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肠道疾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

猪肠道疾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

一、猪肠道疾病的种类、病因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王恒[1](2020)在《猪粪便中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多重PCR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胞内劳森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是两种常见猪的肠道病原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造成养猪业巨大的经济损失。艰难梭菌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之一。近年来在猪场中发现致病性艰难梭菌的次数不断增加,艰难梭菌对食品安全的威胁也随之增加。开发胞内劳森菌、艰难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利于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猪粪便样本比猪的血液和组织样本容易获取,不会对猪造成应激反应,可以活体采样,更加适合肠道病原体的检测。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可以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从粪便中检测细菌核酸可以用来确诊猪是否被这三种病原感染,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猪粪便中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摸索了胞内劳森菌的培养方法并且成功地将胞内劳森菌培养到第四代,完成了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的复壮,提取了这三种病原足量的基因组用于建立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多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在猪粪便中克隆得到完整的胞内劳森菌16S rRNA序列,在分子水平证明了猪场存在胞内劳森菌感染,同时将粪便样本用于验证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多重PCR检测方法过程为:首先,选择胞内劳森菌天冬氨酸脱氨酶作为胞内劳森菌的目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技术,筛选出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基因组中保守并且特异的基因片段作为目的基因。其次,设计针对目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然后,优化反应体系各种组成成分,调整反应程序,使其达到最佳检测效果。该方法特异性试验显示,只对胞内劳森菌、猪痢疾螺旋体和艰难梭菌产生了特异性条带,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胞内劳森菌DNA2.6 pg/μL,猪痢疾螺旋体4 pg/μL、艰难梭菌1.2 pg/μL。本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1、胞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的培养以及鉴定。2、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猪粪便中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的多重PCP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适用于猪场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为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感染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进一步研究和防治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引起的相关猪的疾病提供了参考方法。定。3、从猪粪便样本中克隆到胞内劳森菌16S rRNA序列并进行分析。

金清[2](2020)在《黄芪多糖协同硫酸化淫羊藿多糖增强仔猪免疫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养猪生产中,添加中药及其提取物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腹泻率,已经成为养猪行业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以新生仔猪为研究对象,拟在前期筛选出的中药复方,研究黄芪多糖(APS)和硫酸化淫羊藿多糖(s EPS)配伍增强仔猪免疫的作用,通过动物试验测定APS和s EPS对仔猪外周血、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及其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结果显示,APS-s EPS可以显着提高仔猪血液生理参数,尤其是在25 d时,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APS-s EPS组仔猪在15d和25d表现出最高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0.05),提高CD3+CD4+细胞和CD3+CD8+细胞的百分比(P>0.05);APS-s EPS明显提高了仔猪血清中IFN-γ、IL-4、IL-10和s Ig A的浓度(P<0.05)。试验二结果显示,APS-s EPS能够明显改善仔猪小肠肠道的形态,尤其是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长度明显变长,且在回肠段绒毛长度显着长于其他各组(P<0.05);在空肠和回肠段,APS-s EPS组的隐窝深度显着短于对照组和s EPS组(P<0.05);APS-s EPS组的V/C值在空肠段和回肠段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肠系膜淋巴结中,APS-s EPS组的CD3+CD4+T细胞比例下降,而CD3+CD8+T细胞比例最大(P>0.05);在十二指肠APS-s EPS组Ig G和s Ig 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空肠APS-s EPS组IL-4、IL-10、Ig G和s Ig 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回肠APS-s EPS组IL-2、IL-4、IL-10、Ig G和s Ig 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IL-2、Ig G和s Ig A的含量显着高于APS组和s EPS组(P<0.05)。试验三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APS-s EPS组TLR4和NF-κB m 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回肠和回肠APS-s EPS组TLR4、NF-κB和IRF-3 m 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回肠,APS-s EPS组NF-κB和IRF-3 m 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APS组和s EPS组(P<0.05)。本研究的结果表明,APS-s EPS提高了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s Ig A的表达,并改善了小肠的形态和肠道体液免疫应答的活性,这可能与TLR4/NF-κB信号通路和IRF3功能的激活有关。综上所述,APS-s EPS可通过血液和肠道显着改善新生仔猪的免疫功能。

