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环境下公共空闲时间查询功能的设计

Web环境下公共空闲时间查询功能的设计

一、Web环境下公共空闲时间查询功能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杨俊[1](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车位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车辆数量的急剧增长,现有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一方面,有限的停车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信息的不透明性还导致随机停车和道路拥堵,综合以上原因导致了城市停车难问题。针对城市停车位信息具有不透明性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车位管理系统,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地下停车场蜂窝网络弱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LoRa通信技术的停车场局域网络系统。LoRa局域网由LoRa子模块与主模块组成,基于硬件通讯协议进行地磁子模块与地磁主模块间的通信。采用SX1278芯片作为通讯载体,设计了硬件电路并测试了LoRa网络的可用性。2.鉴于服务器后端无法直接与硬件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树莓派的停车场控制器网络。树莓派作为停车场控制器,实现了硬件数据的接收与指令下发,通过MQTT协议可以建立服务器与树莓派之间的数据通信,实现终端硬件与服务器间接通信。3.为了确保系统的并发性与扩展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可扩展接口的分布式服务系统。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系统并发性要求,将本系统服务抽象成独立项目,其他系统可以作为本系统的消费者对本系统进行调用与整合,对实现城市级停车管理项目具有启示意义。最后,根据系统设计搭建了测试环境,并对系统硬件和软件分别进行了测试,包括停车场网络自组织功能测试,节点网络适应性测试,登录系统功能测试,信息检索功能测试和后端服务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可靠,实现了车位状态的查询、显示、车位占用时长统计、硬件信息的及时上报与指令的下发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受高并发情景。本系统具有适应强、成本低、功耗低等特点,减少了系统硬件端的布线成本,停车场节点的部署也具有了灵活性,服务器端基于SOA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系统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参考价值。

任沛[2](2021)在《协同计算环境中移动Web增强现实服务提供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5G网络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增强现实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体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基于移动Web的实现方案有效避免了传统基于专用设备的AR应用实现方式面临的设备价格高、移动性差的问题和基于移动App的AR应用实现方式面临的服务跨平台提供难的问题,为AR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5G网络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思路,为移动Web AR的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分布式环境下计算设备的异构性和通信网络的动态性给移动Web AR系统中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5G网络中针对移动Web AR高效的服务提供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移动Web AR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利用“端边云”分布式资源协同调度的优势,从而满足了移动用户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和服务提供商对于部署成本的要求。本文将主要从“如何实现分布式协同计算”、“如何利用分布式结构提高多人移动Web AR系统效率”以及“如何协同分布式边缘网络系统资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及贡献如下:·针对5G网络下分布式神经网络计算任务的划分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神经网络的结构重新设计并添加了额外的分支结构,从而为其提供了可动态调节的推理能力。简单的输入样本因此能够提前结束推理过程,从而提升了推理效率,降低了由于冗余计算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通过对神经网络各层的推理时延与能耗属性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计算卸载算法以执行DNN任务的分布式划分决策,以实现计算任务的灵活调度。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支持计算任务的细粒度弹性划分,对于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移动设备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多人AR应用解决方案面临的效率低、性能差的问题,本文提出并实现了面向5G网络分布式环境下的多人协作式服务提供框架Edge ARX5。该框架通过改进集中式的通信机制,能够借助边缘服务器和D2D通信技术进行用户间交互信息的同步。此外,为了解决边缘系统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预测的运动感知的调度机制,以实现自适应的AR关键帧的选择。同时,本文进一步通过借助D2D通信技术将轻量化的特征提取操作分流到用户周围的移动设备中执行,从而有效缓解了 AR服务初始化时间长的问题。通过合理调度各类计算与通信资源,Edge ARX5能够有效提升多人移动Web AR应用系统效率与服务质量。·针对“端边云”框架中边缘系统分布式资源管理和移动Web AR服务协同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设计边缘节点的定位机制,从而为边缘网络的动态管理提供了基础,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动态哈希技术的AR服务查询请求负载均衡机制和基于最大堆技术的AR计算卸载负载均衡机制,以解决边缘系统中负载分布不均的问题。此外,针对移动Web AR应用的服务接入特性,本文还为分布式边缘系统设计了相应的服务迁移机制,以满足AR用户移动性的需求,解决AR服务的连续提供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边缘系统资源的有效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AR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刘妹清[3](2021)在《太阳能充电站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为缓解能源危机和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压力并结合太阳能分布广泛、易于获取的特点,太阳能充电站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密集程度较高的大型太阳能充电站需要有人值守,具有运营成本高、充电效率低下、电能损耗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论文在太阳能充电站监控系统中引入节能预测算法以实现监控数据的预测功能,降低电能损耗,并对充电站的监控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首先,论文对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现状进行总结概括,明确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根据太阳能充电站的需求,对其监控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论文采用“ZigBee+4G”通讯手段构建由数据采集节点和网关节点构成的无线传感网络,并对节点的每个功能模块逐一进行选型和设计。