访谈资料对影响因素的表现和特征进行佐证,构建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4)根据研究结果,对因子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探索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互动关系,并构建互动关系模型,提出指导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意见和建议。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信息生态因子会影响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包括信息用户因子下人口统计学特征、健康状况、健康素养、个体特征、使用意愿、成本,网络健康信息因子下信息形式、信息内容、信息价值,其他群体因子下信任、交互性,信息平台因子下平台安全、平台服务、平台声誉,社会环境因子下社会支持、社会风气、“互联网+医疗”环境等因素都对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产生影响。(2)发现不同因子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和相同之处。差异性是在于因素的影响层次、研究内容、研究重点不同,其中信息用户因子的影响因素对搜寻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相同性是在于安全因素是信息用户、网络健康信息、其他群体、信息平台和社会环境因子共同的影响因素,但在具体因子中表现形式不同。(3)信息用户、网络健康信息、其他群体、信息平台和社会环境因子及其影响因素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将信息生态理论引入信息搜寻行为中,从宏观角度全面分析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既丰富信息生态理论关于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又全面系统地把握了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弥补了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关于影响因素全面性研究的不足。第二,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信息用户、网络健康信息、其他群体、信息平台和社会环境影响网络搜寻行为的特征规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有效获取健康信息,增强大学生与附近人群互动式的健康信息交流和共享,启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和安全建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搜寻环境和社会风气。第三,本研究构建了信息生态视角下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和互动关系模型,在考虑行为主体和搜寻环境等不同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修改和调整,进而推广和适用于其他群体,为探索不同社会群体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及影响因素提供参考和借鉴。

唐维[4](2020)在《男同性恋群体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文中认为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成为国民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尚无针对男同性恋这一弱势群体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为了弥补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以男同性恋群体为研究对象,了解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基本情况,并深入探究影响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本研究从文献出发,首先通过深度访谈了解男同性恋群体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的动机、内容、渠道和障碍。研究结果发现,男同性恋群体采取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主要受到功能性动机及网络特征动机的影响。搜寻内容包括一般疾病信息、特定疾病信息、心理健康相关信息以及对于改善生活方式相关信息四个方面。对于男同性恋群体而言,健康信息搜寻渠道主要分为社会网络和网络资源。在利用网络进行健康信息搜寻时,该群体主要面临信息缺乏真实性、专业性、权威性以及缺乏隐私保护这四个方面的障碍。通过访谈材料的分析,提炼出了可能影响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包括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信任度及网络健康信息素养等。基于访谈的分析结论,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风险信息寻求与处理模型为基础,结合感知风险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开展量化研究,探讨了人口学变量、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健康风险感知等因素对男同性恋群体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男同性恋群体的总体健康状况欠佳,绝大多数男同性恋者对自身健康状况非常关注;从搜寻内容来看,性健康是男同性恋群体最为关注的健康话题;从搜寻渠道和类型来看,男同性恋群体主要选择方便易用且使用门槛低的搜索引擎;从搜寻目的来看,男同性恋群体在网络上搜寻健康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疾病症状以便自我诊断。此外,研究还验证了网络健康信息素养及感知有用性对男同性恋群体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罗晓兰[6](2019)在《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 ——搜索后认知与行为的中介作用》文中认为互联网时代,当用户感知躯体症状或担忧自己的健康时,会经常上网搜索来了解相关症状和治疗方法。然而,由于网络健康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过度或不当使网络健康信息可能会使部分用户(本研究称为“健康焦虑用户”)夸大或曲解躯体症状,导致过度的健康担忧和患病恐惧,称为“健康焦虑”。这使得网络健康信息不仅无法解决用户的健康问题,反而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该问题在国内外普遍存在,是网络健康信息服务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研究问题。已有研究认为,互联网时代健康焦虑问题的加剧与网络健康信息的使用增加密切相关。但已有研究仅仅分析了搜索频率、搜索时长等因素对健康焦虑的直接影响,并未关注健康焦虑用户的哪些信息搜索行为可能导致健康焦虑、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如何使用户产生健康焦虑等问题。根据认知行为理论模型,健康焦虑的产生主要由于用户非理性信念和自动思维对身体出现的症状过于夸大而产生疑病认知,导致了一系列过度担忧健康状况的行为。如果能探索出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的影响机制,即用户搜索后哪些认知和行为的变化导致了疑病认知,则将有助于更科学地制定缓解策略。由此促使本研究以“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的影响机制”为切入点,进行了以下探索性工作:(1)从“疑病症吧”中随机抽取300条用户搜索网络信息后产生健康焦虑的疾病叙事文本,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文本中的主题进行编码和统计,探索健康焦虑用户的网络健康信息搜索行为、搜索后认知和行为特点及健康焦虑行为表现;(2)根据扎根理论方法的研究结果,构建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3)利用问卷调查法搜集实证数据,对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归纳的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并根据实证结论对模型进行了修正。(4)对健康焦虑测量工具进行更新和验证,使其更适用于国内的网络健康信息服务和医疗服务研究情境,有助于科学测量用户的健康焦虑程度。