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途径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途径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途径新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宗富,董晨雪,杨莹莹[1](2021)在《国家档案治理:研究现状、未来图景及其实现路径》文中研究说明档案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内外档案治理的研究现状,并对比分析了其异同点。其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科学构想我国档案治理的未来图景,即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档案治理共同体、建设以依法治档为核心的档案治理制度体系、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档案治理内容体系和以善治为目标的档案治理评估体系等。为此还需要学界不断强化档案治理研究的实践导向,努力拓展档案治理的研究视野,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化档案治理研究内容并高度重视相关治理经验的学习借鉴,以加快推进我国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而推动档案事业全面发展。

唐启[2](2021)在《生态哲学视阈下中国档案文化生态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档案是人类“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文化载体,档案文化研究,也是档案学的一项具有持续研究价值的重要课题。基于对该选题下的中外文献所作的文献调研,笔者发现学界对档案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是当前的重要盲点之一。通过阐释“生态—生态学—生态哲学”,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通过阐释“文化—文化生态—档案文化生态”,阐明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后:首先,基于生态哲学理论,从历史维度对夏代至新中国的档案事业史作了五个阶段的历史分期,并分别概括了每一时期档案文化生态的存在形态,并对形成原因做了历史分析。然后,基于生态哲学理论、文化生态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笔者构建起了一个包含“九大要素”“六种关系”“三项运动”的档案文化生态立方体模型。最后,笔者分别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和环境维度,提出了档案实体文化、档案制度文化、档案观念文化的发展之道。

秦杨[3](2020)在《我国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学技术已经向着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引领管理现代化变革的背景下,我国档案馆进一步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相融合,开始向智慧档案馆发展。现阶段我国智慧档案馆的发展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建设形式各异。本文通过调查,汇总了我国智慧档案馆现阶段的理论成果和已应用的科技解决方案,分析了其建设现状,探寻理论和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从管理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在丰富智慧档案馆理论内容的同时,为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助力。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和比较国内外有关智慧档案馆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通过参考档案学界对智慧档案馆的已有认识,阐述智慧档案馆的概念,进一步诠释对智慧档案馆的理解及其与关联事物的关系,并分析智慧档案馆的特点。第三部分是智慧档案馆的建设现状分析,通过统计现有智慧档案馆的实践案例,分析智慧档案馆的社会背景、需求状况、现有解决方案以及其支撑技术。第四部分以智慧档案馆的现状为基础,论述其在理论建设、顶层支持与规范、与数字档案馆关联程度、智能技术的匹配度、智慧转型程度及档案行业发展协调性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五部分从长期性、管理者与组织管理、档案行业发展视角针对智慧档案馆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总结全文并对智慧档案馆的发展进行展望。智慧档案馆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基于广泛联接的大型工程,需要档案界立足根本,认清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从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出发共同建设,进一步促进档案事业的繁荣发展。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蔡丽珊[5](2019)在《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与之相应的档案管理体系是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通过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是档案意识薄弱,领导、教师、学生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了解不深甚至不了解,使得档案工作迟迟未能顺利开展进行;其次是机构不健全,尚未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机构来管理顶岗实习档案;三是档案信息载体结构单一,对顶岗实习档案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大降低了档案利用效率。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立足于顶岗实习档案管理的现实需求,在文献研究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提出了构建“一心二维三层面”模式的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体系,该体系遵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原则,以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为核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别包含“顶岗实习前、顶岗实习中、顶岗实习后”和“学校、企业、学生”三个层面,以此确保顶岗实习档案的完整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该体系的构建需要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强化档案意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来实现。

