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图书馆员绘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世纪图书馆员绘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新世纪图书馆员画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潇月[1](2020)在《我国科研人员科研数据重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以生物学领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沈兰妮[2](2019)在《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利益相关者需求达成研究 ——以高校科研人员为例》文中指出科技评价是科学交流活动的不可或缺部分,其结果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直接利益,也间接影响发文期刊、发文机构等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声誉归属。随着科学交流环境的改变,Altmetrics评价于2010年应运而生。但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在方法、工具及数据来源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缺失,因而识别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利益相关者需求并探索其需求达成,不仅有助于创建出新的科技评价体系,而且对于完善我国的网络数据基础设施和保护国家信息安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校科研人员为对象,首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识别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利益相关者初始需求,再结合文献资料设计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高校科研人员需求调查问卷,利用调查问卷收集高校科研人员的Altmetrics评价需求信息,利用SPSS工具以及可拓学方法中的物元理论与关联函数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在构建高校科研人员Altmetrics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需求达成度。基于上述过程,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识别了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高校科研人员需求特征高校科研人员Altmetrics评价需求功能主要有:研究评价、成果展示、需求发现、学术认可、交流传播、成果操作、学科发展。不同身份的科研人员在选取学术信息获取渠道时,除了专业的学术网站论坛,大多本着省力的原则多偏向于选择自己周围的老师/同学,此现象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比较明显,随着学术素养的提高,信息渠道的选择方式越自主、科学、多样;除文本信息外,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在学术信息形式使用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图片”在教育学、历史学等人文类专业使用较多,“软件代码、数据集”等在理科类专业占比较大。(2)揭示了不同类别高校科研人员Altmetrics评价的功能需求差异不同身份的高校科研人员在“研究评价”“成果展示”“需求发现”“学术认可”“交流传播”“成果操作”“学科发展”7个评价功能的需求没有差异;不同年龄组仅在“研究评价”功能需求有差异,其中“51-60岁”组显着低于“30岁及以下组、3140岁组以及4150岁组”;不同学科门类的高校科研人员在“研究评价”“成果展示”“需求发现”“学术认可”“成果操作”“学科发展”的需求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人文科学”类显着低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而在“交流传播”层面的需求没有差异。(3)构建了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高校科研人员需求达成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各Altmetrics评价需求的得分值,发现7个评价功能中支撑度较好的指标分别是:申请科研奖励、权威专家或机构推荐、寻找最新研究热点、获得成就感、分享学术研究、实践效果、传播本学科知识,且7个评价功能的需求指标分解的指标效果好;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高校科研人员评价需求达成度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从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角度出发,研究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功能需求,利用可拓学方法构建需求达成计算模型,但受个人能力、精力的限制,在样本选取方面比较单一,结论的普遍性有待进一步检验,模型有效性需增加其他领域样本进一步证明。

荣毅宁[3](2019)在《互联网知识付费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崛起,数字技术、共享经济与移动支付等支撑性要素为社会知识服务行业贡献力量,使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内容要求发生转变,催生出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同时世界各国竞相争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使知识这类无形智力财产开始在各领域间频繁交流,人们为知识消费的观念随之萌生,从而使“知识变现”与“知识付费”一度成为文化领域内的新亮点。而图书馆作为传统知识服务行业的组成机构,正面临着互联网知识付费大浪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是当今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如今,互联网知识付费在知识服务领域崛起并受到公众广泛青睐,这无疑对传统模式下的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需求、知识服务带来冲击。传统环境下的图书馆必须要结合时代趋势,探析互联网知识付费的服务定位、运营模式以及价值内核,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为核心转变,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合作,搭建起以开放、交流为目的的知识社群,利用特色馆藏与专业权威资料,打造针对用户精准需求的图书馆专业化知识品牌,提供优质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知识服务,在互联网知识付费如火如荼的时代充分显现图书馆在知识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作用。本文首先通过了解互联网知识付费的时代背景,探讨出互联网知识付费演变历程。从当初知识付费1.0时代到知识免费时代再到如今的知识付费2.0时代,这一时段的变化不仅证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代表着人们对知识的获取方式大有不同。其次,对互联网知识付费及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明确知识共享、内容付费与知识付费的联系与区别,并对比图书馆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将知识划分成显性与隐性两类,本文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侧重点应偏向隐性知识服务上。再次,对互联网知识付费现状进行详细介绍,主要从其起因、发展、产品类型及传播模式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列举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成功案例,为后续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供应新思路。然后,从图书馆知识服务在互联网知识付费下所面临的挑战引入,依次针对图书馆、用户及服务方式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变革。最后,参照互联网知识付费三方构成要素,提出建立以知识产品化为核心的知识服务模式,重新塑造图书馆知识服务流程和细化知识服务内容,并依次从图书馆知识服务主体、客体、服务方式及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分析。

