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马铃薯脱毒苗成活率的尝试

提高马铃薯脱毒苗成活率的尝试

一、提高马铃薯脱毒苗扦插成活率的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周爱爱[1](2021)在《马铃薯脱毒苗不同假植体水培比较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降低马铃薯雾培法微型薯的生产成本,提高脱毒苗水培成活率及原原种雾培法繁殖系数,进行了多次试验研究,以当地雾培主栽品种庄薯3号假植体为对照,与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假植体进行水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全剪根的马铃薯脱毒苗移栽成活率达98.7%和99.2%,匍匐茎数量最多,为10条和12条,平均单株结薯数是30.7粒和47.1粒,总重量为190.65 g和337.24 g,均为最高,半剪根次之,不剪根最低。

陈小丽,孟红梅,谭伟军,陈自雄,徐祺昕,张思邈,马海涛,王娟[2](2021)在《不同栽培基质及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降低投入成本,实现高产角度出发,寻找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新型栽培基质用以替代当前的基质蛭石。试验以蛭石种植为对照,采用棉籽壳和椰糠为新型栽培基质,研究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棉籽壳不适宜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定植成活率较低,且易死亡。椰糠在脱毒苗生长早期,能够促进脱毒苗快速生长,在密度为200株/m2时,单株合格结薯数为2.52粒,且单株合格结薯数和产量均高于对照。

李彦军,滕巍,耿伟,马燕[3](2020)在《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壮苗措施》文中提出马铃薯脱毒及种薯生产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马铃薯种薯退化的问题,而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生产快繁是整个体系中极其关键的环节之一。进行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促壮研究,从而培育健壮、优质脱毒试管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培养基配制、光照条件、外源激素等各项因素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培养的影响,探索了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壮苗的方法,即从培养基制备、选择合适基质及调控环境条件等几个重点环节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指导马铃薯生产。

雪文晶[4](2020)在《切花小菊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与瓶外生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切花小菊花色品种多,观赏价值高,是宁夏地区主栽的切花品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切花小菊生产为母本引进,繁殖插穗用于栽培,易造成植株病毒积累,导致质量下降,成为切花小菊生产的瓶颈。本研究以6个品种切花小菊为试验材料,探讨切花小菊茎尖离体培养与瓶外生根技术,建立完整的切花小菊脱毒苗育苗技术体系,为保证切花小菊的种苗质量、缩短育苗周期、提升切花品质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如下:1.切花小菊的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茎尖剥离‘紫丹特’、‘阿茂菲’2个品种3~4 mm效果最佳,‘粉丹特’、‘科隆香水’、‘瑞白’和‘马蒂斯’4个品种4~5 mm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及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紫丹特’6-BA 2.0 mg/L+NAA 0.3 mg/L+蔗糖 25 g/L;‘粉丹特’6-BA 2.0 mg/L+NAA 0.2 mg/L+蔗糖 30 g/L;‘科隆香水’6-BA 2.0 mg/L+NAA 0.3 mg/L+蔗糖 25 g/L;‘瑞白’6-BA 2.0 mg/L+NAA 0.3 mg/L+蔗糖 25 g/L;‘阿茂菲’6-BA 2.0 mg/L+NAA 0.2 mg/L+蔗糖 35 g/L;‘马蒂斯’6-BA 2.0mg/L+NAA0.1mg/L+蔗糖30g/L。继代增殖培养基‘紫丹特’6-BA0.5 mg/L+NAA0.3 mg/L+蔗糖30 g/L;‘粉丹特’6-BA 0.5 mg/L+NAA 0.3 mg/L+蔗糖 30 g/L;‘科隆香水’6-BA 0.5 mg/L+NAA 0.15 mg/L+蔗糖 25 g/L;‘瑞白’6-BA 2.0 mg/L+NAA 0.15 mg/L+蔗糖 45 g/L;‘阿茂菲’6-BA 2.0 mg/L+NAA 0.15 mg/L+蔗糖 45 g/L;‘马蒂斯’6-BA 1.0 mg/L+NAA 0.45 mg/L+蔗糖 25 g/L。2.切花小菊组培苗瓶外生根技术体系的建立‘紫丹特’、‘粉丹特’组培苗瓶外生根最佳激素水平为100 mg/L IBA,生根率分别为91%、96%;‘科隆香水’、‘阿茂菲’和‘马蒂斯’为100 mg/L ABT,生根率分别为98%、98%、95%,‘瑞白’为100 mg/LNAA,生根率为92%;‘紫丹特’、‘粉丹特’和‘科隆香水’瓶外生根基质最佳消毒药剂为0.1 g/L多菌灵,生根率为98%、100%、98%,‘瑞白’、‘阿茂菲’和‘马蒂斯’为0.1g/L高锰酸钾,生根率为100%、98%、98%。穴盘扦插基质为草炭:珍珠岩(3:2)的配比利于切花小菊组培苗瓶外生根,生根率达到95%以上。3.切花小菊脱毒苗观赏性状及品质表现比较脱毒苗插穗苗高、茎粗小于非脱毒苗。定植15日后,脱毒苗主要生长性状指标高于非脱毒苗;现蕾期、透色期、初花期以及盛花期4个时期,脱毒苗和非脱毒苗花性状表现基本一致;切花品质脱毒苗A级花率达94%以上,非脱毒苗B级花占84%以上,脱毒苗优于非脱毒苗。