王竞秋[6](2019)在《数字·数据·知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形式的拓展与整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和知识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档案资源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和重要的知识资源,引起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以数字、数据和知识多元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加快档案资源建设与整合,加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档案机构服务能力,满足社会的信息和知识需求,成为档案机构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新时代新技术为背景,通过对数字、数据和知识的研究和对比,分析三种形式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拓展应用,并在分析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进步性的基础上,提出数字档案、数据档案和知识资源的交叉融合,多元开发以及提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研究对策。

程铭[7](2019)在《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档案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党政管理的记录与见证,是高校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其中的科研档案,由于记录着高校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在科学研究中从立项到结项以及后续的获奖情况等各个环节,是代表学校科研实力、学校竞争力的重要记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校科研档案在高校管理中所占据的地位以及其管理水平都未获得与其价值相匹配的重视和提高。面对信息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不仅需要夯实以往传统档案管理的基础,更需要不断加强科研档案数字化的进程,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科研档案管理水平能够与学校发展水平以及高校科研档案用户的需求相匹配。论文将以高校科研档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划定为沈阳市全部公立本科院校,通过实地调研以及问卷反馈的手段,获取19所公立本科院校的科研档案管理情况数据。调研以及问卷涉及了档案部门基本情况、档案工作人员情况、科研档案控制情况、科研档案数字化情况、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情况、科研档案利用情况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建议七个部分,根据获得的调研数据以及反馈结果,结合图表形式,通过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充分了解沈阳市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的管理情况。根据调研数据以及分析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情况,从中查找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短板,包含高校档案部门与科研部门沟通不足、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落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受重视程度较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程度低、高校科研档案利用模式过于保守。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问题,结合国家、社会、高校的具体情况,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从高校科研档案收集力度、高校管理系统建设、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高校科研档案知识产权范围、高校科研档案利用范围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改进建议,为现实中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科研档案管理力度的加大,推动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进程,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的价值,提高沈阳市以及全国范围内具有适用性的高等院校的科研档案管理水平。

张超[8](2019)在《机构改革背景下的地方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策略研究 ——以江西抚州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主要运用政府再造、新公共服务和档案多元论等方面的理论,以地方档案机构改革为背景,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环境中,针对江西省抚州市的档案公共服务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协同优化策略的探索性研究。首先,从问题、技术、用户、制度、治理和协同优化等层面归纳了前人在档案公共服务领域的研究成果,初步定位本研究的理论、方法、内容以及研究方向。然后,具体介绍论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讨论了理论的适用性问题。通过从政府再造的视角宏观回顾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与政党、社会、市场、公民之间以及政府自身的关系优化过程,简要分析中观领域的地方档案机构改革后档案公共领域关系的协同优化趋势,为下文论述微观领域的抚州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策略奠定基础。而后,具体围绕江西省抚州市档案机构改革前的档案公共服务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和问题描述。基于政府再造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运用麦肯锡7S模型战略管理工具,有针对性地分析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领域内外部实际问题、薄弱环节和深层原因;借助社会环境分析方法,着重分析抚州社会环境在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教育和人口等方面的特点。在抚州市档案机构组织再造的基础上,提出供给侧主体协同优化和跨领域协同优化策略,通过供需协同、跨界协同提升地方档案公共服务效能、效率和效益。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供进一步深化档案公共领域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李梦婷[9](2019)在《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共现分析与历时演进》文中研究表明近四十年发展历程中,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企业档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使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文献得到爆炸指数的增长,诞生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学术着作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文献,丰富了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知识积累。在实践领域,出现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学者,以及各类国有企业、档案局(馆)、高等院校等专业性研究机构,为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提供了知识主体和知识客体的视角。