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例糖尿病肾病5年随访分析

79例糖尿病肾病5年随访分析

一、79例糖尿病肾病五年随访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提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提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王晓霞[3](2021)在《兰州市七里河区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观察兰州市七里河区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症状及舌脉的分布特点,为兰州市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辨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兰州市七里河区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各证型与性别、年龄、民族、烟酒史、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血脂、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等的相关性,指导兰州市七里河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饮食、养生,为中医药的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方法:本课题通过横断面研究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形式,系统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多个社区服务中心、甘肃省中医院体检中心、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中医症状、舌脉信息等,根据证候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各个证型的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烟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血脂(TG、TC、HDL-C、LDL-C)等数据运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505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男性有278例(55.0%),女性227例(45.0%);汉族359例(71.1%),回族146例(28.9%);年龄主要分布在18-70岁之间,以40-49岁,50-59岁年龄段分布人数较多;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最多,共261例(51.7%);既往吸烟的患者95例(18.8%),饮酒的患者135例(26.7%);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共270例(53.5%);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195例(38.6%);超重及肥胖人数共304例(60.2%),中心型肥胖人数有313例(62.0%)。2.505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气阴两虚证139例(27.6%),脾胃壅滞证97例(19.2%),肝胃郁热证91例(18.0%),肝郁脾虚证90例(17.8%),阳虚寒湿证88例(17.4%)五个证型,其中以气阴两虚证、脾胃壅滞证最为多见。3.糖尿病前期不同证型的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证型合并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糖尿病前期脾胃壅滞证的BMI、腰围、臀围、WHR的平均水平高于其他四个证型,且BMI、臀围与其他四个证型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本研究中TG异常者有77例(15.25%),各证型TG的平均水平:脾胃壅滞证>阳虚寒湿证>气阴两虚证>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其中气阴两虚证组与肝郁脾虚证组,脾胃壅滞证组与肝郁脾虚证组、肝胃郁热证组,肝郁脾虚证组与阳虚寒湿证组,肝胃郁热证组与脾胃壅滞证组、阳虚寒湿证组,阳虚寒湿证组与肝郁脾虚证组、肝胃郁热证组TG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糖尿病前期不同证型TC、LDL-C、H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出现频次较多的症状及舌脉:神疲乏力、心烦易怒、胃脘不适、面色晦暗、口苦、五心烦热、肥胖、舌红、苔薄白、脉数有力等提示糖尿病前期的中医病性可能为虚、实、热、气等,病位在脾、肝、胃,基本证候可能为气虚、阴虚、气滞、湿热等。临床中对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时应根据病性、病位之不同,正确选方用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2.本研究505例糖尿病前期人群,主要分为气阴两虚证、脾胃壅滞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阳虚寒湿证五个证型。专家组将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依托课题甘肃省中医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规范化培训及糖止方研发》)在兰州市其他地区、天水市、临夏州对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一步制订《甘肃省糖尿病前期中医药临床诊疗方案》,以提高我省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水平。3.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之后,可将年龄≥4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和中心型肥胖、血脂异常的人群视为好发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临床上应倡导此部分人群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的筛查,早期予以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等健康生活方式及中医药的干预治疗,以降低我省糖尿病的发病率,促进我省中医药经济的发展。4.糖尿病前期脾胃壅滞证的BMI、腰围、臀围、TG的平均水平高于其他证型,且不同证型BMI、T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将BMI、TG作为糖尿病前期脾胃壅滞证的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临床上通过病证结合治疗糖尿病前期时,既需要关注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也可将微观辨证的指标的变化情况视为中医药疗效的评判标准,以提高中医药疗效的辨识度。

周淑珍[4](2020)在《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队列的进展风险因素预测和模型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于2011-2016年住院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在中医治疗下影响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风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分别构建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方程及预测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方法:①收集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系统中于2011-2016年住院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出治疗过程使用中医进行干预治疗且诊断糖尿病肾病时尚未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排除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时间与进入终点事件的时间间隔≤3个月、诊断糖尿病肾病的起始时间点不详、病例资料只有基线随访点数据、两次采集血肌酐数据的时间间隔≤1个月的患者。