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一、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杰[1](2020)在《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外投资合作是中国宏观经济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等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国际化有利于民营企业更好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对外投资与国际经贸合作,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当前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度变革,国际市场面临新的发展际遇,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需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提高经营绩效。为提升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化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其允许企业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企业形象,提高生产能力,并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如今,国际化已成为民营企业良好运营及拓展美好未来前景的关键要素之一。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国际化与绩效都是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二者之间的关系、影响机理和调节效应也是学术界重点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民营企业如何提升国际化绩效,坚持创新发展,保持良好的国际化节奏,引领国际合作的价值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位企业经营者和决策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制度背景、理论研究、问卷调研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对新时代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更好的推进国际化作了深入探究,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演进模式与驱动因素,在理论研究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对其绩效的影响,并从宏观层面的“一带一路”倡议到微观层面的民营企业高管海外经历、民营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共三个方面分析其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影响,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从政策层面及企业层面对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旨在为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具有创新意义。本文以近年来国际化发展较快中国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在选题上具有创新性。二是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义。本文写作过程中,对在国际化发展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同时对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实地调研走访,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作为本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意义。三是研究结论具有创新意义。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规模问卷调查的结论为基础,以2005年至2019年15年间从事海外经营的多家中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开展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对提升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绩效,加快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导论与理论研究。这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选择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即有助于企业建立新的收入来源、获得竞争优势、促进业务增长、访问全球人才库、寻找新的全球客户以及利用东道国政府优惠政策获得外国投资机会。明确了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部分,对企业国际化、企业经营绩效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从企业国际化理论、企业经营绩效理论、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度梳理,主要包括:梳理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及其发展,主要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内部化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等企业国际化理论;从会计指标体系、市场指标体系、综合指标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经营绩效;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来看,企业国际化与其绩效的关系主要呈现正相关、负相关、U型、倒U型、S型及N型等。第二部分(第3章)介绍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演进模式与驱动因素。企业国际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产品国际化、经营国际化和品牌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是指企业在本土研发和生产,向国际市场销售产品;经营国际化是指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逐步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是指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完全国际化,企业自身逐步转化为品牌管理者和持有人。本文从三次层次分析了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演进模式。从外源和内源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驱动因素。同时,本文通过发放调研问卷的方法向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运营的我国民营境外投资企业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共回收727份有效问卷(问卷内容详见文末附件)。旨在从企业基本信息及国际化经营业绩、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企业对母国及东道国政府的政策诉求及建议三个方面探究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关系。调研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具有强烈的国际化意愿,民营企业对海外经营绩效的满意度较高,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逐步高涨,但企业管理层国际化水平普遍不高,且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在财务金融风险防控方面面临较大压力,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信息、金融、法律等支持平台有待完善。第三部分(第4章)是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本部分结合中国民营企业调研问卷的结果,从理论角度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并以问卷调研与访谈的结果为基础,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企业高管海外经历及内部风险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本文共提出4个假设,即假设1在国际化的低水平和高水平下,企业经营绩效随着国际化程度提升而提升,而在国际化的中等水平上,绩效则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而下降。假设2、3、4是从宏观及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企业高管海外经历和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对国际化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即假设2“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假设3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假设4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第四部分(第5-6章)分别对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和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选择2005年至2019年间开展企业国际化的20614个民营企业作为样本数据,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选用OFDI和出口两个指标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衡量国际化程度,采用非线性模型、双门槛门模型、线性模型分别对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验证假设1成立。同时,对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假设2、3、4均成立。第五部分(第7章)为结论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受内外两种力量共同驱动;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其经营绩效呈现波动型关联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显着的提升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化的经营绩效;高管海外经历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绩效提升;较好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能够提升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绩效。基于研究结论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提出的主要建议包括:在政府层面,完善投资保护协定等顶层设计;加快完善制度规范和服务体系;全面构建法律、税收等支撑体系;提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形象,降低舆情风险;尽快形成定位科学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品牌形象策略,减少“走出去”的舆情主客观风险。在企业层面,多方合作,降低投资风险;储备人才,建设更加国际化的高管团队;科学管控,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不同国际化策略。