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根据网络健康焦虑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特点的分析结果,部分健康焦虑用户有“问题性网络使用”倾向,主要表现包括感知症状后会持续、高频率地搜索症状相关信息,首选网络信息(主要是百度)作为症状自评依据,比较关注消极的搜索结果,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和注意力偏差。第二,可能导致健康焦虑的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因素主要有搜索频率、搜索时长、首选信息源和感知负面搜索结果。相比较以往的研究,本研究提出了两个新的子因素:首选信息源和感知负面搜索结果,且相比较搜索频率和搜索时长,新增的两个子因素对健康焦虑的影响更显着。另外,虽然健康焦虑用户频繁地使用网络健康信息,但部分用户却对网络健康信息持负面评价,认为网络健康信息是引发健康焦虑的首要原因,尝试采用信息回避策略缓解焦虑,存在明显的归因偏差。第三,结合已有研究中对健康焦虑认知行为模型的归纳和相关研究结论,本研究利用扎根理论构建了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的影响机制模型。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有直接影响,也通过改变用户疾病认知、医生认知信任和症状自评行为对健康焦虑产生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疾病认知、医生认知信任和症状自评在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和健康焦虑相关性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网络健康信息搜索会正向影响用户的疾病认知和症状自评,负向影响医生认知信任;疾病认知和症状自评会正向影响健康焦虑,医生认知信任会负向影响健康焦虑。比较遗憾的是,本研究样本数据的分析结果并未支持亲友患病、媒体影响和信息性社会影响对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和健康焦虑相关性的正向调节作用,可能存在其它影响路径,有待后续研究中继续探索。基于此,本研究认为相比已有研究中关注的搜索时长和搜索频率,在网络健康信息搜索研究中更应该关注用户的搜索信息来源、对搜索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内容的感知和看法,以及接触到的网络健康信息对他们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已有研究和本研究结论均显示,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可能会降低用户对医生专业能力的信任。考虑到医生在网络健康信息确认和缓解健康焦虑中的关键作用,应该积极探索“患者-互联网-医生”三元关系中的网络健康信息沟通机制和策略。基于本研究提出的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用户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最后从信息使用者、提供者和确认者(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方和医生)三个不同角色的角度提出了帮助缓解网络健康焦虑、以期能真正发挥网络健康信息服务优势的建议。

杨艳[7](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评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 HEAL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适用性;(2)调查SLE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现状;(3)了解SLE患者对网络健康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情况以及患者理想中的网络信息平台的特征,并比较高、低电子健康素养的SLE患者对于网络健康信息偏好的差异。旨在为今后开展SLE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干预,以及向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网络信息支持与服务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SLE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横断面调查。首先通过文献回顾选取电子健康素养的评估工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 HEALS),检验该汉化量表在SLE患者中的信效度,计算e HEALS汉化量表在167例SLE患者中的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并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与区分效度,然后利用量表调查313例SLE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第二阶段为SLE患者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质性研究。在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目的抽样法选取包括高、低不同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在内的20例SLE患者进行半结构式个人访谈,了解SLE患者对网络健康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及评价情况,以及患者期待的网络信息平台的特征,并比较高、低电子健康素养的患者对网络健康信息偏好的差异。采用归纳性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第一阶段:(1)eHEALS汉化量表在SLE患者中的信效度良好。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00,分半信度系数为0.924,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为0.831(P<0.01),量表各条目得分与总得分的相关系数r在0.7180.808(P<0.01)。经探索性因子分析,量表8个条目仅提取一个因子,贡献率为59.24%,各条目的因素负荷量在0.6930.819。167例SLE患者中有48例进入高分组,54例进入低分组,高分组、低分组患者各条目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313例SLE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总分在840分,平均(26.49±6.92)分。以均分26分作为划分高、低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界值,则186名(59.4%)SLE患者具备高水平电子健康素养,127名(40.6%)患者具备低水平电子健康素养。量表条目3“我知道如何上网查找有用的健康资源信息”和条目5“我知道如何利用获取的网络健康资源信息帮助自己”得分最高,分别为(3.42±0.98)分和(3.36±0.96)分。条目6“我具备评价获取的网络健康资源信息好坏的能力”与条目8“我对应用网络信息做出健康相关决定充满自信”得分最低,分别为(3.23±1.00)分和(3.24±1.01)分。第二阶段:共提取了5个主题,分别是:(1)寻求途径多样、搜索内容广泛;(2)对网络健康信息质量持怀疑态度,缺乏信息评价能力;(3)认为社交媒体是获取疾病知识与情感支持的重要途径;(4)高、低电子健康素养患者的信息寻求偏好存在差异;(5)期待内容全面、及时更新、多功能的专业化信息平台。结论(1)e HEALS汉化量表适用于我国文化背景下SLE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评估。一半以上的SLE患者具备高水平的电子健康素养,但信息评价能力是患者利用网络资源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临床健康教育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信息评价能力,促进患者从网络健康资源中获益。(2)网络已成为SLE患者获取疾病信息与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且社交媒体在患者同伴交流中的作用日益显着。临床健康教育者应借助社交媒体优势开展同伴支持教育,并尝试为SLE患者搭建一个高质量、专业化的网络信息平台。(3)高、低电子健康素养的SLE患者偏好的网络健康信息寻求途径和内容不同,健康教育者应结合不同电子健康素养患者的偏好提供针对性的网络信息支持和服务。