其次,确定太阳能充电站监控系统的硬件模块,包括MCU模块、CPU模块、ZigBee模块、4G模块和电源模块,用于实现数据的定时采集上传和指令的下发控制。然后,为实现充电站中各个设备的节能,系统选用CC2530芯片,通过对协议栈的MAC层进行修改和设计,实现终端节点、路由节点和协调器节点的重新组网,引入自适应节能休眠算法以降低能量损耗。最后,针对大规模节点部署的应用场景,论文在自适应采样调度的基础上结合自适应三次指数平滑算法,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了采样精度。软件方面,设计了由无线传感网络、云平台以及Web端服务器组成的远程监控系统。选用阿里云构建了系统的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中心,并以Visual Studio2019软件设计了监控系统的上位机和Web应用平台,该软件以表单、图片、曲线等元素构成人机交互平台,使用户能够随时通过Web平台查看充电站的监测信息。最后完成对整个监控系统的测试。通过测试证明,本文所设计的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监控于一体的充电系统,能够应用于各类大型以及密集程度较高的太阳能充电站系统,且可行性高、运行稳定,可以实现系统信息监测与数据分析的预期目标。

程瑶[4](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汽车的数量增加,停车难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司空见惯的社会问题。停车场管理系统作为智慧城市中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促使停车设施利用均衡化,同时还能减少用户寻找车位的时间消耗,缓解了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设计实现一种基于NB-IoT-ZigBee的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基于NB-IoT-ZigBee的停车场管理系统方案设计包括4个部分:车位信息的采集、车位信息的传输、车位信息的管理以及车位信息的发布。系统的工作流程具体如下:信息采集终端通过传感器探测车位信息,并通过CC2530微处理器将车位变化信息发送给ZigBee协调器。协调器将信息处理后通过AT指令传递给NB-IoT无线传输模块。NB-IoT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信息上发到云平台管理中心,云平台再通过服务器将车位信息发布给智能终端,实时更新车位信息。停车场管理系统采用实时更新车位信息的引导电子屏为主要信息载体,同时通过手机APP和WEB端进行车位信息发布,三种信息发布的方式使得用户更加便捷的了解停车场车位信息。系统经过功能与性能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ZigBee和NB-IoT的无线异构网络通信状态良好,停车场车位信息采集节点功能正常,WEB管理界面和手机APP能正确显示停车场车位信息。本文在传统停车场基础上,引入了ZigBee与NB-IoT相结合的无线通信方式代替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符合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图[69] 表[11] 参[55]

王梅嘉[5](2020)在《基于整子多智能体的社会化搜索引擎模型及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说明Web 2.0时代的到来,在线社交网络应用迅速普及,大量用户涌入在线社交网络平台发表见解、分享生活,产生了大量用户生成内容。这些数据对于提高搜索服务的质量与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旨在利用社交网络数据优化搜索结果,提升搜索服务用户满意度的社会化搜索引擎应运而生。然而,已有社会化搜索引擎研究仍然存在4个问题:(1)检索资源大都集中于特定的在线社交网络平台,导致信息检索查全率不高;(2)被动响应用户搜索请求,仅通过用户兴趣、亲密度等知识,研究具体结果排序算法的分析设计,个性化程度并不能令用户满意;(3)忽略了社交网络数据实时变化的特点,无法保证社交网络知识的新鲜度;(4)研究内容局限于算法分析与社会化搜索模式、机理的探讨,缺乏系统模型的设计。因此,针对社会化搜索引擎面临的“检索范围局限、知识应用不足、缺乏社交网络知识的主动更新机制,以及研究碎片化、缺乏模型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全网检索资源、支持任务自适应调度、基于整子多智能体的社会化搜索引擎模型,能够利用多种在线社交网络知识优化全网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检索结果列表,主动推荐感兴趣的多样化信息。本文的创新性成果主要包含4个方面:(1)提出了一个支持任务自适应调度、面向全网检索资源、基于整子多智能体的社会化搜索引擎模型。本文从任务角度出发,设计了整子多智能体系统符号化模型,在设计Holon结构、建模任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探讨了系统的自适应机制以及任务分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机制能通过对执行单元的竞争力调整以及结构调整,帮助系统适应新的环境需求。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解决因部分计算节点失效引起的环境异常,通过调用处于空闲状态或正常状态的执行单元,以协助异常执行单元完成任务,保证任务执行的成功率,提高系统的鲁棒性。(2)设计了一种社交网络数据变化主动感知策略以及社交网络知识主动更新机制。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网络平台的行为习惯,设计相应感知规则,主动感知用户社交网络数据变化,考虑到用户行为存在不稳定性,提出的社交网络数据变化感知策略,能够根据用户行为不断学习新的感知规则。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不必要的知识更新引起的系统开销,采用基于阈值的方法判断社交网络数据的变化是否引起知识变化,适时更新相关知识,以保证社交网络知识的新鲜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社交网络数据变化的更新率达到了92.6%,社交网络知识的更新率达到了72.5%,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搜索需求。(3)提出了一种基于查询分类的多特征融合结果排序方法。该方法将用户提交的查询词分类处理,针对非导航类查询词,融合用户与网页文档之间的主题相似度,用户兴趣关键词与网页关键词相似度,文档在搜索引擎中返回的位置,成员搜索引擎返回结果的数量等多个特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检索结果列表。扩展查询词时,在考虑了成员搜索引擎对于文档相关度评分的基础上,融合用户兴趣社团成员的点击记录,以及社团成员在用户兴趣领域的影响力,确定查询伪相关文档,扩展用户提交的查询词,帮助用户更好的表达查询意图。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结果排序方法对于信息类查询词的NDCG均值达到了0.677,对于事务类查询词的NDCG均值带到了0.706,与参照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查准率。(4)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网络知识的多样化信息推荐机制。