王先松[3](2020)在《渝西地区零星死亡哺乳仔猪四种腹泻病调查及RVA VP7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仔猪零星死亡是目前养猪生产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多发生于仔猪的哺乳期和断奶后保育阶段,因其累积死亡数量较大,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和潜在威胁较大,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重庆西部地区畜牧业发达,有日全农牧、新希望六和等众多国内着名农牧企业入驻。随着渝西地区养猪规模的日益扩大,其中哺乳仔猪零星死亡现象频频发生,且存在难预防、难控制等问题。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A型和新型猪Delta冠状病毒病,均可引起仔猪腹泻、脱水等症状,疾病流行迅速,属于现代生猪养殖业中重点防控的疫病范畴。为探究渝西地区零星死亡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本研究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对渝西部分地区8个规模猪场仔猪零星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将随机采集的零星死亡哺乳仔猪样本246份,采用病理剖检、石蜡切片镜检进行病理学观察,分析了零星死亡哺乳仔猪消化道病理变化特征和规律;利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对病料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A型和新型猪Delta冠状病毒进行了核酸检测。结果显示:(1)被调查猪场总产仔猪57346头,零星死亡3299头,平均零星死亡率为5.75%;其中春季零星死亡率最高,达8.18%,夏季最低,为4.01%。(2)消化道病理学检查显示,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和小肠管充气、肠壁变薄现象的样本最多,达39.8%以上,有24.3%的样本存在消瘦、脱水,15.4%的样本小肠黏膜出血;且上述病变冬春季节多于夏秋两季。病理切片显示,被检仔猪小肠绒毛萎缩,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且脱落后呈扁平或方形的未成熟细胞。(3)病毒核酸检测显示,猪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为6.50%,其次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别为4.88%和3.66%,猪Delta冠状病毒未检出;前三者混合感染检出数量占总样本数的3.66%,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合感染检出率为0.84%。为了解渝西地区猪轮状病毒基因型流行情况,以及该地区流行毒株VP7蛋白结构和功能特征,分析优势抗原表位。本研究对6株病毒VP4和VP7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结果显示:(1)成功扩增6株猪轮状病毒VP7基因,命名为CQ-2019/VP7-16,通过NCBI数据库对比分析得出渝西流行株均为G9基因型,未扩增到VP4基因。(2)多序列比对显示,CQ-2019/VP7-16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9.92%,该基因序列与同型TM-a毒株同源性最不低于为93.7%,与不同G型代表毒株同源性最高仅为79.7%;基因进化树分析,CQ-2019/VP7-16毒株和同型毒株TM-a、NMTL在同一进化亚枝。(3)CQ-2019/VP7-16基因的ORF翻译出同一条氨基酸序列(CQ-2019/VP7),包含326个氨基酸残基;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Q-2019/VP7与同型代表毒株似度为93.7%,与不同型代表毒株相似性最高为85.89%,进化树分析CQ-2019/VP7与同型毒株处在同一进化分支;此外,CQ-2019/VP7与重庆人源轮状病毒VP7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低为93.58%,且与之存在9个氨基酸变异。(4)CQ-2019/VP7蛋白一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含有115个疏水性氨基酸和121个亲水性氨基酸,属于稳定蛋白,不能分泌信号肽,为二次跨膜蛋白;二级结构预测,该蛋白主要由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5)潜在N、O糖基化位点、潜在磷酸化位点预测,CQ-2019/VP7蛋白存在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和24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抗原表位预测结果显示CQ-2019/VP7蛋白存在5个优势抗原表位区域。渝西地区调查猪场哺乳仔猪平均零星死亡率达到5.75%,以冬、春季最严重;调查的四种病毒性腹泻病中,猪轮状病毒核酸检出率最高(6.5%),猪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三种病毒混合感染检测率达3.66%。试验基于猪轮状病毒CQ-2019/VP7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渝西地区猪场仔猪猪轮状病毒流行的基因型为G9,与G9型中的TM-a毒株亲缘关系最近,预测CQ-2019/VP7蛋白有5个优势抗原表位区域。本试验结果为渝西地区哺乳仔猪零星死亡现象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罗磊[4](2019)在《APN基因编辑猪生产及其对TGEV和PEDV抗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猪肠道疾病是全球养猪业的主要威胁,已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在内的多种冠状病毒,已确定为猪肠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但对于这些疾病的防控依然缺乏有效手段。TGEV和PEDV的宿主细胞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存在于该细胞表面中的氨肽酶N(Aminopeptidase-N,APN)可能是TGEV和PEDV进入细胞的受体。目前关于TGEV和PEDV与APN之间互作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水平上,并且APN是否是PEDV的细胞受体依然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着重于APN基因编辑仔猪是否具有抗TGEV和PEDV感染的能力,以此来探讨APN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从而为抗病育种提供一些参考。首先,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n基因编辑系统,通过细胞转染,并结合流式细胞仪筛选出GFP表达的细胞,通过细胞培养获得单克隆细胞系,随机挑选19个单克隆,其中16个为APN双等位基因编辑,编辑效率为84.3%,基因编辑形式包括DNA碱基的缺失、插入和错配。其次,本研究以APN基因编辑细胞为供体细胞进行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胎能够正常发育,APN基因缺失并不会导致胚胎致死;将核移植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受体母猪妊娠率与已报道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妊娠率相当;最终产下21头APN基因编辑仔猪,其中8头由于出生体重过低在2天内死亡,APN基因编辑仔猪并无明显的生理缺陷,成活仔猪身体健康,经测序和蛋白免疫印记鉴定显示剩余13头仔猪全部是APN双等位基因编辑猪,并且未检测到APN蛋白表达。最后,本研究将成活的13头仔猪分两组进行TGEV和PEDV感染实验,在感染TGEV后,APN基因编辑仔猪对高毒性TGEV毒株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APW基因编辑仔猪小肠绒毛完整,而野生型仔猪则出现典型病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PN基因编辑仔猪的小肠内未检测出TGEV抗原。然而,在感染PEDV后,APN基因编辑仔猪死亡率为100%,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均显示APN基因敲编辑猪感染PEDV后与野生型仔猪并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APN编辑对猪胚胎及胎儿发育并无影响,APN编辑的新生仔猪可以抵抗TGEV的感染,却无法抵抗PEDV的感染。该研究结果利用动物体内试验说明了 APN对于TGEV的感染是必需的,但PEDV可能存在其它的细胞表面受体,此外,本研究也丰富了抗病毒研究的手段,为今后的抗病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案例。

