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实践与探讨

矿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实践与探讨

一、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实践与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赵限维[1](2021)在《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厚层岩浆岩覆盖区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以山东省首个煤矿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工程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岩浆岩厚度较大、构造复杂条件下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该试验区深层结构特点、地震激发参数特点的研究,提出了厚层岩浆岩覆盖条件下野外采集地震勘探合理激发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由浅到深地层的地震勘探条件。对比分析了高密度三维不同深度激发层位、激发主频对地震勘探资料的影响,给出了该区三维地震勘探激发参数的选取方法。详细分析了岩浆岩厚度较大、构造复杂条件下叠前时间偏移(PSTM)和叠前深度偏移(PSDM)高精度成像技术、基于VMD和SVM的煤厚预测方法等研究的应用,针对原始资料特点及地质任务要求,处理工作主要围绕联合静校正技术、保辐噪音压制技术、振幅补偿技术、拓频技术、高精度成像技术、VMD和SVM方法等六个关键方面开展。并针对厚层岩浆岩覆盖条件下的地震勘探特点,对上述技术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和应用,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岩浆岩厚度较大、构造复杂条件下关键处理技术和相应参数。首次引进油田、煤田、地矿三家不同行业物探单位分别处理,提高资料处理的可靠度和精准度。研究了岩浆岩厚度较大条件下资料综合对比解释方法,资料解释对比多家单位处理的多个叠后时间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进行综合对比解释,通过分析地震波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或统计学特征,提取了对构造和煤层反映较明显的层属性和体属性,并采用属性融合技术对上述单一属性进行融合,降低了资料解释多解性,得到了岩浆岩厚度较大、构造复杂条件下的构造分布规律和煤层赋存状况,经过后期巷道验证精度较高。

朱梦博[2](2021)在《采煤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动态构建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在采煤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采前探测的基础上,构建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已成为煤炭智能化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采煤工作面多种地质探测成果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对采煤工作面的煤层厚度及顶/底板预测、工作面静态地质模型构建及其动态更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采煤工作面全生命周期内地质建模数据的特征,将工作面地质模型抽象为煤层顶/底板、煤层厚度和地质构造3个子模型,对比优选了断层和陷落柱可视化建模方法。(2)将贝叶斯克里金法(Bayesian Kriging,BK)引入到槽波地震(In-seam seismic survey,ISS)煤厚反演中,提出了ISS-BK煤层厚度预测方法。(3)提出了以顺层钻孔为约束的煤层顶/底板迭代插值方法,通过引入虚拟顶/底板点对煤层顶/底板模型进行地质约束,避免了煤层顶/底板模型与顺层钻孔之间形成非逻辑交点。(4)以XY-S工作面为试验点,采用ISS-BK煤厚预测方法和顶/底板迭代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煤层厚度子模型和顶/底板子模型,结合构造综合解释成果,构建了XY-S工作面采前三维静态地质模型。(5)提出了以递进式预测方法为核心的采煤工作面三维动态地质模型构建技术,XY-S工作面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静态地质模型煤厚、底板平均误差分别为0.18 m、2.15 m;动态地质模型煤厚、底板平均误差分别为0.15 m、0.85 m;每2个截割循环(约1.6 m推采宽度)对采煤工作面进行1次地质编录,并更新地质模型时,预测动态地质模型煤层底板精度可达到0.15 m。(6)对基于工作面视频图像的地质编录技术进行了先导性研究,并根据摄影测量原理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工作面局部煤-岩柱状信息自动提取。

程建远,王千遥,朱书阶[3](2020)在《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讨论》文中指出随着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的不断推广,对其采集参数选择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线束方向、线距大小、最大炮检距以及覆盖次数与CDP面元等关键采集参数的选择。从理论计算到工程实践角度,对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道距、线距、炮点距、炮线距的大小与面元尺寸大小密切相关,能否实现无假频空间采样取决于面元大小,增大线距有利于提高性价比;以煤层构造勘探为目标的前提下,最大炮检距可以大于目的层埋深;在地震条件良好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设计的覆盖次数不宜太高,以提高分辨率;高密度三维地震是面积采集、立体勘探,其线束方向设计不应受制于构造走向的约束。通过不同面元大小、不同覆盖次数以及大线距采集的典型工程实例,初步印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侯泽明,杨德义[4](2020)在《山西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国内外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对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3个关键参数及概念进行了讨论,认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先进地震勘探技术的集成,具有组合性和相对性,应灵活应用,因地制宜地开展。在分析了山西煤矿采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山西煤矿采区开展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应遵循"小面元、高覆盖、宽方位(3,必要条件)和相应的关键采集及处理技术(X,必选项)"的"3+X"技术路线;在数据采集中,应以提高信噪比为核心;在数据处理中,应以高精度静校正和叠前去噪为核心。将该技术运用到山西某矿工程实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证明该技术路线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同行提供技术参考,并促进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西煤矿采区推广。