PHAN NGOC DONG(潘玉东)[4](2019)在《越南高校数字图书馆中开源软件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广泛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类图书馆的优势在于既可以收集并生成多个不同的信息源,又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个丰富而方便、广泛且深入的知识图谱。因此,在某种角度,数字图书馆不仅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且是学术前沿交流的一个平台。越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始于2003年,并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近年来,国内许多图书馆已经开启了现代化管理并采用数字化的管理的方式,该类管理方式在应用科学与艺术的两个领域中得到了成效显着。但即使如此,至今,在越南的数字图书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原因有二,一方面由于越南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并未与时俱进,行业监管部门缺乏规划和监督,应用的管理软件多且杂,各校图书馆的数据库之间无法有效链接,导致资源分散;另一方面则是软件使用门槛高,目前大多数字图书馆管理软件采购自国外,不但无越南语版本,且安装过程复杂,缺乏使用说明等材料,普通员工也没有正式培训的机会,导致技术人员缺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来探讨越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现状,力图提供关于越南数字图书馆对开源软件应用情况以及的一个较全面的,专业的看法。以期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助力越南国内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本研究共七章,具体如下:第一章,问题提出部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综述。通过对中越两国对开源软件的应用现状分析,从而指出开源软件和封闭源软件的优缺点以及做出概括性评价。第三章,基本理论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基本理论以及数字图书馆理论。第四章,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绩效评价实施与结果分析部分。这一部分首先分析越南高校数字图书馆软件的应用情况,然后做出相应结论。第五章,越南高校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策略方案部分。该部分根据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策略原则提出学术、管理、技术、环境等的四种策略。第六章,个案研究部分。研究以越南大叻大学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关于开源软件在越南大叻大学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七章,结论部分。根据前文的研究结果以及具体分析内容,该部分把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同时进一步提出开源软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研究方向。

瑚小雪[5](2016)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 ——以广东茂名市图书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书馆能够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彰显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是政府实施民生工程、推行“文化惠民”的一个重要阵地,承载着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进入新世纪,图书馆顺应时代潮流,在很多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发展,图书馆不再是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渠道,其生存环境与发展方向都而临着极大的威胁,图书馆若想不被社会淘汰,唯有转变思路,改革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方法。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文献的前期调研,系统了解国内外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概况,分析了影响图书馆功能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以“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为理论视角,以本人工作单位茂名市图书馆为例,以点带而,研究其近几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情况,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对国内外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最终结合国内环境,借鉴国内外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创新的的思路、方法和路径。通过上述研究,希望能够对图书馆的革新有一定的影响和助推作用,为新时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和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在不远的将来图书馆能不断的发展创新,努力成长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中坚力量,使人们在新时代得以体验更完备更高级的公共文化服务。

张晓萍[6](2016)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国家安全教育强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是个人安全的基础和保障。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继党的十八大以来,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并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了《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同年审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并将每年的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大学生是民族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形势与政策》课程是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文立足于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育人功能、《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现状等三个方面分析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并对N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组织不合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导向;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未成体系,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教学实效性差;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标准不统一。基于《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文提出要通过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规范化管理和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来加强课程建设,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完善课程实施体系来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建议。

