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论文文献综述)

胡有华[1](2021)在《新疆某铁矿冶炼企业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新疆某铁矿冶炼企业的铁矿石、冶炼初级产品及冶炼尾矿中的放射性水平状况,对尾矿渣的资源化利用所致辐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该企业进行现场监测与取样,并对采集样本进行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析,评估冶炼尾矿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铁矿冶炼企业污染源项表面1 m处的γ辐射剂量率的测量值范围处于新疆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室外)的波动范围之内。样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免管限值。在没有掺杂的情况下,尾矿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时,部分尾矿砂可以作为A类装饰装修材料,其生产、销售及使用不加限制,一小部分尾矿砂只能作为B类装饰装修材料及建筑的外饰面使用。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工作。

徐文喜,李光辉,李成禄,张巍,史建民,沙春梅[2](2021)在《黑龙江省固体矿产勘查放射性检查技术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文中提出矿区放射性评价是矿床开发利用的前提,放射性检查是矿区放射性评价的基本手段。笔者在矿产勘查实践和28个矿产勘查报告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现行矿产勘查规范对矿区放射性检查要求和国家对环境放射性评价有关标准、规定,指出了当前矿区放射性检查工作存在着评价标准不明确、工作方法不统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放射性检查技术要求》的主要特点,提出了放射性评价限值、筛选水平和评价流程,使矿区放射性评价工作有据可依,为进一步开展放射性环境评价和监管提供了依据。

桂灿[3](2020)在《氧化石墨烯再生砂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旧建筑的拆除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据统计2019年我国建筑垃圾产量达19.87亿吨,同时2019年我国混凝土用量达到27.38亿立方米,而砂石的用量就占到混凝土重量的70%,然而我国建筑处理方式仍然以填埋为主,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是提高建筑垃圾利用率和降低砂石开采率最合理最环保最具有经济效益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建筑垃圾制备再生砂部分取代标准砂,分析再生细骨料取代率、水灰比、聚羧酸减水剂掺量对再生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了改善再生砂浆基本性能,通过添加氧化石墨烯(GO)促进水泥水化,提高再生砂浆粘接力,分析GO掺量对再生砂浆抗折、抗压、抗冻融、耐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微观机理分析GO增强再生砂浆综合性能的基本原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1)对再生细骨料和标准砂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分析可知:再生细骨料棱角较多,表面粗糙不一,存在大量微裂纹且含有大量的微粉,导致其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吸水率均比标准砂高,其中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高达标准砂的4.55倍。(2)通过再生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分析可知,其抗折抗压强度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当添加30%再生细骨料替代标准砂,再生水泥砂浆养护龄期28d时,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下降16%、18%。改变水灰比和减水剂掺量对再生水泥砂浆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3)将GO添加到再生水泥砂浆中,并进行抗折抗压试验以及抗冻融、耐候性能分析。和不掺GO再生砂浆相比:添加0.03%GO改性7d龄期再生砂浆抗折抗压强度分别提高16%和21%;添加0.02%GO改性28d龄期强度的再生砂浆抗折抗压强度分别提高13.7%和13.6%,25次、50次抗冻融循环,7d耐候性能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4)通过扫描电镜、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GO对水泥水化产物有促进效果,使水化产物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酸钙(C-S-H)更密集,在7d和28d龄期下,氢氧化钙(CH)含量分别增加2.1%、-1.6%,证实GO对后期水泥水化产物CH的生成有抑制作用。(5)对再生砂浆分别进行环保放射性检测和氯离子含量检测分析,再生砂浆氯离子含量皆小于0.06%,砂浆的内外照射指数IRa≤1.0、Ir≤1.3,达到A类装饰材料标准,可以应用在钢筋混凝土领域和建筑构筑体任何内外表面,对人体基本无害。图[44]表[25]参[87]

李鑫,高国恒[4](2019)在《国内外绿色健康建筑标准中室内氡浓度限值与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氡的来源、危害与致病机理,指出了潜在的氡暴露建筑室内空间,研究了国内外绿色建筑、健康建筑标准中对于室内氡浓度限值的相关规定与依据,讨论了该类标准体系中其他有利于降低氡暴露风险的策略与可能的贡献,提出了各个标准对于预防氡危害、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化方向。