夏元宵[2](2020)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更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下和国际贸易格局深刻的调整下,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以深度整合国际市场、促进国际经济要素自由高效流动、推动全球资源高效配置为目的,联动亚欧非沿线国家经济政策融合,共同打造政治、经济、文化的利益共同体。我国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零起步到如今占比GDP60%的重大突破,经历了四十多年的艰辛成长。在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更应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全面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等诸多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全球经济衰退、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府对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支持不足、民营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限等都是阻碍民营企业国际化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有代表性民营企业如:华为集团、传化集团、华立集团、雅戈尔集团等国际化发展模式,来探索“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和趋势研究。从机遇与挑战并存视角,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实现的路径,一是国际化模式规避部分全球性常规问题,二是传统型国际化模式高效地推进我国对外政策落实,三是时代型模式能跳跃性地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刘芸华[3](2020)在《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研究》文中指出重点产业政策一直是各国政府提升生产效率、加快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OECD,1975)。而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实施重点产业政策也是其在短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并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普遍做法。重点产业政策将为特定产业带来显着的政策优势,进而导致特定产业与其他产业在发展环境、资源要素等方面出现结构化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将反作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其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在于,特定产业中的企业既可以受益于土地租用、专项补助、税费减免等优惠,还可以受益于选择性产业政策所带来的向好预期,得到市场资源要素的青睐。加入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但是,近年来,各国经济复苏放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为中国跨国企业的发展带了巨大不确定性。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处于“一带一路”合作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阶段,在这一重要背景下,厘清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梳理文献时发现,现有关于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要么基于国际化程度视角探讨制度环境的作用、要么从企业国际化动态发展视角考察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效应。鲜有文献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经营绩效、进入国际市场的状态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等视角全面系统地探讨产业政策的作用机制。因此,本文从企业国际化程度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就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等企业国际化程度进行考察,厘清产业政策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入、退出和存活,以及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等影响效应。通过系统全面地探讨产业政策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效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丰富了已有的相关研究,还为政府和企业经营者提供了更加详细地指导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体地,本文根据“特征事实-理论分析-实证检验-政策建议”的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首先,基于我国产业政策和企业国际化的特征事实可以发现:(1)产业政策往往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府手段干预经济运行,从而影响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2)从我国产业政策整理结果来看,重点产业较为集中。省级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五年规划中提及的重点产业重合度较高,但是不同省份选择重点支柱产业时,也会考虑本省的产业优势与经济发展情况。(3)从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来看,企业国际化深度从金融危机保持平稳趋势,我国企业国际化广度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4)“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进入路径具有明显的渐进性特征。并且国际化企业个数和重点产业政策个数基本呈现显着的平行趋势,在一定程度表明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可能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特征事实分析,可以看出产业政策对企业国际化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其次,基于特征事实描述,本文进行以下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第一,本文以2001-2015年中国国际化企业数据为样本,在制度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的理论框架分析中,提出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假设,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考察我国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国际化绩效这一静态维度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产业政策显着提高了企业国际化深度,但对企业国际化广度没有显着影响。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从作用机制来看,产业政策实施背景下单一政策工具对于企业国际化程度无显着影响。(3)产业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因地制宜”特征,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更显着。(4)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看,产业政策仅对国有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显着为正。(5)从地区异质性看,产业政策能显着提高东部地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收入,但对东部地区企业的海外扩张没有影响。产业政策对中部地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收入没有显着影响,但对中部地区企业的海外扩张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对于西部地区,产业政策对企业国际化深度和广度均没有显着影响。第二,本文基于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动态数据,以生产折衷理论、跳板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等为理论基础,分别考察我国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国际化进入、退出、存活等动态维度的影响,并从企业类型、所在地区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产业政策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没有影响。从三类产业政策类看,地方主导的产业政策能够促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而带有中央色彩的产业政策会抑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2)产业政策整体上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没有影响,而“中央提及,同时地方未提及”重点产业政策会抑制国有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此外,整体上产业政策会促进对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且地方主导的产业政策能够促进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而带有中央色彩的产业政策会抑制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3)总体上看,产业政策对企业退出国际市场没有影响。但重点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退出国际市场表现显着的抑制作用,对非国有企业和非东部地区企业退出国际市场没有影响。(4)产业政策能显着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存活时间。但产业政策仅对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第三,在异质性企业理论、内部化理论和渐进国际化理论等理论基础上,本文根据企业国际化进入路径继续分析,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进一步细分为出口进入、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进入和转型进入(从出口转向OFDI)三种维度,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如下:(1)产业政策提高了企业做出出口进入国际市场决策的可能性,并且当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战略上保持一致时,才能显着促进企业出口的可能性。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战略上不一致时,会导致企业出口概率的下降。(2)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对于生产率低的企业,产业政策可以支持其出口,而不是在国内市场生产经营。(3)产业政策对于不同所有制企业而言,对民营企业出口的推动作用最大。