刘为[8](2018)在《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互联网(Internet)的一种应用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最常用的平台与工具。在Web1.0环境中,人们只能单向被动地阅读和获取信息;在Web2.0环境中,所有人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在这一全球化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为适应人们不断升级的信息需求,语义网(Semantic Web)作为Web3.0的主要组成部分被提出。信息资源在语义网中被层层递进相互继承的置标语言在不同粒度、维度、层次上进行描述与揭示,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被机器处理和理解。语义网打破了机器与机器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壁垒,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内容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关联性与智能化。在语义网环境下,利用相关语义方法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知识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被开发管理。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傣族历史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对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语义网的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接着,本文针对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微观层面,本文根据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设计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以期能够充分揭示其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并以傣族医药知识领域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该工作实施的方法和优越性,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中观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创建为关联数据集,并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馆之间、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以及语义网信息空间中其他信息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知识融合。宏观层面,为实现和保障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本文提出在语义网环境下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应实现转型,并融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相关保障机制,从现实层面提供了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厉锦巧[9](2019)在《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究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干预方案的设计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及操作试验深入探究冠心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1.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的量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以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th Literacy Scale,eHEALS)、健康调查12条简表(short-form 12-item health survey,SF-12),对杭州市某三甲医院的3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对回收到的有效问卷采用Excel双人录入数据,并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2.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以资料饱和为原则,对1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明确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3.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操作试验:采用方便抽样法,以资料饱和为原则,对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操作试验,评估患者使用互联网进行疾病相关健康任务搜索时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最后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操作试验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1.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的量性研究:(1)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得分范围为840分,总均分为(17.72±10.32)分,处于国外常模低分段水平(eHEALS总分<26);3个维度得分中,网络健康信息与服务的应用能力总均分为(2.28±1.37)分,评判能力总均分(2.16±1.30)分,决策能力总均分为(1.99±1.22)分。(2)以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变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病程、互联网使用年限、每天上网时间和上网查找健康信息经历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年限、每天上网时间、上网查找健康信息经历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总体电子健康素养变异量的82.8%。(3)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得分范围为0100分,总均分(62.27±17.68)分,处于常模低分段水平(SF-12总分<75);8维度得分中,躯体功能(71.16±22.84)得分最高,躯体角色(46.68±22.72)得分最低。(4)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总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得分及各维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4110.643(P<0.001)。2.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质性研究:访谈共提炼到5个主题分别为:查找信息困难、信息理解能力弱、无法评估信息质量、信息应用不足、急需获得帮助。3.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操作试验:冠心病患者使用互联网进行疾病相关健康任务搜索时遇到问题,可归纳为4个主题:操作计算机和浏览器、在Web上导航和定位、利用搜索策略、评估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结论1.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较低,研究证明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呈中等程度正相关。2.冠心病患者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病程对其电子健康素养存在影响,但只有互联网使用年限、每天上网时间及上网查找健康信息的经历被证明是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3.通过半结构访谈发现冠心病患者存在强烈的电子健康培训的需求,并希望能与健康专业人员进行关于网络健康信息的沟通与讨论。4.通过操作试验,相关健康专业人员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电子健康培训时,应关注其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健康信息搜索策略及网络健康信息评估能力。因此,健康专业人员应重视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需求,可根据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提供针对性的电子健康素养干预方案,使其增加接触网络健康信息的频率,提高电子健康素养,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俞灵灵[10](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二、如何在Internet网上查找医学文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在Internet网上查找医学文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