王小彬,闫湘,李秀英,冀宏杰[5](2019)在《磷石膏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文中研究表明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是化学工业中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物之一。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磷复肥产业,但生产中排放的磷石膏废渣堆积量不断增加。为解决大量磷石膏堆存造成的环境问题,目前,磷石膏被再次利用作建筑材料,如用于生产水泥缓凝剂和制作石膏建材,以及用于充填矿坑和筑路等。自20世纪90年代也有研究尝试利用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改良盐碱化土壤。然而,磷矿石中多种有害元素在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残留或富集在磷石膏中,导致磷石膏中重金属、氟化物(F)及放射性元素镭(226Ra)等污染元素含量较高,且存在不同程度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如磷石膏中重金属Cr、As、Cd和H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比率为20%—67%;且检出Hg、Cd、Pb、Ni、Cr和Be浸出浓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IV—V类水质标准。磷石膏中氟含量已超出中国地氟病发生区土壤全氟和水溶氟临界值的比率分别为89%和100%;且检出其浸出浓度远超出地下水V类水质标准,部分已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浸出限量。按照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估算了磷石膏在不同施用量条件下带入土壤的污染物元素累积量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所需要的年限,表明短期内即可能导致土壤中污染元素累积量超标,如在年投入量为22.5 t·hm-2条件下(如污染元素淋溶量忽略不计),对污染元素Cd、Hg、F和226Ra而言,无污染土壤变为污染土壤的年限分别约为1、5、4和25年。已有田间试验显示,磷石膏农用可导致部分农产品中有害元素(如F、As、Cd、Hg、Pb和Zn等)超标。2017年国家出台的《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34330—2017)明确规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包括在无机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磷石膏等属于固体废物;且以土壤改良、地块改造、地块修复和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直接施用于土地的固体废物,仍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为保证土壤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建议未经无害化处理、有害元素超标的、存在环境安全风险的工业固废磷石膏不得以土地处置方式为由直接施用于农田土壤,以免污染物进入食物链而危害人类健康。

徐刚[6](2018)在《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与绿色度动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业导致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等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以绿色建筑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热潮。建筑装饰工程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绿色建筑理念的引导下,建筑装饰绿色化逐渐成为装饰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但在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中,由于其涉及信息量大,环境质量影响广、建筑性能难以直接表现,并且缺乏有效的绿色设计规范与标准引导等现状问题,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设计思路与评价方法,反馈建筑装饰的环境质量与效益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建筑装饰行业绿色发展的现状与不足,结合国内外绿色设计与评价方法,针对建筑装饰进行信息化系统设计方法、绿色度评估与预测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工程设计信息化水平低、建筑装饰阶段性能表现弱、相关评价体系研究不足等问题,通过采用理论分析、调查问卷、模型构建以及定量计算等方法,提出了建筑装饰信息化系统设计方法和基于建筑装饰设计信息化的绿色度动态评估与预测的思路与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针对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寿命周期过程,从项目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环境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梳理了建筑装饰对建筑环境影响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现有的国内外绿色建筑环境评价、室内指标和健康建筑标准对比,从能耗与能源资料、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场地与空间利用等方面构建了建筑装饰评价体系的框架构成,为建筑装饰绿色度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2)针对项目工程系统分析过程,通过串行过程设计模式、整合协同设计模式对比,首次提出了建筑装饰的信息化性能设计与决策思路;基于信息化性能设计与决策的特点与需求,分析了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的内容、工作流程与步骤,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和环境性能分析为支撑的装饰信息化设计手段和方法。(3)研究首次针对装饰设计信息数据,从空间、部位、构件、材料、产品等方面进行分类,明确了其数据信息的关联逻辑;基于设计信息数据构架关系,从设计信息(构件、材料、几何、属性以及设备等)和性能环境方面对数据信息表达方式进行描述,并结合信息模型数据结构与采集方法分析,提出了装饰模型信息数据的分类与存储方法。(4)针对装饰设计模型数据信息管理和评价与决策系统需求,首次梳理了设计信息数据与评价系统关系;在XML数据分析、IFC标准与JSON数据交换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量化与数学计算关系,实现了将设计数据信息与评价数据信息两种半结构化数据进行属性中格式的统一交互和存储;通过信息数据流转模式系统设计与功能设计,并对设计数据缺失和变化进行有效制约,实现了设计信息与评价系统的时时有效互通。(5)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对比、筛选,确定了装饰的绿色度评价模型,从环境质量(Q)和建筑负荷(L)方面建立了装饰绿色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基于调查问卷、层次分析等基础上,确定了绿色度评价的指标划分、体系权重与计算方法,提出了绿色度不同分级指标的计算结构,同时提出了绿色度的分级思路。(6)针对建筑绿色度评价体系内容,结合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了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建筑装饰绿色度优化流程,并结合贝叶斯网络的逆概计算,提出了建筑装饰绿色度评价指标的动态预测方法与演变趋势;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基于建筑装饰系统设计的绿色度评价与预测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建筑装饰设计、环境、材料、工艺与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建筑信息化与性能分析需求,提出了建筑装饰信息化性能设计的流程,构建了基于数据信息的设计数据与绿色度评价信息的转换手段和方法;基于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比与调研,构建了建筑装饰的绿色度评价体系、指标与计算结构,同时结合贝叶斯网络模型提出了绿色度的动态预测方法,为建筑装饰绿色设计与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针对装饰系统设计与绿色度动态评价与预测进行了实证分析,为解决建筑装饰的绿色设计与评价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具有理论创新和工程指导意义。