对不同地区企业而言,产业政策对中部地区企业出口决策的推动作用最大。(4)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容易克服东道国不确定性风险,从而提高了企业以OFDI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能性。(5)对于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而言,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更可能以OFDI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从不同地区来看,产业政策显着促进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企业以OFDI形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能性,显着抑制了中部地区企业以OFDI进入的可能性。(6)产业政策对企业向OFDI转型决策将会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力随着企业出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从不同所有制企业来看,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国际化进入路径由出口向OFDI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从不同地区来看,产业政策显着促进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企业国际化进入路径由出口向OFDI转型,显着抑制了中部地区企业国际化进入路径由出口向OFDI转型。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对于政府而言,(1)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应谨慎使用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作用;(2)政府应依据企业间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国际化,尤其是针对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企业;(3)激发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合力”,提高产业政策的整体驱动作用。对于企业而言,(4)企业国际化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应遵循渐进式市场进入的规律;(5)出口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应依据产业政策向OFDI理性转型。

胡彬[4](2020)在《高管认知、国际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证据》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运营的脚步在进一步加快,贸易伙伴和出口结构都在不断调整,其中民营企业出口额度已超过半壁江山,作为中国最优质的民营企业代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具有很强代表性,高阶梯队理论认为:高管认知对企业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影响企业绩效。国际化经营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经营边界、竞争环境以及竞争优势,面临来自不同文化、地域以及不同水平的竞争,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高管团队如何应对经营和竞争环境的复杂变化,是企业国际化战略面临的重要难题。目前的研究更多集中于高管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国际化战略的影响,或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然较少研究高管认知,国际化战略,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关系。鉴于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将高阶梯队理论的分析框架纳入到国际化战略研究中,引入注意力基础观,结合中国企业的所处的现实背景,选取2011-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180家民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年报进行文本内容分析,深入探讨三者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到国际化战略决策也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情境,本文引入两职合一来探讨调节作用。本文运用研究软件QSR Nvivo11.0与SPSS 25.0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高管认知对国际化战略的深度和节奏具有正向影响。第二、高管认知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第三、国际化战略的深度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国际化战略的节奏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第四、国际化战略在高管认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第五、相较于在两职合一,两职分离的情况下高管认知对国际化战略的正向影响更显着。本研究不仅丰富了高阶梯队理论,为组织战略领导与国际化战略交叉研究提供思路,还为企业高管开拓国际化战略提供合理说明,引导企业主动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推动国际化的进程,对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郭艳平[5](2020)在《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以LS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是大势所趋。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在国内环保和安全监管升级、染料消费市场正从国内向国外转移背景下,我国染料企业如何实施或优化国际化经营战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LS公司是我国染料行业国际化经营的先行者,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在国外合资建厂和跨国并购。LS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战略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现阶段主营业务国际化经营活动停滞,LS的国际化经营战略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针对染料行业和LS公司国际化战略面临的问题,本文以LS为研究案例,运用企业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相关理论,利用PEST工具、数据分析方法和SWOT工具对染料行业国际化经营宏观环境和行业内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找出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对LS的前期国际化经营典型案例分阶段进行研究,总结其国际化路径经验为我国染料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阶段性对标借鉴。本文重点对LS现阶段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剖析,重新对其国际化经营战略进行设计和优化。LS要坚定国际化经营战略方向,实施整体发展战略,同时,整合企业内资源,打造统一研发和销售平台。LS还要巩固国际战略联盟,通过科技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采用多元化业务管理,进行本土化经营,以应对国内压力和国际市场的新变化,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最后提出LS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时需做好组织架构、资金、跨国文化、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樊仲辉[6](2019)在《我国民营制造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研发创新能力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下,着眼于推动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更上一个台阶,同时拉动中国企业国际影响力,中国逐步开始实施了“走出去”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企业开始了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特别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市场形象及地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国际化进程中我国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创新是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试图通过技术优势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以期实现在国际分工与全球价值链重铸的过程中获得优势地位。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选取了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2013年至2017年共计443个企业样本、2215条企业样本数据,以此为基础来研究民营制造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研发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其中从企业股权结构的角度选取了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比例以及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作为调节变量,以分别验证这三个调节变量对主变量关系的调节作用。为我国正在或者即将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民营企业更好的实施对外发展战略提供指导意见。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民营制造企业国际化程度(FRTR)正向影响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即随着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的深入,企业会随机提升对于研发创新方面的资源投入。(2)股权集中程度(OC)正向调节我国民营制造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创新研发能力之间的关系。即在一定比例范围内,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升,民营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程度对研发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会不断加大。(3)高管持股比例(PES)负向调节民营制造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创新研发能力之间的关系。即随着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企业国际化程度对研发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不断减弱。(4)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STR)正向调节民营制造企业国家化程度与创新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的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对研发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不断加强。最后本文从主变量关系以及三个调节变量的方向给出了相关建议。