中国知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读秀学术搜索引擎等多种文献数据库的日益更新完善,使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角度,跟踪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知识网络的发展状态与历史演进成为现实,为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完备的数据基础。为了进行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探究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主体合作关系和内容主题演变规律,本文运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文献计量分析工具BibExcel,和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Gephi、Ucinet及其组件Netdraw,针对中国知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读秀学术搜索引擎收录的近四十年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相关文献,从年代分布、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引用关系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将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文献量变化、学科分布特征、基金支持情况、研究主体演变、热点主题内容、主要研究领域以及作者、期刊、文献的共被引关系,用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出来,总结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思考建议,为今后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阐述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现实背景及科研意义,参考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发展进程及知识图谱技术应用现状,系统介绍本文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针对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具体说明,表达本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二章为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通过介绍可视化软件的产生及发展,对本文的样本收集、数据来源、选文标准进行解释说明,为后文的数据分析奠定基础。第三章为企业档案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对近四十年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文献的总体概况进行描述,从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专着等不同文献类别分析介绍了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详细探讨期刊论文的来源及核心期刊的载文特点。并从学科分类、基金支持等不同角度对企业档案管理论文数量的演变规律、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分析。第四章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图谱分析。研究主体包括作者和机构两个方面,通过统计研究主体的发文数量、第一作者数量、核心期刊载文数量等属性,总结出我国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核心作者群、核心机构群的发文特点及分布规律。从研究主体的机构类型、地理分布、首次发文时间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第五章为研究主题的知识图谱分析。通过SPSS、BibExcel软件中的文献计量功能统计企业档案管理研究领域的高频、高中心性关键词,依据关键词的主题内容进行知识聚类。结合不同时代特征分析历年发文量和关键词的演变,分别讨论各研究阶段的发展特点与热点主题,并总结归纳近十年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研究前沿。第六章为共被引知识图谱分析。包括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文献共被引三个方面。通过对CSSCI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知识图谱展示,从发文作者、载文期刊等维度勾勒出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研究领域的共被引关系。通过分类统计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被引频次,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企业档案主题论文进行归纳分析。第七章为针对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分析与思考,总结我国近四十年企业档案管理研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危娅婷[10](2019)在《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社会中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与使用,用户对档案馆的信任受到了挑战。纸质档案管理中,即使是复印件,只要加盖了档案馆公章,同样能发挥凭证作用,这是档案馆作为一个被信任的组织为盖章复印件“背书”。但对电子档案管理而言,少了档案馆的信任“背书”,在现有公众心理、社会习惯、文化背景下,要实现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显得十分困难。从电子档案管理角度看,用户对档案馆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档案工作者的不信任;二是对电子档案的不信任,“不信任”折射的是用户对档案馆管理电子档案能力的怀疑。显然,电子档案管理能力是影响档案馆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如何去探明影响档案馆信任的代表性因素有哪些,并建立“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是本文所做主要工作。信任是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对象,但在档案学领域所涉研究有限。本文在梳理信任、组织信任相关理论后,对档案馆信任进行了界定,此为研究的基础与难点之一。进一步,对“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展开了学理分析,认为其信任前因包含用户、档案馆、环境和互动四方面因素;信任维度涉及制度、情感、认知与技术四种信任;产生的信任结果有用户满意与用户忠诚两种类型。同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研究方法确定影响信任的各变量以及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并分析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最终构建了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这是研究的重难点与可能创新所在。本文研究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描述了研究展开的情况。第二章阐释了档案馆信任、“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的内涵。第三章以组织信任等理论为指导,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对用户——档案馆信任的信任前因、信任维度和信任结果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假设,并建立了信任关系的模型。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和AMOS分析工具对构建的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第五章以信任关系模型为指导,提出了面向电子档案管理的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的建立策略。第六章结语对所做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途径新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档案管理现代化途径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档案治理:研究现状、未来图景及其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国家档案治理的研究现状分析