魏先旺[7](2018)在《基于LCA-LCC的绿色建材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材行业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人居条件的重要支撑,但也是高污染、高消耗的行业。随着经济中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建材工业保持中高速平稳发展,大量新型建材及装饰装修材料的应运而生,给外部环境尤其是室内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如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绿色建材综合评价体系已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砌体材料、保温材料、预拌混凝土、建筑节能玻璃、陶瓷砖、卫生陶瓷、预拌砂浆等七类建材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已有的建材产品和建筑的绿色性评价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理论思想建立了基于LCA-LCC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建材产品绿色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针对LCA评价局限性,本文采用LCA-LCC集成方法评价建筑材料绿色性,对建筑材料的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弥补LCA评价的不足。LCA-LCC集成方法评价的步骤为目的与范围确定、清单量化计算、清单集成、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绿色性综合评价和结果解释。文章在LCA-LCC清单集成中,以湖南省最新的相关环境保护税征收标准为依据,采用社会意愿支付法计算建筑材料LCA-LCC输入输出成本。本文将评价指标分为两类,即控制项指标和评分项指标。基于目前对建筑材料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和构建方法的研究,及对建材制品在技术、性能、经济和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性方面的要求,针对建材评价指标体系不统一的缺陷,构建了一个适用所有建材制品的统一的评分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群体AHP法计算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针对AHP的标度缺陷,文章对AHP标度方法进行改进,采用30/4~38/4指数标度构造判断矩阵,以提高权重计算结果精确度,提高判断矩阵指标值区分度。运用所建评价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六种砌体材料进行绿色性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砌体材料的实际状况一致,证明了本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黄强,叶成,张燕[8](2018)在《重庆市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测量重庆市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水平,为重庆市建筑材料的产销和使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方法对重庆市辖区内2014年至2016年共三年内191个建筑材料样品的226Ra、232Th、40K测量结果和内、外照射指数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样品合格率96.4%,说明绝大多数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都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重庆市绝大部分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白虎斌,王开放,王泽[9](2017)在《中国陶瓷砖安全性能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陶瓷砖安全性能对人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比较了中国不同陶瓷产品标准的放射性核素限量、防滑性能、有釉砖铅镉溶出量、特殊要求四个安全性指标,提出建设我国陶瓷砖安全评价体系的建议。

龚明,商蓓,张敏,况霄,况学成,胡金宝,梁超,宁小荣[10](2017)在《陶瓷砖放射性核素限量的检测与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放射性的相关核物理知识及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同时分析了陶瓷砖放射性的原因和对陶瓷产品放射性认识存在的误区。笔者通过对检测仪器设备和标准的了解,对陶瓷砖产品进行严格检测,对放射性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同时对原料中的硅酸锆进行控制使用和改性,并使用其他原材料来代替硅酸锆。因此了解陶瓷砖的放射性,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保护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某铁矿冶炼企业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与测量
    1.1 调查内容与范围
    1.2 监测仪器与方法
        1) γ辐射致空气吸收剂量率
        2) 固体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分析
    1.3 监测与样品采集布点方法
        1) γ辐射致空气吸收剂量率
        2) 固体样品采集
2 监测结果
    1) γ辐射致空气吸收剂量率
    2) 固体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
3 尾矿废物资源化可利用性评估
4 结论