耿秋萍[7](2014)在《数字图书馆知识传播研究 ——以谷歌数字图书馆和百度文库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的迈进,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是梦想,知识的传播也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逐步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在以数字化为重要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以数字图书馆作为载体的知识传播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双向互动性强、反馈及时、传播手段多元化、信息流动更加自由。本文就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以及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做了介绍;并对数字化背景下知识传播的方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谷歌数字图书馆以及百度文库两个具体研究对象从版权、商业模式以及读者接受上的知识传播效果三个层面探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知识传播所遇到的问题及发展瓶颈,继而探讨相关策略,提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质量、促进人类知识有效传播。全文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数字图书馆以及知识传播的概念、发展概况以及数字化背景下知识传播的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数字图书馆知识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知识版权、商业模式以及读者接受三个层就当前我国数字化背景下知识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瓶颈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就上文中数字图书馆知识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今后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传播与共享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高鑫[8](2012)在《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发展历程研究》文中提出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走向成熟都离不开对其自身发展历程的反思与认识,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师范学校,顾名思义是培养教师的摇篮。目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奠基人也正是由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涌出。所以对于师范大学的前身—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的研究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为新疆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新疆教育史上留下光辉业绩,并且享有崇高荣誉,常常引起人们怀念的中等师范学校。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历史可追溯到清末1906年,由于各阶段所处特定环境不同,期间经历各种发展与变化。从历史角度看,清末到民国,由于军阀混战、政府腐败、社会动乱,新疆教育时起时落,发展十分缓慢,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教育的发展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到新疆和平解放时,基础还十分薄弱;新中国的成立,无疑对新疆教育体制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美好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的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一些研究中只是对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有所提及,并未结合各个时期所在历史做统一研究分析。随着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的发展,曾经在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任教过的教师或调离或退休,他们对新疆的美术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备受关注的,所以对他们的研究迫在眉睫,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思考,对为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的挖掘,及毕业于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且对新疆美术教育做出重要贡献的毕业生的挖掘,通过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教学经验的回顾,综合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和师资力量,进行分析整理并归纳。而研究目的则在于分析怎样去体现他们在教学上的人生价值,以及对新疆教育行业做出的贡献,并以史为纲,以史为鉴,弥补对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研究的缺憾,对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的发展做一历史性回顾和梳理,将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的美术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整理。

侯胜超[9](2011)在《医学信息共享空间模型、管理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信息共享空间作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能够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可推动用户的研究与学习,并提高其信息素养,提升图书馆社会价值和地位。本研究在对信息共享空间的产生背景和医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分析医学图书馆服务对象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提出医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理论框架与管理策略。为了形成一个具有可推广意义的通用模式,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新馆建设为依托,应用前述框架构建一个医学信息共享空间实例,可作为医学图书馆建设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的参考,为医学图书馆服务转型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力图充分展现医学图书馆的专业优势,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努力让用户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学信息服务。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与情报分析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归纳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利用文献调研与情报分析方法,进行文献检索和数据搜查,了解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用以系统全面地了解信息共享空间、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建设等相关理论与概念框架;利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了解医学信息需求情况和医学信息资源;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及特征评估;运用比较归纳方法,在前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归纳,得出医学信息共享空间构建基本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将该理论模型应用在医学图书馆建设方案的具体制定中,以证明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结果(1)信息共享空间产生的主要背景是网络技术的进步与信息资源的加速增长、人们信息利用行为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变化,其内涵、特点、服务理念和构建原则也都是围绕这个背景而形成的。(2)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要以其构成要素即服务、空间、资源和用户为切入点,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分别设计具体内容,从而形成模型构建的主体框架。