冯洁,曹琳琳,王越,王力明,苗佳琪,杜鹃,柳俊,蔡兴奎[5](2019)在《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在马铃薯种苗快繁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为提高马铃薯试管苗质量,优化种苗生产,改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采用无糖组织培养技术,以马铃薯早熟品种"华薯1号"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以MS培养基附加4%蔗糖培养基为对照(CK),比较无糖培养技术对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究无糖组培下不同培养基、支撑物及接种方式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组织培养相比,无糖组织培养下试管苗生长速度快,试管苗更健壮,在马铃薯脱毒种苗生产上更具优势。无糖组织培养条件下,去除MS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仅包含无机成分,对脱毒种苗的生长无显着影响,但更能有效降低污染。以蛭石为支撑物代替琼脂的试验结果显示,以蛭石为支撑的脱毒种苗生长速度快,节间较长,有"徒长"迹象。在以蛭石为支撑物培养条件下,比较单双节段的扦插试验结果显示,双节段扦插的种苗生长状况显着优于单节段扦插,且双节段扦插成活率更高,节段较大便于机械手操作。进一步将无糖组织培养试管苗扦插至网室生产微型薯,与传统的有糖培养试管苗相比,两者微型薯的结薯数量和大小均无显着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新型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可缩短马铃薯种苗的培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微型薯生产扦插繁育程序,为实现马铃薯种苗机械化扦插奠定了基础。