刘俊,赵伟,韩必武[5](2020)在《淮南矿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淮南矿业集团于2007年首次将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引入煤炭领域,并成功推广应用;由于常规三维地震区块受采动塌陷影响,不具备再次施工高密度三维地震的条件,2012年开始,淮南矿业集团对常规三维地震区块的原始采集数据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和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解释都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横向、纵向分辨率,达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探测的目的。通过煤矿大量揭露资料对比分析: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于识别小断层、查找陷落柱、刻画灰岩地层裂隙等方面效果显着;常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能明显改善下部煤层的成像效果。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金学良,王琦[6](2020)在《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模式与效果》文中认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对三维地震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设计思路、采集方法、处理和解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采用数字检波器接收,观测方式为全方位、高密度、大偏移距,获得更接近理想波场的信息;采用宽频带处理,获得宽频带、高保真度的数据体,为解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以淮北矿区近年施工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工程为例,从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处理解释思路及方法、工程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一套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新模式,对进一步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精度以及为煤矿采区设计、工作面开采提供详实的地质保障基础资料具有一定的意义。

闫照涛[7](2020)在《三维地震技术在宁夏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勘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宁夏宁东煤炭基地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被国家列为重点开发建设的“十四个”煤炭基地之一。本次研究区域积家井矿区是宁东煤炭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南部补勘区存在对煤层赋存状态控制不够、对构造控制不够等问题,为了满足煤矿发展规划和生产接续工作,在此区域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是必要的。本文以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某煤矿开展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为基础,在地震数据采集、资料处理、资料解释方面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确定了研究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施工参数并且在宁夏宁东积家井矿区进行了应用。2.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及参数选择合理,采用了常规叠后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相组合,取得了两种偏移成果,综合两种不同数据体处理结果,针对不同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数据体,为后期精细解释提供保障。3.对研究区主要可采煤层中的断层进行了推断预测,编制了研究区主要可采煤层的构造图,圈定了主要可采煤层隐伏的煤层露头位置,预测了主要可采煤层的厚度变化趋势。本次工作充分展示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地质勘查中的优势,为宁东煤田利用地震勘探开展煤层探测、构造划分等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指导。

宋伟[8](2020)在《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杨营煤矿构造探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煤炭开采难度的增加,地质勘探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机械化采煤对地质勘探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地震勘探和地质资料解释的精度也大大提高,普通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复杂的地质勘探的需要。因此,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已迫在眉睫。为了进一步查明杨营煤矿煤层冲刷情况和岩浆岩分布情况,决定利用包括叠前时间处理技术、CMP相干反演技术、折射静校正处理技术、自动剩余静校正技术等新技术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处理和岩性反演,以此提高地震的时间剖面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使断层的显示更加清楚、可靠,位置也更加准确。同时分辨率的提高,也使T3波与3煤层的赋存情况(厚度的变化、岩浆岩的影响等)相对应,为下一步针对煤层厚度、岩浆岩侵蚀的情况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是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杨营煤矿的实际问题。通过提高地震的时间剖面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使断层的显示更加清楚、可靠,位置也更加准确。由此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以探讨煤层厚度、岩浆岩侵蚀的情况。

张历峰[9](2020)在《滨湖煤矿湖下-深部区域16煤开采水情探测与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矿井的开采深度不断向下延伸,开采难度逐渐提高,矿井水害问题尤为严峻。近年来,华北型煤田受底板奥灰水威胁,突水事故时有发生。山东滕州煤田滨湖煤矿为典型的华北型煤田,其开采受底板奥灰承压水影响,曾多次发生突水现象,影响了矿井的高效安全生产。因此,深入研究滨湖煤矿深部水文地质条件、开展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工作,对华北型煤田开展矿井水害防治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以滕州中西部滨湖煤矿湖下-深部区域为研究对象,对161西采区湖下-深部区域奥灰富水情况以及16煤开采底板突水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与评价。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补径排条件,总结了 16煤开采充水因素,分析了矿井涌水特征,并综合采用了大井法及比拟法对涌水量进行了预计;针对研究区地面条件复杂、深度大的特点,利用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滨湖煤矿161西采区进行了构造探测;综合瞬变电磁探测、井下高密度二维、三维电法勘探等多种物探方法进行了奥灰水情探测,圈定了多个巷道、工作面底板的富水异常区。综合分析含水层富水性、有效隔水层厚度以及断层等突水影响因素,采用“突水系数法”和“突水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了突水评价及危险性分区,工程实践证明分区分级结果较为准确。