(3)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资金提供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信息资源和馆配供应商与边缘利益相关者,共同影响着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的管理与决策。(4)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受调查医学图书馆存在不同类别用户的需求差异性明显、资源建设有待加强、服务方式与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结论(1)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模型以服务、空间、资源和用户等部分为主要内容。各部分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该模型在医学图书馆制定具体建设方案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较强的指导意义。(2)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的实施会对医学图书馆现行的服务体系形成冲击,需要建立合适的管理机制才能顺利推行。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分析医学信息共享空间所面临问题的有效工具,有助于确定这一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益要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评议监督机制等。

谢仁敏[10](2010)在《晚清小说低潮研究 ——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是一篇尝试“文学低潮期”研究的探索性论文,分析样本是宣统朝小说界,核心任务是勾勒“低潮期”小说界的运行状况及其演变轨迹,考察彼时的小说界为何陷入“低潮”,又如何为酝酿“高潮”作预前准备。论文主要分四大板块:导论——中国本土小说研究编(1—7章)——海外华文小说研究专编(末章)——附录。此外,若干章添设“附论”,为该章话题的延伸。导论,主要阐释基本研究思路,厘清基本概念,概述宣统朝小说界运行轨迹的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例如,某些文学常规在宣统朝如何“走样变形”、评判晚清小说适用的价值标准、海外华文小说的独特参照价值等。“附论”包括前人研究评述、未来研究走向以及选题缘由,最后提出关于“文学低潮期”研究的命题。第1章,通过数理分析和文献考察得出结论:从宣统朝开始,晚清小说迅猛发展的势头被遏制,陷入一个约为时五年的“低潮期”。其原因是政局动荡、小说内部机制失衡,两者导致“小说界经济危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本章重点是对中国小说史上爆发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进行考察,论证该命题成立的可能性。“附论”则进一步延伸,提出影响小说演变的“第三种力”命题,并以此考察《域外小说集》传播失利的原因,提出最新的看法。第2章,提出将三大小说载体区别对待、相互比照的命题并阐释其意义,讨论低潮期中单行本、期刊、日报三大载体小说的博弈、调适以及各自发展模式的最终确立。第3章,通过数理分析发现肇始于宣统朝前夜的一个特殊现象——翻译小说与自撰小说比例出现逆转,从小说发展驱动力角度切入,考察两者易位的深层原因,并勾勒其渐变过程。第4章,勾画晚清小说理论界的“三派一群”格局,重点讨论其在低潮朝如何演进和调适。大致情况是“社会派”勉力支撑场面,但疲态渐显;“美学派”几乎集体失语;“现代派”理论前卫新颖,但收效甚微;“消闲群”寻求“正当性”之呼声日高,但理论建设乏善可陈。第5章,考察低潮期中的作家众生相。“小说界经济危机”(低潮期)对作家生活、心理造成之冲击甚大,部分作家选择离开,部分选择留守。论文重点考察留守群体的文学选择及其生存状态,最后以陆士谔为样本进行个案考察。“附论”是关于陆士谔的一组考辨文字。第6、7章,作品研究专题。论文将宣统朝小说作品大致归纳为四大类型:旧小说、“新消闲小说”、“时闻小说”和“先锋实验”小说。论述各个类型作品的特征,重点考察其在低潮期中如何加速演变、调适及其未来走向,并将之置于传统旧小说与“五四”时期小说(包括新、旧小说)的历史坐标中,对其文学史地位作出大致描述。第8章,海外华文小说专编。论文将晚清华文小说大致划为四大板块:中国本土、东洋、南洋、北美。本章以中国本土为参照中心,通过联系和比照,重点勾描后三者小说界的发展历程、文史地位及其作品特征,并考察当时境况下各板块小说“本土性”的生成有无可能。附录,含统计表和“宣统朝小说编年”(合作),将披露一批最新的统计数据和新发掘的近代华文小说文献。

二、新世纪图书馆员画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世纪图书馆员画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利益相关者需求达成研究 ——以高校科研人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Altmetrics评价研究
        2.1.1 Altmetrics的产生以及内涵解读
        2.1.2 Altmetrics的发展现状
    2.2 Altmetrics利益相关者研究
    2.3 Altmetrics评价利益相关者需求及达成研究
    2.4 分析与讨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问题
    3.2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3.2.1 研究内容
        3.2.2 研究目标
    3.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3.3.1 研究方法
        3.3.2 研究思路
第4章 问卷设计及预调研
    4.1 访谈案例及研究模型构建
        4.1.1 样本案例
        4.1.2 初始模型构建
    4.2 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高校科研人员需求研究假设
    4.3 高校科研人员需求调查表构成及题项设计
    4.4 数据分析工具以及分析内容
    4.5 预调研
        4.5.1 调查表结构和问项设计与表达
        4.5.2 净化量表项目
第5章 高校科研人员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需求特征及差异分析
    5.1 数据获取方式及过程
    5.2 样本个体背景特征描述统计
    5.3 高校科研人员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需求特征描述
        5.3.1 高校科研人员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需求主题分布特征
        5.3.2 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信息交流渠道及交流形式特征
    5.4 高校科研人员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个体特征交叉分析
        5.4.1 不同身份的高校科研人员获取信息渠道交叉分析
        5.4.2 不同学科门类的高校科研人员获取信息形式交叉分析
    5.5 高校科研人员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需求差异分析
        5.5.1 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功能间的差异分析
        5.5.2 不同身份的高校科研人员的需求差异性分析
        5.5.3 不同年龄的高校科研人员的需求差异分析
        5.5.4 不同学科的高校科研人员的需求差异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高校科研人员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需求达成计算
    6.1 信度与效度检验
    6.2 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高校科研人员需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3 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高校科研人员需求达成定量评价物元模型
        6.3.1 物元理论
        6.3.2 确定评价需求的节域、经典域以及物元模型
        6.3.3 距和关联函数模型
    6.4 高校科研人员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需求的达成计算
        6.4.1 评价指标平均值计算
        6.4.2 距与关联函数值计算
        6.4.3 权重值与加权关联函数值
        6.4.4 高校科研人员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需求达成度
    6.5 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4 数据分析结果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一览表

(3)互联网知识付费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互联网知识付费