冯焱,桑有顺,黄涛,陈涛,淳俊,汤云川,李倩[6](2019)在《苗床增温在冬季马铃薯脱毒苗栽培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成都平原冬季低温条件下不同增温措施对繁育马铃薯脱毒苗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蓉紫芋5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设置不安装控温装置和小拱棚(CK)、安装控温装置(T1)、加盖小拱棚(T2)、安装控温装置和小拱棚(T3)4个处理。【结果】通过在传统基质栽培设施上安装控温装置和加盖小拱棚,可使苗床温度保持在15℃~25℃,较CK提高脱毒苗存活率57%,提早生根21.3 d,有利于形成壮苗,其根长、株高和结薯数等指标均显着优于CK,且经济效益显着提高。【结论】苗床增温处理有利于组培苗提前扦插,培养健壮脱毒苗,相同时间内显着增加脱毒苗苗量,对提高马铃薯原原种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焦楠[7](2019)在《西番莲快繁体系建立及脱毒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番莲(Passiflora caerulea L.)属西番莲科(Passiflora ceae)西番莲属(Passiflora L.),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多年生常绿攀援植物。其果实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果汁气味馥郁,故有“百香果”的美名,在世界饮品市场占据重要席位。近年来随着西番莲的大量引种种植,病毒病害侵染情况愈发严重,使西番莲果实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严重阻碍了我国乃至世界西番莲产业的发展。因此,对西番莲进行优质种苗快速繁育以及病毒苗木的脱毒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西番莲离体再生体系,将获得的无菌苗进行炼苗及移栽管理;针对侵染西番莲的两种病毒建立了TeMV和CMV双重RT-PCR病毒检测体系,进一步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建立了微量直接RT-PCR检测方法;通过构建CP-GFP的表达载体对TeMV外壳蛋白展开亚细胞定位研究,进一步对感病西番莲体内的TeMV表达特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感病西番莲茎尖为材料,通过建立的小滴玻璃化法进行超低温脱毒处理,探究了影响脱毒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脱毒过程进行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西番莲快繁体系的建立及优化以西番莲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对不同消毒剂种类和消毒时间进行筛选,优化外植体灭菌体系。结果表明:西番莲外植体的最佳灭菌方法为使用75%乙醇浸没处理30s,随后转入0.1%HgCl2溶液中消毒12min,可以显着降低外植体的污染率和褐化率,接种后可获得较高的存活率。以腋芽发育得到的无菌苗为材料,采用正交法研究6-BA和NAA两种外源激素对西番莲增殖效果的作用。结果显示,两种激素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将2.0mg/L6-BA和0.1mg/LNAA加入增殖培养基时,西番莲的增殖系数最高,为5.09。对四周苗龄的西番莲试管苗进行生根诱导时,探究了IBA和NAA两种激素对植株生根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得知,1.5mg/LIBA和0.5mg/LNAA组合为最佳诱导生根培养基,平均可诱导生根数为5.53。对根系生长健壮且达到34条主根的无菌苗进行移栽管理,根据移栽苗的成活率及生长势可以判断最适移栽基质为草炭土和珍珠岩混合比为4:1的营养基质,移植后植株成活率达93%,生长势也明显优于其他试验组。2西番莲相关病毒的检测技术研究以感染病毒病的西番莲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四种西番莲常见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在采集的西番莲样叶中,可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CMV)、夜来香花叶病毒(TeMV)、东亚西番莲病毒(EAPV)和西番莲木质化病毒(PWV)四种病毒侵染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复合感染TeMV和CMV的西番莲建立了双重RT-PCR检测体系,并且对反应参数中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进行优化。改良后的双重RT-PCR检测系统反应参数为:最佳引物浓度比为TeMV:CMV=1:4,即TeMV反应终浓度为2.0mmol/L,CMV终浓度为8.0m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7℃;最佳循环次数为35次。针对优化后的双重RT-PCR检测体系进行灵敏度检验,结果显示,当样叶cDNA稀释到原液的10-5时,仍能够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等同于10-5mg组织量。将优化后的双重RT-PCR体系应用于36份西番莲样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来自不同产区的样品中,有8份样品复合感染TeMV及CMV,18份样品单感TeMV或CMV。本研究还建立了西番莲微量直接RT-PCR检测体系,针对不同取样部位和不同尺寸的针头进行试验。由检测结果可知,选择尺寸为23G(0.6×25TW LB)的注射器针头,以健壮的茎段或叶片为检测部位可以对PWV病毒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此研究可为西番莲的田间检测提供便利。3 TeMVCP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特性分析以感染TeMV的西番莲植株为试验材料,对TeMV外壳蛋白进行克隆验证。通过构建CP-GFP融合载体并转化至烟草植株进行亚细胞定位试验,定位结果表明:TeMVCP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与网站预测结果一致,由此推测TeMV感染西番莲后作用位点位于叶片的叶绿体处。为研究TeMV在西番莲寄主体内的表达特点,对不同西番莲品种以及不同组织部位进行RNA提取和反转录操作,以eIF-5A作为内参基因,进行定量表达分析。定量结果显示:TeMV在感病西番莲不同部位的表达量差异显着,在叶片部位表达量最高,花药处表达量最低,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对“福建百香果一号”和“福建百香果三号”两个感病品种进行定量表达分析后发现,前者较后者具有显着高表达的情况,表达量约为后者的三倍,推测“福建百香果三号”具备较强的抗病性。4西番莲茎尖超低温脱毒技术研究及脱毒苗遗传稳定性检测以携带TeMV病毒的西番莲组培苗茎尖为材料,运用小滴玻璃化法对西番莲茎尖采取超低温处理。针对影响小滴玻璃化法的预培养时间和脱水时间两个因素进行优化试验,优化后的小滴玻璃化法操作程序为:剥取1mm的西番莲茎尖投入液体预培养基中预培养24h,随后转入PVS2脱水剂中50min进行脱水处理,在1×4cm大小的铝箔纸上制作PVS2小滴并转入脱水后的茎尖,将铝箔纸转移至液氮冻存1h,冻存结束后进行卸载处理并转移茎尖至再生培养基上恢复培养。根据优化后的小滴玻璃化法对西番莲茎尖进行超低温脱毒研究,设置不同的茎尖大小研究不同尺寸的茎尖对超低温脱毒效果的影响。设置不同的茎尖大小研究不同尺寸的茎尖对超低温脱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当剥取的茎尖尺寸在0.81.0mm时,经超低温脱毒后茎尖存活率和再生率最高,分别为83.3%和60%,脱毒率达100%。对超低温脱毒后的组培苗进行ISSR扩增,结果显示:试验共扩增得到2550条条带,每组引物可扩增出49条条带,与母株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脱毒苗无特异性条带产生,超低温脱毒后的再生苗未发生遗传变异。