慕彬业[10](2019)在《三维地震探测技术在布尔台煤矿四盘区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煤田研究方面,三维地震探测技术是非常有效的物理勘探手段,给矿山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三维地震探测技术在布尔台煤矿四盘区的应用,查明了四盘区内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及煤层赋存状态,为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和盘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本文根据生产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A、B两区,垂直构造走向及地层走向施工三维地震研究线束49束,施工面积13.82km2,满覆盖面积8.4km2,完成施工物理点8958个。本文研究表明,四盘区倾角为1°3°,呈现出一个地层极其平缓、向南西方向倾斜的单斜构造格局。在单斜构造发育的基础上,还形成有宽缓的褶曲和断裂构造分布在EW向、SN向、NW向和NNE向。主要煤层赋存形态整体表现为由西南向北东逐渐抬升的变化规律。本文共解释组合断层30条,全部为正断层。按照落差大小分类:落差510m的有12条,落差小于5m的有18条。按照可靠程度分类:可靠断层有20条,较可靠断层有6条,控制程度较差断层有4条。预测结果表明,区内3-1煤层厚度比较稳定,煤厚在3m左右;5-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在27m之间,整体表现为由西向东煤层逐渐变薄;6-2中煤层厚度比较稳定,整体变化不大,煤厚一般在23m之间。2-2中煤层厚度不稳定,煤厚在01.5m左右,倾角为1°3°,呈现出一种地层极其平缓,向西南方向倾斜的单斜构造格局。本文研究发现,以往资料解释的BF23和BF35并非是断层,而是由于煤层分叉造成的,该线由北向南贯穿整个盘区并且有向北、向南延伸至盘区外的趋势。