杨艳楠[5](2018)在《四种猪冠状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magglutinatip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及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均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在临床上都可引起仔猪的水样腹泻和呕吐等症状,且致死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四种病毒在临床上常呈混合感染,为疾病的鉴别诊断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对上述病毒建立的检测方法多数是针对单一病毒,联合检测方法较少。考虑到四种病毒都是从形态学上无法区分的冠状病毒,而且感染仔猪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研究从鉴别诊断方法入手,建立了可同时检测和区分四种仔猪易感冠状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并初步用于临床样本检测,对于该类病原感染的早期疫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取得如下结果: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四种冠状病毒(TGEV、PEDV、PHEV和PDCoV)的全基因序列,运用各种生物学软件对四种病毒的保守区域进行引物设计和甄选。构建该四种病毒阳性质粒。将质粒送生物公司测序,测序结果正确。通过对RT-PCR反应体系中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分别建立了TGEV、PEDV、PHEV和PDCoV的单一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结果为四种单一RT-PCR方法仅对目的基因有扩增,而对其他病原无扩增。TGEV、PEDV、PHEV和PDCoV单一RT-PCR的灵敏性结果可最低检测到3.28pg、0.284pg、25.7pg和0.592pg。在四种单一RT-PCR反应的基础上,逐步由单一发展到双重RT-PCR和三重RT-PCR方法。建立双重RT-PCR方法(TGEV-PEDV、TGEV-PHEV、PEDV-PHEV、TGEV-PDCoV、PEDV-PDCoV和PHEV-PDCoV)和三重RT-PCR方法(TGEV-PEDV-PHEV、TGEV-PEDV-PDCoV、TGEV-PHEV-PDCoV和PEDV-PHEV-PDCoV)并同时对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探索多对引物在同一反应中是否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果说明,双重RT-PCR和三重RT-PCR反应中,不同温度下模板和引物不会随着引物对以及模板种类的增加而发生相互交叉反应,也不会随着温度的改变产生二聚体。以上述试验为基础,建立了同时检测四种冠状病毒TGEV、PEDV、PHEV和PDCoV的多重RT-PCR方法,并通过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目的条带。灵敏性结果表明,多重RT-PCR方法对四种冠状病毒TGEV、PEDV、PHEV和PDCoV可最低检测量分别为32.8 pg、28.4 ng、257 pg和592 pg。分别采用TGEV、PEDV、PHEV和PDCoV的单一RT-PCR和多重RT-PCR方法对4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由结果可知,PED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42.86%。TGEV、PHEV和PDCo 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67%、16.67%和0。两类RT-PCR方法相比较而言,四种病毒的符合率为100%。

牟迪,夏伟,赵克强,王英利,张宇辉,朱子健,朱庆虎[6](2016)在《秋冬季节猪消化道疾病的防治要点》文中研究说明进入秋冬季节,温度降低、日照减少,加之多变的天气,容易使猪只抵抗力下降,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所以秋冬季是猪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其中属猪的消化道疾病最为高发,尤其对仔猪危害严重。能够引发猪消化道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中,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危害最为严重,细菌性腹泻包括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和猪痢疾;病毒性腹泻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感染。此外,寄生虫感染以及一些非传染性因素如