赵金龙[7](2019)在《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由家族所有或由家族控制的,家族控制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伴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家族企业原有的低成本、低价格传统核心竞争优势逐渐消失,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已是大势所趋。如果说,创新驱动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重要特点,那么国际化就是企业重塑核心竞争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是,国际化经营也带来企业运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身就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战略性选择。家族企业能否突破原有发展模式的束缚,通过国际化经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并实现转型升级,是一个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逐渐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家族企业是家族系统和企业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型系统,具有双重治理的特点。因此,家族目标与企业目标的融合与矛盾是家族企业的特有属性。作为企业国际化行为的重要前导因素,家族控制的存在使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表现出一系列独有行为特征。文献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已有研究尚存不足:一是片面看待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陷入二元论误区;二是忽视了非经济目标导向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影响作用;三是已有研究结论主要来自发达经济体的企业数据,对新兴经济体企业的适用性有待验证。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围绕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影响这一研究主题,构建能够说明二者之间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试图说明家族所有权控制、家族管理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治理结构、制度环境对这一影响过程的作用机制,从而揭示家族企业国际化的一般规律,在丰富理论研究的同时,为家族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研究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二是家族管理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三是企业治理结构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影响;四是转型期制度环境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影响。本研究围绕上述问题,结合我国家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利用全国工商联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举办的第九次和第十次全国私营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家族所有权控制程度越高,会导致企业国际化倾向越低。(2)在风险规避机制和长期导向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家族所有权控制程度与企业国际化程度呈现为U型相关关系。(3)家族决策权控制程度与企业国际化倾向和企业国际化程度负相关。家族经营权控制程度与企业国际化倾向和企业国际化程度负相关。家族执行权控制程度对企业国际化倾向不存在显着的影响作用,但家族执行权控制程度与企业国际化程度负相关。(4)当企业存在外部企业大股东和设立监事会时,可以降低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倾向和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负效应。(5)家族控制对市场化程度改善引致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挤出效应,对家族控制型企业而言,市场化水平提升对其国际化倾向和国际化程度提升幅度的影响小于非家族控制型企业。企业主政治联系对家族控制型企业的国际化行为产生了显着的促进作用,当企业主具备政治联系时,可以降低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倾向和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负效应。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厘清了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倾向之间的观点性分歧,初步揭示了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程度之间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丰富了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行为影响作用的研究成果;二是立足我国家族管理者的行为特征,探索家族决策权控制、家族经营权控制和家族执行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影响,客观、系统地反映了不同层级管理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差异性影响;三是系统论述了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行为影响过程的情境依赖性特征,探讨了企业治理结构和转型期制度环境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理论边界。

张信骁[8](2018)在《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以新希望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在全球贸易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个国家的经贸关系愈来愈紧密。科技的飞速发展提高了资源全球化配置的效率,各国企业逐步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我国民营企业也不例外。从联想早期成功并购IBM的PC业务发展成为PC市场的龙头企业,到当今华为拥有1996.35亿元的海外资产,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在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在跨国发展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在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战略问题,均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本文根据作者在专业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实践经历,以新希望集团国际化战略选择为例,从五个方面研究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和战略选择。第一部分,首先阐释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结构安排,并总结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是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介绍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主要从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原因、战略选择方式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效果三个角度进行总结。第三部分,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进行详细阐述,从四个角度剖析: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过程、现状、优劣势以及问题。第四部分介绍新希望集团在国内外经营发展的具体过程与情况,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新希望集团国际化战略,利用SWOT矩阵分析组合战略并提出相应对策,总结其国际化历程中的战略选择特点。第五部分总结全文并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与建议。本文主要运用SWO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结构模型分析新希望集团经营环境,进而分析新希望集团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新希望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较早,对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为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参考。

杨梅玉[9](2015)在《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要素流动更为快速和广泛,面对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和错综复杂的地域政治关系格局,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总量增长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动力。本文从汉威公司所处卫生用品行业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研究国际化战略的意义,即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威胁和全面整合各项资源的需要,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对国际化经营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的解析;总结和归纳了现有文献研究的成果,对企业国际化的阶段理论、战略理论和竞争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及对国际化战略研究的动因、环境因素和市场进入方式分别做了理论上的解释。其次,介绍了汉威公司国际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即探索期、高速发展期和成熟期具体的国际化表现形式;采用PEST分析方法对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从生产能力、人力资源、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四方面对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分析了汉威公司国际化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国际化人才准备不足,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国际化营销渠道和平台不健全,缺失国际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境外投融资困难,提出汉威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战略要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第三,从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入手,即战略伙伴合作的需要、转移国内产品的同质化竞争的需要、中国加入WTO的影响、寻找低成本制造资源,积累国际化经营经验的需要、政府的政策导向、企业家精神的影响,阐述了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主要包括重组公司组织架构;划分海外营销重点区域;设立全球采购中心;建立组装工厂等,并通过前述的分析得出了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市场进入方式。最后,对提出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四步骤分别作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即组织架构重组、划分海外营销重点区域,设立全球采购中心,成立海外生产基地。