    1.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1.1 文献资料获取方式及获取结果
        1.1.2 国内档案治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1)档案治理基础理论。
        (2)档案治理法治建设。
        (3)档案治理框架体系。
        (4)档案治理价值实现。
        (5)档案治理实践探索。
    1.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文献资料获取方式及获取结果
        1.2.2 国外档案治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1)档案与国家治理。
        (2)档案与政府治理。
        (3)档案与社会治理。
        (4)档案与组织治理。
        (5)档案与信息治理。
    1.3 国内外档案治理研究成果评价及差异分析
        1.3.1 国内外档案治理研究成果评价
        1.3.2 国内外档案治理研究差异分析
2 国家档案治理的未来图景
    2.1 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档案部门主导、多方协同、良性互动的档案治理共同体
    2.2 依法治档:形成覆盖全面、权责明晰、监督有力的档案治理制度体系
    2.3 问题导向:形成着眼宏观、把握中观、立足微观的档案治理内容体系
    2.4 实现善治:形成科学合理、全面系统、适用有效的档案治理评估体系
3 我国档案治理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3.1 面向实践:不断强化档案治理研究的问题意识
    3.2 全景扫描:努力拓展档案治理的研究视野
    3.3 方法集成:加强档案治理研究方法的综合系统应用
    3.4 聚焦重点:不断深化档案治理研究的内容
    3.5 他山之石:重视档案治理研究的学习借鉴
4 结 语

(2)生态哲学视阈下中国档案文化生态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数据资料来源与检索式设置
        (二)基于各检索字段的数据分析
        (三)基于文献内容特征聚类分析
        (四)档案文化研究的结构性矛盾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视角:生态哲学与档案文化生态理论的本体阐释
    第一节 理论基础:生态哲学理论思想的演进轨迹梳理
        一、“生态(Ecology)”一词的中外词源
        二、“生态学”的出现及其研究衍变
        三、“生态哲学”的概念及其三大灵魂
    第二节 理论推导:档案文化生态概念体系的理论推导
        一、“文化”的内涵外延及其三大基本层次
        二、“文化生态”的内部特征及其三项构成要素
        三、“档案文化生态”的创造提出及其三种研究视野
    第三节 理论切入:结构主义学术研究视角下模式内涵
        一、“结构主义”与还原主义学术研究方法
        二、“模式”在结构主义学术研究中的规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历时视角:中国档案文化生态发展模式演进的历史梳理
    第一节 夏朝-春秋时期(约前 2070 年-前476 年)档案文化生态
        一、存在模式
        二、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二节 战国-魏晋南北朝(公元前476 年-581 年)档案文化生态
        一、存在模式
        二、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三节 隋唐-宋辽金时期(公元581 年—1271 年)档案文化生态
        一、存在模式
        二、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四节 元朝-明清时期(公元1271 年—1912 年)档案文化生态
        一、存在模式
        二、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五节 中华民国时期(公元1912 年——1949 年)档案文化生态
        一、存在模式
        二、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时视角:中国档案文化生态存在形态的立方体模型
    第一节 微观要素层(α):档案文化生态存在形态的九大要素
        一、档案实体文化生态线(A)下的主体、客体、环境要素
        二、档案制度文化生态线(B)下的主体、客体、环境要素
        三、档案观念文化生态线(C)下的主体、客体、环境要素
    第二节 中观关系层(β):档案文化生态构成要素的六种关系
        一、“实体·制度·观念”三要素的扇形相关性
        二、“主体·客体·环境”三要素的环状相关性
    第三节 宏观系统层(γ):档案文化生态系统内部的三种运动
        一、档案文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档案文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档案文化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展视角:生态哲学指导下中国档案文化生态发展路径
    第一节 生态主体维度的发展路径
        一、实体主体:改善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学历结构业务水平
        二、制度主体:建立立法主体制定修改补充废止动态机制
        三、观念主体:实现档案学者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公众
    第二节 生态客体维度的发展路径
        一、实体客体:确保档案实体生态安全、拓展档案信息开放利用
        二、制度客体:整合档案局馆生态结构、建立档案法治运行体系
        三、观念客体:推动档案学术生态发展、构建档案核心价值观念
    第三节 生态环境维度的发展路径
        一、实体环境:完善以资本、技术、实物为核心的物质环境
        二、制度环境:调节以政策、机构、法律为核心的规范环境
        三、观念环境:营造以学术、意识、观念为核心的社会环境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术语索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3)我国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智慧档案馆的概念及特点
    2.1 智慧档案馆的概念
        2.1.1 对智慧档案馆的理解
        2.1.2 智慧档案馆与关联事物的关系
    2.2 现阶段智慧档案馆的特点
第三章 智慧档案馆的建设现状分析
    3.1 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社会背景
        3.1.1 档案馆的发展
        3.1.2 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3.2 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现有解决方案