二、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实践与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实践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厚层岩浆岩覆盖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成果及研究内容
2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采集关键技术
    2.1 井田地质及煤层情况
    2.2 地震地质条件
    2.3 厚层岩浆岩覆盖数据采集关键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厚层岩浆岩覆盖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3.1 联合静校正技术
    3.2 保辐噪音压制技术
    3.3 振幅补偿技术
    3.4 拓频技术
    3.5 高精度成像技术
    3.6 本章小结
4 厚层岩浆岩覆盖地区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4.1 构造解释方法研究
    4.2 岩浆岩的解释与控制
    4.3 基于VMD和 SVM的煤厚预测方法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探采对比分析
    5.1 断层构造验证
    5.2 岩浆岩厚度验证
    5.3 煤厚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采煤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动态构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煤工作面精细探测技术
        1.2.2 煤矿地质建模技术
        1.2.3 工作面地质透明化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采煤工作面地质建模数据与建模方法
    2.1 采煤工作面地质建模数据
        2.1.1 工作面设计阶段
        2.1.2 工作面掘进阶段
        2.1.3 工作面回采前
        2.1.4 工作面回采阶段
    2.2 煤层地质模型要素
    2.3 工作面地质模型可视化构模方法
        2.3.1 煤层面建模
        2.3.2 断层建模
        2.3.3 陷落柱建模
        2.3.4 可视化建模思路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贝叶斯克里金的槽波地震反演煤层厚度方法
    3.1 煤层厚度槽波探测技术
        3.1.1 槽波频散特性
        3.1.2 透射槽波层析成像
        3.1.3 煤层厚度反演
    3.2 贝叶斯克里金插值方法
    3.3 ISS-BK煤层厚度预测技术
        3.3.1 ISS-BK煤厚预测方法
        3.3.2 ISS-BK煤厚预测流程
        3.3.3 ISS-BK方法的特点
    3.4 煤层厚度预测实例
        3.4.1 工作面概况
        3.4.2 槽波地震煤厚反演
        3.4.3 ISS-BK煤厚反演
        3.4.4 回采验证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顺层钻孔约束下煤层顶/底板的迭代建模
    4.1 顺层钻孔中的煤层地质信息
        4.1.1 煤-岩地质信息
        4.1.2 钻孔轨迹测量
        4.1.3 自然伽马测井
    4.2 煤层顶/底板迭代插值流程
        4.2.1 顺层钻孔煤、岩孔段标注
        4.2.2 煤层顶/底板模型构建
        4.2.3 局部噪点平滑处理
        4.2.4 非逻辑交点检测
        4.2.5 判断迭代终止条件
        4.2.6 虚拟顶底板点引入
    4.3 煤层顶/底板建模的模拟测试
        4.3.1 模拟数据
        4.3.2 煤层顶/底板建模精度评价
    4.4 应用实例研究
        4.4.1 试验工作面概况
        4.4.2 工作面煤层地质勘探数据
        4.4.3 煤层顶/底板迭代建模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采煤工作面三维静态地质模型构建
    5.1 试验区地质条件
        5.1.1 井田地质条件
        5.1.2 XY-S工作面概述
    5.2 静态地质建模数据
        5.2.1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
        5.2.2 巷道地质编录数据
        5.2.3 井下钻探信息
        5.2.4 槽波探测结果
    5.3 三维静态地质模型构建
        5.3.1 静态地质模型构建流程
        5.3.2 XY-S工作面静态地质模型
    5.4 静态地质模型构造探采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采煤工作面三维动态地质模型构建
    6.1 动态地质建模方法
        6.1.1 动态地质建模流程
        6.1.2 递进式预测方法
    6.2 动态地质建模试验
        6.2.1 动态地质数据
        6.2.2 基于回采地质编录的动态建模
    6.3 XY-S工作面地质模型精度评价
        6.3.1 模型剖切面与地质编录剖面对比
        6.3.2 煤层模型底板误差统计分析
        6.3.3 煤层模型煤厚误差统计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工作面自动地质编录方法的探索
    7.1 工作面地质信息图像分析
        7.1.1 图像中的地质信息
        7.1.2 地质信息辨识与提取的影响因素
    7.2 “薄-中厚”煤层工作面顶板线计算
        7.2.1 工作面起伏形态
        7.2.2 工作面顶板线计算模型
        7.2.3 图像中倾角标注与计算
    7.3 工作面图像语义分割与局部煤-岩柱状信息提取
        7.3.1 图像分割方法优选
        7.3.2 卷积神经网络架构
        7.3.3 基于U-net的工作面图像语义分割模型
        7.3.4 局部煤-岩柱状信息自动化提取
    7.4 基于工作面图像的地质编录试验
        7.4.1 工作面顶板线计算
        7.4.2 割岩区煤-岩柱状信息
        7.4.3 工作面地质编录与精度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成果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1.1 线束方向是否应该垂直构造?
    1.2 扩大线距是否造成空间假频?
    1.3 最大炮检距与勘探深度的关系
    1.4 覆盖次数与CDP面元的关系
2 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的优化分析
    2.1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原则
    2.2 三维地震设计的采集参数
    2.3 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的选择
        2.3.1 面元大小的选择
        2.3.2 覆盖次数的选择
        2.3.3 最大炮检距的选择
        2.3.4 线束方向与激发方式
3 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的对比实例
    3.1 不同大小面元的对比
    3.2 不同覆盖次数的对比
    3.3 不同线距的采集效果
4 结论

(4)山西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现状
    1.1 国外现状
    1.2 国内现状
    1.3 主要技术指标
2 高密度三维地震的概念讨论
3 山西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特点分析
    3.1 地震地质条件
    3.2 信噪比、分辨率及三参数
    3.3 关键技术措施
    3.4 实例
4 结论

(5)淮南矿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
    1.1 地震采集技术
    1.2 地震数据处理
    1.3 地震数据解释
2 三维地震二次精细处理解释技术
3 实际应用效果
    3.1 小断层识别
    3.2 陷落柱识别
    3.3 A组煤及灰岩层位解释
    3.4 裂隙带预测
4 结论

(6)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模式与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密度三维地震与常规三维地震对比分析
    1.1 地质任务对比
    1.2 采集方法对比
        1.2.1 小面元地震采集
        1.2.2 全方位角地震采集
        1.2.3 高叠加次数
2“1234”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模式
    2.1 一全:全三维观测系统
    2.2 二宽:宽方位和宽频带采集与处理
        2.2.1 宽方位
        2.2.2 宽频带
    2.3 三高:高密度、高分辨和高保真方法
        2.3.1 高密度
        2.3.2 高分辨
        2.3.3 高保真
    2.4 四精:精致设计、精心施工、精细处理、精确解释
        2.4.1 精致设计
        2.4.2 精心施工
        2.4.3 精细处理
        2.4.4 精确解释
3 淮北矿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应用效果
    3.1 地震资料成像精度
    3.2 断点解释
        3.2.1 小断点的显示对比
        3.2.2 复杂断块显示对比
    3.3 奥灰顶界面解释
4 结论