        2.1.2 教学策略
    2.2 PBL教学模式
        2.2.1 PBL概念
        2.2.2 PBL基本特点和要素
        2.2.3 PBL教学流程
    2.3 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3.3 情境学习理论
3 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先导性研究
    3.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2 初中学生信息检索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的制定
    4.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原则
    4.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4.2.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4.2.2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4.2.3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实施条件
    4.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
        4.3.1 选定项目任务的策略
        4.3.2 项目规划和准备的策略
        4.3.3 管理项目的策略
        4.3.4 项目回顾及完善的策略
5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应用
    5.1 实验内容
        5.1.1 实验条件
        5.1.2 选取实验对象
        5.1.3 做出实验假设
        5.1.4 选择实验材料
        5.1.5 控制实验变量
    5.2 实验过程
        5.2.1 对照班的传统教学实施
        5.2.2 实验班的采用基于PBL教学策略的应用设计
        5.2.3 基于PBL《网上获取与保存信息》的教学案例
        5.2.4 基于PBL《制定旅游计划书》的教学案例
        5.2.5 基于PBL《网络信息辨真假》的教学案例
    5.3 实验效果调查与分析
        5.3.1 学生学习成绩数据分析
        5.3.2 学生学习态度分析总结
        5.3.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分析
        5.3.4 学生项目教学评价访谈
        5.3.5 教学总结与反思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3)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和目的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网络健康信息需求
        1.4.2 网络健康信息获取渠道
        1.4.3 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特征
        1.4.4 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
        1.4.5 研究述评
    1.5 研究结构与方法
        1.5.1 研究结构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及论文创新点
        1.6.1 研究思路
        1.6.2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健康信息
        2.1.2 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2.2 信息生态理论
        2.2.1 信息生态的内涵
        2.2.2 信息生态的因子
    2.3 其他相关理论
        2.3.1 社会认知理论
        2.3.2 技术接受模型相关理论
        2.3.3 互动关系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3.1 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内涵
    3.2 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因子
        3.2.1 信息用户因子
        3.2.2 网络健康信息因子
        3.2.3 其他群体因子
        3.2.4 信息平台因子
        3.2.5 社会环境因子
    3.3 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过程
    4.2 数据收集
        4.2.1 访谈对象
        4.2.2 访谈提纲设计
        4.2.3 访谈过程
    4.3 数据分析
    4.4 理论饱和度检验
    4.5 信度和效度检验
    4.6 本章小结
5 影响因素结果分析及模型构建
    5.1 影响因素主题分析
        5.1.1 影响因素初始概念及次级主题
        5.1.2 影响因素主题
    5.2 影响因素模型
    5.3 结果分析
        5.3.1 信息用户因子的影响因素
        5.3.2 其他群体因子的影响因素
        5.3.3 网络健康信息因子的影响因素
        5.3.4 信息平台因子的影响因素
        5.3.5 社会环境因子的影响因素
    5.4 本章小结
6 讨论
    6.1 因子讨论
        6.1.1 信息用户因子是主体
        6.1.2 网络健康信息因子是客体
        6.1.3 其他群体因子是辅助
        6.1.4 信息平台因子是载体
        6.1.5 社会环境因子是外部条件
    6.2 影响因素讨论
        6.2.1 影响因素作用机理
        6.2.2 影响因素差异性特征
        6.2.3 影响因素相同性特征
    6.3 因子及影响因素互动关系讨论
        6.3.1 信息用户与网络健康信息的互动关系
        6.3.2 信息用户与信息平台的互动关系
        6.3.3 信息用户与其他群体的互动关系
        6.3.4 信息用户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6.3.5 其他因子的互动关系
        6.3.6 互动关系模型
    6.4 本章小结
7 对策与建议
    7.1 信息用户因子层面
        7.1.1 提高健康素养
        7.1.2 采用“线上+线下”搜寻方式
        7.1.3 与其他群体进行互动
    7.2 其他群体因子层面
        7.2.1 转变健康观念
        7.2.2 建立信任机制
        7.2.3 适应新型健康信息交流模式
    7.3 网络健康信息因子层面
        7.3.1 信息形式把控
        7.3.2 信息内容把控
        7.3.3 信息来源把控
    7.4 信息平台因子层面
        7.4.1 提高安全性建设
        7.4.2 提供个性化服务
        7.4.3 提升知名度
    7.5 社会环境因子层面
        7.5.1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7.5.2 加大网络监管与治理
        7.5.3 营造“健康中国”的社会氛围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男同性恋群体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三) 概念界定
        1、健康信息