宋德平[7](2016)在《新现和再现猪主要肠道腹泻病毒及腹泻猪肠道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腹泻是各阶段猪群的常见疾病,也是影响猪群健康及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2010年以来,中国乃至世界各养猪国家都出现了大面积仔猪腹泻的问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日龄仔猪呕吐、水样腹泻、脱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均可达80%100%),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江西省是全国主要生猪养殖省份,也经历了此次仔猪腹泻的大规模暴发。然而,导致此次疾病大规模流行的主要因素及致病原却了解不多,针对江西本次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病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可能的或潜在的导致腹泻的新病原及腹泻猪群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等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拟深入调查几种主要的再现腹泻病毒及新现的腹泻相关病毒在江西省腹泻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分析主要病毒的分子特征;采用宏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比较健康与腹泻仔猪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探寻潜在的新的肠道致病原,发挖掘肠道微生物结构、多样性、丰度、功能与腹泻的关系,以揭示此次仔猪腹泻大规模暴发的成因、分子流行病学等,为防控该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猪腹泻主要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PEDV全基因组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1月,从江西省95个发生腹泻的猪场采集了1,552份腹泻猪粪便和肠道样品,用本实验室建立的RT-PCR方法检测了病料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aenteritis virus,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3种主要腹泻病毒。结果表明,3种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PEDV 58.38%(906/1,552)、TGEV 1.74%(15/861)和PoRV 2.32%(20/861),PEDV与TGEV、PEDV与PoRV的共同检出率均为0.46%(4/861),3种病毒同时检出率为0。腹泻哺乳仔猪的PEDV检出率最高为66.41%(698/1,051),其次为腹泻保育仔猪55.22%(74/134),腹泻母猪37.55%(98/261)和育肥猪33.96%(36/106)。肠道组织中PEDV的检出率66.74%(596/893)显着高于粪便中PEDV的检出率47.04%(310/659)(ANOVA,p<0.05)。本试验完成了2株PEDV江西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序列分析表明,2株江西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9%,与参考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6.3%99.7%。与参考株相比,江西株有26个碱基的变化,主要集中在Rep和S基因,其中14个碱基的变异导致了氨基酸的变异。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EDV江西毒株与当前使用的CV777疫苗毒株在进化关系上相距较远,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2、新现猪δ冠状病毒检测、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为检测我国腹泻猪群中新现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存在和感染情况,本试验建立了特异性的RT-PCR检测方法,应用建立的方法首次从我国大陆检出了PDCoV,回溯性研究表明最早可从2012年的腹泻样品中检出该病毒。对20122016年间,从82个江西省腹泻猪场采集的1,216份样品进行PDCoV检测,结果表明PDCoV的猪场阳性率为62.20%(51/82),样品感染率为30.26%(368/1,216);PEDV和PDCoV混合感染率为14.97%(182/1,216),有一份样品同时检出了PEDV、PDCoV和PoRV 3种病毒。本试验扩增的PDCoV江西株基因组全长为25,419 nt,3’UTR有3 nt插入,该插入导致其比香港毒株HKU 15-44长3 nt,而在S基因3 nt的缺失使其比另一株香港毒株HKU 15-155短3 nt。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本试验测序的PDCoV毒株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的PDECoV及鸟类δ冠状病毒均在同一进化分支内,与α、β和γ冠状病毒分属不同的进化分支。PDCoV江西株与所有27株PDCoV参考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8.8%,与中国大陆PDCoV株CHN-JS-2014及CHN-HB-2014的同源性最高,达99.3%。本试验获得的江西株的E和M基因序列与所有2014年以来确定的PDCoV相应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其它各基因相互间的同源性也在97%以上,说明目前流行的各PDCoV毒株遗传学高度相似。3、腹泻与健康猪群肠道病毒宏基因组学比较研究本试验总共选取了45头不同年龄的猪只(3头健康母猪、4头腹泻母猪及4头腹泻后康复母猪及4头健康仔猪、15头腹泻仔猪及15头与腹泻仔猪同窝但无腹泻症状的仔猪)的粪便或肠内容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了腹泻、感染不发病及健康猪肠道内的病毒群落情况,从所有样品中一共检出了15个病毒科及1个未分类科的28种猪的病毒。平均每个样品检出8.5种病毒,最少的检出了3种病毒,最多的为了17种病毒。样品检出率和读长比例较高的病毒为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oV)、PEDV、PDCoV、porcine stool associated circulate DNA virus(PoSCV)、疱疹病毒1型(suid herpesvirus 1,SHV-1)和札幌病毒(porcine sapovirus,PoSaV)。统计分析表明,腹泻猪样品中PEDV读长比例显着高于健康猪PEDV读长的比例(p<0.01),PKoV在健康仔猪中的读长比例显着高于在腹泻仔猪中的比例(p<0.05),而PoSCV在健康及康复母猪样品中的比例显着高于在其它样品中的比例(p<0.05),PoSaV则在康复母猪样品中比例显着高于在其它组样品中的比例(p<0.05)。腹泻后康复母猪虽然不腹泻,但其体内依然存在高丰度的PEDV和PDCoV等腹泻相关病毒,与腹泻猪同窝的无腹泻症状的仔猪肠道也具有高丰度的腹泻相关病毒。4、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的腹泻与健康猪群肠道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学比较研究为研究腹泻猪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本试验采用16S rRNA V1V3区通用引物及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比较分析了健康、腹泻及腹泻后康复母猪及其所产健康、无症状及腹泻仔猪肠道菌群结构。基于UniFrac距离的PCoA及UPGMA分析结果表明腹泻母猪、无症状及健康母猪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完全分离;10天内健康仔猪与腹泻及无症状仔猪之间肠道菌群结构也完全分离,但腹泻仔猪与同窝无腹泻仔猪肠道菌群结构存在交叠现象。腹泻可引起肠道菌群从门到属,甚至种水平的改变。LEfSe分析表明,在母猪样品中发现脱硫弧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科和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属细菌、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和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等炎症或腹泻相关细菌的丰度均在腹泻母猪肠道内显着升高,而丁酸盐产生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等的丰度显着降低。在仔猪样品中,腹泻及同窝无症状仔猪肠道中普氏菌属(Prevotella)、杆菌属(Bacteroides)、粪球菌属(Copr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细菌及丁酸梭菌的丰度显着下降,但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及产气荚膜梭菌等致病菌的丰度显着上升。说明PEDV的感染可能会导致肠道有益菌的丰度降低,而致病菌丰度的升高,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腹泻及其导致的损伤。5、腹泻与健康猪群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比较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及细菌宏基因组学技术,比较和分析了健康新生仔猪、腹泻仔猪及与腹泻同窝无症状仔猪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水平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菌群结构方面,健康及无症状仔猪肠道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丰度最高的细菌门,其次为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但腹泻仔猪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丰度显着下降,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的丰度则显着上升;在基因功能水平上,基于CAZy、eggNOG和KEGG数据库比对分析表明腹泻仔猪在氨基酸转运与代谢(Amino acid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Carbohydrate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等功能丰度显着低于健康仔猪肠道这些功能丰度。腹泻仔猪宏基因序列在L1转座元件(L1 transposable element)、转座酶(Transposase)、核酸内切酶/外切酶/磷酸酯酶家族(Endonuclease/Exonuclease/phosphatase family)、RNA依赖的DNA聚合酶(R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及一些未知功能序列显着上升。说明PEDV导致的低日龄仔猪腹泻不仅改变了仔猪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而且影响了仔猪肠道细菌的功能。