李锐,李毅[10](2014)在《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进展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基本确立,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随着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与民营企业国际化相关的问题已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对此,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进展,从四个视角观察国内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即:以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为主体的研究、以影响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因素为主题的研究、以中国民营企业微观决策为主题的研究以及实证类研究和个案研究。

二、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目标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企业国际化的界定
        2.1.2 企业经营绩效的界定
    2.2 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2.1 企业国际化理论
        2.2.2 企业国际化程度深度广度及综合测量指标体系
        2.2.3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2.4 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相关关系
        2.2.5 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演进模式与驱动因素
    3.1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演进模式
        3.1.1 “产品国际化”发展模式
        3.1.2 “产品国际化”加速发展
        3.1.3 “产品国际化”模式与“经营国际化”模式共同发展
        3.1.4 “经营国际化”加速发展
        3.1.5 “品牌国际化”模式逐步兴起
    3.2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驱动因素
        3.2.1 外源性驱动因素
        3.2.2 内源性驱动因素
    3.3 对超过700 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
        3.3.1 问卷调查及调研访谈工作基本情况
        3.3.2 问卷调查及调研访谈主要结论
    3.4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阻力的进一步探析
        3.4.1 投资保护协定等顶层设计需进一步完善
        3.4.2 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需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3.4.3 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需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3.4.4 文化差异导致民营企业国际化管理和东道国社区融合方面存在困难
        3.4.5 金融、法律等国际化服务支持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4 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1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1.1 企业国际化影响绩效的理论分析
        4.1.2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2 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
        4.2.1 “一带一路”倡议的调节效应: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2.2 高管海外经历的调节效应: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2.3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的调节效应: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 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5.1 模型构建
        5.1.1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N型关系的模型构建
        5.1.2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关系的双门槛模型构建
        5.1.3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深度)与绩效关系的模型构建
    5.2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5.3 实证结果
        5.3.1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N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5.3.2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关系双门槛模型实证结果
        5.3.3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深度)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结果
6 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经营绩效影响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6.1 “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6.1.1 “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的模型构建
        6.1.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6.1.3 “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
    6.2 高管海外经历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6.2.1 高管海外经历调节效应的模型构建
        6.2.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6.2.3 高管海外经历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
    6.3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6.3.1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调节效应的模型构建
        6.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6.3.3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受内外两种力量共同驱动
        7.1.2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仍面临风险与挑战
        7.1.3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呈N型相关关系
        7.1.4 “一带一路”倡议显着提升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沿线国家进行国际化的经营绩效
        7.1.5 高管海外经历促进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绩效提升
        7.1.6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绩效提升
    7.2 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建议
        7.2.1 对政府有关部们的建议
        7.2.2 对企业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实地调研受访者名单
附录 B:调查问卷样本
附录 C:调研访谈提纲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2)“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概述
    2.1 “一带一路”战略形成的国内外背景
        2.1.1 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背景
        2.1.2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发展特征
        2.1.3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2.2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2.2.1 更加自由化、国际化的贸易规则
        2.2.2 标准统一、自由便利的投资规则
        2.2.3 更加公平、高效、开放、安全的国际金融规则
        2.2.4 新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的规则体系
    2.3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2.3.1 促进全球新经济增长带
        2.3.2 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
        2.3.3 创新区域新型合作模式
第三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及特征
    3.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3.1.1 改革开放之前民营经济发展时期(1949-1978)
        3.1.2 改革开放早期民营经济发展时期(1979-1991)
        3.1.3 改革开放中期民营经济发展时期(1992-2011)
        3.1.4 “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
    3.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区域性特征