        1.3.2 图书馆知识服务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阐释
    2.1 知识付费
        2.1.1 知识共享
        2.1.2 内容付费
        2.1.3 互联网知识付费
    2.2 图书馆知识服务
        2.2.1 信息服务
        2.2.2 知识服务
        2.2.3 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区别
        2.2.4 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能力
第三章 互联网知识付费现状
    3.1 互联网知识付费的起因
    3.2 互联网知识付费的发展
    3.3 互联网知识付费的产品类型
        3.3.1 文字版内容产品
        3.3.2 咨询语音问答服务
        3.3.3 线上社群化学习
        3.3.4 创新教育类产品
    3.4 互联网知识付费的传播模式
        3.4.1 传播者
        3.4.2 传播内容
        3.4.3 传播渠道
        3.4.4 受众群体
        3.4.5 传播效果
第四章 互联网知识付费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变革
    4.1 图书馆知识服务在互联网知识付费环境下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4.1.1 海量的互联网资源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冲击
        4.1.2 优质化、垂直化网络内容与图书馆单一化、模式化服务的矛盾
        4.1.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知识社群功能的缺乏
    4.2 互联网知识付费对图书馆的变革
        4.2.1 图书馆知识服务理念
        4.2.2 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4.2.3 资源建设
    4.3 互联网知识付费对用户的变革
        4.3.1 用户思维
        4.3.2 用户需求
        4.3.3 用户隐私
    4.4 互联网知识付费对服务方式的变革
        4.4.1 服务方式主动性
        4.4.2 服务方式智能性
        4.4.3 服务方式多样性
第五章 互联网知识付费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分析
    5.1 知识服务主体
        5.1.1 建立以专业性知识服务为品牌的组织机构
        5.1.2 图书馆员向认知营销角色转变
    5.2 知识服务客体
        5.2.1 关键用户
        5.2.2 普通用户
    5.3 知识服务方式
        5.3.1 跨界合作与开放运营
        5.3.2 线上线下知识社群聚合
    5.4 知识服务内容
        5.4.1 垂直细分图书馆特色知识产品
        5.4.2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内容体系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越南高校数字图书馆中开源软件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图书馆开源软件研究现状
        2.1.1 中国图书馆开源软件研究现状
        2.1.2 国外图书馆开源软件研究现状
        2.1.3 越南图书馆开源软件研究现状
    2.2 开源软件的应用现状
        2.2.1 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应用现状
        2.2.2 开源软件在西方国家的应用现状
        2.2.3 开源软件在越南的应用现状
第3章 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基础理论
    3.1 内容管理理论与技术
    3.2 开源软件的基本理论
        3.2.1 组织模式:开源社区
        3.2.2 生产模式:公共,平行生产
        3.2.3 流通机制:开源软件许可证制度
    3.3 数字图书馆理论
        3.3.1 数字图书馆系统分析的关注点
        3.3.2 数字图书馆系统服务分析
        3.3.3 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机制与策略
第4章 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评价实施与结果分析
    4.1 调查的目的
    4.2 调查设计与方法
    4.3 样本抽取
    4.4 调研结果分析
    4.5 开源软件在越南数字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5.1 学术问题
        4.5.2 管理问题
        4.5.3 技术问题
        4.5.4 环境问题
第5章 越南高校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策略方案
    5.1 框架设计
        5.1.1 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原则
        5.1.2 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策略总体设计
    5.2 策略方案
        5.2.1 学术策略
        5.2.2 管理策略
        5.2.3 技术策略
        5.2.4 环境策略
第6章 个案研究——以大叻大学图书馆为例
    6.1 案例背景
    6.2 越南大叻大学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现状
    6.3 越南大叻大学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评价
        6.3.1 学术
        6.3.2 管理
        6.3.3 技术
        6.3.4 环境
第7章 论文总结与前景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 ——以广东茂名市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理论视角
        1.4.1 新公共管理理论
        1.4.2 新公共服务理论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 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概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图书馆
        2.1.2 公共图书馆
        2.1.3 公共文化服务
        2.1.4 公共产品
    2.2 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2.1 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
        2.2.2 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
    2.3 影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主要原因
        2.3.1 图书馆发展滞后
        2.3.2 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2.3.3 缺乏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2.3.4 社会公众图书馆意识不强,评估体系不健全
第三章 国内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典型案例分析
    3.1 联合图书馆——佛山模式
        3.1.1 佛山模式分析
        3.1.2 佛山模式带来的启示
    3.2 总分馆——东莞模式、苏州模式、深圳模式
        3.2.1 东莞模式、苏州模式、深圳模式分析
        3.2.2 东莞模式、苏州模式、深圳模式带来的启示
    3.3 中心图书馆——上海模式
        3.3.1 上海模式分析
        3.3.2 上海模式带来的启示
第四章 国外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经验借鉴
    4.1 美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解析
        4.1.1 美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主要表现
        4.1.2 美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及启示
    4.2 英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解析
        4.2.1 英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主要表现