        2、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3、本研究相关概念定义
    (四) 本章小结
二、文献综述
    (一) 不同群体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1、按性别区分
        2、按年龄区分
        3、按国家和种族区分
        4、LGBT群体
    (二) 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动机及影响因素
        1、人格特质和个人特征
        2、信息的社会成本
        3、社会心理因素
        4、网络健康信息素养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和思路
        3、研究重点和难点
        4、研究创新点
    (四) 本章小结
三、男同性恋群体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分析
    (一) 研究设计
        1、访谈目的
        2、访谈对象
        3、访谈过程
    (二) 研究结果
        1、搜寻动机
        2、搜寻内容
        3、搜寻渠道
        4、搜寻障碍
    (三) 影响因素讨论
        1、感知易用性
        2、感知有用性
        3、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信任度
        4、网络健康信息素养
    (四) 本章小结
四、男同性恋群体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一) 理论基础
        1、技术接受模型
        2、风险信息寻求与处理模型
        3、感知风险理论
    (二)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人口学变量
        2、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
        3、健康风险感知
        4、主观规范
        5、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信任度
        6、网络健康信息素养
        7、感知风险
    (三) 数据收集
        1、预调研和调查问卷修改
        2、正式问卷调查
        3、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4、研究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5、模型验证
    (四) 分析与讨论
        1、男同性恋群体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基本情况
        2、男同性恋群体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
    (五)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果总结
    (二) 对策建议
        1、加强男同性恋群体的网络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提升搜寻能力
        2、关注男同性恋群体心理健康,提供专业心理辅导
        3、立足男同性恋群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4、治理信息源,构建高质量的网络健康信息平台
    (三) 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男同性恋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6)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 ——搜索后认知与行为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一、术语界定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一、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相关行为的促进
        二、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相关行为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的影响
        一、已有研究的角度和方法简介
        二、影响健康焦虑的网络信息搜索因素总结
    第三节 健康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及形成机制
        一、健康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
        二、健康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第四节 健康焦虑测量工具的发展
        一、短版健康焦虑量表
        二、网络疑病程度量表
        三、网络疑病量表
    第五节 已有研究中有待完善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第一节 研究资料及研究方法
        一、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简介
        二、研究资料收集与整理
        三、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流程
    第二节 基于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的理论模型构建
        一、编码结果
        二、理论模型构建
        三、与现有理论的比较
    第三节 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解释
        一、网络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特点及其对健康焦虑的直接影响
        二、搜索后认知与行为的中介作用
        三、亲友患病、媒体影响等因素的调节作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一、网络健康信息行为对健康焦虑的直接影响
        二、症状自评、疾病认知、医生认知信任的中介作用
        三、亲友患病、媒体影响等因素的调节作用
        四、变量解释
    第二节 健康焦虑程度测量工具更新
        一、测量工具更新的必要性
        二、量表开发的理论基础
        三、量表编制
        四、量表验证
        五、量表更新的讨论
    第三节 研究数据获取及研究工具
        一、研究样本
        二、测量工具
        三、分析技术
    第四节 预调研
        一、预调研流程简介
        二、问卷调整
    第五节 正式调研结果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三、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产生的直接影响检验
        四、症状自评、疾病认知和医生认知信任的中介作用检验
        五、调节效应检验
        六、样本选择偏差检验
    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健康信息环境下健康焦虑的缓解策略分析
    第一节 健康焦虑的缓解策略总结
        一、心理疗法对健康焦虑的干预
        二、健康焦虑用户的网络健康信息回避策略
    第二节 基于影响机制研究结论的健康焦虑缓解措施分析
        一、网络健康信息使用者角度
        二、网络健康信息提供者角度
        三、网络健康信息确认者角度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一、主要研究内容与总结
        二、研究贡献
    第二节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一、本研究不足之处
        二、未来研究方向
        三、研究成果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7)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健康信息寻求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1.3 电子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电子健康素养的内涵
        1.3.2 电子健康素养的评估工具—eHEALS