通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结果推荐、热点推荐以及用户推荐服务,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以及知识与人之间的连接。结果推荐方法通过用户的兴趣社团、交互社团、社交社团成员的查询记录,以及社团成员与当前用户的最短路径,为当前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网页文档。热点推荐方法根据用户兴趣的主题分布、用户的兴趣社团成员以及交互社团成员的点击记录向当前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热点。除此之外,提出的信息推荐机制,能够根据用户提交查询的所属领域,帮助用户找到该领域内影响力用户以及非领域用户。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结果推荐方法关于信息类查询的MAP值达到了0.743,事务类查询的MAP值达到了0.731;提出的用户推荐方法的相关性分值达到了0.709;提出的热点推荐方法,MAP值达到了0.750。与参照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推荐机制准确率更高,能够主动帮助用户发现所需资源。本文围绕现有社会化搜索引擎存在问题,开展了社会化搜索引擎模型的整体设计及算法、机制、策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所提出的面向全网社会化搜索引擎模型,社交网络知识的主动感知与更新机制,以及基于社交网络知识的结果排序方法与多样化信息推荐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化搜索引擎的查准率。

王冰[6](2020)在《组件化多媒体工作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联络中心已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商业活动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媒体工作台系统是云联络中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为坐席与客户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通信方式包括文本、音视频和多媒体文件等。随着前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前端模块化的技术愈发成熟,开发一个方便快捷、沟通顺畅、全面管理且性能优良的多媒体工作台系统成为迫切需要,使系统在方便的满足企业坐席的工作需求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以及用户的依赖度。本论文开发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使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处理大量客户业务的系统,以解决传统开发中的痛点问题。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基于前端组件化的思想实现一套完整的多媒体工作台系统。具体工作如下:1)采用基于Vue的组件化开发思想,设计实现了系统的基础组件。基础组件主要实现即时通信、路由导航、网络请求和视图展示等功能。即时通信组件采用Web Socket和Vuex相关技术实现,Web Socket技术用来实现系统和服务端的实时通讯,Vuex技术用来保存通信过程中的会话状态。2)针对多媒体工作台系统的功能确定系统需求,介绍云联络中心系统的总体架构、多媒体工作台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设计实现文本交互过程中的转接、求助和会议等功能。采用Web RTC实现浏览器端的音视频通信,设计实现音视频通信过程中的接通、挂断和静音等功能。3)采用基于CAS协议的单点登录模型实现坐席的登录登出功能,使用户通过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就可以访问企业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的系统。完成后台服务管理的功能,包括知识库管理、服务历史管理和客户信息管理。4)通过从渲染层面和网络层面对系统进行了性能优化,提升客户的用户体验和坐席的服务效率,对系统中基础组件和核心业务组件的功能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对系统进行性能以及兼容性测试,测试结果与预期一致。本论文实现的系统对于云联络中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目前该平台已应用于中国银行新一代智能客服项目,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客户服务机制。但系统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可以增加统计报表模块,比如统计指定时间内所有呼叫的详细信息,二是增加监控模块,可以监控所有线路状态,坐席工作状态,并以统计图的的方式展示。

张文静[7](2020)在《工业互联网网关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指出工业互联网是物联网在工业场景下的应用,目前,工业生产正在逐步进入自动化、信息化进程,工业互联网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场景下网络环境差,导致数据传输不稳定,同时设备接入的动态性和数据量的激增造成了生产设备难以监控和管理。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网关的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整个管理系统涵盖了数据回传功能、内容分发功能以及设备与数据管理系统,具体工作如下:(1)利用网关设备实现数据智能回传。包含数据预处理和设备标识两个模块。由于冗余数据会增加系统处理成本和响应时间,在网关上建立了数据预处理功能。在数据上传前针对数据特点和用户需求实现数据预处理,提高数据传输和系统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工业环境设备的数据量庞大、并发性高,设备管理混乱,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并实现设备唯一性标识功能。网关利用MQTT消息队列服务向云端传送数据,通过对消息主题进行统一规范实现对设备的唯一标识。同时论文选择EMQ消息队列代理服务完成设备的接入认证,解决系统的安全性问题。(2)设计云端与边缘协同的任务分发算法。大规模应用更新时,大量文件的下发即浪费带宽资源和时间,又可能导致云端负担过重而下发失败。为此,本文提出了云端与边缘协同的快速任务分发算法。本文基于P2P网络技术和贪婪算法,编写通信流程和计算策略。云端控制器生成任务列表、执行策略从而选择最优资源节点,与边缘网关协同实现任务的快速分发。通过与传统传输方式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任务分发算法在降低传输时延性能方面有着显着提升。(3)实现了“网关+云端”的设备和数据管理系统。为有效监控和管理工业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确保数据实时性、稳定性,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分为网关本地管理平台和云端管理平台两部分,基于Web技术和相关数据库编写完整的展示端、服务端以及数据端的交互流程。该系统完成了安全的设备接入、灵活的数据订阅和数据展示、文件上传等功能,对用户提供友好可定制的服务,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在此基础上为保障系统平稳运行,还通过PM2对服务进行进程管理以及基于Nginx的负载均衡。文章末尾针对上述三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同时分析了不足之处,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改进办法。