汤宇健[8](2016)在《抗梅花鹿大肠杆菌性腹泻精制卵黄抗体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梅花鹿作为东北三宝之一全身都是宝,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随着梅花鹿养殖业的发展,腹泻在梅花鹿病中所占的比例上升,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耐药和抗生素残留。随着低抗甚至无抗的产品受欢迎,卵黄抗体作为一种优质价廉、高效易得的外源性特异性抗体,可以部分代替抗生素使用。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没有精制使用结果不稳定甚至有副作用。2015年吉林省双阳区某梅花鹿养殖场突然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是急性腹泻、排出水状稀便,有的来不及用药即发生死亡。为了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调研有关文献,对腹泻的病因、防治措施等进行分析判断,结合病原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和PCR检测诊断为梅花鹿大肠杆菌性腹泻病。分离和培养发病梅花鹿腹泻内容物中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用甲醛灭活后加入氢氧化铝胶制备免疫原,2×109CFU/mL的量免疫三次。在首免后25天抗体效价能达到1:128并能持续75天,制备液态型卵黄抗体和冻干型卵黄抗体。经过安全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证实所制得的卵黄抗体无杂菌污染和生物安全性,且能与大肠杆菌特异性结合灭活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试验为有效防治梅花鹿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病提供依据和治疗手段。

李芳[9](2014)在《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文中指出腹泻是猪肠道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是肠道吸收障碍所致,以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并带有黏液或血液为基本临床特征的症候群。该疾病是养猪生产中的难题之一,发病率高,危害程度大;若采取措施不及时,容易导致仔猪死亡率上升、育肥猪掉膘、抗病力下降、增加质量减少、上市时间推迟,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猪腹泻的原因分析1.疾病因素(1)细菌性腹泻1仔猪红痢:由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的初生仔猪的

陈英,刘德体[10](2014)在《猪场常见肠道疾病的防控》文中指出猪肠道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就猪场内肠道疾病的种类、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叙述,仅供同仁参考。