先将纳入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再依据肾功能下降速率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肾功能进展组和无进展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训练集中影响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风险因素,构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方程,通过ROC曲线、Homser-Lemeshow检验判断方程的预测效能,并通过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②上述纳入的患者随访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以进入肾脏替代治疗或发生全因死亡为结局终点。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训练集中与糖尿病肾病预后显着相关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可有效预测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风险预测的列线图,列线图的准确性及一致性分别通过C-index及校正曲线判断,内部验证通过Bootstrap法完成,外部验证通过验证集进行验证。结果:①本研究最终纳入3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7:3的比例分成训练集(n=238)和验证集(n=102)。根据肾功能下降速率0.64 ml·min-1·1.73m-2·year-1为分界点,训练集中肾功能进展组为124例,无进展组为114例;验证集中肾功能进展组为46例,无进展组为5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风险因素有湿证(OR:3.73,95%(CI:1.30-10.72;P=0.014)、MMI≥24mg/m2(OR:0.52,95%CI:0.29-0.92;P=0.026)、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其中 500~3500mg/24h(OR:3.51,95%CI:1.25-9.83;P=0.017)、≥3500mg/24h(OR:6.74,95%CI:2.33-19.45;P<0.001)]、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OR:2.19,95%CI:1.22-3.92;P=).008)、ACEI/ARB(OR:2.16,95%CI:1.21-3.85,P=0.009)。但其他中医证型或中成药用药方面未发现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相关。利用上述5个独立风险因素构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方程,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651-0.779):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95%CI:0.622-0.824)。经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校准较好(P≥0.05)。②生存分析方面,纳入的3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有136人,死亡的患者有27人,中途失访的患者有49人。训练集中位生存时间为25.63(95%CI:20.23-33.80)个月;验证集中位生存时间为 26.37(95%CI:18.93-38.50)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湿热证(HR:1.65,95%CI:1.07-2.56;P=0.024)、基线 eGFR(HR:0.97,95%CI:0.96-0.98;P<0.001)、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其中介于500~350mg/24h(HR:4.85,95%CI:1.69-13.99;P=0.003)、大于3500mmg/24h(HR:5.61,95%CI:1.94-16.18,P=0.001)]、总胆固醇(HR:1.55,95%CI:1.01-2.37;P=0.046)、血红蛋白(HR:2.34,95%CI:1.54-3.56;P<0.001)、使用利尿剂(HR:1.57,95%CI:1.03-2.38;P=0.034)与糖尿病肾病的预后相关。虽然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缓解肾衰的中成药的使用影响糖尿病肾病的预后,但经多因素校正后未发现显着相关性。利用上述6个独立风险因素构建糖尿病肾病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并以此绘制列线图,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78(95%CI:0.74-0.82),外部验证的C-index为0.79(95%CI:0.73-0.85),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于1、2、3年进入终点事件校正曲线提示在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外部验证与训练集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在中医干预治疗下,影响糖尿病肾病进展相关因素多样,中医证型也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密切相关,其中单一证型湿证影响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而复合证型湿热证影响糖尿病肾病的预后。此外,尿蛋白定量贯穿糖尿病肾病进展全过程,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预后均密切相关。我们构建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方程和糖尿病肾病预后风险预测列线图,对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早期预测和高危患者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胡锦锦[5](2020)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糖暴露及腹膜转运功能情况与中医证型分布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DN)和非糖尿病肾病患者(NDN)间糖暴露、血糖控制情况、腹膜转运功能的差异,以及中医证型分布的情况,指导糖肾和非糖肾PD患者的中西医治疗方案。2.糖肾ESRD患者在腹膜透析中接受的糖暴露量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其对腹膜转运功能变化、腹膜炎的影响,以指导糖肾腹膜透析方案的调整。方法第一部分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腹膜转运和中医证型本研究的对象选择于2019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腹透中心规律随访的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纳入标准: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龄>3个月;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年龄<16岁;(2)因听力、语言、智力、精神因素等原因不能很好的配合中医辨证的患者;(3)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4)同时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比较糖肾和非糖肾患者之间一般情况、生化指标、血糖情况、腹膜转运特性以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第二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暴露量和腹膜转运特性本研究选择于2013年-2019年10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腹透中心规律随访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访终点为2019年10月31日。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调查。排除标准:外地等因各种因素不能规律随访的患者(随访间期>6个月)。病历资料或基线生化指标、腹膜平衡试验数据不完整者。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暴露和腹膜转运特性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观察糖暴露和空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本研究一共纳入70例患者,将纳入的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肾病(DN)组与非糖尿病肾病(NDN)组,分组研究结果显示:1.