        3.2.1 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3.2.2 中部地区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3.2.3 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3.2.4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3.3 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因素
        3.3.1 企业家对国际商机的认识
        3.3.2 国际化初始期的资源要求
        3.3.3 国际化企业的竞争战略
        3.3.4 国际化的时间与企业绩效
第四章 “一带一路”与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4.1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机遇
        4.1.1 加强国际区域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4.1.2 带动国内产业发展增强国内国际产业联动效应
        4.1.3 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生产技术提高自身争竞力
        4.1.4 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4.2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挑战
        4.2.1 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经济衰退
        4.2.2 境外投资保障支持条件不健全
        4.2.3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4.3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发展趋势
        4.3.1 国际化模式克服全球性问题
        4.3.2 传统型模式落实政策面保障
        4.3.3 时代型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五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对策分析
    5.1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案例分析
        5.1.1 华为集团:技术创新铸就了新辉煌
        5.1.2 传化集团:外企合资的新范式
        5.1.3 华立集团:多元化投资的典范
        5.1.4 雅戈尔集团:中国的皮尔卡丹
        5.1.5 民营企业国际化典型案例启示
    5.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的路径分析
        5.2.1 政府营造企业国际化的良好环境
        5.2.2 民营企业传统型国际化模式
        5.2.3 民营企业时代型国际化模式
    5.3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对策分析
        5.3.1 适应国际环境变化
        5.3.2 推进国家政策落实
        5.3.3 促进民营企业创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词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框架及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2.3 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与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
        1.3.2 “典型化事实”分析方法
        1.3.3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
        1.3.4 面板数据的Tobit 模型和Probit 模型
        1.3.5 生存分析法
    1.4 研究创新点
2.文献综述
    2.1 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综述
        2.1.1 企业国际化定义与内涵
        2.1.2 企业国际化的理论研究
    2.2 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程度的相关研究
        2.2.1 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度量
        2.2.2 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因素
    2.3 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动态的相关研究
        2.3.1 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进入、退出决策
        2.3.2 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存活时间
    2.4 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进入路径决策的相关研究
        2.4.1 国际化进入路径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2.4.2 从出口向OFDI决策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
    2.5 对现有相关文献的评述
3.中国产业政策演进发展的特征事实
    3.1 产业政策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3.2 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度背景及发展过程
        3.2.1 产业政策的引入尝试(1978~1993 年)
        3.2.2 产业政策的全面推行(1994~2001 年)
        3.2.3 国际环境交互影响下的产业政策发展(2002~2012 年)
        3.2.4 “一带一路”背景下产业政策的新发展(2013 年至今)
    3.3 重点产业政策的整理与现状分析
        3.3.1 重点产业政策整理方法
        3.3.2 重点产业政策的发展现状
    3.4 本章小结
4.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特征事实
    4.1 中国企业国际化历程
    4.2 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典型事实
        4.2.1 整体发展现状
        4.2.2 分地区发展现状
        4.2.3 分行业发展现状
        4.2.4 企业国际化与重点产业政策
    4.3 企业国际化进入路径的典型事实
        4.3.1 数据筛选与整理
        4.3.2 企业国际化进入路径从出口向OFDI转型的基本状况
        4.3.3 企业国际化进入路径从出口向OFDI转型的特征事实
    4.4 本章小结
5.产业政策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分析
    5.1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5.1.1 理论基础
        5.1.2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5.2.2 模型构建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基准回归结果
        5.3.2 稳健性分析
        5.3.3 机制检验
        5.3.4 异质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产业政策对企业国际化动态的影响分析
    6.1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6.1.1 理论基础
        6.1.2 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6.2.2 模型构建
    6.3 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进入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基准回归结果
        6.3.2 稳健性分析
        6.3.3 异质性分析
    6.4 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退出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基准回归结果
        6.4.2 稳健性分析
        6.4.3 异质性分析
    6.5 产业政策与不同所有制企业国际市场存活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6.5.1 数据来源与处理
        6.5.2 回归结果
    6.6 本章小结
7.产业政策对企业国际化不同进入路径决策的影响分析
    7.1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7.1.1 产业政策、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进入决策
        7.1.2 产业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OFDI进入决策
        7.1.3 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进入路径转型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7.2.2 模型构建
    7.3 产业政策与企业出口进入决策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7.3.1 基准回归结果
        7.3.2 机制检验
        7.3.3 异质性分析
    7.4 产业政策与企业OFDI进入决策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7.4.1 基准回归结果
        7.4.2 机制检验
        7.4.3 异质性分析
    7.5 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进入路径决策转型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7.5.1 基准回归结果
        7.5.2 稳健性检验
        7.5.3 异质性分析
    7.6 本章小结
8.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总结
        8.1.1 典型化事实描述的结论
        8.1.2 实证检验的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应谨慎使用政策工具
        8.2.2 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时需要有针对性引导
        8.2.3 激发中央和地方产业政策的整体性作用
        8.2.4 企业国际化应遵循渐进式市场进入规律
        8.2.5 出口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应理性转型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4)高管认知、国际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流程和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高阶梯队理论
        2.1.2 注意力基础观
        2.1.3 高管自由裁量权
    2.2 国际化战略
        2.2.1 国际化的概念演进
        2.2.2 国际化的动因
        2.2.3 国际化战略的理论基础
        2.2.4 国际化战略的测量维度
        2.2.5 国际化战略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2.3 高管认知
        2.3.1 高管团队的概念
        2.3.2 高管认知的概念
        2.3.3 高管认知研究综述
        2.3.4 高管认知与国际化战略的关系