    3.3 智慧档案馆建设的需求状况
    3.4 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支撑技术
        3.4.1 自动识别技术
        3.4.2 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
        3.4.3 大数据与云计算
        3.4.4 可视化技术
第四章 现阶段智慧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智慧档案馆的理论体系尚不完整
    4.2 顶层支持与统一规划尚不充足
    4.3 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联性尚需进一步梳理
    4.4 智能技术与档案馆管理的匹配度尚需考量
    4.5 档案馆智慧化转型的程度尚需深化
    4.6 档案行业发展的协调性尚需提高
第五章 智慧档案馆建设对策探析
    5.1 完善智慧档案馆的理论体系
    5.2 加强智慧档案馆的顶层支持
    5.3 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发展成果对智慧档案馆的支撑作用
    5.4 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与档案馆管理
    5.5 优化智慧档案馆的管理运行方式
    5.6 提升档案行业发展的整体性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5)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二、现实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五节 概念界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
        二、顶岗实习
        三、档案管理体系
    第六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管理理论
        二、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章 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的现状调查
        一、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
        二、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访谈
    第二节 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档案意识薄弱
        二、顶岗实习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
        三、档案信息载体结构单一
第三章 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
        二、全程管理原则
    第二节 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
        一、一心:以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为核心
        二、二维: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三、三层面:“顶岗实习前、顶岗实习中、顶岗实习后”和“学校、企业、学生”
    第三节 构建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体系的举措
        一、健全管理机制,全方位推动顶岗实习档案管理工作
        二、强化档案意识,保证档案资料完整无缺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四章 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以P学校为例
    第一节 实践步骤
        一、制定管理制度
        二、成立管理机构
        三、使用管理系统
        四、强化档案教育
    第二节 实践效果
        一、创新了顶岗实习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了顶岗实习质量
        二、顶岗实习档案管理规范化层度提高
        三、增强各方归档意识,提高业务素质
        四、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6)数字·数据·知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形式的拓展与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价值
    1.2 文献研究综述
        1.2.1 档案数字化
        1.2.2 档案数据化
        1.2.3 档案知识化
        1.2.4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跨学科交叉研究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涵义
    2.1 数字化、数据化与知识化的涵义
        2.1.1 档案数字化
        2.1.2 档案数据化
        2.1.3 档案知识化
    2.2 三种形式的区别与联系
        2.2.1 工作对象方面
        2.2.2 参与主体方面
        2.2.3 技术手段方面
    2.3 三种形式的发展现状
        2.3.1 数字化建设
        2.3.2 数据化管理
        2.3.3 知识化服务
第3章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形式的拓展
    3.1 数字化
        3.1.1 数字技术的应用
        3.1.2 档案数字化的建设
        3.1.3 数字档案与数字档案馆建设
    3.2 数据化
        3.2.1 档案数据库建设
        3.2.2 数据挖掘与分析
        3.2.3 数据存储与安全
    3.3 知识化
        3.3.1 文本整理与信息化
        3.3.2 文献编纂与利用
        3.3.3 知识的价值再造
第4章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形式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进步性
    4.1 必要性
        4.1.1 档案事业发展的内部需要
        4.1.2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外在需求
    4.2 可行性
        4.2.1 政府顶层设计的政策导向
        4.2.2 经济和科技的双重支撑
    4.3 进步性
        4.3.1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4.3.2 时代发展的适应性
第5章 基于三种形式的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
    5.1 跨越不同载体的整合
        5.1.1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
        5.1.2 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
    5.2 促进三种形式的交叉融合
        5.2.1 数字化与数据化
        5.2.2 数据化与知识化
    5.3 多元开发与用户至上
        5.3.1 坚持多元开发,保护资源多样性
        5.3.2 改善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体验感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
        0.1.1 相关概念
        0.1.2 研究范畴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点