席晓维[8](2020)在《联络云公共服务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愈发成熟,传统的呼叫中心开始向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联络云呼叫中心发展。联络云呼叫中心的后台模块非常复杂,为了便于企业实现后期项目的迅速扩展和减少维护的工作量,将联络云系统中的核心模块分成公共服务模块和非公共服务模块。公共服务模块指的是项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需要适配不同业务需求的模块,从而使联络云系统每次适配不同的项目只需要修改公共服务模块的内容从而完成项目的对接,减少系统核心模块修改的工作量,从而提高联络云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健壮性等性能。本文主要是对联络云系统的公共服务模块进行研发,包括消息网关模块、文件服务器模块和系统中使用的一些中间件,如缓存服务和消息队列等,提高公共服务模块的可扩展性和健壮性,并且针对联络云系统中网关模块由于高并发问题产生的负载从而设计出网关集群的横向扩展架构。本文主要是对联络云系统的公共服务模块进行相关的设计与实现。首先对联络云系统中网关服务模块的横向扩展架构方案进行设计与实现,同时对系统中使用的中间件服务进行差异性屏蔽提供统一对外的接口,包括缓存服务和消息队列等;然后在联络云系统中新增设计和实现了消息网关服务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对接联络云系统中的第三方服务,根据当前的业务场景,消息网关模块中集成了智能算法来提高系统的服务质量。消息网关模块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和外呼量预测等几个方面,其中智能机器人主要是对不同企业的第三方机器人接口做差异性屏蔽,提供统一对外标准化机器人接口服务。外呼量预测模块主要是包括针对联络云系统的外呼模块对坐席每次外呼时的外呼量做预测,根据预测量训练引擎得到每次呼叫时最合适的外呼量等。最后针对联络云系统对联络云系统中使用的私有云文件服务器的高可用性架构给出设计方案,同时对在联络云系统中的私有云与公有云的文件服务器模块进行差异性的屏蔽,其中公有云文件服务器主要是包括阿里云提供的对象存储OSS,同时提供文件服务器统一的SDK和JS-API标准化接口。在本文的系统测试章节,主要对本文设计的联络云系统中公共服务模块进行功能性测试和性能测试,其中功能性测试的结果显示均正常验证了公共模块的可用性;性能测试主要是从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两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均正常且满足设计的需求。本文最后对在联络云公共服务的设计与实现的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并且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一个展望与计划。

宋玉峰[9](2020)在《云平台下RESTful Web Service架构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同时凭借互联网的发展云计算近年来已经被全球众多公司、企业以及国家所喜爱,一些公司也利用Web Service等技术开发了各种云平台提供给网络用户不同类型的Web服务。本人在分析研究实验室原云平台架构后,针对其中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优化方案,根据新的需求设计完成相应的系统模块,最终实现云平台下RESTful Web Service架构。首先原云平台是以前设计实现的,使用传统Web Service技术开发,利用SOAP协议和其他服务交互,其中有的服务还要支持RDP或Socket才能正常使用。从而导致原云平台功能模块之间耦合性较高,服务分层不明显,服务间数据交互接口标准不统一,更新维护困难。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的需求改进优化存在的问题,本文将舍弃传统Web Service相关技术,采用RESTful相关技术构建RESTful Web Service架构,从全局层面降低云平台模块间的耦合性,使服务模块层次更加分明。需求明确之后,在新架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划分出不同的功能模块,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负载均衡模块、中间件模块、认证授权模块、RESTful Web服务模块。其次,对划分的功能模块展开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基础上结合开发环境实现每一个功能模块。负载均衡模块采用LVS+Nginx来负载客户端请求,同时Nginx代替Apache作Web服务器实现动静分离的前后端架构。中间件模块添加中间件增加系统的拓展性,增加数据库中间件封装统一的数据读写接口,同时支持底层数据库的读写分离、主从复制;Redis缓存中间件,设置多个缓存节点,进一步提升数据获取速度,降低数据库读写压力;服务中间件将原云平台RDP、Socket等服务封装为一致的RESTful接口,保证原云平台的服务可以正常使用。认证授权模块,在常用的三种方案从中选定JWT方案来实现用户信息的认证授权,保证用户服务请求的安全可靠。RESTful Web服务模块设计实现一致的RESTful Web服务接口,这套接口可以和客户端以及下游服务或中间件交互,并用JSON数据格式传递数据,同时对前端代码重新编写保证用户正常使用。最后本文设计实现原云平台下RESTful Web Service架构,并对系统进行一系列测试,测试主要分为功能和性能两方面测试,分析每一个测试结果,验证系统基本功能是否完整,RESTful接口是否满足RESTful设计原则,验证令牌能否安全可靠,同时和原云平台进行对比测试,验证改进后是否有更好的性能。

李敏磊[10](2019)在《云环境下数据分布式缓存技术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行业信息化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多数医疗信息系统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海量数据存储需求,随着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系统无法承载高并发的访问流量。分布式缓存技术是目前非常热门且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具有传统存储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了实现云环境下医疗数据的高效存储,本文基于分布式缓存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放疗数据存储系统,构建了一种云环境下的数据缓存模型,主要存储放疗工作中产生的结构化数据与文件数据,提升了放疗质控系统在数据存取上的效率,提高了医院信息化的水平。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将分布式缓存技术应用于云文件存储以及云数据库存储,设计了基于分布式缓存的放疗数据存储系统。该系统在架构上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接口层、数据处理层和服务集成层。采用HDFS构建云文件存储服务、MySQL构建云数据库存储服务以及Redis构建分布式缓存服务。并且采用微服务的设计理念,基于SpringBoot框架完成了所有功能的编码。针对原生HDFS存储模型中的NameNode的单点问题,对比了现有的元数据管理方案,最后基于Redis分布式缓存设计了一种可扩展、高可用的元数据缓存模型。该方法构建了分布式缓存中间层,将元数据加载到Redis集群中进行管理,可以防止单一节点失效带来的服务中断。该模型作为基础设施为整个系统提供存储服务。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开发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分布式缓存的放疗数据存储系统可以满足放疗科室所有的实际需求,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并且系统已在实际环境中上线运行,在实践中检验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相关医务工作者的认可。

二、Web环境下公共空闲时间查询功能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eb环境下公共空闲时间查询功能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车位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1.4.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需求分析