        4.2.2 英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及启示
    4.3 日本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解析
        4.3.1 日本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主要表现
        4.3.2 日本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及启示
第五章 茂名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实证分析
    5.1 茂名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措施
        5.1.1 响应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积极推动全民阅读活动
        5.1.2 引进崭新的服务技术,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5.1.3 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品牌效应,树立公益形象
        5.1.4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创新发展领域
    5.2 茂名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之处
        5.2.1 政府投入资金不足,文化设施相对落后
        5.2.2 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缺失,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
        5.2.3 专业化人才缺乏,科研活动难以开展
        5.2.4 创新的方向不明确,服务创新不够深入
第六章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路径
    6.1 创新服务理念
        6.1.1 树立协同合作理念,营造知识服务环境
        6.1.2 加强政府的主体意识,实施“多元化”服务战略
        6.1.3 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6.2 创新服务方式
        6.2.1 以特色资源为基础,展现特色服务
        6.2.2 提高公民图书馆意识,引导读者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6.2.3 进一步巩固公共关系,提升公共服务品牌的存在感
    6.3 创新服务模式
        6.3.1 完善并统一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6.3.2 采取“需求、资源和服务互融互助”的运营模式
        6.3.3 构建“与巨人同行”的资源体系和“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国家安全教育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研究
        1.2.2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研究
    1.3 概念界定
        1.3.1 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教育
        1.3.2 《形势与政策》课程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2.1.1 当前国际国内的安全形势
        2.1.2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
    2.2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2.2.1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内容
        2.2.2《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育人功能
        2.2.3《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现状调查
第3章《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组织不合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导向
        3.1.2 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未成体系,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3.1.3 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落后,教学实效性差
        3.1.4 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标准不统一
    3.2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2.1 《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缺乏规范性
        3.2.2《形势与政策》课程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3.2.3 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本身的认可度不高
        3.2.4 课程内容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固定教材
第4章《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对策探讨
    4.1 加强课程建设
        4.1.1 重视国家安全教育规范化教学管理
        4.1.2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4.2 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
        4.2.1 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科学制定课程目标
        4.2.2 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
        4.2.3 加快教材建设,注重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融合
    4.3 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施体系
        4.3.1 理论与实际结合,在课外实践中强化国家安全观教育
        4.3.2 以学生为本,丰富创新教学方法
        4.3.3 借助网络媒体,实现现代化教学
        4.3.4 科学评价教学,注重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内容的考核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国家安全教育强化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2:《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国家安全教育强化研究教师访谈纲要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数字图书馆知识传播研究 ——以谷歌数字图书馆和百度文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课题来源
    2. 研究现状及水平
    3. 研究方法概述
    4.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数字图书馆发展概述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第二节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概况
        一、国内数字图书馆发展概况
        二、国外数字图书馆发展概况
第二章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传播分析
    第一节 数字化背景下的知识传播概况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知识传播的方式
        一、个性化的传播方式
        二、市场化的传播方式
        三、宣传式的传播方式
        四、教育式的传播方式
第三章 数字图书馆知识传播中的问题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知识传播中的版权问题
        一、案例分析——谷歌数字图书馆与百度文库
        二、版权法则保障知识自由传播
        三、数字时代呼唤知识的自由传播
    第二节 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商业模式问题
        一、客户需求难以满足
        二、盈利模式不够完善
        三、产业链中资源的欠缺