    2.4 文献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研究模型
    3.2 研究假设
        3.2.1 高管认知与国际化战略
        3.2.2 高管认知与企业绩效
        3.2.3 国际化战略和企业绩效
        3.2.4 国际化战略的中介效果
        3.2.5 两职合一的调节作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1.1 样本选择
        4.1.2 数据收集
    4.2 相关变量与测量
        4.2.1 高管团队
        4.2.2 高管认知
        4.2.3 国际化战略
        4.2.4 调节变量
        4.2.5 企业绩效
        4.2.6 控制变量
        4.2.7 时滞考虑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研究
        5.1.1 总体样本特征
        5.1.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 主要变量相关性分析
    5.3 假设检验
        5.3.1 高管认知与国际化战略
        5.3.2 高管认知与企业绩效
        5.3.3 国际化战略与企业绩效
        5.3.4 国际化战略的中介作用
        5.3.5 两职合一在高管认知与国际化战略之间的调节作用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果讨论
    6.1 检验结论
    6.2 研究结果讨论
        6.2.1 高管认知与国际化战略
        6.2.2 高管认知与企业绩效
        6.2.3 国际化战略和企业绩效
        6.2.4 国际化战略的中介作用
        6.2.5 两职合一的调节作用
    6.3 研究实践分析
    6.4 研究局限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以L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设置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基本框架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及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
    2.2 国际化战略理论
        2.2.1 主要国际化经营战略理论
        2.2.2 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方法
    2.3 相关文献综述
        2.3.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3.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章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3.1 染料行业情况分析
        3.1.1 染料工业情况介绍
        3.1.2 中国染料行业国际化经营宏观环境分析
    3.2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3.2.1 染料企业进出口情况
        3.2.2 中国主要染料企业海外收入分析
    3.3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
        3.3.1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具备的优势(S)
        3.3.2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劣势(W)
        3.3.3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可能的机遇(O)
        3.3.4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威胁(T)
        3.3.5 构建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SWOT矩阵分析表
    3.4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分析
        3.4.1 国际化经营战略意识不强,缺乏有效机制
        3.4.2 国际市场资源配置不足
        3.4.3 产品同质化严重,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3.4.4 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缺乏
        3.4.5 国际市场布局和销售网络欠缺
        3.4.6 国际化经营专业人才短缺
第四章 LS国际化经营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LS的基本情况
    4.2 LS国际化历程和现状
        4.2.1 LS国际化历程
        4.2.2 LS国际化现状
    4.3 LS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4.3.1 国际化发展路径清晰
        4.3.2 国际化阶段性目标明确
        4.3.3 跨国并购手段创新
        4.3.4 并购带来国际化经营质变
        4.3.5 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
        4.3.6 国际化资源配置初现成效
    4.4 LS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问题
        4.4.1 国际化经营目标再定位
        4.4.2 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
        4.4.3 国际战略合作关系修复
        4.4.4 国际化经营高级管理人才缺乏
        4.4.5 规避法律等风险
第五章 LS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设计和优化
    5.1 LS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宗旨
    5.2 LS国际化经营的目标市场定位
    5.3 LS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模式选择
    5.4 LS国际化经营战略策略设计
        5.4.1 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
        5.4.2 优化资源配置和全球生产布局
        5.4.3 巩固企业战略联盟
        5.4.4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5.4.5 实施多元化业务管理战略
        5.4.6 实施本土化战略
第六章 LS国际化经营的战略保障设计
    6.1 优化组织结构
    6.2 资金保障
    6.3 跨国文化管理
    6.4 提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6.5 建立高效的国际市场信息网络
    6.6 做好国际化经营项目的风险评估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我国民营制造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研发创新能力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统计分析法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国际化相关理论
        2.1.2 知识基础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企业国际化
        2.2.2 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2.2.3 企业国际化与研发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2.2.4 股权集中度
        2.2.5 高管持股比例
        2.2.6 两权分离度
    2.3 小结
3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与企业研发创新
    3.1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3.2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足
    3.3 民营企业研发创新现状
    3.4 民营企业研发创新面临的挑战
4 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4.1 假设提出
        4.1.1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影响
        4.1.2 股权集中度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关系调节作用
        4.1.3 高管持股对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研发创新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
        4.1.4 两权分离度对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研发创新能力关系调节作用
    4.2 模型构建
5 研究设计与方法
    5.1 变量设计
        5.1.1 被解释变量
        5.1.2 解释变量
        5.1.3 调节变量
        5.1.4 控制变量
    5.2 样本来源与选取
        5.2.1 样本来源
        5.2.2 样本筛选
        5.2.3 样本数据处理
    5.3 数据分析方法
6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6.1 实证研究
        6.1.1 描述性统计
        6.1.2 相关性分析
        6.1.3 回归分析
    6.2 结论分析
        6.2.1 检验结果总结
        6.2.2 实证结果讨论
7 结论及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管理建议
    7.3 论文局限性与未来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6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概念
        2.1.1 家族控制
        2.1.2 企业国际化
    2.2 家族治理理论述评
        2.2.1 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2.2.2 代理理论
        2.2.3 管家理论
        2.2.4 资源基础观
    2.3 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
        2.3.1 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研究现状
        2.3.2 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存在的分歧和争议
        2.3.3 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研究的局限性
3 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 研究设计和变量定义
        3.2.1 数据来源
        3.2.2 变量定义
        3.2.3 分析方法和模型
    3.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变量相关系数
        3.3.2 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
        3.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家族管理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和变量定义
        4.2.1 数据来源
        4.2.2 变量定义
        4.2.3 分析方法和模型