        1.3.3 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现状
        1.4 慢性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研究
        1.4.1 Web1.0-2.0 时代下慢性病患者对网络健康信息的寻求
        1.4.2 SLE患者网络健康信息资源的使用与偏好情况
        1.5 电子健康素养与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关系研究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eHEALS汉化量表在SLE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样本量
        1.3 研究工具—eHEALS汉化量表
        1.4 资料收集方法
        1.5 质量控制
        1.6 量表信效度的评价及统计学分析方法
        1.6.1 信度评价方法及标准
        1.6.2 效度评价方法及标准
        1.6.3 统计学方法
    2 SLE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现况调查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样本量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方法
    3 SLE患者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质性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样本量
        3.3 研究工具
        3.4 资料收集方法
        3.5 资料分析方法
        3.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eHEALS汉化量表在SLE患者中的信效度分析
        1.1 本阶段SLE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eHEALS汉化量表在SLE患者中的信度分析
        1.3 eHEALS汉化量表在SLE患者中的效度分析
    2 SLE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现况调查
        2.1 本阶段SLE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SLE患者eHEALS得分情况
    3 SLE患者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质性研究
        3.1 受访SLE患者的基本特征
        3.2 质性资料分析
        3.2.1 主题1:寻求途径多样、搜索内容广泛
        3.2.2 主题2:对网络健康信息质量持怀疑态度,缺乏信息评价能力
        3.2.3 主题3:认为社交媒体是获取疾病知识与情感支持的重要途径
        3.2.4 主题4:高、低电子健康素养患者的信息寻求偏好存在差异
        3.2.5 主题5:期待内容全面、及时更新、多功能的专业化信息平台
第四章 讨论
    1 eHEALS汉化量表在SLE患者中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
    2 SLE患者具备一定的电子健康素养,但信息评价能力有待提升
    3 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优势开展同伴支持干预
    4 根据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和信息偏好提供针对性信息支持
    5 建立符合患者期待的专业化信息交流平台
    6 研究创新之处、局限性及展望
        6.1 创新之处
        6.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1.2.1 语义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思路设计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
        2.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2.2 语义网相关理论
        2.2.1 语义网概述
        2.2.2 语义网信息组织方法与本体理论
        2.2.3 语义网最佳实践——关联数据
    2.3 语义网和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2.3.1 语义网是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2.3.2 语义网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2.3.3 语义网的实现得益于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总体方案设计
    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状
        3.1.1 收集与保管的现状
        3.1.2 整理、翻译和编目的现状
        3.1.3 传播和传承的现状
    3.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3.2.1 必需手段:充分实现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3.2.2 必要条件: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
        3.2.3 必需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3.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3.3.1 实体储备与数字资源基础
        3.3.2 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支持
        3.3.3 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参考
    3.4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方法
        3.4.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3.4.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步骤与技术方法
4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
    4.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
        4.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现状
        4.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4.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4.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4.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元数据方案分析
        4.2.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构建
    4.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
        4.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原则
        4.3.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方法与工具
        4.3.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的实现——以傣族医药本体构建为例
5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5.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与任务
        5.1.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5.1.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任务
    5.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设计