血糖水平:DN组的血糖水平均高于NDN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的糖暴露量为78.76±31.02明显低于NDN组94.5±30.64(P<0.05)。2.透析相关指标:NDN患者的残余肾Kt/V中位数、残余肾Ccr平均值高于DN患者(P>0.05);DN的4hD/P值为0.72±0.13显着高于NDN组(P<0.05)。3.腹膜转运类型:NDN组以HA(50%)和LA(42.11%)为主,即高平均转运和低平均转运相当,而DN组以HA(43.75%)占比最高,LA(25%)和H(25%)次之(p=0.08)。4.中医证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证3型。其中气阴两虚37例占比最高(总体占52.86%,NDN组占46.88%,DN组占57.89%),其次为脾肾阳虚证34例(总体占34.29%,NDN组占37.5%,DN组占31.58%),阴阳两虚证患者最少,一共9例,NDN组5例,DN组4例(P>0.05)。4.血糖与中医证型:HbA1c<6.5%的气阴两虚占74.07%,脾肾阳虚证为87.88%,阴阳两虚证33.33%,阴阳两虚证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与另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5.转运类型与中医证型:不同转运特性组的证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98)。第二部分本研究共纳入24例糖尿病肾的ESRD患者,男女比例1.4:1,平均开始腹透的年龄56.04±10.34岁,随访中8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1例不详;4例转血液透析,原因依次为腹膜炎(2例)、导管功能不良(1例)、不详(1例)。1.基线高转运组血红蛋白、血钙显着低于低转运组,而谷草转氨酶和透析肌酐清除率显着高于低转运组(P<0.05)。2.基线D/P值为0.63±0.13,低平均转运(LA)占40.62%,其次高平均转运(HA)占36.46%,低转运(L)和高转运(H)占比最少(11.46%)。随着治疗时间推延,D/P值发生很变化:第一年0.62±0.13 vs第二年0.70±0.13 vs第三年0.65±0.12(P>0.05)。将患者分为D/P增加组和稳定组:D/P增加组的基线D/P值(0.53±0.11)低于D/P稳定组(0.72±0.08)(P=0.11);增加组患者D/P值由较低的转运水平逐步升高,而稳定组的D/P值逐步降低。3.糖暴露量:平均年糖暴露49.30±13.23kg/年,最小暴露量10.95kg,最大暴露量76.65kg,随着腹透治疗时间的推延,年糖暴露量逐渐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5)。4.患者3年内随访的平均空腹血糖9.75±4.46mmol/l,空腹血糖和同年糖暴露量无显着相关性。D/P稳定组和D/P增加组基线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空腹血糖都呈上升趋势;增加组的前3年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患者的基线D/P与糖暴露量呈正相关,基线转运能力越低,治疗期间糖暴露量越高(第1年:β=42.20,R2=13.3%,P=0.08;前2年:β=62.75,R2=15.1%,P=0.06;前3年:β=0.79.71,R2=12.4%,P=0.09);5.3年内4hD/P的变化与腹透治疗期间的糖暴露量、基线D/P和白蛋白相关(P<0.05),高转运患者腹膜转运能力下降与白蛋白密切相关(P<0.05)。8.糖暴露量与腹膜炎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糖尿病肾病的腹透患者血糖水平、腹膜溶质转运能力高于非糖肾患者;MPD患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证3型,以气阴两虚证为主,糖肾患者气阴两虚证比例高于非糖肾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水平和腹膜转运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MPD患者是否为糖尿病肾病酌情加强阴阳双补、滋补肝肾治法,并依照其兼夹证治以活血化瘀、祛湿泄浊等,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治疗。2.患者3年内的腹膜溶质转运能力与糖暴露、基线转运能力、白蛋白密切相关;其中溶质转运能力高的患者随着时间推移转运能力逐渐降低,主要受到白蛋白的影响,考虑和糖暴露带来的炎症反应有关;而溶质转运能力低的患者则倾向于转运能力逐渐增加,但3年内转运能力的增加受到糖暴露的影响并不显着。提示临床上患者早期的腹膜转运能力受到糖暴露的直接影响并不显着,更重要的是预防其间接引起的伴随炎症反应以及营养不良带来的不良反应。

罗立[6](2020)在《补脾益肾方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CKD现代医学的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证据支持有特效的药物能阻止疾病进展,在我国,中医药疗法在CKD的治疗中参与度较高,临床上也显现出了一定的疗效,有较多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从中医学角度考虑,CKD属于“虚劳”、“关格”、“水肿”等疾病范畴。现代中医医家对CKD的辨证施治均有各自独特的学术思想。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医药学界肾脏病领域专家提出CKD主要病机为脾肾虚损,治以补脾益肾为大法。一项全国范围内的CKD中医证型类型及治则的专家问卷调查结果亦显示,补脾益肾法是CKD常用治法原则。基于此法,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创立了“补脾益肾方”,该方是以中医经方四君子汤为底,通过对全国十余家肾病重点专科1万多例CKD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后提炼而出的化裁方。科室以此方治疗CKD3-5期患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相关的临床验案总结、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及动物试验研究也相应开展,但临床数据仍缺乏系统的全面总结。为此,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补脾益肾方对CKD3-5期非透析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信息处导出肾病科慢病门诊系统数据,筛选纳入CKD3-5期非透析患者,并收集患者相关人口学特征、疾病临床信息、辅助检查结果、中西医诊断、中西医用药以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信息。随后利用我院大数据团队开发的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显性化系统,对数据进行二次筛选及整理,并通过我院门诊系统存档的病历资料继续补充完善资料数据。本研究将随访期内补脾益肾方服用时间占总观察时间比值大于或等于80%者判定为有服用该中药方剂,并据此将纳入患者分为补脾益肾方组和对照组。以开始肾脏替代治疗以及死亡为复合终点事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差异情况,并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服用补脾益肾方是否为CKD患者进入复合终点事件的保护因素。结果:经初步筛选,采集得2010年-2018年期间于我院肾病科慢病门诊登记了慢病管理首诊资料并已签署知情同意的成人CKD患者共2862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随访期1年以上、基线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10-59ml/min/1.73 m2且随访资料完整的 CKD 非透析患者 488例,包括补脾益肾方组145例,对照组343例。其中补脾益肾方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0(29,74)个月,年龄中位数为58.00(49,66)岁,男性患者85名(58.62%),CKD分期中CKD3期患者比例最高(55.17%),高血压及糖尿病共病比例分别为49.66%、15.17%。对照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2(19,64)个月,年龄中位数为58.25(47,67)岁,男性患者186名(54.23%),CKD分期中CKD3期患者比例最高(62.97%),高血压及糖尿病共病比例分别为44.02%、16.62%。结果提示,随访期内补脾益肾方组共有16例患者进入复合终点(复合终点是指开始肾脏替代治疗以及发生死亡事件),对照组共有65例患者进入复合终点。补脾益肾方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指未达复合终点的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88.32%,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9.71%、73.16%,两组总体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6,P=0.0056)。进一步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是否服用补脾益肾方、年龄、CKD分期、基线Urea、基线eGFR以及是否服用多糖铁复合物是CKD3-5期非透析患者进入复合终点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三个回归分析的校正模型均表明,服用补脾益肾方是CKD3-5期非透析患者进入复合终点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数据分析表明,CKD3-5期非透析患者,服用补脾益肾方组较未服用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更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服用补脾益肾方是患者进入复合终点的独立保护因素,补脾益肾方可能有延缓CKD3-5期非透析患者疾病进展的作用。此外,分析结果还提示,年龄、CKD分期、基线Urea、基线eGFR以及是否服用多糖铁复合物是CKD3-5期非透析患者进入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当然,因为本研究为回顾性数据分析,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尚需未来更多的研究深入验证探讨。