    第三节 数字化环境下读者知识接受效果问题
        一、数字化背景下知识接受者的阅读特征
        二、数字图书馆知识接收过程中的障碍
        三、数字图书馆知识接收障碍出现的原因
第四章 完善数字图书馆知识传播的策略
    第一节 管理和保护数字图书馆知识传播中的版权
        一、约束和规范网络知识版权的扩张力度
        二、保护网络知识版权的建议
    第二节 创新数字图书馆商业模式
        一、内容聚合,提升知识资源附加值
        二、收费多元,缓和利益冲突
        三、主体明晰,遵循市场规律
    第三节 破解数字化背景下知识接收障碍的策略
        一、完善导航界面,降低读者阅读阻力
        二、提供阅读管理工具,对个人网络阅读组织进行完善
        三、培养知识使用者的阅读策略,提升信息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关于课题的选择和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
        1.2.1 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动态、趋势
    1.3 相关的概念界定
        1.3.1 师范
        1.3.2 美术
        1.3.3 美术教育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中存在的局限
2. 建国以前第一师范学校发展的历史概况
    2.1 清末师范学堂创建初期概况
        2.1.1 师范学堂创建的相关历史情况
        2.1.2 师范学堂建校初期情况
    2.2 民国前期(1911年-1933年)新疆社会背景分析
        2.2.1 民国前期社会政治背景
        2.2.2 民国前期社会经济状况
        2.2.3 民国前期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
        2.2.4 民国前期师范学堂招生情况统计
        2.2.5 民国前期师范学堂美术课程设置
    2.3 民国后期至解放初师范学堂的发展概况(1934-1949)
        2.3.1 盛世才统治时期的师范学校的背景分析
        2.3.2 1934 年至 1942 年师范学校的招生情况
        2.3.3 1934 年至 1942 年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
        2.3.4 1942 年至 1949 年师范学校体制变化和招生情况
    2.4 第一师范学校美术师生统计
        2.4.1 第一师范学校美术教师概况综述
        2.4.2 师范学校从事美术行业毕业生代表概况综述
    2.5 本章小结
3.建国后至文革前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发展综述
    3.1 建国后至文革前新疆的社会概况
        3.1.1 建国后至文革前第一师范学校教育的政治背景
        3.1.2 建国后第一师范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概述
    3.2 建国后至文革前第一师范学校的体制改革与发展
    3.3 建国后至文革前第一师范学校美术课程发展概况
    3.4 建国后至文革前第一师范学校美术教师概况综述
    3.5 建国后至文革前第一师范学校美术部分毕业生概况综述
4.1967 年至 1978 年间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发展综述
    4.1 1967 年至 1978 年间新疆教育所处政治背景分析
    4.2 文革时期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教育概况
    4.3 1967 年至 1978 年间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4.4 1967 年至 1978 年间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专业师生统计
        4.4.1 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专业课程设置
        4.4.2 1967 年至 1978 年间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班级
        4.4.3 文革后至 1978 年间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美术专业教师统计
        4.4.4 文革后至 1978 年间第一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生统计
    4.5 本章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医学信息共享空间模型、管理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信息共享空间的产生背景
    2.2 信息共享空间的内涵与特点
        2.2.1 信息共享空间的内涵
        2.2.2 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
    2.3 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与构建原则
        2.3.1 服务理念
        2.3.2 构建原则
3 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理念与模型设计
    3.1 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
        3.1.1 面向医学专业的深层次信息服务
        3.1.2 促进健康素养教育
        3.1.3 阅读推广与协助医疗
    3.2 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的具体构建
        3.2.1 构成要素关系分析
        3.2.2 服务对象的角色定位
        3.2.3 服务内容设计
        3.2.4 空间规划设计
        3.2.5 资源建设设计
    3.3 应注意的问题
4 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的管理策略
    4.1 我国信息共享空间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1.1 管理体制的束缚
        4.1.2 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4.1.3 馆员素质普遍不高
    4.2 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4.3 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的管理机制建设
        4.3.1 建立利益要求表达机制
        4.3.2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4.3.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4.3.4 建立评议监督机制
5 医学信息共享空间构建实例——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为例
    5.1 可行性分析
    5.2 医学信息共享空间建设需求调查
        5.2.1 调查目的与内容
        5.2.2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5.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5.3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医学IC 建设方案
        5.3.1 整体架构
        5.3.2 功能布局
        5.3.3 虚拟环境
        5.3.4 服务管理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医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调查问卷

(10)晚清小说低潮研究 ——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附论 前人研究简评与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一章 宣统小说界:陷入低潮
    第一节 低潮来袭
    第二节 政局动荡冲击
    第三节 小说内部机制失衡
    第四节 "小说界经济危机"
    附论 试论推动晚清小说演进的"第三种力"
第二章 单行本·期刊·日报:小说发展模式的分化与确立
    第一节 不同载体对小说市场的回应
    第二节 载体差异与小说发展模式的分化
第三章 翻译·自撰:形势大逆转
    第一节 翻译小说驱动力的逐年消解
    第二节 改造翻译小说的尝试
    第三节 自撰小说驱动力的逐年增长
第四章 理论界嬗变:多声合奏,合而不和
    第一节 力撑场面的"社会派"
    第二节 旗偃鼓息的"美学派"
    第三节 蓄势潜行的"现代派"
    第四节 风头渐劲的"消闲群"
第五章 小说低潮期中的作家众生相
    第一节 作家的生存策略及其文学选择
    第二节 典型个案:"小说大家"陆士谔
    附论 陆士谔着作考辨及其他
第六章 旧小说复兴与新小说调适