    2.1.引言
    2.2.系统总体设计与分析
    2.3.功能性需求
        2.3.1.停车场控制系统
        2.3.2.用户自主停车系统
        2.3.3.后台管理系统
    2.4. 非功能性需求
        2.4.1. 性能需求
        2.4.2. 安全性需求
        2.4.3.实用性需求
    2.5. 开放式系统接口设计
        2.5.1.开放式系统接口总体设计思路分析
        2.5.2.开放式系统接口设计方法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停车场网络分析与设计
    3.1.引言
    3.2.总体设计思路分析
    3.3.几种常见物联网技术对比与分析
    3.4.LoRa协议栈
    3.5.MQTT协议栈
        3.5.1.MQTT协议结构
        3.5.2.MQTT协议报文格式
        3.5.3.MQTT协议主要特性
    3.6.节点硬件设计
        3.6.1.SX1278硬件电路设计
        3.6.2.扩展电路设计
    3.7.节点软件设计
        3.7.1.车位终端节点
        3.7.2.车位节点主模块
    3.8.停车场控制器(树莓派模组)
    3.9.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服务端分析与设计
    4.1.引言
    4.2.后端技术架构分析与设计
    4.3.开放式系统接口(服务层)设计
    4.4.Web层设计
    4.5.数据库设计
        4.5.1.数据持久化分析与设计
        4.5.2.数据缓存机制分析与设计
    4.6.单点登录服务
        4.6.1.基于Redis的session持久化
        4.6.2.用户(管理员)注册
        4.6.3.单点注销
    4.7.信息检索服务
    4.8.数据管理服务
        4.8.1.处理停车场控制器消息
        4.8.2.LoRa地磁传感器网络的绑定
        4.8.3.系统各项数据查询
    4.9.自主停车服务
    4.10.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功能测试
    5.1.引言
    5.2.测试环境搭建
        5.2.1.停车场控制网络环境搭建
        5.2.2.服务端测试环境搭建
    5.3.功能性测试
        5.3.1.停车场网络自组网功能测试
        5.3.2.节点网络自适应性测试
        5.3.3.登录系统功能测试
        5.3.4.信息检索功能测试
        5.3.5.后台管理功能测试
    5.4.非功能性测试
        5.4.1.并发性能测试
        5.4.2.系统可扩展接口测试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目录

(2)协同计算环境中移动Web增强现实服务提供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移动Web AR服务提供面临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移动增强现实研究综述
    2.1 增强现实主要流程和相关技术
    2.2 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
    2.3 基于Web的移动增强现实
        2.3.1 移动Web增强现实支撑技术
        2.3.2 移动Web增强现实应用的实现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神经网络的细粒度弹性划分
    3.1 引言
    3.2 5G网络下面向移动Web AR的协作式计算框架
        3.2.1 基于边缘计算的分布式DNN协作模式
        3.2.2 基于D2D通信技术的分布式DNN协作模式
    3.3 细粒度的深度神经网络
        3.3.1 多分支深度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3.3.2 DNN各层推理时延及能耗预测模型
    3.4 分布式DNN计算任务划分机制
        3.4.1 分布式DNN协作式计算问题构建
        3.4.2 DNN计算任务划分算法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实验环境设置
        3.5.2 DNN计算任务划分算法IoRLO性能分析
        3.5.3 移动Web AR应用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边缘辅助的多人移动Web AR服务提供机制
    4.1 引言
    4.2 5G网络下面向多人移动Web AR的协作式框架
        4.2.1 多人移动Web AR的协作式通信
        4.2.2 多人移动Web AR的协作式计算
        4.2.3 多人移动Web AR的协作式框架服务处理流程
    4.3 多人协作式通信设计
        4.3.1 多人通信规划问题构建
        4.3.2 多人通信规划机制
    4.4 多人协作式计算设计
        4.4.1 基于边缘计算的关键帧选择机制
        4.4.2 基于D2D通信技术的AR服务初始化优化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实验环境设置
        4.5.2 多人通信规划算法BA-CPP性能分析
        4.5.3 关键帧选择机制Mo-KFP性能分析
        4.5.4 AR服务初始化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布式边缘系统中移动Web AR服务协同
    5.1 引言
    5.2 EARNet方案概述
    5.3 位置感知的移动Web AR任务调度
        5.3.1 边缘节点定位机制
        5.3.2 EARNet负载均衡机制
    5.4 EARNet服务迁移机制
        5.4.1 服务迁移机制基础方案
        5.4.2 服务迁移机制优化方案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实验环境设置
        5.5.2 负载均衡机制性能分析
        5.5.3 服务迁移机制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太阳能充电站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太阳能充电站国内外应用现状
        1.2.2 太阳能充电站国内外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1.3 太阳能充电站实际应用价值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充电站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充电站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
    2.3 充电站监控系统的简介
    2.4 无线通信技术使用概述
    2.5 ZigBee网络
    2.6 ZigBee节点结构
        2.6.1 终端节点设计
        2.6.2 协调器节点设计
        2.6.3 网关模块设计
    2.7 4G无线通信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ZigBee节能算法的研究
    3.1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能耗分析
        3.1.1 节点数据采集过程的能耗
        3.1.2 节点在传输数据时的能耗
        3.1.3 节点的总能耗
    3.2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节能算法的研究
        3.2.1 一次、二次指数平滑算法
        3.2.2 传统三次指数平滑算法预测模型
        3.2.3 自适应三次指数平滑算法
    3.3 基于惩罚误差矩阵的预测算法
        3.3.1 惩罚误差矩阵