        0.3.1 研究创新点
        0.3.2 研究不足点
    0.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0.4.1 研究思路
        0.4.2 研究方法
    0.5 研究目的和意义
        0.5.1 研究目的
        0.5.2 研究意义
1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调查
    1.1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收集现状
        1.1.1 高校科研档案收集范围
        1.1.2 高校科研档案归档时间
        1.1.3 高校科研档案移交方式
        1.1.4 高校科研档案数量情况
    1.2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机构情况
        1.2.1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统计
        1.2.2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
    1.3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系统使用状况
        1.3.1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系统获取途径
        1.3.2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类型
        1.3.3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接口
    1.4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数字化程度
    1.5 沈阳市本科院校科研档案价值发挥程度
        1.5.1 科研档案利用主体及内容权限范围
        1.5.2 科研档案利用方式
2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档案部门与科研部门沟通不足
        2.1.1 档案部门前端控制较弱
        2.1.2 档案部门与科研部门系统不兼容
    2.2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受重视程度较低
        2.2.1 主管领导科研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2.2.2 独立档案部门设立未全覆盖
        2.2.3 高校档案管理经费不足
    2.3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距较大
        2.3.1 高校科研档案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
        2.3.2 高校科研档案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
        2.3.3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数量欠缺
    2.4 高校科研档案信息化程度偏低
        2.4.1 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落后
        2.4.2 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程度低
    2.5 高校科研档案利用模式过于保守
        2.5.1 科研档案利用群体限制
        2.5.2 科研档案利用方式单一
        2.5.3 科研档案利用内容范围狭小
3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改进措施
    3.1 加大科研档案的收集力度
    3.2 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3.2.1 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招聘标准
        3.2.2 开展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和技能考核
    3.3 完善高校管理系统的集成
    3.4 加快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进程
    3.5 明确科研档案知识产权范围
    3.6 拓宽高校科研档案利用范围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机构改革背景下的地方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策略研究 ——以江西抚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地方档案机构改革
        1.1.2 服务型政府建设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档案公共服务领域的主要问题
        1.3.2 技术层面档案公共服务研究
        1.3.3 制度层面档案公共服务研究
        1.3.4 用户层面档案公共服务研究
        1.3.5 治理层面档案公共服务研究
        1.3.6 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研究
        1.3.7 以往研究值得借鉴和深入之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档案公共资源
        2.1.2 档案机构
        2.1.3 档案公共服务
        2.1.4 协同优化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再造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档案多元论
第3章 政府再造视阈下档案公共领域关系的协同优化
    3.1 政府再造视阈下的政府公共关系协同优化
        3.1.1 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1.2 优化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3.1.3 优化服务型执政党、服务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3.1.4 优化政府的内部关系
    3.2 机构改革后档案公共领域关系的协同优化
第4章 机构改革背景下的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战略分析
    4.1 机构改革前的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情况概述
    4.2 机构改革前的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问题分析
    4.3 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的麦肯锡7S模型分析
    4.4 抚州市社会环境情况特点分析
第5章 机构改革后的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策略
    5.1 档案公共服务供给侧主体协同优化策略
        5.1.1 党委政府和档案局层面
        5.1.2 档案馆层面
        5.1.3 档案类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层面
    5.2 档案公共服务跨领域协同优化策略
        5.2.1 档案与文化、旅游等领域协同
        5.2.2 档案与社科、教育等领域协同
        5.2.3 档案与生态文明、农业农村等领域协同
        5.2.4 档案与党建领域协同
        5.2.5 档案与养老领域协同
第6章 结语和建议
    6.1 结语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9)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共现分析与历时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综述