孙钟毓[8](2019)在《杭州甘薯病毒检测和脱毒健康种苗培育》文中认为甘薯(Ipomonea batatas Lam)属旋花科甘薯属,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生产甘薯的大国。田间调查发现,甘薯深受多种病毒侵染,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脱毒健康种苗的培育是提高甘薯产量、改良品质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临安市等7个杭州市甘薯主栽区的甘薯病毒病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检测,并对甘薯’1042’株系通过剥茎尖结合小滴液化法获得了脱去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mottled virus,SPFMV)的脱毒种苗,开展了脱毒种苗繁育体系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杭州市甘薯主产区病毒病发生状况调研和采样。调研了余杭、桐庐、萧山、富阳、建德、淳安、临安等7个杭州市甘薯主产区,发现主产区甘薯普遍具有矮化、花叶、皱缩、叶脉突起等症状,采集具有病毒病典型症状的叶片20份,其中余杭2份、桐庐4份、萧山3份、富阳2份、建德4份、淳安3份、临安2份。初步确认杭州市主产区的甘薯受到病毒病感染。2、甘薯病毒病检测。以病毒症状严重的病样(桐庐TL-4)为材料,经电镜负染色观察到组织汁液中含有大量600~900 nm的弯曲线状病毒粒子,超薄切片中发现细胞质内存在着大量结晶体。RT-PCR结果表明,杭州市20份病样中检测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d virus,SPFMV)、甘薯褪绿矮缩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C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Y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Y,SPVY)和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s virus,SPCFV)等6种病毒。其中桐庐检测到6种、余杭检测到4种、建德检测到4种、淳安检测到3种,临安检测到2种、萧山检测到1种、富阳检测到1种。3、甘薯茎尖小滴液化法脱毒体系建立。通过预培养基蔗糖浓度、玻璃化溶液成分以及处理时间等因子对茎尖再生率影响的研究,建立了高效简便的茎尖小滴液化法,具体方法为:剥离带有SPFMV的甘薯’1042’无菌苗约1.0mm顶端茎尖,在预培养基A(0.3 mol/L蔗糖+MS,pH=5.8)和预培养基B(0.5 mol/L蔗糖+MS,pH=5.8)中分别培养1d后,依次用加载液(2mol/L甘油+0.4mol/L蔗糖,pH=5.8)处理 60 min、PVS2(MS+30%甘油 +15%乙二醇+15%DMSO+0.4mol/L蔗糖,pp5.8)处理60min、液氮处理301min,洗涤液(1.2 mol/L蔗糖+MS,pH=5.8)处理20min,最后把茎尖接种于恢复培养基A(不含NH4+的MS+0.5mg/LBA)黑暗培养3d,再转入恢复培养基B(MS +0.5mg/L BA)培养 1 周,转入再生培养基(BM+0.5 mg/L BA+0.1 mg/L NAA+8 mg/L GA3;BM:0.01 g/L Ca(NO3)2,0.2 g/L G6H8O6,0.02 g/L C4H12N2,0.002 g/L C18H32N2O10Ca和0.1 g/LC6H14N4O2+MS),茎尖存活率81.88%,植株再生率72.06%。经RT-PCR和EL1SA检测,结果表明小滴液化法的脱毒率为100%。同时发现只经过茎尖培养的植株,经检测SPFMV脱毒率为33.33%。4、不含SPFMV的’1042’脱毒苗繁育。将不含SPFMV的’1042’脱毒植株切割成含有1-2个节间的茎段,茎段接种于生根壮苗培养基,培养3-4周后,植株长到6-8 cm,5-7片叶子,3-5个节问时,于室温下放置一周后洗净,移栽于带有防虫网的培养箱(珍珠岩:蛭石:泥炭=1:]:2)中,成活率为1100%。2个月后苗移栽海南岛基地繁殖。5、脱毒种苗的生长指标测定和品质分析。分别检测脱毒苗与对照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形态学指标,结果表明脱毒苗的薯块形态、干重、叶长、叶宽、蔓长、蔓粗、分枝数等显着优于对照苗。淀粉、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脱毒甘薯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淀粉、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略高于对照,还原糖等无明显变化。