        3.3.2 自适应三次指数平滑算法的改进
    3.4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节能算法的实现
        3.4.1 TI-MAC简介
        3.4.2 TI-MAC架构
        3.4.3 CSMA-CA信道接入算法及实现
        3.4.4 结构说明
        3.4.5 节点休眠与唤醒的实现
        3.4.6 算法组网的设计与实现
    3.5 节点能耗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充电站底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监控系统的器件选型
    4.2 数据采集与嵌入式控制器硬件设计
        4.2.1 电源电路的设计
        4.2.2 采样电路的设计
        4.2.3 控制导引电路设计
        4.2.4 摄像头接口电路设计
    4.3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硬件电路设计
    4.4 数据传输单元硬件电路设计
        4.4.1 串口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4.4.2 数据传输单元软件设计
    4.5 复位电路设计
    4.6 储电监测单元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充电站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总体架构
    5.2 嵌入式控制器软件设计
        5.2.1 嵌入式控制器TCP/IP数据通信
    5.3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软件设计
        5.3.1 终端节点软件流程
        5.3.2 协调器节点软件流程
        5.3.3 网关与CC2530 模块的设计
    5.4 监控系统云平台的构建
    5.5 Web应用的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监控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6.1 数据采集测试
        6.1.1 电压电流采集测试
        6.1.2 温湿度采集测试
        6.1.3 烟雾浓度采集测试
    6.2 ZigBee无线通信测试
        6.2.1 组网测试
        6.2.2 通信距离测试
    6.3 4G网络测试
    6.4 系统综合测试
        6.4.1 参数上传功能测试
        6.4.2 设备远程控制测试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太阳能充电站底层设备的硬件设计图

(4)基于物联网的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智能停车场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停车场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智能停车场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1.2.3 智能停车场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停车场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和关键技术
    2.1 停车场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1 系统需求分析
        2.1.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 关键技术
        2.2.1 无线通信技术对比
        2.2.2 NB-IoT技术
        2.2.3 ZigBee技术
    2.3 关键通信协议
        2.3.1 CoAP通信协议
        2.3.2 ZigBee通信协议
    2.4 本章小结
3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ZigBee模块硬件设计
        3.1.1 ZigBee模块选型
        3.1.2 CC2530模块硬件设计
    3.2 协调器模块的设计
        3.2.1 协调器模块整体设计
        3.2.2 BC95通信模块设计
        3.2.3 OLED显示模块
    3.3 终端节点模块设计
        3.3.1 终端节点模块整体设计
        3.3.2 红外对管传感器
        3.3.3 WS2812LED提示灯
    3.4 电源电路设计
    3.5 硬件实物图与终端节点PCB图
    3.6 本章小结
4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系统开发环境介绍
        4.1.1 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4.1.2 Z-stack协议栈程序开发
    4.2 基于ZigBee无线通信软件设计
        4.2.1 协调器程序设计
        4.2.2 终端节点程序设计
        4.2.3 传感器程序设计
        4.2.4 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4.3 基于NB-IoT模块的软件设计
        4.3.1 NB-IoT通信初始化工作
        4.3.2 NB-IoT数据传输
        4.3.3 NB-IoT电信云搭建
    4.4 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4.5 APP的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系统测试过程
        5.2.1 无线网络通信测试
        5.2.2 终端节点测试
        5.2.3 管理系统测试
        5.2.4 APP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5)基于整子多智能体的社会化搜索引擎模型及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工作
    2.1 社会化搜索引擎
        2.1.1 社会化搜索引擎概念与特点
        2.1.2 社会化搜索引擎研究现状
    2.2 整子多智能体系统
        2.2.1 整子多智能体系统概念与特点
        2.2.2 整子多智能体系统研究现状
    2.3 Agent在社会化搜索、社会化推荐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HMAS的社会化搜索引擎模型
    3.1 基于任务角度的HMAS组织结构模型
    3.2 HMAS自适应机制
        3.2.1 竞争力调整机制
        3.2.2 结构调整机制
    3.3 基于竞争力的任务分配策略
    3.4 基于HMAS的社会化搜索引擎体系结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获取与感知策略
    4.1 在线社交网络数据获取方法
    4.2 搜索数据获取方法
        4.2.1 搜索引擎数据获取方法
        4.2.2 结果处理方法
        4.2.3 查询记录获取方法
    4.3 数据主动感知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在线社交网络知识获取与更新机制
    5.1 社交网络知识获取方法
        5.1.1 用户兴趣知识获取
        5.1.2 用户影响力知识获取
        5.1.3 用户社团知识获取
    5.2 社交网络知识更新机制
        5.2.1 知识感知方法
        5.2.2 知识更新机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社交网络知识的搜索优化策略
    6.1 结果排序机制
        6.1.1 查询扩展方法
        6.1.2 结果排序方法