霍西茜[7](2020)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短信辅助工具效果评价研究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过去二十余年间,我国冠心病导致的死亡翻了一番,每年达100万。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若冠心病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其病死率是单纯冠心病患者的2-4倍,其巨额的诊治费用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既往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长期有效的二级预防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和服用指南推荐的药物等,可显着改善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预后。然而目前我国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现状不容乐观,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也较低。研究显示,长期反复的宣传教育和有效的提醒机制,改善患者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提高患者长期依从性的有效途径。早期被证明有效的传统方法,如组织患者宣教、致电患者等,因人工投入大、花费高而难以常规推广。近年来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的概念逐渐兴起,手机及短信服务等迅猛普及,为改善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提供了新的契机。我国是手机使用大国,若利用手机广泛普及的优势,将针对性的疾病宣教信息以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短信等方式,定时推送给患者,则可有望成为患者心血管病等慢病长期自我管理的有效工具。近十年间国际上相继开展了有关短信干预等信息化辅助工具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积极成果,但大多数集中在发达国家,且多针对单一危险因素进行短信干预,少有研究根据行为改变理论编写短信,还存在样本量小、观察周期短等局限性。与此同时,尽管近年来政府在移动医疗领域投入比例增多,如2017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达231.4亿元,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几为空白,缺乏科学的方法评价短信等辅助工具干预的有效性,因此关于短信干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评价手机短信作为操作方便、低人工投入、低花费的信息化辅助工具,能否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长期二级预防依从性,改善危险因素(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力活动水平、体重指数)控制情况和生活方式,为制订适宜我国国情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管理规范提供实用科学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CHAT-DM 研究(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Texting-Diabetes Mellitus)是一项多中心、平行设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入选了来自34家协作单位的502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研究对象按照1:1 比例随机分至短信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每周将接收6条健康相关短信,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短信内容的编写依据国内外最新临床指南,短信设计采用行为改变理论(Behavior Change Technique,BCT),短信内容包括基础教育类、血糖控制类、血压控制类、药物依从性类、运动类、生活方式类和其他类短信。研究一级结局指标为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ic,HbA1c)从基线到6个月的变化,二级结局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HbAlc<7%的比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力活动水平等从基线到6个月的变化,三级探索性结局指标包括生活质量(EuroQol Five-Dimensional questionnaire,EQ-5D)、冠心病生活状况改善情况(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量表)等。研究采用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原则(Intention-to-treat,ITT),统计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ANCOVA)比较两组间结局指标差异并校正变量的基线水平。结果:研究共计3392名患者参加筛查,入选并随机了 502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研究总体随访率为99.6%。研究干预组(n=251)和对照组(n=251)患者的基线特征平衡,平均年龄为59.5±9.3岁,17.5%为女性,52.4%患者的最高学历为中学水平。6月随访时,短信干预组患者的HbA1c为6.7%,对照组HbAic为7.2%。短信干预组从基线到6月后的HbA1c改善幅度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变化值的平均差异为-0.3%(95%CI-0.5%--0.1%,P=0.003)。干预组患者从基线到6月随访的空腹血糖指标显着降低,干预组和对照组间平均空腹血糖的变化值差异为 0.6mmol/L(-0.5 vs.O.1mmol/L,95%CI-1.1--0.2,P=0.011)。此外,相比对照组,使用短信干预可以显着提高患者6月随访时HbA1c<7%的比例(干预组vs.对照组,69.3%vs.52.6%,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2,95%CI 1.1-1.3,P=0.004)。然而,两组间SBP、LDL-C、BMI、体力活动等其他二级结局指标无统计学显着差异。EQ-5D、SAQ等生活质量评分在两组间亦无显着差异。针对一级结局指标的亚组分析提示,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居住地区、吸烟状况等人群的短信干预效果无显着差异。研究结束时,97.1%的患者认为短信语言通俗易懂,94.1%的患者认为短信内容实用。超过80%的患者报告阅读了>75%的研究短信,93.7%的患者希望在研究结束后继续接收此类研究短信。结论:通过手机短信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疾病提醒,可以显着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且患者满意度较好。尽管短信干预的作用机制尚待探讨,但是研究提示手机短信作为简单有效、人工投入低且不受地域限制的移动医疗干预方式,有望成为心血管及糖尿病等慢病患者长期自我管理的有效辅助工具,这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和城乡差别十分显着的发展中大国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