李天鹤[9](2019)在《生物炭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马铃薯脱毒苗‘夏波蒂’、‘延薯4号’为试验材料,施入不同量生物炭(质量比为:0%、0.1%、0.3%、0.5%、0.7%、0.9%)以及不同栽培密度(株行距:5 cm×5 cm、5 cm×10 cm、10 cm×10 cm),进行基质栽培试验。通过对两个品种马铃薯脱毒苗基质理化性质、农艺性状、生理指标、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分析,探究生物炭在马铃薯脱毒苗基质栽培中的效应,为生物炭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得到结果如下:生物炭施入基质后,降低了基质容重;增大了基质总孔隙度;增大了基质pH值;提高了基质EC值。基质容重与生物炭施用量成反比,总孔隙度、pH与EC与生物炭施用量成正比。低量生物炭施用作用效果不明显,高量生物炭施用效果显着。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马铃薯脱毒苗的株高、茎粗等指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 cm×5 cm密度下,‘夏波蒂’与‘延薯4号’脱毒苗在生物炭施用量为0.7%时各指标相对较优;5 cm×10 cm密度下,‘夏波蒂’、‘延薯4号’分别在生物炭施用量0.5%、0.3%时农艺性状较好。10 cm×10 cm密度下,‘夏波蒂’与‘延薯4号’在施用量0.3%时,脱毒苗长势最好。生物炭提高了两个品种马铃薯脱毒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叶绿素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大有先增后降的趋势,三个密度规律相似。生物炭提高了脱毒苗的根系活力,POD酶、SOD酶活性,且与生物炭施用量无明显线性关系。生物炭影响了马铃薯原原种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了马铃薯产量。生物炭增加了马铃薯脱毒苗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提高了单株产量与小区产量。生物炭施用量超过每个密度的最适施用量时,产量有降低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大,马铃薯脱毒苗的单株结薯数、小区产量增加,平均单薯重与单株产量降低。生物炭在高栽培密度下对马铃薯产量提升效果更佳。在5 cm×5 cm,‘夏波蒂’与‘延薯4号’均在生物炭施用量0.7%时,小区产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45.5%、44.4%。生物炭显着提高了同一密度下马铃薯原原种块茎中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不同密度下‘夏波蒂’品质指标无明显变化,‘延薯4号’淀粉含量随着密度增大而降低。