    6.2 信息推荐机制
        6.2.1 结果推荐方法
        6.2.2 热点推荐方法
        6.2.3 用户推荐方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7.1 结果排序机制
    7.2 查询扩展方法
    7.3 信息推荐机制
        7.3.1 结果推荐方法
        7.3.2 用户推荐方法
        7.3.3 热点推荐方法
    7.4 社交网络知识的主动更新机制
    7.5 自适应机制
        7.5.1 竞争力调整机制
        7.5.2 结构调整机制
    7.6 系统性能
    7.7 参数选择
        7.7.1 结果排序参数α设置
        7.7.2 社交社团划分参数θ的确定
        7.7.3 结果推荐参数μ_1、μ_2的确定
        7.7.4 知识感知方法阈值T_1、T_2、T_3、T_4的确定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工作总结
    8.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组件化多媒体工作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web应用研究现状
        1.2.2 Web RTC研究现状
        1.2.3 前端性能优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前端应用框架研究
        2.1.1 MVC设计模式
        2.1.2 MVP设计模式
        2.1.3 MVVM设计模式
    2.2 前端模块化设计思想
    2.3 Vue开发相关技术
        2.3.1 Vue生命周期
        2.3.2 Vue组件间通信
    2.4 基于CAS的单点登录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用例分析
    3.2 系统子用例
        3.2.1 基础功能分析
        3.2.2 CAS单点登录功能
        3.2.3 交互功能
        3.2.4 后台服务管理功能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媒体工作台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架构设计
        4.1.1 云联络中心系统总体架构
        4.1.2 多媒体工作台系统体系结构
        4.1.3 多媒体工作台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2 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2.1 基础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4.2.2 CAS单点登录的设计与实现
        4.2.3 交互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2.4 后台服务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3 系统性能优化的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5.1 测试目标与环境
        5.1.1 系统测试目标
        5.1.2 系统测试环境
    5.2 多媒体工作台系统功能测试
        5.2.1 基础组件功能测试
        5.2.2 CAS单点登录功能测试
        5.2.3 交互功能测试
        5.2.4 后台服务管理功能测试
    5.3 多媒体工作台系统性能测试
    5.4 多媒体工作台系统兼容性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工业互联网网关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1.3.1 论文主要工作
        1.3.2 论文结构安排
2 相关技术研究
    2.1 工业互联网相关工作
        2.1.1 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架构
        2.1.2 工业互联网传输协议
    2.2 内容分发网络相关工作
        2.2.1 CDN内容分发网络
        2.2.2 P2P点对点对等网络
    2.3 应用虚拟化和容器
    2.4 本章小结
3 工业互联网网关管理平台的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工业互联网管理平台整体架构设计
        3.2.1 功能模块划分
        3.2.2 工业互联网网关设计
    3.3 智能回传模块设计
    3.4 任务分发模块设计
    3.5 “网关+云端”管理平台设计
        3.5.1 网关管理平台设计
        3.5.2 云端管理平台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工业互联网网关管理平台的实现
    4.1 管理系统整体架构搭建
    4.2 智能回传模块实现
        4.2.1 数据回传模块实现
        4.2.2 消息队列鉴权模块实现
    4.3 任务分发模块实现
    4.4 “网关+云端”管理平台搭建
        4.4.1 网关管理平台实现
        4.4.2 云端管理平台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搭建
    5.2 功能测试
        5.2.1 智能回传模块功能测试
        5.2.2 任务分发模块功能测试
        5.2.3 管理平台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联络云公共服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联络云呼叫中心系统研究现状
        1.2.2 网关集群化部署研究现状
        1.2.3 文件服务器研究现状
        1.2.4 消息网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论文相关技术介绍
    2.1 Redis概述
    2.2 消息队列RabbitMQ概述
    2.3 对象存储
        2.3.1 对象存储架构
        2.3.2 OSS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联络云公共服务需求分析
    3.1 功能性需求分析
        3.1.1 中间件服务功能性需求分析
        3.1.2 消息网关功能性需求分析
        3.1.3 文件服务器模块功能性需求分析
    3.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联络云系统网关集群横向扩展需求分析
        3.2.2 联络云系统公共服务模块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联络云网关的横向扩展架构设计与实现
    4.1 联络云系统架构简介
    4.2 联络云网关横向扩展架构
        4.2.1 Redis发布订阅机制与Redis集群横向扩展架构设计
        4.2.2 客户端和网关模块横向扩展架构设计
        4.2.3 联络云网关横向扩展架构方案
    4.3 中间件标准化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4.3.1 缓存服务标准化接口设计与实现
        4.3.2 消息队列标准化接口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消息网关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消息网关架构设计
    5.2 消息网关智能机器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2.1 消息网关智能机器人消息格式的设计
        5.2.2 消息网关智能机器人差异性的屏蔽
    5.3 外呼量预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1 外呼任务执行模块
        5.3.2 用户呼叫的设计与实现