(2)黑龙江省固体矿产勘查放射性检查技术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现行矿产勘查标准、规范对放射性检查工作的要求
    1.1 国家标准有关要求
    1.2 行业规范有关要求
2 矿产勘查中的放射性限值与应用现状
    2.1 国家标准和部门规章中的放射性限值
        2.1.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2.1.2《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GB20664-2006)
        2.1.3《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01)
        2.1.4《可免于辐射防护监管的物料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标准》(GB 27742-2011)
        2.1.5《煤炭资源开采天然放射性核素限量》(DB65/T 3471-2013)
        2.1.6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
        2.1.7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名录
        2.1.8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文件及规范解读
    2.2 放射性限值在黑龙江省的应用现状
3 矿产勘查中的放射性限值及确定依据
    3.1 限值指标
        (1)限值
        (2)筛选水平
    3.2 限值指标选取的依据
        (1)与现行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2)与生态环境部对伴生放射性矿监管的部门规章相协调
        (3)筛选水平指标的引用简化了放射性检查工作
4 标准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4.1 标准的提出
    4.2 标准的主要特点
        4.2.1 矿产勘查工作与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发布的标准和伴生放射性矿监管法规统一
        4.2.2 放射性环境评价与寻找放射性矿产统一
        4.2.3 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法的统一
    4.3 标准的主要内容
    4.4 放射性环境评价流程
5 结论

(3)氧化石墨烯再生砂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
        1.2.2 国外再生细骨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再生细骨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内容的创新和特色
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原料和仪器
    2.2 再生细骨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2.2.1 再生细骨料的制备
        2.2.2 表观密度测定
        2.2.3 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测定
        2.2.4 吸水率测定
    2.3 再生水泥砂浆制备成型养护方法
    2.4 分析测试技术
        2.4.1 再生水泥砂浆流动度测试
        2.4.2 抗折抗压强度试验
        2.4.3 抗冻融试验
        2.4.4 老化试验
        2.4.5 氯离子含量测试
        2.4.6 放射性检测分析
        2.4.7 微观形貌表征
3 再生水泥砂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原料
        3.2.1 水泥
        3.2.2 标准砂
        3.2.3 再生细骨料
        3.2.4 减水剂
    3.3 再生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3.4 再生砂浆流动度测试及结果分析
    3.5 再生砂浆抗折性能试验研究
        3.5.1 试验步骤
        3.5.2 抗折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6 再生砂浆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3.6.1 试验步骤
        3.6.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7 再生砂浆表面形态和破坏形态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氧化石墨烯改性再生水泥砂浆综合力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原料
    4.3 氧化石墨烯再生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4.4 氧化石墨烯再生砂浆流动度测试结果分析
    4.5 氧化石墨烯再生砂浆抗折试验结果与分析
    4.6 氧化石墨烯再生砂浆抗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4.7 氧化石墨烯对再生砂浆抗冻融性能的影响
        4.7.1 试验方法
        4.7.2 氧化石墨烯掺量对再生砂浆质量的影响
        4.7.3 氧化石墨烯掺量对再生砂浆抗折强度的影响
        4.7.4 氧化石墨烯掺量对再生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4.8 氧化石墨烯再生砂浆老化性能研究
        4.8.1 耐候试验原理
        4.8.2 试验步骤
        4.8.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氧化石墨烯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水化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氧化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5.3 氧化石墨烯对硬化水泥浆体矿物的影响
    5.4 氧化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热重分析-差热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再生水泥砂浆环保综合性能分析
    6.1 引言
    6.2 放射性检测试验
        6.2.1 放射性的测试过程
        6.2.2 再生水泥砂浆的放射性分析
        6.2.3 氧化石墨烯再生水泥砂浆的放射性分析
    6.3 氯离子含量测定与分析
        6.3.1 氯离子的来源及危害
        6.3.2 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方法
        6.3.3 测试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国内外绿色健康建筑标准中室内氡浓度限值与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氡的危害
    1.1 氡的来源
    1.2 氡的危害与致病机理
2 绿色健康建筑标准中室内氡浓度限值
    2.1 我国绿色建筑、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中室内氡浓度限值
    2.2 国外绿色建筑、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中室内氡浓度限值
3 绿色健康建筑标准中有利于降低氡暴露风险的策略
    3.1 土壤氡检测与控制
    3.2 设置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3.3 促进通风换气
    3.4 规范燃煤和燃气
    3.5 禁烟
    3.6 设置饮用水放射性限值
4 结论