    4.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变量相关系数
        4.3.2 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
        4.3.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企业治理结构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影响
    5.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和变量定义
        5.2.1 数据来源
        5.2.2 变量定义
        5.2.3 分析方法和模型
    5.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变量相关系数
        5.3.2 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
        5.3.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制度环境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影响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和变量定义
        6.2.1 数据来源
        6.2.2 变量定义
        6.2.3 分析方法和模型
    6.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变量相关系数
        6.3.2 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
        6.3.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性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以新希望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部分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3 创新点与不足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部分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介绍
        2.1.1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定义
        2.1.2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类型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3部分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
        3.1.1 国际化初始阶段(1978---1992)
        3.1.2 国际化的贸易推动发展阶段(1993---2004)
        3.1.3 国际化的对外投资发展阶段(2005---2014)
        3.1.4 国际化的产业升级调整阶段(2015---至今)
    3.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评述
        3.2.1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3.2.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评述
    3.3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优劣势分析
        3.3.1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优势
        3.3.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劣势
    3.4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3.4.1 国际化战略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3.4.2 国际化管理人才储备不足
        3.4.3 创新能力不足
第4部分 案例研究:新希望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4.1 新希望集团的发展历程
        4.1.1 新希望集团的发展阶段评述
        4.1.2 新希望集团的国际化历程
    4.2 新希望集团国际化经营环境与运营分析
        4.2.1 新希望集团的经营环境分析
        4.2.2 新希望集团的运营结构分析
        4.2.3 新希望集团的内部资源结构
    4.3 新希望集团国际化战略的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会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3.5 新希望集团的SWOT矩阵
    4.4 新希望集团国际化战略选择及其特点
        4.4.1 新希望集团国际化战略选择分析
        4.4.2 新希望集团国际化战略选择特点
第5部分 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际化战略研究的意义
        1.2.1 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威胁
        1.2.2 全面整合各项资源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际化经营战略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国际化经营的定义
    2.2 现有文献研究综述
    2.3 国际化经营理论综述及研究
        2.3.1 国际化经营理论综述
        2.3.2 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泉州汉威公司的发展历程
        3.1.1 泉州汉威公司简介
        3.1.2 泉州汉威公司的国际化历程
    3.2 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外部环境分析
        3.2.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内部环境分析
        3.3.1 生产能力
        3.3.2 人力资源管理
        3.3.3 品牌影响力
        3.3.4 研发能力
    3.4 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3.4.1 国际化人才准备不足
        3.4.2 技术创新力度不够
        3.4.3 国际化营销渠道和平台不健全
        3.4.4 缺失国际化企业文化的建设
        3.4.5 境外投融资困难
    3.5 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竞争力分析
        3.5.1 行业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3.5.2 汉威公司国际目标市场和竞争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和市场进入方式
    4.1 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
        4.1.1 战略伙伴合作的需要
        4.1.2 转移国内产品的同质化竞争
        4.1.3 中国加入WTO
        4.1.4 寻找低成本制造资源,积累国际化经营经验
        4.1.5 政府的政策导向
        4.1.6 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4.2 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目标
    4.3 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
    4.4 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市场进入方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建议
    5.1 组织架构重组
    5.2 划分海外营销重点区域
    5.3 设立全球采购中心
    5.4 成立海外生产基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总结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进展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以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为主题的研究
三、以影响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因素为主题的研究
    1、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驱动因素
        (1)个体(企业家或高管团队)层面。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企业家对于民营企业的影响不容小觑。有研究指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量,高层梯队理论也认为企业的战略选择和行为是其战略领导者个人特征的反映。在人口特征学中,高管人员的个人特征常以年龄、教育背景、任期、专业背景等可观测的统计特征予以衡量。
        (2)企业层面
        (3)环境层面
    2、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促进/阻碍因素
四、以中国民营企业微观决策为主题的研究
五、实证类研究和个案研究
    1、以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绩效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2、以某一地区的民营企业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六、结束语

四、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研究[D]. 刘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2]“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D]. 夏元宵.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3]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国际化研究[D]. 刘芸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4]高管认知、国际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证据[D]. 胡彬.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5]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以LS为例[D]. 郭艳平. 浙江工业大学, 2020(11)
  • [6]我国民营制造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研发创新能力关系研究[D]. 樊仲辉.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D]. 赵金龙.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8]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以新希望集团为例[D]. 张信骁. 山东大学, 2018(02)
  • [9]泉州汉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D]. 杨梅玉. 华侨大学, 2015(08)
  • [10]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进展文献综述[J]. 李锐,李毅. 江苏商论, 2014(06)

标签:;  ;  ;  ;  ;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