        1.2.2 国外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工具
        2.2.1 统计分析工具
        2.2.2 文献计量分析工具
        2.2.3 知识图谱软件
第三章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文献分析
    3.1 论文发表年度分布
    3.2 论文学科领域分布
    3.3 核心期刊载文统计
    3.4 学术着作出版分析
    3.5 基金项目资助分析
第四章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主体分析
    4.1 研究者合作关系
        4.1.1 研究者共现分析
        4.1.2 核心作者发文统计
        4.1.3 近十年作者演进分析
    4.2 研究机构合作关系
        4.2.1 研究机构共现分析
        4.2.2 核心机构发文统计
        4.2.3 近十年研究机构演进分析
第五章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主题分析
    5.1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热点
        5.1.1 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5.1.2 高中心性关键词统计
        5.1.3 研究热点的时区分布
    5.2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主要领域
        5.2.1 基础理论及应用理论领域
        5.2.2 应用技术领域
        5.2.3 工作实践领域
    5.3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趋势的历时分析
        5.3.1 式微型研究主题
        5.3.2 渐强型研究主题
        5.3.3 稳健型研究主题
第六章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共被引分析
    6.1 作者共被引关系
    6.2 期刊共被引关系
    6.3 高被引文献统计分析
        6.3.1 高被引期刊论文
        6.3.2 高被引学位论文
第七章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7.1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取得的成就
        7.1.1 研究成果增长迅速
        7.1.2 研究领域分布广泛
        7.1.3 核心力量发展稳定
        7.1.4 研究主题与时俱进
    7.2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7.2.1 高质量研究成果较少
        7.2.2 研究领域的比重失衡
        7.2.3 研究主体分布不均匀
        7.2.4 研究内容存在局限性
    7.3 推动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发展的建议
        7.3.1 国家层面
        7.3.2 机构层面
        7.3.3 个人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对档案馆的信任研究
        2.对档案工作者的信任研究
        3.对电子档案的信任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四)研究内容与可能创新
        1.研究内容
        2.可能创新
    (五)基本概念
二、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概述
    (一)档案馆信任
    (二)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
        1.概念
        2.内涵
        3.特点
    (三)档案馆可信性、公信力与信任度
三、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1.组织信任理论
        2.理性行为理论
        3.社会行为理论
        4.期望确认理论
        5.结构方程模型
    (二)UART模型要素分析
        1.前因要素——信任的影响因子
        2.维度要素——信任的运行机制
        3.结果要素——信任的作用表现
    (三)UART模型架构与假设
        1.UART模型架构
        2.UART模型假设
        3.UART模型路径图
四、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检验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1.问卷设计
        2.数据收集
    (二)UART量表检验和修正
        1.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3.UART量表修正
    (三)UART模型验证
        1.UART模型拟合
        2.UART模型修正
五、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建立策略
    (一)搭建信任环境生态圈,强化制度型信任
        1.从社会层面加固法律与技术外圈
        2.从行业层面加固档案法律法规中圈
        3.从组织层面加固规章制度内圈
    (二)平衡能力的“实”与“应”,建立认知型信任
        1.达到档案馆能力的“应然”标线
        2.发布档案馆能力的“实然”信号
    (三)奉行善意的“管”与“服”,培养情感型信任
        1.档案馆内建立善意管理机制
        2.档案馆外传递善意服务理念
    (四)加强档案馆与用户互动,塑造技术型信任
        1.增强用户对传统载体档案可信正向感知
        2.引导用户对电子档案可信正向感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UART关系假设汇总
附录2 :UART测量量表
附录3 :UART测量修正量表
附录4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档案管理现代化途径新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档案治理:研究现状、未来图景及其实现路径[J]. 李宗富,董晨雪,杨莹莹. 档案学研究, 2021
  • [2]生态哲学视阈下中国档案文化生态发展模式研究[D]. 唐启.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我国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秦杨. 河北大学, 2020(08)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 蔡丽珊.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6]数字·数据·知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形式的拓展与整合[D]. 王竞秋. 南昌大学, 2019(02)
  • [7]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研究[D]. 程铭. 辽宁大学, 2019(01)
  • [8]机构改革背景下的地方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策略研究 ——以江西抚州为例[D]. 张超. 南昌大学, 2019(02)
  • [9]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共现分析与历时演进[D]. 李梦婷. 湖北大学, 2019(05)
  • [10]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研究[D]. 危娅婷. 湖北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