赵恢[10](2018)在《马铃薯种子实生苗培育体系建立及茎尖脱毒培养条件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提高马铃薯脱毒苗扦插成活率的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马铃薯脱毒苗扦插成活率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马铃薯脱毒苗不同假植体水培比较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2.1 指示品种
        1.2.2 选用仪器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假植体扦插当天记录
    2.2 不同假植体水培对马铃薯形态指标及成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假植体水培苗移栽对雾培苗苗期长势的影响
    2.4 不同假植体水培对雾培马铃薯匍匐茎数量及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2)不同栽培基质及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管理
    1.4 指标测定
        1.4.1 移栽成活率统计
        1.4.2 营养状况比较
        1.4.3 产量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基质及密度对马铃薯生长状况的影响
    2.2 不同栽培基质及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3 结论

(3)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壮苗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脱毒试管苗生长的因素
    1.1 培养基
        1.1.1 基础培养基
        1.1.2 培养基成分
    1.2 试管苗本身特点
    1.3 光照条件
    1.4 外源激素
2 壮苗措施
    2.1 选择合适的基质
    2.2 培养基的制备
        2.2.1 选择蔗糖作为碳源
        2.2.2 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
        2.2.3 选择适宜的培养方式
    2.3 调控好外界环境
3 小结

(4)切花小菊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与瓶外生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切花菊发展现状
    1.2 切花菊的发展前景
    1.3 菊花组织培养发展现状
        1.3.1 植物茎尖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1.3.2 菊花愈伤组织培养
        1.3.3 切花小菊组织培养
    1.4 瓶外生根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脱毒对作物的影响
        1.5.1 脱毒对作物性状的影响
        1.5.2 脱毒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5.3 脱毒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本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切花小菊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切花小菊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
    2.3 小结
第三章 生长调节剂和基质对切花小菊脱毒苗瓶外生根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长调节剂对切花小菊脱毒苗瓶外生根的影响
        3.2.2 基质不同消毒方法对切花小菊脱毒苗瓶外生根的影响
        3.2.3 不同基质配比对切花小菊脱毒苗瓶外生根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切花小菊脱毒苗与非脱毒苗观赏性状差异性研究
    4.1 试验地点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切花小菊脱毒苗与非脱毒苗插穗性状比较
        4.3.2 切花小菊脱毒苗与非脱毒苗苗期性状比较
        4.3.3 切花小菊脱毒苗和非脱毒苗花期性状比较
    4.4.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切花小菊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5.1.2 切花小菊脱毒苗瓶外生根技术体系的建立
        5.1.3 切花小菊脱毒苗与非脱毒苗观赏性状的差异性比较
    5.2 结论
        5.2.1 切花小菊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5.2.2 切花小菊脱毒苗瓶外生根技术体系的建立
        5.2.3 切花小菊脱毒苗与扦插苗观赏性状及品质对比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5)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在马铃薯种苗快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用具
    1.2 培养基配制及接种密度
    1.3 试验设计
        1)无糖培养与有糖培养试管苗对比研究。
        2)无糖培养不同支撑物对试管苗的影响。
        3)无糖培养以蛭石为支撑物单双节接种对试管苗的影响。
    1.4 试管苗培养条件
    1.5 试管苗测量指标与统计分析
    1.6 试管苗网室微型薯生产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糖组织培养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2.2 无糖培养不同支撑物对试管苗的影响
    2.3 单双节段接种对马铃薯种苗生长的影响
    2.4 微型薯结薯分析
3 讨 论