二、猪肠道疾病的种类、病因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肠道疾病的种类、病因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猪粪便中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多重PCR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胞内劳森菌与猪增生性肠病
        1.1.2 猪痢疾短螺旋体
        1.1.3 艰难梭菌
        1.1.4 模板基因
        1.1.5 多重PCR在检测猪病原的可行性分析
    1.2 立题的背景和目的
第二章 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培养及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株、细胞、主要试剂和仪器
        2.1.2 胞内劳森菌培养方法
        2.1.3 胞内劳森菌鉴定方法
        2.1.4 猪痢疾短螺旋体CH-01株复苏
        2.1.5 艰难梭菌ATCC43593复苏
        2.1.6 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菌落鉴定
        2.1.7 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菌液PCR鉴定
    2.2 结果
        2.2.1 胞内劳森菌培养结果
        2.2.2 胞内劳森菌PCR鉴定结果
        2.2.3 胞内劳森菌透射电镜鉴定结果
        2.2.4 胞内劳森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
        2.2.5 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菌落鉴定结果
        2.2.6 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PCR鉴定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建立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多重PCR检测方法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1.3 试验菌株和病毒基因组
        3.1.4 方法
    3.2 结果
        3.2.1 细菌基因组提取
        3.2.2 引物设计
        3.2.3 单重PCR特异性实验
        3.2.4 单重PCR最低检测限度
        3.2.5 多重PCR优化的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
        3.2.6 多重PCR退火温度
        3.2.7 多重PCR特异性
        3.2.8 多重PCR最低检测限度
        3.2.9 模拟临床样本检测
        3.2.10 临床样本检测
    3.3 讨论
第四章 粪便样本胞内劳森菌16SrRNA序列克隆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临床样本中胞内劳森菌16SrRNA序列克隆
        4.2.2 酶切鉴定
        4.2.3 16SrRNA序列比对
        4.2.4 绘制种系发生关系树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黄芪多糖协同硫酸化淫羊藿多糖增强仔猪免疫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仔猪肠道形态功能概述
    1.3 中药防治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APS-s EPS 对仔猪外周血免疫作用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与分析
        1.4 小结
    试验二 APS-s EPS 对仔猪小肠形态发育及肠黏膜免疫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试验三 APS-s EPS 调节 TLR 细胞信号转导因子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3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3)渝西地区零星死亡哺乳仔猪四种腹泻病调查及RVA VP7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猪流行性腹泻
    1.3 猪传染性胃肠炎
    1.4 猪Delta冠状病毒病
    1.5 猪轮状病毒病
    1.6 猪轮状病毒VP4、VP7蛋白
    1.7 小结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
第3章 渝西地区零星死亡哺乳仔猪4种病毒性腹泻调查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分析讨论
第4章 猪轮状病毒分离株基因型及VP7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
    4.4 分析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APN基因编辑猪生产及其对TGEV和PEDV抗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基因编辑技术概述
        1.1 基因编辑历史简述
        1.2 锌指核酸酶
        1.3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1.4 CRISPR/Cas9系统
        1.5 不同基因编辑方法的优缺点
    2 基因编辑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2.1 基因编辑动物的生产方法
        2.1.1 原核注射
        2.1.2 慢病毒载体法
        2.1.3 精子载体法
        2.1.4 体细胞核移植
        2.1.5 胞质注射
        2.2 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畜生产中的应用
        2.2.1 改善家畜生产性能
        2.2.2 提高抗病性
        2.2.3 改良奶品质量
        2.2.4 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3 仔猪腹泻与氨肽酶N的研究概述
        3.1 氨肽酶N概述
        3.2 猪冠状病毒概述
        3.3 猪冠状病毒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
        3.4 猪冠状病毒的免疫反应
        3.5 猪氨肽酶N与猪冠状病毒之间的关系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利用CRISPR/Cas9n基因编辑系统建立APN基因编辑猪胎儿成纤维系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与载体
        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1.2.1 主要试剂
        1.2.2 主要耗材
        1.2.3 试剂配制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方法
        1.4.1 设计针对APN基因的sgRNA
        1.4.2 sgRNA双链退火
        1.4.3 构建单独表达sgRNA-A213和sgRNA-A258的质粒载体
        1.4.4 构建同时表达sgRNA-A213和sgRNA-A258的质粒载体
        1.4.5 琼脂糖凝胶回收
        1.4.6 质粒纯化
        1.4.7 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培养
        1.4.8 细胞转染及筛选
        1.4.9 基因组提取
        1.4.10 APN基因编辑细胞克隆点的鉴定及基因型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APN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分析
        2.2 APN基因编辑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筛选与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APN基因编辑克隆猪生产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1 主要试剂
        1.1.2 试剂配制
        1.1.3 主要耗材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1.3.2 体细胞核移植卵母细胞及供体细胞准备
        1.3.3 体细胞核移植
        1.3.4 重构胚胎的融合、激活和培养
        1.3.5 卵母细胞孤雌激活
        1.3.6 APN基因编辑猪耳成纤维细胞系建立
        1.3.7 胚胎移植
        1.3.8 APN基因编辑克隆猪的基因型鉴定
        1.3.9 蛋白免疫印迹
    2 结果与分析
        2.1 APN基因编辑对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2.2 胚胎移植和仔猪生产
        2.3 APN基因编辑克隆猪的DNA和蛋白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APN基因编辑仔猪对TGEV和PEDV的抗性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与病毒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2.1 主要试剂
        1.2.1 主要耗材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方法
        1.4.1 病毒培养
        1.4.2 APN基因编辑仔猪攻毒前准备
        1.4.3 APN基因编辑仔猪攻毒
        1.4.4 APN基因编辑仔猪攻毒分组
        1.4.5 观察发病情况
        1.4.6 病理剖解
        1.4.7 肠道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
        1.4.8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粪便及肠道内容物中病毒含量
        1.4.9 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及肠道内容物中病毒RNA含量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PN基因编辑猪TGEV攻毒结果
        2.2 APN基因编辑猪PEDV攻毒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附图
作者简介