(5)磷石膏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中国磷石膏资源现状及处置
    1.1 磷石膏产生量
    1.2 磷石膏的处置
2 磷石膏中的主要污染物
3 磷石膏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
    3.1 磷石膏农用的土壤生态污染风险
    3.2 磷石膏中污染物的渗出风险
    3.3 磷石膏农用的农产品安全风险
    3.4 磷石膏长期施用对农田污染物累积的预测
4 工业固体废物农田处置相关国家政策法规及标准
5 结论

(6)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与绿色度动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背景
        1.1.2 建筑装饰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1.2.1 绿色建筑研究
        1.2.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建筑装饰
        1.2.3 建筑装饰设计与评价研究
        1.2.4 绿色建筑信息设计与管理研究
        1.2.5 相关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界定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绿色建筑装饰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2.1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影响
    2.2 建筑装饰设计影响
        2.2.1 绿色装饰设计影响
        2.2.2 装饰环境影响
        2.2.3 装饰材料影响
        2.2.4 绿色设计的引导
    2.3 绿色建筑装饰施工与工艺影响
    2.4 绿色建筑评价影响
    2.5 绿色建筑装饰评价体系构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信息化系统分析
    3.1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现状分析
        3.1.1 串行过程设计模式
        3.1.2 绿色建筑整合协同设计
        3.1.3 信息化设计与决策
    3.2 绿色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思路与原则
        3.2.1 设计思路
        3.2.2 装饰信息化设计原则
    3.3 绿色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模型分析
        3.3.1 设计模型特征
        3.3.2 设计模型要求
        3.3.3 设计模型内容
        3.3.4 工作流程与步骤
    3.4 绿色建筑信息数字化性能设计软件分析
        3.4.1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
        3.4.2 建筑环境性能模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信息数据集成与管理
    4.1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信息数据分类与选取
        4.1.1 设计信息数据分类与关联逻辑
        4.1.2 BIM设计信息数据构架
    4.2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数据信息表达
        4.2.1 设计信息构件关系表达
        4.2.2 建筑构件材料信息表达
        4.2.3 建筑构件几何信息表达
        4.2.4 建筑构件属性信息表达
        4.2.5 建筑设备与信息构件表达
    4.3 绿色建筑性能环境影响信息表达
    4.4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信息采集与存储
        4.4.1 信息模型数据结构分析
        4.4.2 设计模型信息数据采集方法
        4.4.3 模型信息数据分类与存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设计信息与评价系统的信息转换分析
    5.1 模型数据信息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对接
    5.2 设计数据、性能分析数据的中间层数据现状分析
        5.2.1 XML分析
        5.2.2 IFC标准
        5.2.3 JSON数据交换
    5.3 双向数据流转基础数据分析
        5.3.1 建筑BIM设计数据结构分析
        5.3.2 建筑性能评价数据结构分析
    5.4 双向数据转换分析
        5.4.1 中间层数据结构设计
        5.4.2 基于中间层数据的转换技术方案
    5.5 信息数据转换模式设计
        5.5.1 总体设计
        5.5.2 功能设计
        5.5.3 数据信息映射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绿色建筑装饰绿色度评价分析
    6.1 绿色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6.2 绿色度评价模型与指标分析
        6.2.1 现有评价体系对比
        6.2.2 本研究评价模型选取
        6.2.3 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6.2.4 本研究指标体系划分
    6.3 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6.3.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6.3.2 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6.4 绿色度不同指标计算与结构分析
        6.4.1 分级指标计算结构
        6.4.2 不同指标结构计算
    6.5 绿色度评价分级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性能指标影响的绿色度变化趋势预测研究
    7.1 贝叶斯网络优化流程
        7.1.1 贝叶斯网络概念
        7.1.2 影响因素参数化
        7.1.3 评价指标分析流程
    7.2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绿色度评价指标分析
    7.3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绿色度指标概率计算
        7.3.1 建筑环境质量Q(负荷L)的全概率计算
        7.3.2 各级指标的逆概计算
        7.3.3 绿色度评价的动态预测与优化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绿色度评价与预测应用分析
    8.1 项目概况——孝感市市民之家
    8.2 建筑装饰性能设计信息分析
        8.2.1 基于绿色度评价的性能设计模型构件分析
        8.2.2 设计模型信息管理
        8.2.3 设计模型材料信息分析
        8.2.4 模型设备信息分析
        8.2.5 建筑性能设计与环境影响分析
    8.3 项目绿色度计算评价
        8.3.1 指标评价计算分析
        8.3.2 绿色度评价计算分析
        8.3.3 基于贝叶斯概率的绿色度指标计算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附录一 装饰信息化设计模型构件命名及材料代码
附录二 绿色建筑装饰评价体系权重系统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三 绿色建筑装饰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四 标准数据下绿色度质量(Q)与负荷(L)概率计算表
附录五 工程案例绿色度质量(Q)与负荷(L)概率计算表