(6)苗床增温在冬季马铃薯脱毒苗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增温处理对苗床温度和气温的影响
    2.2 不同增温处理对存活率和生根时间的影响
    2.3 不同增温处理对植株长势的影响
    2.4 不用增温处理对剪尖时间的影响
    2.5 不同增温处理对脱毒苗结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6 不同增温处理的剪尖苗结薯和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7)西番莲快繁体系建立及脱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西番莲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1.1 外植体类型
        1.2 培养基类型对西番莲离体培养的影响
        1.3 激素对西番莲离体培养的影响
        1.4 西番莲组培苗的生根与移栽
    2 西番莲病毒病研究进展
        2.1 西番莲病毒病的种类
        2.2 西番莲病毒病的侵染特性及传播途径
    3 植物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3.1 指示植物法
        3.2 电镜检测法
        3.3 血清学检测法
        3.4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4 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功能及定位研究
        4.1 CP的功能研究进展
        4.2 CP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进展
    5 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5.1 热处理脱毒
        5.2 化学疗法脱毒
        5.3 组织培养脱毒
        5.4 超低温脱毒
    6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6.1 研究意义
        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西番莲快繁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西番莲外植体消毒体系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培养条件
        1.4 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消毒剂种类对西番莲再生的影响
        2.2 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西番莲增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培养条件
        1.4 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西番莲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培养条件
        1.4 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西番莲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西番莲相关病毒检测技术研究
    第一节 西番莲多种病毒的单重RT-PCR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西番莲Te MV和 CMV双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部分感病西番莲样品表型
        2.2 RT-PCR扩增结果
        2.3 双重RT-PCR扩增
        2.4 应用双重RT-PCR检测西番莲样品Te MV和 CMV感染情况
        3 讨论
    第三节 西番莲微量直接RT-PCR(Microtissue direct 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针头尺寸对微量直接RT-PCR检测的影响
        2.2 不同部位对微量直接RT-PCR检测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西番莲Te MV_CP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第一节 Te MV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TeMV_CP基因克隆验证
        2.2 TeMV_CP蛋白同源性分析及蛋白保守结构域预测
        2.3 TeMV_CP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2.4 TeMV_CP蛋白跨膜结构与磷酸化位点预测
        2.5 TeMV_CP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预测分析
        2.6 TeMV_CP系统进化树构建与分析
        2.7 TeMV_CP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
        3 讨论
    第二节 Te MV_CP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目的基因酶切位点分析
        2.2 目的片段及线性化载体的回收
        2.3 重组载体的鉴定
        2.4 TeMV_CP蛋白亚细胞定位
        3 讨论
    第三节 Te MV病毒表达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TeMV在西番莲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分析
        2.2 TeMV在不同品种西番莲中的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侵染西番莲的Te MV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
        3.2 TeMV在西番莲上的表达具有品种差异性
第五章 西番莲茎尖超低温脱毒技术研究
    第一节 茎尖超低温处理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预培养时间对超低温处理效果的影响
        2.2 不同脱水处理时间对超低温脱毒效果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节 西番莲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西番莲脱毒苗ISSR遗传稳定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七章 小结与展望
    1 小结
        1.1 西番莲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1.2 西番莲主要病毒检测及双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1.3 侵染西番莲的Te MV_CP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及表达分析
        1.4 西番莲茎尖超低温脱毒技术的研究
        1.5 西番莲脱毒苗ISSR遗传稳定性检测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杭州甘薯病毒检测和脱毒健康种苗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及专有词汇检索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甘薯病毒病现状
        1.1 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
        1.2 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
        1.3 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
        1.4 其他科
    2 植物病毒病检测技术