        5.2.1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分析
        5.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参考模型
        5.2.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构建
    5.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5.3.1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创建模块的实现方法
        5.3.2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发布模块的实现方法
        5.3.3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融合模块的实现方法
6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策略
    6.1 面向语义网环境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转型
        6.1.1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6.1.2 基于语义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
    6.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构建
        6.2.1 意识观念与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6.2.2 组织管理体制与合作交流机制
        6.2.3 标准规范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立题依据
        1.2 国内外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3.1 相关概念
        3.2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的量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3.2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
        3.3 不同特征冠心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得分比较
        3.4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3.5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3.6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2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较低
        4.3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较低
        4.5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5 小结
第三部分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访谈对象与抽样方法
        2.2 访谈提纲
        2.3 资料收集
        2.4 资料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考虑
    3 研究结果
        3.1 主题一:查找信息困难
        3.2 主题二:信息理解能力弱
        3.3 主题三:无法评估信息质量
        3.4 主题四:信息应用不足
        3.5 主题五:急需获得帮助
    4 讨论
        4.1 开展电子健康培训,提高患者电子健康素养
        4.2 规范健康网站管理,建立健康网站标准
        4.3 优化健康信息,提高信息质量、可理解性和可实施性
        4.4 提高健康专业人员参与力度
    5 小结
第四部分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操作试验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试验对象与抽样方法
        2.2 试验任务
        2.3 试验方法
        2.4 试验步骤
        2.5 数据分析
        2.6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受试者一般资料情况
        3.2 受试者操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3.3 受试者操作任务时所出现的问题情况
    4 讨论
        4.1 注重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训
        4.2 加强健康网站设计
        4.3 提高搜索策略
        4.4 树立正确的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估标准
    5 小结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创新性及局限性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
    3 局限性与展望
        3.1 局限性
        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10)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缘起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2.1.1 不再囿于时空
        2.1.2 集个性化数据
        2.1.3 具有聚合效应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2.2.1 表现形式迥异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3.1.2 以案由为参数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4.2.1 是否为前提
        4.2.2 标准之厘定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5.1.1 填补一般条款
        5.1.2 明晰认定标准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5.2.1 严格适用程序
        5.2.2 加强说理论证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5.3.1 提升审判级别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5.3.3 建立案例族谱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目次
作者简介

四、如何在Internet网上查找医学文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D]. 谭少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 姜富强. 华中师范大学, 2020(12)
  • [4]男同性恋群体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探究[D]. 唐维.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网络健康信息搜索对健康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 ——搜索后认知与行为的中介作用[D]. 罗晓兰. 上海财经大学, 2019(04)
  • [7]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研究[D]. 杨艳.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8]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为. 云南大学, 2018(01)
  • [9]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厉锦巧.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10]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标签:;  ;  ;  ;  

如何在互联网上查找医学文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