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论文发表的平均年龄

诺贝尔奖论文发表的平均年龄

问:为什么诺贝尔奖获得者年龄段都很高?
  1. 答: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仅有0.8%的获奖成果是科学家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取得的。大部分获奖成果是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取得的。其中,15%的获奖成果是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的5 年内取得的,49%的成果是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的第5~15 年取得的,3%的获奖成果是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的第30 年之后取得的。
  2. 答:人的青年时期到中年时期里,这一年龄段恰好就是作为自然人的中青年时期,是科学家科学生涯中最富有创造力的黄金时间。
  3. 答:电生磁、磁生电、X射线,这种容易发现的时代已经过去。广义相对论、标准模型的实验都很困难,也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凝聚态、有机化学和生物,也是复杂的应用技术,虽然做出成绩的时间是中年,由于此类成绩彼此彼此,需要时间筛选,所以到获奖的时候年龄也大了
  4.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年龄和获奖年龄都有增高趋势。同时,获奖者从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长。
  5. 答:科学的 研究的时间用的长吧,人的成就需要很长时间的研究
  6. 答:诺贝尔奖获得者年龄段都很高?未必都是这样的,有不少人是在三十多岁时获得的诺贝尔奖。比如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时35岁,李政道31岁,量子力学的主要建立者狄拉克和海森堡都是31岁获奖,发现正电子的安德森也是31岁获奖,获得诺贝尔奖时年龄最小的是小布拉格,当时25岁。
    如果是按照做出获得诺贝尔奖贡献时的年龄,那么有理由说那些科学家普遍比较年轻。历史上,科学家做出伟大成就时往往都是在他们思维最为活跃的二三十岁,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牛顿、莱布尼茨都是二十余岁时发明的微积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也是二十余岁。爱因斯坦给出狭义相对论时26岁,给出广义相对论时36岁。还有更年轻的,法国数学家伽罗华是在他18岁左右时构建了群伦。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大脑会不可避免的发生生理上的衰退,六七十岁时想做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尤其是理论方面的成就,非常非常的难。
    从做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到最后摘得诺贝尔奖,只有极个别极为重要的发现会很快得诺贝尔奖,其他的可能需要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得到诺贝尔奖。比如1978年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直到2010年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渐进自由的韦尔切克、格罗斯、波利策从发表论文到获得诺贝尔奖用了31年时间,波利策从24岁的小伙变成了50多岁的大叔。青蒿素是在1971年发现,到发现者屠呦呦获奖时已经是2015年。所以即使做出成就时比较年轻,到了获奖的时候年龄就比较大了。
  7. 答:在435 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科学家中,共计389 位是在50 岁之前取得获奖成果的,占总数的比例是89.43%。
  8. 答: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发现,获奖者取得获奖成果的年龄有趋高走势。1981 年以后的23 位科学家取得发明成果的平均年龄为39.18岁,比第一个20 年的37.64 岁晚。从中也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重大科学成果的年龄也越来越高。
  9. 答: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重大科学发现的数目逐渐减少。469 位获奖者获得博士学位的平均年龄是26 岁,加上必要的5~15 的职业年龄,那么31~41 岁正好是其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生理年龄高峰期,也就是中青年时期。
  10. 答:大部分杰出科学家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年龄集中在31~45 岁,人数比例为64%,30 岁以下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人数比例为17%,45 岁以后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人数比例是19%。
问: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迟到了40多年
  1. 答:不是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迟到了40多年?
    而是,中国人开始得科学诺贝尔奖了。
  2. 答:因为当时青蒿素项目就能得奖,只是项目有资格领奖人太多。40多年后,还健在的领奖。
问:中国人口众多,十三亿人为何培养不出一个科学诺贝尔奖?
  1. 答:除了2015年中国科学家昙花一现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外,在这个代表人类最高科学成就的奖坛上,就不再有中国人身影。而且,更让人有些坐不住的是,日本人却几乎每年都有人获得诺贝尔奖。
    进入新世纪18年以来,已有18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今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又与美国同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不乏拿中国科学和日本科学进行各种比较的人。似乎因为日本已经有20多个诺贝尔奖,就能说明中国非常落后一样。这样的观点一方面对中国自己极度不自信,一方面也对诺贝尔奖、对科学成就一点不了解。理解中日诺贝尔获奖差距的最关键一点,
    就是诺贝尔奖是颁发给已经获得验证的科技成果。数据表明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取得相应成果的平均年龄是37岁,然而得到诺贝尔奖的平均年龄则是59岁,这中间差了22年。那么22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当时中国的GDP仅有日本的五分之一还不到。所以只要中国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
    中国未来在诺贝尔奖,甚至在整个科学领域的收获,我们需要关注的对手不是日本,而应该是美国。好多人愿意用诺贝尔奖谈中国的教育问题,但却没有自己去做一点儿简单的数据搜索,也许,中国拿不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指手画脚高屋建瓴的人太多,踏踏实实采集数据的人太少了吧。简单搜一下数据就能知道,中国大学培养的第一批博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也就30来年,而且80年代毕业的这批博士当时多半已经三四十岁了,真正开始持续的博士教育那都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到现在也才20年。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才发展了20年就要有诺贝尔奖,这就像一个足球职业联赛才20年就要拿世界杯一样。
  2. 答:不是我们培养不出,而是这个奖项含金量非常高,对一些要求比较严格。
  3. 答:我国在科学研究方面是的确有些欠缺的,但这也不能否定我们的努力成果,毕竟还有千千万的人正在努力着,相信再过不久就会有成效的。
  4. 答:不是说培养不出一个诺贝尔奖,只是有一些特定的项目是集体完成的,但是他只颁给一个人,这样子就没有机会获得了。
  5. 答: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偏重于文学方面,在科学方面的造诣并不算高深,而且发展的历史也不算悠久,所以在科学方面还有待提高。
诺贝尔奖论文发表的平均年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