        2.1 生物学检测方法
        2.2 血清学检测技术
        2.3 电镜观察法
        2.4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3 甘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
        3.1 抗病种质的创制
        3.2 转基因培育抗病品种
        3.3 脱毒苗培育
    4 甘薯组织培养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杭州市甘薯病毒病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杭州市甘薯病毒病调查
        2.2 样品采集
        2.3 电镜观察
        2.4 分子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杭州市甘薯主产区病毒病发生调查
        3.2 甘薯病毒电镜观察结果
        3.3 甘薯病毒的分子鉴定
    4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茎尖小滴液化法脱毒体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培养基与试剂
        1.3 供试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外植体建立
        2.2 无菌苗的培养
        2.3 继代培养基筛选
        2.4 小滴液化法影响茎尖存活再生的关键因素
        2.5 茎尖分生组织恢复培养
        2.6 茎尖分生组织成苗
        2.7 脱毒鉴定
        2.8 数据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不同消毒方法对甘薯茎尖存活率的影响
        3.2 不同激素对甘薯茎尖成苗的影响
        3.3 不同继代培养基对甘薯试管苗的影响
        3.4 预培养蔗糖浓度对甘薯茎尖小滴液化法脱毒的影响
        3.5 玻璃化溶液对无菌苗存活率再生率的影响
        3.6 PVS2处理时间对茎尖成活率再生率的影响
        3.7 不同恢复培养基配方对甘薯茎尖存活的影响
        3.8 不同再生培养基的生长状况
        3.9 病毒检测
        3.10 小滴液化法晚毒体系建立
    4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脱毒苗繁育与田间农艺性状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继代培养基筛选
        2.2 脱毒苗田间繁育
        2.3 田间试验设计
        2.4 甘薯脱毒苗生长指标测定
        2.5 品质分析
        2.6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快繁培养基对甘薯生长状况的影响
        3.2 脱毒苗移栽繁育
        3.3 脱毒处理对甘薯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3.4 脱毒对甘薯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5 脱毒对甘薯品质分析
    4 讨论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1 全文小结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9)生物炭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脱毒苗基质栽培
    1.2 生物炭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1.3 拟解决关键问题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物炭对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物炭及栽培密度对基质容重的影响
        2.2.2 生物炭及栽培密度对基质总孔隙度的影响
        2.2.3 生物炭及栽培密度对基质pH的影响
        2.2.4 生物炭及栽培密度对基质EC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生物炭及栽培密度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及不同密度对脱毒苗株高的影响
        3.2.2 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及不同密度对脱毒苗茎粗的影响
        3.2.3 生物炭施用量及栽培密度对脱毒苗叶片数的影响
        3.2.4 生物炭施用量及栽培密度对脱毒苗鲜重的影响
        3.2.5 生物炭施用量及栽培密度对脱毒苗干重的影响
    3.3 小结与结论
第四章 生物炭及栽培密度对马铃薯脱毒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生物炭及密度对马铃薯脱毒苗叶绿素总量的影响
        4.2.2 不同生物炭浓度及密度对马铃薯脱毒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4.2.3 不同生物炭浓度及密度对马铃薯脱毒苗POD酶活性的影响
        4.2.4 不同生物炭浓度及密度对马铃薯脱毒苗SOD酶活性的影响
    4.3 小结与结论
第五章 生物炭及栽培密度对马铃薯脱毒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生物炭及密度对原原种‘夏波蒂’产量的影响
        5.2.2 生物炭及密度对原原种‘延薯4 号’产量的影响
        5.2.3 生物炭及密度对原原种‘夏波蒂’品质的影响
        5.2.4 生物炭及密度对原原种‘延薯4 号’品质的影响
    5.3 小结与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提高马铃薯脱毒苗扦插成活率的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马铃薯脱毒苗不同假植体水培比较试验研究[J]. 周爱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24)
  • [2]不同栽培基质及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A]. 陈小丽,孟红梅,谭伟军,陈自雄,徐祺昕,张思邈,马海涛,王娟. 马铃薯产业与绿色发展(2021), 2021
  • [3]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壮苗措施[J]. 李彦军,滕巍,耿伟,马燕. 中国果菜, 2020(09)
  • [4]切花小菊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与瓶外生根技术研究[D]. 雪文晶. 宁夏大学, 2020(03)
  • [5]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在马铃薯种苗快繁中的应用[J]. 冯洁,曹琳琳,王越,王力明,苗佳琪,杜鹃,柳俊,蔡兴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9(06)
  • [6]苗床增温在冬季马铃薯脱毒苗栽培中的应用研究[J]. 冯焱,桑有顺,黄涛,陈涛,淳俊,汤云川,李倩.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5)
  • [7]西番莲快繁体系建立及脱毒技术研究[D]. 焦楠.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8]杭州甘薯病毒检测和脱毒健康种苗培育[D]. 孙钟毓. 浙江大学, 2019(01)
  • [9]生物炭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李天鹤.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10]马铃薯种子实生苗培育体系建立及茎尖脱毒培养条件优化[D]. 赵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8

标签:;  ;  ;  ;  

提高马铃薯脱毒苗成活率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