盛琦琳[8](2020)在《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透析患者的生存率远不如非糖尿病透析的患者,关于糖尿病患者透析方式的选择依旧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糖尿病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生存率,研究分析糖尿病P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情况,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年01月0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浙江省开始透析的糖尿病ESR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HD和PD患者生存率,同时对2007年01月0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本院肾脏病中心开始PD治疗的糖尿病患者(DM组)和非糖尿病患者(Non-DM组)进行临床特点及转归情况分析比较,运用Cox回归分析研究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第一部分纳入研究对象8654例(HD组7527例,PD组1127例),两组1年、3年、5年及7年生存率分别是93.6%与93.2%、80.0%与77.6%、67.2%与66.3%、58.6%与49.6%,无统计学差异(Log rank P=0.210)。第二部分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906例(DM组312例,Non-DM组1594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白蛋白是PD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白蛋白和腹膜炎是其技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一般情况:DM组年龄、男性、合并脑血管疾病比例及BMI较Non-DM组更高;实验室指标:跟Non-DM组相比,DM组Hb A1c、血钠、低密度脂蛋白、血脂和肾小球滤过率更高,白蛋白、甲状旁腺素、血磷和尿酸水平更低;PD相关指标:DM组残肾功能(尿素清除指数、肌酐清除指数)优于Non-DM组;转归方面:DM组死亡、转血透比例高于Non-DM组,转肾移植比例低于后者;两组腹膜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DM组1年、3年、5年、7年的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均低于Non-DM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Hb A1c是糖尿病PD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腹膜炎和高密度脂蛋白是其技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HD和PD的糖尿病患者生存率无差异,年龄和Hb A1c是影响糖尿病PD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腹膜炎是影响糖尿病PD患者技术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是其保护因素。

陈锦华(CHAN Kam-wa)[9](2019)在《基于德尔菲共识法香港地区糖尿病中医证型规律研究》文中指出据统计,2017年全球约有8.4%人口患有糖尿病,当中约一半未被确诊。糖尿病环球医疗开支占总医疗开支的11.6%,造成9.9%的总死亡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各种并发症中最加重病人及医疗系统负担的并发症,约发病于25-40%的糖尿病人口,流行于2%-3%的总人口。中医药在亚洲地区广泛应用。由几个不同研究组在不同地域而相近时期进行的聚类分析可见,不同地域的病人具有不同组合的证候。然而,现行文献综訹大多以叙说式手法将既往文献综述,欠缺系统性荟萃,以及较少对糖尿病证候的自然规律作回顾及比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方法众多,没有统一标准。在各个糖尿病相关的临床指引或研究之中,所提及之常见证型不一。而在个别证型之中,其主要诊断证候亦存在异同,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带来额外的不确定性。同时,具南方地域特色的辨证分型方案亦有待补充。中医学的其中一个优势在于确立了一个通过多年反复临床使用及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理论上能更仔细分隔开不同机理及病情变化的病人,并在现代医学基础上提供更个体化的疾病处理。然而,过往数百年均有学者提出废医存药,只承认中药的疗效而否定中医学以辨病机及辨证论治为基础的独特诊断体系。在糖尿病的具体处理中,中医辨证理论与西医辨证在临床上的协同效应未明,有需要为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提供相关研究数据作支持。目的:本研究旨在归纳、分析及总结糖尿病的辨证分型;继而建立具南方地域性及学术代表性的糖尿病临床辨证专家共识,并借此普查香港地区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并对中医辨证的实用性给予循证支持。方法:1.系统性文献荟萃1.1从六个中英文数据库中纳入所有与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的临床型文献,文献的研究方法学不受限。1.2在第一阶段筛选,主研究者先利用搜索策略关键词于六个数据库中撷取文献标题及摘要,通过筛选文献标题及摘要剔除不适用的文献。1.3在第二阶段筛选,经标题及摘要筛选的文献被列出并撷取全文作详细审阅,再剔除不适用的文献并附上剔除理据。1.4从纳入的文献中纪录所有中医相关辨证的证型,并以文献类型、糖尿病或其不同并发症分类,以叙说分析法分析有关辨证方法的内容;对采用类聚法以及隐结构法等具有客观证型分析数据方法学的文献分开独立讨论。2.德尔菲法专家共识2.1立意抽样邀请十位来自不同地区,涵盖中医经典、方剂学、糖尿病专科、内科专科的专家教授加入小组进行不记名形式的专家共识。2.2在第一阶段中,从现行有关糖尿病的临床指引、文献以及经典古藉中撷取及归纳糖尿病相关的证型及其症候,并将所有具复合性的症候分拆成单一症状或体症而形成基础问卷。2.3在第一合回共性分析,十位专家各自以1-9分(Likert scale)评核不同体征或症状对诊断该证型的重要性,并对各证型中的症候作出增补。共识定义为2/3大比数共识,达到共识而得到7至9分的项目定义为共性重要,达到共识而得到1至3分的项目定义为共性不重要,皆从问卷中移除。2.4在第二合回共性分析,专家再次评核第一阶段中未达成共识及新增的项目,并确认第一回合的共识结果。2.5在第一回合或第二回合达到共识的项目成为主要诊断依据;未能达到共识而平均分超过6.7或于敏感性测验中具达到共识可能性的项目成为次要诊断依据。3.横断面研究3.1抽样调查1087位香港地区糖尿病病人的症状及体症,利用专家共识所得的结果分辨1087位糖尿病病人的中医证型。3.2利用其中302位同时兼有生物化学指标信息的糖尿病病人的中医证型及生物化学指标建立回归分析统计模型。3.3回归分析使用了四个模型(传统中医辨证、传统西医生物化学结合流行病学辨证、传统中医结合流行病学辨证,以及传统中医—传统西医生物化学—流行病学结合辨证模型),观察其对肾小球滤过率差异的解释能力。成果:1.文献回顾结果1.1共171篇文献文献纳入作数据撷取,包括1篇文献荟萃、41篇临床试验研究、1篇队列研究、9篇病例系列讨论、6篇资料探勘研究、37篇叙说型文献综述研究、44篇横断面研究、5篇研究设计书及1篇学位论文。1.2所有文献合共涉及74个中医证型,由几个基于客观分析方法的研究结果总括而言,糖尿病本病较多出现的自然症候群有脾肾气虚、肝肾阴虚、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阳虚血瘀证、胃热炽盛、胃热滞脾、肺热津伤、阴虚夹瘀以及阴阳两虚。1.3糖尿病肾病为最多中医辨证相关研究的糖尿病并发症。1.4从糖尿病本病于不同地区相若年份进行调研的症候及证型可见,南北两地的证型类聚及分布不一,北方略多出现气阴两虚类聚的证型及病人,而南方略多出现肺胃热类聚的证型及痰湿热互结的病人。同样,糖尿病肾病的证型类聚在南方偏向于痰湿,而在北方偏向于阴虚。可见糖尿病及其并发证的分类及分布皆具一定地域性。2.专家共识结果2.1十位来自不同地区,涵盖中医经典、方剂学、糖尿病专科、内科专科的专家教授同意加入小组进行不记名形式的专家共识。2.2从《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研指导原则》、《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份》、《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及《中医症状学研究》撷取了十一个证型,包括痰湿热互结、湿热困脾、肝胃郁热、胃肠湿热、脾虚胃热、上热下寒、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及血瘀脉络2.3为十一个证型的主要及次要诊断依据,制定了具南方地域性的专家共识。3.横断面研究3.1血瘀阻络为香港地区最常见的中医证型(63.7%),其次为肝肾阴虚(43.5%)、气阴两虚(27.6%)及湿热困脾(20.4%)。湿热痰类证型(湿热困脾、痰湿热互结、胃肠湿热)合共37.8%。3.2单纯传统西医生物化学结合流行病学辨证只可以为糖尿病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提供百37.1%的解释;而单纯传统中医辨证亦只具相若的解释能力。传统中医—传统西医生物化学—流行病学结合辨证模型在结合所有指标的情况下能对糖尿病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提供最佳的解释能力,达67.3%。结论:文献荟萃总结了糖尿病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分析了客观存在的证候分布及类聚,显示了南北方的不一,为继后相关研究建立基础;利用德尔菲专家共识法继承现有的临床引指及研究,深化及拓阔了各个临床指引对糖尿病的辨证,令糖尿病于南方地区的中医辨证更全面及具体,为香港地区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布作首次系统性普查;并利用横断面研究及简单的回归模型,展示了中医辨证在西医辨证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对肾小球滤过率差异的解释能力,以循证方法支持了中医辨证的重要性以及中医协作的优势,并利用临床数据支持了证型诊断专家共识的实用性。