        5.3.3 外呼量预测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件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6.1 私有云文件服务器架构方案
        6.1.1 私有云文件服务器高可用架构设计
    6.2 文件服务器标准化接口实现
        6.2.1 文件服务器SDK标准化接口实现
        6.2.2 文件服务器JS-API标准化接口实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测试环境
    7.2 系统功能测试
    7.3 系统性能测试
        7.3.1 负载均衡测试
        7.3.2 集群高可用性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项目工作总结
    8.2 项目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云平台下RESTful Web Service架构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2.1 RESTful理论基础
        2.1.1 基本概念
        2.1.2 设计原则
    2.2 Web Service
        2.2.1 传统Web Service
        2.2.2 RESTful Web Service
    2.3 LVS和 Nginx
        2.3.1 LVS概述
        2.3.2 Nginx概述
    2.4 中间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平台下RESTful Web Service架构分析及设计
    3.1 原云平台架构研究分析
    3.2 需求分析
    3.3 系统整体架构分析设计
        3.3.1 系统整体架构
        3.3.2 系统模块结构
    3.4 系统模块设计
        3.4.1 负载均衡模块设计
        3.4.2 中间件模块设计
        3.4.3 认证授权模块设计
        3.4.4 RESTful Web服务模块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平台下RESTful Web Service架构的实现
    4.1 负载均衡模块实现
        4.1.1 LVS负载
        4.1.2 Nginx负载
    4.2 中间件模块实现
        4.2.1 数据库中间件实现
        4.2.2 服务中间件实现
        4.2.3 Redis缓存中间件实现
    4.3 认证授权模块实现
    4.4 RESTful Web服务模块实现
        4.4.1 路由功能的实现
        4.4.2 RESTful API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5.1 测试环境
        5.1.1 测试环境配置
        5.1.2 测试环境搭建
    5.2 测试结果及分析
        5.2.1 功能测试
        5.2.2 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云环境下数据分布式缓存技术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3 本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基本技术
        2.1.1 HDFS
        2.1.2 云数据库
        2.1.3 Redis
    2.2 缓存原理
        2.2.1 缓存分布策略
        2.2.2 缓存替换策略
        2.2.3 数据访问策略
    2.3 分布式缓存技术研究
        2.3.1 国内研究现状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4 云环境下分布式缓存技术研究
        2.4.1 国内研究现状
        2.4.2 国外研究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分布式缓存的放疗数据存储系统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系统的设计目标
        3.1.2 系统的功能需求
        3.1.3 系统的性能需求
    3.2 总体架构设计
    3.3 系统功能设计
        3.3.1 用户管理子系统设计
        3.3.2 文件缓存子系统设计
        3.3.3 结构化数据缓存子系统设计
        3.3.4 数据维护管理子系统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Redis的HDFS元数据缓存模型
    4.1 NameNode问题分析
    4.2 基于Redis的元数据缓存模型详细设计
        4.2.1 架构设计
        4.2.2 元数据文件存储格式
        4.2.3 元数据缓存写入策略
        4.2.4 元数据缓存访问策略
        4.2.5 元数据缓存数据结构
    4.3 实验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技术架构
    5.2 文件数据缓存子系统详细设计
        5.2.1 文件上传功能
        5.2.2 文件读取功能
    5.3 结构化数据缓存子系统详细设计
        5.3.1 数据迁移功能
        5.3.2 缓存同步功能
        5.3.3 缓存连接功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环境
        6.1.1 硬件环境
        6.1.2 软件环境
    6.2 测试部署
    6.3 系统功能测试
        6.3.1 用户管理
        6.3.2 文件管理
        6.3.3 缓存管理
        6.3.4 数据维护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Web环境下公共空闲时间查询功能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车位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 杨俊. 汕头大学, 2021(02)
  • [2]协同计算环境中移动Web增强现实服务提供技术研究[D]. 任沛.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太阳能充电站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刘妹清.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物联网的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D]. 程瑶.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5]基于整子多智能体的社会化搜索引擎模型及关键技术[D]. 王梅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6]组件化多媒体工作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工业互联网网关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张文静.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联络云公共服务的设计与实现[D]. 席晓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9]云平台下RESTful Web Service架构的研究与实现[D]. 宋玉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10]云环境下数据分布式缓存技术与应用[D]. 李敏磊.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Web环境下公共空闲时间查询功能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