(7)基于LCA-LCC的绿色建材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绿色性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1.2.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2.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研究现状
        1.2.4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现存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色建材LCA-LCC集成方法研究
    2.1 绿色建材LCA-LCC集成研究概述
        2.1.1 LCA与LCC的差异性
        2.1.2 绿色建材LCA与LCC集成框架
    2.2 绿色建材LCA-LCC集成研究
        2.2.1 绿色建材LCA-LCC集成目的与范围确定
        2.2.2 绿色建材LCA-LCC清单量化计算
        2.2.3 绿色建材LCA-LCC清单集成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色建材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绿色建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准则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3.2 绿色建材评价模型比选
    3.3 绿色建材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3.1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3.3.2 标度的改进研究
        3.3.3 构造判断矩阵群
        3.3.4 计算指标权重
        3.3.5 绿色建材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 绿色建材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
    3.5 基于LCA-LCC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色建材综合评价案例分析
    4.1 砌体材料生命周期清单数据调研
    4.2 砌体材料LCA-LCC清单集成
    4.3 确定砌体材料评价指标指数值
    4.4 砌体材料模糊综合评价
    4.5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重庆市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设备
    1.2 标准源
    1.3 方法
    1.4 样品的制备和测量
    1.5 核素计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类建材放射性活度含量
    2.2 各类建筑材料内/外照射指数计算
    2.2 超标样品分析
3 讨论

(9)中国陶瓷砖安全性能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陶瓷砖安全性能指标
    1.1 放射性核素限量
    1.2 防滑性
    1.3 有釉砖铅隔溶出量
2 不同陶瓷砖产品安全性能指标分析
    2.1 放射性核素限量指标分析
    2.3 有釉砖铅隔溶出量指标分析
    2.4 特殊要求指标分析
3 总结与建议

(10)陶瓷砖放射性核素限量的检测与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放射性的相关物理知识
    1.1 放射性和射性衰变
    1.2 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2 陶瓷砖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3 对陶瓷砖放射性认识存在误区
    3.1 消费者普遍认为陶瓷砖表面越白越好, 放射性则越低
    3.2 检测出家居放射性超标, 消费者普遍认为是铺贴后陶瓷砖引起的
    3.3标有“绿色”、“环保”的陶瓷砖就可以放心的使用
4 陶瓷砖放射性的检测
    4.1 测量原理及测量仪器
    4.2 相关标准对比
5 陶瓷砖产品放射性问题解决方法及对策
    5.1 对陶瓷原材料进行监控
    5.2 对硅酸锆进行改性
        5.2.1 硅酸锆制备成熔块[11]
        5.2.2 硅酸锆制备超细颗粒[11]
    5.3 用其他原料代替硅酸锆
        5.3.1 硅灰石和滑石
        5.3.2 锂瓷石
        5.3.3 高铝原料
6 对建筑装饰材料放射性的预防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某铁矿冶炼企业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与评价[J]. 胡有华. 新疆环境保护, 2021(03)
  • [2]黑龙江省固体矿产勘查放射性检查技术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J]. 徐文喜,李光辉,李成禄,张巍,史建民,沙春梅. 矿产勘查, 2021(05)
  • [3]氧化石墨烯再生砂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桂灿.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4]国内外绿色健康建筑标准中室内氡浓度限值与优化策略研究[J]. 李鑫,高国恒. 广东建材, 2019(08)
  • [5]磷石膏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J]. 王小彬,闫湘,李秀英,冀宏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2)
  • [6]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与绿色度动态评价研究[D]. 徐刚. 武汉大学, 2018(06)
  • [7]基于LCA-LCC的绿色建材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 魏先旺.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 [8]重庆市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分析[J]. 黄强,叶成,张燕. 中国辐射卫生, 2018(02)
  • [9]中国陶瓷砖安全性能研究分析[A]. 白虎斌,王开放,王泽. 中国建材科技2017年学术年会专刊, 2017
  • [10]陶瓷砖放射性核素限量的检测与原因分析[J]. 龚明,商蓓,张敏,况霄,况学成,胡金宝,梁超,宁小荣. 陶瓷, 2017(07)

标签:;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