何姣[10](2019)在《石河子社区T2DM患者综合管理三年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石河子市社区推广T2DM的标准化防治技术,对比分析石河子市社区2014-2017年T2DM患者综合控制情况;观察T2DM患者的生活及行为方式的变化情况;了解社区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情况;为研究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创建并不断完善T2DM社区综合管理体系。提高该地区T2DM的标准化管理率、各指标的达标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改善居民健康水平,减轻生活负担。方法于2014年11月始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辖的13个社区的T2DM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资料、相关病史、生活及行为习惯等,通过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以及并发症筛查等获取基线资料,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对上述患者进行综合管理三年,综合管理期间的每年11月份对患者进行上述调查(同基线)并完成数据库录入,至2017年11月份完成最后一次调查后从所建立的数据库中抽取前后一致、资料齐全的T2DM患者共236例,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综合管理期间T2DM患者在生活行为方式、生化指标及并发症筛查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1)T2DM患者的生活及行为方式的变化情况:经连续性综合管理,患者能够做到每月都行血糖监测的比例由管理前的28.98%升至管理后的48.73%,能做到规律服药的由管理前的68.64%升至管理后的8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人数由管理前的20.76%降至管理后的12.29%;管理前后,每天能进行半小时以上锻炼的比例明显升高,由57.20%升至73.73%;吸烟情况、锻炼情况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DM患者综合控制情况:综合管理三年后,FBG及HbA1c水平均较管理前下降(P>0.05),管理三年后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P<0.05),管理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管理前好转(P<0.05);管理后男性血糖、血脂达标情况均较管理前好转(P<0.05),男性、女性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较管理前提高(P<0.05);管理前后血糖+血压、血脂+血压、血糖+血脂+血压达标情况均较管理前升高,但以血脂+血压升高更明显(P<0.05)。(3)T2DM患者并发症筛查情况:2014-2017年,筛查为DR患者的分别为25.85%、35.59%、35.44%、39.44%,这一比例逐年升高,DR组的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均高于NDR组(P<0.05);足溃疡发生风险由管理前的74.58%升至管理后的91.95%(P<0.05),有足溃疡风险组的年龄、舒张压、餐后2小时血糖均高于无足溃疡发生风险组(P<0.05);2014-2017年尿微量白蛋白筛查异常的分别占35.59%、33.05%、26.69%、26.27%,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结论糖尿病综合管理措施对石河子市十三个社区入组的T2DM患者的:(1)生活方式改变(自测血糖、服药依从性、吸烟、锻炼)的改善有确切效果;(2)生化指标(血压、血脂)达标率明显升高;(3)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筛查指标尿微量白蛋白也有改善趋势,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没有延缓作用。

二、79例糖尿病肾病五年随访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9例糖尿病肾病五年随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兰州市七里河区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
        1.2.3 其他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采集基本信息及中医四诊资料
        2.2 指标的检测
        2.2.1 一般指标检测
        2.2.2 实验室指标检测
        2.3 数据录入
        2.4 统计学处理
        2.5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3.1.1 性别、民族构成
        3.1.2 年龄构成
        3.1.3 文化程度分布情况
        3.1.4 个人史、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压病史分布情况
        3.1.5 身高、体重、BMI分布情况
        3.1.6 腰围、臀围、WHR分布情况
        3.1.7 糖尿病前期的类型分布
        3.2 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3.2.1 中医症状分布情况
        3.2.2 舌脉分布情况
        3.2.3 中医症状及舌脉聚类分析
        3.2.4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2.5 不同证型与相关指标的关系
        3.2.5.1 不同证型性别构成情况
        3.2.5.2 不同证型分布与年龄的关系
        3.2.5.3 各证型合并高血压的患病情况
        3.2.5.4 不同证型BMI、腰围、臀围、WHR的分布特点
        3.2.5.5 不同证型TG、TC、LDL-C、HDL-C的比较
讨论
    1 兰州市七里河区的地域特点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
        2.1 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及治疗
    3 中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
    4 导师的学术思想
    5 基本情况分析
        5.1 性别、民族、年龄分布特点
        5.2 文化程度分布特点
        5.3 个人史及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压病史分布特点
        5.4 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WHR分布特点
    6 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6.1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
        6.2 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的关系
        6.2.1 不同证型性别、年龄构成特点
        6.2.2 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的患病情况
        6.2.3 不同证型的BMI、腰围、臀围、WHR分布特点
        6.2.4 不同证型的TG、TC、LDL-C、HDL-C分布特点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糖尿病前期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西医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