(5)四种猪冠状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概述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及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1.2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概述
    2.1 猪流行性腹泻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进展
    2.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3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研究进展
    3.1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及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3.2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4 猪丁型冠状病毒研究进展
    4.1 猪丁型冠状病毒病及猪丁型冠状病毒病毒的研究进展
    4.2 猪丁型冠状病毒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第二篇 实验内容
第一章 四种冠状病毒单一RT-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1.1 材料
    
1.1.1 病毒和毒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2.2 样品及模板制备
    
1.2.3 单一RT-PCR反应
    
1.2.4 RT-PCR扩增产物的纯化和回收
    
1.2.5 连接和转化
    
1.2.6 阳性重组质粒的鉴定及PCR鉴定
    
1.2.7 单一RT-PCR反应的灵敏性实验
    
1.2.8 单一RT-PCR反应的特异性实验
    1.3 结果
    
1.3.1 单一RT-PCR退火温度确定
    
1.3.2 单一RT-PCR方法中引物浓度确定
    
1.3.3 单一RT-PCR反应的灵敏性实验
    
1.3.4 单一RT-PCR反应的特异性实验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猪四种冠状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1 材料
    
2.1.1 菌株及毒株
    
2.1.2 待检临床样品
    
2.1.3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二重RT-PCR方法的退火温度的优化
    
2.2.2 三重RT-PCR方法的扩增及退火温度的优化
    
2.2.3 四种病毒的四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3 结果
    
2.3.1 二重RT-PCR方法的退火温度的优化
    
2.3.2 三重RT-PCR方法的退火温度的优化
    
2.3.3 四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篇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致谢

(6)秋冬季节猪消化道疾病的防治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菌性腹泻
    1.1 仔猪红痢
    1.2 仔猪黄白痢
    1.3 仔猪副伤寒
    1.4 猪痢疾
2 病毒性腹泻
    2.1 猪传染性胃肠炎
    2.2 猪流行性腹泻
    2.3 猪轮状病毒感染
3 寄生虫性腹泻
    3.1 猪球虫病
    3.2 线虫病
    3.3 吸虫病
    3.4 弓形虫病
4 非传染性病因
    4.1 环境性腹泻
    4.2 营养性腹泻
5 猪消化道疾病的防治
    5.1 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5.2 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5.3 寄生虫性腹泻的防治
    5.4 综合防控