(7)三维地震技术在宁夏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勘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取得的研究成果
2 研究区地质特征及地震地质条件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3 地震地质条件
3 野外数据采集及处理研究
    3.1 野外试验
    3.2 试验结果分析
    3.3 观测系统设计及施工参数
    3.4 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
    3.5 施工质量评述
    3.6 地震资料处理
4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研究
    4.1 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
    4.2 地震资料解释
    4.3 地震地质成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杨营煤矿构造探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范围及交通
    2.2 地质概况
3 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与处理
    3.1 数据采集
    3.2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思路
    3.3 参数建立
4 三维地震资料反演
    4.1 煤层速度反演方法及效果
    4.2 煤层厚度反演方法及效果
    4.3 反演效果分析
5 高精度三维地震综合解释
    5.1 可视化认识构造方案
    5.2 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
    5.3 速度研究
6 高精度三维地震地质成果
    6.1 新生界厚度的控制
    6.2 褶曲
    6.3 三煤层
    6.4 断层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滨湖煤矿湖下-深部区域16煤开采水情探测与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地质特征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地层
    2.3 地质构造
3 深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3.1 深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3.2 充水因素分析
    3.3 采区涌水量预计
    3.4 本章小结
4 深部区域构造及奥灰水情探测
    4.1 湖-陆区域深部构造探测
    4.2 161集中运输巷及材料巷底板奥灰水情探测
    4.3 工作面底板奥灰水情探测
    4.4 本章小结
5 深部开采煤层底板水灾害分区分级划分
    5.1 采区16煤底板突水影响因素分析
    5.2 利用“突水系数”法进行煤层底板水灾害分区分级划分
    5.3 利用“突水指数”法进行煤层底板水灾害分区分级划分
    5.4 采区防治水措施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三维地震探测技术在布尔台煤矿四盘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完成工作量
2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2.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条件
    2.2 布尔台煤矿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含煤地层
        2.2.3 构造
    2.3 布尔台煤矿四盘区煤层情况
        2.3.1 含煤性
        2.3.2 可采煤层
        2.3.3 不可采煤层
    2.4 布尔台煤矿四盘区地震地质条件
    2.5 本章小结
3 三维地震探测技术的基础理论
    3.1 地震探测原理
        3.1.1 地震波的反射与透射
        3.1.2 地震波的衰减
        3.1.3 地震研究的分辨率
    3.2 三维地震探测技术的工作步骤和基本方法
        3.2.1 三维地震探测技术工作步骤
        3.2.2 三维地震探测弯线多次覆盖法
        3.2.3 三维地震探测面积测量法
    3.3 本章小结
4 三维地震探测数据的采集
    4.1 试验工作及结论
        4.1.1 潜水面及低速带调查
        4.1.2 激发和接收条件的选择试验
        4.1.3 结论
    4.2 三维地震探测观测系统
    4.3 测量工作
        4.3.1 起算数据
        4.3.2 图根测量及放样测量
        4.3.3 精度统计
        4.3.4 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及采取的措施
    4.4 三维地震探测的具体内容
    4.5 三维地震探测野外施工的质量保障措施
    4.6 本章小结
5 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
    5.1 地震资料处理
        5.1.1 资料处理流程
        5.1.2 主要处理模块
        5.1.3 处理成果质量评述
    5.2 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
        5.2.1 通过反射波的信息构建地质层位
        5.2.2 波的对比
        5.2.3 速度研究
        5.2.4 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
    5.3 本章小结
6 布尔台煤矿四盘区地震地质成果
    6.1 主要煤层赋存状态
    6.2 构造控制
        6.2.1 褶曲
        6.2.2 断层
        6.2.3 断层描述
        6.2.4 地震研究前后构造对比
    6.3 煤层厚度变化趋势
    6.4 对2-2中煤层的说明
    6.5 煤层的分叉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存在问题
    7.1 成果评价
    7.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实践与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厚层岩浆岩覆盖区的应用研究[D]. 赵限维.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采煤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动态构建技术研究[D]. 朱梦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3]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讨论[J]. 程建远,王千遥,朱书阶.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0(06)
  • [4]山西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综述[J]. 侯泽明,杨德义.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0(06)
  • [5]淮南矿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J]. 刘俊,赵伟,韩必武.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0(06)
  • [6]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模式与效果[J]. 金学良,王琦.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0(06)
  • [7]三维地震技术在宁夏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勘探中的应用研究[D]. 闫照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8]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杨营煤矿构造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 宋伟.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滨湖煤矿湖下-深部区域16煤开采水情探测与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 张历峰.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10]三维地震探测技术在布尔台煤矿四盘区的应用研究[D]. 慕彬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矿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实践与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