    2 中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在校攻读期间获奖情况

(4)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队列的进展风险因素预测和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1 糖尿病肾病概述
        1.1.2 流行病学研究
        1.1.3 影响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
        1.1.4 现代医学治疗
    1.2 中医研究概况
        1.2.1 病因病机
        1.2.2 辨证施治
        1.2.3 中成药的应用
    1.3 临床预测模型研究概况
        1.3.1 临床预测模型
        1.3.2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预测模型
第二章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方程构建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资料采集
        2.2.3 指标计算
        2.2.4 分组
        2.2.5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情况
        2.3.2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基线资料
        2.3.3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分组
        2.3.4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风险因素
        2.3.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风险因素
        2.3.6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预测方程的建立
        2.3.7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预测方程的验证
第三章 糖尿病肾病预后风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构建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资料采集
        3.2.3 结局指标
        3.2.4 起始点、终点、生存时间、结局的概念定义
        3.2.5 分组
        3.2.6 统计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分析结果
        3.3.2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肾病预后的风险因素
        3.3.3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肾病预后的风险因素
        3.3.4 糖尿病肾病预后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构建
        3.3.5 列线图预测准确性的验证
第四章 讨论
    4.1 糖尿病肾病进展风险因素
        4.1.1 中医证型与糖尿病肾病进展
        4.1.2 中成药与糖尿病肾病进展
        4.1.3 尿蛋白定量、肾功能与糖尿病肾病进展
        4.1.4 血脂与糖尿病肾病进展
        4.1.5 贫血与糖尿病肾病进展
        4.1.6 BMI与糖尿病肾病进展
        4.1.7 血压、血糖、尿酸与糖尿病肾病进展
        4.1.8 西医用药与糖尿病肾病进展
    4.2 糖尿病肾病进展风险预测模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糖暴露及腹膜转运功能情况与中医证型分布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中医证型判定标准
        2.2 .中医证型的判定方法
        2.3 .一般情况
        2.4 .血糖指标
        2.5 .糖暴露指标
        2.6 .腹膜转运特性
        2.7 .腹膜透析充分性
    三、研究对象入组路径
    四、统计学方法
    五、结果
        1.一般资料
        2.血糖及糖暴露情况
        3.腹透相关指标比较
        4.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5.中医证型与血糖的相关性
        6.中医证型和腹膜转运的相关性
    六、讨论
        1.腹膜透析患者的糖暴露与血糖负荷
        2.糖尿病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腹膜负荷
        3.中医证型与腹膜转运特性
第二部分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研究对象入组路径
        2.研究方法
        2.1 .基线资料:
        2.2 .腹透相关指标
        2.3 .腹膜转运功能评估
        2.4 .腹膜糖暴露量
        2.5 .血糖水平
        2.6 .随访及临床事件
        2.7. 分组与分层
    三、统计学方法
    四、结果
        1.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
        2.腹转运功能
        3.糖暴露情况
        4.糖暴露和空腹血糖的相关性
        5.糖暴露和腹膜转运的相关性
        6.糖暴露和腹膜炎的相关性
    五、讨论
        1.腹膜转运功能
        1.1 .腹膜转运功能基线值
        1.2 .腹膜转运特性的自然变化
        2.糖暴露和血糖的相关性
        3.糖暴露和腹膜炎的相关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腹膜透析糖暴露与腹膜转运功能
        参考文献
    附录2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6)补脾益肾方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治疗CKD
        1.1.1 CKD概述
        1.1.2 CKD病因
        1.1.3 CKD进展危险因素
        1.1.4 CKD西医干预措施
        1.1.5 现代医学治疗CKD的局限性
    1.2 祖国医学治疗CKD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辨证施治
        1.2.4 现代中医治疗CKD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技术路线
        2.2.2 研究对象
        2.2.3 病例来源
        2.2.4 病例采集方法
        2.2.5 观察项目
        2.2.6 随访项目
        2.2.7 统计学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基本情况
        2.3.2 终点事件分析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本研究结果分析
        3.1.1 疾病进展情况分析
        3.1.2 疾病进展影响因素分析
    3.2 补脾益肾方
        3.2.1 中医理论依据
        3.2.2 相关研究基础
        3.2.3 治法分析
        3.2.4 存在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短信辅助工具效果评价研究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注释
论文综述 短信辅助工具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综述引言
    第一部分 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疾病负担
        1.全球和我国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疾病负担
        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特征及病理生理机制
    第二部分 心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性及挑战
        1.目前降低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的防控策略
        2.全球及我国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二级预防管理面临的严峻现状和挑战