(7)新现和再现猪主要肠道腹泻病毒及腹泻猪肠道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资助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再现及新现主要猪腹泻相关病毒概述
    1.1.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1.1.2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1.1.3 轮状病毒
    1.1.4 新现猪δ冠状病毒
1.2 高通量测序技术
    1.2.1 Roche/454测序平台
    1.2.2 Illumina/Solexa测序平台
    1.2.3 SOLiD测序平台
1.3 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3.1 细菌宏基因组学
    1.3.2 病毒宏基因组学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江西省猪腹泻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全基因组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样品采集
    2.2.2 主要试剂
    2.2.3 相关溶液配制
    2.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方法
    2.3.1 引物设计
    2.3.2 RT-PCR检测
    2.3.3 数据分析
    2.3.4 PEDV江西株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腹泻猪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变化
    2.4.2 腹泻样品中PEDV、TGEV和PoRV的检测结果
    2.4.3 不同地区腹泻样品中腹泻病毒的检测结果
    2.4.4 不同猪群及样品中腹泻病毒的检测结果
    2.4.5 PEDV江西株全基因组扩增与测序
    2.4.6 PEDV江西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2.5 讨论
    2.5.1 三种主要猪腹泻相关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2.5.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江西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第三章 新现猪δ冠状病毒检测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样品
    3.2.2 主要试剂及相关溶液配制
    3.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方法
    3.3.1 引物设计
    3.3.2 病毒RNA提取
    3.3.3 PDCoV检测方法的建立
    3.3.4 腹泻样品中PDCoV检测
    3.3.5 PDCoV江西株全基因组扩增与测序
    3.3.6 PDCoV江西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PDCoV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4.2 江西省腹泻猪群中PDCoV的检测结果
    3.4.3 PDCoV与其它腹泻相关病毒的混合感染
    3.4.4 PDCoV江西株的全基因组扩增与测序
    3.4.5 PDCoV江西株全基因组序列与基因组结构
    3.4.6 PDCoV与其它属冠状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
    3.4.7 PDCoV江西株与参考株遗传进化分析
    3.4.8 PDCoV江西株与参考毒株序列同源性
    3.4.9 PDCoV江西株5'UTR和3'UTR分子特征
3.5 讨论 第四章 腹泻与健康仔猪肠道宏病毒组学比较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试验样品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设备
4.3 方法
    4.3.1 样品处理
    4.3.2 病毒核酸提取
    4.3.3 SISPA扩增
    4.3.4 DNA文库的构建与测序
    4.3.5 测序数据质控
    4.3.6 生物信息学分析
4.4 结果和分析
    4.4.1 Mock病毒测序结果
    4.4.2 腹泻样品病毒宏基因组学测序及猪病致病原相关病毒注释结果
    4.4.3 母猪与仔猪肠道宏病毒组比较分析
    4.4.4 健康、无症状及腹泻猪肠道宏病毒组的比较分析
4.5 讨论
    4.5.1 病毒宏基因组学及其应用
    4.5.2 不同健康水平猪肠道病毒宏基因组 第五章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仔猪肠道微生物菌落宏基因组学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
    5.2.1 试验样品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5.3 方法
    5.3.1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5.3.2 16S rRNA V1-V3区PCR扩增
    5.3.3 DNA文库构建及MiSeq测序
    5.3.4 MiSeq测序数据处理
    5.3.5 生物信息学分析
    5.3.6 数据统计分析与作图
5.4 结果与分析
    5.4.1 Mock细菌测序数据分析
    5.4.2 腹泻样品16S rRNA测序数据
    5.4.3 不同健康水平猪群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5.4.4 不同健康水平猪只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分析
5.5 讨论 第六章 健康与腹泻仔猪肠道细菌宏基因组学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
    6.2.1 样品
    6.2.2 主要试剂
    6.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6.3 方法
    6.3.1 细菌宏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
    6.3.2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测序
    6.3.3 测序数据预处理
    6.3.4 宏基因组组装
    6.3.5 物种注释
    6.3.6 物种丰度聚类
    6.3.7 基因预测与丰度分析
    6.3.8 功能注释及丰度分析
6.4 结果与分析
    6.4.1 肠道细菌宏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6.4.2 肠道细菌宏基因组学测序数据分析
    6.4.3 细菌宏基因组学测序数据中微生物组群落成与差异分析
    6.4.4 仔猪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注释分析
    6.4.5 仔猪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的COG功能分类比较分析
    6.4.6 仔猪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的KEGG功能分类比较分析
6.5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溶液、试剂配制及试剂盒操作步骤
附录Ⅱ 附图与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8)抗梅花鹿大肠杆菌性腹泻精制卵黄抗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梅花鹿养殖情况
    1.2 卵黄抗体
    1.3 立项依据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梅花鹿腹泻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大肠杆菌免疫原的制备与卵黄抗体抗体效价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抗梅花鹿大肠杆菌病卵黄抗体精制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猪腹泻的原因分析
    1. 疾病因素
    2. 饲养管理因素 (1) 日常饲养管理
    3. 饲料营养因素
    4. 其他因素
二、猪腹泻的防治
    1. 猪腹泻治疗原则
    2. 猪腹泻的预防

(10)猪场常见肠道疾病的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1.1 消毒不彻底
    1.2 饲养管理不当
    1.3 饲料品质不良
    1.4 细菌、病毒侵袭
2 种类
    2.1 轮状病毒感染
    2.2 肠腺瘤复合征
    2.3 猪流行性腹泻
    2.4 猪传染性胃肠炎
    2.5 猪大肠杆菌病
        2.5.1 仔猪黄痢
        2.5.2 仔猪白痢
        2.5.3 仔猪水肿病
    2.6 猪密螺旋体病
    2.7 猪梭菌性肠炎
3 防治
    3.1 控制传染病病原体的数量
    3.2 降低动物的易感性
    3.3 严格进行消毒
    3.4 加强饲养管理
    3.5 治疗措施
    3.6 注意及时调整肠胃功能
    3.7 严防细菌病毒侵袭
    3.8 后备母猪
    3.9 猪群中发现有病毒性腹泻发生时
    3.1 0 正在发病的猪群

四、猪肠道疾病的种类、病因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猪粪便中胞内劳森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艰难梭菌多重PCR方法的建立[D]. 王恒.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2]黄芪多糖协同硫酸化淫羊藿多糖增强仔猪免疫的作用研究[D]. 金清. 长江大学, 2020(02)
  • [3]渝西地区零星死亡哺乳仔猪四种腹泻病调查及RVA VP7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D]. 王先松. 西南大学, 2020(01)
  • [4]APN基因编辑猪生产及其对TGEV和PEDV抗性的研究[D]. 罗磊.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5]四种猪冠状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 杨艳楠. 吉林大学, 2018(01)
  • [6]秋冬季节猪消化道疾病的防治要点[J]. 牟迪,夏伟,赵克强,王英利,张宇辉,朱子健,朱庆虎. 养猪, 2016(06)
  • [7]新现和再现猪主要肠道腹泻病毒及腹泻猪肠道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学研究[D]. 宋德平.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4)
  • [8]抗梅花鹿大肠杆菌性腹泻精制卵黄抗体的制备[D]. 汤宇健.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9]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J]. 李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4(19)
  • [10]猪场常见肠道疾病的防控[J]. 陈英,刘德体. 甘肃畜牧兽医, 2014(09)

标签:;  ;  ;  ;  ;  

猪肠道疾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