    第一节 "革命"尚未成功:旧小说卷土重来
    第二节 启蒙与娱乐杂交:"新消闲小说"的勃兴
第七章 新文学因子的孕育与萌蘖
    第一节 新闻与小说联姻:"时闻小说"的渐兴及其意义
    第二节 艰难的"先锋实验":新小说的新选择
第八章 晚清海外华文小说研究
    第一节 东洋板块
    第二节 南洋板块
    第三节 北美板块
结语
附录一:中国近代小说发表量年度分布表
附录二:近代以"小说"命名的部分报刊
附录三:晚清中文报刊相关统计表
附录四:晚清出版机构小说出版量统计表
附录五:晚清单行本小说出版情况统计表
附录六:晚清报刊小说发表情况统计表
附录七:宣统朝小说编年
    上编 中国本土
        《白话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北京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北京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北京醒世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渤海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沧浪杂志》与小说相关编年
        《长春公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大公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大同白话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帝国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法政浅说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法政杂志》与小说相关编年
        《改良婚嫁会月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广粹旬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广东劝业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桂林官话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国民白话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国民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国事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汉口中西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杭州商业杂志》与小说相关编年
        《吉长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晋阳公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菊济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两日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疁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民视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南越报》附张与小说相关编年
        《女学生》与小说相关编年
        《七十二行商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浅说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绍兴医药学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时事新报月刊》与小说相关编年
        《顺天时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四明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天铎》与小说相关编年
        《天铎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天趣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通问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图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图画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图画新闻》与小说相关编年
        《吴声》与小说相关编年
        《厦门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笑林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新世界画册》与小说相关编年
        《新中华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醒华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学生杂志》与小说相关编年
        《羊城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医学世界》与小说相关编年
        《医学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约翰声》与小说相关编年
        《浙江白话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浙江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正宗爱国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国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华民国公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外实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西医学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下编 海外
        《槟城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华字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南洋总汇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星洲晨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西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兴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新世纪图书馆员画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科研人员科研数据重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以生物学领域为例[D]. 张潇月.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20
  • [2]中文学术成果Altmetrics评价的利益相关者需求达成研究 ——以高校科研人员为例[D]. 沈兰妮. 西南大学, 2019(05)
  • [3]互联网知识付费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D]. 荣毅宁. 山西大学, 2019(01)
  • [4]越南高校数字图书馆中开源软件的应用研究[D]. PHAN NGOC DONG(潘玉东). 南京大学, 2019(07)
  • [5]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 ——以广东茂名市图书馆为例[D]. 瑚小雪. 广西大学, 2016(02)
  • [6]《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国家安全教育强化研究[D]. 张晓萍. 南昌大学, 2016(03)
  • [7]数字图书馆知识传播研究 ——以谷歌数字图书馆和百度文库为例[D]. 耿秋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8]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发展历程研究[D]. 高鑫. 新疆师范大学, 2012(03)
  • [9]医学信息共享空间模型、管理与实证研究[D]. 侯胜超.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10]晚清小说低潮研究 ——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D]. 谢仁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1)

标签:;  ;  ;  ;  

新世纪图书馆员绘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