    第三部分 移动医疗的兴起及慢病改善契机
        1.移动医疗的概念及其优势
        2.移动医疗的发展及指南规范的形成
    第四部分 短信干预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国际短信干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国内短信干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国际与国内短信干预研究存在的共性问题
        4.前景与挑战
第一部分 正文前言
    1.研究背景
    2.立题依据
    3.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主要内容
    2.研究协作单位
    3.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
    4.随机化和盲法
    5.干预内容和措施
    6.研究结局指标
    7.数据收集及数据管理
    8.研究培训与监查
    9.统计学分析
    10.研究伦理及资金来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协作医院入选及网络建立
    2.用户预试验和短信平台测试结果
    3.受试者入选情况
    4.受试者基线特征
    5.短信发送情况
    6.短信干预对血糖改善效果评价: 一级结局指标分析结果
    7.短信干预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效果评价: 二级结局指标分析
    8.一级研究结局指标亚组分析
    9.用药情况分析
    10.敏感性分析
    11.干预组患者短信接受度和满意度调查
第四部分 研究讨论
    1.主要结果
    2.短信干预的降糖效能解读
    3.短信干预的作用机制探讨
    4.短信干预对其他结局指标的作用及解释
    5.CHAT-DM研究的公共卫生意义
    6.研究创新点及优势
    7.研究局限性
    8.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9.研究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资料及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不同透析方式糖尿病患者预后
    4.2 糖尿病PD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基于德尔菲共识法香港地区糖尿病中医证型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糖尿病的研究及循证概况综述
    1.1 糖尿病的定义及诊断
    1.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概况
    1.3 糖尿病的研究及最新治疗概况
    1.4 中西协作治疗糖尿病的循证概况
    1.5 糖尿病中医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概况
    1.6 糖尿病自然证候群的循证概况
    1.7 中医辨证与专家共识法
    1.8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荟萃分析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文献纳入准则
        2.2.3 文献搜寻方法
        2.2.4 数据采集及分析
    2.3 结果
        2.3.1 文献搜寻结果
        2.3.2 文献标题及摘要筛选结果
        2.3.3 收纳文献概览
        2.3.4 糖尿病本病辨证文献综述
        2.3.5 糖尿病并发病的病辨证文献综述
    2.4 讨论
        2.4.1 文献特点
        2.4.2 文献研究方法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
        2.4.3 文献质量评价
        2.4.4 证型及症候的地域性
        2.4.5 方法学建议
        2.4.6 局限性
        2.4.7 阶段性成果及应用
第三章 德尔菲两回合式专家共识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方法
        3.2.1 专家小组成立
        3.2.2 基础问卷设计
        3.2.3 形成共识过程及共识定义
        3.2.4 统计学分析及敏感性测试
        3.2.5 稳定性及可重复性测试
    3.3 结果
        3.3.1 基础资料搜集
        3.3.2 第一回合基础问卷
        3.3.3 第一阶段共识结果
        3.3.4 第一阶段敏感性测试-统计方法测试
        3.3.5 第二阶段共识结果
        3.3.6 第二阶段敏感性测试-统计方法测试
        3.3.7 第二阶段敏感性测试-缺失值处理
        3.3.8 德尔菲法专家共识糖尿病辨证结果总结
    3.4 讨论
        3.4.1 方法学基础
        3.4.2 现行指南及基础问卷
        3.4.3 共识过程、敏感性及稳定性测试
        3.4.4 共识结果与现行各指南比较
        3.4.5 局限性
        3.4.6 阶段性成果及应用
第四章 中西医辨证分布与糖尿病肾病程度的相关性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设计
        4.2.2 纳入/排除条件
        4.2.3 样本采集及数据收集
        4.2.4 数据分析
        4.2.5 伦理考虑
    4.3 结果
        4.3.1 病人背景资料
        4.3.2 糖尿病的证候分布及单变量关联性
        4.3.3 糖尿病的辨证回归分析模型
    4.4 讨论
        4.4.1 纳入人群及基本证型分布
        4.4.2 不同辨证的模型
        4.4.3 局限性
        4.4.4 阶段性成果及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10)石河子社区T2DM患者综合管理三年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综合管理措施
    2 数据收集
        2.1 问卷调查
        2.2 身体测量
        2.3 实验室检查项目
        2.4 并发症筛查项目
    3 评估及诊断标准
    4 资料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5 技术路线
结果
    1 临床基本情况
    2 T2DM患者管理前后生活及行为方式的改变
    3 T2DM患者管理前后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控制情况
    4 T2DM患者管理期间并发症的筛查情况
讨论
    1 T2DM患者综合管理期间生活及行为方式的讨论
    2 T2DM患者综合管理期间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控制情况
    3 T2DM综合管理期间并发症筛查情况
    4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79例糖尿病肾病五年随访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3]兰州市七里河区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D]. 王晓霞.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队列的进展风险因素预测和模型构建[D]. 周淑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糖暴露及腹膜转运功能情况与中医证型分布的临床研究[D]. 胡锦锦.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补脾益肾方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D]. 罗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短信辅助工具效果评价研究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D]. 霍西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8]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 盛琦琳. 浙江大学, 2020(02)
  • [9]基于德尔菲共识法香港地区糖尿病中医证型规律研究[D]. 陈锦华(CHAN Kam-wa).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石河子社区T2DM患者综合管理三年对比分析[D]. 何姣. 石河子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79例糖尿病肾病5年随访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